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家庭;收入

中图分类号:F276.2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0月,我们组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社成立的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随后这个课题在东北农业大学立项成功。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30个与课题有关的指标,进而设计出了含有四个方面共32道题的调查问卷。

双岔河镇双泉村位于绥棱县城东北方向45公里处,地处平原,耕地总面积2万亩,居民555户,共2,200人,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年,有一条水泥板路通往县城。该村主要种植大豆,有25年的种植历史,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看法及成立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调查采用了“访谈+问卷”的形式分层次进行。调查对象是该村农户,共计32户,按照家庭年收入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共计3户;第二层为1~2万元的农户,共计10户;第三层为收入在2~6万元的农户,共计11户;第四层为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的农户,共计8户,比例为3∶10∶11∶8,基本符合了该村整体的收入分布情况。

一、农村合作社成立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要说明的是,双泉村目前还没有成立农村合作社,但我们认为有必要成立。前面也介绍到了该村完全以种植大豆为主,如果该村成立了专业的大豆合作社,对大豆生产及销售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组织和指导,将会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现在该村还没有成立合作社,根据调查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当地环境方面。政府宣传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我们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当被问到“是否听说过‘农村合作社’一词”时,90%的人把它等同于,经过我们解释之后,了解了新型合作社的原理、运行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具体问题后,仍有近40%的人对合作社持否定态度。当然,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两户人对“农业合作社”有独特的见解,他们甚至就该村的具体情况与我们交流,这也让我们惊讶不已,但是他们只是很少一部分。农村合作社不是只为少部分人谋利的组织,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乃至全村人服务的组织,因而必须要让其他的多数人也了解到“农村合作社”及其内涵。

(二)农户的基本特征情况和其生产经营情况对于参与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农业合作社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家庭,一个家庭是否加入合作社,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有家庭总人口、总劳动人口、总耕作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以及户主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历等。

1、家庭总人口。我们发现,家庭总人口越多,对农业合作的支持率越高。家庭人口数目与参加合作社的支持率之间是同向变动趋势。一个家庭的人口越多,一方面它与外界环境发生的联系也就越多,接受信息越广,外界对家庭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从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就越大;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已经认识到应该解放出土地上的非必要人力资源来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以获得更高收益。

2、家庭总劳动人口。家庭总劳动人口数量是家庭总人口数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当前我国处于农业不发达阶段,劳动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其他要素所无法比拟的,故而需单列出来,农业合作社的本质就是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如果一个家庭的劳动人口足够多,对外源劳动力需要很小,那么这个家庭对于参加合作社就不会表现出多大热情。结合我们的调查,也得到了相同结论。

3、家庭的总耕作面积。总耕作面积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农机、化肥、农药、灌溉等的数量。如果耕作面积足够大,农户自己就足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销售农产品时,也具有比其他农产更大的规模优势。此时,农业合作社的优势也没有表现出来,故而该因素与农业合作社的支持率是倒“U”型分布,如图1所示。(图1)

4、家庭年总收入及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获得,我们在调查时,全部以毛收入来统计,也就是说,农户的年收入与农产品出售时的价格和其总产量成正比。合作社在生产和出售产品时,能把零散的农户整合起来,使农户能以尽量高的价格出售。因而收入高的农户因其总产量比较多,对参加合作社会有更高的热情。另外,较高的收入可以使农户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合作社的信息,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更加灵活开放,这也是我们调查时真实感受到的。但是总收入、总产量与总耕地面积在农村环境中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其收入越高,其耕地面积也就越大,当其耕地面积大到足够产生规模效益时,其合作意愿就会降低。故而总收入在6万元以上这个层次的支持率略微下降。但是,农业收入所占比例越高的农户就会越期待产品价格上升,因而其会越支持合作社。如果我们使用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这种变动趋势会更明显。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高,对合作社的支持率越高。这也说明了对农业收入依赖程度越高,越积极参加合作社。

5、户主年龄。一般认为,年龄与其学历呈反向变动趋势,其越年轻、学历越高,接受新生事物和新信息也就越快,也就越能够理解新型合作社的优势,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也就越高,反之年龄越大,其理解新型合作社的程度也就越低,合作意愿也就越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劳动能力逐渐降低,也就促使其合作意愿升高,因此户主年龄与合作社支持率呈“U”型分布。

6、户主文化程度。由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采集样本不够,所以忽略其对该指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与合作社的支持率呈同向变动关系,文化程度越高,越支持合作社,参与意愿越高。

