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能够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是商科各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工商管理、金融、资产评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提升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以报表解读和财务指标计算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往往在学完该课程后,只记住了一些概念和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仍然无法对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通过财务分析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教学设计
《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教学是与理论知识讲授同步进行的,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以4~6人组成的财务分析小组为单位,搜集我国某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对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发展前景预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将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PPT演示和讲解,着力增强学生资料搜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分工协作能力,使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通过网站、报纸等渠道有效地收集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报表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提高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2)能够有效阅读基本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等信息,并且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对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4)能够对本组的分析报告进行展示和讲解,对其他组的分析报告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价,锻炼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财务分析实验课程设计,以我国上市公司为背景展开,根据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报表资料,运用所学的财务分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组织与实施
(一)实验开始前:(1)教师应该在本学期初讲授这门课时,就告知学生本课程主要的实验任务及其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本课程及实验的学习,并对此有所准备;(2)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完成分组,要求4~6人为一组,并确定小组的组长(联络人);(3)每个财务分析小组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分析的对象。
(二)实验过程中:(1)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布置相对应部分的实验任务,比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相关内容及分析方法的同时,要求学生对选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2)学生在接到实验任务后,借助实验课以及部分课外时间完成,在布置后的两周内上交;(3)定期或不定期(每个实验至少一次)组织财务分析讨论,及时沟通财务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结束后:(1)各小组上交一份所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及PPT演示稿;(2)每组派代表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其他组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提问和评价;(3)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总结,包括实验过程、小组的分工及个人的贡献、心得体会等内容。
三、实验效果评价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损益 资本公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70-02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新体系的实施,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整体水平所迈出的重要步伐,是推进企业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新准则对旧准则的调整和修改有很多,引发了诸多的讨论,而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又称市价、公允价格,很多机构都对其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6年9月正式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某项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但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
传统财务会计一直沿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遵循稳健原则和追求客观性原则。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并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并没有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影响,如市值变动和通货膨胀,所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行的市场价格常常有很大差异,很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
为更真实的反应资产或负债在公平市场上的价格,增加财务报表可靠性、透明度,公允价值会计应运而生。
三、按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科目的分析
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具体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现行准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更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负债。
下面举例在金融资产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计价时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方法。我们重点介绍其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未实现的账面盈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损益类科目,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则计入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全新的会计科目,用来反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与转回情况。“资本公积”是一个传统科目,也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且多用途的科目。这次准则修改后,在其二级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增加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和递延所得税影响的功能。
四、按公允价值计量时的账务处理
案例,某公司于2009年5月1日从股票二级市场上购入10000股A股票,成本价1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购入10000股B股票,成本价20元。并且将A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率25%。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成本 10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00000(1)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股票―成本 20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200000(2)
2009年12月31日,A股票收盘价为13元,B股票收盘价为25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3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3)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5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4)
股票A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7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00(5)
股票B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00(6)
根据税法的收付实现制原则,该公司2009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零,所以不需计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假设该公司2009年除上述业务之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业务。
由此得知,该公司2009年确认了30000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了7500元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所以在2009年12月31日,资产方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了30000元的市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了50000元的市值。负债方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了20000元,所有者权益方增加了60000元(其中,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增加了37500元,未分配利润增加了22500元)。具体见下表。
2010年1月1日,该公司将其持有的A股票与B股票全部出售,出售价分别为13元、25元(不考虑相关税费)。
