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战略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品牌战略的含义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用于识别特定消费者或者特定消费群体的,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商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形式的整合。在当代社会中,品牌的含义更加具有象征性、体验性,它表达的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在质量、价格、营销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全局性的战略选择。通过创立品牌形成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并以品牌为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目前,品牌战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战略的关键是在同行业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使开发的同质化产品体现出异质性。判断一个品牌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不是企业家、经济学家,而是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选择那些超越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特点的品牌产品。
企业的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品牌的形成策略与技术研究;另一方面是品牌的经营策略研究。
二、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信息经济时代,技术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同时,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逐渐趋于平稳,使得同行业的竞争者急剧增加,从而给消费者提供了较为宽广的选择空间;这迫使企业逐渐把竞争的重点放在塑造知名品牌,通过品牌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独一无二的突出地位与独特形象,形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实施品牌战略就成为企业的必然之举。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品牌战略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为品牌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形象、功能、效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品牌具有产品识别的功能,企业通过品牌对消费者的产品购买起着导向作用。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需求偏好也并不是完全清楚,其购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理性的。品牌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用,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好感。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品牌,只要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消费者就会比较满意,不会关注品牌后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定位准确的差异化品牌就可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尽管该产品在产品质量、品质等方面对消费者的物质满足上并没有独特之处,但通过企业品牌战略的推广,满足了特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同行业竞争中,一个具有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的产品,更容易取得购买者的信任和好感,促使消费者逐步形成品牌偏好,达到重复购买或者高价购买的效果。
(二)使企业在经营中掌握主动权
一个科学的品牌战略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品牌分析基础之上的,即通过对市场、产品和消费者进行深入的分析,逐渐形成与自身企业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因此品牌战略的实施一般包括四个步骤,即调查与研究品牌、培育与推广品牌、考评与调整品牌、开发品牌,在这四个步骤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自身都是在主动积极地研究品牌、分析市场,积极培育与推广品牌,对阶段性工作进行考评与调整,每一个步骤都充分反映了企业的主动性。
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对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的组织和整合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以企业需求来确定的,具体到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选择怎样的供应商及销售计划和销售方案等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从而使企业在经营中不会受到各方供应商、竞争者的影响。
(三)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市场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荣誉,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品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同时,企业的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产品形式可以随着需求的不同而变化,企业的业务可以随着市场变迁而发展,品牌的包装、颜色可以不断地变化,但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不会改变的,品牌的核心价值直接表现企业的社会形象,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企业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法宝。品牌战略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品牌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品牌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价值在产品投入阶段降低成本。在产品的销售阶段利用品牌战略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很好利用的价值资源。
品牌战略要求企业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原料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一直到销售渠道、售后服务都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质量预防、控制和改进,在不断满足用户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前提下,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求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它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的科技含量密切相关,所以说,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转变经营思想,从而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提高经济效益,求得长足发展的过程,是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高校;饮食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含义
成本领先战略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波特提出的三个竞争战略之一。其涵义是指企业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领域,使企业综合总成本降到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甚至达到全行业最低,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高校后勤饮食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
