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择校热;集团化办学;教育均衡;典型引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只是满足孩子“有学可上”,后来是“要上好学校”,现在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一愿望,焦作市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给出了有益的思考。近几年来,焦作市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等模式,组建了“一体化”“互助式”等各类教育集团53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现象,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一、“择校热”带来的现实窘境

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凡是有孩子上小学或初中的家长,都希望找一所名校,但能进到名校的仅是一部分居住在招生范围内的学生。于是一场择校“战斗”悄然拉开序幕,托关系找朋友,请客送礼。家长们废寝忘食地四处奔波,有的费尽千辛万苦把孩子的户口转到名校的辖区,有的不惜花重金在名校周围买房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家长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管通过何种渠道的择校,最后都要落实到学校。让谁上不让谁上,作为名校的校长绞尽脑汁也无计可施。于是招生期间校长电话不敢接,有家不敢回,学校不敢进。尽管这样躲避,开学时大班额仍难以避免。在大班额状况下,教师教学顾及不到全体学生,教学秩序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弱校却招不到学生。每年招生的时候,弱校都想尽办法积极宣传,扩大影响,以此来招揽学生,保住生源。但招生人数还是不尽如人意,有的只招到二三十人,有的只招到十几人,更有甚者,某校有一年只招了一个学生。

尽管国家正在实施教育均衡战略,各地实行划片招生政策,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择校,但现实情况是僧多粥少,“择校热”年年上演。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名校的条件还不成熟,家长择校的愿望又无可厚非。为了让家长满意,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出台措施,甚至为了显示择校指标的公平用了最原始的办法――抓阄,名曰“电脑摇号”,但治标不治本,仍然满足不了大多数人民群众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

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路径和要点

为了破解“择校热”难题,2013年新组建的焦作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把“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了“以强带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集团化办学”的战略方针。截至2014年9月,全市共成立了53个教育集团,其中解放区组建了5个教育集团,涉及10所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行动最快、效果最明显。焦作市集团化办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上述成效,有下列三个原因。

(一)重视顶层设计

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作为全市教育的工作重点,并且列为全市的重大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推进。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集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市集团建设工作。规定“集团化办学模式”期限原则上不少于3年,在集团内既要实施相对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又要科学分析集团内学校发展基础、特点和水平,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制定“集团”捆绑考核细则,每学年对每个集团的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考核,结果纳入相关学校学年教育工作考评。市级以及各县(市)区安排专项资金为集团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出台集团建设的配套政策。2013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局长和校长到杭州、上海等地学习集团化办学经验,从2014年7月起对下属各县区集团化办学的进度一月一汇总,推动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因地制宜运用模式

此次集团化办学,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类型:一体化和互助式。当然,以上两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往往有介于两者之间或交叉重叠的部分。

一体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校区间距离较近的一体化,由一个名校和附近的弱校组成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只有一个校长、一个法人代表,人、财、物统一管理,其他校区由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这种组合打破了原来的教师和学生分布,实行每个校区按年级分布。比如解放区的十八中和二十二中,新组建后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都在原来的总校区,八年级学生则搬到东校区即原来二十二中校区。另一种是校区间距较远的一体化,一个名校和与其距离较远的弱校组成教育集团。这种组合也是只有一个校长、一个法人代表,人、财、物统一管理,但由于校区间距远,往往无法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因此总校常常派几名教师到弱校任教,实施榜样引领。团小和闫河学校的组合、学生路小学和西王褚小学的组合即属此类。

互助式。互助式教育集团又叫联盟校,集团内的学校都还是原来的校长、师资和学生。其中一所优质学校作为牵头学校,通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使联盟校健康快速发展。沁阳市在2012年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其组建的8个教育集团中,有4个互助式教育集团。修武县第一轮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全部采用了联盟校的形式,全县的33所学校组建了8个互助式教育集团。

(三)校际、校区之间的管理融合

集团化办学不仅仅是校区的简单合并或学校之间形式上的联盟,更是学校与学校、校区与校区之间管理上的高度融合。

沁阳市教育集团采取集团理事会管理模式,成立集团理事会,实行常务理事长负责制,各集团牵头学校校长为常务理事长,其他成员单位为副理事长,共同制定集团的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和评估指标。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对集团各成员学校进行捆绑考评,纳入教育质量奖表彰。将集团内成员单位的“软实力”提升情况作为集团发展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集团以“联研、联教、联培、联评、联谊、联建”的“六联”活动为载体,推进全市城乡初中、小学均衡发展。建立灵活的教师管理机制,成立大教研组,联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统一组织赛课;扩大核心学校调动、引进和选任教师的自,本着“优科相长,劣科互补”的原则,集团成员之间对富余或短缺的学科教师进行合理调配。

