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动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238-0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可以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驾驭大学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和工作中,更好更快地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只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种“主动”意识,主动去探究、亲身去体验,这样真心感悟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随其一生,使其受用一生。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

香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起到指导、启发、咨询的作用。老师更看重学生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因为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加速他们的成长与独立,真正确立起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是内地高校学生工作在转变理念过程中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才能真正产生育人实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

1 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需求,学生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利益,注重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如果我们漠视学生的利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说教,根本谈不上效果,根本得不到广大同学的信任。学生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的问题,全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握住学生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另外,还要照顾到青年学生的特点,采用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社会实践、军训、一些原创音乐的比赛、素质拓展训练等等,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2 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让同学感觉到思想教育对自己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乐于接受,这也正是我们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固定于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学生,注意开发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二、创设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来启发诱导,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爱学习、受教育的主人。

1 注重“推介”,提升学生对“教育方式方法”的认可度

目前,学校和学院为学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且教育效果良好的一些教育活动。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例如,学校举办的名家讲坛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但据调查某些讲座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我想这里面存在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宣传的力度不够或方法不当,导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理解没有重合。教育者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推介”工作,学校里面有很多教育载体和平台,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这么多的教育载体和平台才是我们要考虑的。如果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了这么多的教育载体和平台,肯定会主动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载体和平台来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推介”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

2 巧用兴趣,挑起参与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比较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求知欲望,使之积极参与受教育过程中。如在进行年级宣讲会的时候,为了阐述一个道理,我们可以先讲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或寓言,然后引发出我们所要讲述的道理。这样比单纯的讲道理,学生会更易于接受,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知识,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 善用竞争,激起参与热情

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将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动力。因此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适度的竞争,会使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被强化,从而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如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或某个理想信念教育的征文比赛时,适当地进行一些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提高参与的主动性。

三、科学评价,激励“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和参与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收获和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主动参与”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成功。

1 鼓励性评价,延伸“主动参与”热情

当学生在参加某项教育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辅导员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如在学生在递交了思想汇报时,辅导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学生会积极的主动地递交思想汇报,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

2 期望性评价,唤起“主动参与”潜能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当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辅导员应该用热情的言语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从而唤起他探究的潜能。如学生

在参与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来向辅导员请教时,辅导员的宽容和期望性的评价,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再次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可能性。

3 注重评价过程,使学生保持“主动参与”的激情

旧模式下的评价,一般都比较注重参与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然而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参与过程本身比结果更为重要。我们要评价的是学习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增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合作的精神,是否养成了科学的态度,是否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评价内容的改变,势必要求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也改变相应的方式,修改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评价量规,建立一套适用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科学的评价量规。在评价中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是动态的、多元的、科学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有的放矢。注重学生四个方面“主动意识”的培养

1 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大学生步入大学,远离父母、亲人和自己已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心理上的孤独感普遍存在,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主动地与老师、与同学的交往可以加速大学生活“适应”的过程。

2 培养学生主动地求学。培养大学生主动地求学,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有了责任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可能主动地求学。其次,培养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辅导员考虑较多的是如何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再次,培养学生主动地寻求获得知识的多种途径,大学生的知识的获得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老师讲授,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获得,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获得,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适合自己的寻求知识的途径。

3 培养学生主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了解、挖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能力和大学生活的某一点结合起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大学生活,每个同学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是一个班集体班风好坏的关键。只有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向同学、老师、学校展现自己的才能,才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第2篇

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及“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坚持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文化活动,学生在省内、国内、国际比赛中累计获奖达1500余次,多次获得、团中央的表彰鼓励。

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 优化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都落在了教师身上。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应当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入手,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应当从培养学生干部入手。

成都理工大学领导班子认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自发自觉地产生自我管理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吸收优秀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及时性,同时具有示范性、渗透性与广泛性。对于学生干部而言,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理论认识与研究水平。

