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设计监理;移民规划;水库移民;工作范围
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推行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项目监理制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实践证明,采用“三制”可以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项目投资。
然而,勘测设计项目实行上述“三制”相对滞后,特别是招标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还远未普遍推行,水利工程项目移民规划设计的设计监理也是如此。本文结合水库移民工程自身的特点,从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概念、工作范围和程序等方面探讨设计监理在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概念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移民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功能、投资效益以及安全运行,对移民规划设计加强管理和监督,是完善工程设计管理、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公司缺乏移民专业人员,远不能对移民规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成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移民规划设计监理就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单位的委托,对设计单位移民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质量、进度以及工作费用的控制和管理,以使设计单位提交满足合同需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较优的勘测规划设计成果,并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
2.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工作范围
在工程项目批准立项的前提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工作范围如下:
(1)协助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工作,选择勘测设计单位,签订各阶段勘测规划设计合同(协议)。(2)督促和检查设计合同(协议)的执行,进行规划设计质量、进度和投资的全程控制,督促勘测设计单位按合同(协议)的要求及时提供合格的勘测设计文件。(3)协助项目法人与勘测设计单位就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代表项目法人核查设计文件和各项设计变更,提出意见及优化设计方案。(4)协助项目法人会同勘测设计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优化设计方案。(5)代表及协助项目法人组织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审核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范,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合同规定。(6)协助项目法人签署移民补偿资金包干协议。(7)完善合同管理。进行合同分析,对项目法人委托管理的合同进行分类分析,形成合同档案;进行合同监督,督促合同各方履约,减少合同纠纷;严格控制合同变更。
3.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程序
3.1资料收集及分析
收集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有关资料,并分析其完整性和可用性,资料包括:①枢纽工程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库区淹没范围和坝区施工征地范围图,征地区斑块图、地形图;②水库干、支流设计洪水资料和回水计算成果;③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安置区居民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防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④库(坝)区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及移民安置方案,城镇和主要专项复建方案,防护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相关水土保持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以及上级审查意见;⑤库(坝)区及移民安置区各项社会经济调查资料;⑥项目法人与当地政府达成的协议文件和有关部门的批件;⑦其他相关合同、协议等文件、资料。
3.2移民规划设计监理工作
3.2.1设计方案招投标阶段的工作
根据工程立项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批文,协助项目法人审查各勘测设计单位的设计大纲;组织设计方案招投标,评定设计方案;协助项目法人选择勘测设计单位,委托勘测规划设计任务,签订各阶段勘测规划设计合同(协议)。
3.2.2实物指标调查阶段的工作
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工作,在此阶段,设计监理人员代表项目法人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政策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的意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参与征地移民规划设计工作、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及有关调查表格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监理意见;(2)对居民迁移、土地征用及其他淹没对象的淹没处理范围进行审核;(3)对库区浸没和坍岸区范围进行审核;(4)对库区和坝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及复核外业工作进行监控,敦促设计人员严格按调查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协助项目法人对外业成果进行抽查和验收。
3.2.3淹没(征地)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在移民工程的各项规划设计中,设计监理人员代表项目法人参与征地移民规划大纲的讨论与修改,根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的意见,对设计单位提出的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经济性等作出评价和论证,提出监理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全面控制。具体工作包括:
(1)对规划外业工作进行监控,协助项目法人对外业成果进行抽查和验收;(2)对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各项关键数据作出评价,对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审核;(3)对城集镇淹没影响处理规划、工矿企业迁建规划、专业项目的复建规划、文物处理规划、库底清理规划作出评价和审核;(4)对防护工程及其他专项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输入及输出文件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协助项目法人对相关文件组织审查;(5)对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概算进行审核;(6)对水库淹没处理实施总进度及分期移民和分年度投资规划进行审核。
3.2.4后期工作
协助项目法人签署移民补偿资金包干协议等。
4.结论
(1)在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中开展设计监理是必要的,它能协助项目法人更好地对勘测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和把关,控制勘测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投资,从而更好地贯彻项目法人负责制。
关键词:市政施工;特点;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加速,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使得现有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已经适应不了现有市政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市政施工由于自身就存在着一些其他施工项目不同的特点,市政施工一般施工的规模较大、项目时间紧、工作环境差而且在城市内部施工,这些因素使得市政施工管理比其他一般项目的施工管理更要严格和规范。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相应的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了如何提高市政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费用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市政施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层。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施工工程,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中下城市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市政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他相关管理措施和配套设备并没有跟的上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了在市政施工工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进行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一下市政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显著的特点。
1.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政施工工程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市政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较低的,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呈现的市政施工过程的特点有:
