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红经济现象

网红经济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红经济现象

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第1篇

比如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小龙虾,同样也得到了电商巨头的青睐。今年上市时节因恰逢京东、天猫的年中购物节,小龙虾迎来“集中放量”,在刚刚过去的6日聚划算活动中,天猫生鲜战绩卓越,其中小龙虾更是异军突起,一个爆款小龙虾,1小时售出150000只,俨然无愧于夜宵界“超级网红”的名头。

不仅如此,喜茶、丧茶、鲍师傅等餐饮食品也曾相继引发过一阵追捧,虽然未能像小龙虾一样成为现象级产品,但从餐饮行业塑造出新的网红品牌,无异于是打破网红经济沉寂态势的一个新思路。

不过当网红走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时代,发展至现在的美食网红,主体由人转变为物,内容创造的实质正在被淹没,这是不是网红经济的一种没落?又或者阶段性的昙花一现,是不是意味着网红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商业现象

从人到物,是不是网红经济经的一种衰退?

当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传播媒介的主流,网红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这就和电视时代衍生出影视明星的情况类似,所以广泛来讲一切在互联网平台上火起来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网红。只不过网红经济的产生就稍微缓慢一些,它的形成前提是网红寻求变现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它存在的根基是将人气转化为价值。

最早的网红其实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接入初期,众多文学网站和社区催生了以思想和文笔见长的“互联网人”,比如中文互联网第一读书社区榕树下,曾经汇集了安妮宝贝、韩寒、宁财神、郭敬明等一批相当早的成名作家,而天涯风生水起之时他们又混迹于此,为其创造了“最有人情味的社区”。

虽然这并不是现在狭隘意义上的网红,但明显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名人,同样是借助网络媒体获取粉丝,只不过更倾向于使用纯粹的文字信息表达,这对应的反而正是以文字交流为主的社交方式。

2010年以后,微博和微信的相继来临除了涌现出一批入驻较早的明星达人和大V,还使得网红群体从精英化逐渐转向平民化。一方面是因为社交平台的变化直接推进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营销或内容生产账号层出不穷,尤其是各大平台的助力,致使自媒体的门槛不断降低。不过现在能真正拥有海量粉丝、流行于普通网民的自媒体“网红”愈加减少。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网红产生,显然已经不是凭借内容输出这种单一途径,外貌、恶搞、言辞犀利等皆可以成为以“奇”致胜的方法,因而网红的人群数量呈现指数式上升。同时也正是因此,网红开始推动自身积累的名气转向商业价值变现,通俗意义上的网红经济应运而生,而且电商网红、自媒体网红等分支也意味着,网红经济在向纵深垂直方向发展。

随后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渐起,这种全新的社交互动方式,可谓是推动网红经济走向发展巅峰,当然背后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改变,更是因为网红泛娱乐化的趋势更容易吸引网民的关注度,尤其是全民直播时代的火爆,即使是稍纵即逝,也使得“网红”一词深入人心,成为2016年资本竞逐和市场追捧的集中对象。

且不论网红变现的难题,单从人气累积或者暴涨的时机来看,无论是曾经的微博大V、自媒体大V还是如今的短视频网红、直播网红,背后或多或少都对应着一次次风口的掀起,甚至可以换句话说,这些社交平台的产品更迭孕育了一批批风格各异的网红群体。只是当这些风口次第回落,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被暴露出来的网红经济的真实面貌。

当然,网红经济发展至今少不了政策指令的干预作用,尤其是近两年互联网经济的风云变幻,都跟其有直接联系,也同时直接切断了网红的进阶之路。

一则直播网红的扼杀是因为其渐趋低俗性的错误方向,这令网红经济接触了政策底线,二则涉及到内容输出的短视频、自媒体等形式,近来因为思想意识的抓紧而变得更加如履薄冰。所以现在想来,也唯有只能饱口舌之欲的美食和互联网的结合,才不会遭致飞来横祸似得的政策风险,由此短视频网红和直播网红让位于美食网红。

不过纵观这些没有风口支撑的美食网红,喜茶、鲍师傅等皆稍纵即逝,而且更多的只是小众范围的火爆,所以网红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是不是代表着一种衰退呢?

