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评估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各个专业中都开设专业教法课程,专业教法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多数师范院校教师除了讲授本专业教法理论知识外,都会留给高职师范生一定的课时量,进行本学科课程的试讲,这样除了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业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外,还可以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授课的能力。通常学生进行试讲时是在微格教室中进行,但学生在试讲过程中,极少能充分利用微格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本专业教育方法进行试讲的。教法课程教师由于课时、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所限,又无法用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进行指导,这就使得学生的试讲变成了专业教法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那么如果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目标定位于辅助单一专业教学上,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改为微格教室试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程度,使真实的教学授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这样做即可以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明确、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又可以弥补教法课程实践环节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以及使得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得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教法课程实践试讲过程中真正融入现代教育环境中。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进行整合不但可以解决两门课程设置问题,还可以使高职师范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1.使高职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其更多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
2.让高职师范生学习到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而不是纠结和关注某种信息技术的使用。
3.让高职师范生更多的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高职师范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让其在互动活动中领悟如何学习。
4.使得课程成绩的评估手段多样化,改变以往将教师作为课程成绩评价的唯一主体,取而代之以高职师范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评价主体,教师进行评价审核。
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的方法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整个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其中理论部分包含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部分包括案例课程的分析与设计、素材获取、素材处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内容突显了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程具体课程的编排。为了适应高职师范生的学习特征,课程总体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参与式”的“活动”设计方法,“案例”分析式的教学手段。具体教学中将课程分解为7项基本任务:任务一: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任务二:学习图像素材采集与处理任务三:学习视频素材采集与处理任务四:熟悉现代教学媒体系统环境任务五:教学设计、教学和评价任务六:利用网络资源任务七:回顾学习历程每个任务中以“课件制作或授课演练”为情境编排“活动”,各“活动”给出活动要求及“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从“学习要点”的资料“案例”中探究、获取所需的理论与技术,在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下完成整个“活动”流程,达到“任务”要求并自主设计完成课件或整个授课过程。
具体活动流程以任务二(学习图像素材采集与处理)为例:活动1:学习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学习要点1: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活动2:讨论并分析信息技术如何与所在专业课程整合学习要点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3:小组为单位研讨《认识物体》课程并制订课件制作计划学习要点1:课程教师用书电子版学习要点2:计划提示活动4:了解数码相机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规范,和教师一起学习,并利用说明书仔细熟悉学习要点1:数码相机的介绍学习要点2:数码相机的使用技能活动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拍照活动6:学生得到数码相片,用扫描仪扫描书中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处理学习要点1:图像素材处理活动7: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课件制作学习要点1:flash相关知识点讲解学习要点2:《认识物体》课件案例学习要点3:《认识物体》课件案例视频教学活动8: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用所做课件进行试讲,小组其他同学作为学生进行配合。活动9:根据试讲修改完善课件。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会提交成果,教师给出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讨论。
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有利于高职师范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1.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后,教学方法由原来的以“教”为主替换成以“导”为主,引导学生完善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高速发展的社会对高职师范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高职师范生缺乏创新的意识、探索的精神,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所以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知识教授,以设计为中心,活动为引导,使学生走进实践进而走向社会。将以教师为主讲解和实践的方法,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和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应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用切实可行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并激励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自主学习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设探究性活动,多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开展小组学习和自我学习,完成探究性活动,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后,课程的案例中所需素材由原来的教师提供,改变为学生自主收集,提高了高职师范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在每个任务中都有一个活动进行素材的采集,有很多素材需要学生分组收集和处理,通过这样的设计,鼓励引导高职师范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资源,网络环境中搜索功能,解决素材缺乏的问题,还使高职师范生的学习自主性在网络环境中得以实现,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高职师范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四、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三大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习的技巧以及教学策略选择的基础。三大学习理论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亦具有指导作用。行为主义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是最有效的(Peggy&Timothy,1993),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见表1),使学生可以清楚明晰地了解自己通过每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来评估自己是否掌握这些教学要点。对于专业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法(见表2)来教授学生。认知主义教学方式在教学生如何将确定的事实与规则运用于一个不熟悉的情境中,也就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面是最得心应手的(Peggy&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得更加合理、有效。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则是使学生通过行动中的反思来学习并解决问题(Peggy&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真实、复杂的任务,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索。对于通过直接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主动探索当前事物的意义,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三大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
