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这些数字不仅说明有限的工作机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争夺,更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供求矛盾。”一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今年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的原因,不仅是待就业人数增加,很大程度上也和大学生就业心态有关。

除此之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移动“动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西安、重庆、大连和杭州等地的调查显示,有近36%的企业明确表示,今年会减少或者不会增加招聘人数。

“不断刷新纪录的待就业人群规模和艰难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关乎经济和社会的民生问题。”日前,在中国移动“对话青春,预见‘位’来”——2013中国移动“动感求职”万企校园行广州站的活动上,中国移动“动感求职”平台运营负责人殷寒煦告诉记者,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移动一直很重视就业问题,已经先后推出了“务工易”、“务工热线”等方式,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就业的先进经验。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出版专业+;团建;品牌影响力

一、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基本情况

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学生1251人,其中团员1144人,团员占学生总数的 91.4%。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出版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出版、网络编辑6个专业,共有6个团总支、17个团支部。

二、“出版专业+”团建模式创建思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和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模式转型和升级,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那么,“出版专业+”概念的提出,将重点放在出版行业未来发展上,结合出版专业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与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以此为契机,打造出版与传播系“出版专业+”品牌团建新模式。

“出版专业+”的创建思路,是基于对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的思考,培育“出版专业技能和素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通过“出版专业+”团建模式的创建思路,能更好地立足专业、结合时势,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进而在实践中引领学生体现担当、实现价值。

(一)“出版专业+互联网”:明星社团影响力更加彰显

“出版专业+互联网”的思路,主要是着力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实践能力。这方面的显著成果,便是以“尚书传媒”为代表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明星社团,通过新媒体运营,其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 《指尖上的版专》工作室

依托出版行业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将数字技术和课本专业知识紧密融合,用历史积累的照片直观反映版专历史阶段的各个重要节点,用朴素的文字表现版专的魅力,用声音、录像生活展现版专的活力,从美文、专题、新闻、访谈、视频以及作品展示等模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呈现版专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人文气息。为了迎合广大师生的阅读习惯,《指尖上的版专》除了设有适合个人电脑阅读的网页版,还专门制作了适合平板电脑浏览的IPAD版。

2. 新媒体运营工作室

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信推送的形式,承担了学校官方微信推送和出版与传播系校友联络微信平台“版生缘”的推送工作。作为认真分析系部专业优势和学生就业特点基础上创建的新型社团,新媒体运营工作室以打造宣传实践平台,提升专业品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促进就业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 版花文学社

主营的传统出版物《版花》现已刊发了72期,从最初审稿校对到排版印刷,直至最后的发行,期刊的全部制作流程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的。《版花》期刊现每年推出《开学季》、《毕业季》和《生活季》,除纸质期刊的发行外,《版花》还配套推出电子期刊,从而扩大校园品牌出版物的影响力。

以上三大社团,以互联网为载体,无缝对接出版传媒类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明星社团影响力辐射广大学生,提高了“出版专业+”品牌团建的实效性。

(二)“出版专业+职业规划”:对接行业、引导就业

“出版专业+职业规划”的思路,主要是确立以“对接行业、引导就业”为工作导向,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职业生涯是一名学生的职业经历,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动及相关的态度、愿望、价值观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鉴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特此创立了“职梦科技社”,结合专业优势,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广泛开展校友联络、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宣讲会对接、职位推介等工作。在职梦科技社的组织下,出版与传播系的《从版专人到出版人》三人行系列讲坛通过每期邀请三名校友的形式,请他们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经验和建议,现已经成功举办五期,赢得在校师生交口称赞。

(三)“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

“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出版与传播系充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备具备出版、发行、会展、数字媒体等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予以指导。在2015年度,出版与传播系共有27名学生获得9项市级奖项,13名学生获得两项协会奖项。其中,出版与传播系两组选手获得上海市挑战杯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位同学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创业教育方面,配备有生涯规划、社团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职辅导员团队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形势政策》等理论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四)“出版专业+公益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类文明先进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和倡导的理念有诸多契合点。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重要实践平台,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了有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立足社团,开展品牌特色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契合度,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足光”志愿者服务团

