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第1篇

因为上述的一系列优点让各家企业纷纷涉足微博营销,很多企业愿意找第三方代运营,一是希望在短期内能快速提升影响力,二是自身缺乏这样能力,外包出去自己可以省点事。在一次品途网的沙龙上,就有来自微博代运营的朋友说,他们本来只开发微博营销后台,为企业提供工具,但后来好几个企业强烈要求他们代运营,他们只好把代运营这块业务也承接下来。

说到代运营,业内看法褒贬不一。持肯定态度的一般认为:代运营由第三方专业团队操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企业微博知名度,聚集大量粉丝;其次代运营的专业营销策划能力和用户监测技巧是一般企业无法企及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企业微博运营外包实在不妥,原因有五:

1、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展示窗口,代运营缺乏对企业的足够认识。由于第三方运营团队不是企业微博方的内部职员,因而缺乏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足够认识,在日常维护时也难以将企业理念和服务精神有机地融入到微博内容中。虽然通过各种话题、段子炒作聚集了大量粉丝,获得了不少的转发和评论,但这些转发和评论未必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或产品服务产生真正有益的价值,所聚集的大量粉丝是否真正就是企业的目标客户也难以定论。

2、作为企业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客服窗口,代运营或将增加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成本。如上,由于代运营缺乏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因此当有客户咨询时,代运营者无法在第一时间给出正确而权威的回复,只能先将问题转给企业,再由企业给出答案回传代运营者,获得答案后代运营者再回复客户。这中间一来一往的沟通成本反而成了企业与代运营者共同的负担。倘若代运营者因掉以轻心想当然地忽略掉一些咨询,可能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3、作为企业与同行及合作伙伴的合作窗口,代运营难以把握瞬间的合作机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业内的知名人士。企业微博在现实运营中还将承担一些与合作伙伴沟通交流的窗口作用,这就需要运营微博的人需要了解行业动态,清楚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而代运营者其更多的精力是在如何让微博内容更吸引眼球,如何让策划的话题更劲爆,因而即便有合作意愿的人主动上门试探(如评论或转发),代运营者也难以敏锐的意识到这之间的合作机会。

4、作为企业舆情监测窗口,代运营不易预知和辨别对企业存在利弊的各类信息。微博的舆情监测功能对企业来说是一大优点,但如果运作微博的不是企业自己的人,这种舆情监测的效果可能就要打一些折扣。某食品生产商其生产的休闲食品被发现包装袋里有死苍蝇,这一消息在微博上得到迅速传播,对该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该企业官方微博在获悉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表了道歉声明并及时联系事主寻求谅解,由于微博及时做出回应,从而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运营企业微博的人需要经常监测与本企业、本行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做出回应并跟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作为代运营,虽然可以通过一些监测工具和技巧侦知某些负面讯息,但要在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回应并始终跟进事件进度,恐怕就不是代运营能够胜任的。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转型期;失业保险;运营现状

一、失业保险对于转型期中小型企业的作用

目前,中小型企业正面临就着转型,在这一时期,做好失业保险的运营工作尤其重要。存在一部分企业根本没有设置失业保险,这一部分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相对于存在失业保险的企业而言,这一部分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人才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会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的企业。失业保险的意义在于保证员工在失业时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同时也能够利用失业保险所提供的资金提升自身的技能,可见,失业保险对于员工十分重要。技能的提升能够保证员工在短时间内尽快的参加下一份工作,这对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失业保险的存在能够减少其培训员工所付出的精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因此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从做好失业保险的运营工作出发,使自身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转型过程更加顺利的完成。

二、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失业保险运营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在失业保险的运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失业保险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对此仍缺乏正确认识,这是导致其运营状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在失业保险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参保率低

参保率低是目前转型期中小型企业在失业保险的运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当前中小型企业失业保险缴纳率的调查发现,仍有少部分企业存在失业保险的缴纳情况,一部分企业在缴纳一段时间保险之后,通常会出现欠缴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失业保险的大面积普及造成阻碍,同时对于员工合法权益的保证也十分不利。根据国家的规定,劳动者均具有由企业为其缴纳失业保险的权利,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没有真正的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这一现状必须得到扭转。

2.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必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以及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目的,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更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失业保险的有关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使失业保险信息的处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均存在信息化水平不足的状况,同时针对失业保险的信息,也并未对其进行良好的处理。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中小型企业转型过程的顺利完成,同时对于其内部管理工作的完善也十分不利。总的来说,转型期中小型企业在失业保险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企业需要针对员工的失业保险缴纳问题建立个人账户,并对保险的缴纳记录进行保存,但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未达到上述要求,员工失业保险档案丢失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对于其失业保险运营状况的改善十分不利。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对失业保险问题的不重视,因此,想要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加强对失业保险问题的重视,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十分必要。

