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第1篇

    1.1制度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美国鼓励企业利用其知识产权融资,促进技术进步的相关制度法规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建国初期,从宪法中就吸收了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出台的《专利法》与《版权法》,在全社会确立了创造知识产权,及以拥有的知识产权开展相关经济活动的法律基础与社会共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批中小企业虽积累了相当的知识产权却因资金因素难以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法》的出台,使中小企业获到了政府各类计划项目及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创新的潜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国内收入法》的出台,规定企业R&D领域永久税收政策,更促使企业放开手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使美国成为世界创新强国。针对美国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地经常受到非法侵权,1988年美国制定了《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其“特殊301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对知识产权没有提供保护的国家认定为“重点国家”,对上述国家进行调查和采取报复措施[3]。自此,美国从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鼓励拥有、保护技术占领市场,到利用专利垄断攫取高额收益,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

    1.2融资机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开展知识产权融资,其选取的融资方式由市场各方协商与博弈确定,融资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其知识产权的价值随着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创新对其价值发现而不断增益。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相对清淅,未来具有较理想的市场价值,但囿于自身规模与资金的束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其良好的市场价值,可优先考虑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在资本市场将其未来的价值售予某一特定公司,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企业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为后续再发展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知识产权信托融资只是将本企业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委托于一特设信托机构,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为产权所有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且知识产权仍为企业所有,这一机制较为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所青睐;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是拥有关键知识产权企业向金融机构借贷满足其快速发展,而由第三方提供知识产权价值担保的机制,这一机制多为较成熟的高成长中的高技术公司所采用,能及时地从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知识产权融资机制在资本市场上仍在逐步发展中,技术与资本在市场中相互博弈,相互促进,或独立运作,或相互交叉,使资本与技术在市场中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1.3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知识产权融资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阶段的知识产权开展融资创造了条件。高科技公司的创业初期,风险投资公司的创业基金为其提供主要的资金支持;进入成长期以后,风险投资基金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风险投资基金淡出,以其拥有的具有高价值潜力的知识产权募集新股或以公司重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融入快速发展所需的大量资本。NASDAQ小型资本市场的对象就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没有业绩要求,上市标准低[1]。OceanTomo公司与美国证券交易所联合0ceanTomo300指数,对300家公司拥有的专利进行分析,根据其专利的表现情况指数。Tomo指数将专利与证券市场相结合,有利于证券投资者对专利证券的价值进行评估。经过NASDAQ小型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在NASDAQ全国市场获得的资本支持更为其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硅谷的高科技和NASDAQ市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高速发展领先于全球的美国高科技产业,为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2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历了低技术高消耗的初始发展后,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及企业效益的双重压力,通过技术创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转型升级发展型之路,已成为中小企业再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活力源泉。为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与法规,各地金融机构围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

    2.1我国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的科技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依法进行了保护。1993年颁布的《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年修订)第七条规定“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1995年我国《担保法》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1996年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允许科技成果持有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者风险基金,用于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转化[4]。随后,各省市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行业标准来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03年北京颁布《关于促进专利质押和专利项目贷款的暂行办法》;2009年江苏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规范》;湖南、广州等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2012年国务院转发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鼓励开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2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9个部委会同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场,支持优秀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引领和辐射带动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2011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组建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初始规模为20亿元,为江苏文化产业拓展创新型融资模式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等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科技金融的实践与发展,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市场环境条件与政策法规正在不断完善。

    2.2我国知识产权资产具备一定规模

    在专利领域,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17万多件,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35万多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比重虽不足5%,却拥有约66%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新开发产品。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商标累计注册量665万件,居世界第一。全国共有3187件驰名商标,32893件着名商标。全年软件着作权登记量10万多件,全年授予植物新品种权255件。我国知识产权在经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其知识产权资产与价值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知识产权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资产,不仅增强了企业产品竞争力,更为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取资本支持,实现快速发展创造了重要资产条件。

