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布语文论文

发布语文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布语文论文

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中西部部分省区投资环境、法律环境、监督机制等问题的分析,认识东西合作关键在机制建设,“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是东西合作长久不衰的保证,广泛的合作平台是推动东西合作交流的基础。

1东部与中西部合作存在的问题

1.1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够

在我国,由于目前东部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经济要素向东流的趋势在短期内不可逆转。要使经济要素逆流中西部,就需要国家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对中西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尽管中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中西部给予政策的倾斜,但目前并没有形成中西部的政策洼地,从而使中西部大开发的进展缓慢,使东中西部合作和联动发展步履艰难。

1.2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亟待改善

东西部经济合作中,东部人特别关心中西部的软环境,特别是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工作的随意性和效率低下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已经引起了中西部的高度重视,但是投资的软环境还是不尽如人意。一是观念落后;二是存在官僚作风、办事效率低;三是个别地方政府轻信寡言,给投资者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四是急于求成、杀鸡取卵。

1.3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客观地讲,地区保护主义在东西部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经成为东西部合作的拦路虎。

1.4法律环境亟待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不少经济法规,但是有关地区的立法仍然滞后。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长官意志还到处可见。

1.5监督机制不健全

过去东部发达省份对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捐赠,帮建,无偿或部分有偿开发项目等帮扶模式。但是这种帮扶模式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些东西对口帮扶的受援地区,帮扶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资金被违规挪用或被个别利欲熏心的人贪污、私吞的现象时有发生。由发达地区捐赠的物资,到了受援地区,其分配使用也缺乏监督机制。

2东西部合作的机制

2.1东西合作关键在机制建设

东西合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资产为纽带,发展区域间各种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从长远来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方针才是保证东西合作长久不衰的保证。

2.2东西合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今后东西合作的指导思想。东西合作要做到“三个符合”要把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在中央精神指导下,“立足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在东西合作项目选择上,要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精心挑选,根据东西合作双方的领域和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的质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注重项目的功能建设,保证项目的长期长效运行。

2.3东西合作的平台

实践证明,促进合作与联动发展,关键在于机制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是建立东西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东部与中西部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4正确处理东部与中西部合作的利益关系

东部与中西部的协同发展,集中在“合作”这一焦点上。东部与中西部并不缺乏协同发展的经济的互补性。如果通过有效磋商,最终能达成共同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则会出现合作各方利益双赢的局面。但是目前我国东西合作中这种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东部只看到企业参与中西部大开发的政治意义,而对其经济意义的认识不到位。这些认识的背后实质上还是缺乏利益协调机制,所以要把现在的被动合作变为主动合作,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

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是通过监控、管理和审计等各种方式方法,及时的发现医院内部中存在的各种的经济漏洞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和现实状况对医院的内部管理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尽可能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使医院内部的各项工作运行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以下是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一)财务审计

各项的审计活动都是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在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制度中进行的。因此,财务审计是各项审计活动开始的基础,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收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会计报表的正确编制往往是进行各项审计活动的依据。通过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审计,可以得出医院日常收支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中得知医院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并对医院收支的合理性和标准性进行日常的审查和监督,规避医院内部违规的状况出现,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更何况,可以通过对医院内部财务审查的具体结果,及时得出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各种弊端,使医院内部及时作出解决方案,促使医院及时改善财务管理状况。

(二)经济审计

经济审计和财务审计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都是通过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各项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过经济审计相对于财务审计,更着重于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反映,更着重于对医院的各种财务资产进行统计和全面的审查,并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运行和作用进行审核,从中找到医院内部管理的发展空间,促使医院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

(三)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顾名思义,是对医院的各种资产数据进行审计,而这里的资产大部分是指医院内的各种固定资产,即是对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进行审计等。在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的过程中,设备购置的预算计划编制和资金的实际运用计划编制都包含在审计的范畴内。因此,通过这种审计活动,对整个设备的购置交易活动进行监控,预防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规避交易风险,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必须要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为医院带来的各种效益进行审计和分析,对一些因为落后或者过期而弃置不用的各种设备进行统计和处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价值。

(四)合同管理审计

因为经济型合同种类繁多,内容杂乱,所涉及的知识广度和宽度都十分大,进行整理时十分复杂,所以所有的相关经济合同和发票都必须要经过财务部门按照正确的程序一步步的送审,而不能打乱送审秩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经济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的监察力度,确保工作能够按照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确保工作能够有秩序的进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程度,要审计签订的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规避风险,保护医院的合法效益和资金安全。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一)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发展目光也逐渐放在了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上。然而,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只有一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医院的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没有其他较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也没有可以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所有的审计活动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审计的风险,降低了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没有一个较为正规的工作规范的限制,不仅得出的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还严重的影响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使管理层对审计结果抱有一定的怀疑。