1.1市政施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的较多市政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而且多为露天的、工程的规模也较大。有的是在高架桥中的高空作业,有的是在地面以下的管道和道路地下施工作业,有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工程作业,也有穿山越岭的道路施工工程,更有施工大桥的水上作业等,这些作业在施工的工程中,危险性大、情况负责、而且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人员较多,在施工的过程中许多都是在人流拥挤的地方。市政施工工程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比一般工程的施工危险性要高,因此更需要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1.2城市市政工程施工,要受到天气、高空作业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城市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规模一般都是较大,而且大部分都是露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导致的了市政工程的施工,受到天气的限制是较大的。在天气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市政施工的安全性还是较高的,但是如果遇到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的自然天气,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市政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要尽量的避免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同时在城市大规模的建筑和高架桥等工程的施工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高空作业,而且施工地点多为人员和车流较多的地点,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在这些施工条件下,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概率,在市政施工的复杂条件下,更要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1.3市政施工工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突发性强
在市政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施工要受到自然环境、原材料、与当地关系的处理、物价上涨等突发时间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能否顺利的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难度,而且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投入较大,社会关注度高,这就需要市政工程项目要有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因此要提高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1.4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混乱,管理的水平较低
市政工程的项目的施工主要是由雇佣的劳务队和其自身的建筑设备,并且建筑自身负责材料的购买和使用。但是由于这些劳务队的业务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较低,施工队伍不稳定。在其施工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很多都是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下属单位,这就使得它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但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市政工程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提高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
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是工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的行为是工程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质量在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通过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调动每个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不断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于此同时,还要在制度上来严格要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对于施工队伍的每个部门和单位,都要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并且有具体的考核管理措施,并且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2.2 要不断的加强市政施工材料的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的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施工原材料,同时还要责任心,不能够因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影响到工程材料采购的质量。在材料的供应厂家方面,要选择那些质量过硬,社会好评度高的厂家,而且要具有完善的证件。对于采购来的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退回去,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2.3要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虽然施工人员是施工的主体,但是施工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项目设计时,就要制定完善的工程监理制度,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严格的监督施工的每一个过程,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只有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理才能保障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
2.4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5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6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2.7文明施工管理
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 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项目中对现场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3.结语
市政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研究对于市政工程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提高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市政施工材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等方面,来不断的提高市政施工的管理水平,为市政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程管理;概念;特点;措施
前言:
所谓工程管理,就是指工程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目标在于实现工程的最优化,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创造出既经济又经济的工程。因此,在当前建设市场,我们必须对工程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把握它其特点,做好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这三方面。本文正是以此为主线而研究。
一、工程管理的概念
工程管理在当代,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专业,其内容一般是指对土木工程进行管理。但并不仅仅是管理,工程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相应的技术,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简单定义工程管理的概念,即: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可以说就是对一个工程进行经济上的掌控(包括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把握)和技术上的支持(工程运用何种技术提高质量)。有学者认为“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由于工程可以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所以工程管理在概念上也会受到这些解释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工程管理领域涉及了建设施工工程、产品生产、企业转型改造等方面,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管理,它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形式的技术集中方向的管理,有着相应的特定目标、特定形式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工作。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工程管理的系统性体现在它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将各种技术手段有序地集合在一起,将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使构成工程整体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以最终实现工程目标。在当今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对系统理论应用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工程管理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性:由于工程本身是由来各不同方面的人类力量结合而成的,所以可以说工程就是技术的有机集合体,工程与其特定产品、特定企业相互联系,因此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中,必须考虑不同技术的协调性,不同产业有着其各自的特性,要想工程能够有序和高效地进行,就必然需要综合性管理。此外,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符合工程目标所需实现的要求,要发挥多种资源的作用,将重点落在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上,综合统筹,协调结合,这是实现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条件。