    2.3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融资成效

    近年来,我国财政、金融机构及各类资本在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及资本。1999年—2012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直接和间接方式安排中央财政220.9亿元,立项接近4万项。截止2011年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迅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达1096家(较上年增幅19.4%),管理资本3198亿元(较上年增幅32.9%),累计投资项目数9978项,累计投资金额2036亿元(较上年增幅36.6%),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5940项,累计投资金额1038亿元[5]。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0月30日,已有328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2.39%,创业板运行3年多来,共有355家企业登陆创业板,融资规模达344.45亿美元。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各地已出现了许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成功案例。例如,江苏镇江市2010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以来,采用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与主产品捆绑、知识产权与信用组合等多种方法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市136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12家银行信贷总额超过12亿元。目前,江苏省已成立了22家科技银行,其中南京有7家已发放贷款18亿元。北京是我国文化产业基础条件最优秀的城市,在文化产业中利用知识产权融资已进行了多年,北京银行自2006年起就多次为影视作品融资,其中2010年为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西行记》投资1500万元。

    3对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的启示

    3.1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重视其应有的财产收益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等相关法的实施,社会对知识产权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知识产权所有人有了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人身权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对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有一定认识,其财产权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者许可使用,获得相应的收益或股权,但利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价值或财产收益权在市场上进行融资,特别是运用知识产权财产权在未来市场上可预期收益进行融资仍未得到知识产权人、市场参与方的广泛认同[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与动力源,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型国家现今促进创新再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应从产品制造向知识创造转变,在创新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的积累与相关权利的保护,积极利用知识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巩固在行业中的地位,形成并强化知识产权这一独特的资产资源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借资本的力量实现知识产权的财产收益快速发展。

    3.2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的法律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金融

1 建立有效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意义

中小型企业是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力,它与大企业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的细化分工。中小企业还是构成金融业发展基础的一部分,在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如此,但往往在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时,恰恰是缺少资金,难展其宏图。若企业的融资能力强,迅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则能占得先机;若企业的融资能力弱,不能及时筹集到资金,则会丧失这个“时不再来”的商业机会。如果企业仅仅通过利润留存、自有资金的滚动,其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建立有效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关于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鼓励政策,但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有效健全的融资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短缺。

其次,有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改变目前银行过分偏重于为大企业提供资金的信贷架构,化解金融风险。实际上银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能起到有效的分散资产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对银行有积极的作用。如1999年,以发展大型企业为特色的韩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挫折,一些由政府和银行全力扶持的大型企业成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相反,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特色的台湾,则表现出较强的防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优化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多渠道获得资金。融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融资使企业拥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因此有了健全的融资机制,可以有效防范融资风险,遏止融资破坏力的出现。

最后,有利于市场体系的真正建立。中小企业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中小企业在建立初期,投入远大于收入,投资人很容易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进入成长期后,也要面对市场拓展、技术改造、开发高新科技项目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若无法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无法实现。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融资机制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市场体系的真正建立。

2 中小企业对融资制度的要求

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中小企业对融资制度提出了以下要求:

首先融资市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自我积累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多投入需要,必须从外部市场进行广泛的融资。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在的多收益性,也会对市场上的多种闲置资金产生吸引力,为这些资金提供一条投资通道。

其次融资多元化。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多渠道地筹集资金,要求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

再次融资组合化。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并实施有效的组合。合理、有效的融资组合不但能够分散、降低风险,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在企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应当筹措风险性、收益性低的资本,具体而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早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间接融资成本高、难度大,企业一般依赖风险基金的投入;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仅靠风险基金提供的风险资本远远不够,于是风险基金逐渐淡出,企业可以通过其它直接融资渠道以及间接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并成长为大中型企业。

最后融资社会化。所谓融资社会化,是指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能仅仅依赖于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而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植。

3 政策性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一统世界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单靠市场机制无力解决的领域和问题,政策性金融也正起源于这种“市场失败”。政策性金融是以贯彻政府政策意图、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宏观调节措施为目的,不以赢利为宗旨的金融。

3.1 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

政策性金融,是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

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有其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当代经济学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和原则虽然构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协调的基础,但却不能解决社会中的所有问题。这不仅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有其作用的边界,而且若干非经济因素也使市场机制产生许多失效的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的金融市场在调节金融配置中,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竞争和金融机构本身的特征,导致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即亦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战后迅速崛起、被称为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一个重要的发展经验就是有政策性投融资体系。这个体系中,由国家组建的一系列政策性银行、机构一起配合,提供不同行业、不同方向上的优惠贷款。日本所实施的这些投融资政策性支持,对于其战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主打的经济增长点能速成气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政策性金融不是市场机制的异己,而是市场机制失灵或不足的产物,政策性金融在顺应遵循市场机制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同时,补充和完善商业性金融机制中的某些“缺陷”或“不足”。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使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尽管随着各国经济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政策性金融的种类、业务方式和运行范围与领域可能有种种变化,但它的基本机制与功能将长久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管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处在多么高的层次或水平上,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缺陷与不足都不会在发展的某种高水平上突然或逐渐消失,资源的微观或宏观配置主体所关注的目标侧重点间的差异也不会自动消失或自动趋于一致。

