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立 ;医专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专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其课程设置难以突出使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强应用基础知识能力、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目标,忽视了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医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科改革与建设,我校于2009年7月对2009届大专毕业生进行毕业前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48份,回收率69.6%。

表1 进入工作岗位前对自己的担心

表2 实习后期对自己最该加强环节的评价

透过问卷,从我校医学生来看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人际交流能力缺乏。部分医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常识、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经验,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医患关系。3)人文科学素质欠缺。部分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病历书写不规范,层次不清,语言艺术性差,文字书写能力差;知识面窄,对专业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知之甚少。4)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在能力和知识上肯定不如本科上,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高,但心理素质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综上所述,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学人才。医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对其实施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适合医专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旨在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能力,作为一名医专学生如果不具备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发展的潜能,他将不能进步,终将被社会淘汰。只有具备较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专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和人才竞争中才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3 提高适合医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

目前,我国医学专科学校基本上仍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组织教学。

表3 希望学校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课程

表4 你对师弟师妹在校生活安排的建议

1)注重医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可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2)注重医专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医生作为一种公众职业,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够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处理和运用医护关系等等。因此要求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3)注重医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采取小班或者组为单位的实习实训教学,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34-1

构建主义学习论是西方认知学派的新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为获取知识主动建构自身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靠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并非空着脑袋进行学习,学习者自身的经验背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起重大作用,知识获得应当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

一、研究教材和学生,确立认知停靠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分为“同化”和“顺应”两步,同化是指把新知识吸收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知识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同化”还是“顺应”都要求学习者对新知的学习以旧知为基础,新知要么在旧知基础上增加新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来,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创造出学生的认知停靠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

语文教学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教学,一级一个大循环周期,一级比一级高,每级都有许多相同、相似或相异的地方。如鲁迅的作品初高中都有,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安排在不同年级的不同单元里,由于鲁迅作品属于五四时期的白话创作,学生在阅读时有许多地方难以明白,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用学生先前学过的内容来引导新内容新内容的学习,以旧知作为新知的停靠点来进行教学;说明文、议论文,而高中阶段则是要求学生会写“复杂的记叙文”、“复杂的议论文”,什么是“复杂的记叙文”、“复杂的议论文”?教学中只有以初中阶段写作的记叙文、议论文为参照来学生进行创作,才能让学生在比照中明白“复杂”二字的含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的掌握必须由学习者主动完成其意义建构,也即学习者必须是有主动学习的心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产生兴趣,也即,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认知上的困难情境,使学习者产生想解决这一困难的要求,从而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研究教材,创设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语文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因文而异,如小说教学,多篇“一贯制”的环境情节、人物分析会使学习生厌。比如在教授《祝福》一文时,便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解决:“祥林嫂姓什么?”“你怎样看待柳妈的善良?”“文章以‘祝福’为题有何含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读书,在对有关内容深入研究后,学与思结合,个人交流与集体交流结合,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学习独立探讨问题和表现中的欲望得到满足,问题解决之后的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营造合作、沟通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在开始应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看法,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然后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深入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

如有位教师《落棋有声》一课时,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小说中的两位厂长候选人大黄和小李,同学们你想选哪一位做厂长?”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大黄和小李各自的支持者分为两组,让两组讨论解决,于是两组组员为了驳倒对方,便从文中寻找证据,而教师在双方的辩论中是“冷眼旁观”,只在某些同学的辩论偏离中心时加以引导,然后以记录员身份记下双方的辩论过程。在同学们热烈的争论中,教师向要解决的人物性格分析、小说主题归纳等问题都由学生自行交流合作完成。在这样的合作沟通中,学生不仅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建构起有关知识的完善结构,而且思维水平、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创新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第3篇

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时代的哲学范式、认识论,它主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代表学者有Dewey,Piaget,Vygotsky等(Kang,I,E, 1999)。这些学者一般都是在自己学术鼎盛时期的20世纪30~60年代提出并潜心研究建构主义的。到了信息化时代,这些学者倡导的建构主义与时代潮流相融,成为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范式。