现在的网红经济已经偏离内容创造的本质

随着风口的持续消退,网红经济理所当然地进入缓慢成长期,甚至有很多已经在洗牌期被市场淘汰,因而这种衰退趋势仅仅从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

以直播网红为例,腾讯研究院最近推出的《2017网络主播新风尚》报告中显示,在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发现,直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仅为5%,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却高达95%,其中月收入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过7成。

再者,全民直播时代崛起的知名网红如今也在面临着大量粉丝流失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几大直播平台上排名前五的头部主播,活跃粉丝数据可以达到几十万个,但到了去年年底,活跃粉丝数据就已下滑到5万个。

直播本身遭受的打击使得该行业一蹶不振,不止如此,“直播+网红+电商”这种一度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商业模式,现在也因为直播受损,破坏了原本三角支撑的商业关系,从而重挫了网红电商的行业发展。除此之外,逻辑思维和papi酱的分手似乎也是网红难以为继的重要信号,总而言之,种种数据和事件都在暗含失去风口后的网红经济,正在走向沉寂。

不过在网红经济的期,政府的强制干预扮演了太过重要的阻断角色,它使得直播的步伐戛然而止,令短视频、自媒体行业发展受限,因此这一外在阻碍似乎成了网红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而且很多人认为政策清理低俗内容无可厚非,但它却在用“一刀切“的方式,破坏网红经济已经成形的商业模式,所以必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显然这样说只是表象,风口助推毕竟是外部力量,尽管它在网红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内因依然是网红个体传达的理念、价值观甚至是性格特征,正因为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切合普通网民或部分网民的需求,所以才能向品牌转化、进而催生商业价值。一旦只依靠外在模式,等到风口停歇时自然会暴露在市场检验之下,淘汰只是迟早的事。

因而单从已经扫地出门和正在挣扎求生的网红对比来看,即使是有内容输出的网红,在同质化竞争中也已举步维艰,更何况是一些哗众取宠、图一时之快的投机者,这也再次证明网红经济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内容生产形式,无论是营销造势还是资本运作,都是在为个性化品牌服务。

但是从知识网红到现在的美食网红,可以发现,随着用户群体的平民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内容要素逐步受到强烈冲击,不仅其内涵渐趋浅薄,而且内容对网红发展的核心作用不断被淡化。就比如从郭敬明到凤姐,再到只会卖弄自己身体的美女主播,内容价值可谓是逐级递减,而劣币驱逐良币,这部分人恰恰能迅速成为网红群体的主流,这不可不谓是网红经济的畸形发展。

再来看如今的美食网红,借助既定的商品,贴上某种精神需求的标签,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方式罢了,更何况在这一过程中连实质性的内容产出都没有,因而也就导致各类网红美食或者网红店只能小规模、短时间地存续。而这种网红主体由个人转化为商品的趋势,正是将内容要素近乎抛弃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像实体业少不了制造的内核、虚拟经济少不了平台和服务的根基,网红经济完全背离内容要素,实际上就是一种衰退。

网红经济在现阶段依旧只是一种商业现象

网红经济经常被拿来和娱乐行业相比较,尤其是一夜爆红的偶然性和依赖粉丝等特性,令这两者有了很多相似性,再加上知名网红和娱乐圈的相互输出,已经预示着现实的商业联系。也正是因此,通过两者的对比,更能发现网红经济难以从商业现象转化为成熟行业的原因。

其一,影视内容是普通观众或用户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在电视时代就已经形成刚需,因而尽管现在所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质上也只是拓展了其传播的媒介,这就决定了影视资源在娱乐行业占有主动地位。

