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日本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结构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倡导。有关专家预测,以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掀起一股生态旅游的热潮。以中国为例来说,为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年;2003年3月出台的《新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中,对自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提倡生态旅游的同时,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本文以日本第二大火山九州的阿苏国家生态旅游公园为例, 分析了这个地区生态旅游的特色,阐述了日本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举措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结构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以下就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历史、管理制度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论述了日本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日本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现状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旅游形态经历了海岛旅游、人文旅游,再逐步过渡到了现在被人们所推崇和喜爱的绿色生态旅游。同时,在日本旅游业中,自驾旅游的比例一直很高。而近十年来,由于日本国家政府方面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发展,日本国内刮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的流行热潮。
在日本生态旅游目的地当中,国家公园最受旅游者的青睐和喜爱。国家公园以其和谐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的到来。国家公园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其相对独立的区域环境让人们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日本国家公园的生态管理
在日本,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很多,而这些制度通常被国立公园作为生态旅游的场所利用。在政治生态旅游和进行相关的旅游开发之前,日本相关部门和专家首先对国家公园及其生态资源做了如下定义:日本的国家公园是指那些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并且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系统完整、有命名价值的国家风景及著名的生态系统。①国家公园、准国家公园和都道府县自然公园共同组成了日本的自然公园系统,日本的国家公园由国家环境厅厅长主管,自然保护委员会协管,并由国家环境厅制定相关的国家公园保护和旅游的法规,每5年修订一次。②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自然环境保护审议会对自然公园的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③日本开始思考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受此影响,自然公园的其他各种作用也得到强化和充实。
九州阿苏管理样本分析
九州阿苏ASO国家位于九州的中央,北纬32.88度,东经131.10度,海拔592米。阿苏国立公园面积为730.6平方公里,其中心包括周长为128公里的辽阔的外轮山,分布着7个村镇及由中岳、高岳、杵岛岳、乌帽子岳、岳根子岳五座火山组成,称为“五岳”,东西宽18公里,南北长约24公里。由北端的大观峰向南望去,有绝佳的视野一览五座外型完整的火山锥,相当的壮观。
日本政府和民众相当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政府通过出台各项措施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保护。阿苏国家公园在规划设计时,通过调研和公众参与的方式收集全面的信息,包括天气气候环境、地质条件、消费者市场需求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其规划做出合理的定位。规划方案注重其未来的发展,并与周边地区、其他生态旅游项目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阿苏国立公园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范旅游服务设施和经营方法,禁止盲目扩大和过度建设。为使公园内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国家允许公共团体和个人按照国家公园的使用规划提供服务设施,但前提是这些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决不能破坏阿苏国家公园内的任何自然景观。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为了以合理的方式保护国家公园,并让游客安全舒适地休闲游览,政府鼓励在该区域中提供贴近自然的服务设施,使自然环境、风景点、自然小路、露营点、游客中心、卫生间和其他服务设施自然融合一体,以使人民共享自然。曾经有许多旅游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甚至过度建设旅店、餐馆,这种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而阿苏国家公园实现了控制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的要求,这都得益于其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措施。
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规范的私人经营管理制度。以道路建设为例,阿苏国家公园的特殊地理环境,许多公共用地都非平直的地面,然而通过工程师的设计,公园将其大部分都设计成加入硅制胶材的绿色“可呼吸”道路。一方面,这样的材质可以根据路面的高低起伏随意进行铺设,而不会产生裂缝;另一方面这样的路面设计有利于地面自由地吸收水分,而不破坏自然绿色景观。④这种把传统文化气质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没有破坏其旅游特性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使公园的路面设计有别于传统公园的水泥或砖块路面的设计,不但使阿苏公家公园与大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使游客可以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让地面“自由呼吸”,而且使路面进行良好地排水、植物种植工作,而减少积水和降低绿化破坏可能性,极大了降低了公园管理的费用支出。