7、户主有无外出打工经历。统计结果显示,有外出打工经历的户主,由于接触过农村以外的环境,信息面广,对新信息接受比较快,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明显高于没有外出打工经历的户主。

8、对现有为农服务组织的满意度。农户对现有为农服务组织的不满意程度越强烈,其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强。

此外,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农民的亲切交谈还了解到其他一些情况,如有的农民认为近两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2006年平均1.208元/斤,2007年平均2.15元/斤),收入不稳定、种植风险大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来解决,也有一些农民认为加入合作社之后实行大型机械化作业,自家的大量小型农机投入无法实现价值,还得负担大型农机费用,因此不愿加入合作社,等等。

二、影响因素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指标对于农民参与合作社行为的影响作用如下:

1、政府支持、宣传力度+

2、家庭总人口+

3、家庭总劳动人口+

4、总耕地面积-

5、转租耕地面积-

6、家庭总收入+

7、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8、户主年龄0

9、户主文化程度+

10、户主外出打工经历+

11、对为农组织满意程度-

12、农产品价格波动+

13、小型农机投入-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成效;问题;发展对策;浙江绍兴;越城区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73-02

近年来,越城区农业紧紧围绕现代城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着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吸纳社员915人,带动农户1 763多户,2014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销售、服务收入5 37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有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5家。有5家合作社中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4个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在历届省农博会上,越城区合作社的农产品共获得3个金奖。合作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主体是农民,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城区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农业产业,逐渐形成了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格局。

1 越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特点

1.1 围绕特色农产品,组建合作社

越城区拥有茶叶等具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规模小,缺乏合力与品牌效应。因此,越城区积极引导农户,围绕这些特色农产品,按照市场化要求、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组织起来,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由大云茶庄发起,于2002年8月吸纳11名社员组建了绍兴市大云绿芯茶合作社,联接农户3 170户,利用“越州龙井”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优势建立专业茶园338.9 hm2,经中国茶科院认证有机茶园30.7 hm2,其中名优茶200.0 hm2。

1.2 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

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既可以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的优势,又可以为产品原材料提供保障,实现双方共赢。省级种子种苗企业――越州家禽有限公司组织周边78户养鸡大户组建绍兴古越禽业合作社。该社对社员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行“种苗、技术、收购、销售、品牌”五统一,通过合作社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为社员和面上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1.3 产供销产业链,串起合作社

由于广大农户处于小生产的地位,既受经销商的支配,又受生产资料供应商的制约,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围绕产、供、销一条龙,创建合作社可以增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绍兴市盈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由276户水稻种植专业农户组成。以区、镇2级的务农网络为纽带,以水稻种植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无公害稻米。在2014年,该社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整村制试点,开展统一供种、浸种、拌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助力“五水共治”。

2 越城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越城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1]。

2.1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在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社将农业产加销诸环节有机衔接起来,通过产加销紧密型合作,农民就可以享受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增值的好处,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提高了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2.2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打响了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在生产环节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为农业投入品的控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和推广提供了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分散生产集中起来,统一农产品投入、统一生产过程、统一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同时,合作社也注册产品商标牌,打造优质品牌,推行绿色农产品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大云绿芯茶合作社的宝寿牌大云绿芯两获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市绿色农产品。

2.3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体制创新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从农业科技进步来看,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按乡镇行政区划设置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由于其只管技术推广、不管产品销售,对农民越来越缺乏号召力和吸引力。而当前逐渐兴起和完善的农民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更加准确,提供的服务更多元化、专业化,能够满足更多农户的需求[2],对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作用更大。从农业生产经营来看,“公司+农户”的形式曾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带动面也越来越大,企业要直接带动农户,难度越来越大。而农业合作社能够在公司和农户中间发挥中介的作用,可以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3 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尽管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带动面不大。全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和带动农户所占比例很小。二是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组织与成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服务功能不够强。三是运作机制有待完善。以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以龙头企业组建的合作社,往往利益分配机制难以协调,社员的平等地位和合法利益缺乏有效保护。四是与规范化要求尚有差距。对照《条例》,许多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等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五是一些扶持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如信贷、用地等方面,未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4 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条例》、宣传成效、宣传典型,要给予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正确把握3项原则:一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愿民主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这一点对于越城区尤为重要;三是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以及落实各项政策来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越城区也要积极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其发展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4.2 大力培育,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一批。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二是积极改造一批。对已有的农民专业协会进行改造,改变以往松散型的连接方式,逐渐将其转变为紧密型的合作社。三是迅速规范一批。实实在在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运作。四是着力提升一批。围绕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体化经营,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需要,开展统一服务。鼓励其按企业化要求,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产品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和提高为社员的服务水平[3]。

