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第1篇

一、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器”职能。整个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的内容、目标以及管理方法。

1.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本身,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稳定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来书,财务内部管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财务风险的管理。资本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企业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纠正企业的财务漏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使得企业财务活动面临各种欺诈和舞弊等行为,所以企业通过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良好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2.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管理内容的方向,也是财务内控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在实际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性;第二,保证企业财务的合法性;第三,保证企业财务的作用的有效性。

3.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职务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属于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对于当前市场较大波动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实用性不强。根据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应当利用三种方法开展。第一,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是目标化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它是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计划职能的体现,对于内场的控制提供了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较为适用。第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中,要加强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从多个层面强化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预算。第三,内部审计控制。审计是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财务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认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性制度。

1.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从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合法性。合法形式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体系建设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能仅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管理。第二,适用性。这一层面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应当考虑的内容,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资金、人员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所以在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更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制度建设。第三,可行性。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并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第四,健全性。财务管理制度应规范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产、供、销的全过程,涵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2.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步骤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准备、调查、设计、试行等几个过程。在准备阶段,要确定制度设计范围,落实设计人员,安排进度;调查阶段要总结企业内外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明确制度建立的目标;设计阶段是对各个制度方案进行规划、比较的过程,最终实现良好的制度体系;试行阶段则是为了对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验证。

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管理与优化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会计监督

一、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发生了一系列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事件,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企业法人无法真正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同时说明会计监管没有真正发挥实效。所以会计监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内部会计监管已经成为全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另一方面,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监督,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如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设账外账,造假信息;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经济效率差上缴利税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完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仅需要健全法律保障,更要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和管理。

二、正确理解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通过审核凭证、控制预算或财务计划的执行,分析与检查预算或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或财务收支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的特点:

第一,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二,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第三,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三、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有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有可能首先考虑到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而在企业与个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也往往是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因此以前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一)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二)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第3篇

(一)计划、预算控制

计划和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内容,而外资企业的计划、预算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年度内的预期绩效进行系统的追踪。利用计划、预算控制制度,对经理人的承若和项目的达成过程进行了完善。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均衡等问题。一般而言,外资企业的年度计划和预算的控制主要包括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财年八月对本财年完成财年计划的最终修订,并做好下一财年的详细计划以及两年之后的计划概况;次年的二月,对本财年的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次年的四月则进行第二次修正;八月则进入下一阶段的循环。

(二)组织架构以及人事安排控制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都是依靠人的具体行动和操作来实现与达成的。也就是说,人是所有经营活动的实施主体,当然也就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部分。同样,关于人的组织架构和安排也就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其一,外资企业管理特征决定了其海外的母公司对在华的子公司的领导层的人事任命具有掌控权;其二,各个外资企业会根据其在华投资的具体目标和行业等,对其在华企业的治理结构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在华子公司的控制控制为目的,采取根据不同的管理和职能部门来设定各具特色的汇报系统。或者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包括不同的企业、事业部以及管理区划等来设定一个直线汇报系统相结合的组织结构系统(Line Reporting System & Functional Reporting System)。这种方式对子公司实现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母公司的所有人事任命和组织架构的安排都能够发挥出对应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和财务审计控制

内部财务与审计控制一直是企业常规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方式。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下,内部控制方在一定的理念和程序的前提之下,对单位的各项重要经济活动以及财务行为等关键环节进行管理。外资企业的财务与审计活动的目标是: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所有的财务资料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同时消除其中存在的漏洞与隐患,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及时的纠偏。从这一点来看,利用内部的财务与设计手段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外资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投资环境不断变化,其公司的治理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所以,外资企业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通常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独立开来,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之上,拥有对企业行使其职权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的情况,使得财务与审计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了经营者的影响,其获得的财务数据也就更加真实而有效。当采用这些数据作为经营的依据时,其产生的效力等也就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二、外资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

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通常都是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其在长期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下了抵御风险的相关策略,而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应收账款信用的风险管理。

(一)构建信用管理部门,完善信用政策

信用管理部门的架构设置方面应该是独立于财务与销售部门之外的,这样可以保证其权利行使的完全独立性。同时,还应该对部门的职权、义务等进行合理设置,最好是由财务总监以及财务副总直接进行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实现信用管理的基本功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和业务部门相关的客户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与更新,对信用额度等进行控制,为债券提供保障性的建议;其二,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追收等;其三,构建起内部沟通渠道,协调好整个企业的管理、销售、财务以及市场服务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将应收账款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在渠道中进行沟通。

(二)完善售后的跟踪环节

很多企业在制订对应的管理制度和经验时,没有完全的考虑到市场环节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而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了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尤其缺乏售后环节的细致管理。对于那些已经销售出去了的货物,除了要在当月及时的开出票据之外,还应该做到不逃税、不漏税,即使客户不需要发票,也应该开具发票。在每一个月末,信用部门都应该发出对账单,让客户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确认其中的账款信息等不会出现误差。同时,其他的相关环节也应该跟进,一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售后部门就应该进行同步的服务,确保设备和产品得到正常使用,货款能够顺利回收。

(三)构建起坏账准备金制度

在每一个自然年末,从应收账款余额中提取一定量的准备金,用来对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坏账损失进行核销。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不管货款的回收工作做得多么的完美,相关的制度执行得多么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坏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债务人遭遇自然灾害、破产以及其涉及诉讼案件等,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的账款可能不能得到有效回收。根据经营的谨慎性原则,企业应该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逾期程度、应收账款的总额等来对坏账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制度,一旦出现坏账风险,额可以及时的予以弥补。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资金的风险控制方式等时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过程,不管是从企业的计划预算、组织架构与人事任命,还是从内控制度和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都应该加以管理和控制。我国企业在参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第4篇