在一体化教育集团中实施“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工作安排统一步调、常规管理统一制度、检查落实统一标准、教师资源统一调配、绩效量化统一方案”。同时实施校区间的“三个融合”,即学校品牌的融合、课程的融合和教学的融合。分校区的课程设置,全部由本部统一安排,保证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和社团活动。暑期校本培训,分校区教师全部在本部进行培训,实现师资培训同步提高。集体备课、赛课、德育活动、安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在学校本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

三、集团化办学实施后的效果

家长和学生满意。原来的弱校加入到教育集团后,学生在家门口就能进到好学校。家长给孩子报名入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家长暑假期间就带孩子到学校实地参观。往年薄弱学校开家长会,一些家长不到现场,成立教育集团后,家长踊跃到校参加家长会,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按照往年的招生方法和划片范围,一些学生入校时不得不进入不愿去的“弱校”。集团化办学后,这些学生也能够享受和名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即使是起始年级在弱校的学生,合校后或是进入名校总校区,或是进入名校分校区。

学校和教师满意。首先是优质学校不再为大班额而忧。焦作市十八中是市中心城区的名校,往年招生班额都在60人以上,最多时达到90人。组建了教育集团后,学校多了一个东校区,每班人数都不超过50人。十八中在“培优”方面有自己一套先进的经验,二十二中在“扶弱”方面有独特的方法,组建后正好相互借鉴。解放区实验学校、团小等名校即将迎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学校的生均在校占地面积都不达标,但分别和闫河学校、新兴电厂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其次是薄弱学校不再为招不到学生而发愁。解放区属于中心城区,其原来的东、西王褚小学,分别变成了学生路小学和环南一小的南校区后,招生人数都由往年的60人实现了翻倍,变成了120人。山阳区原光亚学校每年招生时片内的学生几乎没有,仅能招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几十人,变成解东一小的南校区后,轻松就招了100多人。

组建教育集团后,教师之间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平台更为广阔,集体教研更能高质量地开展。原来的弱校学生少,教师少,有些学校的学科只有一名教师,缺少和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组建教育集团后,这些教师能和集团内的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即使对名校的优秀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提升专业素质的机遇。

四、集团化办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发展不平衡。一是各县区进度参差不齐甚至悬殊较大,有些县区已全面实施,有的先搞了一些试点,有的还处在制定方案阶段;二是各集团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融合得很好,有的仅仅是表面的融合;三是集团化的组建形式和参与学校的性质比较单一,集团化办学主要形式是一体化和互助式,第一阶段学校还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初中和小学,而在成都、杭州地区还有“名校加民校”“培训中心或教研机构带动弱校发展”的形式,成都市的职业学校也组建了教育集团。

优秀教师紧缺。一些名校原本就存在学生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集团化办学后还要往其他校区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更加紧缺。教育部门需要考虑提升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避免出现优质资源被淡化、“名校”被拖垮的现象。

硬件设施需改善。集团化办学之前,很多“弱校”校舍陈旧,办学设施不全。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头绪多,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没有来得及配置,需要重新规划和改造。

管理融合不到位。集团化办学后校区需要统一人、财、物的管理,由于原来的几个校区隶属不同体制,学校管理工作还未完全理顺。比如,其中一个校区原来是农村学校中心校的一个教学点,现在变成了城市学校的一个校区,不仅财务需要上级部门统一协调,教师在集团内部交流、职称评聘、绩效工资以及生均经费的划拨都应建立相应的规则和程序。

针对焦作市集团化办学实践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坚定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和信心。集团化办学的第一阶段较为成功,应该坚定地实施下去。当前,集团化办学也正在成为全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趋势,除原来的杭州、成都等城市外,北京、上海、郑州也都在实施集团化办学。接下来需扩大实验面,使集团化办学工作更加扎实。对于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第2篇

一、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划》,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加大育人者队伍的培训力度,在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组织上加以落实,全面提高育人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提高德育的力度;以德育导师制为抓手,提高德育的深度;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努力造就一批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提高德育的信度。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的建设;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贯彻《*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研究工作;在中小学普及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阳光心语、父母茶座、公益小书房等德育品牌工作。