(二)缺乏独立运行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的工作繁杂,还基于其审计的特殊作用,应设立一个独立的部分,方便其对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审计。然而,某些医院尚未设立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只是从财务部门中划分一个工作区域给内部审计进行工作;有些医院虽然已经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或者私交关联,导致其工作依然无法独立。更何况,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范畴分工不明,权责关系混乱等问题,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高效落实,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按照我国的医疗服务现状而言,相关的医院内部审计专业尚不成熟,也不发达,各类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十分有限。许多医院内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由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再加上,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专业性也就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已经无法称职的担任内部审计人员。因此,许多医院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三、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弊端和不足的更正和改善

(一)健全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许多行业都逐渐开始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规范其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要快,直接导致了相关的内部审计的规范不健全,甚至没有提及。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标准,这样将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低效和不法分子的有机可趁。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参考外国的先进内部审计理论的成功经验,再融合自身的国情和医疗服务的现状,推行一个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系统,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要设置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使医院管理层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让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有个大概的理解,才能为其做出更好的工作范畴的划分;其次,要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和使用模式,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三,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必须要设立一个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进行监管,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没有特殊关联;最后,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直属医院管理层,要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对每个部门进行审计。

(三)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

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内审人才,吸纳具有一定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投资、审查知识的高质素的财务人员,提高整个内审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

四、结束语

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7月28日,南京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当时,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第一时间》节目组赶到现场直播。连线记者正在介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时候,一名官员突然冲上前来质问记者,“你是哪里的?哪个让你直播的?”他和其他几个官员几次三番阻挠制止江苏台新闻采访拍摄,最终导致正常的现场采访无法继续下去,不得不提前终止。事后,江苏电视台了解到,这名阻止拍摄的官员是江苏省委办公厅一名副主任。从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喝止现场播报化工厂爆炸者件的事情来看,官员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还需补补课。

在突发事件面前,封杀堵塞新闻舆论是行不通的。现在消息流通的渠道多种多样,不单单再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传播通道也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果单方面压制隐瞒类似地震、火灾、爆炸等天灾人祸,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流言蜚语充斥着普通民众周围的情况,进而影响正确的舆论传播。

如果一味封杀监督的舆论,报喜不报忧,很有可能助长谣言的传播。这样反而对服务全局、服务大局不利。可能个别官员对老百姓有一种内心的恐慌,认为一旦负面报道被老百姓知晓,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波动,导致恶劣事情发生。实则不然,老百姓不是担心突发意外事件的本身,而是担心政府有没有能力解决好这些事件。

善待是基础,如果不会善待新闻媒体,哪里来的群众支持。善用是手段,如果不会善用媒体,照样发挥不了媒体最大的功用。善管则是目标,只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善管的关键在于抓大放小,不要盯着一些细枝末节,只要抓住主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行。任何负面的批评报道只要根本目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其实,说到底,笔者认为这“三善论”的中心还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日常新闻工作,更有效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当党委政府和新闻媒体上下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全局、服务大局,否则这又将变成一句空话和一纸空文。

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府补贴;农民增收;高成本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农产品的政府补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用来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基本政策。国际上,乌拉圭回合后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要求,特别是多哈会谈中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要求削减和改革农业补贴的巨大压力,以及因为补贴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其农业补贴进行了改革。总的来说,改革进展缓慢。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农业实施保护,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本文不反对农业的政府补贴,补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国外的经验说明补贴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一,从成本来说补贴最终可能导致欧盟那样的“高成本农业”;其二,补贴也有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贸易摩擦。因而,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经验与改革、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和政府补贴问题,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对于农村的发展,古斯托·内梅什和苏珊娜·法洁卡什基于中央-边缘模式,提出了多功能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从而可以解释地方发展以及\或者农村资源再配置如何借助中央的帮助为农村争取利益的同时又保持未来农村价值的实现潜力。普拉布·平加利基于农业部门的增长对经济全面发展的贡献这一古老命题,探讨了全球化和食品体系转型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农业部门的影响。

国内的李先德全面介绍了OECD国家的农业支持以及政策改革并对其做出了述评。陈薇从加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直补模式、提高补贴效率以及完善补贴政策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改革建议进行了研究。钟甫宁、何军通过分析价格支持、生产资料的补贴、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投资、直接补贴以及土地产权及其收益(土地增值)等政策或者政策建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后,指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只能依靠劳动力转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徐全红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加大农业补贴的法理基础。

