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残联工作不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经验和体会
1、强了自身建设。组织建设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通过开展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残联职业道德教育,县残联日愈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股室工作职责,进一步帮助干部职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选派干部职工参加省、州残联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开展。
2、清了工作思路。残疾人事业要持续发展,没有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就难免会陷入日愈繁杂的工作事务中。今年年初召开的残疾人工作总结会,提出了“创造特色、完善机制、强化职责、积极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对各乡镇、场残联年终“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工作打算。参加全省、全州残联理事长工作会议后,理事会又及时召开会议作传达布置,确定了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和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重点项目,确保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挥了政府高层作用。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起决于残联自身管理和工作职能发挥的程度。经过县残联积极主动的请示汇报,县政府召开了残联工作座谈会,先后两次召开了残工委协调会议,明确了残工委成员单位职责。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维权工作
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关于“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给予便利和优惠”的规定落到实处,今年6月,**县残联积极与**县公交集团公司和人寿保险**支公司进行协调,从今年7月起,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可以到县残联办理残疾人乘坐公交车意外伤害保险,均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截止11月17日,我县已有38名残疾人办理了《公交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卡》。
(二)宣传文体工作
根据文山州残联《关于统计上报运动员参加文山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活动的通知》(文残发〔2010〕10号)文件精神,为活跃我县残疾人文体工作,组织好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和促进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我县积极做好参加文山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运动员的筛选工作,共选拔残疾人运动员41名,为参加文山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组织建设
2、加强内部管理。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机,切实加强单位组织建设,制定《**县残联执行理事会管理规定》。
(四)康复工作
我县康复工作始终坚持“康复1人,造福1家”的指导思想,为认真完成今年残疾人康复任务,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牢牢把握残疾人康复工作这一永恒主题,县残联以狠抓社区康复工作为重点,克服工作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认真开展社区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力康复、聋儿语训、肢体康复训练、假肢装配、用品用具供应等各项康复工作。
1、社区康复工作
为提高社区康复员的康复服务工作能力,落实云南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社区康复工作,按照cbm合作项目的要求,县残联先后于今年4月和10月举办了肢体残疾康复和精神病防治康复两期社区康复培训班,对我县残联康复工作管理干部、各乡(镇)残联专职干部、社区康复员、县卫生局医生等33名学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学习了肢残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和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全面康复技能,为今后我县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对全县社区肢体康复残疾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起到带动辐射作用,通过众多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享受到来自社会、来自党和政府实实在在地关爱与帮助,全县社区康复工作将更上一步台阶,不断向“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迈进。
2、白内障复明工作
3、低视力康复训练
按照“十一五”期间,州下达我县的低视力康复任务,我县认真开展好低视力康复工作,今年共完成低视力康复训练2人。配用助视器2台。
4、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组织开展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工作,共先送7名聋儿到州残联参加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培训班,发放助听器9人。
5、肢体残疾康复
6、智力残疾儿童康复
按照“十一五”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完成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人。
7、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
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4种30件;免费赠送轮椅3辆。为了解决我县部分下肢重度残疾人出行难的问题,县残联决定12月份将50辆轮免费赠送给农村下肢重度残疾人。
(五)教育工作
(六)就业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切实把我县残疾失业人员纳入全县失业人员登记,加强对残疾失业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县残联结合我县实际,积极与县劳保局和就业局进行协调,10月31日在**县委党校对全县残联乡镇(场)残联专职干部和7个社区残协专职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残疾失业人员登记业务培训。