以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为例,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式;或者对要求较低认知加工程度的学习任务,如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的认知等可以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像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和直接教学。对要求中等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观看模拟商务实战录像、做课堂记录、复述录像内容以及复述相关商务知识等可以采用认知主义的教学方式,像记笔记、视觉工具和记忆术(见表1)。对要求高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成立商务公司并按照商务流程进行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举办小型交易会等可以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像情境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在设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时,通常安排10周的授课时间,每周为4学时,分两次上课。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确实训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介绍10周的主题、主要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10周实训的主题分别为:1.机场接机、初次会谈、参观工厂、宴请客户、商务洽谈。2.打样与产品推荐、商务洽谈。3.报价与产品质量、商务洽谈。4.运输与付款方式、商务洽谈。5.投诉与索赔、招待客户、送别客户与后续合作。在10周实训结束时,要求学生组织一次小型的交易会,在交易会上进行业务洽谈和合同签订。在课程一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模拟的外贸公司,选择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制作产品目录、报价单、准备样品等,在实训期间与业务对等公司进行模拟商务洽谈。学生准备的公司资料、往来商务函电、会议纪要、角色扮演的照片或录像、合同等资料都整理并汇总归档,最终作为教师评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每单元第一次课中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播放商务情境模拟录像;与学生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和模拟商业接洽,教师根据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点评,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10周实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掌握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三大学习理论从理论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指导实训课程,并从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实训课程中。
结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辅助设计;就业导向;教学设计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的各种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它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估等项目组成的教学系统。系统中各项目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一定的结构,又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目前,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够重视,随意性较大,不少仍采用本科的教学方案,或是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脱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一个主要瓶颈,出现高职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偏低的现象,这显然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症结所在。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学设计的源头上抓起,改进教学方案,在就业导向的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备课”不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用系统的观点,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等),围绕着教学目标,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实施过程的方案。
二、高职CAD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CAD课程的开设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相当部分仍局限在学习CAD软件的基本知识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不高,有的只流于形式,作为点缀而已,其效果只相当于初级软件培训班的水平,距离上岗就业的要求相差甚远。无奈之下,不少高职学生在学校期间或毕业后仍需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CAD培训班学习或提高,CAD应用水平成为不少高职毕业生劳动就业的瓶颈,尤其是与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学以致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不但要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应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确定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如土建类专业的CAD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熟练掌握建筑CAD的应用技术,达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上岗就业的要求。与此同时,把职业资格考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落实“双证书”制度,把提高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创造性智力技能,与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区别开来,体现高职教育实际操作水平高的鲜明特色,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使高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通过对CAD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什么是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并尽可能将现代专业设计理念贯穿在教学当中,将应用软件作为培养职业能力的载体,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与职业技术能力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商业软件的学习上,使学生具有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应变、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在教学对象的分析上,应从学生的起始状态出发。即从学生起始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诸方面去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优势,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不同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岗位的针对性、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地方性。如土建类专业应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CAD课程。为了确保学生获得AutoCAD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学习专业软件的必备基础,首先学习Auto,CAD的基本知识,再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学习建筑设计专业软件,如学习行业普遍使用的天正建筑软件等。而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可以安排AutoCAD、Photoshop、SolidEdge、SolidWorks、Protel等教学内容,以选修课、提高班、考证班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按个人就业方向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按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定单式服务的形式确定CAD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CAD应用水平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能直接上岗就业。
CAD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变化的,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应把现代CAD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注意CAD软件的升级换代,认真研究CAD技术的发展趋势,调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使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与毕业生的就业需要相联系。