(3)复杂性: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这牵涉到相当多的技术环节、资金安排、设备购置等工作,所以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在工程中遭遇到的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又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能够有机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的组织专门服务于工程项目,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工程预期的目标,这就造成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三、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在这三个方面,管理人员所需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也是不同的。
(1).成本管理,又被称为“造价管理”“造价控制”等。工程的成本包括施工过程的花费、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雇佣、项目开发的投入等等,由于牵涉了整个工程的所有相关环节,所以做好成本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的重点,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大局是否能够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下完成。要做好成本管理,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施工组织。企业要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开始抓起,了解工程的规模和工艺特点,从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装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尽可能地缩短工期,以节约成本。
2)企业要提高对高新技术的使用。提升工程的技术水平,紧跟时展的脚步,了解当下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否出现相关的可以提升工程效率的新技术等。在工程施工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技术措施预案,做好周密的准备,以保证不会耽误工程的实际进程
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设置专门的资金监督管理部门,层层把关,保证工程资金的使用合理、没漏洞,注意对人员的监督,以防止挪用公款,谋取私利的现象出现,避免一切可能造成成本增加的管理漏洞的出现。
(2).质量管理,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管理手段的加强,保证最后完成的工程能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好与坏,以预防为主,手续完整,并以全过程多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
企业方面,(1)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2)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3)对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作用应予以重视,(4)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监管体系,(5)设置专人负责,(6)严格监管整个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项目方面,以项目经理为核心,联合项目的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的负责人等建立一个质量控制网络,网络的形成为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另外,要建成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的执行机制,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境,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社会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地质情况、水文气象、天气突变、国家法律规章变化、行规行情的变动等等。因此,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条件,对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境和社会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制定应急机制,尽量明确可能产生的变故,设计应急方案以待不备。
施工工序和工程材料也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工序进行施工,同时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在控制成本时,不能牺牲材料的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这是政府和实施工程方都必须重点关注的。
政府方面必须重视对企业工程的监督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经营中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很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工作,这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务工人员的人身权利。
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企业道德,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把安全管理的目标,具体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管理人员,建立固定的制度,做到权责明确,构建一个系统严密的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在设计的工程方案时设计单位应当着重考虑工程的安全操作,在设计文件中注明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重点环节,并针对潜在的风险提出预防意见。
四、结束语
总之,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必须重视工程管理,把握它所具备的特性,做好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这三方面。
参考文献:
[1]宋健.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
[2]曹凯锋,高攀锋.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2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不断增多,现已初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涉及各种行业和经济类型,发挥了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效应及规模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在这些集团公司中,却普遍存在着诸如规模效益不佳、重复投资、资金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而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集团公司的定义
集团公司亦称集团企业,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股份经济日趋普遍的条件下逐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由若干个企业组成的多功能经营联合体,是企业联合的高级形态。
二、集团公司财物管理的特点
显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战略必须统一于其既定的经营战略。随着多元化经营道路的发展,企业规模急速扩大,集团化管理成为必然。集团公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集团公司的整合。没有整合的集团公司难于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充其量是一个大拼盘,各个属下各自为政,集团内部难于协调运作,必然导致财务失控。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不同于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且它区别于其它一般的企业单位和部门,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性
集团公司既是股东授权的经营者,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实现“集团总体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集团公司又是其子公司的投资者,还要指导和监督子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关系复杂化
企业集团通常采用产权经营组织。它不同于一般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也不是简单的产品协作关系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而主要是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而且不同的企业集团可以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既有垂直持股方式,也有环状的相互持股(或交换股份)方式,还有环状持股与垂直式持股混合的方式。由此致使企业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十分复杂。
(三)职能两分化
在一个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简单的商品经营,它更为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控股等多种方式,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从事企业的资本经营和管理,推动其属下各子公司的商品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协调运营并迅速扩张,实现集团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四)财务管理内容决策化
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指标、审计监督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去影响和控制各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使集团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调整结构、协调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成为集团公司投资、筹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
