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在职教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建设类的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指面向建设行业培养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现今我国已设立38个专业学位类型,这其中与建设行业有关的有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等硕士层次和2011年新增设的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其中工程硕士中又有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等8个属于建设类的研究领域。我校作为省属高校面向本地区开展建设类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有以下策略:首先是明确目标,培养目标是核心,是设定培养过程和进行培养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是教学培养,培养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中又涉及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实践环节等几部分,各部分均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第三是培养评价,评价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最终环节,其中包括教育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二、明确目标,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
明确目标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专业学位是与学术性学位并行的另一种类型的学位,两种类型学位的规格不同,各有侧重。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因此,两种学位教育对招生的办法、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的要求、师资队伍的要求以及质量评估的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正确认识和把握专业学位,深化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各类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坚持独特的培养理念是专业学位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我校来说,必须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制定和修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三、精心设计培养环节,确保培养质量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设计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时,要立足基础理、突出实践性、加强选择性。充分听取企业导师意见,紧紧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理论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必要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知识结构进行选修;还要兼顾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将案例研讨和试验模拟与传统的课堂讲解结合起来;邀请企业导师来校做前沿知识讲座,甚至承担部分理论课程的讲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建立网路教育平台,将课堂搬到网上,使因工作关系耽误课程的学生能够随时补修;加强教材建设,尽量选择教指委推荐教材,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编教材或学习指导书。
2.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配备校内外师资。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学院系所之间的壁垒,将校内优质资源整合利用,聘请其他院系的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或是课程教授,弥补自身师资不足的缺点,如:我校工程硕士中的工业设计工程领域有个景观设计方向,就是以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学学科为主,将农学院的风景园林学和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的部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另外,我们也积极动员校外导师承担部分理论教学任务,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就是邀请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和优秀的项目经理来讲授,并为他们配备了相关专业的年轻老师做助教,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直接从硕士读到博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给在职研究生上课,就知道讲什么、如何讲,就能够讲授有关本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成为最受工程硕士生欢迎的好老师。这种校内外教学团队每月要开一次研讨会,在一起说课和交流。
3.面向生产实际开展论文工作。
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首先应把好选题关,传统工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多局限于科研课题,在相当大程度上从属于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方向;而工程硕士论文的选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实用价值,应结合本单位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关键,或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等课题,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或是大项目中相对独立完整的部分。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下实行密切配合的双导师制,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由学校导师负责,在做课题时,由校方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这种联合指导方式不仅有利于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是学校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好机会。在论文选题时,除了研究生必须撰写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外,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工作评议小组对选题进行审议,并对实验条件、经费、工作进度等进行审议。论文评价方面,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以“研究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独立的研究开发能力”,“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价。[1]
四、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体。其中,社会作为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评价组织等,个体作为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庭以及高校自身。他们各自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各自从自身需要出发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在我国目前社会机构评价还未起步,政府在公共责任方面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在推行资质评估、质量分析和跟踪调研、培养质量评估制度等质量保证措施的同时,由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领域教育协作组、质量分析组及培养指导组构成宏观监管组织,就各院校的培养特色、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实行不定期检查和考评;结合市场的动态需求,制订整体招生计划,在不同专业学位及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总体协调。
我校重视开展建立企业及学员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与企业交流,采用向企业发放问卷,向企业征求需求意见等方式获得反馈意见,评价院校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及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或者通过企业对参与学习的学员的评价来间接评价院校的办学状况。学员是工程硕士教育最直接的受益主体,他们更注重学校教育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因而学员评价对院校的借鉴意义也更为直接。学员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接受培养期间,将学员过程评价作为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在学员回归企业后,通过跟踪调查的结果评价来改进院校培养思路与培养模式。[2]