4,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应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学习基本原则。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一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起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二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三是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够引导教育者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CAD课程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示教系统的作用,课件与教师的讲解、示范相结合。而专业软件的学习(如天正软件)则可以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出发,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边学边练和讲练结合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CAD课程设计则可以采用课件来展示生产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模拟生产实践,并要求有所创新、设计题目要选择生产实例,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术与技能,开展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协同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相关输出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确保出图的效果,把岗前培训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高职学生操作水平高的现代高职教育特色。
5,在教学评估中,应根据CAD课程的特点,采取各种不同的评价手段,但是必须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以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和教学效果检测。特别注重考查平时实际操作训练过程的基本情况,分段进行检测,最后综合期末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总成绩,既对学生平时学习起促进作用,又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中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效果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学生的成绩,还是获取反馈信息、修正教学方案的依据,因而,教学效果评估不应局限于学生的CAD成绩,还应在相关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对学生CAD技术应用的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以及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三、优化CAD课程教学设计的途径与具体措施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CAD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优化教学设计,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
1,培养一支能够适应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高职CAD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迅速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状况,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高职教师从学科专业型向专业与技能综合型转变的力度,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一、拨开思维导图工具的内涵――百“闻”不如一“见”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进行过调查,中国小孩的计算能力(主要由左脑负责)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主要由右脑负责)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而这些和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习惯不无关系。特别是在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的处理依然没有良好的对策。所以如何有效地用一种方法或组织形式,将理论课堂唤醒,笔者认为思维导图不失是一种尝试。
首先,分析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及对应的优势。它能有效地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赫然在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发射,要点主次分明;分支出一个关键的图像或者写在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字,将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的分支上,层次分明;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各部分连接紧密、有机统一。
其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是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用一种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的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它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Pavio)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为基础,利用人类总是试图以左右脑同时对同一事物进行认知加工的特点,充分运用符号、颜色、图像、精简的文字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有主次、有层次地组,进而展示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因此它打破了原来以听和讲为主的授课方式,替之以听和看相结合,以知识可视化程度较高的方式展现课堂,以达到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理解课堂内容的目的,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二、以一节园林专业理论课果实的分类为例,解析思维导图教学设计优势
就园林专业理论课而言,植物基础部分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偏向理论的,园林植物的果实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典型代表。按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以课本内容为蓝本,以黑板、纸、笔等为工具,经过教师的构思,在纸上完成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通常被课本原有知识框架和呈现顺序所束缚。主要通过讲解完成的教学设计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学生有效参与的时间也较少,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有效达成。
而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正是综合利用头脑风暴等发散思维和联想,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都列在图上,在头脑中整合形成全景图后再全面构建知识体系,然后设计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方式。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各种情境,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各种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难点进行突破,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科学,课堂效果更加突出。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思维导图并不能保证教师一定能做出最好的教学设计,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设计本身。下面笔者就以中职园林学科园林植物果实的分类教学设计为例,来论述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一些优势。
1.阶梯式呈现全景,教师课堂构建的完美蓝图
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教学设计包含隐性的教学设计和显性的教学设计两部分。隐性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准备、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反思等内容,一般不在课堂直接呈现。而显性的教学设计部分则主要包括:教学活动阶梯式的呈现顺序、呈现内容、学生参与课堂的环节、节点内容的设计等,是课堂中直接呈现出来的内容。教师一般要在隐性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所要呈现的知识节点,安排学生参与课堂环节,落实教学目标。所以在思维导图上阶梯式地呈现了教学设计的全景图。
思维导图和传统教学设计相比,逻辑性表达较清晰,结构简洁,语言精练,并带有直观的提示图标。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果实的分类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课程的中心任务――植物的果实类型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既可以以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拓新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可以就植物果实的类型直接构建重要节点,展开课堂内容,中间辅以学生的讨论互动等环节,这样可以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