在信息化时代应对学习怎么下定义?为什么建构主义如此受青睐?答案就是:信息化时代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简单来讲,就是学习者自行建构学习意义的有效学习环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要成为应用技术的主体,并需要为学习者创造能够自动引发学习动机的,能使学习者“寓学于乐”的娱乐性环境(Engestrom, Y. ,2000)。目前,已成为重要学习环境或学习媒体的教育游戏可谓最理想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娱乐学习环境。作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教育游戏,是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来设计的。

在最近出版的Beyound Constructivism一书中,作者Winn提出:“当前,我们需要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反思。我们在研究建构主义时,应加深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习是怎么发生的,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到的,如何把这一学习过程具体、情境化地表现出来。”Winn还指出,在研究建构主义时,应更加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习是否实际发生(Winn, W., 2004)。

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学习理论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似乎只沉迷于它的理想境界,而忽略了它所具有的致命弊病,即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过于随意,对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难以估量和做出正确的评价等。我们还需通过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建构主义。

鉴于此,本研究以活动理论、分散认知理论、生态心理学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哲学的、认识论的思维框架,分析这些理论所蕴涵的对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启示。

活动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表现学习者具体活动的一种现象,即思考和行为是一致的,而活动和意识成为学习的中心机制。认知主义者的主张则与此相反,认为学习是脱离学习者的行为而先行的。在游戏世界中,玩家在愉悦于游戏的过程中懂得新的事物,在直接参与游戏之前,玩家不刻意去理解游戏内容。玩家的意识和思考在玩游戏时以及活动的过程中自动发生。 总之,活动理论主张,学习者的活动跟游戏中玩家的活动很相似。因此,根据活动理论,把游戏中玩家的行为当做学习活动来分析,是设计教育游戏的恰当的理论框架。 教育游戏需要在游戏中明确地设定教育目标。此时,活动理论可以成为能够确定目标的理论依据,即活动系统6个要素就是拟定理论分析框架的主要因素。依据这一分析框架来分析游戏中玩家的活动过程, 以此作为思考的立足点,我们可以分析和归纳活动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基点启示。

就如Jonassen 和Rohner-Murphy所主张的,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设计中,要聚焦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基于意图性、历史、文化、使用工具来仲裁有意义的意识过程或者个体的自我反思是根据活动理论进行教育游戏设计的基本观点。(Jonassen, D. H. , 2002)。

活动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提供如下借鉴。

1. 教育游戏必须以学习者通过玩游戏形成的理解和思考的内容为依据。设计教育游戏时,应考虑设计对于学习者有意义的游戏性活动。学习者玩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因此,游戏的过程中应蕴含学习目标和学习者潜在的思考过程及其联系性。多样的游戏体裁中,发现、探究、问题解决型内容的教育游戏最能反映上述游戏设计思想。还有,在冒险性游戏的探险要素、RPG游戏的任务形态和基于模拟类的游戏中,学习者通过玩游戏来持续地提高战略性思考能力,所以在设计此类游戏时,活动理论可以成为游戏设计的恰当理论框架(Kim, B, K, 2004)。

2. 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社会脉络实践的真实活动要素。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者所经历的游戏,使之迁移到现实中的能力,是基于活动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所追求的教育价值。

3. 在教育游戏设计中,应用活动系统从教师、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游戏,并探索要素之间潜在的矛盾,改善要素之间的不均衡关系。

4. 活动系统中的6个要素与游戏中的工具、项目等因素相联系时,根据联系范围和水准考虑游戏的水准和工具的水准,是基于活动理论的游戏设计应考虑的重要部分。活动系统支持6个要素及其他所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设计游戏时,必须探索如何把部分相互作用的活动要素与游戏水准、工具水准联系起来。

