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论文主要探讨“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阐明工业产品设计工作是一项集艺术性、技术性等于一体的工作,并且论证了构建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意义。本文从探索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引入研究,并从设计的生活性、美观性、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业产品;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教学体系
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创造了一些极具美感的物品,这些物品既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通过设计让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以工业产品为例,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是人类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很多人具有这样的设计天赋,在艺术和技术的双重要求下,逐渐探索出一条设计之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从而将学生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其中,探索型教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上效果突出,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探索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中,探索型教学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天分,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设计出更优质的工业产品。传统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有一定成效的,而且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其功劳不能抹灭,但是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评价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交给学生,并给学生规定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并没有独立思索的时间,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探索型教学方式则不同,教师并不是急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实践中的难点事先告诉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而是利用演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首先接触设计,引导学生注意难点和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独立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探索型的教学,让学生将设计的全过程印刻在头脑中,并且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成长起来,并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探索型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扎实、更全面,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却是探索型教学方式更能够发挥效力。
2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探析
要想让学生迅速成长,需要在学习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因此,要充分掌握,并利用探索型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探索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最适宜的教育,为工业产品设计行业培养专业型人才。
2.1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生活性工业产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艺术因素,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注重美观性和艺术性,但是,作为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工业产品,还是应该以生活性为主,要着重体现其使用价值。因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入门之初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工业产品。一方面,产品设计要以提高实用性为基本准则,要求设计者注意生活性,并将生活性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要求每一件设计产品都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的,在教育体系中要将“生活性”的要求摆在最前面。
2.2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也需要注意,毕竟设计品不能只注重生活性和便捷性,如果不需要考虑美观,那么就不存在“设计”二字。由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并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如《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这种美学意识应用到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在教学体系中,除了要培养审美能力,还要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固步自封是不会创造出美好的设计品的,要鼓励学生去创造,引流时尚潮流,创造出具有美观性的设计品。
2.3探索型教学体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型教学体系就要搭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为以后的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谨遵探索型教学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整体教学体系中,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把关,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脱离教师的束缚,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设计中尽情驰骋,才能收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出美好、实用的工业产品。
2.4探索型教学体系要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尤其是要侧重于实践部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专心于设计,虽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但是也不能让理论教学占用太多的时间。对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工作来讲,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提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结束语
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设计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工作,要求设计者具有超强的设计意识、审美能力、生活体验等,从而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教育,利用好探索型教学模式,控制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比重,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曾云凤.工业设计专业“艺工结合”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3.
[2]吕荣丰.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研究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4(18):10.
关 键 词:区域文化 本土设计知识 设计创新
在全球激烈竞争背景下,本土化设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手工技艺对于设计的启发性意义,而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本土的、传统的和民族的文化构成系统与当代设计体系相融合。设计常常被认为仅仅是与产品表面的样式或风格相关,是对产品进行装饰美化而已,忽视了设计对于产品意义形成的重要性。在全球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忽视文化对于创造产品意义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而照搬国外模式易导致文化型产品设计的畸变,不利于设计创新发展的持续性,设计创新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设计思维驱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和设计应用,即充分发掘、尊重、理解和应用与特定的区域性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的、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本土知识,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产品设计创新。
一、区域文化构成
在每一个区域文化中,都沉淀有独特的文化象征符号及其所形成的体系,这深刻的体现在巫术、天文历法、风俗制度、和民间艺术等中。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行为,它们以其所特有的脉络相互关联,形成某种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意义主要是以生态学的思想或视角来思考文化构成,设计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相互联系的人造物及其相关的组织行为和思想观念构成的整体,其包括文化的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的多元共存,它尊重文化区域性差异的独特性,强调区域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定文化模式形成的脉络。
