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尊敬的上级公司领导以及xxx同事们:

xx年x月至2xx年x月由总公司任命我担任xxx副院长,于是有幸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在您们的领导、您们的关照、您们的理解与支持下经历了适应新的设计管理需要,摸索新的工作方法,考验任职能力的两年。现在把两年来我所想的、所做的,分几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适应设计,积极配合参与做好与市政xxx“联合”的工作

xx年春,当公用事业局牵头提出局系统设计单位联合申报综合甲级资质时,xxx院长召集院领导班子慎重研究分析“联合”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以及可能给我们生产与经营带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执积极态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利害关系积极地提出,并建议院长向总公司报告;二是积极的按市政院的要求配合做好报送资质材料的工作,并和院长一起共同研究《承担工程项目划分协议》的起草工作。

虽说“联合”后出现了“失去独立的设计资质”问题,这个问题给总公司的机构改革和我们院的经营运作带来很大障碍,但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怎样培植一个“符合资质”条件的问题。

二、适应工程管理需要摸索设计阶段生产管理的方法

这两年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司内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设计有关的比较突出的是“设计变更”问题。我认为,“设计变更”本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正常程序。至于那些属于不恰当“变更”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准备不充分,原始资料不齐全或不准确,设计要则不确定。一方面是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有时并不清楚我们下在做什么标准的设计,另一方面有时我们也不太准确地了解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究竟想要什么质量的东西。反复出现的不恰当“设计变更”一是影响投资效益,二是挫伤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干扰设计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反复学习了国家规程、规范有关处理“设计变更”程序的控制规定,起草了符合总公司工程实施实际情况的《处理设计变更事宜的有关规定》,《规定》经征求意见,院长批准后作为院生产管理制度试行。第二件是注意在接受设计任务时从业主(主管部门)那里把设计要求问清楚,在下达生产计划时,将设计深度和方案要点向设计人员讲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通过抓好中间环节,强化项目设计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实现既便于责任部门对工程项目密切控制,又便于设计人员准确理解任务要求,把握设计要素实现质量目标。

三、适应工程多种管理形式,摸索做好设计配合的方法

这两年,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司内部项目采取了多种管理形式。如市区管网改造项目采取了内部招标制;内部改造项目采用了“使用单位负责制”,投资3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等多种管理方式。要适应这样的情况,在设计配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具体工程管理形式的特点,要求设计人员在处理现场问题时,针对不同当事方的职责权力,按规则依程序办事。同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承包单位其实际的施工能力尽量即时地给于技术上的支持。把握好既尽责做到位又不“越权干予”。

四、摸索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

怎样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优化设计的问题,本是设计单位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以往有许多情形,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情况,当工程验收时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不满意的“说法”。特别是公司内部的改造修缮工程。

这两年里,作为院设计生产负责人,说实话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每当我听到这样,那样的议论,每当我看到设计人员辛苦工作了不但得不到承认反而心里委屈。我想到自已有责任。我的责任是应该事前估计到可能发生的后果,要求设计人员尽量优选方案,避免人们感观上的“不习惯”,同时及时向有关负责人解释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慎重的“灵活”使用《标准图》。

五、还应适应什么,摸索什么?

今后在副院长这个职位上工作,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⒈ 适应设计市场要求,摸索争取设计市场“制高点”的条件和方法。