分散认知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分散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理论是由Hutchins最早提出的(Hutchins, E., 1999)。分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与认知并不是只属于个体的,而是由统属于环境的事物、个人、工具所分散作用形成的。即人所研究的包括高尖端技术在内的多样事物都是为发展人的能力而开发的。因此,除了人的认知活动和能力之外,还应研究扩张人类认知能力的作为认知工具的技术。认知分散时,学习者的自我概念随专家的概念化而收敛(coneprual change)。此时,分散认知中的人工物件(artifacts),既可以扩张人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提供认知残余(cognitive residue)。分散认知与情境认知也有联系性,情境认知理论所主张的知识并不是只属于某个个体的知识,而是在共同体中相互作用的,与周围同伴的相互沟通中显现的社会构成物。这在分散认知中被区分为个体分散认知(individual distributed cognition)和社会性分散认知(social distributed cognition)。

上述分散认知理论对教育游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启示。

1. 教育游戏的内容中应包含能够扩展学习者认知能力的主题和游戏方式。换言之,教育游戏本身就是个体分散认知的人工物(artifact)。因此,通过应用教育游戏来支持和扩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教育游戏本身要起到使学习者导致认知残余的分散认知的作用。设计教育游戏时,不应单纯地追求趣味性与Flow因素,而应设计能够引发学习者学习概念变化和思考能力扩展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2. 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设计能够支持学习者自我反省学习与元认知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是通过游戏中的工具(tool)或者场景(stage)等因素体现的。分散认知理论所强调的认知残余(cognitive residue)因素在教育游戏设计中容易被趣味性的因素来所遮盖。因此,游戏环境中需提供学习者能够自我反思的、进行元认知性思维活动的工具和项目,以及起仲裁作用的衔接工具等。

3. 在游戏中能够发展学习者游戏能力的工具就是认知脚手架。在教育游戏中,项目、任务、提问、NPC、MUD、共同体等因素支持学习者玩游戏和发展玩家的游戏能力。在提高学习者游戏能力的同时,应考虑把能够起认知脚手架作用的认知因素包含在游戏的内容中。这些都应反映在教育游戏设计中。

生态心理学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生态心理学是Gibson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针对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提出来的(Gibson, J. J., 1979)。他主张,有机体和环境是不能分开的。因此,生态心理学重视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即聚焦刺激世界的生态本质的心理学。除了学校环境之外,家庭等多样的共同体环境中教师、同伴及父母等有机要素进行相互作用。生态心理学认为,对于这些有机因素的研究,自然的研究设计方法是最合适的(Barron, B., 2006)。

生态心理学认为,知觉是人能动地从周围的事物中受到刺激而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行为。生态心理学还认为,学习可以视为意图和注意,在学习目的环境中学习是行为引发的affordances。这种affordances在教育游戏设计中是通过画面设计和界面方式体现的,它可以引发学习者恰当的游戏行为。

上述生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教育游戏的设计有如下启示。

1. 根据affordances可以评价教育游戏是否达到设计人员和教学者的意图。在教育游戏的效果性评价中,除了评价学习者关注(attention)程度以外,还应评价是否过分地超越了对学习者起脚手架(scaffolding)作用的水准。

2. 应提供能够使学习者的要求和教师的意图趋于一致的游戏内容。此时,作为学习工具的教育游戏可以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沟通和促进学习的游戏环境。

3. 设计教育游戏时,应注意设计游戏中的叙事顺序,有组织地在游戏中提供给学习者的认知脚手架和探索工具,即游戏应被设计为通过叙事(叙事内含学习脚本)有顺序地进行游戏活动,并使这些程序通过视觉工具更有组织地呈现。

本文基于几种最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启示。通过分析,总结了10种游戏设计观点。(1)教育游戏的内容应为学习者通过玩游戏能够认识和思考的内容。(2)设计教育游戏时,应考虑社会脉络实践的真实性活动。(3)教育游戏的设计应考虑从教师、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矛盾行为。(4)以活动系统中的6个要素为基础,游戏设计中考虑游戏水准和工具水准。(5)游戏设计时应考虑能够扩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主题和游戏实施方式。(6)游戏设计中,通过设计分场景和工具来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反思性学习和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内容和环境。(7)教育游戏中,使扩展游戏能力的工具成为学习者的认知脚手架工具。(8)需要设计游戏中能够评价游戏功效的恰当系统。(9)要设计能够使学习者的要求和教师的意图趋于一致的游戏内容。(10)设计教育游戏时,应考虑游戏中叙事的顺序对组织化游戏活动的认知脚手架工具和航海工具的设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arron, B.(2006), “Interest and self-sustained learning as catalyst of development: A learning ecology perspective”, Human Development, Vol.49 No.4, pp.193-224.