区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系,其划分的依据包括民族归属、行政区划、人文地理和意识主流,无论何种文化类别,在构成层次上皆反映为文化生态的空间结构,自内至外分别表现为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意识层,共同构成了文化的三个基本层级。[1]器物层侧重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物品和工具,通常是物质性的和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除了器物本身的表现形式,如功能结构、材质肌理和色彩纹饰,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制作技艺或生产方式等;制度层和行为层通常合为一体,主要是指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如道德风范和习俗礼仪等,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意识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层次经由不同的构成维度对应不同的设计应用指向,如设计价值(如文化认同)、设计伦理(如生态设计)、设计思想(如师承自然)、设计策略和设计战略等。设计需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转化,[2]文化视野中的设计创新主张的是一种适当技术论,基于社会性需求将技术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考虑,探索科技社会化的合适途径,以实现设计的生态性和持续性。
二、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
文化既包括物质性的传统民居和历史遗迹等,又包括非物质性的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等,当下的文化的意义还在于它是认知人们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不仅仅是在探索完善或改造世界,其本身也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3]设计历经从创意概念到设计实现的全过程,它是区别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事物或现象的另外一种方式。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成为了设计研究的第三个取向,其清晰的指明了设计的人文精神和民生价值维度。[4]文化是设计创新之源,同时又是设计的归宿。总体上,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研究包括以下二个相互关联的取向:
(1)文化作为孕育设计创新的灵感来源
文化作为设计的思想源泉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对于现代设计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启发性意义。作为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设计创新侧重的是基于功能的审美、语意和情感意义的表征和生成,在实现文化构成元素与产品设计特征的有效关联方面主要是依赖于设计师个体性的设计经验、知识和素养,其中一个通常的方法就是以某一特定的传统建筑、绘画、器物、服饰或纹样为基本文化符号,从造型、装饰和技艺的角度探索文化传统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如陶瓷、家具和灯具设计。中国文化传统是多维的、富含哲思的和自我和谐的有机体系,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塑造了一个特定的设计符码系统,[5]从而形成了一个由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华夏中心观、天人合一观和等级层次观等诸多观念交相辉映形成的设计思想谱系,它们是现代设计创新活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2)文化作为设计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
设计的文化内涵的生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环境的制约,这决定了当代设计的文化认知趋向,设计侧重的是对于人们生存或生活方式的支持、完善或引导。因此,可以构筑一个宏观的包括政治经济因素、文学艺术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审美价值因素和观念意识因素等的基于文化的设计评价体系。文化作为设计评价尺度,不仅包括以设计对象为中心所关联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尺度,而且也包括社会环境尺度,文化尺度不是狭隘的溯古,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或传统手工艺)思想,而应该尊重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和物质精神演变脉络。[6]文化作为设计的评价尺度,提供的是一个导向:一个宏观和微观相互融合形成的指向性——经由设计民主性、公共性和生态性等构成的设计评价体系,这是对于设计的本体关注和设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整合区域文化至设计创新过程
现代设计创新的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工程+营销+设计”的低层级运作方式,而应探索新的设计创新方法和流程。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罗伯托·维甘提(Roberto Verganti)认为设计创新的关键是意义的形成与诠释,隐含于技术中的意义,技术功能和意义是使用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意义就是人们使用此产品时的深层心理与文化缘由,其主要产生于使用者和产品的互动过程,很难预先予以准确的定义。相对比较成熟的消费市场而言,设计策略应该兼顾技术和意义,才能提升设计力,文化是赋予和理解事物(产品)意义的一个重要背景。
将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至设计创新过程中,其基本思路是:基于社会文化中的审美特征、社会思潮和道德伦理等所关联的设计文化观念和思维认知方式,探索以设计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途径。通常与设计相关的创新包括三个基本类型:技术驱动的创新、市场驱动的创新和设计驱动的创新,设计驱动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产品意义,即通过设计赋予产品以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驱动创新区别于传统的技术型创新和市场型创新,它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对相关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运用,从而创造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具备功能价值、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7]基于区域文化构成、本土设计知识体系和设计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建构了一个宏观设计创新模式(图1)。
四、设计案例:“山·海·关”文化构成及其设计应用
秦皇岛市具有丰富的城滨海岸线,其以独特的人文自然条件成为城市最具特色的边缘景观,城市倨海而构,倚山而建,山、海与城融为一体,理性与诗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海·关”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布整体不显著,城市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港口贸易,受京津唐商业经济影响,具有一定的都市特征。城市包容了长城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文化(红色夏都)等,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朴素的、自然的和休闲的核心文化特质,秦皇岛市的文化脉络呈现多维度,本文将这种区域性文化概括为海文化(包括港口文化)、山文化(主要因燕山山脉而形成的文化)和关文化(指以长城为主而形成的文化)三位一体,其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根据秦皇岛市区域文化“山·海·关”构成,我们课题组对旅游产品、工艺品和游乐园娱乐设施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创新进行了探索,依据文化型产品的设计创新模式,概括出了一个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包括五个基本阶段:区域文化构成分析、文化要素的提取与演绎、设计形象关联与转换和产品形态创造。本文主要以家具产品为设计应用实践了这一过程,设计以“山·海·关”文化构成中的“关”文化为创意基点,选择了古长城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垛”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的灵感启发,概括抽象出“垛”的文化符号意象,经由隐喻的方法实现其形象的转换和关联,将其应用至家具DOuble椅(冯洋洋等设计)的设计中(图2)。该设计实践探索了将区域文化要素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成果表明了该方法是实现基于文化的本土化设计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五、结束语
传统的产品设计创新往往强调通过分析产品市场接受程度和产品技术功能方面来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的和工程性的特征,而实际上,以产品为媒介的意义生成也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内容,文化为其提供了背景和支持,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思想不断融入设计学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赋予了设计师新的角色,设计师通过各种方法洞察用户或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依此为根据提出各种面向问题的创造性方案。基于区域文化的设计创新不仅仅是设计本身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它也是解决区域文化生存困境和增强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同时关注本土文化之间以及区域文化对全球文化的适应性,这是国际企业本土化策略必须面对的问题,整合区域文化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及其程序方法为上述诸多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 (SQ125014);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201306249)
注释
[1]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
[2] 许喜华.论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18-124.
