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工艺设计特点

手工艺设计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工艺设计特点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河南手工艺;手工艺企业;发展对策

1.河南手工艺发展历程及机遇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新石器时代的烧陶器活动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青铜工艺,从商周的青铜器到春秋战国的铁器,生产核心地在均河南。隋唐五代时期,河南地区的丝绸纺织业、制陶、制瓷业和造纸业发展快,水平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唐代在手工业方面的一个突出成就是烧制出了著名的唐三彩。北宋河南名窑遍布各地。汝州的汝窑是全国五大名窑之一,禹州的钧瓷、陈留的官瓷都极为名贵。到了近代,解放前主要形式是手工艺人的个人作坊或进行街头卖艺。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实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河南的传统手工艺曾有过辉煌的大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的手工艺产品生产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门类齐全、技艺精湛,且具有一定系列化和地方地域特色的产业[1]。

河南虽有享誉中外的传统品牌如钧窑、汝窑、官窑等,但是产业规模较小,多是手工作坊,设备更新慢,市场竞争力较弱,这与市场需求极不相称。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提出要抢救、挖掘、保护那些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国家制订的有关工艺美术的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5月河南省颁布了《河南省振兴工艺美术产业实施纲要》,2008年10月21日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并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保护、继承和发展河南省手工艺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2.河南手工艺企业的特点

河南手工艺企业现有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百万人。企业涉及雕塑、陶瓷、织绣、编结、织毯、花画工艺品等众多类型。河南省手工艺企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中型的手工艺企业,如河南禹州钧瓷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开封汴绣厂等,这些企业相对建立较早,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二类就是个体的手工艺企业,属于后来发展起来的,从事各种类型的手工艺品生产,比较分散。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让很多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但河南现有的手工艺企业中,小规模的个体经营仍占主导,手工艺行业总体缺乏“现代化”。

1)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通过调查发现,从事各种类型手工艺品生产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且总体上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经营阶段,生产效率低下。手工艺企业由其产品特点所限,规模一般难以做大,总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生产速度慢、资金短缺、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等是这些企业的特点[2]。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手工艺企业产业规模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2)经营管理保守,营销模式滞后

目前,手工艺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对保守,过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3]。由于手工艺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这一企业模式决定了生产者的多重身份,他们往往不仅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还要自己管理、自己销售,身兼数职,整个企业销售管理模式简单,形成了由生产作坊直接进入零售终端的自产自销模式。这种企业缺乏专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而且营销方式不主动,坐等客户上门,可能会有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发展不具备做大做强的优势,最终难免走向衰落。

3)无品牌意识,缺乏创新

由于手工艺品生产多为个体作坊式或小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设计机制和人力财力,普遍缺乏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产品更新慢,无法适应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虽然不少产品历史悠久,也出了一些名人,但仍存在没有品牌,没有自主创新,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益差,工资待遇差,学业不从业,从而恶性循环。

在调查中发现,生产某一手工艺品的厂家都是各扫自己门前雪,不注重整体品牌形象,特色也不够鲜明,因此导致终端消费群体难以真正认识到手工艺品的价值。如驻马店生产麦草画的厂家,由于麦草画工艺制作入行门槛低,经营者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企业间大打价格战[3],虽然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有天中、九竹瓷、一笑堂等,但也是各自为政。

3.河南手工艺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河南省有众多的手工艺企业,工艺品品种丰富,但就长远来看,还存在着较多潜在的危机和困难,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产品创新不足,制作粗糙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也悄悄发生着变化,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手工艺品的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要富有特色体现个性。然而,目前河南手工艺企业存在着开发意识相对薄弱、特色不鲜明、品种不丰富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去成本较低、价格较低的粗制产品。量的扩张使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大量的仿制品、劣质品充斥市场,造成产业竞争力下降[2]。这是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手工艺企业必须要走出一条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与研究所、高校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依靠设计增加产品功能和品种,依靠制作工艺提高产品档次,体现出手工艺品的地域性、个性化,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2)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由于手工艺品的手工性、家族性,乡土性等特征,一些手工艺企业创始人大都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许多小企业多采用的是“前店后坊”的传统经营方式及“坐等顾客”的营销方式。这一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其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解决这种落后营销模式唯一的途径,是充分与市场接轨,建立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因为完善的艺术品制度,是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基础环节之一。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打通国际艺术品市场渠道,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3]。