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今年年初,我会按照文政发〔xx年〕90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及《**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调查报告》提交县人民政府审批。
(七)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2010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人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我们也看到我县的残疾人工作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待加强,由于我县处于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慢,残疾人养老、医疗保障能力还很弱,贫困残疾人的低保制度不健全,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
(二)我县残疾人工作基础薄弱,资金缺乏,致使许多工作不能按计划开展。
(三)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不够,措施不硬。残疾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存在,几年来,我县一直没有争取到康复扶贫贷款。
*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规划展望“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镇残联年初就制定年度计划,并以政府文件下发至各所属单位,一年中分别在残疾人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盲人按摩上岗培训、社区康复建设、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精神病防治与康复、白内障复明、残疾人事业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增强责任,努力抓好村(居)残协的组织建设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残疾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我镇残联全体同志不断学习残疾人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县扶助残疾人的若干规定》以及新近出台的《*县扶助残疾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渠道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工作出谋划策,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明显的增强,在把握政策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改善。
根据*县残联(20*)1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居)残协组织建设的通知精神,我镇残联在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完成后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残协班子成员,并报县残联备案。在考虑到有较多的残协工作者对业务不熟悉,镇残联还邀请了县残联黄爱民同志专门给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抓住时机进一步完善残协的工作台帐,尽最大限度让他们适应基层残疾人工作。
二、领导重视、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全镇残疾人工作体系
*镇共有1463名持证残疾人,他们作为我镇社会大家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也要奔赴小康。镇党委、政府相当重视残疾人工作,不仅以政府名义下发各种文件,班子成员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年初、助残日及儿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政府主要领导参与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在协调民政、团委、农经、妇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能使各部室协调做好帮困这一工作,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大会上强调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时还专门预算资金为残疾人的临时困难进行临时救济。
三、严格要求、提升服务,努力抓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今年我镇残联在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主要从以下“五个一”着手做了一系列工作,1、围绕一个主题,即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为主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出发,创新工作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共同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献计献策。2、明确一个目标,即为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今年在全镇新设立一个中心和一个康复点。3、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服务网络,成立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康复指导员。4、开展一次调查,即在设立康复中心和康复点的辖区内由社区分管残疾人工作的同志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开展调查,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并对他们建档立卡。5、提供一些服务,即对有康复需求和康复训练需求者,康复指导员和社区干部要无条件地做好康复服务工作,使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训练。今年我镇共有40余名白内障患者到医院进行体检,最终有15名患者接受了手术。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我们努力掌握好需要装、换假肢人员以及言语、智力残的儿童第一手资料,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联系,特别是与县益智托管中心联系好智障儿童的康复工作,努力为他们康复提供信息帮助和经济补助,目前已有四名假肢安装者成功换装了假肢,有5名智障儿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功能。对于一些对康复还存有偏见的残疾家庭人员,我们总是给他们做解释工作,使他们转变观念,理解康复对残疾人本身的重要性。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人。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站为骨干,依托医疗机构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真正参与社会、融入到社会大环境、感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弘扬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调研、夯实基础,努力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
