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策略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原油;市场结构;变化;策略
1 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的沥青生产装置设计要求必须使用环烷基重质原油,并且是低含硫、低含蜡。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环烷基原油储量占原油总储量的比例在2.2%左右,主要分布在美洲、中国渤海湾周边地区和新疆等地。
当前我们在原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原油采购途径单一,可选原油品种较少,原油保供难度大。
2008年6月,我公司开始采购进口原油。目前进口原油的采购量已达到公司原油采购总量的92%以上,品种主要是来自巴西的马林姆原油和隆卡多原油。但从2012年开始巴西原油产量降低,其中马林姆原油下降幅度最大,其出口数量锐减。在现货市场上,巴西原油较为紧俏,且运距较远,须提前3个月采货,由此给供应部的原油采购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具体如下:
①巴西原油运输到中国大连的海上运距约11700海里,运输航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船舶正常海上航行时间大约40天,若遇到恶劣天气或是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到货时间将会延长,甚至可能导致我公司原油断供。
②巴西国内炼油能力不断增长,带动其国内原油需求上涨,可能会造成其原油出口数量减少,对北沥公司的供应数量也可能相应缩减,从而对企业原油供应形成威胁。
为了突破原油采购渠道单一的困境,供应部做了大量的努力。2008-2014年,供应部与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公司),先后对世界范围内的密度相对较重的42个原油品种进行了分析:排除了12个不予选择的原油品种;并对其中的14个原油品种进行了取样分析,最终排除了9个原油品种,确定了巴西的祖巴奇原油可以采购(但这仍然没有打破渠道单一的状态);决定对尼日利亚的伊布克、澳大利亚的文森特以及巴西的阿尔巴克拉和福瑞德4种原油再次进行取样分析;待取样的16个原油品种也已经委托振华公司联系取样。
随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的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2015年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750万吨进口原油使用权,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获得了700万吨进口原油使用权,同时两家公司都获得了原油进口权。这样一来,国企的资源优势逐步减弱,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民营炼厂获得了进口原油的使用权,导致进口原油采购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为了进一步推进备选原油工作进程,2014年12月-2015年9月,供应部与振华公司再一次对世界上近200种原油进行了重新筛选,但是可以考虑取样的原油品种并没有增加。
2 原油市场价格结构变化分析
2.1 关于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
远期市场价格结构(forward price structure)是衍生品市场的一个舶来名词,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结构。如图一。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份对应一个数值的报价,如果将这些月份作为横坐标将不同的价格作为纵坐标放在同一张图上描绘出横坐标为近月到远月,纵坐标为不同月份对应价格的或升或降或平的曲线。当不同月份间价差越大时,我们将之称为结构较宽(wide)或深(deep),曲线较为陡峭;反之,我们将其称为较窄(narrow),曲线较为平缓。(图二)
业内也将此称为市场曲线(curve),对应的操作也称之为买卖曲线(buy/sell curve)。与三种不同形态的曲线对应的市场结构也都有专有名词。
2.1.1 正向市场结构(contango)
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远,价格越高,价格曲线由左向右逐步抬升。有时也翻译为远期市场升水或即期贴水,如图二中的上半部分。通常出现这种市场情况的时候,前端需求较差,市场供应充足。在石油市场中出现时间较少。
2.1.2 逆向市场结构 (backwardation)
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远,价格越低,价格曲线由左向右逐步下降,如图二的下半部分。有时也翻译为远期市场贴水或即期升水。通常出现这种市场情况的时候,需求较好,市场供应紧张。在石油市场中出现时间较多。
2.1.3 水平市场结构(flat)
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远,价格持平不变,价格曲线保持水平,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2.2 投资者利用正向市场结构进行囤油操作
如图三所示,2009年12月(CL12,59.63美元)VS2009年1月(CL1,34.63美元)的期货升水达到了惊人25美元。“前无古人”的套利机会导致对冲基金、银行和其他投机者蜂拥而至,囤积了超过1亿桶原油。在大量投资者另类抄底之后,油价也触底回升。Vitol、Trafigura、Mercuria和 Glencore及一些知名投行在2008-2009年期货溢价期间大肆囤油并且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2014年末至2015年,原油市场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JBC能源分析认为,目前布伦特原油市场的情况已经带来套利机会――足够大的溢价和合适的存储价格。
3 采购操作策略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石化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公司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十分严峻。为了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供应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采购操作策略,把握时机与公司合作开展囤油业务。
前文提过出现正向市场情况的时候,现货需求较差,市场供应充足,这种情况在石油市场中出现时间相对较少。为了保障原油稳定供应,充分利用市场结构优势,供应部全面分析市场结构变化、认真测算成本、风险和收益,具体如下:
3.1 贴水变动及市场结构变化分析
根据实际采购的原油计价贴水统计,自2014年12月份到港原油开始,每月巴西原油采购的贴水出现了小幅上升。从巴西原油产能及巴西国内需求来看,巴西原油未来出口趋势是逐渐降低重油出口比例。如果未来东向需求稳定,振华公司预计巴西重油贴水会继续呈现平稳且小幅上扬走势,并且不排除上游产量的小幅波动会引发短期贴水大幅上扬的可能性。
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原油市场呈现前低后高的结构,DTD当月转下月的操作能够获得价差收益。并且通过不断向后转移计价期,我们可以连续地获得价差收益。
为了防范原油断供风险、提前锁定较低的采购贴水,我们可以利用当前市场结构优势,进行囤油操作。即当前低后高的结构价差足以支付罐租金、融资、损量、操作费等成本时,我们将所购原油囤入我公司在北方油品租用的储罐,一旦巴西原油到货期不合适或存在断供风险时,可以将囤在大连的原油作为应急补充。考虑风险,我们可以囤1-2船货(90-180万桶),数量比例不超过全年采购量的20%。
3.2 囤油成本测算
因为是第一次开展合作囤油业务,没有可以参照的案例。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这项业务,双方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涉及的费用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为了便于理解和计算,双方最终确定将囤油成本分为固定费用和一次性支出费用两个部分,共计12项。
在囤油成本的固定费用中,罐租金和货款融资成本是主项,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因此,在得到振华公司的相关报价后,供应部先是与公司财务部进行沟通,了解了当期市场的美元融资利率以及人民币贷款利息等相关数据信息,并与振华公司的报价进行了比较。最后与振华公司协商按接近市场水平的美元融资利率进行了货款融资操作。
3.3 风险、收益分析
囤油操作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基准价变动风险、囤油模式下的贴水变动风险以及市场结构变动风险。可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有两个方面:结构差收益和风险收益。供应部对上述风险和收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果我们与振华公司合作,在囤油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收益将由我公司与振华公司共同承担。
经过认真、全面的分析后,最终确定与振华公司合作进行囤油操作。
3.4 囤油操作的基本情况
2015年,双方合作囤储隆卡多重质原油182.67万桶。该原油于2015年1月30日采购,5月2日到港后卸入大连北方油品的保税储罐。其中91万桶原油计价公式为DTD9月-8.88美元/桶,结构差5.08美元/桶;91万桶原油计价公式为DTD10月-9.6美元/桶,结构差5.8美元/桶;我们与振华公司签订的囤油合作协议约定提货月份为10月、11月。
在此期间,由于我公司2015年8月24日-9月4日到货的14万吨进口原油到货期比较靠后,公司原油罐存偏低。供应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协调振华公司,在8月初将囤在大连北方油品的原油提前购回6万吨用于补充库存,有效的防止了原油断供风险。
2015年8月末,供应部收到振华公司的通知,由于巴西税务部门罢工,导致原定于9月18日-28日到港的14万吨进口原油延迟到货。得知该消息后,供应部及时编制预案,调整囤油提货和外轮卸货的顺序,将原定于11月提货的囤油提前采购7万吨,在9月下旬提货入库,保障了公司生产所需原油稳定供应。
上述两次成功预防断供风险的操作,充分体现了囤油在保障原油稳定供应方面的作用。
4 操作心得
4.1 内部作用
从内部看,囤油操作在保障原料平稳供应、降低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囤油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原油采购执行效率,大幅缩短了采购周期。正常我公司从巴西采货需要提前3个月,海上运输就需要近40天的时间,而囤油提货全过程仅需要10-15天的时间。
在提货数量方面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部分或全部原油用来补充库存,为及时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降低采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货源、价格等风险,不但保证了安全供应,还增强了保供能力。
4.2 外部作用
从外部看,通过囤油操作与振华公司之间达到了信息和利益的共享,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囤油操作在确保我公司原油安全、及时、稳定供应的同时,还加强了与振华公司之间的互动合作。在此次囤油操作过程中,供应部认真组织协调,安排专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与振华公司的业务沟通和联系,主动询价,充分考虑原油市场走势,根据公司实际生产需求及时制定和调整方案。
在执行过程中,双方业务人员之间积极沟通交流并密切配合,汇总、解决在囤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员工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电子招标;企业采购;策略分析
1.前言
电子招标在企业的采购活动中能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不仅能够将采购商搜寻成本的资金降低投入,还能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信息,实现采购和供应商家之间的资源共享[1]。
2.电子招标的含义
电子招标的定义为: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招标的信息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做信息的存档工作,而被存档的电子招标信息传递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子存储等介质进行数据的传播,开评标的全程也能够以信息化的形式而存在。各类招标信息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全方位的对信息进行反馈,强化招标信息传播的广泛度和透明度,增强招标信息的管理水平,全面的实现招标信息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把企业之间实现项目招标的时间缩短,在确保招标工作公平公正顺利开展的同时,并遏制各类违法现象的发生。
3.电子采购的重要意义
