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 存在不足 推进实践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始课程。开设“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得到感性的再教育,主体能力得以优化。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基础”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四是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五是让大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六是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

2.“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基础”课实践教学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但是随着“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某些问题依然困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教学中普遍存在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无论是学生和教师,还是学校和社会力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的问题。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不遵循“双赢”原则,只考虑社会实践基地能否满足教育的需要,学生是否得到切实的锻炼,而不考虑社会的需要,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失去外部的支持;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教学基地,这就造成教师和学生需要花很大力气四处奔波寻找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由社团、学生会发起的社会实践,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参加。“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有机会参加的。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筹措渠道不畅,是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有效展开的原因之一。四是社会实践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具有教学性、寒暑假性、勤工助学、学生自发性的特点,这些社会实践形式和“基础”课的社会实践尚未接轨,还处于一种各做各的状态。五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和经费等原因,一些“基础”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时,更倾向于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而很少使用更贴近社会的实践形式。百闻不如一见,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只有限度地进行着,其深度不够。六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由于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规范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导致“基础”课实践教学很难持久、深入地开展,流于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国“基础”课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科学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对实施实践教学没有硬性要求,对学时、学分等都缺少相应的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流于形式。第二,人力、财力投入不足。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扩招速度较快,而相应的资金、设备、实践场地无法保证,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第三,各方面力量重视均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无论是领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实施者与参与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和制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探索

为改变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本课题组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1.设立适合大班的教学模式。

“基础”课重在积极开拓创新,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设置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创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团队为组织,以专题为内容,最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合一、课内与课外合一、适合大班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2.建立新的教学目标。

围绕学生应具备的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诸多能力加以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

3.以小组为单位,摸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模式。

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大班型授课,而现实中教学资源有限,很难实现小班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一次参与研究性学习和上台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在本学期第一次课上,任课教师作如下七大步骤策划:一是帮助学生组建团队。每班级按人数自由搭配,组建八个研究性学习团队,以培养学生集体主队合作的能力。二是选择任务。每个学习团队任意选择八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以培养学生自助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三是资料收集。每个团队根据所选的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主题撰写。主题的撰写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多种格式,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五是汇报准备。在汇报中要求使用PPT,部分学生不会做PPT,如何制作、如何操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培养学生处理困难的能力。六是主题汇报。每次上课留下30分钟的时间作为课堂实践教学,各班派出一个学习团队作代表,以同一个主题作汇报(6分钟为宜),进行PK,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自我展现意识。七是评分与总结。在团队汇报后,老师与学生评委评分、教师点评和鼓励并指导后面的团队操作。做到成果展示在课堂功夫施展在课外,以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

4.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精心设计成果展示。

(1)“学习汇报书”,学习汇报书是每个团队根据选择的主题学习性调查研究,经调查结果以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形式展现的纸质报告书。

(2)“团队亮相”,要求每个团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展示自己的队名、口号甚至是logo,还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团队成员的风格和特长。

(3)“现场汇报”,把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如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格式,做成PPT与大家分享。

(4)“活动感悟”,要求每个团队以简洁的语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触,如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后的心态等等。

5.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精细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团队主题汇报的成绩,作为“基础”课的平时成绩的一半,总分为100分,此分数在学生总评中按20%计算,该团队成员成绩共享,此成绩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

“学习汇报书”、“团队亮相”、“现场汇报”、“活动感悟”四项的分值比为3∶2∶4∶1。

参考文献:

[1]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4.

[2]徐倩.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汉字综合版),2001(6).

[3]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5:41.

[4]郭纯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2008(5),6.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效率;和谐课堂;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心里扎下了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形势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课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一种平等、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愉快宽松的课堂中学习时,他们学习接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求索真理的历程》等课时,我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饱满的热情、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用信任的目光、真诚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决不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就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走向了一个新的进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体验的实践过程,教学活动强调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运动、变化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怎样看待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于这两个有难度的问题,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给学生讲述答案,而是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热情高涨,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组长,上课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而是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每一个组员最少提出一个问题,小组长做汇总,简单的问题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长汇报给老师,老师再与学生共同参与探讨解决。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往往通过深刻道理与抽象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思想政治课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可是,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视频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丰富成果。在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求索真理的历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课时,我都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情景交融的世界里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中政治思想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李力.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山东教育,2011(11).

