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 交通职业教育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02

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设想。

1 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云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并针对云计算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和保障措施。美国、法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家都将教育云作为云计算的核心应用领域,先后启动了云建设计划。各国均把包括云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

建设国家教育云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机会。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我国到2015年,将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为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以“班班通”工程建设、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将我国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而搭建的教育综合网络平台“国家教育云”于2013年正式开通。近两年,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都明确将建设教育云作为当前和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微软、谷歌、思科、华为等大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教育云”技术解决方案。区域教育云已经进入试用阶段,部分师生已开始尝试从云端获取各类教学支持。

2 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国家教育云及各区域教育云的建设及应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以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主。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586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中职业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179所,其中交通职业院校不足10所。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交通职业院校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交通职业院校发展也不均衡。经济发达区域的交通职业院校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均优于欠发达地区。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处于各学校单独建设、各自为政的状态,基础建设和设备采购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情况严重。大多学校还存在不同程度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设备利用率较低。此外,交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缺乏合力,交通职业教育院校既有高职院校又有中职院校。在师资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及理论水平相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中职教师,而中职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要强于高职教师。只有集中、高职教师合力,才利于开发质量高、实践性强的优秀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模式将大大减轻各校购买软硬件的压力,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无障碍分享,提高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

3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3.1 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环节多,影响因素多。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来保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进行[2]。因此,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职业教育由于其培养行业人才的特殊性,难以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资源丰富的云平台,交通职业教育云平台建设可依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统筹规划、全局部署,集全国交通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合力共建。具体建设过程可分试点阶段、普及应用阶段、融合提高阶段分步实施。首先,由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国家中高职示范院校中的几所交通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合作初步搭建交通职业教育云平台。其次,由各校提供已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成果,进行教育云普及应用。最后,在普及应用基础上融合各方意见、整合各项资源完善云平台建设。

3.2 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云平台架构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由基础云架构、学习门户、云应用系统和支持服务系统等组成[3]。交通职业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可采用四层架构设计,即云计算服务应用层、云计算服务调度层、云计算服务解析层和云计算服务物理层。云计算服务应用层是云计算和终端用户的接口层,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调度层负责检测和响应应用层提交的服务请求;云计算服务解析层负责将调度层转发过来的服务请求解析成云计算服务物理层能够正确理解的语言,并将解析后的请求发送到物理层;云计算服务物理层是架构的最底层也是为上层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层。

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而且潜力巨大。交通职业教育云平台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教育云平台建成必将提升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交通运输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苏 镇江212006)

参考文献:

[1]张纲,王珠珠.国家基础教育云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3-5.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苏派”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体现江苏特色、江苏风格、江苏气派的一种流派。“苏派”教育是具有江苏独特地域人文风格的教育文化。江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职业教育是“苏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初,张謇先生就提出寓中西文化于一体的近代职业教育先进思想,并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地进行职业教育实践,对当代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本专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选定了71个试点项目,开展中高职“3+2”和“3+3”、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和“5+2”改革试点,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力度,加强中高职课程教材、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二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建设19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和支持实验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现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35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58所。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97个、省级实训基地273个,形成和集聚了一大批优质资源。基本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机制,增设和调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职高专专业270余个,重点建设452个中职示范专业和10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确立205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和97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以示范院校为龙头,其他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广泛参与,建立了14个跨地区的行业性职教集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和高校建设一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13级学生起,中职教育实行“2.5+0.5”、五年制高职实行“4.5+0.5”的培养模式,校外顶岗实习原则上不超过半年。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全省所有职业院校都建有学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实现了技能大赛“四个覆盖”,即覆盖所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所有专业教师、所有学生。在2009~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省中职组、高职组双双获得“四连冠”。

四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启动江苏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工作,建设江苏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推进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建立数字资源“统建共享”机制。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在2011~2012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我省中职组蝉联冠军。

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在完善各级各类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满足信息社会条件下日益增长的教育教学需求。建好江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分级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各地教育城域网高速接入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形成以省级职业教育网站为龙头、地级市职业教育网站为纽带、职业院校网站为基础的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网络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实训及生活场所,提供纳入校园网统一管理的无线网络接入,建成智能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有线电视系统。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把政务信息化作为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确保国家和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报送、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完善学校应用系统建设,2015年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省所有职业学校,各职业院校建成基于网络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并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

三是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把开发应用更多更好的数字教育资源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实现资源开发由多头分散向统筹规范转变、静态呈现向动态更新转变、“自建自享”向共建共享转变。推进江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结合人才培养需要,组织开发、引进、升级和完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到2015年,职业学校省级教学资源库班级应用覆盖率达100%。