3.2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成

从目前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状况看,其体系主要由信贷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投资基金及“创业板市场”等构成。

信贷机构是中小企业政策性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通过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本缺口。目前建立和运行的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机构包括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金融公库以及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贷款的“基金”等。

信用担保机构也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运行情况分析,一些国家更重视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就非常重视运用信用担保这一方式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建立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也是各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由于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不断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设立投资基金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开发和创业的融资环境。

“创业板市场”是我国提供的为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的市场,本质上并不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但因其组建和运行并不是可以由中小企业直接决定的,它取决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决定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规范和政府的态度。因此“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运行,与政府政策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政府建立的又一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缓解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手段。创业板一推出就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掌声, 其中最热烈的部分莫过于来自上千家排好队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将为它们带来宝贵的资本,创业板的开启扩大了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将直接受惠, 创业板虽经十年“磨剑”,但运行至今,各种问题便不断暴露,由此反映出来的制度缺陷正在制约着创业板的前行。“上市前审查不严、退市制度至今难产”,创业板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上市前的资质审核需要更为严格,高管的减持限制需要更为严格,退市制度也应当及早明确。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融资中小企业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41―03

一、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由于这种现象,传统经济学通常看好大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会使规模扩大,规模扩大会带来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这样,在同一市场格局下,中小企业就不具有成本优势而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因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米虾”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大企业完全吞并,反而不断成长壮大,数量也层出不穷。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有关统计,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我国工商系统注册企业数量的99%,每年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大约占全国GDP的60%,实现的利税占全部利税的40%,同时,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5%。可见,中小企业不仅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早在上世纪70年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就揭示了资源密集型的大型化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主张企业的适度规模和采用中间技术。还有些学者,比如《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认为,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都将更加专业化,更加明细化。因此,不能单单就规模大或规模小,就断定是优秀的、美好的。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分工和专业化才是经济增长和报酬递增的主要源泉。

当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人们不再简单地追求规模,而是崇尚知识。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而不是单纯以规模取胜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可以凭借知识,技术和经营灵活的优势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工艺和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就可以赢得竞争优势,获取丰厚利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偏好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那种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可见,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演变,从而为经营灵活,决策迅速,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中国资源禀赋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意义

前面我们所分析的是在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的作用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升迁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显现。实际上,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中小企业在不同国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国家经济差别的主要因素就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谓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中,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构成状况。按照资源最优配置理论,要素禀赋结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生产型式。对劳动相对稀缺而资本相对充裕的经济来说,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并在生产上选择多使用资本、少使用劳动的技术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相反,对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相对充裕的经济而言,则应该选择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在生产中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的技术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所谓的经济合理性,主要就是从生产成本角度的分析。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经济,只有选择资本密集的产品和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相反,一个劳动充裕而资本稀缺的经济,则必须选择多利用劳动少利用资本,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生产形式更加合理,并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只有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不同情况来组织生产,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从我国的要素禀赋的国情来看,毫无疑问,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相对充裕的经济,资本的机会成本较高,而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如此来看,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往往是中小企业发达。中小企业贡献率较大的地区。

三、现实经济中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始终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业资金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追加扩张投资时也几乎完全依靠内源融资手段。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仅仅依靠内部积累是不可能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的。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那么,中小企业为什么在外部融资问题上困难重重呢?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有金融机构的诸多原因,也有国家政策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制度创新滞后。我国中小企业大体由这几个部分组成:(1)改革开放初期及以后一个阶段形成的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大约有2000多万户;(2)根据“抓大放小”方针通过承包、租赁、售卖、重组把国有企业改制成其他类型的企业;(3)实施《公司法》以来自然人、法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大约50万户;(4)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大约150万户。目前,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滞后,甚至还不及大型国有企业;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传统国企的弊端: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一些改制的中小企业,还很不规范,有些甚至是为了逃废银行债务而做的所谓“改制”。总的来看,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的占比很低。中小企业中的小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财务状况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低,市场状况不好。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较低是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中小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从抵押方面看,

