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宣传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宣传 策划方案 工作实施
各地医院在制定宣传策划方案时,一定要遵循党的正确领导方针和医院的核心任务来开展,以服务患者为主要出发点,积极辅助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统一战线。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如:新闻媒体、网络资源、策划活动等方式,及时的向政府、卫生医疗机构、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患者等进行大力的宣传,确保方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便于可以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其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宣传策划方案
(一)明确工作目标
医院宣传工作要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要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首先要加强医院领导对于宣传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宣传力度,全面打造信誉高、技术好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宣传制度,做到每项宣传流程都能有理可循,确保党政相关信息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并且在全院科室设立兼职信息员,主要负责收集各类信息和撰写的工作,为壮大宣传人才队伍的建设创造夯实的基础。此外还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新闻媒体的沟通,拓宽信息收集的渠道,为保证宣传策划的生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其可以应对各种新闻突发事件,为相关策划方案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
(二)具体任务
要做好医院宣传工作,首先就要强化医院各科室领导及所有医护人员的宣传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宣传策划的重要性,增强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及时有效的将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公布于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知名度,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培养锻炼干部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完善宣传体系,建立各种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如:新闻制度、接受采访制度、党务、政务信息报送制度、新闻宣传风险管理制度,舆情收集报告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从而使宣传策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扩大队伍规模。在全院各科室设立兼职宣传员,以便于可在第一时间收集科室建设的重要性信息,撰写对应的稿件,为宣传活动提供时效、精准的宣传素材。同时还要对其定期开展宣传业务培训活动,从而提升宣传人才的策划和撰写的能力,更好的为医院宣传做出应尽的贡献。最后还要加强宣传载体的建设,为策划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对内宣传要坚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等原则,对外要设计新颖、独特的活动展板、标牌、宣传栏、展示牌等显著的宣传设施,全面宣传医院科室的特色和新项目,还可利用医院里]路电视系统或医院门户网站,向人们展示医院药品价格或一些健康教育宣传片等,使患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种医疗服务项目。此外也可通过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渠道,开办医疗保健讲座栏目,及时的将医院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和材料传递给各媒体单位,从而进一步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医院宣传策划工作的实施
(一)领导重视
医院各级领导层要将宣传策划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规划中,提高对宣传活动的重视度,提升自身的宣传意识,及时有效的将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向大众宣传,并制定相应的宣传应急方案,以便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各种新闻突发事件。积极组织科室职工主动参与到医院宣传活动中,切实的为扩大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出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二)经费保障
由于医院宣传工作涉及到很多资源和项目,如:人才建设、媒体策划、协调关系等因素,所以其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十分之大。医院财务部门要将宣传经费纳入到成本预算中,切实的为宣传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医院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还要结合实际宣传情况,合理分配宣传经费,按照严格的宣传制度和流程,将每一项成本资金都落实到实处,使之形成规范化、精细化的宣传管理模式。
(三)阵地建设
做好医院宣传策划活动,就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宣传环境,工作人员可利用各科室的橱窗、公告栏、展板、电子触摸屏等设施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专属的策划场所,利用活动的方式将宣传信息形象、立体的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引入多家新闻媒体,开设医院宣传专栏或健康讲座等栏目,围绕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毒的防御措施、新技术救治案例等课题展开大型的专题讲座,有效的将医疗保健知识传递给广大群众,科普人们的医疗卫生常识。此外还要推动医院门户网站与政府网、卫生防疫部门网站及其它相关网站的协作关系,拓宽医院宣传的渠道,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宣传力度。
