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乡村;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45-03

一、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云南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三农工作新形势决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通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先行、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政策,对于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云南省农业厅在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中已经给出了简要的概括描述:“通过完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检测防治、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三农的信息化建设

二、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

1.用“数字城市”带动“数字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及其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一般首先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发展,而后慢慢过渡到落后地区及乡村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中国信息化发展,首先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发达城市率先进行科学规划并进行试点工作,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一般来说,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而工业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乡村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先实现工业化,后发展信息化,然后再把信息化延伸到农业,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工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反过来,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建设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同样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城市”经验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也将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理解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

2.“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能互动发展。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或乡村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为建设数字省份、数字国家、数字地球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区域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目标。目前,应当建立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化地区、数字化城市或数字化乡村,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云南省自2007年提出“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城市”建设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11月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考察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时指出:“昆明将建成为‘无线数字城市’,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毫无疑问,以信息化推进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是未来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同时,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也要将实现地区数字化、省份数字化、国家数字化、全球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成因分析

1.现状。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10月27日,全省共制作上传乡村视频文件2 238个,其中乡镇视频351个,完成比例为26%;行政村视频1 887个,完成比例为14.1%;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行政村有6 547个,完成比例为48.6%;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自然村有34 388个,完成比例为28.8%。另外,数据更新工作已完成近50%,其中德宏州、红河州、保山市完成了80%以上,普洱市完成17.2%、临沧市完成20.3%、迪庆州21.7%、昭通市25.1%。视频制作上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昆明市已经完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楚雄州乡镇视频已经百分百的完成,大理州、保山市也完成得较好,分别完成了61%、44.4%。丽江市至今还未启动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普洱市只做了一个乡镇的视频,完成比例为0.09%、临沧市完成了3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1.3%,昭通市完成2个乡镇和51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3.9%,文山州也只完成了3.9%[2]。从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中可看出,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其建设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增多。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目前仍就没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化滞后等状况。

2.存在问题。总体来说,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保障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段距离。从科技上看,目前由于对“数字乡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全省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从人员素质上看,部分信息采集人员、电脑设备、电脑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影响了工作进度,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虽然对各村、寨进行了基础信息和照片采集,但照片采集数量不够,有的照片规格不附合要求,不能满足网页制作需要。其次视频采集制作要求要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摄像、编辑、配音,编辑还要有相应设备和软件,而部分地州,特别是贫穷乡镇均不具备条件;从工作进度方面看,有的地市(如昆明、曲靖、玉溪)工作进度较快,已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部村民委、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并已完成电子版信息表录入和照片分类保存;而有的地市(如香格里拉、丽江、怒江)进度较慢,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还未完成过半,电子版信息表录入、照片分类保存工作进度缓慢;从建设规划角度看,云南省各地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条件、标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一、规范的规划和技术标准难以确立,即使在着手统一规划之后,也很难尽快达到协调统一;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统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对本地区的利益考虑得太多,不仅仍然各自为战,而且顾虑太多,拖拉被动,对总体建设规划不支持,具体到各村和个人则更不会积极响应,甚至还会抵触;从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角度看,旧的应急体系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表现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重复投入,各地市为了完善本地区的应急机制,往往重复购置一些设备,同时增加一些人员。另外,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现有应急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不仅变得反应迟钝和效果不佳,而且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本就非常有限的应急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应急管理与服务成效急降。

3.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数字乡村”的建设其基础条件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如果某一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则该地区发展数字化也将相对容易。然而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对于在云南省数字乡村初始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还是应归结为云南省的信息化水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云南省信息化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推进阶段,体制性、机制仍然存在,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相对滞后,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信息系统的标准、相关数据的格式、形态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较为明显;第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广泛性不够,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低收入社群和弱势群体的信息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加剧倾向;第五,信息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亟待提升。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3]。

综上所述可知,在云南省“数字乡村”持续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立足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能强化云南作为全国“数字乡村”的领头兵地位,才能为其他省市提供相关的参考标本,才具有其他省市借鉴的价值,才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数字云南”的大致轮廓。