中小企业的可抵押物少,银行对抵押物品的要求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而且,中小企业又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既无抵押品又无法将产权抵押。同时,企业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要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需要一系列相关资料,同时又要支付相当高的中介费用。而且抵押登记评估的费用高、随意性大,评估登记有效期限短。这些都给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制约。从担保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服务担保机构不多,同样担保手续相当烦琐,担保手续费、评估费、资产登记费等费用都很高,有些担保机构自身资金来源也不足,也不能规避自身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的担保也很难具体操作。

(三)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它是资金使用者和资金提供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使用者通过信息披露以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强制监督方式来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由于企业为达到监管部门所要求的透明度,企业所需支付的信息披露、社会公证等费用较大,而且这些中介费用与企业的规模关系不大。由于大企业的外部融资规模比小企业大,单位融资额所需要支付的信息披露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直接融资中信息越是不透明,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这样,中小企业就必须支付远远高于大企业的资金成本。这种高成本只有那些高收益(往往也是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才能支付。一般来说,这种高风险、高收益企业是高科技企业。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融资的高成本将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我国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条件相当高。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大部分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

(四)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也受到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如银行进行的融资。银行事先对资金的使用者进行甄别,并通过签订贷款合同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定,并进行事后监督。由于银行是完成审查、监督和风险控制的专业化组织,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任务,所以,这种间接融资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的信息透明度较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透明度较差,所以,间接融资就成为他们外部融资的主要选择。但是,即便如此,从银行角度看,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其贷款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追求效益最大化,从而对中小企业“惜贷”。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低,信贷成本高。与大型企业的贷款相比,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涉及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必办环节,如,贷前调查、评估,事后监督等都与大型企业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必然致使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上升。在银行强化信贷资金管理后,对贷款更加审慎,贷款要求趋于严格,贷款责任更加明确,贷款环节更加复杂,也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进一步加重了融资难度。另外,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主要原因。银行偏向大企业,是因为银行与大企业在董事会、产权交易及日常财务上联系较多,对大企业情况比较了解。而中小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一般不愿意公布其企业信息,致使银行对其缺乏了解,而且,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的非公开性,使得在贷款出现问题时,银行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很难向上级管理部门解释,从而使他们不愿过分冒险。

(五)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政府的应有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人员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这在我们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就业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具有了社会外部经济效应。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给予中小企业应有的政策扶持。由于国家财政方面的原因,政府的指导思想是集中大量资金办大事,在具体政策上过分地向大型企业倾斜。如,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抓大放小”策略就是如此。在这一政策下,国家已基本放任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更谈不上对民营、私营企业的支持。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认识有了积极的变化,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政府对中小企业缺乏支持,不仅表现在财政政策、融资政策上,而且表现在战略思想和体制改革上都是实行的对大型企业的倾斜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发达国家要追赶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而处于重工业或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往往就是大企业。结果,优先发展重工业就落实在优先发展大企业上了。而国际上其他国家广泛实行的,诸如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泰国的小企业金融局、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等等在我国都没有出现。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由小变大的机会,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较低这些都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所致。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公信力,提高其持久的竞争力,尽快完成企业治理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国有中小企业,要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对处于竞争性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实施以“退”为主的原则,不仅要放开经营权,而且要放开所有权,从而使中小企业成为在市场上求生存、谋发展的真正市场竞争主体。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可在部分中小型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当企业面临恶意收购或破产倒闭等状况时,职工为免遭失业的后果,可在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员工自愿参加持股计划。对于集体所有制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式控制企业,必须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来避免家族式企业的固有缺陷,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为了保持企业的长期发展态势,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债权人、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来看,中小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实施战略管理,重长远利益,克服短期行为;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重合同,讲信誉,保质量。对于所有企业,都应当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这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因为其他政策措施的实行,都必须以企业自身素质提高与

公信度提高为前提。

(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

前面分析,既然我国的要素禀赋特征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中小企业的大量发展来推动的,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又以大量中小金融机构为其服务为前提。由于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更好更多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就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具有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都是地方性的,都属于小型经济,相互比较了解,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就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本来应该为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的信用社和合作银行,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能够发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应有作用。从现实情况出发,首先要规范信用社和合作银行的业务,使之真正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建议在现有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并强化专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职能部门。有些银行现已设立,但信贷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