⒉ 适应已与市政院“联合”的现实,摸索如何在生产管理方面扮好“分院”的角色。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今年是我进建筑设计院里的第二年,两年来,在工程实践中,在许多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取得了很大进步。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今年通过大量的施工图绘制,我对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建筑规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接触的民用建筑施工图不多,只接触到了剖面、楼梯、卫生间等详图部分,但通过这些也掌握了一些设计技巧,凡是都要从简单的入手,从详图绘制一步一步来,最终才能绘制复杂的平面图。除了这些,我还接触到了车辆段的施工图,可能是领导对于自己的信任,将几个大库的全套施工图交给我画,在刚接触到这些的时候确实有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我并没有退缩,不懂就问,不懂就翻规范,慢慢的对于停车场的施工图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对于车场的图要掌握工艺流程和基地周边的情况,处理好各种流线的关系,包括人流、货流路线等;还要对各个专业进行配合,尤其是工艺、站场、轨道、通讯等外专业的配合,提资与反提资,这些协调好对于出图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业务能力方面,进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磨练,我已由一个初出象牙塔的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具备专业素质的职业建筑师。建筑专业是一个龙头专业,建筑设计工作影响到各配合专业的工作,因此建筑师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与把控能力,同时这些能力应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作基础。在这一年中要感谢身边的同事对我的大力帮助,尤其是我师父的细心指导,以及总工的不厌其烦的校对,这些让我成长迅速,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中虽说有一些加班,但是这不仅培养了我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我有了不畏艰难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在工作作风方面也培养了我良好的服务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所不能缺乏的品质。在理论方面,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些建筑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书籍,由此对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与反思。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反映了时代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以及世界观等信息。而这些内容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批评,对建设水准、建筑水平、产品品质、环境效果,及职业道德的培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评判和剖析,同时也达到建构与提升建筑理论的目的。因此,建筑理论应与建筑实践产生互动才有真正的价值。

以上工作的经历是我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今后我将更为坚定踏实的工作,努力进取,绝不辜负院里各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提高完善自己,为院里的发展多做贡献。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步,居民的住宅以及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由于人们对防震的意识比较薄弱,随着人们防震意识的不但提高以及近几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逐渐提高。在建筑的抗震功能中,抗震的设计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这是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考虑的问题。

1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

建筑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能力,这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因此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遵循着小震级的地震可以抵抗,大地震能够修复的原则,虽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物的抗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在面临大的地震时还是存在不足。尤其是一些设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在设计时缺少灵活的应变,一味的照抄照搬,使数据最终产生错误。不仅如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一些建筑承包公司为了节省建筑开支,从而偷工减料,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的甚至是私自改变施工的设计方案,最后在导致建筑物抗震结构的改变。而施工人员不够专业也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为了方便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没有做到设计的相关要求,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2.1要结合建筑结构与性能进行设计

在大部分的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做建筑框架。在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框架中通过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达到抗震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在建筑的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再在墙上安装一些特殊的减震材料等。尤其是对于建筑中的构造柱的要求要更加的用严格,他必须要延伸到建筑的顶部,而且还需要与圈梁进行连接,进一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同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不同结构的建筑物有不同的抗震防震的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性能才能为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际数据,从而达到抗震的最佳效果。在我国一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区,而有些地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设计人员来进行不同的抗震设计。在发生大地震可能性较高的地区要以该地区对大的地震强度来设计,不仅仅如此,还要将建筑自身的的结构来最终确定他的抗震能力。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基础部位以及内部结构的设置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在发生大地震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建筑物,进而保证建筑中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2.2要结合建筑规划以及建筑环境进行设计

要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在建筑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所在的周围环境,选择地基比较稳定的环境。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近,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伤害就可能越大。在建筑设计之前还应该详细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尽量将建筑物建设在地质结构条件稳定,地势较高的地方。对于建筑其他

方面的规划,比如说地震逃生通道的建立,它能够更好的保证地震发生时时人员的及时疏散。

2.3提高建筑抗震的设计质量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对建筑物会造成破坏,严重时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但是,造成伤亡损失一般是因为建筑物的倒塌,所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建筑抗震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我国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还比较低下,许多设计施工人员对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忽视,在施工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使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还有待提高。所以要提高建筑的抗震设计质量就要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要根据相应的设计数据以及结合建筑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2.4地基施工要用特殊隔震材料

建筑的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关键部位,它的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和抗震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施工时,最好使用特殊的隔震材料。在地基的建设中,通常要对它进行特殊处理,进而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和损害。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就有对地基抗震的特殊处理,比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施工时,他们在建筑地基中铺上砂子以及粘土,在中国的南方的建筑中还发现了糯米这种减震的材料。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抗震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抗震的特殊材料也越来越多。在地基的施工中铺设相应的建筑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震波的冲击,从基础上来保护整个建筑物,起到较好的抗震效果。但是,在市场中,一些材料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企业在选择防震材料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生产质量,必要时可以对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测,以确保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

