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实习的实质

教学实习的实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实习的实质

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44-02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针对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畸轻畸重的问题,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提出的“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理实一体”等观念和做法,旨在解决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等问题,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比例、方式、手段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有一种观念,那就是“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过分依赖理论教学,以至于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了列入本、专科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比例的下限。

我国的高职人才培养一直存在“工具人”与“理性人”之间的讨论与摇摆,在教学中,人们一提到实践教学就想到实验、实习、实训、生产劳动、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环节,这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高职实践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方式,高职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与理论教学等同的,然后才是高职实践教学活动或教学形式。

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职教育中提到实验的少,提到实训的多。其实,实验和实训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英语的“实验”一词为experiment,来源于拉丁语experimentum,意思是指人的某种尝试性活动。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领域的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简单地说,实验是为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19世纪20年代,德国大学自然科学教席的设立与连带的教学实验室的出现,带来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使大学成为科学实验研究的真正基地。实验教学引入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实验室是近、现代科学最伟大的传统,离开实验传统,科学之树就丧失了成长壮大的土壤。从这一意义上说,应该是理论依附于实验。

实验的形式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等,其中,演示、验证、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总目标。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职实践教学中构建由专业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多层次模块化实验项目所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实训,从字面上理解为“实习(践)”加“培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提高。实训是高职实践教学的一种普遍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得到广泛推行。实训=素质+技能+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从时空上分,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如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2)从形式上分,有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等;(3)从内容上分,有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创业和就业能力统称跨岗位能力)实训等。

实习是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工作环境、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以及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它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掌握职场知识,巩固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实习教学的实质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实习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教学形式多样,例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性实习、教学实习(或课程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

认识实习或认知实习是学生到专业对口部门(单位、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了解专业岗位特点、技能要求、行业发展前景,熟悉岗位工作环境的一般性业务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的感性知识,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的生产实习,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毕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到工作现场参加实际工作,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过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育流程 节点质量 问题审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且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业内人员对培养出的大多数学生质量存在不确定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有“踏空”之感,进而不断地反思我们现有的各层次学校中教育教学的目的意义、价值所在、培养思想、实现路径、评价制度、终极目标等。因此,为了考察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育教学的全流程进行审视,并分析各逻辑节点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教育教学全流程审视

不论是传统教育模式还是现代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演进不同。如果流程下各逻辑节点质量不好,教育教学的结果也不会理想。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主要遵循如下逻辑展开。

1.确立教育教学条件

(1)资质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层次条件资质、招生规模渠道资质、财务收入支出资质、人力资源体制制度资质、社会联合办学资质、教育证书授予资质、教科研社会服务资质等条件。资质的获得与资源的获得具有高度相关性,任何一所学校资质条件的突破都可以带来较大的资源利益,对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巨大。

(2)办学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软硬件条件。从硬件条件看主要有校园选址、面积及功能区规划、办公教学楼宇面积、实践教学设施、基地等;从软件条件看主要有背景条件(地域、行业、层次、历史)、管理条件(体制、制度、规划、组织、执行等)、资源条件(师资、生源、资本、技术、思想、人脉与资源开发条件)等。

(3)招生条件。涉及生源的数量及质量,从结构看有招生地域结构、性别结构、素质结构、形象结构、特长结构、兴趣结构、身心结构、渠道结构、批次结构等条件。目前看,在各层次教育单位办学规模不变情况下,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及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选择,一些教育单位招生条件有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忧虑和关切,如果应对不当,对相关学校都是致命的打击。

(4)师资条件。师资队伍素质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是办学水平的保证。从结构条件看,有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经历结构、专业结构、双师结构、团队结构、素质能力结构、师表形象结构等条件。现实表象师资结构有趋同化表现,但内涵结构正逐渐走向差异化,各教育单位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已达成共识,但如何造就“人”的特色,尤其是被社会高度认同的师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明确教育教学依据

(1)需求依据。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才,因此生源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供求变化直接影响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生源市场供求与社会需要情况,学生培养方案定期调整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当前对教育单位最突出的挑战是生源市场的供求失衡,这与社会对人的高要求形成矛盾冲突。

(2)方案依据。各层次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是依据国家需求及生源情况,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规律指导下,通过权变管理,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规划方案,是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培养方案必须体现学科设置与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与现实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三对接”要求。焦点是核心能力、素质实现方案。

(3)课标依据。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下规定的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性质是指该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主要说明该课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等;课程目标是指该课要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什么水平,主要说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等;内容标准是指该课各章节单元应有的知识、要点与逻辑,主要说明该课程的应知应会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制定人对执行本课标的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实施要求。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

(4)计划依据。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授课讲义教案等是教学管理活动、教师授课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学管理综合性指导文件之一;授课计划是对某一课程教学用书、教学周数、次数、内容、进度、学时等的预先协调安排,是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应计划。授课讲义教案是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3.落实教育教学组织

(1)时空组织。涉及教育教学时间与地点的组织。教育教学时间组织要受学制时间、学期时间、课程时间、课堂时间等约束;教育教学空间组织要受校内外地点空间、教室与情境地点空间、实验(训)与实习地点空间等约束。顺次、平行、交叉是时空组织技术的主要方法。