“出版专业+公益服务”的思路,是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极力倡导的工作导向,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认真做到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出版专业与社会实践做到充分融合。出版与传播系志愿者品牌是“足光”志愿者服务团,这是一支集合了上海书展志愿者、鲁迅纪念馆讲解员、学校各类活动志愿者在内的服务团队。其中,上海书展志愿者服务团连续五年获上海书展暨“上海书展”上海周优秀合作奖,上海鲁迅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也曾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

2. 爱知社

“爱知社”作为公益性读书社团,也是学校极具特色的学生组织,他们以“悦读版专,爱知相伴”为宗旨,为师生搭建了校园阅读与文化交流平台。“爱知社”组织了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书评竞赛、有奖征文、名家访谈、二手书置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3000人次,2015年“爱知社”被评为“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示范性读书项目”。

“出版专业+”团建模式致力于覆盖学生“求学、实践、就业”的全过程,覆盖学生“思想、学习、社交、工作”的全方位,通过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提升、能力提升、素养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秀.行业需求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0).

[2]张琳.试论媒介融合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02).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从职业锚的特点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有益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从事职业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某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现代职业生涯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初步试验承诺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活动处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今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大学生职业教育主要指导学生培养职业兴趣,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角色,通过分析各类职业内涵,最终培养学生在就业准备期内实现个体资源、兴趣特长和职业的匹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项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职业规划的各个步骤及其特点。按照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教育分为以下4个步骤。 

1.自我认知。 

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对数字敏感或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也可以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 

2.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短期目标一般是提高素质和能力,或获取有用证书,或通过考试。 

3.确定行动计划和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就成为关键的环节。没有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 

4.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 

w分析法:a.who am i?(我是谁)b.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c.what can i do?d.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e.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学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势、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通过上述方法,仔细分析就业形势与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锚的内涵和特点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指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他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我国当代高等教育过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即技术活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通过对职业锚理论的研究,可以知道职业锚具有如下的特点。 

1.随时间的迁移性。 

一个人的职业锚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每个时期职业锚所表现出来到内容和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职业锚会随之而变。从大一入校时的迷惑,到大二、大三的认识逐步加深,最终在毕业时,每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职业锚所关注的内容都是大相径庭的。 

2.个体对象的选择性。 

只有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大学生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即使处在同一平台上的两个学生,他们的职业锚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既是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要求,又是对教育环境中意识形态引导的要求。 

3.阶段过程的唯一性。 

职业锚随着阅历、能力、学识等会发生迁移和改变,对于个体而言也不尽相同,但在特定对象的某一个阶段中它又相对稳定,显示出阶段时间内的唯一性。根据彩虹图理论,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社会角色相对固定,心理发展历程相对清晰,因此,这个群体的职业锚总体上表现出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三、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以往对职业锚的概念及其作用认识较单一,较多地认为存在于现代职业人身上,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被采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后,引入有关职业锚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拓展职业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使用空间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培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职业锚的特点可以得出,培养职业自我认知对于大学生正确、全面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知和对职业匹配性的认知。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对自身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明确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定位。对职业匹配性的认知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理想职业自我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之间的统一。 

2.注重大学职业规划阶段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随着学习、生活、思想的不断磨炼,大学生对事物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也逐步在深化,思考更趋于理性。职业锚的特点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变化的规律,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环境的变化引起自我认知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求教育者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阶段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3.发挥职业心理调节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 

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又显得不够成熟与稳定。这就要求教育者利用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障碍,要教育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进行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分析职业锚的特点,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阶段过程唯一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律,利用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特点,帮助他们准确、客观、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选择过程中要注重自我认知的作用,结合个人的职业个性心理,坚定职业信心,正确定位,这样将对成功择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艳.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c].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6.4. 