在电子商务的BZB模式中电子采购是作为一种具体的商务活动而开展,电子采购信息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互联网的网络支持模式来开展企业采购业务的处理。电子采购业务的特性是为企业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产品的供应源,以及有效实现产品交易的洽谈和订货并且实现采购货物的付款。电子采购的系统的形成是站在互联网的信息交流机制上进行,消除供销双方信息交流之间存在的障碍,从而将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交易和付款方式能够完全自动化,简易物品采购的流程,降低非产品的成本投入金额。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占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电子采购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存在,因此应该将其尽可能的优化。在企业的采购活动中,电子采购能够在企业的生存中产生有利的影响,不仅需要看作是一项技术问题更应该当做是一种商业战略来对待[2]。
应用电子招标手段来开展企业的采购活动具有以下的优势:①强化企业采购活动的管理,规范采购进货的方式。②降低企业采购项目原材料的投入成本。③增强原材料购进的质量监控工作。④增强采购的效率和有效性。⑤企业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计划来开展。⑥在供销双方之间形成较强的供应关系提高彼此的盈利额度。⑦可以实现异地的办公采购活动。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招投标风险。
4.传统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投标活动中,企业之间的项目招标工作往往存在很大的不规范性。比如:①大多的项目在进行招标时没有制定出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需要用于招标的项目都参与到招标项目的进行中,而用于招标的项目在进行商洽时并没有公开进行,因此不具有相应的透明性。②在招投标中的具体操作不具规范性,表现在合同的签订的手续没有和规定的手续相符。③参与到招投标项目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较多,主要表现在通过投标许可证的认可和各项收费及相关资质的认定上。④在招投标项目的行政审批工作中,地方和部门的干预性较多。
5.传统招标采购的缺陷
在传统的招标采购流程中,很多程序在进行时会存在很大的暗箱操作,或者其他因素的作用促使招投标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从而对企业采购计划产生负面的影响,降低企业的采购效率,而存在的缺陷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传统招投标采购活动的开展在信息传递和共享上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致使供销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因为信息反映不全面产生一些猜疑,采购活动不能正常开展。②不能迅速将用户的需求反馈出,比如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果用户的需求量过多时,不能将信息迅速的反映给供货方就会严重影响到采购的质量。③信息反馈的不全面,导致企业的采购部门不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将采购计划制定出。④传统采购模式中,企业进行采购的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分开职能来进行,采购物品的原材料价格又很难能够较快的实现同类产品之间的比较,因此极易出现企业采购成本投入偏高的现象。
6.电子招标采购的模式
在进行电子采购活动时一般是由采购商和供应商、第三方电子招标网站来共同组成活动的主体。从实施的主体的角度可将其分为买方、卖方、市场模式等。
(1)买方模式。采购商把自己需要采购的项目原材料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到自己的招商平台上,以及所需购买物品的招标合同的具体要求。当供应浏览到企业的这些信息后,便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供应物品做迅速的调配,供采购商挑选。买方在这种采购模式中需要担当相应的买卖维护权并对自己所需产品信息做迅速的更新。
(2)卖方模式。供应商将自己拥有的所有产品信息到平台上供采购方浏览,再确定采购的产品。卖方模式中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供应商花费更多的经历和财力去维护自己销售模式并及时对自己的产品做相关信息的更新和填补工作。但这种采购模式中供应商在准备货物供应时进行的工作量较多,因为其需要大量的浏览买方的物品采购信息来调配自己的物品,因此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较难以在大范围的采购活动中实现。
(3)市场模式。供销双方通过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所提供的招标信息进行采购活动。因此供销双方在这样的模式下都需要对自己所能提供或者需要的产品的相应信息做有效的描述,产品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归纳由第三方招投标网站负责。市场模式中第三方电子招投标网站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到采购活动,因此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为供销双方提供一个广大的平台进行采购,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活动还能够开展增值的服务,因此对供销都具有很大利益提升空间。
7.基于电子招标的采购策略分析
电子招标采购的实现是在市场模式中进行,供销双方可以在电子网络平台上进行采购活动的商洽及合同的签订,此时产生的交易成本也不会给采购方增加成本的负担。
应用集中式的采购供应链模式来对采购商的物品采购数量做求解工作时,发现采购商产品数量的采购数目不受产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数量的影响,但却能够反作用于供应商产品的供应数量。在市场模式中采购商和供应商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因此对于自身最大利润的追求空间都比较广,在应用分散式的采购供应链模式对采购商的利润率进行求解后发现,采购商所获取利润率不受供应商的影响,但却能作用到供应商的利润实现。因为保证整个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实现工作,产品的供应商就应该以一定的价格对采购商已经采购除去产品做相应的回收,采用这种办法来消除采购商和供应商在市场模式中产生的双边际化效应。促使采购商对于产品的采购数量能够达到最佳的采购数量,保证供应商整体利率实现的同时还能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