[2]Barron, B.(2006), “Interest and self-sustained learning as catalyst of development: A learning ecology perspective”, Human Development, Vol.49 No.4, pp.193-224.

[3]Engestrom, Y. (2000),“Activity theory and individu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 In Y. Engestrom, Miettinen R., & Punmaki R. (Ed),perspectives on activity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9-38.

[4]Gibson, J. J.(1979),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5]Hutchins, E.(1999),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In L. B. Resnick, J. M. Levine, & S. D. Teasley(Eds), Perspective on socially shared cogn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pp. 283-307.

[6]Jonassen, D. H. (2002)“ Learning as Activ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42 No.2, pp.45-51.

[7]Squire,J.etal. Designing Educational Games: Design Principles from theGames-to-Teach Proje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435,43(5).

[8]Kang, I, E(1999), “Why Constructivism?”, press of Cungill : Seoul, pp.58-63.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第4篇

1中医院健康教育目的

笔者对中医院实习护士开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査,分析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更正,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2存在问题

2.1中医院健康教育专科性差、专科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临床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除了具有共性的饮食、用药、心理等内容外,还有其专科性知识内容,调查中发现92%患者想更多的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教育内容,实习护士缺乏丰富的专科知识,不能有计划地、完整地将有关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针对性较差,缺乏沟通技巧。实习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机械化、模式化形式。

2.3教育内容医护解释不一致。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把握不及时或对疾病理解、熟悉与医生有偏差,而出现医护解释不一致现象,易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

3指导方法

3.1中医学专科知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随着医疗保健工作开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高。加强专科学习,拓展知识面,是做好中医健康教育的基础。实习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由于在校学习本专业的课时较少、内容简单、专科基础知识把握不扎实,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首先加强实习护士专科解剖、生理、中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采用专科知识与中医临床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其学习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时,指导她们了解此类患者为什么要严格避免精神刺激,精神紧张。因为过度情绪激动时,可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交感一肾上腺素能的活动明显增强;使心输出量增多和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使她们既学习了生理知识又丰富了健康教育内容。这种指导学习方式既有爱好性,又易学、易懂、易把握、实用性强,大大激发了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热情。

3.2中医学专科健康教育内容练习指导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患者把握的专科性教育内容,护士必须熟练把握。因此要指导实习护士熟练把握专科操作技巧,如长期卧床的心脏患者应鼓励每日定时做主动性和被动性下肢活动,可加速下肢循环血流,减少血栓形成机会。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是每天定时指导患者做轻缓而又不致于加重心脏负担的上肢伸展活动,亦可在患者肩关节部位做预防性的按摩及热敷等护理。根据本科各种疾病特点,从发病原因、病情变化、治疗、手术、用药、饮食、预防、到康复指导等全程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系统地学习与指导。同时模拟患者向实习护士提问,以检验其把握专科知识熟练程度。

3.3与患者沟通技巧练习指导把握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与患者交谈时注重语音语调要缓和、语速要慢,让患者能感到护士的热情、诚恳、耐心,对护士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化,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凡对老年人、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语速要慢、要有耐心、多次反复地讲解,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让实习护士模拟患者进行练习,感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实习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