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与改革

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由于补贴导致的高成本农业问题和环境问题,并希望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经验,为我国农业补贴的目标、农业补贴的政策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一)补贴政策与高成本农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盟通过CAP为其农业部门提供了巨额的支持和补贴。这些巨额的支持和补贴的一个后果就是形成了欧盟今天的高成本农业:2004年欧盟农业支持总水平(TSE)为1400亿美元,占OECD全部农业支持水平的36.8%。可以说,欧盟高成本农业的形成和CAP的补贴政策有密切关系。补贴主要通过农业价格支持、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出口补贴和生产供应控制等实现。

从政策目标看,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确实起到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和价格的效果。同时,补贴也直接增加了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使其能够保持合理的生活水平(农民收入平价原则)。

(二)补贴政策与环境保护及其改革

就CAP而言,早期很少提及对环境的影响,至多是一些保护环境的声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除了对共同农业政策预算费用和产品剩余日益不满外,由集约化和专业化造成的生态破坏亦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但由于CAP中结构政策资金来源有限,实际上对有益环境的农业活动的促进是零碎的。1992年改革后,加强了以前的有益环境的许多措施并给予他们更为广泛的用途,同年通过的麦克萨利计划中关于价格支持部分也开始更多关注环境意识。总的说来,早期的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FEOGA)中用于具体环境目的的数量仍然是很小的,且环境支出大多是与减少生产产量有关而非针对有益的环境保护行为。

进入新世纪后,在内外压力下,欧盟展开了新一轮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2003~2006年的改革。新方案提议建立与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单一农场补贴”制度,把挂钩的直接补贴改为脱钩的直接补贴,将“蓝箱”支持转变为“绿箱”支持;引入强制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削减对大农场的直接补贴;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加强农村发展,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资金将增加,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范围也将扩大等。

在欧盟CAP未来的发展中,价格和市场政策虽仍会占据主导地位,但产量不再是唯一的关注;如何生产以及同时保护农村的各种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资源已成为CAP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欧共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抑制农业生产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还涉及到资源如何管理的问题。从环境方面来看,农业环境措施一直是农村发展计划中必须强制执行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政策对那些不采用所谓的“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对环境问题签约承诺的农民予以奖励。此外,欧盟通过减少直接付款的方式来惩罚那些不遵守环境要求的行为。总地说来,对环境的关注也是农业所关心的一个实际方面。在具体的支持计划下,对农民来说不仅是另一笔收入,而且有助于消除土地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市场失衡。

三、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的实施、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迅速,但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遇到很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增长率连年下降、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增收难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公平性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认为,在处理农民增收、政府补贴与环境保护方面,有以下启示。

(一)政府补贴与农民增收

随着农产品供给短缺时代的结束,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也开始由原来单一的农产品量目标转变为产量收入的双重目标,即在保护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1、将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逐步转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经验表明:价格补贴最终可能导致高成本农业。这不但不能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以价格保护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按照WTO规则,属于“黄箱”政策,受到《价格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限制:在补贴数量上,仅能对全部粮食产量的8.5%进行补贴。当前世界农业补贴的趋势是价格补贴转向直接收入补贴,即对生产者农民的直接补贴而不是对粮食流通企业的间接补贴;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目前中国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由于政策的执行者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双重身份,其实质是一种对粮食流通的补贴。参照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WTO规则,中国对农业的补贴也应该从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逐步转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就目前而言,目标价格是一种比较可行的作法。目标价格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粮食总量平衡、粮食价格水平以及粮农收益率等因素制定的一种对粮农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性价格。在这种目标价格下,如果市场平均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国家对粮农进行差价补贴,反之则市场调节。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护粮农的利益,而且对粮价总水平有重要支撑作用,又不构成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也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因而为许多国家采用。这样的政府补贴至少可以保证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同时也不太可能形成高成本农业。

2、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能够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环境、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外部成本;另一方面,在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加大的过程中,农民能够直接以劳动者的身份获得更多的收入,这种投入将因农民农业外收入的增加而构成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3、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补贴。国内外的经验研究都证明了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对就业进而收入的决定性作用。在短期内,培训的就业效应显著,即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更大;而教育对就业的影响则更为长远和根本。在中国,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补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持续和明显的。目前,在发达地区农村“镇改街”、“村改居”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短期内难以在非农行业找到工作,从而成为失地失业者。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者或者失业者,失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而教育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失地农民重新获得就业的机会,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增收。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教育培训更加重要,因为这可能是他们获得比较稳定收入来源的唯一途径。