(五)管理活动层次化、体系化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与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财务部门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同时,又存在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下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控制,在垂直权利结构下, 自上而下层层监控,自下而上层层反映汇报,形成体系化的财务管理格局。
(六)领域多元化
企业集团可凭借其财力雄厚的主观条件,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产增值速度。
三、我国集团公司管理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不容乐观。
(一)我国目前集团公司的管理缺陷
1.我国集团公司阵容庞大,其内部企业纷纷在不同银行开立帐户,有的企业还多头开户,使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象大河流水一样,分散流淌难以收拢。使总体资金,此盈彼失,难以调控,不能发挥资金的总体效益,甚至造成损失浪费。
2.财务控制中集权过度与分权过度并存,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在于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又在于会使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
3.经营战略上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协调历来都是管理需要首先确定的重要问题,不同取向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方式都大不一样。而我国目前集团公司存在着盲目实行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趋向,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混乱。
(二)造成目前这些状况的原因
1. 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实施后,集团公司面临着一个全新(下转第7页)(上接第17页)的财务管理环境。目前,我国还有很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局限于“并账并表”和“统一结算”的“一套账”工作。
2. 各自为政,资金管理松散,缺乏一体性。在国内,一些对子公司没有股权控制关系或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集团,在财务体制和财务组织机构等方面,往往就因为定位不清、权力结构不明,企业集团对子公司或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测、督导与控制,难以从集团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对成员企业驾驭就显得力不从心。
3. 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在旧体制下,人们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集团财务人员往往是孤军作战,且人轻言微;同时,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难以与财务人员配合默契,这就导致了全面的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4. 内容不足,预算管理困难,缺乏动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部分集团虽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全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提供给子公司作为指导性大纲,但子公司在执行过程中会片面地追求局部利润,满足各自需求,放弃执行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导致预算执行困难。
5. 监管不利,缺乏力度和时效性。从当前集团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来看远远超出了“会计”的含义,但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中,监督职能并没有在集团公司中真正发挥作用。一些集团在资产监督管理、控制资金流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性,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体外循环现象;事中缺乏实时监控,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
6. 集团公司财务信息不准确,经营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由于各种原因,集团管理者通过某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经营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7. 集权与分权处理不当,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加大。不管是集团进行集权还是分权,企业都是从经营战略的角度进行的。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讲,由于经营管理策略的大幅度调整,财务控制模式也应随之调整,加大了财务风险。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应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二是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三是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决定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及建设地点的分散导致的离散性;由建设对象单件性导致的生产过程一次性、按需制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由业务环节、子系统逻辑联系性不强导致的业务松耦合性;由生产人员、材料不确定导致的流动性;由行业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强、不能开展流程化管理导致的非标准性及随机事件频发导致的突发特性等。这些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当前鲜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特性借鉴其他行业模式展开对不确定性、充满特殊性质行业的信息化控制。综合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失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行业内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客户的管理水准是高端的,然而其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却往往不能充分适应用户的现实管理需求,同时又不能强迫用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而过分的迁就用户管理习惯同样会造成计算机庞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停留在肤浅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或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受到技术瓶颈的牵绊,这一环节便是在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四: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而是应从行业研究强化做起,以遵循行业特性为根本,以夯实基础建设为前提,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信息化持续发展为动力才能最终使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契合行业的业务核心特点,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性提升。倘若一味的追求资质与表面形象的建设,那么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毫无内容的空壳,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而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短暂目标。同时坚决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流程式施工管理,避免不务实、追求快速建设的不良现象,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理性观察、理性看待的角度出发,不应全面依赖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应将其赋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将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延伸的过于宽广,而是应充分树立计算机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工具,是被人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现代化控制特色,使之与人脑的充分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高效完备的融合,并最终使两者在契合的良性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基础、标准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没有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特色建立统一、成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开放性优势,采取循序渐进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式,从完善建立建筑业务信息化系统入手,从创新、再学习、再改进等进程控制入手,推行温和建设的改革发展,才能有效避免行业由于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造成休克式的不良发展。依据行业中不确定性变革因素较多的现状,我们还应充分依据动态式管理策略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完善,而非可复制的一沉不变式方案规划的固定管理。
结束语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殊复杂性,完全依据外包管理或充分利用内部能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适度投入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我们可以采用内外统筹结合的先进模式构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采用对外合作、强化内部建设的共同提升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科学性、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充分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及维护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俊琼.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