在阿苏国家公园以及起周围地区,国家允许私人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建立以娱乐为目的的度假村,但是在建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私人经营管理的制度。例如,度假村住宿设施必须是有益于健康、简洁、不昂贵,并且要与户外的其他设施浑然成为一体。所有私人营业点的LOGO与阿苏国家公园的整体LOGO保持一致风格。在装修之前,所有的营业点的室内室外装修风格都统一进行规划和设计,业主参与讨论并得出最优方案。
明确游客活动范围、组织志愿队进行保护治理。游客作为自然景观的享受者,同时也是自然景观的破坏者。因此,为保护阿苏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对人类活动进行了严格限制。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该地的旅游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当地采取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例如,游客在泡温泉的时候必须先把身体冲洗干净,然后才能进温泉池,在温泉池里女士必须戴上浴帽以防止头发落入水中,毛巾等物不得带入温泉池的池水中,以保持池水的干净。同时,组织志愿队伍,从事国家公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项目活动。
提倡自然旅游,发展天然旅游纪念品。阿苏国家公园内在各个方面尽量提倡自然旅游,连旅游纪念品也大都以自然生态产物作为供游客购买留念的物品。例如游客可以在无人自动纪念品摊处购买价值大约100日元的火山石作为旅游纪念品。
日本国家公园生态规划借鉴意义
从日本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行为、制度、政策等方面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所依赖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各种人为破坏的挑战。如何使国家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深远的研究课题。但是,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公民的行动,都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公园旅游振兴的可能。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两者在地理纬度上较为相近,气候、植被等,包括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所以,日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开始飞速发展,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我国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本文对日本的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规划保护工作做了一定总结,对中国生态公园旅游产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注释
①真坂昭夫:“エコツ一リズムの定义と概念形成にかかわる史的考察”,《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2001第23期,第13~37页。
②日本环境自然保护局:“平成10年度地域活性化のたあの域移动型エコツ一リズム调查报告书”,日本环境自然保护局,1999年。
关键词:湿地;管理;利用;保护与恢复
中图分类号:S156.8 文献标识码: A
湿地管理经历了以资源开发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平衡,主要以农业生产、水产业、地下水补给,资源持续利用,人类与湿地紧密联系。湿地生态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1 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常指年积水和过湿地的土地,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摇篮。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按照广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代替的生态功能。无数的动植种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养育了高度集中地鸟粪,哺乳类,爬行类,西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也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
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概况
2.1湿地是蓄水调洪保护堤岸
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削锋,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对于调节金沙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2.2湿地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地
湿地是有江、河、沟、箐 、湖泊、水库、池塘等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2.3湿地调节生态环境气候、净化水源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 提高周围地区室气湿度,调节小气候,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以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利用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转化土壤,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2.4湿地类型及湿地面积
根据湿地重要性,我县调查分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湿地类型分四种:(1)河流湿地。(2)湖泊湿地。(3)沼泽湿地。(4)人工湿地:全县共有906座水库,设计水容量1.6657亿m3,花桥水库和大银甸水库属于大中型水。(5)宾川属零星地区,全县境内湿地面积2860.62hm2,其中河流湿地1172.16hm2,湖泊湿地342.76hm2,人工湿地1345.7hm2,。河流湿地占40.98%,湖泊湿地占11.98%,人工湿地占47.04%。
3 湿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评价
(1)河流湿地。
宾川河流众多,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渔泡江、桑园河、朵背箐河,流域面积2435.51km2, 总径流量4.207亿m2,桑园河、平川河在工农业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宾川县山地地貌的控制,境内许多支流如叶脉般铺展,形势密如蜘蛛网般的格局。宾川县山型河流的径流量,泥沙含量在雨季和旱季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但河域内森林植被的多寡对径流量及泥沙含量有着相当的调节作用。一些河流由于流域内森林植被减少,常常主观出水量半年,半年枯,水质半年清,半年浊的景象。
(2)湖泊湿地。