三、结语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 地方外宣材料 汉译英 翻译策略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翻译及其国际化研究(2011Z105)”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新形势下,对外宣传(以下简称“外宣”)材料翻译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力手段。为了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各地正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制作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英语对外宣传材料,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外国读者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许多地方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语译文质量堪忧,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对外宣传作品因具有较强的文体特点,地方对外宣传材料还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译成英文有一定的难度。德国功能目的论为应用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能给地方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1 功能目的论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目的论,其创始人是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赖斯于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提出功能目的论的雏形。她将文本功能列入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对等关系来评价译文。后来,赖斯的学生费米尔摆脱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把文本目的作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创立和发展了的功能目的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intentional)的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翻译纲要(translation brief),结合翻译目的和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最终表现形式。该理论还明确指出,具体翻译要求的可行性由目的语文化而不是源语文化环境来决定,译文接受者是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文本只有被接受者理解并且要让他们理解才有意义。翻译活动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purpose rule),即翻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源语文化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语言符号转换成译语文化中的语言符号,这种行为无疑具有跨文化性。翻译的实质反映出翻译的目的性、交际性、跨文化性。再后来,诺德于1997年出版的《目的》对功能理论做了系统的介绍,并针对该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她认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源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可见,诺德强调了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的译文功能来确定,它同时也为决定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留”,哪些则可以或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改写”提供了依据。
2 地方外宣材料英译的功能分析
2.1 翻译目的
地方外宣材料英译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产生一个对于英语文本接受者来说有交际作用的文本,向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国,让外国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此,地方对外宣传材料英译时,在确保能实现这一预期目的的前提下,译者可以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由于译文的读者主要是使用英语的西方人,因此地方外宣材料的英译必须着眼于译文的可读性以及目标读者的反应。为了达到此目的,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翻译纲要。
2.2 翻译纲要
根据功能目的论,翻译纲要应表明需要何种类型的翻译。作为译者进行翻译活动的指导纲领,地方外宣材料英译的翻译纲要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预期的文本功能: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译文和原文的这个两方面的功能大体相同。信息功能指提供关于我国某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信息,感染功能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英语读者推介和提升该地区的国际形象。
(2)预期的译文接受者:包括有意了解中国、来华旅游、投资贸易、从事文化交流等的外国人士、团体或组织。他们大多缺乏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以及语言方面的背景知识,根本谈不上对某个特定地方有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需要不同的译文”。 因此,在地方外宣材料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到英语译文接受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交际需要及由此产生的期待心理,适度地增补相关背景知识,或删减对于目标读者来说属冗余的信息,甚至改写不符合译语读者接受习惯的信息。译文应在接受者身上产生预期的反应和感染效果。
(3)文本制作的动机:应分清地方外宣材料的具体制作动机,即是对外一般性情况介绍,还是招商引资,或是吸引旅游客源,等等,以确定优先传递的信息和增删的信息。
3 地方外宣材料英译的翻译策略
由于外宣材料是一种有较强目的性和功能性的应用型文本,所以只有确保译文目的和功能的实现,才能看作是成功的外宣翻译。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以及文本制作的动机,地方外宣材料英译应产生对于译文文本接受者具交际作用的英语文本,实现译文的信息与感染功能。译文必须通俗易懂、赏心悦目、符合译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因此译者应采取以译语为导向的或以预期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即往往采用变通翻译(adaptive translation)。地方外宣材料的变通翻译主要包括增补、删减、整合、归化改写和等五个方面。
3.1 增补
有些地方外宣原文材料的作者没有考虑到英语译文受众缺乏必要的背景信息,理所当然地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原文,殊不知译语目标受众会往往会由于缺乏对必要信息的了解而无法理解、甚至曲解。因此,我们进行翻译时应在译文中加入必要的信息,尤其是地方外宣材料的英译,因为地方的国际知名度较低。如:
例1.西汉时期在曲靖设置昧县。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在曲靖会盟设建宁郡。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4 A.D.), Qujing was made the seat of government of Wei County. In 225 A.D., Zhuge Liang (prime minister of the Shu Kingdom) “captured Meng Huo (ruler of East Yunnan) for seven times” in Qujing during his southern expedition to Yunnan and established Jianning Prefecture Government in Wei County after he conquered Yunnan.