为此,成都理工大学不断加强学生干部建设,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传统学生干部选拔机制考察周期长、缺乏创新精神、干部培训随意性大等问题,学校坚持从优化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入手,积极改善学生干部选拔流程。

学校坚持走公开招聘、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道路。学生干部的选拔,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志,凡是积极要求进步,愿意为同学提供服务的学生,都应当给予平等的机会。即便是一些同学的确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也应当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注意到学生干部管理机制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舞台,每一位同学都应当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此,学校共青团组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吸收更多的优秀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的队伍之中。

加强学习培训与考核。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干部的培训学习工作,从三方面入手加强这一工作。一是学生干部应知应会内容的培训与学习。此项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干部的基本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二是组织素养的拓展训练。培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三时思想汇报评比工作的培训与学习。此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进一步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能够以身作则,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此外,学校认为,学生干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应当与各院、系基层团组织紧密配合,将培训情况与平时表现情况紧密联系,并且接受师生共同监督。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学校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教育,改善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尽快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的良好效果。

德育为先,正确引导学生干部的发展。学生干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将学生干部培养成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立场坚定的先进分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克服工作中“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陋习,真正从学生干部的成长需求出发,让学生干部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旗手。

实践中,学校在学生干部培训问题上不断端正态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失误。比如,针对学生干部缺乏经验的现状,学校要求要多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行细心引导,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要求对待学生干部发展要把握好主线,突出重点,对于一些事务性强的工作,给予积极指导,突出他们在学习工作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成都理工大学在学生组织中适时建立党支部,将学生管理纳入党建之中,以培养青年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学生干部的先进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组织党支部组织生活、撰写思想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形成有利于学生组织发展的有利局面。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干部进行校际交流,鼓励学生参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校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参观兄弟学校,并且聘请其他院校的教师来校交流,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认识能力与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 切实维护学生干部的切身利益

2013年1月10日,“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干部出国访问考察汇报会”召开。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全校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汇报会。

学校领导指出,通过出国访问考察,增强了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强了学校学生干部的发展优势,凸显了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特色。

事实上,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在学生干部建设工作中,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保护学生干部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互相补位,不越位。在定好工作基调后,除预先提醒外,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去处理问题。对于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积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即便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也不应当粗暴地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切实尊重和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切实关心学生干部的学习生活。对于一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给予必要帮助,使其正确认识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完善学生干部的考察制度,将学习纳入到考察范围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加强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尽力为学生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第3篇

一、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主导作用

上学期初,领导深入分析学校的教学情况,制订出各项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教导处能指导教师制订出切合本班实际的班务计划,行之有效的班级工作计划,一学期来,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全校教师业务能力及教学热心有所提高,教学风气等方面受到上级的肯定和好评。

学校领导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每天都是以校为家,教导主任郑海虽然工作任务较重,但他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期一开始,领导带头完成各项常规任务,带头担任主课,领导班子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为课堂教学作依据,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相互听课已蔚然成风,大家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意见,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研讨能力。

二、重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师资

一学期来,我校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开展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继续深入“严师工程”。在教师队伍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个别教师喜欢玩牌,加上一心想向外调,对教学没兴趣。经过学校领导的深入谈心了解,个别进行了思想教育,从而使全体教师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肩负责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再有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为老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在教师管理上,学校把教师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考勤制,出勤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杜绝了以前班级缺人及教师上班时间外出娱乐闲谈逗留等不良现象。学校涌现出了大批爱岗敬业的、以校为家的老师。

三、建设文明校风

学校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校会、主题班、队活动开展各种教育:

2、坚持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进行五爱教育。

3、充分利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要求教师认真上好品德社会课,强调教师应细致耐心做好后进生、顽皮生的转化工作。

四、狠抓教育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通过抓教研、教改和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学初,我们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共同商定一学期中的教研组活动,并把活动落到实处。

1、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听课和研讨交流,并就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出解决办法,真正起到了教研的作用。