立足课堂,轻负高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绩效与问题调研为抓手,关注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课改带向精致化,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发展,研究全面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命题研究、试卷质量评价工作,在课程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全面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开发与共享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资源。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育轻负高质典型,推广“轻负高质”教师的经验。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努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推进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以实施大课间活动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为抓手,推广优秀的大课间游戏项目,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健康促进学校发展”为抓手,探索“健康学校”标准,促进学校全面实施“学校阳光体育”工程,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组织好*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推进校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开展。重视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站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促进教师优质发展

以体验感悟提炼教师精神。在杨绫子学校建立“*教育局爱心体验基地”,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教师精神。开展以“关爱每一个生命,提升教育品质”为主题的暑期师德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弘扬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开拓创新的教师精神。结合教师成长的五个阶段,完成新苗奖、风华奖、红烛奖等评比活动,激励全区各层面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以系统培训修炼专业技能。依据本区实际及教师成长的规律,围绕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培训规划,继续实施基于实践的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的分层分岗培训。建立并实施每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制,重视教师研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通过校际合作、下乡支教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各种区域交流、城乡合作研教平台。开展各学科专题式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等民间学术团体的作用,举办研讨评比活动,历练课堂,展示风采。重视培训资源的开发,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利用上城教师研修网,建立在线、在场培训“立交桥”,架设教师成长快车道。

以整合实践磨练名师名校长。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继续办好20*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为我区名师名校长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举办*特级教师展示周活动,为上城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加大初中各学科名师打造,设立初中骨干教师专项培养经费。发掘、引进名师资源,建立省内外知名教师的“名师工作室”,建立基层学校名师培养工作基地。做好第四批后备人才选拔和建库工作,丰富人才资源。在中学首先实行校长聘任制。设立2个名校长工作坊,采取总结提炼与管理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追求教学相长,促进干部专业成长。不断整合功能,完善校长网络化学习平台,为全区中小学干部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以制度建设锤炼教师队伍。开展区内对口支援、互访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聘用、校际支教、跨校交流等工作的管理办法,使教师从理念到行为上实现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进一步探究人事制度改革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做好教师聘用工作,优化教师队伍。扎实做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教师收入。充分发挥区师资服务中心的作用,继续探索富余教师脱产培训的途径,促进教师的有序流动。

三、坚持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名校集团化战略全面推进。制定区域名校集团化战略,继续探索具有上城特色的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教育集团,探索区域内学校对口支持机制,优化集团内部的运作结构,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探索集团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对集团学校的监督与考核,对富有实效的教育集团给予表彰和宣传,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学前教育跨越式提升。创建*市学前教育强区,开展争创学前教育先进(达标)街道活动,深入实施名园集团化推进工程、街道创先达标工程、经费落实保障工程、人才素质建设工程、规划布局实施工程、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名园集团化和队伍优质化为工作重点和主线,以网片协作化为工作平台,使我区学前教育集团化覆盖率达到60%,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0%,位居全省前列,全面解决人民群众“入好园”的问题,推进我区学前教育跨越式提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保持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以教育内涵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初中建设,继续召开初中教育论坛,加强对中小学衔接特别是预科班的研究,重点关注中预班课程整合、教师考核机制和校本培训机制的研究等。依法保障各类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落实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

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良性发展。鼓励普通高中以特色学科、项目、教师和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办出学校特色,实现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贯彻落实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杭政〔20*〕4号)文件,大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为服装职高创特色、强品牌提供服务和帮助。加大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努力落实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工作。

特殊教育品牌发展。注重内涵发展,以提高智障学生自我适应、家庭适应、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关注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推进并完善涵盖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康复·就业”系列化的智障教育模式,建设语言障碍康复训练门诊部。继续做好资源教室建设工作,扩大资源教室试点,做好资源教师培训工作和智障学生量表的研制工作。

