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的设计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浅谈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浅谈数学微课的意义与设计制作 关于微课制作与应用于教学中的思考(1) 浅谈微课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北京市中小学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问题和建议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中学地理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医学遗传学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微课制作软教具的应用与实践 初中英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初中物理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研究 针灸治疗学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微课”制作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讨论微课的制作和应用 浅谈微课的制作和应用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录制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选定好内容,并根据思路设计好PPT,制作各页面,设计好动画。这是制作微课最关键的环节。PPT画面的色彩搭配要合理,版面过渡自然流畅、美观漂亮。另外,就是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
录制完毕,还要注意美化处理,美化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制作简要的片头、片尾,这样的片头、片尾不宜太长,几秒即可。
2.补充语音旁白,完美地诠释微课要展示的主题。
3.视频的美化:清除噪音,添加淡入、淡出效果等。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材料学科;方案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21 世纪,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水平。新兴材料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就必须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深入的掌握。材料物理性能是普通高校材料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也是其专业平台的主干课程。材料物理性能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内容,由于这门课程内容理论分析较深、内容相对抽象,因此对此门课程讲解有较大的难度。对于听课的学生方面也存在学习上的困难。为了既能够使教师能够相对容易的讲授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程,又能让学生相对容易的接受,作者尝试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与学生互动性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也使之迅速向教育领域延伸。对于网络发展成熟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在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 )。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微课概念。2011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各地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还有一种与微课紧密相连的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又称慕课。国内也紧跟世界教育微课发展形势,特别是2012年国内微课的发展达到爆发式的发展 。但是基于材料物理性能方面的课程微课讨论较少,本文针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发展趋势,开展了其微课教学,并对其教学产生的效果进行的了简要的分析。
1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产生背景
高等院校微课的产生也是在高校顺应时代下发展的产物,而材料物理性能微课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产生。基于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能的难度而产生抵触心理,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材料物理性能的教学效果。
高校专业课程学时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而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即在相对缩减的学时内把相同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整。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课堂上增大信息含量,降低对此门课程的学习门槛,尝试采用了微课形式进行讲授。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也有其产生的背景,并依赖于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如果过多穿插其他课程讲解可能会打乱其条理性,而采用微课形式在适当的位置采用一个简短的视频补充就能很快把某些相关联的其他课程内容有效地衔接进来,而不至于弄乱全局。
2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设计与制作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信息量并提高对难点的理解性,也就是达到复杂问题简答化的目的,并力争本着图文并茂、内容集中、条理清晰等基本原则。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制作分为:材料物理性能教案、材料物理性能课件、材料物理性能视频等其他资源要素,所以在每章的内容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教案编写方面一般包括本门课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课件则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分析曲线的显示等等,并穿插一些公式,及公式的参量的意义;而视频则是主要为讲授课程重点的视频录像或者实验开展情况等方面。
为了使课件图文并茂,对于课件的设计尽量采用适合课程内容的设计模板,既要符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也要审美的要求。
特别在电子理论部分,讲授费米面等相关内容,内容抽象,但是采用微课方式,通过相关软件结合理论公式绘制出费米能面,即形象又生动,大大降低授课的难度,同时使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
多媒体视频技术处理不是简单的录制视频,更重要的是对后期视频的剪辑和编辑制作,使之情节简单内容丰富。多媒体的制作通常采用Moviemaker、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操作方便,即兴上手。
3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评价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转换成微课形式的实现,对任课教师来说,资料的准备、课件的设计、多媒体的结合、整个结构的合理构建都有更高的要求。尽管在课堂上的展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课后的整合难度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容熟练的基础上,还能更合理的整合微课框架资源,使其微课内容不但充实生动、重点突出,且不过于华丽冗长。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知识牢牢掌握,还要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处理。例如在电子理论部分计算某些金属元素的费米能,通过熟悉的excel来算完成,或者费米面外层电子的Femi-Dirac分布概率函数,让学生采用传统的origin软件来生成曲线并与教材内容比较,这样学生通过挑战自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材料物理性能微课内容链接到课程建设网站上,学生可随时去学习下载,由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通过网络登录网站链接微课内容随时可以学习,大大增加学习的有效时间。反之也大大提高了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利用率,发挥了设计其微课的基本目的。