[3] 李丛芹. 从“设计”到“文化设计”的辨析:一个本体论视角[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47-154.[4] 李砚祖.设计与民生[J].美术观察,2009,09:12-13.
[5] 杨裕富.设计文化的基础:设计、符号、沟通[M].台湾:亚太图书.1998,248.
[6] 张夫也,李丛芹. 设计批评主体及其在批评中需要理清的几种关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36-141+161.
[7] 陈劲,俞湘珍. 基于设计的创新——理论初探[J]. 技术经济,2010,06:11-14+34.
黑龙江省小学地方课程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课《我是产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2.了解设计的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3.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4.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设计的本身是创新。
教学难点
理解设计的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实物展示陶瓷水果刀)
学生猜想,师示范陶瓷刀的功能。
师:那么这把刀与传统常见的水果刀相比有什么区别?下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这是一种新设计。设计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进步的,是创造性的活动。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一)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1.产品设计的创新
案例1:可组合使用的工具箱(实物)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工具箱
师:这是一个现代的工具箱,我们以前见到的工具箱像一个大抽屉,工具在里面乱七八糟的,而和传统的工具箱比现代的工具箱有什么好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合作交流并汇报。
案例2:可组合使用的螺丝刀(实物)
师:这个螺丝刀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螺丝刀有什么区别和好处? (出示老式螺丝刀)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这些都是通过人们的设计得来的,这些设计都在创新,所以创新是设计的核心。(板书: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你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2.工艺流程和系统管理方面的设计创新
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你有什么发现?(播放汽车流水线的视频)。
师:汽车的生产最初是由几个人共同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很长时间。可聪明的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一个人生产一样汽车部件,最后组装,可以一天生产几辆汽车,这里有没有创新?创新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设计是技术活动的关键环节,创新是设计的核心。设计和创新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所以设计和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活动。小组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某些事物创新在哪儿?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创新的体现
1.创新的设计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
师:这是老师借来的一把电脑椅,它和普通椅子有什么区别?好处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这把电脑椅子并不是全新的设计,而是对原有产品的开发和再利用,这样产品就有了新颖性,同时也具备了价值性。所以,它比普通的椅子价格要贵一些。
三、目标检测
饮料瓶的改进(自备各式各样的饮料瓶)
师:既然大家了解了设计的核心是创新,下面就请大家当一次小小设计师,在当设计师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师讲述广州一市民喝可乐中毒事件。
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将怎样改进这些饮料瓶?