宾川境内湖泊甚少,主要是上沧海水库湿地类型属季节性淡水湖,是宾川的高山湖泊,断裂褶皱发育而成,位于宾川西部38km左右,平均海拔1830m,与白族上沧村相毗邻,是一个多年天然调节形成的天然湖泊,水域面积262.78km2,历史控水面积达4000多km2,周围山青水绿,自然景色十分秀丽。上沧海的水量主要由降下,周围河流和地下水补给。湖水用于灌溉,向北逆灌下沧江股村农田。由于过度抽水,导致生态失衡,淤积严重,水下地质发生变化,大部分水域变成粮田,曾经无水输出,目前上沧海已基本丧失湿地功能,动植物种类锐减。
(3)上沧海。
在辞海中,上沧海可以理解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宫。周边居民以白族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淳相的白族居民以上沧江为核心,周边山体依托,过着最淳相的农业耕种生活,在农业经济方面植水稻为主,附带其它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依然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天宫庄园油然而生,兼具“都市里的村庄”之美称。是集湿地恢复与保护利用,体验绿色生态农村生活,购买绿色食品,参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类旅游区。
4 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4.1制定科学湿地土地资源利用政策,因地制宜实行退田还湿,坚决杜绝随意侵占湿地和扭转湿地属性的行为发生,严格禁止围垦、采挖、提岸工程、景点建设,餐饮宾馆建设侵占旅游。
4.2重点进行湿地恢复,构建湿地基础骨架前期以湿地恢复为主。构建湿地基础骨架,上沧海湖岸线种植水生植物和湿地景观配套设施,湿地功能见效快,景观效果,使用功能凸显。
4.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加强对城镇排污场所的管理,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和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区。通过采取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镇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污染前的机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
4.4建立湿地保持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湿地保护立法,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以法律形式确主下来,当湿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冲突时,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提供法律依据,确保湿地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4.5明确保护部门职责,确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县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湿地保护与利用共同合作的有效机制,调动部门积极性,协调权益关系,认真执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例》及国家,省有关湿地法规,保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章可依。
4.6是加强宣传,提高对公众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介,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爱鸟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日”等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大力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增强公民和法人保护湿地的意识,为湿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利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7科学规划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水平,编制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将湿地保护管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8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加强上沧海湿地恢复、保护和发展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全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4.9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发科研和监测,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推广先进的湿地保护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大对湿地科研的扶持力度,对有关湿地保护的科研课题要优先主项,重点支持,应定有效的对策并对鱼类资源地区实施重点保护。
4.10合理利用湿地景点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功能性的前提下,同时积极申报,加快上沧海,恢复、保护及开发建设步伐。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方式。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展示湿地自然景观好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湿地文化,发挥湿地公园湿地休闲,湿地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经济,社会效益。
5 结束语
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污染加剧、环境恶化,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湿地管理体制的混乱,加之由于国家对湿地研究和总体规划起步晚,湿地保护投入不足,资金严重不足等严重的制约了保护湿地工作的开展。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流域的水温系统等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对湿地关注,我们在履行《湿地公约》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宣传介绍中国湿地的保护工作以及湿地优先项目,通过双边 、多边 、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开展湿地优先保护项目合作。加强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和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湿地与人类生存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云南林业厅2001云南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亲情化在旅游的出游方式方面,由图2可以看出,选择“通过旅行社,与亲友一起出游”和“与亲友一起自助游”的合计占到58.6%,这说明公务员群体更倾向于跟亲友一同出游。