按照上级残联的要求以及自身工作的需要,我镇残联在加强调查、核实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4月份对残疾低保家庭、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等进行了清查。首先,对全镇的特困残疾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抓好重点排摸,特别是对于超劳动年龄段和在企业挂靠的情况,一旦发现我们即给予取消享受重残救助资格。对于符合标准的我们均将其列入救助范围,同时对于不符合重残标准的我们尽量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其次,对于贫困残疾家庭我们通过走访初步确定一批家庭为救助对象,同时通过镇、村(社区)二级公示的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在公示后我们重新确定了救助对象,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透明、更加贴近群众。再次,通过走访了解,我们也将一些因病致贫、因祸致穷、因灾致困的残疾家庭作为临时救助对象,在他们突发性事情发生时,我们残联的同志也总能及时赶到,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做好一系列工作。今年全镇共列入特困残疾家庭的有4户,重度残疾家庭的有41户,贫困残疾家庭的有39户,使这部分家庭列入我镇残联重点救助对象。最后,考虑到一些稍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我们积极与*县残疾人种兔扶贫基地联系,通过赠送种兔、饲料和饲养技术服务,为这部分家庭的养殖业输入新鲜血液,今年我们共赠送种兔50对,饲料80余包,免费为兔农服务100余次。
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帮困结对是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县文明办发文要求全方位开展“爱心助残、文明推动”活动,县人大办、县团委、县国土资源局和信用联社等部门分别在我镇共结对重度残疾人7户,建设银行*支行还与正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读书的王冬华结成助学对子。
五、加强培训、勇于创新,努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深知残疾人在社会大家庭中的特殊性和困难性,为能使这些残疾家庭早日脱贫,共享社会物质资源,我们总是努力与企业联系,为残疾人进厂工作创造一些条件,同时积极与县残联衔接好待岗残疾人员名单,做好互补工作,以供用人单位挑选,使一部分残疾人找到了一份适应他们的工作。年初,镇残联还走访了三户残疾种养大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的同时还鼓励他们继续经营、正确发展,争取开创残疾种养业的典范。今年“助残日”前夕,我镇残联在文昌社区举办了一期鲜切花插饰培训班,使一部分人掌握了一些专业技术,为找到工作提供了基础,同时积极宣传好残疾人自己创业者,残联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措施,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5月13日下午在红益村成功举办了一次赛兔会,此次赛兔会的举办得到了广大残疾朋友们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比赛不仅看到自己的长处、更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同时通过交流学到了一些十分实用的饲养方法,此次活动曾在中央电视台二台、七台,省残联网,嘉兴电视台,*电视台七彩田野栏目和南湖晚报分别作了报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加了残疾人的就业,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充分展现了我镇残疾人丰富多彩的一面。
六、重视、走访重残,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
残联办公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纽带,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扶助残疾朋友的具体体现。“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群众排难”一直是我们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坐标”之一。我们*镇因为情况复杂,来信来访的残疾人较多,特别是一些生活困难、突发性致穷或找不到工作者都来找我们残联,我们总是耐心开导,尽量做好解释工作。同时积极与县残联联系并通过村(社区)各基层单位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依据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救助,帮他们渡过难关。譬如:蒋家桥居委会的吴钰敏,她本人属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靠父母照顾生活,她父亲在森红制衣公司工作,每月收入500余元,她母亲已病退在家,每月近600元退休金,但吴钰敏要长期靠药物维持病情,其母亲也多病在身,故每月家庭的医药费支出较大造成生活困难,她母亲多次上访至残联要求列入低保、特困残疾户以及给予定期定量的经济补助,我们在其要求列入低保方面做了充分的解释工作,根据县政府19号令说明其家庭按照现在的政策确不能享受低保;在要求列入特困残疾户方面我们已与县残联联系过,按照其家庭的目前情况尚难解决,但我们已与工会联系过,请工会尽量将其家庭列入城镇特困职工;在要求给予定期定量经济补助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也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今年共临时补助其家庭1000余元,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吴钰敏的母亲说:“你们残联已经对我们很照顾了。”并对残联工作非常满意。3月份爱耳日期间向贫困老年耳聋患者赠送了15台助听器。全年我们共接待来信来访35人次,对于他们反映的情况,我们总是及时处理,办结率达到99%,使他们满意而归。在今年春节、助残日、儿童节等特殊传统节日前夕,我镇残联共走访慰问了44户重度残疾人、4户特困残疾家庭和23户贫困残疾家庭以及9名残疾小朋友,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也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良好的祝愿,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七、加强宣传、积极配合,努力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
