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充满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不易太过简单,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法也应该超多元化趋势发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的海洋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坚持以学生为主,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主。例如,教师在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一段时间,然后总结出文中我、爸爸、妈妈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并从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内心去剖析人物的心理特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探索,不仅掌握了分析文章的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教会了学生如何辨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理解父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语文教材是传播优秀经典文化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的集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剖,做到“难易分明,层次清晰”,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教材上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类和简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
学生间由于家庭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客观看待这种差异的存在,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总目便和阶段性目标,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教学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教师在对《两小儿辩日》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文章的难度和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理解和记忆能力都较高且语文基础扎实的优等生,教师出来要求他们理解和记忆文中的重要句式几用法,还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外自主赏析和巩固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熟练背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式,掌握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对于语文基础差、理解和记忆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设立为:掌握文中生字词,会熟练地阅读课文。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既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最优化的实现。
三、将 “教语文”与“教做人”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较丰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体现教语文与教做人的统一。
【关键词】教学思想 理念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1
“人之初,性本善”,言下之意是每个人本是善良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沉淀,才有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迪课程,固然不可小觑。小学――正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三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年龄,教师在设计这门课程时必然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不断改进,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一)与时俱进的问题设计
回首十年前的语文教学和如今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恰恰说明了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不断改良,找到适合于不同时代的学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若是一成不变的生搬硬套,那学生的能力还是会停留在十年前,所以近年来教育一直在改革,也要求教学问题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时期,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变化,就拿小学语文中看图写话这一板块举例。几年前出题老师会在试卷上画上老年人摔倒,我们该不该扶诸如此类的抽象画,而如今出题老师或许会画上各种社会环境问题,让学生对此进行深入思考。问题核心内容的变化取决于当下社会的大势所趋,取决于大众如今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让学生能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所以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传道解惑,更是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那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自然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内容。
(二)结合兴趣的问题设计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学生上学的各个阶段中最差的一个阶段,不凑巧的是学习中最忌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不认真,只要不认真学习那基本上就不可能学到什么知识。所以教师在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时,就将语文的问题设计结合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拥有的兴趣爱好。网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奇葩作业正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为人所知,例如在试卷上加上当下流行的学生喜欢用的表情包,学生感兴趣的口头禅,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形式新颖的各种问题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就会愿意学并且能够学得相当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离不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教师以学生的所爱来教学,学生也因为自己的所爱而更好地学习。
(三)崇尚经典的问题设计
语文中有一个板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崇尚经典。历史如烟,能在这场浩大的洪流中留下印记的,我们都称之为经典。这些经典著作能流传至今,必然有其值得学生传承的文化精髓,所以学生从小学时就开始接触各种诗词歌赋,从最简单的《咏鹅》、《静夜思》开始学习,慢慢的接触巍巍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我们常说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文化,却从不曾听说古中国文化,是因为我们将之延续了千年,直到现在还在一脉相传。所以学生必然要崇尚经典,而小学语文中也将经典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崇尚经典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是孩子成长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在这期间会逐渐形成个人性格,所以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的元素能潜移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思维
(一)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的第一步,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很多学生自认为学习起来十分轻松,实则并非如此。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都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很多条条框框的规矩都不懂,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好看似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因此往往会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越往后学习,学生会发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拓展能力的重要性是同等的,而基础牢固又是能力延伸的前提。所以,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牢固基础知识,避免在大家都能得分的地方失分,这样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我们不难发现,足够优秀的学生在呈现一份相同的试卷时,能力拓展的部分其实相差无几,真正拉开分数差距的反而是基础部分。足以见得,在小学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发展文学潜力
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他们身上都有着无限的潜能。当他们进入小学时,就是雕琢的开始,能否雕琢成为一颗璀璨的钻石当然需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而在小学语文中,这样的引导就是发展学生文学潜力的指明灯。在学校里,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或是欣赏现代佳作,一步步将学生的力发掘出来;回到家中,父母也应当适当地营造文学氛围,看看中国诗词大会,听听朗读者,亦或是给孩子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诗歌。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想自觉去了解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的璀璨,想感受诗词歌赋里描绘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想沐浴在书籍的浩海中感受不同的主人公的多变的生活。文学潜力就会逐渐变为学生自身的文化沉淀,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三)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会自主地对好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坏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掉就极为困难。为了防患于未然,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将受益终身。例如,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去询问老师或者同学,避免遗忘漏掉不懂的知识点;做作业时一心一意,切忌边玩边写作业,而这也是普遍小学生存在的严重问题;不过度依赖作业帮等软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一软件,当学生在家无法找到人解答自己的疑惑时,这样类型的软件有好处。若是过度依赖,就会让学生不动脑筋,只一味的抄袭。所以小学时期最艰巨的任务便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有效;设计作业;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做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倚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践;长期停留在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抄抄句子、背背古诗,默默词语的陈旧僵化模式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挥。