3.4指导实习护士及时、准确把握病情变化。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心理状态等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若实习护士未全面把握患者病情或未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就可能出现宣教不到位、错误性指导、与医生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易引起患者的迷惑或误解,造成工作中出现尴尬被动局面。也会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及满意度降低。我们采取以下形式指导实习护士了解病情及时把握病情变化,对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3.4.1指导实习护士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入院检查。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病情检查,能较全面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身心情况,以利于健康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4.2指导实习护士认真阅读病历、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及时阅读病历并经常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最新变化、治疗、用药等信息,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3.4.3指导实习护士跟随医生査房。因为査房时患者向医生反馈病情的信息量较全面,倾听患者的诉说及医生的讲解,凡是对病情较重、不稳定、变化快和未确诊的患者,及时了解把握病情发展动态,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正确的教育内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出现教育内容与医生讲解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满足度。

3.4.4指导实习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根据本科特点,除了解患者全身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外,还要学会观察局部的病情变化,以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的自我护理。

3.5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健康教育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手术患者大多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惧怕、紧张心理,他们迫切想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他们想了解有关手术的方法、过程以及手术的效果,不知如何做才能有利于配合手术。因此有效地指导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不可缺少的条件,指导实习护士观看手术操作过程或请主治医生讲解手术方法及患者应注重的问题等,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预见性的指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各种疑虑及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地配合手术治疗。

4效果

通过对实习护士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不仅提高了她们的健康教育能力,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显示了实习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范文第5篇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是至关重要的组成机构,同时工会的核心工作也是为员工服务,切实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此外工会还可以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带领员工参与工作之外的娱乐生活,丰富员工情感世界的同时,也对员工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工会在近些年来,被赋予宣传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功能。只有充分重视工会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意义,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进而企业员工受到更多积极方面的影响。

一、工会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是党的思政工作的一个部分,并且工会应该始终在党的政策指引之下,与相关部门以期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还可以采取典型示范的形式展开,其目的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文化教育工作

文化教育工作既包括文化教育,也包括文体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动力。此外工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形式,开展知识讲座、爬山锻炼、参观游览这类活跃员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从而丰富员工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岗位技术培训工作

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也是企业工会应该开展的工作,企业工会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所保障,定期为员工设置带薪进修、组织培训、岗位练习等提升员工自身专业素质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得员工自身可以在岗位上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以更为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

(四)新闻宣传工作

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其需要借助工会的重要作用将企业文化所宣传的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职工的思想与生活中。并且还应该严格遵照党的领导与指示,宣传企业的方针对策。将企业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从而让员工开始重视企业工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宣传作用与意义。

二、工会宣传教育对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使得宣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工会宣传教育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首先体现在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方面。工会在开展宣传教育的时候,应该将正面宣传作为自身宣传工作开展的主要出发点。并且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的重点,结合相应的热点问题,将企业发展的精神与思想不断传承下去。当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相应决策的时候,企业也应该将这些内容与政策宣传给员工,从而让员工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现状,进而用科学的态度与思想武装自己,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此外,工会还应该善于挖掘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点,使得企业文化可以在适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发展,进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内容。

企业工会可以选择企业中优秀的员工,将其身上的优秀事例进行讲解,以先进典型的方式,让更多员工注重企业员工形象的塑造,从而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对典型的经验以及其优秀的闪光点进行宣传,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与推广效果。

(二)使得宣传教育工作形式更加创新

利用工会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形式创新。工会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时候要善于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且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宣传手段,从而增强企业工会宣传教育的效果。

比如企业工会可以选择利用企业报、企业内刊、企业内部网站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这样的形式可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从而使得更多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会所宣传的内容。其次通过工会不断完善自身的宣传教育机制,还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员工欣然接受的活动形式传播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的内涵与精神传递下去,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关注到工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工会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贴近,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管理举措、最新动态以及良好形象可以通过全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出去,极大程度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途径,也使得工会的宣传教育更加彰显创新性。

(三)使得宣传教育人才队伍更具专业性

利用工会的宣传作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还可以体现出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工会在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的时候,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行为端正的队伍。所以企业工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可以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入手,这样将会增强企业工会的宣传性,使得宣传工作开展更加有章可循。此外,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其组织一些外出学习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其视野,更容易为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所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工会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企业形成健全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