社区教育协调发展。以“三大品牌”工程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做好“市民终身教育券工程”、全力打造“市民终身教育节”,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区”。以建好“课程资源库”、“人力资源库”和“物力资源库”等“三库”资源为基础,实施课程、人力、物力三大资源共享机制,务实、高效地开展终身教育活动。以开展成人教育培训为重点,拓宽培训渠道,以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民工的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积极申报*市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举办以劳动技能考证为主的培训班,全面提升全区市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四、坚持统筹兼顾方法,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建设现代化。科学制定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布局方案,积极推进“万校标准化”建设,通过迁建、扩建、撤并、新建及调整办学规模等手段,使更多学校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安排基建维修专项经费,确保完成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局重点工程和“万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以及校舍维修项目。规范校舍维修项目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地完成校舍维修项目的审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教育装备均衡化。根据《*中小学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和《*教育局关于采购装备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新课程绩效调研支持教育装备工作,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装备水平,规范教育装备项目审批、实施、验收等工作流程,加强设备使用与管理的日常监控。安排教育装备专项经费,不断提高音、体、美、劳、多媒体等设备的配备率;加强图书添置,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省级实训基地设备配备。树立服务意识,严格规范教育装备项目审批、实施等工作流程,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国资管理高效化。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构建国有资产营运机制,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营运工作,借助上城教育城域网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深入贯彻《*教育局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局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暂行操作办法》,加强监管,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行政管理法制化。.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规范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与模式,规范公共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切实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等行政审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在进一步深化学校章程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学校健全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引领学校落实总结章程运行机制。通过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专项督导等活动,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教育局机关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的服务型教育行政机制。建立规范公正行使职权的运行机制,完善“上城教育信息港”政务公开栏目,主动推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和宣传,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

教育管理信息化。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完善OA(办公)系统,全面提升*教育政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城域网安全、优化建设,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性。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第3篇

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芜湖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首要任务,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着力形成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主导战略和核心动力源。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高新技术企业达197家,新增52家;高新技术产品达204个,新增43个。专利申请累计11742 件、专利授权累计 5703 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6.7%和31.4%。市及三县四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我市连续第四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今年以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508.9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3.4个、7.7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的最好水平。1-7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财政收入111.7亿元,增长30.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92.7亿元,增长35.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54.9亿元,增长25.1%。高新技术企业和省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36 家,累计达245家。高新技术产品新增52个,总数256个。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到8月底分别达4164件和2257件。核准注册商标707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19件、安徽名牌产品22个。

(一)着力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政策体系,自主创新工作全面推进

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芜湖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组和具体工作机构。 2008年12月22日市委、市政府了《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试行)通知》,制定了政策扶持引导措施和奖励标准,落实了具体要求。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又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芜湖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并陆续制定了《“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今年,我们又出台了《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要点》、《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商标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下达了自主创新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召开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工作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期,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对自主创新工作开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为不断强化战略谋划,全面推进自主创新,我们还出台了推进“工业强市、三产兴市”战略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在工业发展上,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2.1%。今年上半年,四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65.9亿元,同比增长54.8%;实现产值168.6亿元,增长46.8%。到2015年力争打造汽车、材料、光电三个千亿元产业,奇瑞、海螺两个千亿元企业,新兴铸管等三个500亿元和若干个百亿元工业企业。在三产发展上,确定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物流和专业化大市场建设等五大重点,努力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

(二)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富有芜湖特色的产业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着力形成富有芜湖特色的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芜湖光电项目,主体厂房已封顶,订购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MOCVD设备107台,预计年底一期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总投资60亿元的德豪润达LED封装项目厂房土建正在施工,订购了MOCVD设备70台,预计年底一期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投资80亿元、年产能1000兆瓦的地面应用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50亿元。总投资27.5亿元的信义光伏、节能玻璃项目,2条生产线点火,5条深加工生产线开始试生产。预计2015年芜湖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市政、房建、园林绿化完工,将于10月底试营业。总投资90亿元的生命健康城项目,已引进中科生物、深圳北科、深圳玛西普科技等9个项目入园,中科科技园生物产业孵化中心已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实行市领导联系大项目制度,抓谋划、抓签约、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坚持每月调度一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县区比学赶超。仅今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就达1084个,同比增加250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17个,同比增加62个,其中工业项目133个,增加51个;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当年新开工6个。总投资272亿元的奇瑞公司扩能技改、总投资108亿元的新兴铸管大型铸锻件基地、总投资65亿元的联合重卡和发动机、总投资47.8亿元的芜湖电厂五期、总投资37亿元的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30亿元的芜湖海螺三期2条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总投资22亿元的新联造船三山基地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瞄准“好、大、高、外”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持之以恒,紧盯不放,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区域竞争力。仅今年1-6月份,全市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7757人次,签约项目1104个,在谈项目3277个,新批注册项目616个,总投资6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增长21.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66.1亿元,增长58.1%;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508个,已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6.3亿元,同比增长4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6.6%。上半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新批外资项目19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