例1译文中,在“西汉时期”之后增加了“206 B.C.-24 A.D.”表达具体时间段的信息,在“诸葛亮”和“孟获”后分别增加了“Prime Minister of the Shu Kingdom”和“ruler of East Yunnan then”表明其身份的信息,这样有利于英语读者了解曲靖这个地方的悠久历史。
3.2 删减
黄友义先生在谈到外宣翻译时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同时强调,“最好的外宣翻译不是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时要删减,有时要增加背景内容,有时要将原话直译,有时必须使用间接引语。” 删减又叫做减译法,是指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习惯的表达方法的词语。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和读者需求及接受心理差异,中外读者所感兴趣的信息点也不尽相同。在文体特征方面,汉英宣传材料存在明显差异:汉语属意合型语言,常用笼统、抽象的套话和华丽辞藻,引经据典,并且用对仗、排比、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段增强效果;英语则属形合型语言,文体平实,用词具体,客观理性,重在真实信息的传递。因此,地方外宣材料英译时,译者应根据实际需要,将源语的信息有选择、适度地删减,以突出实质性的内容,用平实、普通、客观的英语予以表达。例如:
例2.目前,云维集团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做大做强,创造新业绩,走向全世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多作贡献。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17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Yunwei Group is actively practicing 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dvancing with the time and striving to create new accomplishments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以及“与时俱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而译语读者关心的是企业以及产品的基本信息。例3经过删减后可改译为:Yunwei Group striv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for the great renaissance of China.
例3.石林这一典型的喀斯特,是大自然伟力创造的艺术奇迹,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The Stone Forest is a typical karst structure— a marvelous geographical spectacle.
从例3中,可以看出在中文语境下类似“第一”、“之最”、“之都”等等的夸张头衔比比皆是,但这些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下很少见。对于凡事讲求证据的英语读者,这类表达会有损于外宣效果,故译文进行删减处理为“a marvelous geographical spectacle”。
3.3 整合
整合,是指对原文的信息排列顺序、分布进行调整、重组。汉语是一种语义型语言,其语言组织模式是逻辑律所控制的,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上的轻重缓急、事理上的因果关系;句子之间以意合为主,再加上传统文风的影响,汉语行文喜用四字格短语,多排比对偶结构,这在外宣材料中较为常见。在翻译时,应对原文的行文予以改动、整合,突出信息重心,使其符合国外受众的阅读思维及习惯。正如何刚强教授指出,英汉语言的行文习惯不同,句子、句群的组织方式不同,为了取得好的翻译效果,对原文信息进行重组,是有必要的,否则其要义无法转移到英语中去。如:
例4.坐落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昆明市中心,装潢典雅,设施豪华——雄业大酒店,您理想的商旅之家。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downtown district of Kunming, the Xiongye Hotel is ideal for business travelers and tourists,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ttractive decor and modern facilities.
原文首先对地理环境进行描述,然后对内部环境、设施进行渲染,最后才点出该外宣材料的企业名称及性质。此类渲染、铺垫的行文方式,符合我国国内的文本宣传特征,但却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文化相悖。因此,在此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将企业名称放在段首,然后再对其地理位置以及环境设施进行描述。
例5.这是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这是一片蕴涵机遇与发展的生命乐园。这就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寻甸。
Xundian County is renowned as a Garden of Eden—a beautiful and prolific land and a paradise containing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ities.
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汉语谋篇布局倾向于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渲染、铺垫、引用等等,然后进入主题。而西方文体则倾向于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因此,该例句翻译成英译时,应对原文的结构进行逻辑整合,把“寻甸”译成句子主语,然后再逐层加以描述,这样就能迎合译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
3.4 归化
归化翻译指向译语的倾斜,具有译语文化取向(target language oriented),即充分运用译语文化因素来替代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尽量不干扰读者,译者尽量向读者靠拢,在具体翻译方法上具有意译倾向。译文更符合英文表达方式,更接近西方文化,因而也就更容易被英语受众接受。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规范和常规。处理地方外宣材料文化层面的问题时,功能目的论主张以译语接受者为中心,遵循译语文化规范。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语言对译语接收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如:
例6.在美食文化村、军事旅游小镇和车马碧水库建成后,马龙将打造成中国第二个千岛湖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度假区。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od culture village, military tourist town and the Chemabi Reservoir, Malong County will develop into a second Qiandaohu leisure resort — a tourist Mecca.