8.收益共享电子招标采购的策略分析
在供应链中的参与采购活动的个体都是相互独立存在,而供销双方在参与到采购活动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属于供应链中的个体都应该建立和维护较好的协调机制来保证整体利润的实现,强化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在共享契约的电子招标采购活动中,采购商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主体,不允许有零利润的现象存在,因此其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去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比如通过对订货价格的控制来监督供应商制定出产品的价格,促使供应商所得的利润不能过高,从而帮助供应商利润的实现。
通过对供应商产品批发价格的有效控制来优化采购商的货物采购模式,将采购商对于产品的采购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帮助供应商有效利润的实现,促使整体利润的实现。由此可见采购商不仅是采购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还能够通过运用其主体优势迫使供应商只能站在被动位置中实现最小的利润,自己在采购活动中却能够实现最大的利润,也促使供应链最大利润的实现,文中所研究的采购策略模型也是站在利润共享前提下,确保采购商的能在电子招标采购活动中能够以一种更好方式去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优化。
9.结语
电子投标环境下对企业的采购不仅能够实现很多传统采购方式不能够开展的细节,比如能够购销双方的资源共享,提供给双方进行透明化的交易环境。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环境下,采购商可对电子招标采购策略做相应的分析,消除双边际化效应,对供应商的货物供应价格做相应的调控,在采购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并促使整个供应链中参与交易的各个部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在电子投标环境中充分实现采购的有效性,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
0 引言
高校图书资料采购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图书馆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重要地位(生均图书与年进书量),各个高校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经费都加大了投入。如何充分发挥文献购置经费的最大效益,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是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
图书采购政府招标有利有弊,但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采购政府招标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图书馆充分享受了图书采购政府招标的优势,也对不利的一面深有体会。图书采购政府招标一般是每年进行一次,中标书商存在不稳定性,每一次招标,中标书商不一定与上一年的完全相同,新的合作将会伴随机遇与挑战。因此,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主动加强对中标书商的管理,使图书馆对中标书商的管理规范化,让图书馆与中标书商能真正从图书政府采购中受益,实现图书政府采购的双赢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采购招标的意义
1.1 有利于图书馆选择有实力、重信誉的书商 2004年以来,我国逐渐放开了图书零售市场,形成了新华书店、出版社、民营书店互相竞争的态势。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集中采购的大户,已经成为各大书商重点追逐的对象。实行图书采购招标使得众多的书商在同一平台竞争,学校通过审查招标文件,对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在众多的书商中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进行合作,保证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和数量。
1.2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经费 引入招标机制,将图书采购市场化,使图书采购经费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为了能够在招标中确立优势,各个书商都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降低利润,在标书中明确给出最优惠的折扣,这实际上也是客观的降低了文献的价格,使图书馆在原有经费的基础上买到更多的图书。
1.3 能获得更多形式的增值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实行图书采购招标,可以要求馆配商提供诸如中文图书新书的采访数据及编目数据和免费提供图书粗加工服务。有了这些配套服务,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加工人员,减轻分编人员工作的压力,缩短了新书上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有利于真正做到阳光采购,从源头上杜绝腐败 在施行图书采购招标之前,图书折扣一直是敏感的话题,实行招标采购之后,由学校国有资产处、审计、财务、纪检、图书馆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将图书折扣写进合同中,在增强采购工作透明度的同时规范了采购人员的办事行为,从源头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
1.5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馆配商的到书质量,提高到书速度与到书率 图书馆通过招标采购,可将图书质量、到书时间、到书率等条件纳入招标合同。既保证了图书馆到书的质量,也加快了图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2 图书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采购的采购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图书招标时,成交的产品是未定的,因为招标后图书馆才开始采购,直到采购停止前其成交产品才完全确定。图书招标的标的就是需购买的图书,然而图书馆在招标时却无法列明标的,因为图书馆的入藏图书与一般物品不同:
第一,品种多,入藏图书具有多品种的特点,一定采购额含有几千甚至几万种图书;第二,品种无法预先确定,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仅能依据出版发行的情况来挑选,而招标时根本不可能预知可供图书的品种;第三,图书采购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采购的书目清单适时调整,不断更新。因此招标时无法确定所需购买的品种,而使标的不明确。
2.2 评标的标准难以量化 图书招标的评标项目一般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折扣、服务、数据、加工、信用度、合作单位业绩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只有价格是客观明了的、可比较的,其余在没有实质的合作之前都难以衡量。因此,评委对各供应商的投标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评标时无法量化考核,做出真伪判断。结果就是谁的标书做得好,谁中标的可能性就大,导致某些书商的各项服务承诺在达到中标目的后却无法履约,最终使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变得很被动。
2.3 没有具体的交货期 图书资料的采购是一种持续行为,不可能每提交1次清单就招标1次,只能以购书经费的总额来进行集中招标,确定图书供应商,然后图书馆不定期地向供应商提交采购清单,直到采购金额达到招标金额为止。一般图书资料(指定书刊资料除外)招标采购时无法提供具体的购物清单,也不能约定具体交货期,招标时书商只能承诺笼统的到书时限,因此在到货时间方面,只能做一些原则上的规定。
2.4 低价中标使采购的图书质量不高,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 由于开价太低,书商几乎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经营,甚至有些书进货价高于承诺给图书馆的供货价。因此,书商只提供高折扣的图书,价低往往导致图书馆只能购得“大路货”,图书馆购进的图书只是凑数,实际上也造成了另外意义的购书经费的浪费。更有甚者,所供图书中夹杂特价书或盗版图书。
2.5 图书招标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及一味注重图书折扣的取向,不利于选择到最佳的馆配商 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采购招标刚刚起步,在成立招标委员时依然沿用了其他物品招标时的成员,即国资、审计、监察、纪检和图书馆。由于招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图书馆方面专家代表人数较少,很多领导和代表不是图书馆领域的专家,一般都不熟悉图书招标采购的特点和采购部门对配套服务的需求,而导致图书馆的意见被忽视或弱化,过分依赖于图书折扣,使得一些进货正规、服务完善但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的书商中不了标,而许多劣质书商依靠单纯的低折扣却有可能中标。
2.6 图书供应商无法实现应有的承诺 为了能在图书招标中获得图书供应权,有些图书公司在投标时做出了很多的承诺,对标书提出的各项要求也都满口答应。以诸多的优惠条件博得专家的信任和偏爱,最终得以中标。但实际上在履行合同时,由于自身实力不济,无法实现当初投标时的承诺,主要表现在:
①受到书商的自身实力和进货渠道的限制,提供图书品种无法保证图书馆全面的采购需求,另外就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图书进货折扣较高,供货商考虑到利润的问题,不愿提供。②到书时间不能保证,由于服务众多客户,供货时间的冲突导致无法正常到货的事情经常发生。③一些中标图书公司对数据的制作不专业,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在采访和编目MARC方面的要求。
2.7 有些图书无法从馆配单位取得 在图书市场上,受众多主客观因素影响,馆配商供书品种上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多样化馆藏需求,如很多教师读者急需的设计资料、年鉴工具书、某些专业学术性图书、地方出版物、交流出版物和高教社出版图书等,要么是无法提供,要么是量小利微、超过折扣范围,不想做。
3 图书招标采购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3.1.1 科学制定好招标文件,合理设置图书采购评标委员会。科学制定好图书招标文件是图书招标采购工作的起点,也是关键的一环。准确、规范、科学地制定招标文件、招标程序、商家资质预审规则、投标商招标书、评标标准等相关文件。将馆配商数据加工、信息服务、到货率等评分纳入到评标标准中来。评标委员会应适当增加图书馆专业权威人士的构成比例。科学的招标文件和评分标准以及结构优良的评审团队,是图书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
3.1.2 制定合理的招标周期。中文图书的采购招标,与一般设备物资的采购招标不同。图书采购具有采购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的特点,且采购任务是持续的、分批次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完成。因此,建议招标周期为2~3年比较合理。
3.1.3 采用多标底招标,博取各家所长。每个书商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营优势,为避免少数供应商恶意低价中标,可以将采购总标分成多个标底,以选择多个不同的供应商。
3.1.4 合理设定中标家数及份额分配比例。分成多个标段,选择多家供应商。多家书商中标后,按照分值由高到低地分配招标采购总额度的80%,各家的份额分配比例应科学合理。同时预留20%的采购额度机动分配给其中服务做得好的供应商。这样可以促进几家供应商的良性竞争。同时,可防止出现中标的书商不按合同办事,不得不重新进行招标的麻烦。预留经费的分配要采取公正公开的方式,防止其他问题的出现。
3.1.5 实行滚动招标方式。高校图书馆购书量大、品种多,任何一家供应商都是难以满足的。加之图书馆文献采购对连续性供货的要求,这就需要确定5~6家实力强的图书供应商来参与图书采购。为了保证馆藏资源建设质量和图书馆工作的连续性,有必要实行滚动招标方式进行图书采购。即从上次中标的供应商中确定1~2家直接滚动到下一周期作为图书馆的供应商,而其余份额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另行确定。