3)从业队伍素质差,高端人才匮乏

手工艺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从业人员,但这些人员多未经过专业技艺培训,大多文化水平低,艺术修养较差,运用现代创作理念和能力不足,加上以谋生为目的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他们虽能制作不同类型的传统手工艺品,但高手甚少,这使得河南手工艺品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整体文化水平低,高端人才的匮乏,又导致了稀有原材料的大量浪费。

针对河南民间传统工艺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建议企业与地方高校联合开展多种层次的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手工艺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拓展设计创作思路,为出精品打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可行途径,以此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

4)缺乏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传统手工艺品是延续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同时又是人们生存之外的消费品,这种双重性使得政府应对手工艺的发展、传承担负一定的责任,在政策、资金及发展环境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政府更关注手工艺品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而建立相应的博物馆如河南工艺美术馆、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等,在其中陈列展示展品,或者举办一些宣传推介活动。当然这些是必须的,但政府对扶持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投入却显得不够。

鉴于目前民间传统工艺逐渐商业化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一步重视手工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原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手工艺自身的特点,做一些更为实际的工作,如开发市场,构建一个产业集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一些项目带动扶持一批手工艺龙头企业,或建设一批手工艺创新基地,建立一批手工艺产业保护区,甚至可以在有基础的地方开发建设一批手工艺品专业村,通过建规立法出台一些政策,为手工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传统手工艺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迎来发展前景。作为企业,则需要把握时展机遇,解决自身管理和人才问题,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发研制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产品,用优秀的产品说话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 王庆斌.河南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优势及对地域经济的作用.生态经济.2008,9.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第2篇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用途,再加上每个地区的审美、风俗存在着不同,因此传统手工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剪纸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镂空体现

我国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从视觉上来讲,剪纸艺术会给人透空的感觉以及艺术上的享受。每逢过节或者新婚喜庆的时候,人们会将美丽的剪纸贴在窗户、门上,节日的气氛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所谓剪纸是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式来借助剪刀、刻刀在纸张、树皮等材料上进行雕刻。由于光泽型面料的表面较为光滑,再加上这类型面料的结构结实,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光泽型面料成为运用剪纸艺术最合适的布料,通过运用这种面料可以直接将剪好的图案贴在服装上,还可以让整件服装呈现出镂空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面料是非常适合运用剪纸艺术的,即: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面料,此种面料不易变形,并且扩张感较强,因此其可以作为运用剪纸艺术的布料。当保证厚重型面料不抽丝的情况下,那么也可以在面料上直接做镂空效果。

印染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文化体现

印染艺术是由扎染、蜡染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谓扎染指的是借助捆、扎、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来确保染料无法全面的渗入到整块布料中,最终形成纹理的传统工艺形式。从古至今,扎染作为一门染色技巧而存在。从视觉上来讲,扎染给人一种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感觉,在制作具有田园风格的家具纺织品的时候,扎染是不错的选择。不管是棉面料表面还是麻面料表面,都可以巧用扎染方法来设计服装面料,当用扎染方法处理完面料之后,整块面料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不可被复制的。因而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扎染技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所谓蜡染指的是蜡画与染色这两者的结合体。蜡染的制作流程方法如下:

蜡刀上蜡 用蜡刀在布上绘图晾干在染缸中浸染并折叠图案晾干沸水清洗平整晾干

在这个时候,白色棉布上会出现十分美丽的图案。蜡染这种手工工艺能够吸引现代人的眼球,呈现出现代人所追求的大方、简单的艺术感觉。

刺绣工艺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时尚化体现

我们都知道,表现传统刺绣工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服装。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运用刺绣工艺的时候,既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其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服装的整体风格。所谓刺绣指的是在布帛、绸缎上运用棉线或者彩色丝来进行穿刺,通过穿刺形成漂亮的图案或者工整的文字。现阶段,刺绣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机绣;第二类,手工绣;第三类,混合秀。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整块布料进行刺绣,那么往往会采用机绣的方式;然而在整块布料的某一个部位要进行刺绣,那么往往会采用手工绣的方式。不管是棉、毛等面料还是皮革都可以借助刺绣来得到面料创意设计。当用刺绣来获得面料创意设计,整块面料呈现出灵动美,同时面料上的刺绣会给人时尚的感觉。