四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师生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普遍合理用好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深度结合,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毕业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90%以上。

五是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机制,组织开发教师网络培训资源,加大省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省、市两级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以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称评审等考核体系,不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每所学校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手段 问题 解决

一、引言

目前,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是职业中专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是影响最广泛、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科学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达到全息化和普及化的效果,并且存在很多阻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二、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敏感的话题就是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大量资金投入,部门学校有几年时间费尽周折虽然建成校园网,但是出现严重欠债的现象。常见的几百万的巨大投资数额是制约信息化教育的很大瓶颈。

(二)还没有普及教师的最基本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资源和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检索、网络的使用能力、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等是教师所欠缺的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应用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以要加强对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

(三)重建设,轻应用

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现有的信息化技术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去功能,很多信息技术资源被浪费了,设备的利用率不太高。另外,不够重视应用平台的建设、内置资源的配置及建设等,使用较多的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其他专业的很少接触。校园网的建设仅仅使用因特网,其他的网络技术并没有应用。

(四)形式化的信息技术教育

由于对教学手段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理解的偏差,信息技术教育形式化、表面化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为了亮化形象花大量精力进行技术培训、为了装饰门面花大量资金进行设备购置,这些 表面性的工作都是为了应付接待参观和检查。教师缺、课时少,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练习打字等简单的操作,不能真正学到东西。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没有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和办公系统现代化。总之,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

(五)认为计算机教育就是信息技术教育

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应用和表示信息的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教育,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能被学生自主、有效的使用,同时学生能够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控制和模拟外部事件。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能力有三个方面:了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在进行各学科学习的时候应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当前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而计算机技术则是其核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其应用信息、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正确认识涉及到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社会问题、伦理和文化等。

三、解决方案

(一)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全体师生的观念

任何制度的创新、体质的创新是取决于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领导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可早可晚、可有可无,要有紧迫感,做好积极引导,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工作。

(二)各学科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准确的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并且鼓励老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于所教学科的课程中。总之,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多融入信息化手段来进行。

(三)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师资培训

人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史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做的工作,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在培训中,要纠正轻人才培训、轻软件、重硬件的倾向。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是否拥有大量的掌握并能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老师。培养教师自己网上操作和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为了保证校园网在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要在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形成一支能充分发挥校园网使用效益的队伍,并且使每位教师都能够进行网络教学和单机教学。

(四)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就是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包括软件、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作为信息载体,并且涵盖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

(五)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等在理论上的研究工作要高度的重视,把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在指导教育 信息化的工作中。

四、结束语

作为新科学、新技术的信息化教育,,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是职业中专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才能显示出其优势,所以,在实践中不断不断摸索方法,提供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桑新民, 郑文勉, 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5,(3) .

[2]丁新, 聂瑞华, 卢和琰.远程学习方法与技术[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8.

[3]肖冬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 2006,(3) .

[4]王辉, 高长梅, 原真.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M] . 北京: 经济时报出版社, 2000.

[5]何文平.《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从基础抓起》,2005年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26-02

1背景

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度,人们的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信息化建设,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开发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让校与校、师生之间建立信息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教学教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教育资源的运行管理共享化,职业院校IT应用有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的保障。同时推动教师的信息化的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和素质,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

2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承d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发展和振兴辽宁经济,就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共享、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网络化、模拟实验操作仿真化。在现代化职业教育集团教学管理环境中,要进行教育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信息化。

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将先进技术引进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化过程,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书本中,还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内容,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学习意识;二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与知识;三是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重复建设,节省了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提升了教学效率;四是通过职教集团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减少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资金的投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由原来的单一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改为用试题库出题进行考核,可以节省资源,还可以实现教考分离,通过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考核,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是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求新欲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七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教师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去进行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关系着辽宁省经济振兴与发展。

3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3.1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体系

在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职业教育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已基本初步搭建完成。在信息化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专家不断提出建议,进行修改和重新设计,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一些重点专业资源库已初步建设完成,包括文本、PPT、PDF、视频、声音、Flas,三维动画、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这些信息化资源正在对广大职教集团内部院校进行开放使用,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3.2信息化建设成果已应用到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教师的相关教学资料,使用相关的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的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通过资源库中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可以解决有些院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验实训过程,解决了实训仪器昂贵,实训设备少的实际情况。试题库的建设也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

3.3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授课,转化为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资源可以使用,有利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很直观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接触项目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产品反馈等方面,对项目有更深的理解,特别是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的实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4信息化建设人员在不断增加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有职业院校的老师、有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有IT工作者等,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位与需求,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建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之符合企业的需要,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教师是第一线教育的工作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将很枯燥的问题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提升。