而网红群体满足的是多元化的娱乐需求,在波及范围和持久性上难以和影视剧相比,再者他们更多的依附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过度地依赖风口之上的资本追捧。也就是说在运营过程中陷于被动,往往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时,就被资本抛弃,因而网红经济带有极强的短暂性。

其二,影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固的运营模式,而且其音乐、影视、综艺等细分市场,既拥有广阔的开拓市场,也能够彼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况且相关娱乐公司、传媒影视早已格局既定,所以只要内容过关一般情况下能够获得利益来源。

而网红经济仍在停留在寻求变现的道路上,仅靠打赏和小部分的广告投放,难以维持稳定收益。而且背后维护网红运营的孵化公司和承载平台,有很多都是和网红一样处在发展初期,一方面要面临各自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它们的利益状况和网红收益并不是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即使平台做大,网红也不是最终的受益者。

当然影视行业毕竟已经发展了数十载,网红经济只是新兴产物,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这点还有众多现实性的困难,尤其是网红经济在还没有稳固根基的情况下,受资本运作的影响太深,一次次短暂风口带来的绝大多数是一地鸡毛,这种大起大落式的发展于网红经济是极大的不利。

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第2篇

创始人网红化是否是品牌营销的捷径?

从广义的网红定义来看,不只是papi酱、艾克里里等诞生于草根群体的网络明星,一些长期成为焦点话题的企业CEO和创始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网红,而且和品牌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利用自身号召力成就了锤子手机的罗永浩,也有不断制造话题、赢得注意力,并将其转化为品牌提升和销量的董明珠、雷军、周鸿祎、陈欧等等。

诚然,这些拥有“网红”身份的CEO们,通过自身在网络世界个性化的身份符号,积累了大批的粉丝,使之成为品牌的产品的忠实拥趸,并最终成为更加深入人心的“最佳代言人”。在这种力量的趋势下,不少企业开始拿创始人或CEO做另类营销,高强度的曝光以及有些雷人的观点等不断出现,无非是想炮制罗永浩式的成功,尤其体现在创业公司身上。但是,创始人网红化真的是品牌营销的捷径吗?我们不得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其一、品牌不应等同于创始人的名字。

老罗的成功在于将“罗粉”转变为“锤粉”的情怀,这是典型的个人即品牌、个人即公司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公司绝不止锤子手机一家,也是注意力经济和全民娱乐时代全面降临的一种表现。然而,对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发展而言,企业创始人或领导者与企业或品牌过度捆绑,却很容易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什么是品牌的本质?普遍认同的解释是消费者在长期使用中所体验的感受积累而成,这些内在的感受来自于产品和品牌本身。换句话说,品牌的本质并不是名牌或创始人的名字,在于产品造就的用户信仰。

正如营销管理大师Philip Kotler所说:品牌的意义在于企业的骄傲与优势,品牌力是因为企业的服务与品质而形成的无形的商业定位。目前不少国产手机品牌创始人或CEO存在网红化的现象,在低成本营销的同时,也是在对品牌和产品力的弱化。

其二、品牌营销不能盲目跟风网红现象。

网红已然成为被热议的下一个风口,除了在国内大火的papi酱、薛之谦、咪蒙、罗振宇、六神磊磊等,就连即将卸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因幽默、犀利、张弛有度的段子大串烧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红人。这也印证了美国时尚大师安迪·沃霍尔所说的那句妙语: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而网红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或许对“媒介即信息”这一麦克卢汉著名论断的致敬。移动互联网时代缔造了新的媒介形式和生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因此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从百度的《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来看,95后最认同的就是当下互联网上流行的宅、逗比、呆、高冷等价值观,这便不难理解上述网红的走红。品牌营销的策略需要随社会关注点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仅仅是创始人或者领导者自己变身网红那么简单一件事,品牌的营销也不能盲目跟风网红现象。