3.1.6 招标时应预留部分专项的非招标性经费。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节约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固然很重要,但采购高品质的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才是采访工作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招标采购的同时,也要注意采购渠道的调整与改进。高校图书馆全年图书经费总额不全用在招标采购上,要预留部分专项的非招标性经费,以保证馆藏图书资料的专业性、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建议每年预留采购经费的1/20,用于此类图书的自主采购。
3.2 图书馆工作规范在图书招标采购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3.2.1 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采购的计划管理。高等学校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图书经费拨款时间常规是年初,且每年的经费常处于变化中,为避免经费变化的影响而与中标商产生合同纠纷,图书馆大多是在图书经费下达后才进行采购招标。而学校的经费使用一般规定,当年经费只能当年使用,不能跨年度,这样,完成招标,供应书的时间也就只有差不多半年了。因此,图书采购应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在完成招标工作后,严格按采购计划表进行采购,要科学地确定合理的交货期,既保证供应商有合理的图书采购和加工周期,又能保证图书质量,按时完成采购图书计划。
3.2.2 签订规范化、内容详尽的图书采购合同。图书招标结束后,图书馆将和中标书商签订图书采购合同。在合同中要详细列出书商在标书中的承诺,对于一些知名出版社和针对本校专业的出版社要重点列出;对于书商在标书中承诺的一些服务,如:送货到馆、协助验收、加盖馆藏章等要明确记录;增加对书商的约束条款,明确对书商违约行为的认定;制定因书商违约而中止合同的处罚;明确书款的结算周期和结算方式。合同细化,包括中标书商每次选送书目信息的及时性与出版社范围、订书的到馆率、差错率、自选图书的到货率、图书加工的质量、编目信息的质量等。对于细化内容的执行,要有相应的考核规则和验收记录,以备下次招标之用。
3.2.3 图书馆验收人员要严格按订单验收,做到价量相符。采购人是查验图书的重要防线,要及时对图书认真查验,核对书目、册数、金额是否与自己的要求相符。验收是图书采购招标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能有效确保验收质量,减少图书采购质量风险。
3.2.4 图书馆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规范供应商的行为。目前,高校图书招标工作是每年进行一次,由于种种原因,中标商更换频繁,对于图书馆业务非常不利。因为新的书商难以在短时间内搞清某个院校的馆藏结构、学校专业设置、科研水平等情况,也就难以准确地提供所需要的书目。
因此,招标院校应对供应商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能力与信誉的供应商。高校图书采购招标,应该在评标前做好投标供应商的考察工作,掌握投标商的信誉度和服务质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及时对图书供应进行催交,解决供应商在供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开展对合格供应商的考评和管理,对于供应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诚信危机等须立刻进行评价评估和采取果断措施止险。
3.3 书商行为规范中的图书采购质量控制
3.3.1 规范书商的书目提供。一般书商会根据图书馆的要求来提供采访书目,做得好的书商会定期提供。但图书供应商都有自己的经营倾向和对出版社的偏爱,他所提供的很多品种未能满足大学图书馆对质量高、专业性强、学术性强图书的需求,因此要规范书商提供的采访书目。
3.3.2 建立科学合理的书商考核体系。关于书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业内已有文献发表,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已有的成果和自身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中标书商多方面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根据考核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次,各等次采取不同的激励或惩罚措施,这对书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服务也可起到一种鞭策作用。
3.3.3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校图书馆要把风险防范贯穿于图书招标采购和业务外包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细化合同,将影响图书采购质量的各项条款尽量细化。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依据合同加强对图书供应商的检查和监督,对供应商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并与供应商就评价结果及时交换意见,督促其认真履行合同。对不能履行协议的,随时终止协议,防范来自于供应商的风险。
3.3.4 建立中标书商信息档案。了解是合作的基础。建立中标书商,特别是新中标书商基本信息档案,是熟悉与了解中标书商各项信息的有效渠道。档案至少应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经营资质、经营方向、服务特色、管理水平、人员配备、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交货方式、优惠率等基本信息,并随时对变更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书商信息的准确性及利用的有效性。
总之,中文图书实行采购招标是发展大势,并不断为高校图书馆界采用。为了加快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就必须建立以招标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多元化采购体制,使得图书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合理化。在招标条件下对各个采购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使其规范化,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采购招标的质量,满足馆藏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文贤,李亮先.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及其实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4(2):78.