借:其他货币资金 1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成本 1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30000(7)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8)
借:其他货币资金 25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股票―成本 2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50000(9)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1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75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7500(11)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500(12)
根据税法的收付实现制原则,该公司在2010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0,应交企业所得税20000元(30000*25%+50000*25%)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20000(7500+12500)
贷:应交所得税―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13)
假设该公司2010年除上述业务之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业务。
由此得知,该公司在2010年出售股票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了30000的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了50000的投资收益。同时转出2009年确认的、计入利润表中的30000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50000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平2009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具体见下表。
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在金融资产的核算中,公允价值变动(也就是所谓的账面盈亏)的披露可以为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充分、有效、透明的财务报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的模式下,无法披露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账面盈利(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金融危机下,更无法披露隐藏内部的巨额亏损。只有等到出售金融资产后才得以披露。
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1.证券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不仅受经济周期和企业基本面的影响,更受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尤其像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成熟,相关制度建设也很落后,所以难免股价的波动过于剧烈,致使一些金融企业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变化非常大,一般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看懂,甚至会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2.上例中,2009年、2010年核算金融资产市值变动的账务处理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均为过渡类科目。在购入的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后,以前计入的公允价值变动全部转出(借、贷方累计发生额相抵为零),相应增加转出当期的投资收益,详见分录(8)、(10)。如果某只股票是在当年购入并在当年出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借贷方相抵为零,实现的损益计入当年的投资收益。但是上例中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该公司在2009年购入股票A,在2010年出售。2009年实现30000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应增加7500元的所得税费用,增加2009年22500元的净利润,最后转入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在2010年出售时,一方面转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元,一方面确认相关投资收益30000元。一方面确认了7500的当期所得税费用,一方面转销了2009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7500元。所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当年的会计利润贡献为零,参加分录(8)、(11)、(13)。就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来说,相关的投资收益应该是2010年才实现的,却没有增加2010年的净利润。2009年增加的净利润只是账面盈利而已,并没有真正实现。
3.公允价值变动大量进入利润表,增加了年末的未分配利润,然而由于是尚未实现的账面盈利,并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企业,企业可能利用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利润操纵,不利于股利政策的制定。
七、个人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改进的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就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一样,每一种都有他们固有的弱点,而且都存在执行的问题。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曾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计量属性,我们应当发扬其优点而尽量避免其弱点。
笔者认为,在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的计量中,为避免上述问题,应当将所有金融资产未实现的账面盈亏(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而非计入利润表(即取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并且在利润表的“其他综合收益”中作为备注反映。这样既可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反映企业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又可以避免利润表的大幅度波动,如实反映企业已实现的实际盈亏,有利于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完全堵塞了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操纵利润的源头,从而为内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更为透明的财务报告。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从国家各有关部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扩展到国内外几千万股民等不同文化层次的社会公众。而作为报表的提供者不可能要求每个使用者都要去理解公允价值的确切含义和核算方法。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尽量提供相对简单明白的报表确保会计信息明晰简单、通俗易懂,将繁杂难懂的程序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同时为广大会计人员“减负”。本文只是粗浅的提出了自己工作中关于公允价值核算的一些心得体会,浅显错弊之处在所难免,同时鉴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请读者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译组.市值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会计研究,2007
《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我。同时也感激《中国会计视野》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会计同行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财务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忙作用,对工作水平与业务本事的提高亦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样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期望经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仅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一样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可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我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期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明白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2《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经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我,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我。其实说与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与写好并不容易。
在我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他对我的感觉不一样于其他书籍,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每当看到有重点时,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我在工作上的运用。《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明白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以往我的语言思路便总是喜欢把要说的主旨放在最终,而在之前用了很多铺垫,弄到最终反而让对方感到不厌烦。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可是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本事很有帮忙,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与语言本事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一样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一样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资料,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与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到达的目的。