4、加大对农民调整产业、就业的补贴。从长远看,只有通过调整产业,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才能最终增加农民收入,并使其保持和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

(二)政府补贴、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

政府补贴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补贴的刺激,使得一些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都可能进行农业生产等,这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以高水平的价格支持为主的政府补贴,必然伴随着农民增加投入;而在这一过程中,化肥、农药随之出现过量使用。这样的补贴的后果就是环境的恶化、农产品质量的下降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政府补贴在对农业的环境保护方面至少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这同时又能使农民增收,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直接对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对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包括农业水质的改造、水系污染的治理、水土的保持、植树造林、大气污染的治理、化肥农药污染的治理等。这种对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直接投资,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农民还能够在治理过程中的务工获得增收。

2、对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直接补贴。政府的直接补贴对于农业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第一,政府的对农民直接收入补贴由于不对价格产生影响,从而能够促使农民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第二,为解决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参与环保计划而放弃某些收入的农民给予补偿和补贴。

参考文献:

1、(匈牙利)古斯托·内梅什,苏珊娜·法洁卡什.欧洲新农村的发展范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

2、普拉布·平加利.农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视角的观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3、李先德.OECD国家农业支持和政策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发布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内控 风险 解决策略

这里所讲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基于提升会计质量、确保资产完整安全、保证规章制度得以在企业中全面落实的考虑,制定出的系列会计控制措施及工作流程。其可以当作企业管理中的预警及维护系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管理项目。

一、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风险来源

(一)工作范围扩大

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让会计信息化得以在更大程度上推广。我们国家各类型企业在会计工作上,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报税、采购等相关工作都已经实现了网上操作,可是以网络为操作平台的会计内控工作所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比较大,为会计内控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点,而另外一方面,因为很多会计工作在网络中完成,一旦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故障,则极容易发生财务风险。

(二)工作技术不成熟

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推广普及,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还不是特别成熟,一些会计从业者不能熟练应用操作系统,使电算化工作自身为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带来风险,最终造成恶劣影响。

(三)工作监督不到位

会计内控依赖于会计资料信息的整体监管,而很多企业的相关工作监管环节缺失,或者是只注重事后控制,却对事前阶段的监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与有效行动,使得整体监督乏力。会计从业者不清楚企业发展运营现状;监督工作者不清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工作监督流于形式。

(四)工作信息不准确

准确收集信息是企业正确决策的基本保障,这一点,多数企业做得却并不好,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失准,一方面使企业的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之间,都不能做到良好的信息沟通,而另一方面各企业间也难于做到信息的良性沟通,不同企业都有信息虚报和隐藏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失准,不但影响到企业个体决策,也对政府调节和社会监督造成了很大障碍。

二、企业会计内控风险的解决办法

(一)建立企业会计内控意识

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团体及个人的会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与落实。力争让企业的各部门、所有员工都能对相关工作重视起来,并使之在工作顺利开展方面提供帮助。

(二)健全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形成良好会计内控工作风貌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企业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明确会计内控工作目标、对象、管理手段等细节,按照企业现实情况确立会计制度、制约制度及责任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稽查审核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审计制度,并使之正常实施。通过制度的完善彻底去除内控发生的风险可能。

(三)提升从业者能力水平

企业要制定严格的人才录用与选拔制度,并切实遵守这些制度。在录用人才时,充分考虑到人员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加强会计从业者的法制观念及职业能力,建立健全的员工考核机制,在提升相关人员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工作的激励作用。在使用人才上控制风险发生。

(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企业应当更加关注计算机的病毒入侵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确保网络设备得到最大化最安全化的应用,给会计内控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安全保密的基础性保障,确保无关人员接触不到企业资料。要对数据中心的程序进行规范,完善数据信息检查工作,加强会计从业者计算机及相关会计软件的应用水平。保障工作的信息安全。

(五)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会计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风险问题,企业应当准确确立自身的目标,评价分析出企业面临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方法。建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防控的系列体系,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六)重视管理会计信息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保障体系安全及能满足企业现实需要,使企业可以依赖其所提供的详细、真实、准确的信息,形成更先进的发展决策。

三、总结

如前面所讲,因为经济体制的渐次改革完善,我国企业内控工作更是面临着诸多考验。根据内控工作现状,采取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于企业总体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利红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9(11)

[2] 宋世坤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当代经济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