4.3 强化服务,努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搞好政策服务,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帮助合作社申报有关项目;二是搞好信息服务,要主动为合作社搜集和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越城区数字农业网站与农民信箱,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上门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搞好培训教育服务,通过培训,普及《条例》基本知识以及有关专业知识,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具市场竞争实力。逐步将合作社建设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农民培训、农技推广、农产品营销有机结合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新型主体,不断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大发展、大提高。

4.4 统筹协调,将国家各部门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有关各级国家部门出台了很多扶持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运作中,好多合作社并没有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了解政策,二是部分工作人员故意刁难,三是有的是合作社自己不了解优惠政策,没有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合作社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4]。

4.5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农业部、农业厅每年都有扶持合作社的项目资金,但对申报单位都有严格的要求。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引导,并把各级申报条件告诉每一个合作社,积极申报项目,促进各个合作社做大做强。

5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4.

[2] 郭红东,陈敏,韩树春.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信贷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1(7):25-33.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3篇

1.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我国一直就有自发形成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加快,农业难以单独应付市场行情,于是相继组建了一批专业市场、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生产经济合作组织、农民联合体、经营大户牵头联办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由企业或技术服务单位牵头的产供销服务的经济组织,同时还涌现出专门从事农副产品营销专业户或经纪人,这些组织虽名称各异、形式不一,功能相同、组织层次有高有低,但在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缓解产销矛盾,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农民的欢迎。

2.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问题。

2.1协会的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更新太慢,很多农业合作组织都是近年来才成立的,一般规模不大,很难形成聚合效益,例如甜瓜协会,主要是因为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导致效益上不去,难以吸引新的会员。

2.2内部管理不严,外部环境不好。有些农业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章程不明确,规模较小,组织松散。主要表现在不照章程办事,理事会、监事会活动不正常,组织经济实力不强,只收取一定的会员费,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吸引力不大。社员的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市场行情好,不管合作组织订合同与否都往外销,市场行情不好,就找经济合作组织,致使运行困难。加之外部环境不宽松,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市场和优惠政策等方面,如果政府不出面协调,事情就很难办到,这也制约了中介经济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

2.3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地位不明确。现有的中介经济合作组织,一但遇到经济纠纷时,不善于用现有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我国到目前为止,对农业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性质、宗旨、服务等方面,在法律法规上缺乏具体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也未出台法律法规,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组织也未明确注册登记的部门,法人主体不明确,这不利于有序竞争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各级政府应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要本着“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调动农户加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应尽快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法》,明确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和市场主体资格,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保护。2.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增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力。一是政府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自原的前提下,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保护价制度、经营合同制度等,以制度约束各方行为;二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三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对龙头企业来说,与分散的农户打交道不如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打交道,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又可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成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坚强后盾。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服务职能,为个体会员提供直接的服务,从而使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吸引力增强,实现共赢。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4篇

朱菊媛今年46岁,早年在当地供销社上班,下岗后,只有初中文化的她靠自己做点鞋垫、围裙、松紧带等手工艺品到街上摆摊赚钱,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几年。2010年9月底,她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叫“老记忆”的网店,开始销售自己的手工艺品和番薯干、竹炭等遂昌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现在她已经是个四钻卖家,每个月能赚三四千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1000多元的东西。

本来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的朱菊媛,竟然开起了网店,挥动神奇魔棒的是遂昌的网店协会。这个成立于2010年3月的网店协会,由当地县团委、工商、经贸等部门牵头发起,成立至今举办了多场培训,邀请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大卖家传授经验,邀请淘宝大学的讲师来讲课,参与培训的有2500多人次,目前已经有1200多个会员开起了网店,朱菊媛就是其中一个。

朱菊媛与这位内蒙古顾客的距离在2000公里以上,如果没有网店,她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要卖到这位顾客手里,要经过多个经销商和物流周转环节,价格自然也会节节攀升,但现在靠着一根网线,朱菊媛轻松地赚取利润,而网线那头的内蒙古顾客,也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去年卖出上亿元特色农产品

在朱菊媛的电脑边,放着四本笔记本和一本新华字典,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字,全都是她上网店培训课的笔记。因为完全没有基础,朱菊媛每逢培训就去,包括怎么定价、怎么取名、到哪里可以找模板、照片怎么处理等开店技能。如今,她可以很轻松地拍照、撰写产品文案,与买家在线沟通等。