手绘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个性化体现

手绘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用毛笔或者丙烯按照构思来进行绘制。手绘艺术不同于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受颜色、不受图案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设计构思较为自由。设计者往往依据自己的构思绘画出个性化的图案,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近几年来,在礼服、连衣裙等物品上都会运用到手绘艺术,同时在棉毛等面料上通过运用手绘艺术来实现面料创意设计,一般往往要借助石头、胶水等材料来让手绘面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肌理效果。

除此之外,像印花、编织、喷绘等传统的手工艺也可以被运用到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运用会让服装面料设计中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手工艺的时候,要把握住该这种手工艺的灵魂,确保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向着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手工艺可以让整块面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利用传统手工艺会丰富整块面料的肌理,还会增强面料的装饰感,作为服装设计师,要合理运用传统手工艺,将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 手工艺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8-02

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民族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到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表达、创造上,推进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工艺美术老师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一、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课堂的现状及意义

(一)现状

近年来,很多地区、学校都在尝试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在各学科中相互渗透的课堂实践活动,美术及手工艺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把重点过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认知和单一的学习某些民间工艺制作,却忽视了让学生把这些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技术与专业技能和实用性联系在一起;还有的教师对本地区传统手工艺形式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置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中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回避和忽略传统手工艺中存在的缺陷,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使传统手工艺品焕发出现代气息,古为今用。

(二)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我们要发掘传统、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着眼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审美素养和情趣,依据工艺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结合时展的新元素,通过工艺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民族手工艺美术,让民族手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发展接轨,跟上世界艺术发展的步伐。在实践工艺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作为一种工艺美术教学资源,适时渗透,让传统文化为教学服务,开辟工艺美术教改的新天地。让学生对艺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成为一种文化渗透下的学习,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民族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到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表达、创造上,推进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本地区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课堂的多种途径

(一)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工艺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少数民族各自的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从中汲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和审美情趣,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文化的渗透,作为工艺美术教师,不但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讲解、教学,在平时的德育课和基础课程中同样可以随时渗透。特别是在德育课上,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和重要节日的内容以参与活动设计为形式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学生会更有参与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让传统手工艺注入新元素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各种特色手工艺,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审美情趣,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当代社会对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被需要。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创新使传统手工艺及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传播形式,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1.民族人物形象变卡通图案

广西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壮族少女头戴三角帽的形象。对于老一辈来说,这些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现实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充斥着卡通、漫画的时代,电视银屏上播放着大量的卡通剧,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卡通形象的图片,对于民族服饰,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将壮族人物形象设计成年轻人容易接受的卡通图案,就可以更容易的让他们去接受和喜爱,从而对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新的认识和兴趣,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在产品设计艺术中,民族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

在广西,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家里多少都遗留着一些民族文化的印记。一套母亲亲手缝制的蝴蝶衣、一只竹编的渔篮、一顶漂亮的银头饰、一对妈妈手中的绣花鞋、一块家里织布机上的织锦……当每个学生把一件件自己平时身上穿的、生活用的各种物品汇聚在课堂上的时候,整个课堂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发现民族文化及手工艺在生活中最直接的途径。

通过从家中发现的民族文化用品,将它进行再设计,让产品能够与现代美学设计相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工艺美术课堂在进行民族文化渗透教学中应该达到的目的。

3.民族手工艺融入现代美术课堂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家乡的民族艺术,把当地的陶艺、银器制作纳入雕塑造型课,剪纸、木雕p编织纳入手工课,刺绣、扎染、织锦纳入图案设计课,木楼、歌会成为绘画创作课的素材,并且定期地开展走进民族手工艺人工作室,与民族手工艺人们一起玩泥巴、织织布、试着剪剪纸、唱唱山歌,亲身体验民族艺术的创作过程。通过这样形式多样丰富的课程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创新性的为民族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走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了有序性和长效性。