另外,通过对公务员旅游制约因素的分析:在休假不选择旅游的原因方面(见图3),认为“家人不能同行”的所占比例最大,占到39.8%。结果表明,公务员旅游者在考虑选择休假旅游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和家人一起同行。通过访谈得知,利用休假时间和家人一道出游有利于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弥补平时由于工作忙时对于家庭和家人的疏忽。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加剧,情感脆弱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情感淡漠、家庭不安定因素增多、离婚率上升等等都让公务员在工作之余更注重生活质量,重视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而通过旅游这种方式更容易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出游、消费理性化在选择休假的时间方面,选择春节的占9.9%,选择五一节的占13.7%,选择国庆节的占19.1%,选择寒假的占10.1%,选择暑假的占17.3%,选择其他时间的占29.9%。说明公务员休假出游时间的选择比较理性,大部分选择在其他方便的时间,而非选择旅游价格偏高、人数众多、交通拥挤、住宿不便的黄金周、寒暑假、节庆日等。在选择的旅游产品类型方面,62.2%的受访者选择了舒适型,32.7%的选择了经济型,只有5.1%的选择了豪华型。说明,公务员群体收入比较稳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对旅游产品的性价比更为看重,消费很理性。在进行旅游决策和选择旅行社方面,大多数公务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和制定旅游计划,选择信得过的旅行社和旅游团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相信一些旅游公司打着宣传和促销旗号的超低价格组团,但是对于有过相关出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事等的经历、经验和评价却比较重视,有的甚至还会上网搜索对相关旅行社、相关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务员旅游行为的逐步成熟与理性化。另外,公务员群体青睐跟团旅游的现象,也是他们防范风险、理性出游的表现。旅游人文化,偏爱生态旅游在喜欢的旅游项目类型方面,选择“参观游览类项目”的公务员旅游者占47.6%,选择“参与性旅游项目”的占26.3%,选择“探险与运动项目”的占26.0%。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还包括文化旅游。而人文旅游资源有的是参观游览类项目,有的是参与性旅游项目,有的既是“参观游览类项目”又是“参与性旅游项目”。说明公务员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方面有着旅游人文化的趋势,他们对于精神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追求旅游行为方式的文化性和综合性,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思想层面上的追求。公务员旅游者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支持生态环保的“低碳”旅游。在游览过程中,参与环保活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在游览时感悟“人与自然融合”的最高境界。在公务员带薪休假旅游过程中,大多数人能做到“绿色消费、绿色旅游”,重视“绿色”产品和环境保护。这和公务员群体自身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在生态旅游中,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与道德修养水平也一并得到加强和提高。
为了有效地开发这个市场,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公务员旅游市场细分的工作:(1)根据年龄和工作年限的不同,可以分为老、中、青公务员旅游市场,一般说来,公务员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经济条件也相对越好,对于旅游产品性能和规格的选择也相对较高,而年轻一代公务员则更注重旅游产品的性价比,旅游观念相对来说比较超前。(2)根据旅游组团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团体公务员旅游市场、散客公务员旅游市场和自组团体公务员旅游市场。(3)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的组合与创新打造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这其中应包括: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适合公务员群体的参观游览类项目;全新绿色环保理念的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公务员兴趣与爱好的特色旅游产品。这样就能够使旅游产品在品种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务员群体的需求[1]。注重产品创新,提供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供充满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能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企业只有开发适合公务员旅游需求的产品,才能适应和满足公务员旅游市场的需求。目前我们的旅游服务体系在针对公务员旅游服务上,大部分只能说是一般化和浅层次的,还不能适应公务员旅游的深层次需求。据本次调查,在旅游企业对公务员休假群体关注程度的感觉方面,认为重视的占8.3%,认为比较重视的占22.0%,认为一般的占45.5%,认为比较漠视的占14.6%,认为漠视的占9.6%。可以看出,旅游企业对于公务员旅游市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公务员带薪休假条例的和实施时间还不长,许多公务员还没有树立休假意识。二是这一群体在旅游消费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引起重视,公务员旅游市场实际上还处于一种未开发状态。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在健全网络体系、渗透社会基层、提升服务功能、方便游客等方面做好功课。
加强与单位人事部门的联系,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根据调查统计,在是否会选择旅游的方式进行休假方面,31.7%的受访者选择“是”,11.3%选择“否”,57.0%选择“可能”。可见公务员出游意识还不算很强,选择“可能”的公务员受访者应该算作潜在的旅游者,这就需要旅游企业利用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来刺激需求、引导消费。与公务员所在的机关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及时为公务员带薪休假提供热情周到的的旅游服务。一方面将自身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旅游者,不夸大、不美化,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重视每一个游客,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空间,赢得良好的口碑。调查中得知,公务员旅游市场以传统包价旅游为主。