为了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残联年初就以工作要点下发文件,让各基层残协工作者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要求他们利用黑板报、广播、宣传橱窗等载体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在助残日期间通过举办活动,让一部分残疾人体会到残联对他们的关爱,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努力做好难点户的解释和落实工作,争取让他们自已体会到后以亲身经历去社会大家庭中宣传。
今年,我们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与县残联配合好开展各项工作,譬如:选送运动员参加市象、围棋类比赛及全市青少年田径比赛、社区康复站的建立、“麦莎”台风救灾工作和残疾家庭安居工程、纪念残联成立十五周年专题节目拍摄、贫困学生助学结对、白内障复明者游南湖活动等活动,特别是在棋类和田径比赛中,我镇所选的五名运动员共获得了4金3银的好成绩。
一、基 本 情 况
云南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重视专门协会工作,近几年来,省残联都将专门协会工作纳入了省、地、县各级残联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级残联也对如何活跃专门协会工作进行了积极而大胆的探索,专门协会的作用逐渐显现。截至2004年12月,全省16个地、州、市中已有15个建立了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还有1个正在筹建之中),129个县、市区中已有90多个建立健全了五类专门协会。其中昆明市五华区残联、玉溪市澄江县残联、红河州蒙自县残联被确定为中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试点单位。
二、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总结
云南省的残疾人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重视残疾人工作,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浓厚。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加上残联的有力支持,云南省各级专门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基层残疾人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1.各级政府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
这次调研,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重视与支持。从残联同志口口相传的李汉柏副省长,到我们亲自接触的昆明市五华区和昭通市的领导,对我们的事业都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尤其是昭通一行更是让我们颇受感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昭通市,在云南省还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谓“西部中的西部”,而他们的残疾人工作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专门协会工作能开全省之先河,离开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2.残联重视、支持专门协会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场地、人员、经费的“三落实”问题
省级五类协会有一名组联处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每年每个协会有5万元活动经费。地、市、州级专门协会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确定一名理事长具体负责。我们调研所到的4区、县残联都有专门协会办公室或活动场所(云南省其他建有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残联也都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并保证协会一定数目的活动经费。如昆明市五华区残联按每个协会5000元的标准,拨出专款25000元用于协会活动;玉溪市澄江县残联每年给专门协会安排2万元的活动经费,并给予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每月50元的工作补贴。
3。专门协会工作纳入各级残联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专门协会的组织建设情况、开展活动情况是云南省各级残联工作的考核标准之一。各地、市、州残联在年初都要与省残联签订《云南省残疾人工作47目标考核责任制》,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度,以目标激励、以责任督促各级残联重视专门协会工作,支持各专门协会开展活动。如昭通市残联与所辖各县(区)残联签订的《昭通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中,有一个《昭通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标准表》,其“考核内容”中就有一项是专门协会工作,规定“按照专门协会规则,建立五个专门协会,开展工作”,“有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协会‘代表、服务、维权’职责”,“落实专门协会经费、人员、场地”。
4.“残疾人之家”与各专门协会相互促进的工作模式
为探索专门协会工作的新路子,从2001年开始,云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昭阳区的以建立“残疾人之家”开展专门协会工作的新模式,迄今为止,全省各市、县(区)均建立了“残疾人之家”。“残疾人之家”内设视力残疾人、听力语言残疾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亲友、精神残疾人亲友等专门小组。“家长”由残联理事长担任,设副家长若干名,通常由上述5类小组的组长(骨干)担任,具体负责联系本小组成员,组织开展活动。五个小组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可分开来单独开展活动。
现在,云南省15个地、州、市,90多个县、区残联在保留“残疾人之家”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五类专门协会。各类专门协会成立后,与“残疾人之家”并存,相互依托,互为促进,形成了活跃专门协会工作的全新互动模式。在具体运作中,“残疾人之家”与专门协会发挥合力,共同推动残联和政府各部门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如昭通市昭阳区“残疾人之家”与区肢协共同呼吁政府建起了老年公寓,产权归昭阳区政府,使用权归区肢残人协会,现在已有一名聋哑、肢残多重残疾的老人入住。