另外,《金字塔原理》还强调,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贴合以上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由此可见,思想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真正动笔写,其实就是把你的逻辑思维,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把你的思考理解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已经成竹在胸了。写之前的材料组织与与构思才是写作的重头戏。所以在写作之前,请先动脑好好思考。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我。同时也感激《中国会计视野》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会计同行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财务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忙作用,对工作水平与业务本事的提高亦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3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资料说什么、怎样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金字塔帮忙到达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理解、记得住。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所有权威的理论、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搭建、怎样清晰地展此刻我们眼前的;怎样思考、怎样梳理逻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问题,怎样经过结构化分析,建立诊断框架、逻辑树,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并抛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从思考、分析、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的逻辑,经过文字、PPT怎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并准确地传递出去。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资料自上而下,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内部结构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任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并且横向的逻辑关系仅有演绎和归纳,任何布局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最终都会归于这两种逻辑关系的任一种。归纳的逻辑顺序有三种类型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任何表达的逻辑合理性都能够用任意一种逻辑顺序来检验,如果不贴合就需要验证各组思想的归纳是否相互独立、或完全穷尽。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的部分精华,应用金字塔原理重新梳理后,我做了思维导图,重新构建了属于我的“金字塔”。总之,实践出真知。通读全书后,寻找各种机会刻意训练自我的金字塔思维,不断反馈并归纳总结,这才是提高的关键要旨。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4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与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资料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本事。
对于逻辑思维本事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可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资料。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与与演示的逻辑(也能够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所以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向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一样的时期和不一样的国家,一向坚持畅销。
经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能够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资料。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头几层。可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能够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资料,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与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与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58月1日,托管团队共同观看了金字塔原理的视频讲座,讲座首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写作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虽然视频时间不足两个小时,但却让我收获很大,异常是原理中的TOPS原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瞄准观众
换位思考是行文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视角、结构、立场等核心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往往在未清楚观众需要的情景下就开始动笔,在洋洋洒洒之后,对方却不知所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思路,仅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才能到达有效沟通的目的。
二、周延完整
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如何完整的表达自我想表达的意思,观点之间既不重叠又不遗漏,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领导常说的“层层推进、娓娓道来”既是一种表达上的方式,更是一种逻辑上的要求。而逻辑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三、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我的理解就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到达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对所叙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分析本事。现阶段,我需要锻炼的是准确的阐述问题,至于恰到好处的解决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言之有据
为此,本刊特地向“掘金之王”洪海智先生提出了一系列投资者可能比较关注的问题,请他一一作答。当然,我们要正告所有读者的是,黄金市场的风险丝毫不逊色于股市、楼市,他的建议不能代替您自己的投资决策。
黄金市场最“三公”
《理财周刊》:首先请您分析一下,黄金市场的特殊性,也就是它和股市、楼市之间的区别。
洪海智:我比较推崇投资黄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是国内最接近“三公”的市场,也就是公平、公开、公正。虽然我国的黄金实盘价格和国际几大交易所的价格还不完全接轨,期货的交易差距更大,但是一个很明确的定价依据是存在的,那就是基本围绕“伦敦金”等几个主要国际市场波动,不会偏离太远,否则必然有大资金从中套利。
那么国际市场金价呢,虽然也不排除有大资金坐庄的可能,但是首先它的交易规则相对比较透明,没有人会遇到什么黑箱事件。其次,它的交易规模大、时间长,全球各大金交所的交易时间互相交叉,规模都很大,基本没有任何国家和机构敢说自己能垄断这个市场。再次,黄金市场坐庄太难了,因为参与它的主力是各国央行,谁要是真的把黄金价格拉到远离合理价值的区域,哪些央行出手买或者抛,谁都抗不住。当然,央行之间也有互相博弈的过程,总之是没法“一股独大”的。最后,黄金市场没有“造假”,黄金本身是标准件,没听说过谁从金交所里领出来的现货金是掺假的,而且它不用出财务报告,不用开股东大会。A股市场我为什么不敢投资,就是说不清哪家公司不造假,买黄金没有这些顾虑。
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黄金投资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只有大势没有个股,而分析大势就必然要清楚地搞明白影响价格的几个主要因素,而且都是宏观因素。可以说,炒股可以钻研公司基本面而忽略宏观因素,但是投资黄金绝对不行。
消费因素对价格影响较小
《理财周刊》:有一种说法,当今世界的黄金供求关系很紧张,不仅中国、印度的消费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抗通胀的投资性需求也很高涨,所以黄金的价格会一直牛下去,是这样吗?
洪海智:应该说,你说对了一半,说错了一半。黄金价格跟消费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价格波动基本取决于投资需求。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简单的供求关系。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06年为止,人类一共采集了15.5万吨黄金,也就是目前的存量。这些黄金以四种形式被保有着,一是首饰,有8.18万吨左右;二是央行储备,有2.86万吨左右;三是工业库存,有1.88万吨;四是投资者持有,有2.59万吨左右。
刚才说了,人类一共采集了15.5万吨黄金,但是其中近15万吨都是19世纪以后被采集出来的,这主要是技术进步的因素造就的。进入20世纪,人类采金的能力突飞猛进,20世纪初最高年产量是700吨,30年代最高达到1300吨,60年代是1500吨,80年代突破2000吨,现在每年基本在2500吨左右,2007年的最新数据是2471.1吨。
以上这些数据就说明了一个事实:黄金的产量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不断增大。我还看过一个地质报告,说地壳中的黄金资源其实蕴藏非常丰富,大约有60万亿吨。当然,这个理论值不可能都挖出来,但是目前探明的储量也有10来万吨,按现在的速度挖40年没问题。最近虽然也有传说南非的很多老金矿可能要减产,但是中国、俄罗斯却增加得很快,而且我相信随着探矿和采掘技术的进步,加上黄金价格不断上升,会刺激采矿量的进一步增加。
我看到一些国内私募基金等投资者在不同场合宣传这样一种论点:古代中国一两金可以买房子,现在根本买不了,所以黄金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回归。这种观点是不严肃的,黄金永远不可能回到古代那种购买力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18世纪100年只能采金200吨,现在一个月就采这个数了。而且黄金不是石油,越用越少,黄金可以不断融化再造,几乎可以说在资源供应上永远不会短缺。
简单了解了黄金的存量和增量,我们就可以再了解一下黄金的市场需求量。同样是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以年度测算,最近5年的均值在3692吨左右,其中首饰加工需求占7成,工业用的占1成,其他2成就是被央行和投资者买去“保值”用了。
《理财周刊》:您刚才讲,黄金以四种形式被保有,那么这四种力量分别对黄金价格有怎样的影响?