旅游企业可以依据参团人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折扣策略,对非首次购买的老顾客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也可以依据淡旺季不同制定季节折扣策略,在各种节日也可采取不同的促销策略以及不同旅游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互联网的出现使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传统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大量旅游者开始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利用信用卡在线预订机票、客房和包价旅游。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的地营销组织(DMO)已经开始认真对待互联网营销[2]。到现在,可以这样看:如果你不在线,你就不在销售(Ifyouarenotonline,thenyouarenotonsale)。互联网比传统的旅行社营销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能够更及时、更全面、更高质量提供信息服务,并且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向全球广大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和产品销售。《2003年全国休闲旅行情况报告》是由雅普瑞公司从事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报告指出,旅游消费者对于旅行商的使用明显减少,对互联网的使用则明显增加,现在40%的休闲旅行者通过互联网订票。互联网的交流互动性和信息及时性大大缩短了旅游者提前预订的时间,对传统的旅行社造成极大的冲击。据美国旅行业协会(TIA)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说,1/3的美国休闲旅行者到出发前两个星期才作旅行计划。可见,旅行社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地营销和产品销售中介,互联网已经让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包括公务员能够在虚拟的空间里和目的地营销组织进行直接沟通,并购买旅游产品。这就要求要更多地使用互联网这一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群体进行直接销售,并不断调整销售形式。
注重旅游售后服务,培养顾客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据了解,世界知名旅行社对售后服务都极为重视,特别注重从心理上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增加互信度,提升忠诚度。这是因为旅游者为了减少旅游的风险,一般都愿意再次光顾熟悉的、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具有亲和力的旅行社。因此,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包括: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旅行社针对公务员群体售后服务的具体对策如下:(1)建立公务员游客会员制度。旅游企业通过设立公务员游客会员制来稳定自己的客源市场。对于购买过本企业产品的公务员,我们可以将其吸收为会员,在其再次购买本企业产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购买的次数越多,优惠越大,这样他们会将自己的会员证转借给他们的亲朋好友,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顾客,成为旅游企业的“种子顾客”。会员证带来的认同感和利益享受将成为维系公务员游客与旅行社的情感纽带,企业的回头客率会明显提高。(2)建立公务员顾客档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务员顾客档案来了解顾客。比如建立顾客常规档案,记录下顾客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个人爱好、通讯地址等基本情况。
作者:邓美华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系
哈尔滨是全国的重点林区、林业大市,辖区内现有森林238万公顷,其中市属有林地面积99万公顷,市属活立木总蓄积8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76%,分别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二、第一、和第三位;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多,全市现有森林公园14处,湿地公园8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生态基础,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林业各项事业始终保持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林业工作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坚持“建生态、兴产业、富林农”的工作思路,实现了林业科学发展新突破、新进展。
――实施林业产业振兴战略,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深入调研、谋划新思路。完成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明确发展思路;规划先行、高起点定位。聘请国家林业规划设计院制定完成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经验交流、典型带动。召开了200多人参加的全市林业产业建设现场推进会,参观了3个县(市)13处产业建设现场,书面交流25个典型经验;协同推进、健全组织。成立了林业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及8个专项推进组,协同推进以林木精深加工、食用菌、生态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吸纳505家涉林企业、专业大户和林农,成立了全市林业产业协会,搭建了服务企业的平台,增加了林业产业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分解任务、开展招商。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2013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10亿元,列全省各地市之首。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创建了首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填补了国内空白。立足于市情、林情和我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长远发展,组织编制了《黑龙江哈尔滨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详细规划》,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论证,目前,国家林业局批复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正式落户我市。二是建立了国家级林业培训基地,填补了全省林业的空白。市林科院被确定为国家东北地区林业实用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三是打造了国家级林业调查队伍,填补省内地方林业的空白。通过加强建设和积极争取,局直属林业勘测调查设计队,成为我省首个获得国家乙级资质的市级调查队伍,使我市的调查队能够承接国家林业调查任务,面向省外开展调查,结束了仅局限于在直属林场开展调查的历史。四是组建了 “哈尔滨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填补了全省林业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林业服务社会、服务林农的能力。