[2]曾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偷“懒”[M].学知报,2010.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五维动态考核模式

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①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构建考核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对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改革考核模式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必须进行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培养具有坚定信仰、扎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拥有良好外在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该课程承担的重大任务。因此,该课程考核必须同时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思想信仰状况、道德培育和行为表现的情况,知识、能力、信仰、道德、行为五个方面的考核不能偏废,当前该课程的考核模式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必须进行考核模式改革。

(二)思政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决定了必須进行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口头表达、论文写作、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组织管理、教学技能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和从事以上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作为该专业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知、能、信、德、行的主干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改革,建立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动态考核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情况,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一些学校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决定了改革之必要。

一些学校考核模式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应用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诊断轻反馈的不足,导致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评价、督促、反馈和引导等功能,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态度、数量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外在激励、反馈和引导,降低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手段的运用、学习任务的布置上不能很好地得到学生积极正面的回应,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革,使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考试改革,建构起有利于改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五维动态”考核模式构建的具体方案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坚持理论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思想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下,从知识、能力、道德、信仰、行为五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动态考核。

(一)确定“五维”系统的考试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的课程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课程考试要着眼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思想信仰的状况、道德水平的提升、外在行为的表现设置考核目标。据此,我们确立“五维系统”的考核目标,着重考核学生理论掌握、能力提升、思想信仰、道德水平、行为表现的状况。理论掌握维度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广度和灵活度。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素养。能力提升维度主要考查学生在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提高的程度,具体包括口头表达、情感沟通、教学技能、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等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和督促学生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思想信仰维度是考查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及认同的程度,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价值观,对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道德提升维度主要是考查学生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的状况,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具备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匹配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行为表现维度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切实践行所确立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所信仰的意识形态、能否做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行一致。“五维”系统的考核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内化和外化环环相扣,五者密不可分。其中,“知”是基础,“能”是关键,“信”是保障,“德”是核心,“行”是目的。因此,必须把这五个方面看作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考核,不能有所偏废。

(二)建立考试成绩动态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考试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该课程在坚持课程结果评价考核的同时,主要通过改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的考核建构考试成绩动态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实践成绩考核和期末考核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课堂参与数量与质量、作业三个部分,教师做好学生的考勤记录、发言记录、作业检查记录等,为量化考核平时成绩提供依据,避免平时成绩给分的随意性,保证量化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提高平时成绩的分数值,加大平时表现考核力度,把考核动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思想信仰状况,理论掌握及运用、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写作、组织管理等能力和行为表现的考核。实践成绩考核。实践形式可采取社会调查形式完成,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该门课程方法论部分内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在社会调查中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调研课题发现的问题。具体做法:任课教师拟定实践方案,确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实践选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社会调查,完成实践报告,期末各小组制作课件,面向全班对本次社会调查的情况做总结汇报、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就汇报内容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成绩评定采取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三者分数确定本小组的最后考核得分,其中小组自评是由小组长根据其动态监控小组成员实践参与的情况给出小组每位成员的得分,以此做到成绩考核的公平公正。通過提高实践成绩的占比,建立科学的实践成绩考核方式,将考核动态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既完成对学生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课件制作、团结协作、组织管理、方法操作和理论运用等能力的考核,又完成对学生集体意识、责任感等道德素质和相应外在行为的考核。当然,实践方式不拘泥于社会调查。

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是在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后的总结性考核,由于该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如果只重理论而轻实践,课程的实际功能和价值就会减弱,如果只重实践而轻理论,学生就会因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不能正确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实践会因缺乏相应的理论做指导而出现失误。因此,考试改革在改变以往重理论轻能力弊端的基础上,不能犯矫枉过正的错误,必须做到能力考核和理论考核不可偏废。据此,该课程期末考试仍然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实现对学生理论掌握、理论运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

(三)实现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主体比较单一,基本由教师完成。“五维系统”的考核目标及动态评价体系仅靠教师这一单一考核主体是难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过程,课程考核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认知和互动的过程。构建包括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考核主体,变教师单独考核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考核。任课教师对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运用的灵活度进行考核,同时参与学生课堂内外实践性的考核;学生根据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及其作用发挥度,对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适应“五维动态”考核模式的配套教学改革

为了确保“五维动态”考核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配套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

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具体整合方式是:在坚持遵循课程内容内在逻辑联系的前提下,引入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事件,回应学生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焦点和疑点问题,对所选教材的章节体系进行取舍、提炼、整合,达到提高教学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教学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因此,该课程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选用以下方法: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具体做法是布置学生预习理论——学生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理论——学生课堂上联系实际举例讲解理论——教师总结;二是辩论法,对于一些易产生疑惑的理论观点、看法进行生生辩论,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辩论题目——学生课前做辩论准备——课堂辩论——教师总结,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课堂即兴辩论;三是合作探究法,具体做法是教师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案例、找出解决办法——教师总结。以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三)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综合化。