(一)内部原因
高校后勤饮食企业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学校的后勤保障,具有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政治任务,具有事业单位的特性,作为学校保障部门,饭菜销售价不能像社会企业一样随市场行情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它模拟现代企业管理。又具有现代企业运营的特性。作为企业就必须要有利润,否则企业就无法正常生存发展。
利润=收入-成本,也就是说增加利润有两种方式――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又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价格,这在高校后勤饮食企业比较困难;二是增加产量,由于学校在校生人数一般比较固定,所以靠增加产量赢得利润的方法也比较困难。因此,高校饮食企业通过成本领先战略为其取得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在收入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为企业赢得利润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二)外部原因
每一所高校周边都活跃着一支餐饮大军,他们充分利用花样多、口感好、价位低、方便快捷的优势,在高校餐饮界占据着很大的市场,虽然卫生状况远不及学校餐厅,但是学生还是乐此不疲,给高校餐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另外,目前高校刚刚有品牌意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周边餐饮业相比没有品牌优势;在技术上,也没有很大的优势,餐厅和周边餐饮业相比,饭菜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成本领先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另外,随着近几年农副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饮食行业直接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建立持久的成本领先战略,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就十分必要。
三、高校后勤饮食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措施
(一)塑造企业成本文化
成本领先战略在高校后勤饮食企业的实施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饮食企业人员配备受学校管理的限制,不能按照企业的发展状况配备人员,所以成本领先战略在高校后勤饮食企业的实施中,必须首先树立人的成本领先战略思想。这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成本文化来实现,成本文化一旦建立,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深刻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注重全员成本管理理念的转变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后勤饮食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落后,还局限于企业内部的、静态的成本管理理念上。现在高校饮食企业已经成为饮食经济网络的一个节点,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饮食企业的边界,这迫使企业不得不从自身、竞争对手、所属行业及相关产业的视角来分析自身的经营活动。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为了获得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其成本管理模式从长期意义上必须服务于经营战略。企业要想成功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首先必须转变成本管理的理念,建立开放、系统、动态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这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
2 注重全员成本意识的塑造
高校后勤饮食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经济作业中。每一项环节都有成本和人的参与,人的素质、技能、成本意识等都会对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只有全员参与,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树立起成本意识,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成本,这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
3 注重成本优势的保持
高校后勤饮食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是,在某一层次的市场中,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饭菜制作销售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企业就具有了成本领先优势。从竞争的角度看,不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还是目标聚集战略,成本问题始终是企业战略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成本优势是动态的,它随着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是建立持久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也正是其持久性。因此如何为企业赢得并保持成本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
(二)价值链成本管理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可以用价值链管理成本的方法,即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饮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找出与成本管理有关的价值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价值链整合优化工作流程,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核心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链的各项价值创造活动都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展开,各项价值创造活动都要对培育核心竞争力起作用,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价值链各项价值创造活动都要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为目的,也就是说要使顾客价值最大化。三是价值链上在价值的创造和传递过程中各节点都付出了成本,同时也对价值创造活动做出贡献。因此是同一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各节点应加强相互间的战略联盟与合作,不能只追求本部门的成本最低,而是要追求整个价值活动的总成本最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价值链管理成本带来的成本领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价值链管理成本包括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和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
1 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饮食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解成采购、存储、初加工、切配、烹饪、销售、服务等独立的价值活动。每一项价值活动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消耗企业的资源,产生成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分解后采购、存储、初加工、切配、烹饪、销售、服务等单独的价值活动的作业成本及占总成本的比重进行分析。同时评估它们对顾客满意度的贡献,揭示哪些价值活动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并找出各项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探索如何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价值活动之间联系的协调性,采取价值链整合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对于增值作业,我们可以通过精细