此外,在思维导图设计中,将各个关于教与学的活动与关于学生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节点用连线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后面的子节点是前面节点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构建起了教学设计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相互之间就能产生有机连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各节点层次分明,前后连接紧密,整个课程要点了然于“图”。
再者,以思维导图呈现的教学设计比传统的教案形式更有优势的是逻辑和结构的呈现方面。用导图作为载体,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随时在过程中增加或删除节点,或者调整各个节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使方案设计更加趋于完善。
2.图文并茂的节点展示,学生内化课堂知识的消化剂
以思维导图呈现的教学设计在表征具体事物及具体事物特性方面,比传统的教案形式更具优势。它以“图”作为沟通媒介,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学习互动也会由此展开。
实践表明,在果实的分类课堂中,由于图片引发的学生思维碰撞和讨论达10余次。因为知识的可视化程度显著提高,使得学生对课堂知识信息的加工、理解、记忆、再忆提取等效率大为提升,这是传统教学设计的课堂无法比拟的。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要求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和控制他们集中注意力,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展开思维讨论。通过发散讨论并有效归纳,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和丰富,集思广益,形成新的由学生共同参与内化的课堂知识结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了课堂的互动,避免了理论课“一言堂”的现象。
3.教学设计模式直观通用,教师类似教学设计的范例模板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中心节点,即围绕课堂中心主题逐步展开。对于任何一张思维导图,假设将中心节点抓在手上向上提起,则其他节点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倒置后的思维导图就形成一棵“树”,即“树状拓扑结构”。
思维导图的结构特点使得教师在进行类似中心主题突出、知识呈现具有一定结构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中,可以重复参看这一模板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形式基本可以复制,只要改变里面的授课内容即可。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效率,同时软件的使用也使得教学设计的修改更加便利,即便在课堂中发现问题也都可以随时进行修改。
4.学生课堂有效参与,课堂组织效率提升的催化剂
清华大学教授范钦珊谈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时,说“老师要引导思维,不要代替思维,更不要窒息思维;学生要积极思维,不要被动思维,更不要拒绝思维”。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互动,在平等、自由、愉快的氛围中针对讨论主题交换看法,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发表观点,实现思维碰撞,最终达到实现课堂目标,教师往往少有有效策略。
在果实的分类一课中,笔者将各种鲜艳诱人的果实图片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讨论和思维参与。然后利用MindManager软件设计的园林果实大家庭结构树建构课堂主要知识体系,利用清晰的结构呈现,辅以每个节点的图片展示和多次的提问讨论,完成学生知识的第一次构建。接着笔者在下一个结构层(练一练环节)设计了一个PPT动画连接,可以让最少9名、最多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果实连连看”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课堂知识进行一次主动的查漏补缺和回顾巩固,完成课堂知识的二次构建。教师在把握这一课堂时,知识点已经完整地在软件上展现,课堂就像是一次旅行,在每一个设定好的节点停留,看完“图文并茂”的风景后,再完成观后的评论或讨论,接着奔赴下一个节点的“风景”。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和总结,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性有效增强,这使得课堂组织效率大大提升。
三、小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这种信息爆炸的现象不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对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课堂教学的手段、形式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从十几年前开始普及的电子化教学,到现在的翻转教学理念,都是这种冲击的具体表现。时代的改变促使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1-6]。本文以高等工科专业教学中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翻转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给出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为该课程的翻转教学尝试提供依据。
2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体系框架
翻转课堂是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它通过在网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家中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将课堂教学时间解放出来,通过课堂作业、讨论和答疑等新型课堂交互教学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这个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被称为本世纪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教学变革,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该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其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传授转换为学生自学,这样将教学过程的推动力由教师变为学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众多教学资源的制作和组织、仍然由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来完成,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是其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发展的关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并通过重新规划和设计课前、课内、课后的各种学习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萨尔曼·可汗等美国教育专家推出的微课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是一种在线提供时长5~15分钟的教学视频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网络教学方法[2-5]。与传统常规授课方法不同,微课的视频内容常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问题,因此视频时间很短,一般在学生知识接收的生理极限之内,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开展自主学习使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最佳化。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基础教育和一些技能教育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高等教育论文的专业课程中如何实施仍处于研究尝试中。
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首先要构建课程实施的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也要从面对面直接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借助微课等多媒体工具简介传授。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增加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环节;并且在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料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同,需要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便于学生认知和掌握课程的知识要点;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将被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答疑和评估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设计原则
由于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新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的设计原则。
微课内容短小化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人们的知识获取的持续时间一般在6~7分钟,超出这个时长,大脑接受信息的专注度和效率会迅速下降。因此,在知识点分解和微课视频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时长的控制。