(三)发展风险投资,解决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当前,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回报潜力的企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已成为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中小企业,一个项目从调查、计划到实现产品的市场投放,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银行一般不愿意冒极大的风险去贷款。而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也有许多限制条件。企业上市周期长、成本高、程序复杂。上市后再融资则必须间隔一年,而且手续一样复杂。这不符合中小企业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的特点。这样,风险投资者的股权投资便成为比较合适的渠道。要能获得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要有一份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有一个清晰的财务体系;还要充分展示企业的诚信。实践证明,风险投资的支持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建设,对于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主体的单一投融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应当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实的、主要的渠道

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经营战略的转型,战略转型不仅包括经营理念的更新、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业务结构的优化,也包括客户结构的调整这一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整合信息资源,充分挖掘优质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商业生态链上发现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比如沃尔玛供应链条上有大量优质客户;通过产业链寻找优质客户,比如汽车、家电链优质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大量金融信息网络发现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二是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审贷效率。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小、笔数多、对审贷的时效性要求强。因此,商业银行以大企业为主的审贷体制和操作流程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对中小企业要采用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的授信,要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管理层次,快速贷款,提高效率。三是要改进贷款业务品种,根据中小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发放中长期技术改造贷款,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四是要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特点,改进业务考核责任制。最近,银监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小企业授信不搞终身追究制。要求银行在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满足小企业灵活、多样的信贷需求;不过度依赖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实行“零风险”考核,设定科学、合理的小企业坏帐容忍度;建立合理的小企业的不良资产核销机制;对信誉良好的小企业,可实行相应的授信激励政策,逐步提高授信金额、延长授信期限及其他优惠条件。毫无疑问,这些政策的充分落实,将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较快发展。

(五)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制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的文件,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如: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不多,担保资金不足等。而我国民间有许多富余的资金,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且在这些资金持有者中多数人并无专业理财知识,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没有进行投资,其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资金,既可以为这些富余的资金寻找投资方向,又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新的渠道。

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可以先通过政府担保机构探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经验,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从而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在筹集担保资金方面,要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同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实现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筹集渠道的多元化,并实现良性运作。

(六)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支持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我国现阶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最为关键的。应该说,近几年来政府经济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国家应该以产业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为导向,从税收优惠、贷款援助、财政补贴、扶持基金、担保体系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在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或提高税收起征点、对私人投资所得在一定范围内免征所得税等。通过各种税收优惠,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赋,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特别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还可以具体通过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帮助中小企业在技改、出口等方面获得贷款;允许中小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法计提设备折旧、并对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实行减免税;发挥政府采购中对扶持中小企业的功能等方面的支持。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调控下,鼓励私人投资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充分就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高度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涉及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而且涉及到全社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认识等方面,需要综合治理,全面系统地规划。不仅需要在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注重体制创新,改善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疏通社会融资渠道,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资质评定机构,疏通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要积极培育良好的信用制度,确保融资效率和金融安全。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必要路径。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政策出路

一、引言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左右,但是普遍质量不高,平均寿命不足3年。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小企业出现了大量倒闭的现象。幸运的是,政府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如成立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贴息、退税以及中小企业专项补助等等,目前看来,这些措施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为了避免少走弯路,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涉及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企业、担保机构、政府等等,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列出每个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原因。

1、中小企业极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般中小企业需要的贷款额度并不是很大,由于商业银行施放同一笔贷款的成本是相差无几的,金额越小他们得到的相对收益就越小,所以银行并不热衷于为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的报表大都不规范,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银行为防止出现道德风险而惜贷;银行放款一般都需要抵押,而中小企业抵押物大都不能达到要求,众多中小企业被这样的高门槛挡在了银行大门外。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根据优序融资理论(Myers,1984;Cassar and Holmes,2003),企业的融资决策会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不同的融资方式,即先内源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再是股权融资。而中小企业融资90%以上是内源融资,9%来自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只占1%,这样的融资结构是很不合理的。

3、政府未建立起针对中企业融资的完善机制。国有大型企业还是受到政策的偏向较多,贷款过多地投向国有大型企业,不注重培养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4、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地位过低,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反担保抵押能力不足,信誉偏低,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信息不明朗,资金来源不透明,家族性企业人员复杂,财务管理不规范。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出路探讨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中小企业并未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他们的影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找出路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为了更加明确政府现在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并且在政策中有针对性的分主次和轻重,我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政策出路按困难程度的提高分为了三类:

(一)实际可行并已经收效,但亟待进一步完善的

1、建立多方共担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业化的信用资源经营机构,以自身资信和资产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企业进行“ 信用提升”,缓解其融资困境(孙厚军,2003)。

