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1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国有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包含企业所有经营业务,通过对预算年度经营情况的预测,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可以积极投入,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可以进行收缩,合理规划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1.2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自有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预算涉及企业经营的各种业务,通过全面预算可以预测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投融资的增长情况,了解预算年度人员的需求,对企业自有的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各种资源达到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3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和规范,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4有助于国有企业控制经营风险

各预算执行单位将全面预算分解到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定期对预算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能够合理地调整经营目标,合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2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全面预算的了解不够深入

各执行单位或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不够深入,以往的预算工作是财务预算,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之后的预算工作实行的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预算理念是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包含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在很多人眼里,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没有差别,由财务部门完成即可,与自己没有关系,领导也不够重视,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国有企业在具体实施全面预算时,即便是细化到每个项目,一般只涉及部门的每个明细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不可能是部门每个岗位的人都参与其中,如由综合办公室购买办公用品,那么办公费的预算就只能由购置办公用品的人员进行预测,若购置人员经常更换,或购置人员平时并不统计此类数据,预算能编制的准确吗?诸如此类的费用很多,因此很多员工还不了解什么是全面预算,平时应该做些什么,怎么能够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2.2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中,全面预算组织机构设置齐全,各单位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全级次层层组织做好各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国有企业编制方法一般比较单一,通常使用增量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都是设在财务部门,各经营单位及各部门上报的全面预算表中,基本上都是少报收入、多报成本费用、少报利润,预估的工资增长大于经营收入的增长,存在数据不合理、不真实的现象。例如各执行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为了避免预算年度经营指标下达数据标准过高,害怕预算年度目标难以实现,影响预算年度年薪的发放,预算数与上年执行数基本保持一致,有的甚至比上年执行数标准更低,在收入水平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还不断增加工资总额,由于这些不合理的现象,造成预算编制数据不真实,这给预算管理办公室增加工作难度,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每项数据的合理性,剔除不合理的项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财务预算是对过去的经营成果进行反映,并不能预测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根据财务信息编制出来的预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也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各预算编制单位,要改变观念,不能只着眼于财务预算,不能光靠财务数据进行编制,要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编制,保证企业长、短期目标的实现。单就全面预算的报表而言,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工成本表与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表中的职工薪酬表长期存在核对不一致的问题,由于两个部门核算范围和核算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统计方面存在差异,无法保持一致。例如国有企业财务上对买断人员支付的补偿金及下岗人员的费用支出,列入预计负债,不计入成本,而人力资源部却要求全部计入人工成本总额中。财务上对年终绩效的计提是在上年年末,人力资源对年终绩效的发放是在发放的当年计入人工成本总额,这样,就形成一定的差异,无法与财务上保持一致。

2.3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在国有企业运行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国有企业一般在年初会对各执行单位下达年度经营责任目标,各执行单位将年度经营责任目标按月分解,在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一般只将经营收入、经营利润、利润总额、管理费用下降率等重要财务指标纳入企业经营目标考核,因此,领导层只重视需要进行考核的财务指标,并不关注其他指标,更不会要求对各成本费用的明细项目进行对标检查,也没有对每项成本费用差异进行分析,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按照全面预算制度的规定,预算内审批事项应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超预算审批事项,应执行额外的审批流程,应严格控制,但是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时,预算内的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简化,超预算的审批也没有执行额外的审批流程。例如购置年初已纳入预算的电脑一台,要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审批手续和入账手续,程序并没有简化,该办理什么手续就办什么手续,因为财务上还需要相应的资料作为入账手续,要经得起审计的检查。

2.4全面预算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绩效考核的定量财务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管理费用下降率,很多细化项目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且考核的主要是单位负责人,对职工的绩效不产生影响。在考核时,只用绝对数或相对数进行考核不合适,将考核指标规定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例如汉江公司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燃料费预算目标值为0.6万元,实际执行数为1.1万元,实际执行率为183%,属于严重超标准83%,此项目由于客观原因造成严重超标,不能单独用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来进行考核,要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才是比较合理的。又如财务费用预算目标值为-3.99万元,实际执行为-9.78万元,实际执行率为245%,此项目是因为利息收入较预算目标值增长较大,对企业来说是收益的增加,并不是费用的增加,当然是执行率越高越好,因此,对成本费用不能一概而论。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并不包含全面预算考核的内容,因此,员工对全面预算不会重视,不能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阻碍了全面预算长远目标的实现。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对全面预算的了解