在例6中,译者使用了归化手法来翻译“千岛湖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度假区”,增加了文化概念“a tourist Mecca”,在译文中找到类似的表达式和形象来翻译源语中具有特定文化概念的表达式和形象,使西方人人对于陌生的中国地方风景、人物和时间产生熟悉的感觉,根据自身已有的文化认知来理解异国文化,从而产生亲近感,激发游览兴趣。
3.5 改写
部分地方外宣材料往往存在内容逻辑松散、层次不清、搭配不当之类的问题,有的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采斐然,但作者不了解中外差异及外宣“内外有别”原则,按内宣的思路来行文,不符合国外受众的兴趣、接受习惯和接受心理。这就要求译者根据外宣材料的交际功能和翻译目的,斟酌原文的语言,在符合原文要旨和功能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适当改写。改写指参照整体的篇章结构,对原文按照译文语篇的段落结构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改写,使译文符合译语受众的接受兴趣、习惯和心理。一般来说,为了便于翻译,篇章改写应以自然段为基本单位,而非句句对应的翻译。所以译者可以有更大的翻译自由,按照英语语言结构习惯对篇章进行改写,以便使译文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
例7.珠江和曲靖结下了不解之“源”,曲靖亦作为珠江源正源,伴着珠江沃水,一泻千里,走向海内外。身处珠江之源,为了流域人民的福祉,近年来,曲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切实加大对源头地区的环境保护力度,为珠江两岸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Qujing, as the first city at the Source of the Pearl River, is tightly bound to the Pearl River and has become as well known as the river, for the river connects Qujing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ituated at the Source of the Pearl River, Qujing has made arduous efforts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ource of the Pearl River so that the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 may have a sustain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从上述语句中不难看出,汉语文本和英语译本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在此段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时使用了删减和改写的策略。改写后的译文,交际功能上与原文一致,而且符合国外受众的表达习惯,能很好地起到感染对方的作用。
4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功能目的论是传统翻译理论的一种拓展,它将翻译看作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该理论凸显了译者主体性,译者可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灵活地选择与根据特定语境相适应的翻译方法。地方外宣材料英译时,译者应依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以及文本制作的动机,结合译文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心理期待和交际需要,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灵活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对原文进行增补、删减、调整、归化翻译甚至改写,从而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向英语读者推介和提升本地区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2, 31, 66.
[2]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3]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8.
[4]徐敏慧,董华.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对外宣传材料汉译英[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6-89.
[5]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6.
[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7]何刚强.简谈单位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之策略——以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几篇文字材料为例[J]上海翻译,2007(1):20-22.
[9]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9-12.