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特别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教师加强对课件的建设,制作图文并茂、光声影三者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在理论的叙述和论证过程中穿插图片、录像、录音等资料,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该课程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二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即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媒介搜集查阅资料,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向网络延伸;三是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运用新媒体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QQ群和微信群该课程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4篇

在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研究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他们渴望由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事物,通过对问题的独立判断来体现主体价值。因此,在研究生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或用理论来解释、说明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相对与教师单纯外部灌输而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尤其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如:通过对低碳经济、教育均衡、户籍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增进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能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围绕既定主题,积极参与并亲自实践才能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实践,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④增强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如要撰写某一专题的调查报告,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学生之间、指导教师之间、受访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加,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⑥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围绕社会经济、政治或文化发展的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更加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学术权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经验、知识积淀和教育智慧。因此,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因此,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此外,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渐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搜索途径,以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顺利地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对预定主题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究式教学实践及效果

目前,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数一般在100人左右,有的高校甚至300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讲解,加之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中学和大学都已接触过,因此在政治理论课上经常出现教师授课慷慨激昂,兴致盎然,而学生反应漠然的现象。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结果也不尽人意。为提高大班条件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时事性、实效性三原则。科学性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教学规律和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时事性就是紧跟时展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实效性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以上三原则,我们在推进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相关内容也最为关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文件及精神并从中选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化学生对一些重要改革方向的把握和相关政策的理解。

2.分组研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经过多年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和熏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许多研究生自主意识较强,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讨论汇报。一般是5~10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对该项活动非常积极,许多小组都写出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班级汇报时绝大多数小组都做出了较好的汇报课件,有的还链接有相关视频,有的小组在汇报结束后赢得学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如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汇报题目有《从舌尖上的安全谈我国食品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家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三中全会及其影响》等,机电专业学生汇报的题目有《从嫦娥奔月看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从我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歌曲的社会影响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题目新颖,论点明确,论述充分,汇报时不仅语言流畅,有课件、相关视频,并且还设置了提问等互动环节,效果很好。课程结束时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98.7%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在调研问卷上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改革考核方式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理念 多维度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1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围绕如何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这一目标而构建的,因此思政课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大多是“一张试卷定成败,定思想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核,对能力的考察明显不多,是以知识为导向,而非以能力为导向。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就会给学生学不学思政课无关紧要,课堂参与不参与无关紧要,只要练好考前的“背功”即可的错觉。这样的考试模式,只会使学生重拾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忽视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甚至会把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引入某种歧途: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素质提高而学习;为了拿学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事,自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无疑脱离了思政课素质教育的目标。

(2)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践行为的考核。理论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多地是考核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行为的考核。看一个学生学习思政课后取得怎样的成绩,不能只考察他的认知水平,更要看其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引入实践考核应该也应当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3)传统的考试模式,形式单一、陈旧,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

2思政课多维度考核模式的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维度考核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闭卷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综合评价,多维度考核方式,加大平时、实践分值比重,使学生从闭卷考试的畏难情绪甚至恐惧感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评价体系包括个人作业20%、实践作业25%、课堂表现15%、品行表现15%,期末25%。思政课考核模式应该尽可能地体现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尽可能全面而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评,做到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种多维度考核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模式的弊端,对学生考评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客观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2.1 20%的个人作业

主要是论文和观后感形式,通过指定书目、观看视频和参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这样既提高了论文写作能力,又锻炼了思辨能力。

2.2 25%的实践作业

这部分主要是以小组作业形式进行,学生5-8人一组,自由组合选题,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结果PPT汇报反馈。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走向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调研,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期末PPT汇报反馈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在PPT汇报反馈过程中加入了答辩环节,评委可以对小组任一成员进行提问,使得小组成员每人都得了解报告及其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坐车、蹭车”现象,使每个成员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社会实践部分的成绩,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并由教师把关。自评即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他评是由小组组长和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进行评价,主要依据自评内容和同学平常表现。最后,则由教师综合自评和他评的情况,量化为成绩。

2.3 15%的课堂表现

主要是平时的出勤、课上发言、讨论、辩论参与程度,教师根据出勤数和发言质量评定分数。

2.4 15%的品行表现

思政课不仅要重视知、更要重视行的考核,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部分考核同样也是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并由教师把关。通过品行的考核,学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日常行为的规范。

2.5 25%的期末考试。

考查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末以开卷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题、辨析题,开放性的、发散性的、不设置固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圆其说、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学生期末多科考试复习的压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多维度考核模式只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按照考评体系、考评比例进行操作,可能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地保证多维度考核模式体现开课目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不仅需要形式上的改革,更需要观念上的改革以及真正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