3.企业对失业保险认识程度不足

企业对失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是导致失业保险缴纳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员工福利均十分不重视,缺乏最基本的为员工考虑、对员工负责的责任心,由此导致的失业保险运营状况的问题会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改善中小型企业失业保险运营情况的有效策略

1.提高中小型企业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待遇 提高中小型企业劳动者的失业保险金,一方面要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另一个方面要发放失业保险金时要把劳动者失业工资考虑进去,并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区别的对待。中小型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改革,对下岗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失业补偿,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2.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普及失业保险 中小型企业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关键在于失业保险知识的普及。各级经办机构要大力宣传新的社会保险法中失业保险以及有关的政策法规,让企业明白参加社保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四、总结

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要从加强员工福利入手,去为转型过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鉴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失业保险缴纳以及运营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十分必要,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样才能使转型过程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宝华.国外中小企业失业政策对中国中小企业失业保险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15-16.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第3篇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一对夫妻结婚三年,老婆一直没怀上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妻子竟然还是处女。医生便问老公,每次夫妻生活是怎么过的,老公答在洞口蹭蹭就草草了事了。这个段子虽然有点粗俗,但放到企业微博运营上却十分恰当,许多企业微博,就跟段子中的那个妻子一样,开通了微博,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运营和互动过,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你还奢望有什么营销效果。从未开始,又何谈结束?浅尝辄止,又怎能开花结果?

通过与许多企业微博运营人员沟通,我发现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术“的问题,而是”道“的问题;不是企业微博如何运营的问题,而是人们对企业微博微博如何认识的问题,特别是企业老板对微博的认识,直接决定着企业微博运营的思路和成败。

下面我就从几个常见的错误认识入手,告诉大家正确的”道“是什么?企业微博运营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一、微博营销,不是做一次广告?

前几天,一个专门做”留学咨询和海外移民“的公司老板向我咨询如何做微博营销。我说了一通如何利用微博将口碑效应最大化,如何像滚雪球一样把粉丝群体变大。听到这里,这位仁兄越来越没有耐心,他说他看过李开复的书,非常懂微博营销,微博运营是后续的事情先不要管,他现在需要的是如何利用微博快速展现企业的实力,怎样利用微博一下子让他的企业众人皆知。

我说,要是想让全国人快速的知道你,最好的办法不是利用微博,而是电视广告,你也可以像”加多宝“一样冠名”中国好声音“吗?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的话。

这个老板对微博的错误认识,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还有很多人,还认为微博营销就是做一次广告,甚至认为是很廉价的营销方式。他这样的错误认识,最终导致花了钱买了一堆水军转发,赚了些口水和眼球,但与真正的潜在用户没发生任何关系。这样的老板,你能说他真得懂微博吗?

二、用户不会关心你,他只关注他自己?

在谈到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要让别人谈论你”。“让别人谈论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你又不是章子怡、范冰冰,只是一家不知名的企业,人家凭什么谈论你。凭什么你发条微博,就能够获得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除非,你发的微博触及了网友的神经,跟他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在关注的你同时其实是在关注他自己。因此,企业微博应该把内容重心放到用户关注的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到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上。

再提一下上面那个“留学移民公司”。那个老板慷慨激昂,说自己的企业在“秋季房展”上有很多亮点,随便拿出来几个,就可以让网友兴奋。他所说的亮点,无非是推出什么“留学套餐”以及海外置业优势等内容,都是从企业角度来说的,是很难打动网友的。而我在参观展会的时候,发了一条微博,把标着移民价格的图片发了出去,引来网友很多转发和评论,这就很说明问题。对于草根和不知名企业而言,网友不关注微博是谁发的,只关注这条微博与自己有没有关系。

三、传播、营销,还是运营?

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关于微博的一切运营活动,都统称微博营销。其实,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如何使用微博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大家很多时候把微博的传播、营销和运营混为一谈了。

先说传播。其实目前许多企业微博,特别是一些品牌企业,在微博上所谓做的营销,充其量就是传播。对于这些企业,它们想在微博上达到的效果,也就是”make noise”,在微博平台上制造一些曝光而已。这些品牌企业,往往会把“传播”的工作外包给公关或者网络营销公司。这些公司,会结合热点,策划一些事件,制造一些话题,引发大家的谈论。这种微博传播,对大公司来说合情合理,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知名度,再加上大号和名人转发,的确可以制造一些曝光,达到一定传播效果。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只是传播而已,跟后续的营销好像没关联起来。貌似,对于一些品牌企业,也不需要关联,人家产品依旧可以卖得很好。