――实施林业改革战略,在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上实现了新突破。制定了《关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意见》和《集体(个人)和非公有制林业林权抵押贷款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等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全市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在阿城区正式启动,为首批林农贷款户放贷980万元。以林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将有效解决全市13万户林农发展增收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在造林绿化工作上取得了新进展。重点实施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城乡结合部大片生态景观林建设、国省道绿化、国道301尚志市路段绿化等四项重点工程;开展了“创绿色家园 建生态新村”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造林面积43.80万亩。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在维护生态安全上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连续25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目标;开展了保护森林资源打击犯罪专项行动,共破获和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17起;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88起,挽回经济损失130万元。
――科学培育森林,在提升森林质量上取得了新进展。采取先进的培育技术,全市国有林场培育作业面积72.3万亩。森林质量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林业工作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借外资力、打有机牌,走工业路、发旅游财”的工作思路,以有机规划种养、以科技提升产业、以外资促生项目、以旅游活化生态、以金融盘活资源,努力实现“建生态、兴产业、富林农”的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多元的经济结构转变;由消耗资源型经济,向增加产品附加值经济转变;由分散家庭式经营向集约规模式经营转变;由短期的经营行为,向可持续的经营行为转变。主要目标是:全年计划安排造林40.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任务9.36万亩,封山育林31.5万亩;森林培育58.5万亩;力争实现连续2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88%;实现全市林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林区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增长15%。重点做抓好七篇文章:
第一,谋划发展项目,做好大项目建设文章。今年新谋划项目139个,计划投资44.6亿元;续建大项目9个,预计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第二,筑牢林业产业建设根基,做好林业经济发展文章。一是推进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专项推进组和产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以林木精深加工、食用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主导产业建设,实现产值增长30%以上。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林业资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三是壮大产业协会。成立产业分会并理顺工作关系,整合产业资源、增加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四是树立品牌,加强有机绿色营销。通过广交会、农博会、哈洽会等平台,助推哈尔滨“林”字号产品冲出龙江,打入国际市场。依托各地旅游节,提升我市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知名度。
第三,积极打造绿色屏障,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文章。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实施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二是实施农田防护林新建和恢复更新工程。三是实施城乡结合部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四是实施道路绿化工程。五是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绿化工程。六是组织开展“创绿色家园 建生态新村”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第四,全力提高森林质量,做好森林培育文章。进一步完善《森林培育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扩大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规模,促进全市森林质量的提高和林木蓄积量的加速增长。
第五,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做好集体林配套改革文章。重点建立“三大平台”,制订“两个政策”。即在重点区、县建成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产评估中心三大平台;出台与林业抵押贷款相匹配的扶持政策、林业保险和担保体系建设的扶持发展政策。
关键词 实验林场;森林防火;火灾原因;防火措施;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31-01
一直以来,互助县实验林场的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随着该县近几年来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进入林区内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面对管辖范围广、林地分散、林区内常驻居民人口原本较多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场护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
1 基本情况