另外,高校的自律管理也十分重要,高校要不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自主调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诸方面以及其间关系的平衡。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我校建立包括专业硕士领导小组评估检查机制、学术委员会监控机制和学员监督反馈机制在内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严把质量关。将管理人员与老师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荣誉授予等与学员评价、校友反馈以及社会舆论评估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把教育在操作性、务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方面的成效与激励约束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在相关主体的监控、评价下,不断完善,自主发展。
五、结语
培养在职研究生既要考虑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在职攻读的特殊情况;既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又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既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又要考虑企业工作性质及工作的总体安排。也就是说培养在职研究生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走校企合作培养之路,集高校雄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备与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体,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受到聊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研立项的支持,是课题的最终成果。本文提出的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策略在目前我校的在职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满足了学生对于建设类知识的培训要求,学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高,为以后的全面开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和成人教育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 工作量 查询系统 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39-02
为科学评价学院教师的研究生工作业绩,更好地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和激励作用,促进研究生工作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学院对教师研究生工作制定了一套计算研究生工作量的业绩奖励办法。为了保证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的信息化,学院建立了《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在线查询系统》。下面就查询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总体设计及实现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1 《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在线查询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
为了让教师了解本人一年的工作绩效并对工作量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及时纠正,该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每年年底对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进行计算并通过原始的Excel数据表格分发给每位老师进行核对和查看。此方法优点是简单好操作,但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各位教师的个人工作量信息无私密性、完全透明,部分教师提议应建立并实现针对个体服务、保护隐私的查询系统;2)工作量表信息较多,Excel表格数据的阅读很不方便,不能清晰的反应各位教师工作量的构成情况。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建立一个清晰的在线工作量查询系统非常必要。利用该系统,各位老师通过个人的姓名和工号登陆系统查询个人的工作量信息,迅速了解本人工作量构成情况,及时核对并反馈工作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2 《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
教师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包含导师指导学生、授课工作量、获得学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相关奖励等三大方面。 具体细分:1)导师指导学生含导师指导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及导师对在职工程硕士进行的论文指导;2)授课工作量含教师全日制研究生授课学时数、在职研究生集中授课及博士前沿课程讲座学时数;3)教学工作相关奖励含省优博指导奖、培育学生学术创新奖、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奖等。
在系统的具体设计中由于指导全日制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量中所占比重最重的两块,需在界面中突出并细化(列出学生年级、姓名等,方便教师查漏补缺或分解教分),故这两块在系统中需分别罗列。课堂教学工作量须将硕士课程(含合课情况)、博士课程讲座等课程名称及教分的计算结果清晰的展现出来。而工程硕士论文指导、在职研究生的集中授课及各种教学工作奖励由于均不折算成教分而直接算报酬,所以这一板块以其他的形式展现。最后设计共分四个部分:1)硕士教学工作量(全日制硕士生信息)。2)博士教学工作量(全日制博士生信息)。3)课程教学工作量(含课程类别及课程名称)。4)其他工作量(含教学奖励、工程硕士生信息、集中授课信息等)。
3 《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查询系统》的技术实现
3.1 技术方案
我们利用现代的Web技术框架(webpy[1],jQuery[2,3]等),建设了一个在线的工作量查询系统,为各位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作量查询与核对的工具。图1表达了系统的数据流向图。
3.1.1 数据组织
原始数据表格存在字段非原子性的情况,需要更改原始的Excel数据表格,使表格满足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则,然后将各位教师的工作量信息输入设计的表格,最后导入到文件数据库SQLite中备系统使用。
3.1.2 系统引擎
后台使用python对SQLite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利用工作量数据,通过Web应用框架webpy驱动系统,渲染前端的用户界面,最后通过Apache服务器系统。
3.1.3 前端设计
前端界面是面向用户的接口,需要简洁明了。首先对工作量数据项目进行分类,分为四大部分:
硕士教学工作量
博士教学工作量
课程教学工作量
其他工作量
然后,利用Bootstrap界面效果库,设计组织各项数据内容,得到简洁清晰的页面效果。登陆查询后,页面标题显示教师的姓名和工号以及其总的工作教分,页面主体以面板的形式进行组织,分别详细显示:各位老师各个年级所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其教分;各位老师所教课程名称及其教分;各位老师的其他奖金和工作奖励。页面组织清晰明了,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核查。
3.2 系统示范
首先,通过链接http:///wlviewer 进入系统登陆页面(图2),然后,用户通过输入姓名名和工号查询自己的工作量信息,效果如下(图3)。
4 《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查询系统》的拓展计划
工作量查询系统1.0版本只是对制作好的工作量数据表设计了一个查询的接口,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信息的反馈,还是基于Excel表格来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预期下一个版本的工作量查询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加入以下功能。
具体设计:管理人员可以登陆系统,在教师列表页面按照各个系别列出教师姓名链接,点击教师的名称,进入该教师的信息编辑页面,编辑信息后,保存即可更新该教师的工作量信息,教师可查询。同时可以添加新的教师用户到系统,或删除已经不存在的用户。
4.2 用户问题反馈功能
具体设计:一方面,在教职工工作量信息查询页面添加一个信息反馈框,用户可以填写与自己工作量的相关疑问以及意见,提交后存入数据库中,待处理。另一方面,系统管理人员登陆系统可以查看信息反馈列表,逐个条目进行处理,对处理完的反馈条目做标记。
4.3 报表输出功能