公益旅游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就是1971年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校友们组织的公益游,兴盛于20世纪90年,在欧洲得到迅猛发展。随后逐步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对于公益旅游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最早提出公益旅游概念的是国外学者Wearing (2003),他认为公益旅游是旅游者是为了各种原因,以一种被组织的方式做志愿者活动和度假。Mark Rogers(2007)则指出公益旅游就是旅游者在参观旅行的同时对目的地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公益旅游者是为了寻求有意义的旅游,并且希望能够带给目的地社区和居民一些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休闲。目前对公益旅游的定义主要立足于旅游者的行善或利他主义的动机。
一、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对公益旅游的最早研究出现于1996年,当时国内学者研究领域主要是公益旅游的产生、概念及特点、类型、开展公益旅游的意义、发展公益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实践方面最早的公益游活动是2004年广州的一个公益旅游组织??---“多背一公斤”网站。该组织是以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为主题。随后在2007年上海假期旅游社将传统某地五日游与当地小学的孩子们互相交流相结合,形成国内第一条公益旅游线路。2013年贵州省安顺市举办了 “凤凰网公益自驾行――关爱留守儿童”研讨会。
由以上各活动可以看出:我国的公益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历程较短;理论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公益旅游发展是畸形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不协调。
二、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发展状况分析――以广州为例
(一)广州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相关情况分析
1、广州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分析
公益旅游在大学生当中知名度特别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在于大学生对此关注度不高以外,相关单位对公益旅游的宣传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原因。据相关调查表明,知道公益旅游的学生只有40%,而对公益旅游十分了解的就更少,只有5%。除此之外电视网络是公益旅游的主要信息来源。
2、广州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分析
在进行相关调查时,很多学生都主动积极的参与。由此可知大多数人想对公益旅游进行了解,很多学生对公益旅游都持积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参加公益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还可以通过对相关民俗地区传统文化和环境的保护,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广州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参与方式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乐意参加的公益旅游项目的分析,不仅可以有针对的设计公益旅游产品,开展公益旅游活动,还可以开发潜在的客源市场。调查发现:保护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重大节事活动的志愿者、乡村支教、捐赠书籍等是大学生的主要参加公益旅游的项目。
(二)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1、信息渠道的不畅通
从对大学生公益旅游认知度调查发现,公益旅游的主要宣传渠道是电视与网络。学校的教育宣传功能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目前有关公益旅游的网站与新闻极为有限。
2、政府保护机制不完善
不管是一个机构的运营,还是一项产品的发行,政府的作用不可估量,政府为市场的良好运营提供保障。公益旅游的开展同样也需要政府的保障。但目前政府对此的保护机制不完善。
3、相关单位运营机制不完善
旅行社在开发公益旅游产品时没有结合公益旅游的特殊性来开发。旅行社由于可图的利润较少,因此给予公益旅游者的优惠政策也不多,旅行社没有对公益旅游进行很好的宣传,大众对公益旅游的了解受限。
4、公益旅游项目选择性较少
当前我国的公益旅游项目较少,主要是以保护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动植物的方式为主。而大学生可加入多数都是乡村支教、活动志愿者等,学生的选择性不大。
(三)促进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发展的几点建议
1、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建立相关网站是重点。其次,学校旅游专业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此外,可以开发新渠道比如利用公交移动电视宣传公益旅游产品。
2、完善保护机制,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可以设立政策支持或专项资金来鼓励并保障公益旅游的发展。
3、改善运营体制,提高企业创收
通过开展公益旅游,旅游企业形象也得以提高。企业不仅要设计好旅游线路,还要提供良好的运营体制,这主要表现在:提供乐于奉献的服务人员;企业专门制定一则条例去规范公益旅游的开展等等。
4、创新旅游项目,增加学生选择
针对大学生公益旅游,可以设计一些能够传达他们的爱国情怀、展现他们风采的项目,比如民俗节庆活动志愿者、故址遗迹文化的捍卫者、乡村教育志愿者等。
三、实证研究――河源千名大学生公益游宣传活动
(一)河源市千名大学生公益游概况
河源市千名大学生公益游活动是由河源市旅游局发起,广州市12所高校的千名大学生进行的公益旅游。本次公益旅游活动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相关景区,主要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代表林寨古村、城市与工业旅游、河源地标性景区万绿湖风景区、苏家围、佗城古镇。除了参观相关景区以外,学生还可以关注“河源公益游”微博或者参加DV大赛来记录此次活动的感受。
(二)千名大学生公益游的目的
此次活动在2013年河源市第十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即将到来之际举办的,这不仅对河源客家文化进行的宣传,更重要的目的是倡导一种更文明的旅行方式。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游,可以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通过贡献专业知识、智慧的方式,实现公益旅游扶贫的目的。
(三)千名大学生公益游对广州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河源市举办的广州千名高校大学生的公益旅游活动,是一场由政府主办的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学生成为河源旅游文化的传播人。这次活动对公益的影响体现在:
1、此次大学生公益旅游规模之大,对公益旅游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河源市旅游局联合广州高校、环保部门等各方力量一同举办此次活动,这对其他城市开展公益旅游起到了表率作用。
河源市这次举办的公益游活动,为公益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促进的公益旅游的发展。