洪海智:首先,世界各国的央行就是黄金的最大“抛售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黄金走了大熊市,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欧洲国家的央行在拼命抛售黄金。没办法,谁叫它们当年从美国买回去这么多库存。而且央行们也是“追涨杀跌”的,它们看黄金价格越跌就越抛,逼得金矿企业活不下去,纷纷签订了很大量的套保合约,在当时看来是“锁定”了风险,现在看来则是“限死”了自己的利润空间,故此反弹压力很大。
1999年,欧洲11国央行和欧盟央行签署了有效期5年的“央行售金协定”,约好每年只能抛售400吨黄金,2004年续签5年协议时增加到了16国、500吨。这个举动被认为是黄金重新走入牛市的最根本性因素。此后,市场的所有投资者看到了黄金价格的回升,才纷纷动手买入。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欧洲央行目前大概还有1.5万吨黄金在手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库存者,而那个协议是2009年到期,假如黄金价格不断突破高位,欧洲人到时候会不会放量出售黄金买入被低估的美元?这是个重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次,工业用黄金者和首饰商表面上看是单纯的需求者,实际上某种时刻它们也会变成供应者。这种供应模式就是“再生金”。据统计,2005年的再生金总量大约为860吨,这个数字并不小,它意味着全部的工业用金都可以来自再生金且绰绰有余。最关键的因素是,再生金的供应量与黄金的价格息息相关。开个玩笑说,现在有色金属价格高了,马路上的电缆被盗案件也就越来越频繁,黄金回收也是同样道理。据我了解,现在那些专事从电脑零件与假牙中提取黄金的产业规模已经远远大于前几年的水平,这都会促使黄金供应量的增加。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的是金首饰的供需状况。要知道,70%以上的黄金都是用于这部分消费的。印度是全世界最喜欢消费黄金的国家,过去近10年内,印度每年都能消费掉600多吨黄金,因为当地人不仅婚丧嫁娶必须有黄金参与,还有很多宗教仪式也要使用。这种需求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很大,通常接近印度的重大节日前夕,金价都会上扬。这个时间往往是每年的2、3月间,因为4月和5月分别有一系列重大节日。另一个金价就是每年的9、10月间,因为新年是全球的一个黄金消费旺季。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消费对黄金价格的长期影响又不是很大。因为印度人,包括咱们中国人,喜欢黄金是自古以来的
事情,并不因为黄金价格变动而剧烈波动。这些年来,印度市场消费黄金的总量基本都保持5%以内的增长,所以他们刺激金价变化只是季节性的,而非跨年度的。真正剧烈影响黄金价格的其实还是投资者心理。
每盎司1000美元的金价非理性
《理财周刊》:投资心理具体是如何影响黄金价格的?请举一些实例告诉我们。
洪海智:黄金投资者和股市、汇市等其他市场的投资者一样,一个基本的心理因素就是“追涨杀跌”。而且心理趋势一旦形成,往往延续的时间更长,反转很难。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际上的黄金价格几乎都被对冲基金控制。几乎每次大的下跌都与对冲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黄金在即期黄金市场抛售和在COMEX黄金期货交易所构筑大量的空仓有关。在1999年7月份黄金价格跌至20年低点的时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COMEX投机性空头接近900万盎司。当触发大量的止损卖盘后,黄金价格下泻,基金公司乘机回补获利;当金价略有反弹时,来自生产商的套期保值远期卖盘压制黄金价格进一步上升,同时给基金公司新的机会重新建立沽空头寸,形成了当时黄金价格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格局。
这几年的交易方向则跟当时反了一个个儿。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让黄金价格上升显得“理由很足”,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环境下,2004年开始,全球各地的个人投资者通过ETF等形式投资现货金的仓位越来越大,甚至逐渐逼近对冲基金的资金量,在这种形势下,对冲基金们自然不会跟市场对着干,顺势掉头做多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当黄金远期价格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联动循环上攻时,终于逼使黄金生产企业纷纷撕毁套保合约,高价卖金,甚至不惜减产囤积。这样一个循环形成后,黄金价格想不走一个数年的大牛市也难。