再说营销。现在很多电商公司,在微博上做的才是实实在在的营销,说白了就是利用微博来卖东西。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企业官微,配上图片和短链,推出一款促销产品,同时一般也会找一些类似“微博易”平台找一些大号来推广。这种营销方式简单直接,据说在去年效果也很好,但是现在越来越难了。一方面,网友越来越精明,一看到广告,就下意识的过滤。二是,大号很难做到精准。你想卖育儿产品,而推广的大号是关于笑话的,受众都是一些年轻未婚人士,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大号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水分也越来越大。重要的是,微博在做营销的过程中,跟用户没有任何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就是单纯的卖东西,这本身不是微博的优势,还不如直接去淘宝。总之一句话,简单依赖”大号转发“的营销就好比”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效果会越来越差。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教学改革;三维方法论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实战的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生产运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一直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国内外许多大学在此门课程教学中,立足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典型案例分析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但限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水平,完全采用案例教学不太可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探索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妥善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善教学效果。

二、《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内容庞杂且教学时间有限。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运营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管理内容不仅很多且跨越多个部门,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掌握各门学科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想能将各种知识统筹运用于生产运营管理活动中。此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本学科的实践和理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准时生产(JIT)、最优生产(OP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S)、企业流程重组(BPR)、精细生产、敏捷制造、虚拟企业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必须反映这些最新的成果。但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课程涉及的范围太宽,内容太庞杂。因此,如何在保持课程原有核心内容的同时,又能较全面地将当前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介绍给学生,这是应当进行认真权衡的。另外,《生产运营管理》又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安排下,不仅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偏重于制造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割裂开来。我们知道,生产运营管理是对组织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的管理,因此,本课程的对象既包括制造业又包括服务业。而现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更多的则是偏重于对制造业运营管理的研究,对服务业研究的相对较少也较晚。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不论从学生的就业方面还是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内容都不应该有所偏颇,而应同等对待,而且对于一些普适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容,在教学中也不应割裂开来,而应进行有机的整合。

(三)侧重于理论、模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训练。《生产运营管理》作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是文科背景,对模型、公式有着本能的排斥,缺乏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纯粹的理论学习,缺乏实用性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本门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削弱了本课程的应用性,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更多的是将原来的教学教案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罢了,这只是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劳动,而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学习,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削弱了师生双方的上课热情,不能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而没有感性的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

《生产运营管理》发展到今天,其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使得这门学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教学手段的选用会更加先进合理。因此,根据本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本课程分别在时间分配上、内容安排上和教学方法选用上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

(一)时间维。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且与实践密切相关,遵循人们“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学习”的认识事物和学习的规律,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力求做到时间先后顺序和时间长短要与内容相互匹配。

1、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组织学生去工商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工商企业的感性认识,以消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陌生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安排3周时间,包括直接参观企业和请专家或学者做报告等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产运营知识的应用。

2、在课堂教学时间内,以理论讲解为主,上机和实验为辅。如在我校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总学时为48学时,安排课堂教学38学时,上机实验10学时,同时同步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去实际企业场所进行观察和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体会。

3、在学习完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内容后,适当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如我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的学期结束前一周,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除了对所用理论进行更为详尽的学习外,还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更多的生产运营管理实践活动。如由学院组织的ERP模拟沙盘比赛,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战演练,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时间长短根据比赛的结果定,在没被淘汰前一直都处于模拟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另外,毕业前的毕业实习,一般是6周,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商企业,直接在现场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内容维。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满足教学内容的详略及全面性要求,又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相互联系。

1、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力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在以制造业理论为主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服务业的内容,同时补充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向学生介绍本课程最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的产值占我国GDP的40.2%,服务业劳动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1.4%。因此,不论是考虑学生的就业还是考虑理论的完整性,教学中除了讲授已经成熟的制造业相关理论外,还应补充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同时,考虑到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可能并不成熟和完善,系统性也相对比较欠缺,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更多地领悟其中的要义和知识点。

2、在实践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积极参与实践为主,被动学习为辅。由于本门课程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进行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实习阶段的参观企业和听报告、理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工商企业实际现场的观察分析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期间的工商企业实践活动、自愿参加的ERP模拟沙盘比赛的模拟实践活动、毕业论文涉及的工商企业问题的实践活动等。

3、在教材选用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选择一本较好的参考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2006年6月第二版的MBA核心课程教材《生产运作管理》,较符合本科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要求,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补充。