(四)大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得到的认识
参加此次千名大学生公益游之后,大学生们接受了问卷调查。从调查内容可以知道,大学生们对河源市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大学生都表示愿意今后参加类似活动。
四、总结
作为一种兼具公益属性和旅游属性的特殊旅游活动类型,公益旅游展现的是一种净化体验,公益旅游不仅扩展了旅游者的眼界,重塑旅游者自身形象,还改变了旅游社区和当地居民的现状。
【关键词】广播 公益活动 品牌形象
作为广播媒体,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广播的亲和力、建立一个健康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让受众形成对该媒体持久关注,除了策划好百姓关注的报道、做好听众喜爱的节目外,适当组织些社会公益活动十分必要。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广播媒体管理和策划人员,就广播媒体如何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作点浅显的思考。
一、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紧跟时代脉搏,唱响时代主旋律
由媒体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必然代表了它向受众传播的价值观,那么,正确与否的舆论导向,是否始终围绕着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贴近群众的生活脉搏,就成为决定这项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2008年11月,由六安市民生办、市政府纠风办、市人民广播电合举办的“关注民生工程,构建和谐六安”,《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广播直播特别节目在皋城广场举行,16家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到现场,接受市民和听众的咨询与投诉,短短2个小时的活动,就收到咨询投诉200多例,现场解答3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正确的把握了这次公益活动主题与媒体主要受众群需求的结合点,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并进一步引发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持之以恒
媒体要让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活动本身必须具备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六安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率自2002年开办以来,每年都会开展以“爱心送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其目的在于以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号召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尽己所能地帮助一些家庭贫困或家住山区的高考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场,从最初的出租车送考,到后来的企业用车、甚至是私家车送考、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几年来成功接送近5000名高考考生往返考场,为帮助考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提供了有力服务,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目前,“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已成功开办8年,而且一般都在高考前夕拉开活动帷幕,因此每年在同样的时期都能唤起公众对于这项慈善活动的关注,而这种由媒体培养起来的、持久而稳固的受众关注,正是牢固建立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
三、广播媒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不断推陈出新
社会公益活动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时,对于选择的项目加以创新,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让内容更加翔实。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省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之际,六安市都会开展一些评选劳模、宣传劳模等系列活动,掀起“劳模光荣、劳模伟大”的学习热潮,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争当先进,为这个市的发展多做贡献。六安人民广播电台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组织劳模自驾游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劳模,还有向劳模学习的普通群众,这样既可以强化名人效应,增强活动的号召力,又可以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其中,贴近群众,增强活动的广泛性,让广大干群在游山玩水中受到教育。
四、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以其传播速度迅速而独占一方优势。这突出表现在广播新闻传播上,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更具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即时性”,即采编播同步,是典型的现在进行时。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或对重大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时,现场记者或主持人只需一部手机或话筒就可同步将信息及时传播出去。2008年5月12号,汶川地震发生后,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举办了一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爱在天地间”广播电视大型赈灾活动,副市长亲自出席活动并带头向灾区捐款,短短4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共鸣,他们纷纷到广电中心捐款、献血,其中来自梅山的残疾小伙子步行几十公里,赶到现场,将仅有的500元捐助灾区,全国先进工作者周世友带头捐款8000元,并怀抱捐款箱街头募捐,六安一监狱10名服刑人员在听到广播后自发献血等等事迹,在现场掀起了阵阵,谱写了一曲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篇章。同时,在节目中,我台记者还通过手机将抗震救灾第一线最新的灾情、民情及政府的各项抗震措施和安排以最快的速度发回,让群众通过收音机就了解了现场灾情及相关情况,发挥了广播的巨大作用。据统计,仅当天上午献血的市民就多达300多人,募集单位和个人捐款30多万元。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即时性”的优势,在“快”字上做文章,始终坚持向听众提供最新资讯,满足了听众求新求快的心理需求,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在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五、广播媒体开展杜会公益活动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