5.专门协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志愿者助残相结合,与残联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专门协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云南省各级残联抓住国家大力开展“社区建设”的契机,将残疾人活动融入社区,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参与各种活动。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全区65个社区都已将社区残疾人活动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社区残疾人协会、“星光工程”等纳入社区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之中。
专门协会活动与志愿者助残相结合。协会活动经常邀请志愿者参加,加深了残疾人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使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增强了生活的信心,达到了残疾人需求与志愿者助残相结合的目的,促进了残健融合。
专门协会工作与残联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专门协会与本类残疾人一起,积极参与、配合残联的各项工作,包括残疾人节日的庆祝活动、残联的大型活动以及相关的残疾人调查、技能培训等。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各专门协会的主席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07号令《云南省残疾人优待规定》的联合行政执法检查,并将广大残疾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检查组反映,使部分问题得到当场解决。玉溪市澄江县盲人协会受残联委托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专项课题调研,调研报告写出后,由协会中的政协委员提交审议。此提案立即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澄江县成为玉溪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试点单位,推动了澄江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6.各专门协会主席工作积极热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项富有实效的活动
专门协会主席都是本类残疾人中自强不息的代表,他们在自己创业、艰难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坚持做好协会的兼职工作,充分发挥骨干的表率、带动作用,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如玉溪市澄江县肢残人协会主席徐彦国是农业技术专家,副主席李祥是家电维修能手,他们结合市场需求,举办了多期实用技术培训班。2003年,徐彦国与县农业局协调,从县种子站、经果站、产业办聘请多位专家,依托“残疾人之家”举办了蔬菜、大蒜和肉鸡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755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三、问 题 和 建 议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云南省专门协会工作开展得比较扎实有效、很有特点,对如何实现朴方主席提出的“三个活跃”的目标、对专门协会工作的前进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西部地区如何开展专门协会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基层残联和专门协会在开展工作中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门协会的进一步活跃。
1.“经费、场地、人员”问题
基层专门协会每年虽然有一定数目的协会经费,但远远不够(如昭通市昭阳区每年5个协会加起来只有3000元左右),许多工作因为没有钱而无法开展,一些活动甚至是协会主席和残疾人自掏腰包。另外,兼职的专门协会主席精力不够、有协会办公室却无人值班也是限制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普遍问题。
2.基层专门协会工作开展的不够平衡,有的残联对专门协会概念模糊,对专门协会工作没有十分清楚、明确的认识
回顾:莱州模式和全国基层残联建设
1998年1月15日,中国残联在山东烟台召开第12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这是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召开全国残联工作会议。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在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指出该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基层残联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服务,使残联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使残疾人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
全体会议代表到烟台所属的莱州市参观现场,莱州市有许多可看的,比如刚建成的38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比如乡镇残联和残疾人服务社――乡镇残联配备了专职干部,残疾人服务社则有规定的10项服务内容。在朴方同志的报告和刘小成理事长的讲话中都明确提到了莱州经验。这个经验上升到后来以国务院残工委名议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县、乡两级基层残联建设的模式,核心是,县按照“一体化的机构,一专多能的队伍,有机结合的业务,统筹安排的经费,综合利用的场所”;乡、镇、街按“有专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的“四位一体”的模式要求进行建设。
那次会议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残联组织开始了以建立与广大残疾人直接、密切的联系,为基层广大残疾人提供多种服务为目标的基层残联建设热潮。
近7年过去了,实践已经证明全国的残联建设的确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地县级残联的综合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乡镇街道残联组织普遍建立并不断向更基层的社区深入,基层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残疾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再到莱州,了解当年的全国典型县的残疾人工作近7年来的发展轨迹,或可为全国的基层工作提供一种借鉴和启示。
现场:乡镇街、社区和家庭