2、简化贷款程序,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府已经在要求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有些地区还实行了中小企业信贷配给,但是银行必竟有自己的一套贷款体系,政策的强加效果一定不好,我们还可以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简化程序,如抵押评估手续的简化,土地证的加快审批,力求贷款实现高速高效。

3、鼓励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鼓励这些银行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银监会制定专门办法对其加以监管。目前已经有不少银行如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积极响应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在业务上还有待更充分的发展,银监会还要加大力度促使更多的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

4、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在西方国家,信用评级制度是相当完善的,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有美国的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利用标准的信用评级,使银行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贷款风险,也降低了银行信贷和企业融资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

5、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融资工具,目前全球近1/3的中小企业融资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目前融资租赁在我国只是一种新生的金融行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片低成本融资的未开发的沃土,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政府应对金融租赁业给予支持,如对中西部地区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给予特批,出台税收、补贴等优惠措施,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

(二)理论可行,但还需探索实施方法的

1、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李永军,2001),如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担保公库,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保险公司,在大机构中建立专门处理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

2、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如放宽对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的抵押贷款,如应收账款、存货抵押、无形资产抵押、股权抵押、现金存单质押、保单质押等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构筑全方位体系为原则, 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产业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使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都有法可依。完善企业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依据和操作指南,它可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的方向,保障私人投资权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通过出让股权、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

(三)有实际价值,但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的

1、从制度上实现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如设立中小企业紧急融资制度,一旦中小企业在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或满足其他条件,由中小企业基金等机构进行融资。日本就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工中金来行使这一职能,满足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向该机构申请紧急贷款。

2、在中小企业还贷层面上做好监督管理,跟据(万俊毅、文晓巍,2008)研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是影响企业还款的主要因素,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在道德上,守法意识上有所提高,增强其还款意愿。

3、政府与银行合作,派遣专门中小企业指导小组对企业进行申贷指导,在财务报表规范、贷款用途、申贷条件等问上规范中小企业行为,将表现良好的企业加入白名单,并对此类企业给予担保,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银行对这些企业放贷的顾虑。

4、利用保险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与担保有机结合能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5、实行中小企业创业奖励政策,创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对素质高的企业创业者,给予信贷方面的优惠。

6、民间融资阳光化,并允许民间金融在一个宽松的秩序框架下运作(冯兴元,2004)。

四、小结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够消除的,也不是单一的或几种复合方法能够缓解的,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实践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类,明确了优先的政策和还需探索的政策,力图找到一系列政策的切入点,帮助决策者少走弯路。本文的分类一定还不很完善,但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时间就是一切,不允许我们等完善的理论出来才开始行动,但可以肯定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探讨必将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胡援成.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4,(4).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了市场经济的体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关键词: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一、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是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003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有98.7%来自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其次,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影响创业投资的势头。我国虽然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或者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是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要。

2.法律与法制相对滞后,政策环境不尽人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但直到1997年的十五大才承认私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如此,目前把私营企业作为体制外的产物,把它跟国有企业分割对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资源分配对中小企业不平等。在“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手段把好的资源交给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存在着不公平,私人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还有诸多限制,对私人资本可以或不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没有具体的说明,民营资本很不利。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充分重视政府转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转变基本理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从单纯追求GDP总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着一个平等、公平的基本理念转变;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政府转型当中,要提供有利于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制度保障;要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限制、规范政府权限,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自由、自主的空间。首要的任务是限制、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自由、自主的空间;随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将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腐败现象也会明显减少;随着政府的转型,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尤其是民间商会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面向市场发展壮大。

3.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小”。政府应在资源上给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同等的地位。政府抓大放小的结果,造成中央企业占有各种资源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积极主动扶小,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清理私人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规章。

4.要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现在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平等,调查发现,7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这条意见很大,要加快税制改革;落实保护私有财产的法规,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5.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做到信息透明、消除财务混乱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争取融资机会。其次,要加快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再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明晰产权,降低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减少投资波动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21写作秘书网

6.建立适合中国的信用评级制度。现在我们信用评级是几家多头搞,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都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用这个档案数据库来引导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7.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加强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服务等。政府要支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指导、信息咨询市场、人才培训、各界合作的服务型机构;国家要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还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转换。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企业家精神,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2.要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首先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中专业服务很重要,即在营销、金融、筹资以及商业计划等等方面做出的服务。其次要在大学、私有企业等之间创建网络联系。以改变目前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和运营,缺乏灵活性,不能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做相应调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