此外,网红经济本质上还是粉丝经济,网红的出现和陨落都有其偶然性。在网红IP成本高涨的情况下,网红的幕后推手们深感缺乏可复制性,相比之下,将品牌营销押注到创始人网红身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网红”现象背后,品牌营销益在不断尝试

不可否认,尽管将创始人包装成“网红”的品牌营销策略不可取,如今企业、品牌、产品所身处的舆论场和媒体生态场已经发生剧变,特别对互联网品牌来说,体验、服务、互动业已成为每一个营销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媒介生态混沌化、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诞生、陨落的时代,网红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却是品牌营销不得不汲取的经验。

一方面,网红面临着从吸睛到吸金、把风口变现的压力,即便是单条视频广告拍出了2200万高价的papi酱,在变现方式上依然走了网红电商的路,或许也是在全渠道IP变现上的方式之一。正如如前所述,创始人网红化是有局限性的,但品牌网红化、产品网红化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为了有持续的掘金力,网红市场的产业链条已经包含泛网红内容创业、经济服务链条、衍生全链条、平台服务链条、资本整合链条等,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内容。对比网红们的IP来看,品牌营销的前提条件要更加成熟,产品就是内容,功能本身就是营销。以荣耀为例,其品牌营销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但创造用户体验,而且在创造传播内容。事实上,就荣耀等一线手机品牌的销量而言,产品的一个功能完全可以借助社交网络横扫百万级用户,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荣耀6通过“拍档这一刻”活动获得了千万级的用户参与量。而从荣耀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荣耀用户人数突破6000万,花粉人数突破9000万,其直接受众并不输于papi酱、艾克里里等网红,能否利用花粉和用户的口碑传播效应,推动荣耀品牌的现象级发展将是衡量品牌网红化思路的关键。

另一方面,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预估接近580亿,超过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票房,网红经济已经不容忽视。那么,在品牌营销上通过合理配置网红资源打造品牌IP资产,或许是另一种可行的尝试。

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第3篇

网红进入2.0时代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网红排第九,其解释是:“网红”即“网络红人”,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事实上,“网络红人”并不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

2004年,有网络拍客将芙蓉姐姐的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猫扑网站上,她个人照片上独特的POSE、自我表达中绝佳的自信,都与大众审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网友的强势“围观”,成为网络红人。2015年12月18日,“2015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将“七年网络红人成就奖”颁给了芙蓉姐姐,她被众多网友称为网络红人鼻祖。

在芙蓉姐姐之外,还有一位红极一时的网络名人,凤姐罗玉凤。凤姐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雷人言论让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除此之外,还有木子美、小月月等人,他们或以丑为美,或以出位博眼球。

1.0时代,网络红人的成名离不开网络推手,都需要或被动、或主动地进行包装和推广。网民更关注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反差”感。

“超实用的男性生存法则”、“上海话+英语”、“台湾腔+东北话”,“吐槽圣诞节”,从2015年8月起,自称“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开始在微博上发各种吐槽的短视频,迎来了网友围观,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不仅如此,她的视频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上点击率都在百万以上。如今,papi酱的微博粉丝数超过400万、热门视频转发数过万、在秒怕上的粉丝数也早早超过200万、微信公众号内容阅读量也都轻松快1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同样活跃在秒拍上的还有艾克里里、穆雅斓等草根红人。通过录制“吐槽向”的短视频,以极其接地气的草根气质叙事,在几分钟的短视频内布置诸多贴近年轻用户的槽点,并在多个社交平台,这些草根网民迅速成为网络红人。同网红1.0时代相比,这一代网红更强调自制内容,直接戳中年轻群体对娱乐视频的纯粹需求,也更注重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

网红成新经济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代的网红正在构筑起一股重要的新经济力量。

在去年年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谈到:“一直以来,我们讨论过网络经济、粉丝经济,但是在整个2015年的变化当中,有一个新族群的产生,就是在淘宝平台上产生的崭新一族,我们称之为网红一族。这是整个新经济力量的体现。”