2004年9月22日下午,从烟台到莱州的路上,我们的车忽然靠路边停下,“金城镇残疾人服务社”就在马路右侧,一溜漂亮的平房,大约有300平方米,招牌鲜亮。莱州残联的任松昆理事长推开门找人,一个精干的小伙子迎出来,任理事长介绍说,小伙子姓王,是才从滨州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左手残疾,现任镇残联联络员,负责服务社工作。我们在室内的墙上看到《镇残联工作职责》、《服务社工作内容》、《镇残疾人状况》等一干在基层常见的文字与数据,但这里的文字和数据相当明晰。小王打开他的电脑,开始从数据库中调出镇上每个残疾人的具体状况给我们演示,他羞涩地说,自己毕业后来到这里的时间才两个月,数据库的内容也不够详尽,要逐步完善。从小王的办公室出来,他又引我们依次走进旁边几间房,一间是博爱学校金城分校的职业培训教室,里边有20来个学员正在电脑前学习,其中有些是残疾人;一间是图书室,里边摆放了相当多的书籍;还有一间是康复训练室,里边有10多种训练器械,还有各类康复训练的教材和普及读物,有些是中国残联下发的,有些是市里翻印的。小王给我们介绍的时候,有几个残疾人走进来,很熟练地开始在器械上练习。问小王平时来训练的残疾人多不多,他说主要是附近几个村的,住家远或出行不便的残疾人,由村康复员指导在家庭开展训练。
在以后的两天,我又看过3处这样的现场,两个是乡镇,一个是城区的街道和社区,除了建筑面积有些变化,内容基本相同。
残疾人家庭去了一个,是虎头崖镇丁家村的李春林家。30多岁的李春林因为车祸造成截瘫,曾经到北京博爱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虽然不错,但因为费用太高,难以持久,只好回家。正好莱州搞基层康复工作(其实就是社区康复,但山东同志怕把城市社区的概念搞混了,所以称“基层康复”),村里的康复员刘爱华接受了市、镇两级培训以后,帮春林在家做了平行杠和肋木,春林就按刘爱华给制定的计划在自家训练,效果不错,身体状况改善后,春林生活基本自理,还做点草编活计赚些钱。看我们来,春林扶着平行杠走给我们看。
现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莱州市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是当年全国会议代表参观过的那个3800平方米的中心)内容丰富,相当“综合”。中心内设立博爱学校,这个学校已经开展市场化运作,以残疾人就业培训为主,残疾人在该校免费接受培训,学校同时也进行社会培训,校本部和分校(包括金城镇在内,有3个分校)的电脑等设备是学校找企业投入的。中心内最多的是康复类内容,包括用品用具供应服务、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可以满足全市的聋儿康复需求)、弱智儿童培训、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房间挂着“家庭康复器械开发部”的牌子,里边除了少部分从外边购买的成品,主要是土造的家庭康复器械。还有截瘫者从床上训练到起床转移到轮椅上活动的过程演示。
很明显,这个中心在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作用和资源中心作用。
我们在莱州看到的现场,从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到乡镇街道的服务社,再到村和社区,直至残疾人家庭,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还有依托在市专业医院的白内障康复中心、精神病防治中心,依托在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服务技术中心,因为是“依托”,这里不赘述)。在现场了解到的还有,莱州通过请(专家)进来、(康复人员)走出去(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举办各级康复员培训班,已经有1200人次参加了康复专业培训。为强化对基层康复训练的管理,莱州开始试行“康复手册制度”,即康复员到残疾人家庭巡回指导,每个家庭每年不得少于14次,每次都要有记录和康复对象的签字,如果达到这个要求,则可以得到140元补助(其中40元归康复站,100元归康复员)。莱州市领导这样总结他们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一抓龙头――发挥康复中心的指导作用;二强骨干――利用全市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医疗康复网络;三夯基础――在各乡镇街建立康复指导站,辐射村居;四进家门――实行康复训练与服务家庭化。
省内出席康复工作会议的一些代表说:“莱州现在的做法,大约就应该算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了吧。”
谈话:任理事长如是说
2004年9月24日下午,笔者和莱州残联任松昆理事长就莱州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坦率的交谈。
任理事长首先指出,莱州虽然在残疾人工作上有一些探索,但我们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提“莱州模式”或“莱州经验”,因为我们的探索并不都是成功的,并且至今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说莱州的残疾人工作有开展探索的条件,首先因为我们有较好的环境――胶东半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毋庸多言,党政领导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举一小例,莱州市委书记刘延林曾经把自己的约2000元的稿费全部捐献给残联,而市长林建宁在2004年9月与一位教师唱和的七律中正有“男儿多行慈善事,扶老携幼建真功”的句子――林市长曾经专就此句解释:做好包括残疾人事业在内的慈善事业,是我们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还有,我从周克明同志手中接过市残联工作的时候,莱州已经成为全国典型的现实。
但是,一切工作都能够那么顺利吗?并非如此。在1998年时,莱州有31个乡镇,后来机构改革带来了很多影响,残联专职工作人员的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现在,莱州的16个乡镇有14个残联是专职,两个是兼职,这应该已经不错。还有,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原来虽然有10项服务内容,但当时认为比较主要的小额扶贫贷款(这其实也是当时在全国推进乡镇残联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后来由于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运作的矛盾难以调和,受到了很大影响。可以说,后来真正还能坚持做这项工作的乡镇,只剩下一个。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乡镇(包括街道)残联的工作活力究竟在哪里?我们要抓哪个抓手,才能把乡镇(街道)残联的服务体现出来?这个问题不能回避。机构改革的确也给我们一些机遇,比如,当时乡镇的文化站解散了,大量图书没人接手,残联抓住机会把图书接管过来,使残疾人服务社拥有大量图书,成为不仅是残疾人也包括全乡镇的图书资料中心,但仅凭这点,我们的服务面显然太狭窄。不错,博爱学校和分校可以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但服务仍然不够充分。在基层工作,我们不仅要造就一种气氛,还必须要提供别人没有的、为残疾人特别提供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内容。
这就是残疾人康复。
坦言之,康复是个重活、细活,也是个花钱的活。但是2000年的莱州残联经济相当困难,每年人头费7000元,事业费1万元(有重要活动时可能追加),市里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募捐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好在形势的发展给了我们条件和机遇。