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的宣传工作,让所有职工都了解什么是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全面预算的执行对企业起到重要作用。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对全面预算的认识,提高职工的责任意识,上下沟通、协调一致,顺利完成全年的预算目标。

3.2合理运用编制方法

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合理地运用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有效性。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很多,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开展,全面预算要反映各单位实际经营情况,不能虚报、瞒报、多报、少报收入或利润,在编制预算时要综合运用合适的编制方法,使预算指标切合企业实际状况,要考虑企业的长短期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对制度建设比较重视,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全面预算执行的时间不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很欠缺,因此,企业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主要体现在预算控制和预算调整两方面,加强全面预算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是实现企业战略和预算目标的重要保障。采用总额控制和单项控制、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预算内审批控制、超预算审批控制和预算外审批控制相结合的预算控制方式,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将全年的预算目标分解到每个月,并且细化到每个明细项目,按照权、责、利相匹配的原则,将预算目标分解到各预算执行单位,注重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各预算执行单位可以定期对预算执行过程的重要情况进行汇报,不需要进行细化,但是要能反映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偏差,以便能找出解决办法。国有企业可以成立全面预算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包括财务、审计、经营管理部人员组成,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展示、会议、调研等多种途径及形式,检查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合理选择差异分析、因素分析、多维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偏差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企业能够及时找出解决预算管理的措施,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完成。

3.4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

国有企业应当规范全面预算考核流程,制定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编制预算执行报告,撰写考核报告并考核结果。对指标的考核要规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健立建全企业全面预算考核管理办法,不仅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也对全面预算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还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管理模式,改进预算考核方法,采取多维度模式,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既要考核财务指标,又要考核非财务指标,保持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企业预算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预算 定额 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正在一步步向“精准化”迈进,所以当前存在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必须从基层入手,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使其逐步实现“精准化”的发展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合理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无疑会有利于预算工作的开展、进行和考核。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经营发展,落实内部职责并实现最终目标而制定了预算定额标准。这种标准是企业按照各种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而制定的,是为了实现标准化管理而制定的金额、价、量或比率标准。

为准确细化预算基础数据的来源,实现预算管理逐步向“精准化”方向转变,我们必须构建并完善国有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首先,国有企业构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可以使企业内部根据预算提供的合理依据或金额标准来管理和控制自身花销,并且在出现差异时能及时进行自我修正;其次,构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还能为上级提供方便,有利于他们审核并评价预算项目;最后,构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国有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进而提升管理能力水平的大事,关系到企业能否做优做强,稳步前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国有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策略

要在国有企业建立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在这种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面建设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国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

(一)坚持四个原则

首先坚持可行性原则,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否则这种体系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要保证体系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就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其次坚持动态性原则,在企业内部,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必须考虑可能会对定额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环境因素,这时坚持动态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定期对定额标准进行修改,要保证体系具有灵魂性就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再次坚持刚性原则,刚性原则对于增强约束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国有企业内部必须严格遵守制定的硬性指标,如出现超额现象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反之需对其进行奖励;最后,必须采用渐进性原则,切勿急功近利。要在制定初期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前期的适应性和企业必须做出哪方面的调整。

(二)培养人才队伍

想要成就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人才必不可少。由于推动国有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复杂繁琐,所以国有企业必须选择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的干部员工参与建设。在建设实施中也需要干部员工来实践,因此,必须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能够建设预算体系的高级人才。必须加大力度对人才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相关规章制度、政策及要领,明确建设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意义所在,最终完美地完成任务。

(三)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结构的建设,企业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去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专门的组织机构中,需要制定出明确的分工措施及相关政策,使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及职责所在。各部门需按照既定的工作排期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得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能够如期完成。

(四)采取有效途径

先简要介绍一些比较普遍、实用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式、方法。首先要介绍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即作业成本法。此方法重点对作业成本发生的因果进行分析解读,并且能够摆脱一些传统的财务编制思维,使得作业过程得到良好的反应,其数据也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其次,另外一种很好的思路是动态地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成本费用可分为三种,即固定、变动、混合成本。使用动态分类的方法能够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找到引起成本变动的原因,进而对其进行矫正。