2.5悬挂隔震的隔震措施

所谓的悬挂隔震就是把建筑物的大部分的结构悬挂于空中,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带来的能量就不能够传到悬挂的建筑结构部分,最终可以降低地震带来的冲击。这种悬挂设计一般都采用于较大的钢建筑结构。这样主要的钢柱框架在遇到地震时可以不受到其他钢结构的影响,最终起到抗震的目的,而且在这样的建筑结构中,悬挂式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地震的能量,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

2.6在建筑物层间设置隔震设备

在对建筑层间进行设计时,要用隔震设备来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这种隔震技术设施主要采用在建筑物基础和上部建筑物的减震装置,它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底层的震波进行进行吸收,从而减少上部建筑物所受到的冲击。在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粘弹性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的方法,通过在建筑的内部设置橡胶垫以及其他隔震装置来进行防震。而且这种建筑方法也可以用于旧建筑的防震改造中,一方面在施工时比较容易操作,另一方面这种隔震设计也可以很好的起到防震的效果,从而也降低了施工的费用,节省了社会资源,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这种隔震装置的应用也有它的局限性,他不适合在楼层比较高的建筑上实行。因为这种装置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延长建筑结构的自身震动周期,最终会导致这种装置在高层建筑中不仅不会起到相应的防震效果,有可能会加重整个建筑结构的震级,从而起不到最终的防震抗震的最终效果。

3总结

加强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创立良好的环境,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对建筑设计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加强了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促进我

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霍延超.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思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6):67-68.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结构抗震的概述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 。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 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 、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 计算设计”解决 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概念设计涉及到从方案、结构布置到计算简图的选取,从截面配筋到构件的配筋构造都存在概念设计的内容。强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旨在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范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过程中不能陷于只凭 “结构软件计算的误区 ”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按目前的结构设计及计算技术水平,很难保证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1、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

人们常常看到在具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是明显不同的。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既然在不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所受的破坏作用是不同的,那么,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避开不利的场地进行建设,就能大大地减轻地震灾害。 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受到地震以外的许多因素的限制,除了极不利和有严重危险性的场地以外,往往是不能排除其作为建设用场地的。这样就有必要按照场地 、地基对建筑物所受地震破坏作用的强弱和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按照不同场地特点采取抗震措施。 这就是地震区场地选择与分类的目的 。因此,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应避开对抗震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分别采取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 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2、选择合理平面与立面布置

在建筑结构的立体结构与设计平面中, 则有以下几方面:(1)建筑的结构刚度以及它的抗震能力, 在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它是双向的, 在结构的布置上, 结构应该可以抵抗任何方向的地震。 一般情况下, 可以促使结构从平面的主轴方向,它具有足够的抗震力和刚度 。所谓结构的抗震力, 它是从结构的强度以及对延性反映的综合情况。 而结构的刚度选择则是要减少对地震的作用, 但又要控制好对于结构的变形度, 因为变形过大会产生一定的重力效应, 也会破坏结构 。(2)简单的结构性。所谓结构简单它是对结构在地震时所具有明确和直接传力方式,也只有在简单的结构, 才可以把结构的计算模型以及位移内力进行分析, 控制薄弱的部位出现,因此对抗震结构的性能估计也是比较可靠的。(3) 整体性结构, 在高层的建筑设计中楼盖的设计在整体结构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构中的楼盖是等同于一个水平的隔板 不仅是传递惯性力到每个竖向的抗侧力子结构 ,并且对这些子结构可以协同承受一定的地震作用, 当布置不均匀的竖向的抗侧力子发生水平变形时在整个的结构中, 是要依靠楼盖的作用把抗侧力子结构来协同工作。

3、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的作用。具体而言,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第一,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即使地震中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将竖向荷载承担下来,避免整体结构失效或失稳。第二,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在这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按近均匀;楼屋盖梁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与此同时,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必须明确,抗侧力结构一般由框架、剪力墙、简体、支撑等组成,它们宜尽量贯通连续,若它们沿竖向要有变化,则变化要缓慢均匀。第三,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第四,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当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4、保证结构的延性抗震能力