微课内容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微课视频的制作手段简单方便、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构架适合的教学场景,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易懂、生动形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教学资源内容更适合自主学习 在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把握学习进程。因此在教学资源制作时,必须要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顺利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可以考虑组织课程组,由多个教师合作来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使教学资源的教学风格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同时在教学资源中需增加学习过程的指导内容,便于指导学生顺利高效地按时完成自主学习。增加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内容,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
教师翻转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中的主导地位 在翻转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被弱化,但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手段需要随之改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指导内容的描述来引导教学,虽然手段间接化了,但责任更重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手段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加以及时的指导;并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下一节授课式改进教学形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实践仍应遵循教育和学习的一般规律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教学实践涉及教学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其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仍和传统教学一样,需要按照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内容教授方式的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4 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导课程涉及机械设计、电工学、检测技术、微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高、专业知识面要求宽,学生需全面理解课程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学习要求。
传统教学以教师理论讲解相关知识点和设计分析方法,学生按要求在课后通过部分作业练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由于涉及知识面较多,常常出现教师在黑板、PPT上讲授、演示,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要求,在目前课时量不断被压缩而授课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并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教法明显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工作的重点从教师的讲授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教师从不断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通过不断研究教学的形式与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中课程的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与学习进度规划 教师在课程教学资源制作之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检测系统、数字控制器、接口技术、驱动技术等知识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分解就需要在此基础上细化知识点,并注意与其相关前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其次,制定各知识点教学微课表达手段和制作方案,比如:新型机械结构的介绍用三维动画,能够更好地展示其工作原理与性能;电路分析则需要将工作原理动画与性能公式推导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设计计算的本质。最后,拟定学生的学习进度指导书,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评估点,安排检测评估的方式与时间。
教学资源的制作与 根据课程设计得到的全部知识点,组织任课教师搜集教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整理和完善。目前网络上的专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降低教学成本;但这些教学资源往往是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课程,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课程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才能使用。同时要想增强教学效果,适应微课教学的需要,还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接受的习惯和爱好,自行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内容。
将制作好的机电一体化全部知识点微课视频、部分知识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学习进度指导书和机电一体化课程练习题、自测试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管理功能控制教学资料的与访问权限,进行教学进度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完成学生工作页上相关引导问题及学习笔记,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上讨论问题,分享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重点不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是用来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答疑、讨论和检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引导,并通过课堂或网络的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从网络交流中收集到的学生反馈问题进行集中性解答,并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或者在课前布置课堂讨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活用知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协助并适时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领会课程知识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也应有所变化,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可以将部分课时削减,以自习课的形式交由学生自主安排;同时注意在课程初期应适当安排课堂教学学时,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掌握足够的课程知识点,又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知识领域设置里程碑式的课程节点,通过课堂检测和讲评进行阶段性学习进度和效果的检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进度的把握。
课外的交流与测试 由于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要保证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通过课堂教学进度的把握来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虽然课堂教学节点的测试检查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但是课外的引导、讨论、交流与检测分析仍然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课外教学跟踪和教学研究改进的基础。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针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向教师进行询问,这样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有利于教师归纳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从而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进提供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线上表现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5 总结
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以微课来贯穿整门课程的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采用移动互联设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将教师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效果。这样必将推动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进展,提高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深度和效率,对于新环境下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