2015年,和“网红”一词同时火起来的还有“网红脸”:锥子脸,大眼睛,削鼻梁,身材性感骨感,自拍时永远少不了香奈儿……像青、雪莉cherie等人,她们多出生于富裕家庭,其网红模式就是向世人展现“美、壕”的生活日常,而她们的职业多是女装网店店主或网店模特。

这些由网红经营的店铺,除了会为售卖的衣服正常拍照外,还会请来专业摄影,由这些网红亲自穿上这些衣服拍摄一段视频,让粉丝看到衣服在实际生活中的样子。用知名度为网店倒流是这些网红最擅长的变现方式之一。

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第4篇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后舍男生、流氓燕、红衣教主、老罗、妹妹、竹影青瞳、ayawawa、水仙妹妹,这是2005的十大网红,你还能记得几个?以前的网红是以审美、审丑为标准,大多是以公众事件迅速蹿红的,这种网红是大众娱乐化的饭后谈资,大多昙花一现。

现在的网红是指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大量粉丝的网络红人。概念变了,玩法也变了。

1、中国网红的变化趋势

进入2016年,我们似乎有种被网红包围了的感觉,网红无处不在。网红在事件现场,网红在微博直播,网红在你的朋友圈,如果说2015年是网红元年的话,2016年绝对是网红爆发之年。这种爆发不仅仅是数量,也是网红质量的爆发。

网红是随着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BBS、论坛时代的网红是以南派三叔、安妮宝贝等为代表,后来就是芙蓉姐姐、罗玉凤、奶茶妹妹等草根明星引领几年,2015年前留几手、王尼玛等段子手横空出世,借助微博引无数粉丝尽折腰。

从2015年开始网红已经从一种社会现象变成一种网红经济了,这种质的变化是由社会资本、微博等社交媒体、电商经营者等共同推动的结果。

14年9月@暴走漫画 所属公司获得创新工场和上海永宣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15年10月@逻辑思维 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

16年3月@Papi酱 获得1200万投资;@同道大叔 获数百万投资,估值2亿;

16年3月网红商学院上线,估值超过1亿

网红获得投资,这既是网红价值的重新发现,也是网红经济重装出现的体现。尽管如此,对比美国市场,咱们网红的估值还是太低,潜力无限啊。

2、中国网红变现能力更强

网红经济现象范文第5篇

随着2016年下半年的11.11和12.12两个电商购物节的落幕,线上消费的持续变革及其取代线下的趋势,俨然已经成为共识。回头看马云与王健林的一亿元赌约,抑或是雷军与董明珠在新制造业的十亿赌局,都成了“互联网+”渐进时代的有趣插曲。

复盘电商购物节的种种成绩与变化,除了节节攀升的销售数据之外,“网红”占据了搜索、点击与流量半壁江山的现实,也在宣告着这一群体的价值定位。不知不觉间,网红的价值已不再是泡沫,开始被业界认可。

上个月,知名智库研究机构Analysys易观了《中国网红经济下的女性社会化电商发展专题研究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其基于易观千帆、蘑菇街平台数据、uni引力平台数据,通过对女性社会化电商的用户特征、行为研究,对电商网络红人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报告指出,国内消费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在网红电商平台通过新模式谋求新爆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网红电商生态,对商品、用户、网购行为产生的影响已逐渐凸显出来。数据显示,电商平台、特别是女性社会化电商平台,成为网红产业变现的主要渠道。

报告还发现,网民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千亿流量红利式微,电商寻求新的增长渠道,同时,网红经济时代,女性社会化电商开始不断深度挖掘网红自制内容、自生流量的价值,与网上购物场景构建相结合,直播成为了网红电商重现消费场景的重要工具。

消费的第三极

我们所谓的网红产业,一般是指围绕网络红人及其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相关行业有机综合体,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平台、网红孵化、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等产业环节。网红产业规模是指网络红人依靠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商品销售、广告营销、商业演出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总和。