与朱菊媛一样,36岁的毛立华也是网店协会的受益者,同样完全不懂电脑的他经过培训以后,去年上半年开出淘宝店,卖遂昌的农特产品,现在也已经升成四钻,每月的交易额达到一两万元。而此前,毛立华的谋生手段是在城郊开小卖部。

相比朱菊媛还卖一点自己做的手工艺品不同,毛立华做的完全是零库存、零成本的生意。因为网店协会同时开了一个“麦特龙”的特产仓储商城,专门收集遂昌当地的农特产。从取名可以看出,“麦特龙”学的是“麦德龙”货品丰富而便宜,还同时取了“卖特产一条龙”的意思。

“麦特龙”的运作模式是,派出专业的采购团队与诸多遂昌农村专业合作社谈货源,然后在遂昌当地建一个实体超市,用于所有农产品的实体展示,同时在网上建一个“麦特龙”特产分销商城,这样一来,朱菊媛、毛立华等卖家就可以到实体店看货,并把自己感兴趣的货品放到自己的淘宝店上,有顾客下单,他们就可以直接到“麦特龙”特产分销商城下单,分销商城就会帮忙发货,每件包裹收取1-2元的包装费就可以。因为“麦特龙”每天的发货量大,快递公司给的运费也有优惠,如江浙沪本来要6元,快递给“麦特龙”的优惠价格只要4元,这也使得小卖家们因此节省了快递费的支出。

正因为零库存、零成本,没有进货和仓储地的烦恼,还有免费导师手把手教会你怎么开网店,遂昌当地的网店数量迅速多了起来,这个只有五六万人口的浙南山区小县城,现在已经冒出了1200多家小网店,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县”。

网店协会给小卖家带来的好处不光是免费“授之于渔”,还给予优惠的分销价格,与农业合作社谈的进货价多少钱,给会员们的分销价格就是多少钱,比如一包100克的茶树菇,市场零售价19元,进价10元左右,会员们拿到的价格就是10元左右,然后以14.5元的价格在网店上卖。“只有我们自己与合作社生产的自有品牌才赚一点钱,以维持协会的日常运营。”

遂昌县团委书记巫惠祥说,众多网店中,各种信用级别的都有,有刚起步没多久的,也有20多家皇冠级别以上的大店,去年总销售额超过亿元,预计今年能达到1.5亿元。

政府大手笔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给“麦特龙”供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100多家,更多的专业合作社还在洽谈中。遂昌县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说。

这意味着仓储压力将更大。遂昌县经济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已经在考虑建一个产业园,用于做物流仓储,地方基本选好,面积有10亩左右。

2011年,遂昌县政府决定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元的财政拨款来帮助全民创业,其中每年用于网上创业的资金不少于100万元,这些钱主要用于对仓储等场地租赁的补助,聘请培训讲师的支出,还有对新开网店的信贷支持补助等。

网络经济助农产品发现价值

在央视热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里,遂昌人老包骄傲地用自家种的冬笋做让人垂涎欲滴的腌笃鲜,节目播出后,遂昌的笋干迅速卖断货。事实上,自从网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后,遂昌特产笋干已经非常畅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只是又浇了一把热油,把火烧得更旺了些。

“以前,遂昌的笋干都是本地人自己吃,偶尔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玩,才送人,因为都是农民自己随便晒晒,规格也很不统一,经常吃不了烂了就扔了。但自从打开了网上销售的大门后,有专门的农业合作社上农民家收货,包装规格要求也提升了,现在笋干可畅销了,网上大小订单纷至沓来,过年前还会卖断货。”遂昌县副县长赵文明说。

家家养的土鸡、土猪的身价也随之扶摇直上。杭州一家餐馆特别喜欢遂昌的土鸡,以每斤80元的高价找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民因而也能拿到每斤40元的好价格。家家户户养的土猪,以前只是自家过年过节时候吃,现在也能卖到三四十元一斤。

烤薯、菊米、笋干等遂昌特产,都在迅速品牌化和规模壮大中。

在传统经济时代,因为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产品销售经常会遭遇丰产不丰收的尴尬现象,但如今,网络经济出现后,买卖双方对接变得极其便利,定价和利润在各个环节也更加合理,农民的利益因此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同时,像笋干、土猪这种以前只是本地人“自己吃吃”的特色农产品,因为网店的发展都成了抢手货,价格也一路上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网络经济实现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价值发现,这也为浙江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模板。