化分工、技术创新、设备的现代化等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过程成本。对于非增值作业,根据高校后勤饮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独存在,其存在与否不影响增值作业的进行,如原料出现问题的处理、对原料的检查等。对单独存在的非增值作业,研究其存在的原因,采取一些措施控制其成本因素,减少其存在的必要性,甚至消除单独存在的非增值作业。如通过全面质量控制和供应商管理等降低原料的退货率,减少这些环节所需的人力、物力;另一种是与增值作业共同存在,它是连接两个增值作业的中间环节,如果缺少它,整个价值链就会断开,如原材料的储存、搬动等。高校饮食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一项作业可能要被分割成几项单独的作业才能完成,而由此所产生将这几项单独作业连接起来的作业有时是一种非增值作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例如,供应商将原材料放入采购部的仓库,餐厅领料后放入自己的周转库,再由周转库进入餐厅操作间,增加了原料的搬动,降低了工作效率。这可以通过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合并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减少增值价值作业间的连接性的非增值作业。
2 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通过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即企业在整个纵向价值链中应该占据多长。各高校经营模式和周边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自身与供应商和师生的价值链关系,调整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范围,比如哪些原料可以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获得成本优势;哪些原料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价值链活动,获取竞争优势等。
3 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
竞争对手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即企业与相同地位的竞争对手相比,如何获取成本领先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摸清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水平、成本构成与成本项目支出情况,与自身产品成本对比,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提高自身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
(三)实行“走出去”战略
目前高校可以通过“走出去”战略到社会上去寻找市场份额,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饭菜生产量就会增加,通过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加工饭菜方式,可以降低每份饭菜的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过程成本等,达到实现成本领先的目的,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社会市场不受学校保障功能的限制,可以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经营,相对于校内企业更容易获得利润,企业盈利后既能反过来补助校内企业,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师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饮食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分析自身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我竞争优势,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既能为师生可靠高效的饮食保障,又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桂清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竞争策略中的地位[J]经济师,2007(4)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战略营销是现代营销管理的主流范式,它以营销战略为轴心,以营销战略的形成与实施为基本的营销管理职能。营销的战略意义来自营销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营销观念为战略管理提供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营销通过市场分析,为业务竞争战略提供重要的情报。与此同时,营销还是业务战略的主要内容,它从企业整体的目标出发,依据环境的要求和条件,力图在权衡竞争者与消费者趋向中,发现既要满足消费者,又要免受竞争者的伤害或能战胜竞争对手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现代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战略营销管理(StrategicMarketingManagement,缩写为SMM)范式,即以营销战略为轴心,以营销战略的形成与实施为基本的营销管理职能。
本文通过对营销战略的含义分析、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的探讨和SMM的特点探索,多角度地认识战略营销的性质。
营销战略的定义
营销战略有两种状态:普遍的和特殊的。听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战略”一词被广泛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如战略性定价,战略性市场进入,战略性广告。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以战略的方式对待传统的营销行动,从这种意义上讲,营销战略具有普遍性。但是,营销战略又是特殊的。因为,人们对营销战略没有一致的定义。恰恰相反,有多少人用营销战略这一术语,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研究指出,营销战略适应于三种不同类型或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宏观层的营销战略,它以对营销组合变量(价格、产品、广告等)的综合运用为核心。根据这一定义,为某个产品制定一个战略涉及为该产品进行定价、设计广告,然后决定分销的方案。中观层次的营销战略指的是营销要素战略,它指用于营销组合中某个要素方式的抉择。处于微观层次的是产品-市场进入战略,它指的是某个具体的营销决定的策略,如厂商力图建立市场份额的战略,收获利润(和份额)的战略等。
有的从管理学中的战略观为营销战略所下的定义而被广为使用。这种观点把营销战略视为一个四步骤过程:(1)界定经营的业务范围,(2)确定经营宗旨,(3)制定营销、生产及其它职能计划,(4)为这些计划制定预算。从这种意义上讲,营销战略更接近企业战略。
作者认为,要澄清营销战略的性质,还得先回答“什么是营销?”以及“什么是战略?”
按照营销学泰斗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市场营销意指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迁为现实交换的活动。由此可见,与市场直接有关、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以及促进交换是市场营销的三个基本特征。而其中促进交换,使得交换有效地发生更是市场营销的本质特征。
那么,战略是什么呢?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字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当时,这个词的确切意义指的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今天,在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和纲领性四大特征。
把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合并,就不难得出营销战略的定义。营销战略是业务单位期望达到它的各种营销目标的营销逻辑。营销目标指的是关于销售量、市场份额和利润等领域的目标。营销战略描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用的主要营销方法,这包括在搞清楚企业营销的环境和竞争条件之后,对企业营销支出、营销组合和营销分配等决策所构成。