四、建设“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综观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过程,把三农纳入信息化建设,云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因此,对于云南省乡村数字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从其他省市借鉴经验,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无疑都给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云南省电子政务工程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也自此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已接入4 344个政务部门,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已建及在建全省性专网达44个,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得到充分应用。另外,2007年7月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以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为龙头,80个省级部门网站、1 300余个州市政府和部门网站、8 300余个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为下一步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实施网上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因此,如果云南省在建设“数字乡村”时能很好地应用其已经成形的电子政务平台,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很好地利用云南省电子政务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相信定会为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基于数字城市经验发展“数字乡村”。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因此,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非毫无经验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100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经验就可作为参考。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数字深圳”、“数字杭州”的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其经验也可谓丰富。另外,2004年,云南省为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和步骤,提出了建设“数字昆明”的设想,并开展了对“数字昆明”建设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2007年底,“数字昆明”建设启动了三期工程――昆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扩容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从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通过对“数字昆明”的建设,已经总结了一套“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路,相信对云南省数字乡村的信息化工作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所以可认为,在云南省建设数字乡村时,如能借鉴其他省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把在云南省打造数字昆明的技术、思路,通过修改完善后,直接转嫁到数字乡村建设上,进行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相信定能促进云南省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3.基于云南省省情完善“数字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目标。并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文化经济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正是立足于这一战略选择,云南省的信息化发展从电子政务开始,接着打造数字城市而后迈向数字乡村,以建设“数字云南”为长远目标,最终构建面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规模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统筹协调,节约物力,即集中全省各业务部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国家实施的“金农”、“金水”、“信福”和“三电合一”项目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不搞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使云南省数字乡村信息库内容基于省情,立足于三农,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为云南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整体性地解决区域、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问题,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EB/OL].云南数字乡村网,ynszxc.省略/szxc/ProvincePage/newsview.aspx?id=2280016,2008-01-10.

[2]省农业厅“数字乡村”工程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N].数字乡村快讯,2008-10-28(2).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医疗云能解决什么问题?攻克癌症?不能!控制流行病?可以!

医疗云的核心在于建设一个覆盖范围广大的医疗信息平台,能够让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医疗数据互通互联,能够促进医疗资源在全社会共享,能够为医疗大数据提供一个基础平台。所以,医疗云不是让医疗水平变得更高,而是让医疗资源覆盖更广,为民众和患者带来切身的利益。

医疗云解决了医疗卫生行业应用存在两大的浪费,一是医疗资源利用率低,二是系统重复开发。这个很好理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医院硬件条件差异巨大,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更多需要这些资源的人无法享受这些服务;另一方面,医院之间的信息闭塞导致系统开发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面对相同的需求重复开发。通过医疗云对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但是,现有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不等于医疗云。现在,HIS(医院信息系统)和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对于医院来说,实施到这一步是可喜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仅实施到这一步尚不能形成合力。目前,电子病历还是业界谈论的热点,而云计算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层面。

现状:分散的系统和孤立的信息

实现医疗云的宏伟目标,首先要走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但实际看来,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系统复杂,用户分散,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匮乏。

过去,绝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是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尽管实施了先进的电子病历、PACS,但这些数据仅限医院自己使用,医院和医院之间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如果说不同医院选用的系统不同,相互没有通用的数据接口,不具备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我们尚可理解,但更为最糟糕的是,有的医院由于软硬件配套不到位,连院内的共享都有问题。

私有云的建设能解决内部信息互通的问题,却无法改变对外的情况。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对于目前的IT系统来说,硬件已经不是问题,主要还是软件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医疗云平台建设无标准可依。

鉴于这些现象,有的专家认为医疗信息化差异性太大,信息化过程太复杂,云计算无法支撑大医院的核心业务,而信息化水平偏低的小医院和乡村医院更无从顾及。

产业链上,服务商也仅仅处在尝试阶段,并没有可以普遍推广的模式。产业链的问题在于,不少所谓的医疗云解决方案,实质上依然是一套云计算IT基础设施,并没有触及医疗云的内涵。

医疗云是消除信息孤岛的有力武器,但目前最大问题是缺少顶层设计。

契机:“十二五”确立新医改信息化要求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到了新医改信息化的要求:互联互通、保障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并且要求建立数据中心以及三级平台等。新医改提出来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给医疗云的建设带来一线曙光。然而,系统性的设计依然没有落地,比如各项标准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尽管国家拨出大笔资金投资促进新医改,但在全国范围看却是杯水车薪。

不管怎样,现在进行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会首先考虑信息共享的问题了。尽管医院的信息系统具备特殊性和复杂性,包括业务的复杂性,流程的复杂性,而且系统的规模也非常大——这些问题远远超出我们原来的设想,好在这些技术问题的攻关是服务商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只是过去并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做。