(三)走进自然去寻根,走进节日去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民族文化艺术的身影,随时用手机收集、记录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民族艺术。哪里有木楼飞檐,有石刻木雕,有竹子水车,有侗寨山歌,有织布纺线……把生活变成我们的民族文化大课堂,这也是学习民族文化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另一个从生活中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莫过于走进节日去体验了。节日的热闹、节日的欢庆是所有人热爱的。广西有很多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艺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各种民族活动,亲身去体验民族艺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莫过于“过大年”,唱山歌、做祭祀、抢花炮、斗马、吹芦笙……活动丰富多彩,简直是民族艺术的“满汉全席”。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传统手工艺;交互;刺绣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33-02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Display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raft based 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to Miao Embroidery in Qiandongnan as an Example

ZHOU Chang-min1, SHE Zuo-ming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China;2. Department of Finance,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Qiandongnan Miao embroider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display,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he interactiv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display platform, and expound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modules.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teraction; embroidery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由于主要采用以家族为主体的世代相承的传承方式,其传播受到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鲜为人知。目前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基本停留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拍照、录音、录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无法全面展示传统手工技艺鲜活的状态,受众也是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主动参与性。为提高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需要引入新的展示技术。而日益成熟的数字媒体技术无疑为传统手工艺的全新展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全新的体验式展示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主题。

苗族刺绣是黔东南州传统手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传统艺术资源,其精美的工艺性和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使其成为众多刺绣种类中的一朵奇葩。笔者选取黔东南苗族刺绣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交互式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平台的设计方法。

1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音频视频处理、媒体交互、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1]。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应用:

第一种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传统手工艺的造型形象进行采集、修饰、重建、存储,然后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素材资源进行增加、删除、查询等方面的管理。这种方式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属于基础的静态应用。

第二种是利用二维、三维辅助软件,对传统手工艺造型进行建模,生成立体生动的图案造型,再将各种造型的作品生成过程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黔东南苗族的刺绣针法主要有平绣、辫绣、堆绣[2],为更好展示各种针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动画软件将各种针法的走线过程制作成动画进行展示,这样的展示效果相比静态的图片展示更具有吸引力,但只是将静态展示变为了动态展示,用户的参与程度仍然不高。

第三种是建立人机交互形式的展示平台,主要理念是将前两种应用相结合起来并加入人机交互的环节。以刺绣的展示为例,用户以刺绣者的角色进入系统,在素材库中选择相应的图案造型和刺绣针法,系统根据图案及针法的特点指导用户以动画模拟的方式完成刺绣作品。虽然仍然采用的是动画方式,但刺绣虚拟作品的生成过程是由用户来控制的,因此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笔者设计的交互式展示平台主要采用第三种理念。

2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展示平台的结构模型

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一种交互式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平台模型,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平台由管理员模块、用户浏览模块、用户体验模块三个部分组成。管理员模块包括素材管理与用户管理两个功能模块。素材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素材资源的添加、删除、修改工作。下面主要介绍用户浏览模块与用户体验模块的功能。

2.1 用户浏览模块

用户浏览模块让用户以观赏者的身份去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作品选择、制作工艺演示两个子模块。作品选择模块以分类列表的形式将手工艺作品的缩略图呈现在屏幕上供用户选择。用户单击缩略图即可进入制作工艺演示窗口,观看作品的制作过程视频或动画。以黔东南苗族刺绣为例,其作品按造型可分为动物、植物、人物、故事等类型,用户进入浏览模块后在作品选择窗口将分别列出以上类型的作品缩略图,用户选择某种造型图案后,即可观看该图案的刺绣制作过程视频。视频演示配合有生动的语音讲解,用户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刺绣作品的产生过程。

2.2 用户体验模块

用户体验模块让用户以制作者的身份去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素材选择、作品生成模拟、自主创作、作品打印4个子模块。素材选择窗口列出制作手工艺所需的素材,如图案造型、制作工具等供用户选择。以刺绣展示为例,用户在素材选择窗口中选择蝴蝶图案、平绣针法后,即可进入作品生成模拟窗口。如图2所示,在作品生成画面中,首先会呈现一幅有蝴蝶底纹的图片,图片在起针、绕线、走线的部位附有提示箭头,用户根据提示箭头拖动鼠标完成刺绣过程的模拟,作品完成后将出现是否需要打印或保存的提示框。为产生逼真的模拟效果,可将鼠标指针的形状设计成绣花针形状。