一、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置趣味性的作业,就是要让学生找到作业的快乐,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样的学习,才能高效率,才会事半功倍。语文园地里,有很多需要学生识记的词语或成语。学生们比较讨厌机械枯燥的简单抄背记。想个什么办法让学生在愉快中识记这些词语呢?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词语接龙擂台赛”的作业,每天在第一节语文课前腾出几分钟“攻擂”,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词语接龙。学生兴趣浓厚,为了攻擂,学生就要大量识记词语、成语,就必须积极主动去广泛积累。在学生积极参与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我也不必担心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积累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了,学习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二、作业设计应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现今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灵活起来,多与课外校外书本外的知识相结合,陶冶学生课外知识的情操。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分角色表演,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外作业有推荐阅读、读后感交流、背诵名篇佳句、阅读冲浪、观察饲养日记、资料查询、读报看新闻、编写我的成长故事集等等。这些作业由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单独或合作完成,每隔一段时间集中交流评选,如评选“当月阅读之星”,给予荣誉,激励学生。评价作业的客观性,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有效地激发他们学并给予激励性的批符与批语。
三、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汲取营养。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
四、作业设计体现主动性
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看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再选同学来给班级做文章初步讲解。这个过程就可以极大地让学生在家庭作业的学习中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动力。当在布置写文章时,可以有多种文体格式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布置课外作业的:设计了4种方案供大家选择,一是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物形象。二是讲一个你身边人物形象的故事,突出特征。三是画出詹天佑的画像,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四是写写你对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样设计铁路的路线与现状铁路设计进行对比。这样一来有四种方案可以供大家选择,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后学习与巩固。同时这四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充分让老师看见同学们的爱好和才能,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的。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小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兴趣,展现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小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寿廷,作业布置应注重课改要求[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S1期
2、叶雪飞,让语文作业帮助学生成长[J],黑河教育,2007年05期
1 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发展”主要是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2 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2.1 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在《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
2.2 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语言体现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道理的,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2.3 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不论是什么题材、体裁,作者所着力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感到作文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3 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社会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英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69-01
随着英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普及与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师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教学提问则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英语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设计有效的问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现阶段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入手,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及听课的感受,提出一些我个人对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看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总结。
一、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沟的提问:这类提问肤浅、平庸、且毫无实际意义,完全是“为了问而问”, 看似有问有答,但实际上却缺乏交际性,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如在一次听课中,一位老师指着教师一张大课桌大声问到:“Is this a deskl?”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Yes.”老师得到学生正确的回答后又问了一句:“ Is it big?”学生再一次响亮地回答:“No.”这时老师很满意,因为学生都答对了。我却认为这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提问,根本没有起到让学生产生疑惑的作用,可以说这位老师在做“无用功”,问了等于白问。
2、封闭性问题过多:教师的提问过于单一,有时封闭提问过多,学生只是 Yes/ No,很难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一些深层次的话题。
3、提问过多、过长:小学生所具备的词汇及基础知识比较少,教师有时提的问题过长过多,学生听不懂,心理上就有一种挫败感,加上教师一再追问,他们就更加不知所措。
4.关注个别,忽视全体:教师的提问后理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回答,但事实上往往出现与个别学生密集地对话的现象,有些学生只是坐着“看热闹”,忽视了全体学生。
针对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所存在的弊端,我们迫切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中提更多更有效的问题。什么是有效性提问呢?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能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课堂提问呢?下面根据前辈的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的提问目标明确,学生则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并在众多的语言信息中有目的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师生在愉快的交际氛围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景,以趣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激疑、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并通过巧妙的引导,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例如:我在教授水果单词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请朋友来家开派对的情景。让孩子们为我采购各种水果的任务。学生们踊跃地说出各种水果的单词 一个开派对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寻求水果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打开了想象翅膀,也让学生巩固了所要掌握的水果单词,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四、循序渐进,难易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水平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要无法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知识从“哪里”提,提“什么”这都需要我们教师斟酌再三。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提高教学效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年龄特征,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作答,这样就会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自己的需要。
六、开拓创新,发散思维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发散性。提问时应重点增加开放性激发思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巩固了以前的旧知,有融会了新知。这一系列的问号引导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真正达到了语言的综合运用。“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有效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主体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点燃—碰撞—放出绚烂的火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