通过对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通过分析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产生背景、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及微课的评价,总结出建设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合适路径,既能够让授课教师感受到本门课程微课的优势,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其微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方法,把那种理论性强、公式较多的课程在学生心目中从高不可攀的殿堂转变成信手拈来的平民化课堂。对于此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方案,从本人的教学的角度感觉很成功,并通过制作其微课,还把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授课的内容要求重新整理,编写了一部更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的教材。因此,基于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的感受,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加以改善,使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3, 12(1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关键词:微课 地理微课 设计理论
当今社会开始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迭速度突飞猛进,教育领域作为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其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今,我国教师守在教室里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渐发生了改变,微课作为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诞生[1]。虽然微课发展势头强劲,但是资源建设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学习资源和课程作为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存在大量重复、质量低下、共享率和兼容性差等问题[2]。尽管微课越来越倍受关注,但是为之支撑的设计理论仍然稀少和零散,尤其是关于地理微课的设计理论更是凤毛麟角。
一、国外微课的设计进展
国外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微课的研究。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教授在1993年指出:微课就是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其设计主要包括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三大部分[3]。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 Kee教授提出: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知识快速增长背景下的核心概念,一分钟演讲须具备合理的逻辑和适量的例子[4]。以上是微课及其设计的雏形。
微课正式诞生于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McGrew和Dr.Kee基础上,阐释一分钟在线或移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5],他指出:微课只要在相应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授课取得同样的效果[6],他具体阐明了制作微课分五步:(1)罗列一系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2)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写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3)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长度为1――3分钟;(4)设置课后任务;(5)上传教学视频到课程管理系统[7]。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微课资源网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和TED-Ed。当然,国外微课内容的设计和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如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真人演讲等,课程面向不同年龄、专业等人群,其内容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10 分钟左右,并配有对应的字幕[8]。
总体而言,国外微课的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和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并且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但是,微课的科目种类尚少,其运用领域有待扩充。
二、国内微课的设计现状
2010年,广东省吹响了国内向微课领域进军的号角:广东开始了建设“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项目,其目的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微课程学习的网络平台,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15分钟以内),完整课例为辅[9]。同年,佛山市率先启动“微课”建设,现已征集超过3000节优质微课;参与教师超过2000人;覆盖“小、初、高”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点播数超过100万人次,深受师生欢迎[10]。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率先对“微课”作了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1]。2013年4月,黎加厚教授提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2]。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3]。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4]。奋斗在微课一线的教师郑小军和张霞指出:微课的设计要避免浅阅读趋向[15]。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微课网”[16]、“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和“中智微课网”。
微课是由英文Microlecture翻译而来,根据胡铁生、黎加厚、焦健利等专家对微课的阐释,再结合微课代表人David Penrose对制作微课详细的描述可得出,微课或微课程只是翻译表达不同,但都是介绍同一个概念Microlecture。国内有部分学者深入分析了微课与微课程两个概念的差异,微课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微课程则属于课程论的范畴。但是,从文字的角度去区分微课和微课程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同一个事物Microlectrue,所以我们没必要刻意去区别微课与微课程。 那么,什么是微课或微课程呢?参考“此处使用术语Microlecture不是指微格教学的微内容,但实际教学内容已格式化为用建构主义进行在线和移动学习”,并借鉴David Penrose对Microlecture的阐述及我国各大教育专家对微课或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微课或微课程就是指以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对微课的定义仍存在不少分歧,微课的设计理论偏少,优秀的微课作品稀少,微课的发展尚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
三、地理微课的设计理论
1.地理微课的特点
根据微课的定义,地理微课是指以5――10分钟的地理视频为载体,记录地理教师围绕地理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的教学内容。那么地理微课有什么特点呢?简而言之,地理微课具备四大特点:“微”、“视”、“生”、“活”。具体说就是:(1)微小精悍。微小是指地理微课的时间短,只有5――10分钟;精悍特指它精炼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甚至不逊色于一堂优秀的地理课。(2)视频主导。每个地理微课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机地集合了需要突破的知识点和课后任务。(3)生动形象。地理微课中的地理教师借助精美的动漫视频和背景音乐,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地理某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受教育者。(4)灵活多样。地理微课的灵活多样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地理教师在突破地理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②地理微课的应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需求者所用;③地理微课的服务对象也是灵活多样的,它可以为所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