自主创作子模块为用户提供自由创作工艺品的虚拟功能,使其更好地体验工艺品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为使用户能顺利完成作品,自主创作模块提供制作步骤的提示。以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创作为例,系统首先提示用户设计刺绣图案并绘制出轮廓图,第二步选择绣线颜色,第三步选择刺绣针法,第四步在绘制的轮廓图上完成图案主体部分的刺绣模拟,最后是刺绣图案的勾边模拟,创作完成后用户可对作品进行保存和打印操作。

2.3 素材资源数据库

交互式展示平台的实现还必须有素材资源数据库的支持,工艺演示、作品选择、素材选择等功能必须在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刺绣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可将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图案大致分为动物、植物、人物、民俗等大类,而每种大类下又可以细分。例如:动物类最常用的图案主要有龙、鸟、鱼、蝴蝶等。因此可以分别对这些造型作品进行图像或视频采集,利用图像或视频处理软件对采集的原始素材进行处理和修饰,并以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然后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素材资源进行管理。

3 实现技术分析

作品生成模拟与自主创作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模块。在平台实现过程中,要根据所展示的手工艺类型选择相关的实现技术。例如刺绣作品的生成模拟与自主创作模块主要采用交互式的二维动画来实现,其设计思路可借鉴二维游戏的设计方式,采用Flash与Photoshop软件相结合来实现。若要展示的是陶艺、银饰、雕刻等手工艺,则可以使用三维游戏的设计思路来实现作品的生成模拟,可采用unity3d、3dmax软件并结合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来实现。

硬件支持上,采用手绘版可提高图案绘制的精准度,3D触摸屏的使用可以让用户从触觉上感受到工艺品的质感,弥补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只能看不能摸的遗憾,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4 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为传统手工艺的展示提供了丰富的技术选择。交互式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平台将人机交互、动画演示、视频解说融为一体,让用户以制作者的身份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与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设计的展示平台在实现技术方面已经成熟,具有较高可行性,但在交互形式上不够丰富,要让用户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刻的感受,还需要加入更多元化的交互方式。

参考文献: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第5篇

“世界看见”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了诸多设计师们的支持,谈到最初参与其中的理由,建筑设计师胡如珊认为这恰好是去做自己踌躇满志很久,但从不曾真正有机会做的事情。所以,当听说这个项目把传统手工艺和可持续的工业产品结合起来时,就欣然加入了。

对设计师石大宇来说,“应邀参加”世界看见计划过程中,走访了香格里拉尼西,当地以黑陶制品著称,是黑陶工艺重要的传承地。在与当地的藏族手工艺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烧制方法的局限,黑陶制品有硬度不够的缺点,另外,黑陶制品种类因仅对应藏族文化,有无法融入一般日常生活的局限。因此,石大宇建议当地政府或旅游业者应协助手工艺家建窑,改善硬度问题,并针对当地萌发的旅游观光业,设计酒店及住宿业者可以大量应用的产品,链接黑陶传统工艺与当地经济层面的变化,以设计来带动

个新的产业,为古老的工艺注入新活力。

借用设计师朱小杰的一句话――“这是缘分”:中国人信缘的力量,一切都是缘之所至。

这个项目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每个阶段都会有些新的内容与形式参与进来,亦或是突破与改变,在步步的探索中,目标也在逐渐发展变化。

“世界看见”项目最初的描述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可直到深入其中,朱哲琴才感到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是整个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亟待保护与发展。她说’现而今日本的设计在今天西方人的眼中成了东方美学的代表,他们的日常设计都能够卖到很高的价格。日本是用74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民艺振兴,达到今天这个高度的。今天的中国经济上强大了但问题也来了,什么能够代表中国精神,中国的文化骄傲在哪里?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全社会都在慢慢转身,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自己的文化源头――中国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所以到了2011年,“世界看见”不再仅仅是个亲善行动,而成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平台集结力量,推动中国民艺风潮,推动中国创造,在这过程中,让中国人重新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