实践:国家引导建设医疗云产业链

实践中,顶层设计应该由国家来引导实施。比如国家3521工程的两个应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由国家卫生部做引导,建立一个数据结构标准,搭建一个数据平台。标准建立之后,后续开发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软件系统都要符合这个结构标准,这样就从一开始保证了互联互通。可以说,国家3521工程为医疗云大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一些试点城市比如厦门,医院之间初步建立了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但是更多的人还无法享受这一便利,比如北京虽然基本普及了电子病历,但电子病历的共享还未实现。只要政府出面引导和推动,这个问题也很快会解决。

医疗云无法脱离医院的业务来建设,当前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已经有章可循。从病人到医院就诊,电子病历就发挥核心作用。这个时候私有云的作用显现出来,所有的就诊流程均在医院的统一平台上进行操作。伴随就诊的过程,药物、医疗耗材等消耗都会在这个过程里进行自动采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传输过程。同时,费用信息流伴随着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自动记录,可以使用一卡通支付,甚至全程都不用现金。总体来说,医院内部的系统已经比较成熟。

医院之间形成的“信息孤岛”,主要还是指电子病历信息和医院诊疗信息不公开。出于对利益的考虑,有的医院不愿意共享这些信息,有的医院又迫切希望共享这些信息。所以大系统上需要国家的引导,医院来配合。现在走得比较靠前的医保工作是一个榜样,异地医保已经实现。当然,这其中有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就是如何保证医院的利益。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国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场历史性的发展。农村卫生信息化成为落实“医改”要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有力保障。“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2164个县、42万个行政村,中央财政投入19个亿……在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索一下摆在面前的问题: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直接复制城市三甲医院的建设成果吗?农村信息化建设难道仅仅是配置电脑设备,搭建数据中心和上马各种信息化软件吗?农村信息化建设如何避免走我们曾经在信息化建设中走过的弯路呢?

笔者认为,利用信息化建设解决目前农村卫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第一,乡村医生个人能力不足,导致行医过程中存在“诊断不出来”、“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不够信任,有病就往县城、省城跑,这种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基层医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基层卫生资源利用。

第二,农村医生老年化比较严重,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一般的信息系统操作复杂,没有按照基层医生工作内容与特点设计,导致系统“只上不用”,无形中造成浪费。

第三,由于缺乏有效的工具,导致卫生管理部门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手段匮乏,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挖掘: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三甲医院常见的医院管理软件(如: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等)对于解决第三个挑战,在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实践总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解决以上提到的前两个挑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好医生集团10年来服务于农村卫生事业,集团CEO高瞻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在中央财政19个亿的投入下,如果仅能解决管理工具和管理水平的问题,这个投入产出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的软件可以做的更好,实现更多的价值。”

所以,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至少应该可以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为乡村医生建立一个实用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按照基层医生工作特点设计,操作简单,最大程度降低计算机输入工作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增加操作负担。设计上实现统一的集成客户终端,用户不需要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切换登陆。

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各种智能医学组件和辅助诊疗系统使医生在使用工作平台的过程中提升行医能力,规范诊疗行为。智能系统通过各种智能提示和使用流程引导基层医生进行规范的诊疗,控制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处方、健康教育等诊疗的各个环节,提高每一例诊疗的质量,把乡村医生与大医院医生的差距尽可能的缩小。

第三,系统将所有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根据后台运算逻辑和条件设置,生成各种管理工具及指标,为卫生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这个数据库存放在地市,逻辑上是区县数据中心,并与新农合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当然,农村卫生信息系统应实现业务内模块的相互调用,并与其他外部系统,如:新农合系统、需要保留的卫生院系统进行集成;支持和区域内的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借鉴:实施经验、方法和最佳实践

卫生信息化软件的研发和实施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和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更擅长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国内众IT厂家对实施农村卫生信息化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是如果我们视野更开阔一些,可以发现在农村卫生项目上,医疗机构、政府、学会和一些医学信息服务厂家,都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张白纸好作画’,农村卫生资源少、底子薄,要求服务厂商充分理解基层业务,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要更高。在农村项目实施上,我们确实有一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高瞻博士告诉笔者。在10年农村卫生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中,“好医生”发现基层医生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的知识架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都不同。农村卫生的管理要求和工作重点也有区别。这些在产品设计和项目实施中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趋势:系统设计应体现医学专业性