2、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实抓好,重点做了几点工作。

(1)、严格按《新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严禁语数科占用艺体科。

(2)、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3)、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本学年,教导处每月底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不同年级,不同科目有不同要求,每次检查前教导处提出各项常规工作量,要求老师做到有质有量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针对在检查教案、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面对面提出整改意见。

五、加强家访和安全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思想汇报专题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加强了家访和安全管理工作。

1、学校期初发放告家长书,就学生要注意的学习、安全等要求家长管理教育孩子,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合力。

2、学校做好封闭式教学管理,严格学生外出请假制度。各班做好学生名册的登记和上报工作,做到学生上课,各科任老师做好点名制度、有事先请假制度,做到时时查学生勤。

3、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每学期各班主任必须全面家访一次。我校采用了走访、电话访、个人与群体教师访等多种方式,严格家访内容要求,要求做好家访记录,发现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或退步、旷课、学习上有较大困难,产生畏学情绪等情况的,及时进行家访,使得家庭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结合社会安全事故和当地的安全事件,教育学生以防范为主,做到安全第一,构建安全无事故的和谐校园。

六、坚持财务制度。

学校坚持财经纪律,勤俭节约,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师安心工作。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目标管理高校班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班级作为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小群体,它是学生组织功能开发与拓展,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平台,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管理工作而言,是其基础组成和可靠保证,是高校管理工作的辅助,也是基础。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将学校的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理论视域:高校班级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可以从学科视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理梳。

1从学科视野来看,纵观国内外研究,一般都是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以德育为主线,论述班主任和班级工作。班级管理首先得益于心理学研究的支持,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它确立了一种客观的研究精神,对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关注这一理论研究范式使班级管理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走向深入,并在此后的几十年占据了主导地位。

2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主体研究、环境研究、过程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关班级管理主体的研究,涉及的是班级管理中“人”这一主导而活跃的因素。有关班级管理环境的研究,涉及的是班级管理中“物”这一客观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自勒温(Lewin)提出著名的行为公式,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后,环境成为了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坦普尔顿(1972)和A. Schwebel((1972)分别从班级编制和“舞台情境”对环境当中的物质环境进行了研究。勒温、李克特(R. Likert)从教师领导方式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看,班级管理研究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心得体会式的研究路径朝着由多元方法论范式引领下的理论研究迈进。从已有研究来看,班级管理研究方法大致有: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在我国,班级管理的思辨研究尝试较多,实证研究略有涉足,实地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重视。

综上所述,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虽然已经很多,但从学科视野来看,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而从管理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主体研究和环境研究较多,过程研究和策略研究较少;其中,在主体研究中,教师研究居多,学生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在西方,实证研究居多,思辨研究和实地研究较少;在我国,经验总结性的和心得体会式的思辨研究居多,而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普遍欠缺。近年来,将目标管理应用于高校班级管理已有少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都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对策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二、基本假设: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够满足或达到不确定因素的限制性条件,目标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反之,则发挥效果不良。

第一,班级目标设置容易,能够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和支持。能够按照班级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发展实际,制定一个可量度、可实现、可分解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所有成员一段时期内发展规划的统一体,每个人都很认同和支持。其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班级发展愿景,而班级目标设置的过程也是班级发展愿景陈述的过程。

第二,能够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较好地协调。大多数目标管理中的目标通常是一些短期目标,比较具体易于分解且见效快,而长期目标比较抽象难以分解且见效慢。所以,在目标管理方式的实施中,管理者似乎常常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对长期目标不关心,导致了班级管理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因此,班级管理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强调长远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在长远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短期目标,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较好地协调,才可以把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一般的工作计划都将目标定的不能轻易改变,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工作变得缺乏弹性。因此,班级管理中的目标管理要求班级目标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权变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第四,目标管理中选取的考核指标比较全面、科学,基本涵盖了班级管理的范围。班级管理的事项可通过核心指标量化反映,而不是通过一些无关痛痒的指标体现。

