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92―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问题设计的恰当,会让抽象而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直观有趣,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 问题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角边角定理”后,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不小心将家里一块三角形装饰玻璃打碎成两块(如右图)。现要到玻璃店照原样配一块,你认为小明要带几块玻璃去?带哪一块去?为什么?这样的提问,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产生新奇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二、 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趣味性

教师的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同类项”的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比作什么呢?”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发言很积极。学生发言后,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类项的定义,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数学的枯燥感。

三、 问题的设计要注重难度和深度

问题是否适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果每节教学内容都能设计出适度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长此以往,教师再辅之以恰当的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这里所说的适度,就是指问题设计的难度和深度,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有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如右图,有一个长2米,宽1米的门框ABCD,如有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问能否从门框内通过。这是一个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题目,在学生刚刚学习过勾股定理且还不能灵活运用的情况下,可能一时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先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难度逐层递进。如,在长方形ABCD中,AB、AC、B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木板,怎样从门框内通过?若木板长3米,宽1.5米呢?在这三个问题进行铺垫的基础上, 让学生再进行探究,问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了。

四、 问题的设计要有连续性

这里的连续性是指利用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来设计后一个问题,循序渐进,逐渐引向深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 初学者 常见问题 教学方法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程序设计课程他们的专业必修课,一般高校都会开设一系列程序设计的相关课程来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些课程由易到难,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总的来说,这些课程的基础都是相似的或者说是相通的,学生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树立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的进行以后的深入学习。程序设计初学者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当通过哪些教学方法来予以解决,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程序设计初学者的常见问题

(一)不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由于它能针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目前在工作、生活等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正是由于计算机的这一优点,程序设计课程通常被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来进行教学,然而,对于程序设计初学者来说,虽然很熟悉这个名称,却很难理解程序设计的内涵,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程序设计,怎样进行程序设计。

(二)不知道如何树立程序设计思想。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程序设计的问题之后,遇到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该从何处入手,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转化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的问题。初学者必须先学习并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锻炼自己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区解决一些简单的小型问题,然后再一步步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复杂的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常量和变量的问题。定义常量和变量是程序设计必须首先讲解的部分,但对于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来说,为什么要定义常量和变量往往是他们很难理解的部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数据是由常量来存储还是由变量存储,以及如何定义常量和变量,定义多少常量和变量,都是程序设计初学者面临的问题。

二、针对程序设计初学者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对程序设计语言发展过程的介绍。常量和变量的问题是程序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因此,有些教师就注重对常量和变量以及各种语句的讲解,而忽视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介绍以及对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历史的讲解,这对初学者学习程序设计是很不利的,让学生对计算机和程序语言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才能让学生懂得程序设计的实质就是一种“人机对话”,是将人类的语言通过编写程序进行翻译,变成计算机能听的懂的语言。教师通过对计算机语言发展历程的教学,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也更加清楚的了解程序设计,使学生能够为今后的更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要求学生严格遵循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格式。程序设计课程被分为了很多小类,每一类的程序设计都有自己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以及格式,在实际教学中,每一类的教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记住那一类的语法格式,但对学生来说,几种语言格式放在一起,很难记得清楚,在实际编程中,很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每一类程序设计的教师都应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格式。

(三)注重实践过程。相比于其他课程,程序设计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学生不仅要学习并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基础上,还要加强操作能力,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程序设计的课程设置中,实际操作能力占据了其核心位置。因此,教师在进行程序设计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分配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分配,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将理论用于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再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现在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在编程时,也是只看程序的执行结果,而不重视程序书写的规范,只要结果正确,就不考虑规范的问题,针对这种不好的习惯,教师在程序设计的初始教学阶段就应该断绝,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1.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决问题。就目前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急于求成,对于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就开始编写程序,不按照正确的步骤来进行,这种情况往往导致重新修改甚至重新编写程序的后果,不仅浪费时间,问题有时候还会出现无法解决的状况。因此,对程序设计初学者,教师就应当强调正确的程序设计的步骤,按照步骤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电脑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解决问题。

2.保证命名的规范。一般来说,编程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保存,在这一过程中,又必须对进行定义的变量予以命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强调对命名的规范化。