(2)形式组织。涉及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组织主要以合班授课制、单班授课制、个体授课制等为主;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组织主要以分班授课制、分组授课制、分段授课制、分点授课制、交叉轮训授课制等为主。

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第3篇

一追求教育公平与外来工子弟就学的现实困境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包含了入学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1]教育公平存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及结果公平三个方面。起点公平是平等享有学习的机会,而过程公平则是学生进入到某一阶段的教育系统受到公正的对待,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同质的学习资源和同样的教育关怀,教育者不以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当前政府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推进教育资源的同质化配置,回应社会对教育公平更高一层次的诉求。然而,政府推进教育均衡针对的是区域内的均衡,与城乡、校际公平问题不同的是,外来工子弟的教育公平是由于我国户籍政策“外地户口”身份所产生的教育公平问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其举办主体及教育对象都与我们通常所关注和研究的学校存在差别,也容易为人所忽视,我们称其为外来工子弟学校。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从而带来了地区间适龄儿童数量的失衡。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适龄儿童总量超出了该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外来工子弟学校也就应运而生了。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城市常熟市为例,有外来工人口约100万,适龄儿童5万名。如此庞大的外来工子女,地方公共教育资源很难接纳,而且外来工的流动性较大,教育资源的配置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常熟市公办教育资源只能吸纳约3.5万名儿童,还有1.5万名儿童需要在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外来工子弟学校分担了地方公共教育资源的压力,缓解了地方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但也带来了教育公平的困境。由于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民营性质以及外来工子女的户籍原因,地方政府在对待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政策安排上很难做到与地方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还难以与公办学校比肩。我国的教育实践已经从重视入学机会平等过度到关注教育过程的平等,即重视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质量。民工子弟学校也需要关注其教育质量,不仅实现民工子弟“有学上”,还要关注他们“上什么样的学”,使民工子弟享有教育过程的公平。在资源的配置上,外来工子弟学校除了办学设施上的差距外,更主要的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常熟市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0,远低于苏州市的1:23的要求,还有14.8%的教师无教师资格证。不管从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也是义务教育的对象,应该是社会追求教育公平的受惠者,需要人们基于教育公平理论对民工子弟学校给予实际关切。

二实习支教:一举多赢的实践举措

外来工子弟学校物质资源的不足尚可以克 服,只要能够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师资的不足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由于各种环境及工资待遇等问题,外来工子弟学校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教师,而且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地方高校安排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到外来工子弟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外来工子弟学校师资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于地方政府、高校、外来工子弟学校及大学生而言,都能够从中受益。

第一,政府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举措。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外来工子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地方政府责无旁贷。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是政府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有意无意背离了“应得”原则,损害了“相称”关系,使得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平等、均衡、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3]在面对外来工子弟学校问题上,政府作为首要责任者应承担起责任,不要因为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民办性质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也不要因为外来工不在自己管辖范围而置之不理,外来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外来工子女应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保障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外来工子女享有“有质量”的教育,地方政府除了把好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入口关,对于一些纯粹以营利为目的、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坚决取缔外;还要积极改善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师资状况,从软件上促进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水平。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开展实习支教是提高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二,地方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地方高校开展实习支教既可以体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展现大学精神,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习支教中感悟教育,培养大学生从事教育的专业情怀,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常熟理工学院将实习基地建在外来工子弟学校是一个开创性的尝试,也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的新领域。

第三,为外来工子弟学校质量提升注入活力。外来工子弟学校由于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也较差,而且流动性大,实习支教为外来工子弟学校缓解了这一问题。实习支教为外来工子弟学校注入新鲜血液,这些准教师将在教师岗位上进行全岗实习,既可以带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可以置换出部分教师进行脱岗培训,地方高校为这些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外来工子弟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四,为学生的发展能力提供舞台。过去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实习生无法进行实战,观摩的多而实际教学的少,影响了实习的质量。实习支教是在高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师范生的实习实践与对基础教育的支教培训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方共赢的制度设计,合理的时间安排和组织实施,能够有效强化师范生培养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创新师范生培养的有效途径。[4]接触外来工子弟也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责任感,培养师范生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在培养未来教师对社会公正的信奉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公平仅是其中的一步。如果这样的认识只能让他们焦急伤心无望的话,这对他们未来的学生是没有好处的。教师还必须把自身看成是处在促进社会公正斗争中的参与者,有能力和权利批评社会和教育实践,并带来社会和教育的变革。”[5]

三双导师制:提升外来工子弟学校实习支教质量的关键

外来工子弟学校实习支教虽然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也要注意到,实习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师范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实习质量的好坏关注到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近期人们对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关注,主要是关于职前培养的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因此,外来工子弟学校实习支教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意义,也要关注到教师教育质量本身。否则,以牺牲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缓解现在的教育公平问题,将会带来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如何兼顾实习支教的质量,笔者认为,主要是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指导。这也是在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数量和质量上存在问题,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解决实习支教指导教师队伍是问题的关键。实习支教指导教师队伍构建需要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合作,为实习支教学生提供双导师制。