(三)着力培育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第一,抓投入。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兑现政策资金。制定了《“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对100户总部在芜湖的创新企业,每户每年以奖代补100万元。2009年财政安排科技创新投入7.17亿元,同比增长66.6%;2010年,按照“两个高于”的要求,安排市级自主创新配套资金7.5亿元。截止目前,已拨付相关单位和企业3.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22.3亿元。落实创新优惠政策,今年1-7月份兑现财税政策资金3.05亿元,有5.3亿元企业研发费用享受了加50%计入成本扣除计税的政策。我们还对一批资助的重大项目加大了检查、监管力度,确保各级财政资金及时兑现到位,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第二,抓平台。芜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创业园建成使用。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路路通芜湖分中心及9个服务站投入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量达15万平方米。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最近公布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居全国第16位、中部地区第3位。芜湖高新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已获批准。科技部批准在芜湖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省部共建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全省获批仅有的四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我市就占两家(奇瑞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特种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芜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被列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服务外包产业园,投资4.3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安徽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地将于8月份开工。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万平方米、亚洲规模最大的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已挂牌运营。三安光电研究院、信义玻璃光伏研究院下半年将开工建设,新兴铸管钢铁研究院投资4960万元的研究中心主体楼已建成。

第三,抓科技成果。2009年,全市取得各类重点科技成果108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48项。成果登记、鉴定13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8.6 亿元。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3个。今年上半年,取得各类重点科技成果56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27项。奇瑞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VT无级变速器,缸内汽油直喷、6速自动变速箱、LED前大灯系统集成、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等4个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海螺集团的水泥工业窑炉低温载能废气高效再利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安徽省铜合金材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近20项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项目,有13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安徽省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进展十分迅速,已研制开发生产线13条,在实验、检测、试制等领域开放多项对外服务项目。芜湖欧宝机电公司开发4款高效、节能、低噪冰箱压缩机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抓产学研合作。一是不断深化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完善产学研战略联盟。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合作洽谈活动10次以上。正在筹备以“自主创新、合作共赢”为主旨的 “驻皖高校院所芜湖产学研合作恳谈会”。二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办学关系。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同创立了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办学,培养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人才。 三是以开发区为载体,建立了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体。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机械工业园区分别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合工大等建立了各具产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体。同时, 以“985工程”高校为主,“211工程”高校为辅,在全国遴选15-30所符合芜湖产业发展特色的高校院所寻求合作,招引更多的科研院所来芜设立研发转移机构。

(四)着力强化优先发展理念,打造人才高地,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向芜湖集聚

我们强化“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的理念,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出台了《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大了人才激励和科技奖励力度。将人才引进的重点向企事业单位倾斜,向创新主体倾斜,对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财政资金除给予一次性10-80万元的安家补助外,另在三年内予以每人每月1000-8000元的生活补贴。奇瑞公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后,给予了优先立项申报、优先补助资金、优先提供相关服务等政策支持,引进了数十名专家参与“汽车数字化设计”基地项目建设。我们还拟定了“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连续5年,每年选拔10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财政给予每人3万元的税后奖励;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由政府创投基金按照风险机构投资总额的20%予以配套;对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流动资金不足的,由政府担保公司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资金担保。2009年直接投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2200万元,新增中高级人才6100多人。今年上半年,全市又新增中高级人才5000人,其中高端人才450 人;人才投入达1943万元。

(五)着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加快改革步伐,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

我们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创业、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是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按照“在创新中承接,在承接中创新”的要求,规划建设230平方公里的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和10平方公里的芜湖保税港区,重点承接文化创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金融、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区域性大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1个国家级、8个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宁安城际铁路芜湖段、合福铁路芜湖段、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将明显提升。

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去年以来,招商、中信、光大、兴业银行先后入驻芜湖,2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繁昌建信银行,交通银行在南陵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准筹建。目前,南陵农商行、浦发银行繁昌县支行、齐鲁证券营业部等金融机构已经开业,扬子农商行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民生银行落户芜湖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开业23家,注册资本 13.8亿元,累放贷款35多亿元。我们采取“积极引导、强化服务、规范运作”的方式,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在芜投资,加快对创新型企业和项目的投资力度。目前,由政府出资2亿元的“芜湖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先后引导设立了芜湖远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世纪江东、芜湖瑞业投资等7家各类创司,注册资本达29.9亿元。创司累计投资5.5亿元,促进了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酵母裂变”效益初步显现。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贷款余额945亿元,比年初净增135亿元。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鑫龙电器、神剑股份、长信科技3户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达8家;顺荣汽配、亚夏汽车2户企业完成上市申报;1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改制辅导,初步形成了“上市一批、报会一批、改制辅导一批”的企业上市梯队。