因为网店规模迅速壮大,银行的信贷资源也开始倾斜,2011年9月,工行为网店协会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竞争理论 农超对接 农民 合作社 超市

问题的提出

传统竞争理论中的企业经营者经营的战略重心是如何打击对手,如何消弱对手的实力以及吞食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的理念充斥在经营决策层。源于对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的缺点的认识和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复杂的经营环境的需要,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拜瑞・内勒巴夫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于 1996年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Barry J.Nalebuff 和Adam M.Brandenburger 引入互补者和价值网概念,运用博弈论知识,描述了商场博弈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他们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利用价值网定义所有的参与者,分析竞争者、供应商、顾客和互补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合作与竞争的机会;然后积极地改变构成商业博弈的五要素即参与者、附加值、规则、战术、范围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形成多个不同的博弈,确定适应商业环境的合作竞争战略,最终实现共赢局面。合作竞争成功的基本条件,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专项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尼尔・瑞克曼对大量实例进行研究后提出的合作竞争成功的三大要素,即贡献、亲密和远景。其中贡献是指建立合作竞争关系后能够创造的具体有效的成果,即能够增加的实际生产力和价值。亲密是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不存在的超越了一般交易伙伴亲密程度的一种合作竞争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远景描绘了合作企业所要共同达到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是建立合作竞争关系的活力源泉。

从合作竞争理论的角度衡量,我国农超对接模式具备了合作竞争成功的三大要素即贡献、亲密和远景。第一,我国从2007年开始,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开始力推“农超对接”。通过“农超对接”,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城里超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超市的采购成本可下降20%-30%,试点企业体验到了“农超对接”的好处。农超对接突破了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流通环节的阻碍,直接使超市与农民“握手合作”,从而使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个困扰已久的“农业三问”,有了一个现实的“标准答案”。同时,更为低廉的价格,鲜度更高和品质更好的商品,农超对接最终也让众多消费者受益。第二,从农超对接模式的实现路径来看,超市在与合作农场、基地和中间商等中介组织的不断选择中,固定了关系链并最终结成稳定的契约型合作伙伴关系,引导农业生产进入社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轨道。第三,在我国农超对接正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着。它作为一种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实现产销两个终端的无缝链接,对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城乡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超对接中农民和超市的关系定位

农超对接的创新安排强调产业链角度上超市对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和交涉力量,以超市的发展引致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然而理论上的完美并不意味着农超对接能够转化成一种现实安排的可能,这通常取决于参与各方力量的平衡。如果在博弈中一方处于优势地位,其他参与者处于弱势地位,则弱势的一方只能被动地接受优势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其结果往往是企业收益增加,而其他参与者收益减少。农超对接成为零售商业巨头们新的盈利工具和盈利模式,却很难成为农民的切实致富途径,这显然违背了农超对接的初衷。

(一)合作社(农民)的弱势地位

在这场博弈中,超市与农民在谈判交涉力量对比上不对称,农民没有平等话语权。

超市门槛高。目前,我国有140多万个新兴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比较规范的仅有14万个,绝大多数在乡镇、村一级组建,合作社以现在的条件很难吸引拥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各种新技术无法及时推广到位,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考虑,特别是信息短板的掣肘,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局限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无法带领全体社员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虽然我国农民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经营意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但由于合作社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服务、统一的包装,达到超市合格标准产品的比率不高,无法和超市对接。

物流配送成本高。农超对接中把农产品的配送运输落在合作社身上不现实,合作社落后的物流设施设备与长距离配送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许多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受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而腐烂变质。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缺钱缺技术,冷链装备不足,难以为新鲜农产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影响了农民对接超市的信心。

结账周期长。超市一般采用银行结算支付方式,账期通常是30-60天,超市从农民手中拿走货物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支付货款,导致合作社资金周转速度下降。由于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其生产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资产普遍无法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也难以享受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许多合作社只得借民间高息资本周转,这更加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盈利能力。

对接盈利难。在“农超对接”的合作中,大型超市采购农产品的种类是十分多样化的,而我国许多农产品基地种植都是“一村一品”甚至“一镇一品”,难以满足大型超市多样化的采购需求。在采购价格上,可以提升采购价格的空间很小,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在组织程度、资金实力、议价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连锁集团相抗衡。取消了中间商,缩短供应链节约的成本应让利给农民,但结果没有农民所想象的那样“大公司应该出大价钱”,本应是农超对接受益方的不少农户和合作社都没赚到钱。