正如健康管理的经典步骤“收集―评估―干预”,在系统应用中,数据的收集和评估,都是过程。目的是通过监测、评估,利用系统设计,达到医疗活动被“干预”的效果。卫生信息系统是应用于卫生领域,承载医学活动的系统,所以“收集”、“评估”、“干预”都有其独特的医学规律。例如:在收集方面,系统不仅收集患者的SOAP数据,还需提供符合临床常规的病史询问模板、体格检查模板、临床实验室检查模板,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是全面完整的,这次诊疗是规范有效的。在评估方面,系统应该做到可从门诊诊疗、孕产妇管理、儿童接种记录及现有健康档案中提取儿童管理对象,同时依据全科诊疗中的体检、常规检查数据进行儿童发育评估并生成儿童智能发育曲线。在干预方面,在儿童管理过程中,可依据系统的评估结果自动评分并生成喂养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发育指导,可依据评估结果中不正常的情况(如:营养不良、腹泻、出生缺陷、发育迟缓等)生成分类的健康指导与干预方案。

所以,农村卫生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千万不能脱离医学专业性和基层医生的工作任务,否则就会难以体现农村卫生信息系统的价值。目前,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厂家开始对基层卫生信息系统的医学专业性进行深入研发,在市场上进行实施应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望看到具有高度医学专业性的基层信息系统发挥强大的作用。

畅想:农民兄弟未来将如何看病

在谈到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时,好医生集团的市场总监杨晶波表示,一个适合农村医生使用的好的软件应该在健康档案有意义的使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业务联动、慢病管理、乡医培训等方面都有完美的表现。与此同时,她还畅想和描述了未来的村医将如何帮助农民在家门口看病。

畅想一:村医工作及时提醒

村民李大爷家的电话响了起来,接通后电话里传来村医高大夫的声音:“李大爷,根据咱们上次约定的时间这两天该对您进行高血压随访了,您有时间到村卫生室来测测血压,检查一下身体。”自从使用了“好医生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医生每天打开电脑,每日应该完成的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清晰的显示在系统首页上。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公共卫生服务和绩效考核要求自定义工作单,医生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单进行时间调整,启动预约。

畅想二:村医电脑里的“虚拟专家团队”

村卫生室杨大夫一直梦想着除了短期进修,能够在日常行医过程中得到更多诊疗帮助。现在,看病的时候遇到难题,点击“好医生村卫生室信息系统”页面右侧的“辅助诊疗”,就可以根据系统提示规范的采集病史、分析检查结果;系统还会通过后台2000~6000条医学逻辑给予符合医学指南要求及患者状况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

畅想三:医学知识库的实际应用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实现以上目标意味着医疗信息化相关厂商必须谋纵深发展战略,选择专业的合作伙伴将是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1月14日,在山西太原晋商国际大酒店举行了惠普与山西导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导通”)的签约仪式。双方的此次合作旨在扩大市场覆盖面,在专业领域谋求纵深的、更长远的发展。

携手惠普共建“瞬捷”医疗

“瞬捷”医疗是惠普公司于2011年提出的愿景,希望通过整合业务、IT和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医疗的业务需求。惠普有服务器、存储、网络、终端设备和相关的管理软件,所有这些整合到一起形成融合式架构,免去了用户花费额外时间整合IT的过程。同时,相关的软件加在硬件的环境上,实现自动化、虚拟化,使得医疗行业用户不需要过度地投资就能享受到虚拟化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使用效能。

“导通作为1996年就开始成长的本地专业化的公司,可以向医疗行业用户推荐惠普的产品。随着双方的业务增长,我们希望借此次的战略协议,让惠普能够通过导通更直接地接触到用户。” 中国惠普副总裁、企业业务集团渠道部总经理徐志钧说。

用户需求推动强强联合

导通的用户之一――山西省肿瘤医院一直在使用惠普的产品,该院信息中心主任畅小琴表示,医院从1993年就有了小型局域网,从HIS、LIS到现在的CIS,硬件基础铺设一直在用惠普的产品。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和局域网的扩展,医院又开始使用惠普的服务器。坚持使用惠普产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惠普服务器的稳定性好,另一方面是惠普服务器的性价比高。