不过,我想提醒所有投资者注意的是,现在对冲基金的大本营出了问题,唯一支撑黄金的动力就是美联储降息和美元贬值。但是巨大仓位背后的资金链却出现了裂痕,哪天只要有一个轻微的小震荡,就足以令他们作出连锁反应,天量抛售这些多头仓位,并且极有可能加速金矿企业和央行们加入抛售黄金现货的阵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盎司黄金1000美元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数字。
(不幸的是,洪海智此话出口后的第二天,黄金即跌至920美元附近――编者注)
“掘金之王”的操作心经
《理财周刊》:能不能向投资者介绍一下黄金投资的一些判断原则,比如和美元、石油、通胀的关系等。
洪海智:黄金和美元的关系最密切,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是互相标价的。比如说每盎司黄金值多少美元,或者每美元内含有多少“含金量”。
从最近10年左右的数据分析看,美元指数与纽约期货黄金价格的负相关关系越来越趋近于-1,大概10年前是-0.4,现在是-0.9左右。这是有根据的,因为过去美元的波动不大,贬值不明显,最重要的是人们并不强烈预期美元贬值,所以即使美元指数下跌了,购金的意愿也不会太强烈。现在对美元的贬值预期非常强烈,黄金就自然身价倍涨了。
再看通胀,和黄金的关系也很密切。因为黄金是“硬通货”,我们从小就学习马克思讲的那句话,“金银天然是货币”嘛。极端情况下,比如战争爆发,纸币基本上没用了,但是黄金不会。
然而,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因素。单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的话,你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一国的CPI高达20%,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21%,那我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和货币贬值预期,愿意持有黄金的人肯定会很多。根据很多统计数据测算,这个“正利率临界点”大约是一个多百分点,即存款基准利率高于年通胀均值1.5个百分点,那黄金就基本没有抗通胀价值了。像现在的世界格局,美国、日本和中国是负利率,欧洲国家正利率的也很少,黄金不牛才奇怪。
不过,总体而言,我并不认为黄金是什么“抗通胀之王”。就像前面讲的,人类挖黄金的速度增长太快了,比印钞票慢不了多少。黄金最多是抗“通胀预期”罢了,心理上的作用更主要一些。真的为了抗通胀,实际上最好的投资是那些资源型国家的货币,如澳元、加元之类,甚至是挂钩一篮子农产品之类的新西兰等国的货币。
最后看看大宗商品和黄金的关联关系。相关性也非常强,尤其是原油,大概有80%的时间是同涨同跌的。其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决定石油和黄金价格的最主要因素都不是实际的供求关系,而是心理层面的,因为这两者的供应和需求方几乎是完全不相关的,最多能扯上一句“印度和中国的需求都很旺盛”,基本也是扯淡。
在我的投资心得中,很少考虑大宗商品和黄金之间的关联性,因为它们之间到底是谁决定谁的价格很难说。而且大宗商品的价格本身也很难预料,甚至比预测黄金价格更困难,有什么道理把一样更难琢磨的事物当参照物呢?
值得一提的还有股市。从美国的历史经验看,股市和黄金市场的负相关性也是比较强的。黄金行情比较好的时候通常美国股市都不行,经济也衰退。但是这个规律有很多例外的情况,比如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灭,经济形势也很差,但是黄金价格也跌得厉害,因为资金都给消灭了嘛。所以这次美国股市岌岌可危,我倒不觉得黄金市场能从中获得益处,也是这个原因。
顺便说一说“战争因素”。这通常是一个绝好的炒作黄金的借口,但其实是一个很误导人的理由。二战以后,历次爆发或者可能爆发国际战争的时候,的确都会导致金价暴涨,两次海湾战争前都暴涨过,但开打后形势一明朗,金价立刻回到过去的水平,甚至更低。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
《理财周刊》:能不能透露一点您在具体操作时的心得体会?
洪海智:作时其实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方法,比如说用技术走势判断等,偶尔也会参考一些,但是重大决策从不用这种虚幻的方法来做,最重要的是对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心态的把握。
金价的波幅不太会像股票那样剧烈,通常是1%左右的波动为主,但是趋势形成后日积月累也不是小数目。由于国内银行开办个人纸黄金业务中存在着交易点差大、只能单向操作、没杠杆作用等缺陷,造成实盘交易的亏损往往具有钝刀割肉的特性,一旦陷入将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