2.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查尔斯・瑞格鲁斯(Charles M. Reigeluth)于1982年提出了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简称ET)。他认为,为了实施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顺序,细化理论就是为这类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提出的。作为对细化理论具体应用的简化条件法(Simplifying Conditions Method,简称:SCM)是指教学总体目标确定后,先在课程内容中找出一项最简单而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或案例,以此作为教学起点;然后,再找出另一个较复杂的案例实施教学;最后,选择更复杂的案例实施教学。简而言之,简化条件法就是要求教学从最简单而完整的案例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条件实施更加复杂的案例教学,如此不断反复,直至实现教学目标。可见,细化理论为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尤其是简化条件法的运用,直接为我们打造了针对于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的“宝刀”,使我们可以对繁杂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进行披荆斩棘,最终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3.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戴维?梅瑞尔(M.David Merrill)教授在原来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分设计理论(Component Design Theory,简称CDT)。新成分设计理论从一致性规则和干预规则二维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归类,并提出了一套更加完整的干预处方。如图2所示。
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和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前者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宏观展开,用来指导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知识点顺序的安排;后者则考虑教学组织的微策略,给出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时既要借鉴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的宏观设计策略,也要参考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的微观设计策略,综合两者才能得出地理微课的最佳设计方案。
总之,目前微课的现状是优秀的微课案例不多,为之支撑的微课理论脆弱,而我国微课案例参差不齐的现象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微课的发展,微课即将成为课堂内外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本研究将微课的设计理论引进地理学科领域,旨在通过对地理微课的设计研究为地理教学和学习提出有效的策略,也为其他学科微课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凌峰.“微课”在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1):15.
[2]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6):37.
[3] McGrew,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 1993,(7):543-544.
[4]Kee,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 1995,(32):100-101.
[5][20]Microlecture[EB/OL]. http:///wiki/Microlecture,2014-08-19.
[6] [7]Thomas. Online Education Introducing the Microlecture Format[EB/OL].
http:///2009/03/08/online-education-introducing-the-microlecture-format,2014-08-19.
[8]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3,(6):27-28.
[9][10]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0-21.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微课程之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1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1-12.
[1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
〔关键词〕微课 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起源
1.微课的定义。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大卫.m.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列出原本需要60分钟的讲座中的一系列关键词短语形成“微课程”的核心,然后写一个15到30分钟的介绍和结论,以提示上下文关键概念,接下来录制上述内容,形成最终长度为1-3分钟的视频。
随着人们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的深入,胡铁生教授对微课的概念也相应地做了一些修正,现在已经是3.0版本了。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胡铁生,2013)
2.微课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课堂模式的一个翻转。
而微课这种微视频教学可以说是使翻转课堂成为了可能。老师可以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录成微视频的形式,放到网上供学生提前学习,学生学完后到学校可以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微课成为翻转课堂的助推剂,翻转课堂可以说是微课应用的一种结果,而这个结果会带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关于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微课的开发要突出对学生的“学”的设计,以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教学环节为资源组织单位,微课的构成要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微教案、微课件、 微练习、微反思等资源。
从功能上来说可应用于学校教学、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各领域。从应用方式来看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学习,正式或非正式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在微课开发设计过程中,微课的设计很重要。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ADDIE教学法。主要包含了:要学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 (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如何判断学习者已到达学习成效? (学习评量的实施)。在ADDIE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
微视频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选题与教学设计(特别是学习设计)才是微课质量的决定因素。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取教学内容要注意简短、聚焦、有价值。要使学生感觉到值得学(要有用)这是所有微课程的第一个条件。另外,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单一、明确、易达成。在充分分析学习对象年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最好是问题化、任务化、情景化。这些都确定好后,再制作微课件、微教案、任务单、测试习题等一系列的辅助教学资源,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录制方式,撰写录制的脚本后就可以开始录制了。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语言非常重要,语言要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注意引导性的话语的使用,跟学生之间要有互动,最好要留出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微课的形式及其应用