[2]林泽明.图书采购特点、折扣与质量的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47-49.
摘 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并购现象也愈发频繁。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在企业中频繁实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营业绩等,但并购发生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在并购过程所形成的风险比重最大。因此,唯有正确认识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内容,并采取必要的规范、合理举措,才能使企业并购具备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分析 举措
企业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统称。即企业兼并主要是指企业凭借产业产权交易而获取其他组织机构的产业产权的合法经济行为过程;收购是企业以合法经济手段购买对方组织机构资产与股份的经济行为过程。而并购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以低投资成本获取对方产业基础的一种战略性经营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资本运营。但值得说明的是,并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与会计风险等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企业并购所形成的财务风险种类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举措,以期降低企业资本运营风险,提高经济实力,实现并购效益。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内容
企业并购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既是资本运营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带有一定风险的系统工程。而企业这一阶段的内部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财务制度风险、财务行为人风险和理财的风险等。其中,财务制度风险是由于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分配和财务规范的不完善导致的风险。财务行为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组织内部的管理主体因恶意或善意的财务失误和财务波动,以及财务行为的监控不力而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目标确立后的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购并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形成并购价格。这主要的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此外,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外部因素干扰等诸多问题。
(二)融资风险
并购融资是企业并购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同融资方式及时机把握都会对整个并购产生重大的影响。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三)支付风险
1.由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风险。对于企业财务现金支付工具而言,它本身也会可能给企业并购阶段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其一,由于财务现金处理工具所处理的是一项巨额即时现金,所以这无形的压力就会提升;其二,利用现金支付工具处理现金实务时,会因交易规模的大小而产生货币限制,即获现比重受到制约;其三,从被并购对象的角度出发,由于现金支付会受到推迟资本利益确认和转换来实现资本增益过程,从而相应优惠就不能即时体验,加之新公司股东权益等方面的原因,即不少企业股东并不赞成现金支付形式,使得相应并购机会丧失,进而造成风险。
2.杠杆支付造成的债务风险。所欲并购公司凭借数量庞大的举债融资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及股权,之后又靠被并购公司的现金流量偿付债款,这样的杠杆支付方式常常也会伴随一定财务风险。另外,高额的利息债权资金本身带有风险,同时成本较大,而并购后的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具体前景又难以把握,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方式务必以非常高的回报率才能为并购者创造效益,否则,被并购的企业很可能会出现负债比重较高而偿付不了高额本息而倒闭,面临破产危机。
二、针对企业并购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应施行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并购过程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举措
企业并购会伴随一定内部财务风险,主要内容包含财务制度风险、财务行为人风险以及财务管理在内的经营活动业务处理风险等。常规而言,这种处理经营活动业务所致的理财风险多半是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以及财务行为人所致的风险。因此,对待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从制度、财务行为人两方面着手对此类风险进行规避及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企业全体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财务人员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命脉部门,即企业的财务部门。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专业素养、培养财务工作团队的工作强化意识、招募一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开展必要的财务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等,都能较好的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风险管理意识。对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
2.合理的职能规划与考核奖惩约束机制的设置。企业除了健全必要的财务规范机制、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还要设置好岗位结构的具体划分,尤其是在财务部门应当明确划分好不相容岗位之间人员职能、职责的分离。做到明确分工,权、责、利有机结合,以此才能建立高素质、高水准的财务工作团队。但必须指出的是,企业高层人员,包括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会在内的决策层、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也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以此企业由上至下才能做好万全准备。
3.设置企业并购专业财务组织部门或机构。通过专项设立的财务组织机构,可以对企业并购过程阶段明确各种财务规章管理制度、财务责任分配机制、以及奖惩约束机制等,这些财务机制对企业并购阶段的各项业务活动处理约束作用要更具针对性。
(二)整合信息降低企业评估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所以并购企业要尽可能地收集各类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类。在并购之前应当仔细调查与被并购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与相关资历的投资银行一起结合企业经营战略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审定被并购一方企业的具体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环境、财务情况、以及营运能力等,进行全方面的策划与评价,从而对被并购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同时还要分析被并购企业实际所应有的价值。
(三)统筹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大小,这些问题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划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四)强化营运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流动风险
由于资金流动风险是造成资产负债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凭借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强化运作资金管理,才能使负债风险降至正常风险范畴之内。但是如果随着流动性资金风险等降低也必然会影响资金流动性,导致可变现的资金受到制约,随之企业收益也会大幅度降低。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种矛盾,必须要重塑资金结构,使之资产结构匹配,从而也就控制了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兼顾了收益,满足了企业资金运作的需求。
(五)凭借中介机构确立企业价值
保障并购阶段的财务风险能够受到控制,并购企业应当与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包括被并购方企业的经纪人、资产评估师、以及会计事务所等。同时要在收购之前能够全面地、周详地对其进行考察与评价,即重点考虑、分析其财务状况如何、运营能力是否满足企业需求,以及对其产业环境进行合理分析等,这样才能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有效降低并购风险。
三、结语
总之,企业并购过程势必会伴随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只有企业在此之前做好充足的各项准备,才能加强针对此阶段展开各项财务活动的财务处理能力,以此不断深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准、规避并购所致的理财风险,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幸芳.我国企业并购及财务风险回避.新疆农垦经济.2006(04).