(五)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中必须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能力,因此,教师在对程序设计初学者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培养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程序设计初学者在进行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以及教师都应当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为初学者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玲.程序设计初学者的常见问题与有效的教学方法[J].电大理工,2012,(4):39-40.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概念;问题变式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用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运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自然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二次函数y=x2,y=x2-1,y=(x-1)2的图象,再画出y=-x2,y=-x2+1,y=-(x-1)2的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图象和函数关系式,分析、总结二次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在画出图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了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一个横放着的圆柱形油桶,恰好可装10吨油。用一木棒垂直插入小孔,测定剩油的高度h,能否很快确定剩油大约多少吨?这显然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设剩油量为W吨,如果能找出剩油W与h的函数关系,并画出次函数的图象,那么求解就方便了,只要测定h,看图象就可以知道W的值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直观”情境创设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学中需要创设直观的情境,利用直观教具或图示,增加操作演示,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概括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授《概率》一章中《游戏公平吗》这节课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可以自动转动的转盘和骰子,先明确游戏规则,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并收集与分析游戏中的数据和结果,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很容易得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从而形象直观地明确游戏是否公平。这个结论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有时候“做”比“想”更重要,“做”会启发我们的“想”,“做”会帮助我们“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接受教育,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掌握数学规律,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把数学学得更好。

2.“台阶”情境创设

数学是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旧知孕育着新知的特点,要为学生创设可以接受的“台阶”,让学生凭借旧知过“台阶”,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例如:在授《全等三角形》这节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学过的图形全等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巧妙地把“图形”换成“三角形”,让学生通过类比,注意细微差别,导入新课,从而轻松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表示及其性质,促使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里掌握转移的信息,主动地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同化”新知识。

3.“弹性”情境创设

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要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教学中要鼓励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问题情况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应具有弹性。应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速反馈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题可做,有新知识可学。同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只要是独到见解,教师均要加以肯定,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个体差异,关怀体贴学生,以爱心教化学生,以热心服务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1)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数轴概念的教学,观察温度计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增减的方向。我们能否用一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它呢?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对例题(习题)挖掘与拓展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三、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

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教学解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运用 课例

语文教学资源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语文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有学者认为“语文教学资源应是多元化的,一般可由‘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两部分组成。”本文中的教学资源主要指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强化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加强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使教学设计本身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师应整合课内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图像、影视、图书等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补给资源,使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改变了教材一统课堂的局面。以下结合《定风波》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两个课例分析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和方法。

1.基于教学目标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无目的地利用教学资源会导致教学内容凌乱、散漫,使课堂混乱不堪。所选的两个课例都利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定风波》教学设计中,导入时引用了“文学文本解读的三境界”,这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方法目标而设计的。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课例中,设计者用丰富的背景图片,目标是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的意象群,通过了解海子的内心世界深化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可见,设计者有着强烈的目标意识。

所以,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的要求是“用到位”,“位”即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中利用教学资源应先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筛选教学资源,并择优利用。

2.基于教材内容为主体利用教学资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载体,课外教学资源是服务于教材学习的材料。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利用教学资源时要始终注意语文教材的主体地位。

《定风波》教学中用余秋雨的“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坡”的观点探究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心理与其写作风格的关系,有利于理解“东坡范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例中充满丰富多彩的图片、音乐、文字,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海子的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之情,众多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未使教材失去主体地位。教材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不容否定,语文设计中不能不顾教材的主体地位,大量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冲淡教材的价值,甚至无视教材内容。

3.基于实际学情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应适合教学实际,在具体的学情中从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中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在《定风波》教学中,设计者选用温庭筠的《菩萨蛮》、苏轼的《临江仙》、周邦彦的《关河令》为素材,当教师提问“哪一首词是苏轼的?”时,学生能够整齐地回答出“第二首”,并能结合文本特征分析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可见,所选用的教学资源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例中,选用海子的《幸福一日》,让学生从“太阳”、“马”、“花楸树”这些平凡的事物中去理解海子的幸福,进而理解“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中内涵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可见,基于学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收效。

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有选择地筛选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在教学中获得预期的效果。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语言、文学、文化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选入语文教材的内容只是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改进语文教学的一种途径。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设计在其原始概念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核心内涵,这些核心内涵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核心内涵包含3部分,即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1.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完成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这项工作有效地分解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才能确保目标的整体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核心内涵表现为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也就是说如何在一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如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记叙文的类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可以表示为将语文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的具体方法和具体路径。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方法。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往往轻视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不配合、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语文任课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表现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不感兴趣,语文教学设计就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举例子,做出详细的方法指导。3.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能否有效掌控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任课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使用紧张或者大量“富裕”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教师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但是进行有效的掌控靠的不是个人临时的主观发挥,而是依靠科学周全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讲解、文章结构的分析都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如果教师不能依靠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提前规划,往往会造成教学任务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就表现为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1.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必须将主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任课教师不能将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分析考试命题规律过度地带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因为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而不能过多地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2.必须能够有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为相关的教学服务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的。因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基础,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就是不合理的。3.必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语文教学设计无论包含多么先进的思想,还是采用多么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这也是教学设计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案设计不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就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运行。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

1.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才能科学客观地构思教学计划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成功开展依靠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使教学设计满足相关的要求。2.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载体,因此这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对教学任务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把握这一方面的基础上就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3.具体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求是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只有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才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开展。因此,具体的教学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麦培灿 单位:广东省江门鹤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