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包括哪些内容,从战略的层次提出的观点被人普遍接受。D?福克纳与C?鲍蔓提出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公司战略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组织,该组织是一些相对独立的业务的集合体,这些相对独立的业务有时被称作战略业务单位(StrategicBusinessUnits,简称SBU)。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存在的基本逻辑关系或者基本原因。竞争战略是第二层次,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三层次是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所要阐述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著名战略理论家阿瑟?汤普逊则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四个层次: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操作战略。公司战略——指的是多元化公司的整体行动计划。业务战略指的是单个业务的行动计划。职能战略是关于业务单位内各个职能部门的行动计划。如人事战略、生产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等。操作战略是关于管理业务单位内的主要组织单位(工厂、销售地区、分销中心)的行动计划,或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操作任务(原材料采购、库存控制、维修、运输、广告运动)的行动计划。
阿瑟?汤普逊的四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与D?福克纳&C?鲍蔓的三层次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个层次,即认为在企业活动中的操作层也存在着战略行为。就市场营销战略来看,无论是三层次论,还是四层次说,它都属于第三层次——职能战略的范围。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以企业的经营战略为前提,根据企业经营目标而制定营销目标,根据竞争战略而确定营销的行动方案。
战略营销的基本特点
传统营销的展开围绕营销的各个组成要素——产品、分销、价格、推广,此四者也就是名闻遐迩的营销组合要素——4P’s。战略营销包括这些策略变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超出了传统营销的范围。战略营销遵循市场导向的战略发展过程,考虑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和不断传送顾客满意的要求。
战略是管理层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订的经营管理行动计划;它反映在由管理层为获得预期结果而设计的行动与行动模式(Pattern),关心组织如何完成使命和实现预期目标。战略的经营管理观念包括五个方面:战略是一个计划(plan),它为一个组织指明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方向,指引行动的路线;战略是一个行动模式(pattern),它强调行动不因时间而改变的相对稳定性。例如有的企业采取名牌战略,选择高档市场,有的企业倾向高风险战略;战略是一种态势(position),占住战场上的某个有利位置以赢得顾客。例如企业开发一种强势产品以攻占某个市场;战略是一种视野(perspective),它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企业现有的经营领域之间找出可行的途径;战略是一种策略或手法(ploy),旨在打击竞争对手。
上述战略观的每个方面的英文都以P开头,所以称之为5P‘s战略观。战略营销是一种关于营销的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目标的长期性、手段的综合性、行动的计划性、结果的深远性和竞争导向的特征。具体来说,战略营销具有如下特征:
1、以市场为动力。战略营销认为竞争优势源于顾客,基于厂商所取得的顾客满意的程度;厂商超越竞争对手的顾客满意水平的程度。营销战略将受顾客影响的经营战略与综合的市场为核心的各类活动结合起来,以此建立竞争优势。战略营销包括旨在提供顾客满意的各种经营行动。在经营职能中,要协调选择顾客和合理安排受市场影响的各经营变量。战略营销强调组织与环境的联系,视营销为经营的整体职责,而不只是一个专门职能。取得竞争优势需要集体行动和职能的整合。
2、注重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变化多端导致具有监视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战略营销的兴盛。外部因素改变了市场和竞争结构的组成方式和吸引力。由于营销处于组织与其顾客、渠道成员、以及竞争的边缘,因此它是战略规划过程的核心。新晨
3、以顾客满意作为战略使命。战略营销思想认为取得顾客满意的关键在于将顾客的需要与组织的服务计划过程联系起来,顾客对某些产品属性的偏好一定要转化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指南。
4、围绕竞争优势的建立与发挥而进行营销活动。
5、面向未来,注重长期目标,如市场份额、顾客满意或顾客忠诚。
战略营销是营销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以前的营销逻辑过于线性化,认为经营成功是单行线,过于简单,不切实际。战略营销则融合思维与行动,平衡控制与学习,管理稳定与变化,认为战略既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加以制定,也可以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战略思维观认为在市场条件下,战略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加以灵活地调整,快速反应代替了以前的长期预测。在今天追求变化、不断求新的年代,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具有战略思维的文化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周立公等著,《企业经营战略与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2.勒著,俞利军译:《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3.汤姆森、斯迪克兰德著,段盛华、王智慧译,《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法则一(独立期):
积极主动,培育核心竞争力
积极主动法则要求企业抛弃依赖环境的思想,以自己为主,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全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法则的目的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包含在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俱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竞争优势的,并使企业在未来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积极主动法则对中小企业成长来说就是要首先要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只有企业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低成本的、具有使用价值。不影响社会环境且其他顾客利益的产品,才会拥有更多的顾客,因而会占有更大的市场,才会赢得政府、社区、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法则二(独立期):
以终为始,制定企业战略
以终为始的含义要求企业首先要制定好企业的发展蓝图,即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为企业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了,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而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我们才能不浪费企业有限的宝贵的资源。战略还能为我们明确我们将来应该实现的目标。远大而可实现的目标是企业推进事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决定中小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最终能走多久。
法则三(独立期):
要事第一,提升企业执行力
要事第一是要求中小企业的各个部门,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企业的低层员工都要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衡量各位员工的业绩主要看员工对战略目标的执行程度。因此,要事第一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一切有效战略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执行本身就是战略的组成部分,执行是一套系统化流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有很多企业制定了很宏伟的战略目标,而且这些战略目标也切合实际,但是却缺乏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执行力,因此,战略目标成为了空谈。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所有的成员要把目标专注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上,而不是把目标放在那些与企业战略目标无关重要的事情上,凡是与企业战略目标有关的事情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凡是与企业战略目标无关的事情,坚决不做,真正体现要事第一的法则。