4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内容

4.1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它有利于各个院校的交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网络基础平台。网络平台是―个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它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信息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也不断在充实网络基础平台的内容,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不断更新和建设,解决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问题。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资源下载、上传教学资料、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建立试题库,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可以上传作业、下载所需的资源、与教师在线上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教师上传的课件或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评,了解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职教集团优秀的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育学者、职业院校的管理者、IT技术人员等人员组成团队,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建设教学资源库,保障了建设的质量,避免了重复投入,实现了资源共享。根据教学要求、专业和课程设计的要求,对重点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录像、动画设计等内容。

4.3信息化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师资培养是使之能够顺利完成的保障,职业院校的领导与教师都要重视信息化教师的培养,一是能够保证信息化资源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积累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二是资源库教师还要能够合理使用它,使之达到利用最大化,建设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充分使用资源提升自我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与优秀教师进行比较,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三是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改善教学环境;四是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五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学服务。

5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5.1运行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是在辽宁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总体设计,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多所职业教育院校共同建设,由政府部门出资进行监管建设项目,由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信息化建设团队,组成人员包括职业院校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计算机软件专家、信息化技术专家等成员。这些专家将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5.2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

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的目的,要统一进行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实现资源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此要制订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管理规定,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数据格式要求、统一制作规范、统一制作内容模板,为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制定规则,让建设者能够有章可循,保障了教学资源成果在不同平台都能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了资源建设的有序进行。

5.3实施项目管理

由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各项目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辽宁省教育厅要与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信息化资源建设合同,并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过程中的责、权、利做出了明确约定。并在项目建设之初,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在建设过程中派出专家进行项目建设检查,进行技术指导,最后进行项目的验收。

6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1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榱烁好的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要从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开始,重视学校的校园网改造,建设高速校园网络环境,学校网络教育资源的规划、制作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管理,制定校园信息化规划、信息化标准规范与相关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信息化安全的技术,加强职业院校IT应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

6.2加强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将专业内容用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使得繁琐内容转化为简单,使枯燥内容用动画或视频展现,使没有实际操作训练的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操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学生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中选取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而不仅仅是靠教师课堂的单一授课,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获得学习内容,开扩了学生学习范围。

6.3加强职业院校运行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将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将教学管理、实训管理、财务管理等机构进行信息进行数据的录入、存贮和提取,增强用户账户安全设置,减少流程,加速信息化管理流程,使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

6.4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事

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资金紧张的问题,就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共享,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在教学建设方面得到提升,能够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教学资源库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了解其他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用PPT可以了解优秀教学活动过程,通过视频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 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 建设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应大力开展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遇到了困难,如信息化建设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为此必须突破困难,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跟上教育发展步伐。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具体实施中,提出三点要求:(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3)教育管理系统构建。以上三点分别从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方面做出了具体指导。在教育部统一指引下,尽管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为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必须明确信息化建设内容。

第一,教学环境建设。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网络及网络安全设施、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建设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

第二,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立体化教材与实践等,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纸质资源结合起来,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第三,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包括教育行政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措施

(一)培育教育信息化理念,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

第一,培育教育信息化理念。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必须培养教育信息化理念,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形成有别于传统的新理念。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组织教师统一学习教育信息化理念,让教师认清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作用,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及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要想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必须培养具备大批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教师。为此,应当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全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录播系统使用、投影仪使用等。在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应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用信息化教学辅助日常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辅助工具,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学环境

完善的教学环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备条件,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加快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基本保证。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信息化教学指导中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基本支持。同时,及时维护、更新已配备的电脑、投影仪等基础设备,建造微格教室、录播设备等,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硬件设施建设完备情况下,建立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为日常教学提供支持的同时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必须熟练应用平台的下载、制作、阅读等操作,能够分门别类的建设教学资源,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除了自建资源外,还可以引进在线课程,与兄弟学校的课程平台链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精品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网络课程学习,自主进行学习探究。

(三)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顺利展开

教育信息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体系予以支持,否则相关工作难以顺利的展开,更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为此,应当在高职院校组织内部设立信息化教学指导机构和建立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设立信息化教学指导机构。教师个人水平参差不同,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应当统筹规划教师信息技术培养工作。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决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满足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求,在高职组织内部设立信息化教学指导机构,负责教师培训的规划、部署工作,进行并督促培训工作。此外,还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了解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第二,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信息化教学指导机构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中,将教育信息化实践与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并结合考核结果给予表现突出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便于激发工作热情,加快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为保证以上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使之与教学管理制度相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信息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要立足于教学现状和实际需求,着眼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培养教育信息化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快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提升高职教育水平,满足高职院校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焦建平.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