1.微课的分类。按不同的角度微课有不同的形式。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按微课的教学方式来划分:讲授型、启发类、提问类、演示类、实验类、作业类、合作类、探案类、导入类、课前预习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说课类、活动类等。
从教师教学工作出发的角度可以分为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示范操作类、游戏学习类、虚拟面批类等。
按微课内容及数量构成大小分类:知识点型微课、专题学习型微课、学科微课程体系等。
按有无交互方式上来分:有交互型微课、无交互型微课。
当然还会有其它分类方式,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设计的。
2.微课的应用。从2013年开始,微课迎来了它的研究热潮,很多大学老师、中学老师纷纷投入到它的实践研究中来。
黎加厚教授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学生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黎教授提出了A型教学和B型教学,A型教学就是面授教学,B型教学就是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利用B型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课前复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拓展等功能。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中国教育现状,克服了机械照搬国外翻转课堂模式的局限,达到了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时间流程安排到关注适合的教学策略设计。因此,在微课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研究丰富课堂教学策略,重点研究提高微课程设计质量。
四、结论
1. 翻转课堂是时代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翻转课堂成为可能。也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求是微课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2.微课使翻转课堂成为可能。微课,将教学难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进度,便于课前学习,课上带着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
课内翻转这种微课应用形式适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从实践来看,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这也是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3.微课的设计不但包括视频的设计,还应该包括整个教学设计。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无疑设计制作良好的视频非常重要,其中的声音、画面以及素材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4.微课的视频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做到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反复观看视频,解决问题。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0引言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以较短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并且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的可视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自2011 年首次在国内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就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这一概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迅速传播,而与之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
1.微课简介
1.1什么是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一般在5~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通常由简短的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微课的核心理念
为什么微课自引进之后很快就变得比较火爆?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什么?微课的核心理念和精髓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便捷的面向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它能使学习者利用工作之外被浪费的简短空闲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种诉求成为可能,比如在上班的地铁里或者在下班回家的公交上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使得学习者有事可做,感到充实,不无聊。如果把微课比作超市里的货物,把学习者比作进超市采购的消费者,就不难理解微课的核心理念了。
1.3 微课的发展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他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在线课程。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微课的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知识点破碎化的面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资源,契合了当今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解决了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等问题。微课与常规课程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见表1。
表1 常规课程与微课的对比
项目
常规课程
微课
授课内容
多个知识点
单个知识点
适用学科/内容
所有学科
理科或不需要持续讲解探讨的内容
授课方式
面对面讲授,课程无法重现
以教学信息技术媒体为载体,可反复
授课时长
45分钟左右
一般10分钟以内
教学场地
学校教室
任何场所
设备
计算机、投影仪等常规教学设备
多媒体数码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
知识点针对性
弱
强
对教师信息技术要求
较低
较高
网络环境要求
较低
较高
相比于常规课,微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制作出一堂优秀的微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一般需要考虑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教学分析
在制作微课前应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选题,选题要新颖,好的选题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选题要聚焦,受限于微课的时长,选题要尽可能集中到某个知识点、某个小技巧等;选题要便于表现,应该尽可能选择便于采用图形或视频形式表现的内容。(2)受众,微课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明确,同时还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如何、学习的特点如何等。
2.2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微课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2.2.1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1)微课内容的选择要做到真实化,微课的时长很短,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习者学会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技能,应该选择非常典型的案例,最好是工作现场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可以给学习者留下最直观、最直接的感受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