而世界看见这个公益项目最大的价值点,朱哲琴说,她从项目发起之初就考虑过它的价值所在。个是方法,或者说通路,另个是公益目标。其实现在有很多人都很关心中国民艺,用不同的方式努力,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很成功的案例出来。

如果这条路行得通,将会为其它人提供个参照,让他们有信心把社会资源投入这个领域,发展民族艺术。希望建立一个体系,看是否可以形成种产业链的状态,既可以将文化延续下去,又可以有实在的收益。让民族手工艺者即使不依靠外在力量帮助,也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是有很明确和量化的公益目标的,在与合作的专业金融机构的讨论中,产生了“1+5民族文化传承计划”,“世界看见”之下的音乐手工艺产品产生的所有销售利润都有10%将回归到民族地区,在那里支持1个民族艺术大师带5个学生,在定时、司内把他的技艺传授下去,使传承不会在我们这代断裂,

在2011年,“世界看见”还将继续民族手工艺工业设计部分的开发,和手工艺产业化的发展,期冀在不久之后,身在城市中的人,也可以欣赏和消费到这些民族艺术发展出的产品。

在参与“世界看见”项目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

项目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民族文化的保护,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精力、耐心去传播,通过有效的手段与大众产生联系,发展出来的当代民族音乐或手工艺品需要真正被现代人所消费欣赏,这样的信息反馈到当地,当地的年轻人才有动力去学习继承。

诸如非常想发展的云南香格里拉的黑陶,因为交通极为不便,当地人也很少会使用电脑、传真机之类的现代设备。所以跟他们的沟通设计理念,或者把控产品质量就成了问题。此类问题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地理空间现实条件的阻隔,才使这些文化宝藏濒临流失。

但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是我做“世界看见”两年来最大的收获――你有个目标,但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险阻。放弃还是绕道而行?我的答案是,如果要翻山,就学会攀登,如果要渡河,就学会游泳,如果河太宽,那可能我们还要学怎么造桥造船。在这样

个过程中,达成目标就成为了一种修行不但成就了别人,也修为自己。

能否为我们谈谈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的?

中国传统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工业化生产的面前,已经显得很脆弱。大部分传统民间民族手工艺,都被制作成粗糙廉价的旅游纪念品,失去了它们本来的面目和珍稀性,也失去了其中蕴含的代表生命的活力。

更让人难过的是,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因为既赚不到钱又得不到尊重和欣赏只能背井离乡,去城市里打工生活。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希望通过。世界看见、“1+5计划”,至少让这些年轻人多种选择,能够让他们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把文化基因赋予他们的使命,

代代传承下去。

以“故乡”为题,最开始的初衷,也是希望许多“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在异乡甚至异国,仍然可以看到或使用到,令自己熟悉的,记忆深处的故乡的痕迹,那么,对于“故乡”二字,在您心中,有着何样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故乡,就是对出生、成年,所有成型的感情和记忆。

从设计师的角度,您认为“世界看见”,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在哪里?

作为探究传统工艺的平台,与当代产品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了起。

这其间因为生病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幸运的是,拥有个好团队,我们可以合作来完成这个项目。还有,在行程的终点,一直期盼看到的手工艺并非是想象中那样原始,当地现代化到了一定程度,传统的痕迹难觅踪迹。而残存在产品中的传统手工艺,做工粗糙,制作材料也相当简陋。

可也正因如此,使我们获得了一次重新思考传统与手工艺“如何在设计产品中完整地呈现的机会。过去我们总是从偏哲学和抽象的视角,来探讨思索现代设计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但凭借这个项目,得以与一种特定的文化、个特定的地方进行了对话新的思考方式,使得案例的设计制作过程更加完整,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对今后设计的探索当中。

关于传统手工艺,是否对您的设计有影响?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当然有影响,我们很清楚手工艺在现代设计

中的位置,对如何采用传统材料,构想出一种耳目新的设计语言,非常感兴趣。

如恩制作的紫砂茶具系列就是源自对不同茶具材料的长期探索使用发现于江苏太湖周围的紫砂,以纯净的材质配合柔和简约的造型,使用非常现代的设计语言,提炼出传统茶杯的精髓。紫砂的8种天然色彩,经过精心搭配后营造出色彩纷繁的视觉效果,诱导使用者去欣赏紫色粘土的材质,就像饮茶爱好者通过颜色质地、口感和外形品鉴不同类型的茶。

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有什么样的建议与意见?以及对“世界看见”这个项目的看法,期待与展望?