法则四(互赖期):
强调多赢,重视战略伙伴
多赢的法则要求企业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不忘记其他企业的利益,通过合作使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由于中小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营销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之间构建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是中小企业稳定成长的必然选择。在保证各方合理利益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从战略伙伴那里获得质量可靠的原材料。同时给予分销商一定的利润空间,可以更加有效的激励分销商努力开拓市场。而企业也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收益。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也将大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风险,使企业获得较稳定的成长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上的局限性,要求“大而全”不可能成为现实,中小企业要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法则五(整个过程):
循环更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一)标准化
标准化指的是:由国内目标市场决定的产品标准(包括有形和无形属性)进行拓展延伸,使之在国外市场的营销中得以有效应用(Medina,1998)。这个定义隐含的假设是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是相似的。
(二)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从全球环境中,采纳不同国家和目标市场的产品标准(包括有形和无形属性)的过程,以实现产品的高度统一化(Resnick,1989)。这个定义指出实施全球战略的公司应该主动进行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使其经营产品吸收全球市场中的各种属性,并在其全球产品设计中实现标准化。因此,标准化和全球化表现为企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三)本土化
本土化指的是:对由国内目标市场所决定的产品标准(包括有形和无形属性)进行的强制性修改,使产品适应于国外市场环境(Storper,2007)。这个定义隐含了国内公司进入新的市场环境时,为了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性,很有可能被迫改变公司结构模式。比如,欧洲的街道是比较狭窄的,大型的美国汽车很难在这种道路上行驶,为了进入欧洲市场,美国汽车制造商就需要作一些改良,制造体积更小的汽车。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是一种对当地环境更深层次的改进和适应。
(四)定制化
定制化指的是:对由国内目标市场所决定的产品标准(包括有形和无形属性)自主进行修改,使之对于外国消费者更具有经济性和文化上的适应性(Samli,1993)。从这个定义来看,定制化和本土化的含义非常相似,但是两者之间有两个重要的差异:本土化是因为强制性的要求所进行的变化,定制化是公司自由选择的变化;本土化主要关注的是环境条件,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有形属性方面;定制化主要表现在更深层次的、无形属性的变化。
二、跨国公司品牌战略的演进
(一)品牌标准化战略
核心产品和延伸产品的属性针对国内目标市场而定,但具有全球吸引力。品牌标准化战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创建一个品牌,其核心属性和延伸属性都是根据国内市场而定,但却要求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号召力。这一战略适应于那些长期盈利潜力大的行业,如玩具业和饮料业。经验证据也表明,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等,也可以有一个全球统一标准。品牌标准化也不仅局限在有形产品的营销,服务业如真人秀、体育和影视等都可以成功应用这一战略。
(二)品牌本土化战略
核心产品的属性基本上与品牌标准化战略一致,但延伸产品的属性根据某个国家市场的强制性要求(如法律制度等)进行修改。对很多行业来说,全球化的范围越广,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只要国内环境与国外环境存在差异,产品设计上就需要考虑适应外国的需求。随着外国目标市场数量的增加,国内厂商可能被迫改变一些产品的设计属性,去适应当地独特的生态、法律或者基础设施环境。
(三)品牌定制化战略
核心产品和延伸产品的属性针对某个国家的目标市场而定。这些属性可能与品牌标准化战略属性大不相同。品牌定制代表了品牌适应的一种“极端”的情况。除了品牌本土化战略的强制性要求,品牌定制化战略还包括为适应外国市场所做的变动,由被动地满足强制性要求到主动地使目标市场满意。这种主动改变是从研究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开始的:产品如何被使用,使用的频率,在哪里被购买,如何被购买等等。品牌定制化战略强调让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这种战略也存在风险,为了试图满足当地消费者一些特殊需求,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加上很多新的属性标准,这种添加有时候是不成功的,对于某些产品在品味、风格和质量上的负面评价可能会毁掉整个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声誉,而仅仅满足强制性要求的品牌本土化战略则不会面临这个风险。
(四)品牌全球化战略
将之前某品牌的所有属性整合为“折衷品牌”,拥有一个统一的核心产品,其延伸产品的属性则持续地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期望。一些行业和组织在其产品线演化过程中,其产品已经几乎遍布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个过程是“折衷产品”的一个过程,融合了被全球消费者广泛接受的核心属性标准,集中于满足全球消费者而不是个别国家消费者的需求。与品牌定制化战略不同的是,应用这种战略的公司很难考虑“从零开始”(一定是从已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与品牌定制化战略相同的是,他们都喜欢品牌标准化,而且这个标准是世界标准而不是国内标准。
三、启示
(一)市场营销人员应具有全球意识
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对行业内生产的制约因素有一种全球意识,并且与计划服务的目标市场保持密切的沟通。因充分利用市场调研来识别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不同产品种类的具体使用情况。
(二)应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或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具有的比较优势,来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如日本的电子企业和美国的电影公司在争取全球消费者群体方面就可以享受到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比较优势。品牌标准化战略对于一家具有全球化愿景的国内公司来说始终是一种特殊的挑战。企业不仅仅要营销自身和自己的产品,还要营销与本国文化密不可分的经营理念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营销活动可能会带来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当地政府和市场可能会对这种营销活动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品牌本土化和定制化去克服这种阻力,对产品进行修改,以满足当地独特的环境要求和市场预期。
(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标准
公司如果计划制造一种“全球标准化”产品,这意味着其追求的品牌战略的目标是:在关键品牌属性上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标准。这些关键属性标准成为一个全球品牌核心模块设计的重要部分。不同区域间一些不可调和的差异则被作为独特属性加入到品牌的延伸产品中,如宝洁公司就从这种战略中获益。
(四)实施“思维全球化、经营本土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