太原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立胜说:“山西地区相较于全国落后一些。近两年,在医疗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花了很多钱来走这条路。导通公司在山西作为唯一的医疗软件专业公司,给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这次导通和惠普的合作,我觉得是强强联手,将对山西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畅小琴和张立胜也对两家公司提出了期待――我们很认可惠普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希望惠普公司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未来能够把服务流程的时间缩得更短一些。希望惠普和导通能够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低廉的价格,更稳定的售后服务。

专业发展配合纵深要求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城建;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建档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真实记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建档案工作的外延和内涵也不断拓展和深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形势下,应积极探索新形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路。

一、城建档案的作用

1、是城市规划的依据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种要素、现状条件和基本特点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综合、科学的预测和设想,通过论证制定规划的方案,经审批后付诸实施。城建档案为城市规划基本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不仅能缩短规划设计时间,也能大大缩短施工期,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城建档案的依据性还将进一步加强。

2、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城市建设档案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维护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为城市拆迁、修建、扩建工程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特别在城市的防灾、抗灾、救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能促进城市建设顺利有序的健康发展。反之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是城市管理的凭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如今的城市地上高楼林立,铁路、道桥纵横交错;地下给排水、煤气、通讯、人防等工程管线密集如织。要对这些城市基本设施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就必须有完整、准确、系统的城建档案做依据。城建档案资料提供的可靠依据和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完整、齐全、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做好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发挥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广大群众对城建档案利用的需求。

二、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规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致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城建档案执法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制约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划建设专业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从法律法规条款上进一步对城建档案工作给予了支持,同时也拓展了城建档案的服务地域和范围,如:城市、乡村都纳入了城建档案的业务范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尚无进一步修订或完善。另外,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较低,使得城建档案的行政执法工作比较被动,也造成了城建档案管理法制建设的不健全。

2、业务管理不够规范

城建档案的工作环节主要表现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利用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经费和人为因素的制约,普遍反映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库房建设不标准、业务建设不规范、档案保护措施不利、服务对象狭隘等诸多问题上。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建档案工作向主动服务转变及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阻碍了城建档案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3信息化工作滞后

在城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说来,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亟待转变。在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足,在城建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的阶段,不利于现代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软件投入滞后。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不足,使得城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三是城建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于缓慢。以上情况的也制约了城建档案与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注重对城建档案的宣传教育

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管理,首先必须提高人们的档案社会意识,消除重建设轻档案,重使用轻管理思想。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相应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人都对城建档案工作有所认识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人对城建档案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用城建的有效利用事实去说话,作为一名基层城建档案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档案社会意识薄弱会出现建设管理工作与建设档案利益相脱节,规划资料不归档,建设施工不查档,建设完毕不建档,城建管理不用档等现象,以上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集中反映,都不利于城建档案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城建档案馆要在抓好对社会宣传教育的同时,组织作好对建设系统内规划、市政、建管、园林、村镇、人防等专业管理单位及城建档案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形成城建档案管理网络,让全社会都了解、支持城建档案工作,这也能充分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利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图表、照片、影片、录像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随着新型城镇化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建档案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档案的永久保管基地和信息中心,在城乡建设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体制的健全,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置和保障。我们莱州市作为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较早,隶属莱州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经费、人员、设备配备比较齐全,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包括接收、整理、著录、利用等业务基础工作到建设竣工档案及竣工图、地下管线综合系统图的审验、近几年全面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T158-2011、《城建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建设工程文件整理归档规范》GB/T50328-200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等,城建档案各项业务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城建档案馆加挂了城市建设信息中心、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城建档案体制实现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同时健全各项业务和内部管理制度,城建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齐头并进。

3、加强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城建信息现代化管理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各级各地城建档案馆都应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各地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根据建设部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在作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不少地方已经进行计算机连结上网,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快速传输检索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基层城建档案工作者根据本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和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做好适合本地情况的计算机软件的选用和设计,逐步摸索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具体作好综合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的维护和运行,现阶段作为我们县级市在运行初期主要任务是作好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建立规划、建筑、管线、市政基础设施等各专业数据库,作好基础数字化工作,为今后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应对城建档案信息多元化的挑战,需优化传统的服务方式。我们要根据社会各界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城市建设的进程,编研出专题信息成果进行提供利用,利用城建声像档案的优势,用专业主题片、照片接片等方式解决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的问题,从内容、形式上实现完全不同与以往有声有色的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明波.现代化城建档案管理特点及实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2]于静.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建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2011(02)

[3]彭瑞雯.浅析城建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