具体设计:一方面,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导出工作量信息表。另一方面,系统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用户可以导出自己的工作量信息为易于阅读的文件形式(如:pdf格式等),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批量导出所有老师的工作量信息到一个文件以供参阅。
5 结语
《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查询系统》缩短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也提升了数据的准确率。经过半年的试运行证明,该系统能节省管理人员反复解释等无谓的时间消耗,整个工作能按流程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与个人化服务保证了工作绩效评定的科学性及信息的私密性,系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与认可。然而现阶段该查询系统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在应用中还需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系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web.py 0.3新手指南.http:///docs/0.3/tutorial.zh- cn#developing.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风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未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师在道德风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加强青年教师的风范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风范建设职业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已占38.2%。我校2003年以来共补充青年教师221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46%,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多年来,党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和影响。
1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常常表现为讲奉献少、育人少,谈待遇多、谈理想少,对社会要求高,对自身要求低;事业心、责任感差,存在严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有的教学投入不足,不重视教书育人,有的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缺乏认真负责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功利化和非理。有的缺乏爱心,不关心学生成长。有的不愿与人合作,缺乏团结攻关精神。有的缺乏法律意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角色转变受阻
青年教师大多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接触社会少,易出现浪漫化理想化色彩,易受外界干扰,“免疫力”差。主观上想当好教师的愿望,因尚未完全进入教师角色,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忧心忡忡。同时婚姻、子女、购房以及发展事业的多重压力,有限的待遇,追求事业的艰辛等,使他们处于无奈的复杂心情和摇摆不定的道德观念中。
1.2新形势的冲击
经济的繁荣,导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较大的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义等有流行之势。同时,各个学校在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教学能力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巨大的压力。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学历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也影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
1.3管理使用有弊端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精神,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等倾向。表现为: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不多,影响了他们的继续提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越来越高,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考核中重学历、科研成果,而轻思想表现、教书育人等。这势必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风范建设的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2.1.1道德规范法制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等,将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甚至要用《刑法》规范考试保密、学术保密及日常行为。
2.1.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道德培养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之内,以防止“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要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三是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规范管理,让青年教师充分地接触社会、体察国情民情,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全方位地锻炼、学习和提高。
2.1.3树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典范
广大青年教师希望在岗位上有所成就,但心目中的职业道德还比较模糊。因此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师德典型,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的名师、名医及“三育人”和教师职业道德先进评比等活动,在青年教师身边树立了一大批可鉴可学的榜样。身边的典范“润物细无声”,已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了“见贤思齐”的风尚,极大的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2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等考核中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育人效果等。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三是要在教师的职务职称的晋升方面,坚持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四是要实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管理,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导师-个人层层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2.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顺应道德发展的规律,密切关注青年教师的利益需求,及时了解和解决青年教师的热点问题。一是要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扰。二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成长环境,通过满足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为青年教师在精神上实现高层次的追求提高条件。三是要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长期或短期的业务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科研资助上重点向青年教师进行倾斜。学校的帮助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2.4与时俱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具有特定的理论高度、常讲常新的命题。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学校要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的投入,设立职业道德研究课题,及时解决职业道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并提炼出切合实际的理论成果,并逐渐制度化,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谭菁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黎进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J].安顺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4,(04).
[3]邹大勇.高校高层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