三是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是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实行行政审批 “一门受理、全程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审批模式;对政府部门的采购招标实行了“五统一”管理服务,集中运作。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2009年以来,共清理、调整、下放(削减)行政审批项目209个;通过清理收费,年减轻社会负担6.55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全市67个执法机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征收等各项行政职权的清理审核工作,力争在年底前结束,并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最近将召开动员大会,初步考虑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创先争优”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提升机关服务企业和投资者、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水平,力争机关效能建设在教育、制度、监督、奖惩上取得实效。四是推广应用统一办公平台。以现代办公需求为导向,以实际业务应用为重点,实行“平台统一、网络统一、应用统一”,年内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打造高效服务型机关。四是开展 “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初步确定全市党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执法部门、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共127个单位和行业为评议对象,加大服务对象评议在单位考核中的权重,促进各参评单位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公立医院改革率先试行。芜湖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们在2008年市级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开”改革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芜湖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芜湖市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化改革方案》等12个配套文件。成立了芜湖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组建了三大医疗集团,在医疗集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入9月份,芜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又取得两大新成果,一是医疗集团化改革向区级医疗机构延伸,取消区医院建制,市辖各区医院整体并入市三大医疗集团;二是芜湖所有政府举办的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将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市辖各县均成立了药管中心并独立运行,在县级医院全面实施医药分开改革。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第4篇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重点督查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推动各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规范体育场地、增补体育器材,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加强对中等专业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生活卫生设施。认真做好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加强学生军训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中小学国防体育进课堂活动。举办第6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

切实改进艺术教育。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意见,强化学校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研究制定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公示、学校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制度,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工作,做好国家和省级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我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执行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定教师评价标准与办法,建立教师评价导向机制。实行市(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继续实施教育部“师德长效机制建设”试点项目,建立师德问题举报查处机制。整合资源和人才项目,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教育部“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建设”试点项目,制定出台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完善省和高校访学支持体系,扩大教师访学规模。设立骨干教师和中高级管理人员社会实践项目。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职业学校编制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五年一轮”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和实施好“国培”、“省培”项目。启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继续开展民族教育双语教师培训。组织开展民办学校校长、管理队伍、骨干教师培训,探索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织好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努力提升教研和教育科研能力。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转变教研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校本教研,着力完善以校为本、基于网络、覆盖城乡的教研格局。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推进研究基地和团队建设,探索课题招标与备案相结合的新方法,集中力量研究难点问题。建立科研机构与行政部门工作有效衔接、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区域调研联盟,定期开展教育调查。做好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和交流工作,加强成果推广应用。

全面发展语言文字事业。深入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升师生汉字书写能力和和学校书法教育水平。推进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督导。继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和“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相关科研课题、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园覆盖率。年内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3%,提高5个百分点。按国家要求,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探索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独立事业单位管理机制。落实教育部新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执行和落实省部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完成858所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235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支持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有效破解择校难题,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大校型、大班额问题。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开展“减负”专项行动。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继续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改革,扩大实验范围、提高实验质量,增加2个试验区、50个左右试点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建设全省普通高中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完善省级普通高中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与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12个项目改革,重点实施市级农村职业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涉农类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试点、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5个项目。建设11个试验区试点县、11个省级示范校。继续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国家改革试点工作等8个职业教育重大改革项目。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落实教育部即将下发的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启动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意见》。扩大我省“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建立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全力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工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实施全过程保障和干预。

继续完善助学机制。研究制定学生资助工作目标考评细则,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助学金制度,落实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学生资助绩效管理办法。继续推进11个国家试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两为主”政策,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大力加强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决定”。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教育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研究制定《黑龙江省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方案》。开展全省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评审工作。支持办好内地高中新疆班,切实做好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统筹推进残疾人教育,制定我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以加快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为重点,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和随班就读实验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继续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经验。支持绥化学院建设好高等职业特殊教育学院。召开全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年度建设目标。推动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培训比例达到中小学教师的25%。启动高校、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以“龙学网”为依托,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系统应用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实现对接,实现试点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和统一数据分析。研究制定我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