学生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向学生强调设计要有新意。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结合。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 技术美
技术可谓是产品的主干,包括产品运用所应有的功能、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采用的制作技术,使用产品的时候所遵循的操作流程。技术价值偏向于理性,是制作过程中理智、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
2 形式美
时常说起的形式美,通常理解为产品使用的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比如:颜色搭配、线条组合还有声音的音调等;外加其特有的组合节律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该文将形式美视为将事物所现有的美感与产品以及产品宣传人员恰当结合的之后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韵味。靠近与感性、情感以及灵感三体合一的艺术想象思维。
产品设计是将产品全面真实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向客户观众所呈现的体型展示,需要引用多方为技术含量和艺术思维相结合按照产品具有的功能和审美的规律进而创新。设计的独特性是艺术美学远远流畅的有利保证、美学的价值所在将深深的融入到艺术爱好者的生活中。产品设计的水平高低取决于观众对产品形式与审美观关系如何理解而定的,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 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中美学评语可分为技术美、形式美还有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确保工业设计美学的价值性和威望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审美标准也有所改变。所以,在产品设计方面,切合人们实际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提倡人性化设计,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社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才可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技术美的产生及发展从史前时代起,人们在狩猎中对石器的加工从粗糙到精细、从不规则到匀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用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提高技术,有意识地改变着工具的造型形式。箭头要能平稳地射出,就必须沿轴线对称;砍砸器要适合使用,就须要在长、宽、厚之间保持匀称的比例。人们在石器加工中形成的形式感直接与物质生产中的适用性联系在一起。在劳动中,持续的紧张容易产生疲劳,通过节律化和节奏可以使机体调整达到一定的平衡,从而使劳动轻松化。这种劳动的节奏通过工具的撞击等声响进入人的意识,形成节奏感。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审美意识的确立和提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还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使技术和工艺产品具有更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在手工业生产中,技术因素和艺术因素融合于手工业工匠一身。
18世纪末,由于机器生产的出现,带来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深入,生产工人的工作流程被机器限定,技术水平趋于平均化,使原来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工作产生了分化。由于固定的设计安排,限制了产品结构形式,在直接生产中消除了一切审美因素。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一方面由于资本家对产量的追逐,把审美因素从物质生产领域排挤了出去。
现代化工业技术的生产方式使工业设计成为全部生产过程的主导环节,成为一种综合性规划,它把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逐渐注意和改进工业的设计。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经验有其特殊的质,它们分别表现为技术美以及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技术美以其表现形态与技术功能的联系而区别于艺术美。对技术美的体验不仅通过观照而且还通过生产或使用过程的动觉感受,从而也区别于艺术观赏。
技术美通过技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它在形式上具有合规律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目的性。产品的技术美表现在由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形式与环境等因素构成的辩证统一中,其中功能因素占主导地位,产品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多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在功能中不仅包含技术的、经济的,而且包含使用的、精神的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开拓出新的功能,结构形式也将变化无穷。在功能、结构、外形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一种功能可由多种结构实现,而一种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外形。因此,技术美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关键词】“多感官”理念 包装设计
所谓多感官包装是从人体的各项感官入手,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发消费者的感官技能的包装设计。这种包装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包装设计理念,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强调在包装设计中调动多种感官效用,以不断提高设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于产品包装来说,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消费者的感官技能,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心理上亲近感,在消费产品的同时获得感官上的享受,给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1“多感官”理念包装设计的特点
相比传统包装设计理念,多感官理念包装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多感官包装设计具有识别性的特点。现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而且对产品自身所包含的个性化标示、颜色搭配、外观形象等都有所关注。多感官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产品设计更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一种个性化明显的识别品牌,加之,多感官包装注重包装设计贴近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能够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亲近感,在享受产品质量的同时,感受到产品品牌个性的情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其次,多感官包装设计具有促销性的特点。多感官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对象是产品的包装,即对产品的外部形象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求设计者对产品包装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自身特性,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消费者来说,虽然产品的外部形象不会直接决定其购买行为,但是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多感官包装设计会融合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技能,进而能够更好地体现产品的特点和品味,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产生购买和消费所设计产品的欲望。
2“多感官”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1 利用情境设计进行多感官包装设计
所谓情境设计就是借助包装环境来设计产品外观,并让人能够对产品包装产生情感上的联想。多感官包装设计主要是通过产品外观、声音、气味等的设计影响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最终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包装,让消费者感同身受。
2.2 借助感官刺激进行包装设计
多感官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可以直接借助对人体感官的刺激让产品包装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想借助感官刺激实施产品包装设计,设计者必须首先确保产品包装能够对人的感官产生冲击力,也就是产品的包装一定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要达到对人的感官能力的刺激主要通过产品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来实现。
所谓对比度是指产品中所包含的视觉元素的颜色、材质以及图形等外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别。而饱和度是指在产品中的色彩的纯度,饱和度的处理是产品包装颜色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产品对消费的视觉冲击力。在注重感官刺激的同时,设计者还可以通过让消费者对产品包装产生感官和心理上的愉悦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3 借助体验设计体现多感官设计理念
体验设计要求消费者参与到设计中去,以产品为道具,让消费者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产品设计的优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性,而是更注重产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毫无生气的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验设计的本质就是要求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让产品设计贴近人的心理情感需要。体验式的多感官包装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包装设计所带来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为此,多感官理念在包装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关注感官体验,让产品的包装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引发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体验产品设计的人文关怀,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除此之外,多感官设计理念还应该注意关注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纯感官需求,而且还要满足消费者追求轻松、愉悦的心理需求,让消费者在产品包装上能够看到其所理解的情感语言,满足其所期望的某种情感诉求。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正向着人性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商业包装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多感官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更能够体现产品的品味,更适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