对于传统手艺来说保护和发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词汇,为“保护”,我们当使传统以

种有意义的方式发展下去,这样才会持久。将材料和手工艺工序正确记录保存,教授给下代手工艺人。

所谓的有意义的保护力式,就是发展,使之与当今社会需求接轨,历史总是不断变换,保留传统是种方式,使传统发展进步是另种方式。传统的手工艺形式,也要顺应时代的脉搏而改变,如此才会长久存于生活当中。

对于世界看见’项目,希望可以发展为可以引领并展示整个设计过程,包括构思调研设计制作营销和销售在内的,成熟的项目,会吸引更多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参与其中,成为设计师、品牌和市场参与的,拥有国际水准的

个项目。更重要的是,期待看到更多,虽不发达,但技艺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成为项目的研究课题。

以“故乡”为题,最开始时的初衷,也是希望诸多‘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在异乡甚至异国,仍然可以看到或使用到,令自己熟悉的,记忆深处的故乡的痕迹。那么,对于‘故乡’二字,在您心中有着何样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哈哈,这的确很难回答。对于拥有“多个故乡”的代,亦或是这个群体的一份子,说起来很复杂。这一代,甚至是上一代的中国人,总是会有身处异乡的感怀。我们离开了‘原来的故乡,对中国人来说,这应该是祖宗的故乡,可是这个概念实际上不再适用于所有人。对我来说,故乡成为了从文学作品学到的浪漫的概念,令人困惑,

从设计师的角度,您认为“世界看见”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在哪里?

透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民族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一跨界合作“世界看见”项目团队联合设计师、品牌及媒体,共同展开“设计合作案”。二覆盖范围广从去年七月开始,赴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五省区进行民族手工艺的调查工作。三藉由实际的设计作品产生影响,基于采集素材发展艺术设计作品及产品,在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推动民族手工艺在当代的活力和高质量运用,并有论坛、展览等相关活动。四、就是国际国内媒体的资源,在海内外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和展示,与媒体携手推动中国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当代化话题,影响时尚产业和当代消费人群,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民族手工艺之美。

在参与“世界看见”项目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

到达香格里拉的头晚,我在当地人的盛情下喝了些青稞酒,后来又因为没有听到提醒,洗了热水澡,之后立即有了高原反应,头痛欲裂。

尼西手工艺人的家或作坊,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当地的黑陶工艺非常原生态,在筛土的工序上并不讲究,筛出的土不够细,加上没有窑烧制陶器,仅以露天燃烧松木的方法烧制,而有硬度不够的缺点。

为了配合这些工艺极限,我在设计时不能尝试更创新的造型,必须沿用较为传统的器形,才能真正为当地工艺家所用。希望当地政府或旅游业者可以协助手工艺家建窑,改善硬度问题,并由设计师的加入,开发出适合当代生活的产品。

上述原生态的特点,也是我最大的收获,当地工艺家乐天知命工作时高兴快活,诚实、纯朴的生活态度反映在作品中,不多矫饰而富有感染力,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当地没有富足的物质供给,他们对此也无太多要求。这一切都会使你对照反思自己的生活。

能否为我们谈谈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的?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况并不乐观,许多老手艺人已经凋零,他们的手工艺走入历史,即使是还在世的手工艺家,也多半因为作品与当代生活失去联系、或无法创新而维系困难,缺乏收入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工艺,形成手工艺失传的恶性循环。

设计师面临层出不穷的环境灾害,更应仔细审视传统手工艺,运用其优势到设计当中。传统手工艺运用天然、环保的材料,备料方式顺应大自然,工法多半是手工或半自动化机械式。更重要的是,传统民艺和工艺的淳朴、谦逊、平和感性、不去忤逆大自然,呼应中国哲学思想“敬天”。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果将有价值的传统工艺,再加上当代的设计观,运用能与大自然对应的环保技术,把无法融入现在生活、已走入历史的传统民艺和工艺赋予新的存在意义和生命,将它重新带回当下的生活中合理的使用,以此发展出的新设计才是属于我们的,也才能跨越文化界限,获得更多人认同。