(二)超市的优势地位

与农民的弱势地位相比,超市不论在人力资源上,还是在物质装备上都有着相当雄厚的实力,实力决定位置,实力决定谈判时的话语权,实力决定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对接实践中,超市处于价值网的绝对优势地位。

1.经营规模优势。超市能在一个购物点同时实现商品宽度和深度的扩张,一方面以良好的购物环境,高品质的商品,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优质服务吸引顾客,方便购买;另一方面通过拓展经营的商品品类,增加销售数量以降低成本,体现出超市的价格优势。连锁经营是超市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和有效的形式,它在集中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规模而获取价格优惠和成本优势等方面,达到了农民和合作社难以企及的高度。

2.信息管理优势。大型超市公司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供货商通过共同的信息系统进行交流,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在接受订货的同时,还可以同时计算出各连锁超市的不同商品的要货量,有效地解决门店及时补货换货问题,降低缺货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利润率,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循环系统。沃尔玛在这方面的领先且高效备受业界推崇,借用自己的商用卫星,沃尔玛可在1小时内对全球4000多家分店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实现销售、订货与配送的同步运行。

3.物流管理优势。对于超市来说,既能保持零售货架的货源充沛又能保证最低库存率是非常重要的,科技的发展使超市配送中心普遍实行自动化控制,吊车、电动叉车、传送带和电脑控制中心等配置完备,甚至高速分检装置、特殊运货车辆等先进物流技术出现,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变成了现代化的物流运输链。世纪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为其降低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公司5500辆运输卡车全部装有卫星定位系统,极大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

构建农超无缝对接的长效机制

农超对接是引导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契机,要充分利用这种机遇,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部门与现代化零售业之间的差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农超”顺利和高效对接,需要农民和超市双方共同努力,并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一)树立超市和农民的长期合作意识

在实际对接中,超市有货源不足和产品质量的忧虑,而农民和合作社则会担心合同风险,信任博弈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合作关系的稳固性和可持续性。所以首先,要在超市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率的联网关系,超市、合作社和农民要从长远角度相互理解和支持,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利益均衡机制。超市作为直采的“强势”方应主动多负担一些市场风险,主动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主动增加对产地和基地“农超对接”合作伙伴的生产指导,适当地缩短结账周期甚至可视情况而采用现金预付,不能让农户承担过多风险,要同农民密切合作,必须让农民受益。笔者认为,超市对待产地或基地合作农户的产品应该全盘安排和接受,如果挑选其中几种规格、几种等级而抛弃其他产品,就可能使采购成本和费用增加,甚至会步入“短期订单-农民投入信心不足-农产品质量不能保障-超市缺乏长期采购信心”的怪圈。

(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首先政府应出台一部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和合作社的关系,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业务活动范围等基本内容从法律角度加以明确规范,依法保护合作社及成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产收益不受侵害,从立法角度提高合作社的平等话语权。其次,应当在财税和信贷上给予合作社优惠。在税收上,对农民合作组织经营原始农产品或初加工品,应视同农户经营,免征增值税;对分配给农户的股息、红利及其他收入应免征所得税。在信贷上,鼓励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和信贷优惠,支持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建立农业合作发展基金,引导农民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育合作组织产品品牌,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吸引超市直采。第三,合作社与农户相比,不论在市场地位上,还是市场竞争力上,都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与农超对接中的大型连锁公司相比,合作社的竞争力量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合作社应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社,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提高农超对接中同超市巨人的议价能力,巩固和增强合作社的市场地位,这是一种大胆可行的制度创新模式。

(三)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的政策扶持方式,加强对产地农产品物流周转设备、简单冷藏设备的投入,重点支持有多品类基地、专业从事生鲜农产品批发的流通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引导其前与基地对接,后与大中城市大型超市对接。其次,加强对“农超对接”实用科技投入政策的保障,鼓励广大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掌握并推广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商品保鲜保质技术、市场经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第三,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可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基金或者担保基金,并将支出列入中央及地方预算,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力度。同时加强对民间借贷的引导、监督并将其纳入体制范围内,适当给予发展空间,深化其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最后,政府应致力架构“农超对接”的桥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之间牵线搭桥,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便利,加强农超之间的信任、互动和合作,妥善解决农超矛盾,引导两者的顺利对接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定寰,杨伟民,张瑜.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09(8)

2.丁同民.完善我国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治的思考[J].企业活力,2009(10)

3.胡定寰,杨伟民.“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0(4)

4.张浩,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