烟台市残联提出要在各县搞基层康复试点,莱州的虎头崖镇列为试点之一,成为莱州市推广社区基层康复工作的导火线。而残疾人保障金的收取,为莱州残联工作的全面进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以后,山东省、烟台市分别出台了有关文件,这让莱州的同志看到,自己的想法和上级的要求不谋而合。莱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文件出台以后,残联把社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强化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基层工作的活跃与康复工作的落实互为表里。莱州残联购买了35万多元的康复器材发放到乡镇和社区,又发动各级残联在市中心的指导下自制了许多康复器材。康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康复需求调查,在进行康复需求调查的过程中,残联等于又了解了一次残疾人的需求。这样,对于乡镇服务社对残疾人开展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文体活动、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甚至婚姻介绍都有帮助。可以说,社区基层的康复工作,带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基层普遍活跃起来。
结语:值得注意的经验和必须正视的问题
今日莱州,或者说从昨日到今日的莱州,有许多值得注意并且认真总结的经验。比如基层工作的开展与活跃和基层组织的建设问题,基层服务内容与时俱进的拓展与深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问题。我们建立基层组织,是为了建立和密切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我们完善基层组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残疾人。组织的建立也许是手段,提供服务并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广大残疾人具有回归主流社会的条件并真正回归社会才是目的。
今日莱州告诉我们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基层工作切入点,从而推动基层工作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莱州同志不愿称自己的工作形成经验,更不愿说莱州有了模式,但我们从他们的工作实践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基层残联工作蓬勃的生命力。
一、各地残疾人工作主要体现“三实”
1.纳入发展大局基本落实。“十五”计划执行期间,各地党委、政府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优先扶持,整体推进,如竹溪县、保康县将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地方政府危房改造范畴,十堰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保康县政府出台了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
2.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各地残联基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前,大部分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疾人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如竹溪县委组织部发文,15个乡镇和1个林场都建立了残联组织;竹山县残联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南漳县已在城关镇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房县残联妥善解决残疾人反映的问题,使当地无一例残疾人集体上访。
3.各项业务开展扎实。通过实施残疾人“十五”计划纲要,残疾人工作各项业务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三艰”
1.贫困地区残疾人生活状况仍很艰难。这次调研的县、市大多属于国家和省级贫困县,残疾人生活状况艰难,表现在:一是生活难。大多数残疾人处于贫困线下,如竹溪县有4000户残疾人全年家庭收入不足1000元,房县72%的残疾人尚未脱贫。二是康复难。部分地区尚未建立齐全的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三是就学难。一些县没有特教学校或学科不全,残疾人就学必须到市里或外市的特教学校,如南漳县没有盲校,8名适龄盲童没有上学。四是就业难。山区就业机会较少,残疾人就业更加难艰。
2.贫困地区残联工作条件仍很艰苦。政府对残疾人投入有限,残联的工作经费仅能维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只有部分县市解决了几万元的康复经费;有的县尚未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县残联同志到边远乡镇,须先搭乘公汽,后步行进山,通常往返两三天。有的县残联基础建设尚欠外债,包袱沉重。
3.发展贫困地区残疾人事业任务仍很艰巨。一是康复需求巨大。如鄂西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工大多到陕西、山西从事挖煤等体力活,煤矿事故的频发使很多农民工变成残疾人,使得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年增长人数高于一般地区,如十堰市每年因打工致残约50人;因生活条件差,山区县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近百例,而每年免费手术只有几十例。一些贫困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等综合设施建设薄弱,已经建立的服务功能很不完善,残疾人在县一级康复的需求不能满足。二是就业矛盾突出。如房县已就业残疾人人数仅占全部残疾人的30.4%。三是教育基础条件差,入学率亟待提高。特教学校普遍基础条件较差,十堰市适龄儿童4000多人,仅有近2000人入学。房县16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3%。四是生活条件差。如房县居住危房残疾人626户、无房残疾人82户,但国彩项目危房改造指标每年仅能扶助30户左右。
三、促进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必须给予“三助”
1.加大服务体系建设援助力度。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水平,要通过建立健全康复医疗机构、聋儿语训中心、用品用具供应站等康复服务体系,并合理布局,不断改善残疾人康复医疗条件。二是要加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贫困地区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学校、学科,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条件,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扶持力度,并要探讨残疾人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机制。三是要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