(三)方法维。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尝试多种方式和方法的混合运用,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1、认识实习中的参观企业和听报告。认识实习中安排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直接实践活动,同时请知名的企业专家或学者给学生做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题报告,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课堂讲授。教师讲授是本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限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匮乏,对许多概念或者术语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基本的概念和内容讲透。例如,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以身边的或时事新闻或耳熟能详的企事业小案例来讲解概念和术语,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另外,在教学工具的选用上,教师应该把板书和PPT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公式推导和计算的内容,要多写黑板,把有关管理概念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沿着教师的板书思路进行记录,做笔记,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另外,对于课堂上新理论、新方法的讲授及引用案例,为了节约时间和交代清楚背景资料,应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PPT大容量地展示信息和放映教学影像直观地再现企业管理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对新理论的理解和方法运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和课后的自行参观企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案例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预先把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包括背景资料、讨论的重点内容、讨论的形式和时间安排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找有关资料,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案例的相关信息有较全面的把握,以便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的初衷。由于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案例讨论课以组织2~3次为好。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服务业理论的应用,可以适当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服务企业自行进行参观,再结合所学理论写出相应的小论文。例如,在学到设施布置的内容后,在周末或法定假日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了解或调查的形式对一个大型的商场或超市的布置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对其布置中合理的部分进行分析点评。通过自行参观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所学理论在企业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应用所学理论去进行解决。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既廉价又方便的实践学习机会。

4、上机实验与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安排10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主要内容有: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运输问题的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进行MRP的制订等内容。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方法。此后,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时间为1周的课程设计,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可以采集某些企业的实际案例数据,让学生们自行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内容。例如,给出关于某企业的有关生产计划的数据,让学生应用EXCEL进行计算,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制订企业的MRP。课程设计的难度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自行决定。例如,我们给定的约束条件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依次为:不考虑能力限制的MRP的制定;考虑能力限制并追求运行总费用最小化情况下的MRP的制定;既考虑能力限制又考虑最终物料订货的批量约束并追求运行总费用最小化情况下的MRP的制定等。最后,学生需要提交关于整个设计过程的课程设计报告的纸质和电子文档,这份文档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业的一个成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再学习增加一点砝码。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

5、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软件来让学生体验管理过程,这是一种快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管理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企业经营的实训,其特点是从直接体验中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如,企业资源计划模拟实验、沙盘模拟对抗实验等。目前,我院已经成功举办了一期校内的ERP模拟沙盘比赛的实训,并由胜出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比赛,其中我院工商系的同学在“用友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及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总决赛中,获得了冠军,并在代表江苏赛区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模拟实验的训练,在模拟环境中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6、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往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应采用多种方式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日常考核中,对于概念、理论等知识的理解,如概念要点、知识要点、模型的计算等内容,让学生做一定的习题和练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主要以实践调查分析论文的形式或上机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期末考试中,主要以计算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等考核为主,综合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桂林电子学院学报,2004.24.4.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第5篇

正略钧策曾服务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A公司,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其内控体系进行内部测试与评估,使之优化和提升,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一、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在某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似乎只是审计(财务)部门的事,而其他部门参与程度不够。企业整体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益性缺乏认识,认为只是应付外部审计,满足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与企业的运营无关。

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足,势必造成内控体系与实际管理“两层皮”,甚至存在集体舞弊的倾向,内控体系建设成了表面文章,企业运营存在很大风险。

A公司前两年收购了一家公司B,由于治理关系没有理顺,A公司虽为大股东,但缺乏实际的控制力,B公司由于管理层的认识问题,迟迟不推行内控体系建设,为了能够通过外部审计,A公司审计部门只能“闭门造车”为B公司在纸面上建立了其内控制度、流程等。

二、内控体系建设实用性不足。

由于内控体系建设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其控制活动基本出发点为财务角度,无法与公司战略、具体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等相结合。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秉承谨慎原则,对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多过于严格,从根本上造成对风险控制的环节较多、力度过大,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同时对执行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下属企业、部门和员工多有抱怨,认为公司对其缺乏信任。

其次,内控体系建设多从财务监控、审计角度出发,缺乏与公司业务的结合,忽略了财务职能为业务服务的功能。

A公司就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客户多为农村商户,普遍不使用网络,甚至大部分没有传真机等必要办公工具,其建立的内控流程却硬性规定客户订货需要书面签字确认的订货单,对电话订货却没有相应流程支持和监控手段,不仅使业务部门感到十分不便,同时还忽略了订货流程中最大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

三、内控体系建设与企业遵循的其他管理体系融合度不足,甚至有较大冲突。

上市企业多是运营多年的优秀企业,建立很多的管理体系,ISO9000,ISO14000,ERP,绩效考核体系,质健安环体系等,内控体系建设如何与在公司运行多年的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A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A公司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当年同时在推行ERP流程优化项目,而两项目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造成内控流程与ERP流程相冲突,公司不仅需要重新系统建立内控流程,同时也需要对ERP流程中不符合内控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可谓“费时、费力、费钱”。

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呢?笔者认为,除了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还必须做到:

一、必须遵循企业战略,正确评价企业风险;由于我国企业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战略多为扩张型,不能错误评价企业风险,从而“因噎废食”,窒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必须与企业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相结合;要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大原则下,“量身度造”。

三、必须兼顾企业运行效率;风险控制与企业运行效率必须兼顾,否则造成企业效率下降,也是对投资者的“伤害”。

四、必须加强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