三、优化对策:全面协同发展的高校班级目标管理体系构建

目标管理体系包括班级全面目标设定子体系、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班级目标结果评价子体系等三个子体系,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1班级全面目标设定子体系

①愿景设定机制:全面目标考核体系和学生使命感培育

第一,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深入沟通、广泛交流,总结一段时期班级全面情况,并讨论下一阶段的班级各项目标或曰基本要求。

第二,依据学校及学院日常管理规定,结合各班级既定的各项目标,制定本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要求,设定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目标,进而形成日常表现考核体系,即《学生全面目标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涵盖请假制度、上课考勤、晚自习、宿舍卫生、安全管理、班级贡献、同学互评等具体考核项,在具体考核项下面又详细地分列了可量化考核的详细指标。

②推行班级思想汇报制。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谈和阐述的现状,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要求学生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向班主任反映一学期或一个时期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班主任可据此适时调整班级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③开展谈心活动。通过师生谈心活动,敦促和激励他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付诸实际行动,真正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总之,以目标成要求,以要求成办法,以办法成考核,以考核促发展,形成目标导向的学生发展激励机制。

(二)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

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过程管理机制上。

“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就是以班级培养为主体,以年级辅导和团学社团活动、竞赛活动为两翼的培养模式。“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保证、引导、激励学生实现自己愿景陈述的过程管理。在这个培养模式下,既有对学生的约束性制度规范,又有对学生的激发性奖罚机制,还有对学生的能力拓展性平台。

(三)班级目标结果评价子体系

目标考核机制:全方位多指标大综合量化考核,校院班多层次、德智体美多类别激励。首先,实施全时动态考核。根据预先制定的《学生全面目标考核体系》,对全部同学作全时动态量化考核。其次,对完成既定目标、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深入开展各类创优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和发展,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对未能完成既定目标的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加强对插班、退学和自制能力较差等重点学生的管理,同时要求老师们首先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及时引导督促他们;其次坚持定期谈话、重点监督、严格管理、家长配合的教育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余冠军,《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第16-18页。

2.华南,《心理契约:大学班级管理新境界》,《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第76-79页。

作者简介:

政治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无穷的力量。

一、什么是感恩教育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学生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感恩,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在有些人看来过时了。

二、什么影响了感恩教育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教诲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感恩教育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做到“三位一体”,互相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

三、学校感恩教育的操作方式

1.以小型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恩情。

通过话剧表演、现场辩论、真情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体味到什么是“恩”,哪些人、事、景、物是需要我们感谢和感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引导学生换种思维,感激曾经的“惨痛”。

2.以团体活动为手段,让学生感激他人他物。

团体活动是集体合作的项目,任何一个人离开他人都无法单独完成,任何一个人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体的失败。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片,是大地的一部分。集体活动是学生认识到这点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每个学生都有如此的认识,就会拥有感恩的心、博爱的心。

3.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

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4.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孙炎是乌海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发电2班的学生,他说:“不少人说我们是‘草莓族’,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多经历风雨,尽快地成熟起来,可是大人们却很少给我们机会。”我们在实施感恩教育时就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让“被爱”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恩德”包围在他们周围。只有如此,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让学生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健全人格。

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思考

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1.坚持以为指导,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组织形式上,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大学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质量,包括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手段,适当的教育时机,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学的政治理论学习。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很多大学生极易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迷失方向,只有以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增强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才不会被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淹没而提高免疫力,并逐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感恩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我国有不少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笔者通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间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大力推行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如通过学习《朱子家训》、《菜根谈》等传统优秀书籍,并要求学生积极探讨学习体会,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研读的同时,更会有良好的提悟。与此同时,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在动态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主动形成良好的德行。德育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在感恩中通过学生亲身体悟避免空洞说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培养起健康向上的道德。

3.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大学生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笔者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传统中秋佳节之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地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做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

4.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

目前,感恩意识教育中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负面现象。当大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必须教育大学生心怀仁爱,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建设性地推动社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增强大学生的拒腐防变能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为的必然路径。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念社会之恩,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