事实上,网红一词从其诞生伊始,到如今成长为年收入数百亿元的一个群体,其代表的正是技术变革时代所催生的趋势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力之下,网红已经成为与互联网+、电商并驾齐驱的现象级商业蜕变。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早就表示,网红经济是新经济中诞生的一个全新经济角色,展现了互联网在供需两端形成的裂变效应,这个角色在制造商、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产生了全新的连接,展现了互联网全面融合新经济时带来的无穷活力。

“红人能够帮助网上店铺提升经营效率、增加用户粘性,红人店平均成交客单价,是普通店平均成交客单价的123.79%,红人店平均成交品单价,是普通店平均成交品单价的126.27%”,易观以专注于女性时尚消费的电商蘑菇街为例,说明了网红在导流、提升消费方面的价值。其中,蘑菇街的认证红人sasa罗从平面模特个人店成长为红人,再从参与店铺经营同时对接供应链,最终实现了人气积累到爆发和红人店铺交易量攀升,其粉丝数目前已超过77万。而另一个红人“大牙珠珠”,甚至创出成交额环比增长率超过2340%的成绩。

根据易观《报告》,38.6%的受访者表示更相信网红直播穿搭时看到的效果。网红特殊的草根群体特征,以及直播的平民化,使得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继而产生了消费的驱动力。

《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也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预估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超过2016年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同时也相当于国内最大连锁百货百联集团2015年全年销售额。而根据易观的预测,到2018年中国网红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电商仍会是网红产业主要变现渠道。网红的价值与前景,着实不容小觑。

网红所带来的奇迹还不仅于此。业内人士认为,一场呼之欲出的消费革命或因此而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和微博大V、电视选秀等相似,是新传播时代催生出的“明星”,其成长的草根模式,恰恰是其更容易被粉丝们看重与跟随的原因。网红,将成为互联网消费的第三极。

引爆新消费时代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心态、行为、侧重点都在改变。但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不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价格合理、款式时尚、品质可控是他们不变的追求。但显然,在这些基本诉求之外,如今的消费者对商品还有着更加多元、苛刻的新要求。除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他们还追求情感的认同、过程的体验,这些超脱商品本身的附加价值,正是网红所能带来的。在网红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电商平台不得不做出精准的判断――如何“变”与“不变”。

2016年,网红及直播成为现象级电商模式,网红店铺的导流作用迎来爆发,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新的营销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尚女性电商社交平台蘑菇街的“网红+直播+电商”的模式,不仅能让产品展示更直观、立体,帮助红人店主实现快速、高额的商业变现,同时还能输出时尚价值观。此外,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蘑菇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品质升级。在刚刚结束的蘑菇街“至美1212”期间,蘑菇街不仅延续了“红人+直播”的大促模式,还深入到工厂,对每一件团购的商品进100%质检直播,质检合格的商品才可入仓发货。

这些年来,电商已然变革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如今,网红势如破竹,又再度变革了电商的商业模式。网红所改变的是传统线下和初级线上销售模式所不能给予的一种用户体验,而当网红这一颇具门槛的群体成为一种职业时,一个新的消费趋势也随之诞生,被引领的时尚及其所掀起的互联网购物风潮也成为一种新消费理念。而网红也在不断的进化中,从非主流向主流迈进,在构建新消费时代的大潮中凸显着自身的作用。

除了可观的导流作用,网红对时尚引导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据统计,所有走进直播间的用户,有超过37%的几率被成功种草,而77.4%的95后信任网红推荐更多于明星代言。而由于二三线城市对互联网时尚信息的强依赖,这个数值在二三线城市会更高,网红对小城市的时尚引导作用尤为明显。

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的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他的著作《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中提到,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某种程度上,克莱的人人时代,也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的崛起。而网红,也可以看作是人人时代那些因兴趣、喜好等连接起来的引领社会风潮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关期刊更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乡医学院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情报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