第一,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基础教育师资。地方政府是促进地方教育公平的直接责任者,政府与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关系,不仅仅是管理的关系,还应该承担起扶持的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虽然投资主体的不同,但外来工子弟学校同样也在承担着义务教育的任务,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做贡献。政府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扶持,不是单纯指帮助其改善物质环境,提高师资质量才是帮助其发展的关键。外来工子弟学校,虽然就地理位置上讲,有些也是身处现代化的城市,但却缺乏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实习支教中,地方高校解决了外来工子弟学校师资数量问题,而质量还需要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调优秀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生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习支教生的教学指导,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为这些指导教师提供财政和制度保障。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定期组织名师到外来工子弟学校开设示范课,供实习支教生学习观摩。

第二,地方高校为实习支教生配置课程教学法指导老师。现在的实习支教队伍往往是一种混编式的安排,即不同学科实习支教生组成一支支教队伍,这样支教生的管理及教学指导就需要高校组建多学科课程教学法老师担任。虽然支教是地方高校借助实习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实习支教是师范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因为支教生承担了社会义务而放弃了自己的培养责任,支教生日常的管理评价及教学指导还需要高校承担。课程教学法教师已经为师范生开设了理论课程,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育理论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也需要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解答学生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情意。因此,课程教学法教师可以承担学生管理评价及教学指导的任务,组建多学科课程教学法教师队伍也能够加强校地联系,更好地为地方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鲍传友.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3.

[2]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6.

[3]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2.

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第4篇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你是孩子还是大人,只要你对一件事或一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感觉有使不完的劲,那么你的身上将会产生无穷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都是我们教师常思考的问题。当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贴进学生生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这一课中,我就抓住学生们喜欢动画片的心理,创设了让学生去参观小花狗布置的房间这一情境进行教学。当学生们一看到小花狗布置的房间时,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们都被小花狗布置的房间吸引住了,由此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我顺势利导,很快学生就从房间中发现了图案的不同规律。

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媒体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但是光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传递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不难想象,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冷漠呆板,身体僵硬木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于调动起来,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试想这样的一堂课其教学效果能有多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有效补充及辅助。一个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肢体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你一定离“优秀教师”更近一些了。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学习等都会用到上述三种语言,只有当这三种语言运用巧妙,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我们班的学生出乎意料地安静。面对全班学生,我首先露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接着对学生说了一声“你们的表现让我觉得骄傲,相信我们今天的学习将会更加愉快”。就这样一个简单地微笑,简单的一句语言,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无形中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别小看老师的一句简单言语或一个随意动作,它们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实习的实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建设;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60-01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实施背景

在科技腾飞的今天,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更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化信息时代,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的网络媒体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截止2007年9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72亿,互联网使用中的“网络教育”功能使用率达24%。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并创造实现世界范围内共同协作的可能性。在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下,全球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将迎来数字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来构建21世纪的职业教育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解决,为技能人才培养而奠定基础。根据国家当前政策,硬件设施建设初见成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实施应用成为目前的重点。

为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推进网络化,数字化资源进程。为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技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职业学校改革,为探索适应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我国职业校的竞争力,国家特提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共享规划方案”,扎扎实实地做好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新型的网络文化学习氛围。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内涵意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教育教学课题资源的信息化,并实现数字化资源信息的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计算机及网络设施是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前提基础。数字化资源将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工作围绕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的探索而展开。其深层意义在于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职业教学中符合教育多元化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进行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扩大课堂容量有辅助教学作用。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分享专家经验,共建精品立体化课程资源, 弥补师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实施学分制管理,还可弥补实训实习基地不足,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分析与评价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特点.建成后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学习模式;可以支持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强、共享性强、容量大、资源类丰富、形式多样、技术先进等网络化优点。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各个教学与学习环节。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精品课程资源、通用主题素材资源、教研科研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群落网站等。

(一)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类和专业课类资源,每个课程资源包含有标准化课件,考试题、视频授课、PPT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模拟仿真、实训操作、竞赛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网络课程研发等配套资源。本资源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通用主题素材”项目相应的软件平台管理下使用。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库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通过校园网系统,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通用主题素材资源

通用主题素材资源是将精品课程资源类项目研发的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教改案例库、技能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库等资源,以及通过征集、整合等方式获得的资源,汇聚纳入到“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平台软件”统一管理,提供公共查询检索服务。

(三)教研科研信息资源

教研科研信息资源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库、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库、职业教育学术论文库、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库、职业教育专家人才库等信息,由统一的“教研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负责资源入库、浏览查询。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软件和资源装备到校内网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云服务平台获取资源和服务。

(四)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校行政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等、学徒制质量监测系统、课件制作工具,作为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或重要应用软件。

(五)专业群落网站

在特点产业对应的专业群落,收集、和共享行业信息、相关企业经营、职业岗位变化、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为本类型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改革和教材应用创新提供信息支持。职业学校师生通过互联网访问网站获取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资源课题共建共享架起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实现对教师资源的积累和沉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策略,为教学改革提供政策参考。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内容,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可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实质上是为教师、学生创造了开放性、多样性、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中心。依托网络平台共享。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与教学,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先进,更加规范与标准。所以建设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