一、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的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中,因受到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企业经济特点不适应等因素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展开,主要问题如下: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一些现代化企业中,一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只注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这就使得企业整体稳定性有所欠缺。此外,在一些企业中,相关领导随意撤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实例也屡有发生,而随意将非专业人士安排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实例更是频频发生,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名存实亡。在企业中,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相关审计评价,这种认知的出现使得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忽视了相关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审计意见,直接导致企业错过了纠正自身运营错误的机会。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缺陷

在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中,由于其自身独立性的缺乏,这就使得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展开困难重重。在我国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其一般由企业中主管财务的领导负责管理,但由于该领导天然存在的立场,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很多时候不能保证自身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当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的具体审计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其没有权利进行第一时间处理,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

在一些现代化企业中,由于其自身过度的追求企业发展速度,这就使得其在自身内部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发生,这种忽视内部审计工作严谨性的做法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标准中,由于相关标准制定人员的水平不足,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甚至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规范的流程,这类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

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加强企业各级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针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企业必须对自身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进行相关创新,以此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正确的发挥其本身职能,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

1、建立审计信息系统

在我国传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手段一般采用的是手工查账的方式,但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信息化系统取代手工查账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必然的趋势。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能够有效的缩短会计报表的编送时限,并能够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由静态审计转变为动静态结合的审计方式。此外,如果能够实现审计信息系统对ERP数据的自动监控,企业便能够实现常规审计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内部的审计效果与审计效率。

2、完善企业审计体系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中,企业内部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其自身内部审计效果的有限,业务流程不规范、审计结论不严肃、相关问题的预防警觉性不够都是这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针对这种审计体系不完善的相关企业,其自身应通过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规范体系、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绩效化、加强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培训的方式建立其自身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更好展开。

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内部审计地位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职权,提升内部审计地位,以此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具体的职权深化中,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并在日常工作中将工作重点向企业管理层的重点关注方面倾斜。具体来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第一时间对企业领导的相关决策做出完整的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决策的薄弱环节与企业的相关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针对相关风险的改进建议,以此保证企业相关项目决策的更顺利实施。此外,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中,相关审计人员应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自身相关工作中问题的总结,发现企业运行中的漏洞,并对其进行提前处理,以此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更好展开。

(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介于我国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的问题,我国相关企业需要招募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逐渐实现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避免由于相关人员职位的冲突造成的内部审计效率降低。此外,对于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应加强其自身职业素养,通过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此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专职化的目标,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有序发展。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间日趋激烈地相关竞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其中,内部审计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针对我国一些企业中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相关企业应以国家颁布的《审计法》为根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备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以此支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正常展开,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循,有理可依,提高其整体的服务质量。企业还应制定与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相关的制度,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此外,在企业相关制度的具体制定中,企业还应制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再教育与培训的相关制度,以此保证企业相关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机制范文第5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背景及发展意义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对于内外部的风险就需要更系统有力的控制,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在中国就显得愈发重要。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它要求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内部控制制定、执行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于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的长远战略的发展。由于各环节、各岗位之间都有可能出现管理混乱、工作不衔接和贪污舞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约束机制和财务内部牵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规范不合理

 

企业在初期未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错误的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唯一目标;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制度,导致对未来的风险考虑不足;或者伴随新情况的出现,原有的制度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使得制度具有不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较多,流程图和配套表单较少,流程是如天书不易看懂,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岗位设置不合规,人员配置无效率

 

职位不相容分离原则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包括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俞记录、保管与记录,即通俗的“管钱不管帐,管账不管钱”就是这个道理。一些企业中往往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忽视了相互监督、制衡的重要性,实际安排一人多岗,而不少管理者价值观低下,无法以身作则,不能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滥用职权,为企业埋下了财务欺诈、传统舞弊、违法违纪等风险;招聘员工时只注重笔试和面试的考察,忽视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

 

(三)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

 

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企业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和违规行为,没有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屡查屡犯、屡纠屡错。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得员工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对公司没有忠诚度,给公司和个人带来了双向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应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围绕内部环境、风险与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最大程度地以风险防范、控制和提高效率为目标,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动力。企业可以围绕预算控制、授权控制两个方面来重点建设内控制度。

 

1.预算控制。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当管理者的权利范围被放大,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串通或管理层不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僭越,因此预算作为对未来活动发生的有效预测,能敏感的度量出实际情况与目标指标的差别,做出进一步排查和防范工作,可以更好的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

 

2.授权控制。即关注岗位设置是否合规合理: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通过合理授权的方式,使各中间管理层和员工以所授权力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首先,财务部门应按照岗位不相容原则设置财务岗位,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保证组织架构清晰。其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要注意注意授权的范围、授权的层次与责任,避免内控制度重叠现象,防止出现责任不明、环节太多,人人有责却又人人都不负责的问题,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最后,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薪酬分配、项目组分工委派等环节严格把关,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全面的人员聘用机制和监督部门。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考评体系

 

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是保证内部制度运行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当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列入考评范围。通过利用内部审计、财务监督,有针对性地对内部工作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内部信息,及时查出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风险隐患或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及时的修正,对于重大问题还要进行连续、系统、深入的核查。同时考核结果还要与部门、人员的奖惩挂钩,制定内部牵制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企业可从文化激励、工作激励、薪酬激励、目标激励四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整改落实,加大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激励和鞭策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力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有效促进内控案防执行力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企业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首先要结合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辨别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从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入手,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把握自己的生存机遇,突出风险点的防控治理。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不仅企业在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这样做,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才能将内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