强化教育经费保障与监管。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并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与财政和物价部门协商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定额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收费标准。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及办学设施基本信息情况项目库。全面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资金的使用监督,做好2014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学校财务公开。加大教育资金审计力度。继续对“小金库”、“假发票”进行专项治理。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教育行政治理水平,加大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力度。在全省高校全面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强化高校利用诉讼、仲裁等救济手段治理学校的法制思维和行为规范。发挥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依法治教中的作用,建立教育法制研究与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教育系统法律专家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学生、教师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按计划完成2014年教育立法计划,推进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建设并不断深化。

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范文第5篇

1、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总量。

2、继续创新幼儿园办园模式。鼓励具有品牌优势的公办园尝试办园体制改革,通过“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以弥补办园经费不足,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通过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不断均衡城乡幼教资源。市一幼、二幼、六幼和八幼等4所公办园分别与古泉、杨柳、新田、周王等乡镇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全面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管理能力和保教水平。

3、大力推进幼儿园信息化进程。将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城区公办园率先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乡镇中心幼儿园逐步实行“班班通”。通过开展“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电子白板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4、不断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要求各类幼儿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完成五大领域教育任务。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科学保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5、以争创工作为抓手,鼓励、帮助办园条件良好,有一定保教质量的幼儿园努力争创等级示范园。要求养贤、新田、五星、水阳、寒亭、文昌、向阳等新建公办中心园对照“区一类幼儿园评估标准”,进一步充实幼儿园教玩具,配齐各类工作人员,科学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积极争创区级一类幼儿园。

二、丰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提高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

1、继续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丰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继续争创教育强区,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2、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配、建、管、用。全面促进各中心学校和村完小的图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规定标准,同时,加大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各功能室管理和应用,提高教学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3、进一步优化市区和城乡中小学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均等配置。指导各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根据人口流动和生源变化情况,顺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努力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

4、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建设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模式。召开集团化办学模式现场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5、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不断健全科学、明晰、便捷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防止“大班额”、“择校热”反弹。

6、继续扩大教育资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制度,除中心城区公办小学外,其他公办小学和初中无条件接收随迁子女入学。

7、继续巩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成果,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坚持“政府主体,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的内涵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活动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和活动室使用情况的巡查暗访,促进学校扎实开展关爱活动。

三、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切实加强中小学校依法治理力度

1、尝试推行依法治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到外地考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办、评分离的办法,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努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2、加强学校管理。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管理队伍水平和能力,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丰富学校管理内涵,强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

3、开展学校品质提升工程。认真组织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动员义务教育学校从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学生发展、管理规范、安全和谐等方面,开展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工作。

4、全面摸排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快核查、补采数据,提高学生信息准确度。开展规范招生行为专项督查,坚决查处“挂学籍”、“学生与学籍分离”等违规行为。

5、开展“一科一辅”专项督查,科学指导小学生的减负工作。

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认真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继续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继续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2、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以优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设品位高雅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组织开展“优秀学生”、“校园之星”、“十佳美德少年”、“和谐班级”、“温馨寝室”、“书香校园”、“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示范班级等评选,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指导学校逐步实现“一校一品、一班一特色”的目标。

3、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区级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建立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观摩优秀心理咨询室建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班等活动,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建成符合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4、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中学生汉字或成语听写大赛为抓手,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开展中小学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和上好开学第一课,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5、以加强班主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德育队伍。健全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结合省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开展班主任业务专题培训,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提高班主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6、开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继续坚持每周到训练室上课一次和每天用水洗布练习15分钟的基础上,成立本校书法兴趣小组,安排骨干书法教师,每天到书法训练室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求学生每周上交2-3张书法作业。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为全市举办中小学书法大赛做好积极准备。

五、继续完善中小学安全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1、继续宣传和贯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乡镇办事处的属地管理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全面推进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建设。

2、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制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完善局机关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职责规定,促进学校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全员化”,做到校园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履职”。

3、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安全基础。重点是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尤其是人防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

4、修订和完善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学校应急处置队伍和能力建设。

5、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和安全考核工作,做好薄弱环节监管和深化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以检查和考核为抓手推进工作。

6、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安全主题教育,重点突出防溺水、防伤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舍安全等六大安全工作,做到全年全覆盖,使安全教育、安全演练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引导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推动高中的普及与提高

1、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新途径。积极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总结推广三中等学校特色办学的经验,鼓励普通高中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指导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