1.1 互助县地理地貌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46′~102°45′,北纬36°30′~37°09′。地处祁连山南麓;南北宽约64 km,东西长约86 km。具有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两大高原的自然特点。境内南端是海拔2 100 m的湟水河谷地带,向北依次是海拔2 400~2 700 m的丘陵、中高山和海拔4 240~4 370 m的高山区。林区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山川相间,地貌比较复杂,给护林防火工作增加了难度。
1.2 互助县气候条件
互助土族自治县深居高寒内陆,呈明显的高原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3.4 ℃,极端最高温度29 ℃,极端最低温度 -33.1 ℃;年平均无霜期110 d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521.7 h;年平均降雨量534.4 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湟水谷地年平均降雨量359 mm,浅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400~500 mm,脑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00 mm以上。年蒸发量1 204 mm,多东南风和西北风。干旱、冰雹、雷电、霜冻、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蒸发量大,寒冷天气持续时间长,造成林区气候干燥寒冷,使林区成为火灾易发区。
1.3 实验林场基本情况
互助县实验林场场部位于互助县威远镇,林场管辖林业用地面积1 353.33 hm2,其中有林地613.33 hm2,灌木林地260.00 hm2,未成林造林地220.00 hm2。分布在五十镇、丹麻镇、东和乡、东沟乡、威远镇、台子乡、塘川镇、五峰镇8个乡(镇)的29个行政村。林区内有居民8 777户,总人口数达36 376人。生产生活用火普遍,存在较大的森林火灾隐患。
2 实验林场森林防火现状
实验林场自1988年成立以来,一直把森林防火作为林场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互助县实验林场的护林防火工作迈入了更新的阶段。林场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互助县实验林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和专业防火队。防火队配备了三号灭火工具、水桶、铁锹、斧头、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灭火弹、水泵等灭火器具以及防火服等。修订和完善了《实验林场护林防火制度》《实验林场巡山、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落实了《实验林场工作纪律》,场部全年实行每天24 h轮流值班制度;重点防火期和重点防火片区实行昼夜24 h轮流值勤,并详细制定和落实了奖勤罚懒制度。每年与林区内各村社(包括当地中小学校师生、寺院僧人)干部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落实防火责任。定期组织人员深入林区开展护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由于森林防火宣传到位,工作扎实有效,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森林火灾。但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森林防火面临很多新情况,需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林场护林防火工作是十分迫切和必需的。
3 新时期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
3.1 林区内不断增多的休闲娱乐活动,增加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夏秋季节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进入林区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林区内野炊聚餐用火的人数不断增多,若用火不慎,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
3.2 儿童玩火易引发森林火灾
实验林场林区内的绝大多数儿童缺少学前教育场所。入学前他们都在林区内自由玩耍,许多儿童都拥有一支廉价的一次性打火机,常常用来野外玩火;寒暑假期间林区的许多中、小学生也会到林地里面玩火,儿童玩火极易造成森林火灾。
3.3 林区焚烧农作物秸秆和田埂烧荒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
煤、电、气等新能源在林区普通农村家庭的推广普及,使得大量农作物秸秆已不被农户们用作生活用柴。另外,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农畜饲养量快速减少,对农作物秸秆的饲用量也快速减少。大量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户弃置在田间地头,冬春季节被焚烧。还有一部分农户为了消除田埂上的野草,也会在冬春季节进行烧荒。所有这些用火都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3.4 传统的祭祀、上香等活动也会引起森林火灾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的今天,一些传统的礼仪活动在农村盛行。九九重阳节登高(下转第241页)
(上接第231页)
时要大量焚香并燃放烟花爆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特别是清明节上坟及丧葬祭祀时要焚烧大量纸钱。所有这些用火若管理不好就会引起森林火灾。此外,高温、雷雨等气候因素有时也会引起森林火灾。
4 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加强林区用火管理,在各旅游林区内划定用火区,固定林区内用火范围,同时加大野外火源巡视检查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和修订《实验林场处署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1-2]。二是秋、冬、春3季是互助县火灾易发和多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落实林场的防火制度和巡查制度。做好对林区居民及其中小学生、寺院僧人和进入林区旅游人员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林区内活动人员的防火意识。及时与林区内相关各乡(镇)、村、社签定防火责任书。在重点防火区安排专人进行昼夜24 h轮流值勤巡视。在夏季,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防止雷电等气候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做好森林火险预测预报[3-4]。三是开展森林防火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防火队员、护林员、林区乡村社干部等定期开展森林防火技术培训,提高防火队员、护林员等森林火灾预测预报能力和经济有效地使用扑火技术和装备的能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组织有序的森林防火队伍。
5 参考文献
[1] 李剑泉,刘世荣,李智勇,等.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243-246.
[2] 景丽杰.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森林火灾防控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