关于传统手工艺,是否对您的设计有影响?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除了在世界看见计划中创作的“兴”香格里拉风黑陶系列作品外,我也十分关注竹工艺,并将其应用自己的设计当中。包括在2007和2008年,我担任两届台湾工艺时尚。“yii易计划”的创意总监时期,邀请了国际知名设计师Konstant nGrcic设计、合作,以台湾毛竹为材料,由手工艺家陈高明执行制作的,悬臂竹椅。“43”,就成功将台湾竹工艺家推上国际设计舞台。

对于传统手艺来说保护和发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词汇,为“保护”,我们当使传统以

种有意义的方式发展下去,这样才会持久。将材料和手工艺工序正确记录保存,教授给下代手工艺人。

仅是“保护”还不够,一件工艺品进入博物馆的同时,多半也就走入了历史,唯有“传承才能设法使手工艺对应当代生活存续下去。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无法保护传统手工艺也就意味着,与之对应的文化失传了。现如今各个城市中的人们,生活方式与思维都在趋同,而其实,文化间的异质性非常珍贵,它为人们的沟通、生活提供了灵感碰撞激发创意的可能性。在设计创作的领域尤其如此,失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丧失了解他人、探索自我的机会。

由于传统工艺常是线性传承的模式(师传徒父传子),许多民族手工艺制品的功能仅作为装饰摆设,而失去了与生活对应的关系,而这些传统工艺其实就是当时的设计,只是没有与时俱进。

设计师参与的积极作用即在此处――去思考手工艺制品与当代生活的关系,进而结合两者保留珍贵的传统工艺使之在当代生活用品中体现出来。设计师必须评估市场需求与当地情况,设计出当地的工艺能达成、外在的市场能接受的产品,以“设计”来带动产业的发展,传统工

艺在产业的发展中传承,这才是可持续的。我希望这次参与’世界看见’计划能为香格里拉带来这样的效果。

以“故乡”为题,最开始时的初衷,也是希望诸多‘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在异乡甚至异国,仍然可以看到或使用到,令自己熟悉的,记忆深处的故乡的痕迹。那么,对于‘故乡’二字,在您心中有着何样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故乡对我来说,是记忆,是过去的事物。

父母对于遥远家乡重庆的怀念和描述,使我有种既模糊又真实的“似曾相识”感。记忆藉由五感被唤醒,对于“故乡”的感受,很复杂,因工作之故,需要在各地来回,对我来说,在何处扎根既成为家,生活点滴累积成记忆,“故乡”是个无法被故意创造出来的事物,永远存于心中。

从设计师的角度,您认为“世界看见”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在哪里?

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创举,让民族看到了希望。

当你一心想要去完成一件事,就没有什么困难会阻挡你。最大的收获,是我从心里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

在参与“世界看见”项目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

我基本的设计手法,可以说,都是来自于传统的东西,特别是设计的思想与工艺的表现方式,比如榫卯结构等。在我的作品中,体现的不仅是工艺,还会有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

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有什么样的建议与意见?以及对“世界看见”这个项目的看法,期待与展望?

不过,乐观的是,有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异国文化渐渐疏离,反之对于传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一种民族的本真的东西开始慢慢觉醒。经济越发展,这些古老的东西,也会越快消失,总有些人,可以静下来,享受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期待有更多的人,学会去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且学会把这些东西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中去,那么,更多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手工艺,就能得以保留和传承。

“世界看见”项目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我把其看作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来做,虽然需要大量付出但是非常值得!与项目的发起人朱哲琴,也有了进步的合作。

以“故乡”为题,最开始时的初衷,也是希望诸多‘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在异乡甚至异国,仍然可以看到或使用到,令自己熟悉的,记忆深处的故乡的痕迹。那么,对于‘故乡’二字,在您心中有着何样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提及“故乡”,这是个让人感伤的字眼,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故乡的概念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慢慢淡漠与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