[2]张政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刍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1 我国现阶段及未来市场经济特色

从上世纪末以来,追寻国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到,当前经济的发展都是涉及到计算机,都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这也经济发展大趋势。现阶段及未来经济是集信息、网络、数字、生物和风险经济于一体为特征的经济。

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特点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到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的根本性转变,由于人才在资本增值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带来报回报的利益,所以资本疯狂追逐人才,使其为之服务,人才选择资本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成为必然。因此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承认知识型员工的贡献与价值,所以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2.2 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进入了一种虚拟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员工自身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员工的配合程度达到很好的默契,从而可以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在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由于这种关系的建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2.3 人力资源管理走向全球化与信息化

当代社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因素莫过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流动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与人才交流市场也将出现,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人才的流动与交流,新世纪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领域与重要内容。

3 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营造创新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设立共同的目标。

3.2 实行柔性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3 企业与人才同成长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具体强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金钱财富。

3.4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一)吸引更多专业人才

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更多专业型人才。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文化素养不足、专业管理人才流失等现象十分常见,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当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自身无法感觉到来自企业的信任与激励,便会出现懈怠、懒散等个人问题,若长期如此,便会导致人才流失。

(二)提升员工个人素质

激励机制地建立也使员工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员工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便会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与技能,坚持学习国有企业业务知识,以达到制定的前提目标。而在国有企业方面,为了有效促进员工实现自我发展,通常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激励员工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员工为了获得更好的业绩,便会主动投身于业务学习当中,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

(三)营造优良的竞争环境

国有企业通过设置科学、可行的激励制度,利用其中所蕴含的竞争精神,可以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企业中营造一个优良的竞争环境,带动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平、公正的竞争当中,建立一个良性的竞争制度。

二、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一)激励制度缺乏全面性,仅是针对个别群体

国有企业当中的激励制度主要对象是所有员工,即针对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通过物质、精神等激励举措,调动员工自身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升,进而达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全面性”,也就是指国有企业所实施的激励机制不能单独针对某一群体,这样一来导致其缺乏全面性,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员工工作不积极、懒散等消极心理。

(二)激励作用不明显,员工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认知

科学的职业规划是推动员工有效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当前阶段,依然有国有企业中的部分员工对职业规划没有深入的认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工作规划的作用不大,便将其弃之不顾。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长期需要坚持完成的计划与目标,那么员工每日便会觉得无所事事,甚至会出现未来迷茫的现象。对于此,便可以突出激励的优势,通过设置合理的激励条件,例如年终奖、团队旅行等,让员工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

(三)员工激励存在盲目性,无法体现激励成效

部分国企管理人员在对实施员工进行激励时,缺乏一个具体的方向,只是大概给出激励的目?耍?让员工自己努力,但是对于员工而言,常常会感觉到困惑,这种困惑通常体现在如何衡量自己的努力、激励绩效考核人员是否专业等方面。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中缺乏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仅仅是口头评估员工的工作,没有对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负责员工绩效考核的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于一些专业的考核标准不能深入理解,泛泛而谈、过于表面化,使得员工做出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没有得到实际的体现。

三、国有企业管理中激励措施建议

(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是支持国有企业得以有序发展的核心,但是如何吸引、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一直是国有企业思考的问题之一。企业中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所以对于人力资源这一重要元素,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尤其是在激励方面,更要体现全面性,只有保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基于此,国有企业要以全面性为前提,对国有企业中的全员实施激励,并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对各个员工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金字塔”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前提,实现国有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使员工能够建立对企业的信心,在激励目标地引导下,发掘自身最大的潜力,为企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引导员工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激励相关理论证明,人本身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需求,若能够对这种需求加以正确地引导,便可以将其转化为正能量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自身的潜在能力,完成工作上的要求。基于此,国有企业可以要求内部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初步的规划,根据发展目标,逐步实现目标。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借鉴素质测试、专业技能测评以及性格测评等方式,使员工能够通过不同角度的测评,对需求与能力有一个详细地了解,而国有企业方面则可以通过对其特长、性格与专业技能的了解,为其设计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因为国有企业中员工之间所擅长部分均不相同,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员工类型的不同,对其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引导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负责,并对员工进行积极地帮助,使其能够对工作充满信心。

(三)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体现科学性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使员工的努力能够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得以体现。在建立这一机制时,可以将KPI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以指标为需要实现的动力,实现发展战略向管理方向的转化。而员工在这一制度之下,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效,并通过具体数字的形式了解未来的努力方向,向激励目标的方向努力前进,从而也发挥了激励制度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