[2]王芬,吴文波.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其规避.台声.新视角.2005(07).
[关键词] 供应链采购管理博弈论
一、引言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在企业及其上游企业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保证。传统采购管理的重点放在与供应商进行买卖交易的活动上。采购企业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由于供需双方都是经济利益的实体,遵从个体理性原则,在交易中常常隐瞒信息,互不信任,这种采购管理思想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的博弈,大大增加了损害伙伴企业利益的可能。
本文以一条供应链上的两个相邻企业(制造商和供应商)作为研究对象,对无限次重复采购情况下交易双方的因应策略进行了讨论。
二、无限重复采购情况下交易双方的博弈分析
本文把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长期或多次发生的采购看作无限重复采购,并做以下假设:
1.供应商和制造商在进行一次性采购之前互不了解。
2.个性理性原则。供需双方以本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交易原则,对伙伴企业会采取合作,也会选择隐瞒信息。
3.一方一开始合作,如果另一方也选择合作,双方就一直合作下去,但如果一方一开始选择不合作,则另一方将在随后的交易中永远选择不合作以示报复。
下面我们举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例子。其支付矩阵见下表。
先分析交易双方的行动策略。双方在无限
重复采购博弈中的策略组合分别是:S1=(合作g-合作…合作,合作z-合作…合作);S2=(隐瞒g―隐瞒…隐瞒,隐瞒z―隐瞒…隐瞒);S3=(合作g―隐瞒…隐瞒,隐瞒z―隐瞒…隐瞒);S4=(隐瞒g―隐瞒…隐瞒,合作z―隐瞒…隐瞒);(“合作g”表示供应商选择合作;“合作z”表示制造商选择合作)。
无限次重复博弈的交易双方的每一次采购博弈也都构成纳什均衡。此时,我们引入贴现系数ρ(0<ρ<1)(ρ主要由订购费、订货费、库存费等相关费用的时间价值来决定,ρ的意思是说下一时间的一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ρ元人民币),可以把每次采购交易的收益转换为净现值(NPV)。下面对制造商在应对供应商不同策略时的总净现值进行分析:
1.供应商首次选择合作的情况
如果制造商应对以合作,随后双方一直采取合作,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
如果制造商始终采取隐瞒,随后双方一直采取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
(1)如果NPV1>NPV3,即,亦即贴现系数时,制造商始终采取隐瞒战略的总收益比始终采取合作战略的总收益要小。在本例中,,不妨设,此时NPV1=30>NPV3=24,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1。
(2)如果NPV1=NPV3,亦即,用表1来说,则NPV1=NPV3=15,此时,制造商选择合作或隐瞒策略收益相等,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1或S3。
(3)如果NPV1<NPV3,亦即,在本例中,,不妨设,则,制造商会采取隐瞒策略应对供应商,双方的策略组合是S3。
2.供应商始终选择隐瞒的情况
如果制造商也始终选择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
如果制造商首次选择合作,随后双方一直选择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
如果NPV2>NPV4,即ρ<1,制造商会始终选择隐瞒,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2。
可以看到,当交易中的一方首次选择合作策略时,ρ越接近1,就是说,明天的一元与今天的一元越“足够”等价,另一方就越热衷于在每次采购中采取合作策略。当交易中的一方首次选择隐瞒策略时,另一方的最优策略就是始终采取隐瞒。
三、结论与建议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供应链上的供需双方在多次采购中的博弈策略,并找出了如何规避交易双方选择隐瞒、抛弃合作的措施,具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