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因此,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与结构的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引起的动力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必要的延性,就必须使塑性变形更多地集中在比较容易保证良好延性性能或者具有一定延性能力的构件上。具体思路有三步: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可接受的塑性变形机构。 现在普遍使用 “梁柱铰机构” 即是通常所说的“强柱弱梁”。 为了实现能力设计方法中的强柱弱梁机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柱截面的组合弯矩乘以增大系数;也可以对由梁端实际配筋反算出梁端可抵抗弯矩,即实配弯矩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并用增大后的弯矩值进行柱端控制截面的承载力设计。第二步是要通过人为增大各类构件的抗剪能力,使其不致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在结构延性未发挥出来之前出现非延性的剪切破坏,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剪弱弯。 通常的做法是用剪力增大系数增大梁端 、柱端、 剪力墙端 、剪力墙洞口连梁端以及梁柱节点处的组合剪力值, 并用增大后的剪力设计值进行受剪控制截面控制条件,进行验算和设计 。具体措施也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对一跨梁两端截面的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另一类是沿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求得一跨梁两端截面按实际配筋能够抵抗的弯矩,对其乘以增大系数,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 。第三步是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具有所需的塑性转动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 通常通过箍筋加密,限制轴压比等措施来给予保证。

总之,地震是一种目前难以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 。为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作为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应从整体宏观的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好建筑功能、 技术、 艺术 、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等几方面内容,从而创造出更加安全、 实用、 经济美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覃绍文. 论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J]. 广东科技, 2009,(22) .

建筑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注意问题;改进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大家也越来越关注建筑业,也更加关心建筑的前提基础建筑结构设计。下面将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发挥使用功能的基础。功能要求、美观要求、经济要求和环保要求是建筑建构设计需要遵守的四项基本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包括四个部分: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施工图。 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才会有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的五个原则不仅仅是是完美建筑需要遵循的,也是设计人员努力的目标。

1.建筑结构设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1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1.1抗震问题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1年的云南盈江地震造成的损失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很差,未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对工作负责,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作品体现人本意识,这样不仅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1.1.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问题

一部分建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节省开支,不重视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偷工减料,不顾人们的安全,使用不合规定的材料,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公司以及设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有忧患意识,在做事情前考虑好基础问题,防止悲剧的发生。

1.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问题

建筑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1建筑结构设计者知识和经验欠缺2,安全意识薄弱,不顾建筑质量只追求外形美观。3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公司的设计形式不合规定也不主动提出异议,但这样的情况还极少数的。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设计出既符合安全标准又美观的建筑。

1.2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1.2.1楼板设计问题

板在建筑工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因此设计楼板时需要考虑周围设计到的构件安全。整个设计考虑越周到,安全系数也就越高。希望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更加细心,更加有责任心。

1.2.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如果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1.2.3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必须加附加筋。

2.建筑建构设计改进提高的几点建议

2.1未来建筑结构设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新方式

2.1.1让概念设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避免无必要的繁琐计算,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根据抗震设计的复杂性,难以精确计算而提出来的一种从宏观上实现合理抗震,同时为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更加便捷,结果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2.1.2应用先进的计算理论。

采用最优化设计 ,方案优化等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1.3采用主动设计

未来的设计除考虑质量安全问题还应考虑降低作用效应,从而降低成本,节约国家投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安全意识

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本功,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和章程的含义,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3鼓励创新设计,开展科研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了展示独特的建筑,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鼓励创新技术,发扬创新精神,将会在建筑业中展现出更优秀的作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是显然的,这对于任何行业都适用。想要有优秀的建筑不仅需要设计创新,也需要科研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开发高精度软件,开发新项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合作去完成软件开发,推新创新,不安于现状,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

2.4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倡节约

国家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越利用率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有不少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用钢量,已超过国外同等高度钢结构的用钢量,其不合理可见一斑。节约钢材也同样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重要职责。到达钢材利用率的最大化用尽量少的材料完成建筑物的各种功能。使用轻质、高强的建材,将使建筑结构设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发达的国家工程师同样追求节约材料。美国《商业周刊》在1998年曾经登载由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举办的最佳建筑设计竞赛,“节省材料”是该次竞赛的主题之一。又如香港中国银行(贝聿铭设计)因其结构方案布置得当,比同样高度的其他结构大量节约钢材,所以若干个杂志上都发表文章加以表扬。可想而知提倡节约在结构设计中多么重要!当然这些节约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

2.5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规定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建筑设计人员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发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及时提出异议以及解决方案,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多的为人们考虑周全。

3.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前提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业人员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是经验性很强的工作, 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严格遵守规范和规程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更加卓越,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