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与相应的社会行政部门携手合作,开展各种公关宣传,既尽了社会责任又融恰了与合作单位的关系,提高了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六安人民广播电台每年举办的服务“三农”大型公益活动,主办者有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等上十个党政主要部门,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公安、司法、文化、卫生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的参与不仅能提高活动的档次,更能真正为农民办实事,提高了公益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和电视、网络或是报社联合起来举办公益活动,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各自的经验,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地对这项活动进行立体的宣传。仅以2009年10月18日,“知民情、解民忧、促和谐”――《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走进霍邱活动与新闻网合作为例,利用互联网,让所有关注民生工程的热心的网友可以快速、直接的参与到活动中,只需在网上提交自己需要咨询的问题,即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在90分钟的直播活动中,共接到热线电话和网民提问120个,场内、网上参与市民达近万人。广泛宣传了实施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广播媒体在这一实例中充分体现出,借力其他媒体共同宣传,可以使媒体举办的公益活动吸引更为广泛的关注,形成更加强势的宣传效果,并且使活动的参与方式更为多样。
六、广播媒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走市场操作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公益事业,从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它与媒体举办公益活动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由媒体发起并提供活动的宣传平台,由企业以赞助等方式参与,有利于共同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扩大。
由六安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劳模自驾游”大型公益活动在每一年都积极尝试与著名企业联手,共同开展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们的消费者拉近了距离,与传统的广告相比,这种合作方式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而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将企业提供的各种方式的赞助,用于加大力度推广该项公益活动,将爱心开展得更为有声有色。■
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传播导向功能
1.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理念传播功能动画作为一种宣传的载体,在今天,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动画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表现形式。随着全国动漫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画广告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是用动画为表现手段的,是动漫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动画经过与媒体的互动发展,不断地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最新的科技﹑最时尚的元素搭配在一起。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动漫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为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方式超越了传统广告媒体创作手法的束缚,展现了超强的、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与情感,在信息理念传播的过程中显示了不凡的魅力。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不同于写实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就是从现实中提炼幽默,提炼艺术性。在故事情节上具有宽泛的想象力,富有幽默感,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具备以下几种传播功能:(1)促进功能。加强人民群众自身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增进对文明行为科学的了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2)劝服功能。以情景故事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感觉和情感,使他们能够分辨是非,践行文明的行为准则。(3)增强功能。在了解文明行为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文明行为的认知,提高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下的精神文明意识。(4)提示功能。在精神文明意识薄弱的群体中,起到警示、引导的作用,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文明行为动画公益广告能够更好地将文明行为科学的理念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为行为科学的宣传提供极富研究价值的传播平台。2.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行为导向功能文明行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文明行为观念是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文化观念,文明行为宣传活动是文明行为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对于更好地体现当代文化发展的要求,加快行为科学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喜欢公益宣传动画的原因,从根本上来源于情感的共鸣。动画艺术形式在文明行为公益宣传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人民群众的审美疲劳。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充满寓意的故事情节,以及动画形象的夸张表现,能够恰到好处地适应当今人们的心理要求,使观者在轻松愉悦的情形下欣然接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形象性、生动性十分突出,对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正义与罪恶等行为作出明确的判断,指导人们对文明行为的认识。并在文明行为认识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明行为所规定的价值观对社会现象作出文明行为评判和正确的评价。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对文明行为科学的阐述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举止言行。
文明行为公益宣传动画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