(五)走出去引进来

现阶段,国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这是目前各个企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不同的国有企业间进行交流并相互借鉴对于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国有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还能使企业看到自己同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进而才能不断改进并提高自己。建立并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当前的发展,还能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国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全面预算管理逐步走向“精准化”,实现了质的变化,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员参与以提高标准普适性

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若企业内部人员积极参与,全员配合,则该体系的整体质量会比较高,普适性会比较好,企业内部人员也会主动配合,自觉执行。由此看来,想要推动国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必须积极调动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广纳谏言,努力做到使大多数人满意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制定出的标准体系能为企业和全体员工适用。

(二)细化分类以获得标准值可比性

国有企业制定出的预算定额标准要求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即要求该标准能够在行业内与其他企业进行横、纵向对比。所以国有企业在制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及要求,要做到统一口径,并且要对预算定额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各方面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和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这样既做到了统一要求,又保证了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个性化。

(三)坚持几个要求以获得科学的标准体系

要想细化国有企业内部分工及管理,并使企业对各项生产活动有更强的控制性,建立建设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标准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几方面要求:一是要坚持充分考虑全面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决算,并与其紧密结合,同时要做好与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衔接工作,要最大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二是要坚持做到对预算定额标准的具体细化,并且依据相关规定、指南来命名预算定额标准,大力促进预算管理定额精细化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要坚持在严格执行预算定额标准的基础上获取历年预算项目数据,不断分析、比较、修正,使其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程中,推进国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是国有企业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且要及早完成的一项任务。由于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注定了此项任务的艰巨性,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领导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体制的建设。坚持依据科学、执行严格的指导思想,真正建立一个全面的完善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高效、顺利地运行,进而全面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并且能逐步完成预算管理体制实现“精准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尹祥领等.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基本支出预算公平.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8,12

[2]杨晋山.对改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思考.中国审计2009,05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对(关于浙江省200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浙人大常[2006]16号)收悉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落实相关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问题

针对预算编制不够规范的问题,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认真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切实做到省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编入部门预算,并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二是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式。完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并逐步建立与定额体系相配套的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和实物配备标准体系。2006年,结合市场价格调整了部分办公设备配置经费标准。同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定额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政管理规章制度。结合省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规定,修订了《浙江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通过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关于强化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监督问题

针对部分省级下属单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省政府已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各单位擅自开设银行结算账户;严禁私设“小金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以改善单位职工福利等名义,擅自发放奖金、福利和津贴等,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规范预算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切实将财政性其他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一级预算单位的支出审核,增加集中支付系统内划转支出的事前审批手续,堵住资金随意划转的漏洞,并积极探索二、三级预算单位集中支付管理的有效办法。三是督促省级各部门落实对下属单位尤其是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责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追究违法违纪责任,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审计、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三、关于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

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省政府于2005年3月颁布实施《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作了全面规定。省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执行力,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查,确保项目决策程序规范、科学民主、合法合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投资的有效性。二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和财政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为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省政府还将制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督管理办法》,力求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确保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有效实施。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严肃处理。

四、关于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去年以来,省政府采取了整合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等措施,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将研究采取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按照“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推进专项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加强立项审查,规范项目申报要求,做到立项依据充分,项目任务目标以及措施明确,便于绩效考核和落实责任。三是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建立项目库,细化、规范和严格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四是及时清理结余资金,除明确跨2年以上执行的项目支出预算外,若2年未使用完毕的,其结余资金收归财政用于平衡预算。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集中采购的节余资金,其中属项目支出结余的,由省财政用于平衡预算。五是积极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年度预算财政支出3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必须进行绩效自评,省政府将督促省财政厅抓好绩效评价的抽查、监督和指导工作。六是逐步建立与使用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绩效优良的优先考虑,无正当理由未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或绩效差劣的,从紧考虑或不予安排。省政府还将督促省财政厅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五、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监管的问题

省政府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监管工作十分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30多个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44个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财务报告、内审报告和专职监管等4个报告制度,构建了企业改革方案、清产核资、国有产权处置、经营业绩考核等6个审核批复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授权经营绩效考评为重点的国资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省属国有资产改革和监管工作,并拟定有关政策措施: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研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调整思路,加大整合和重组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省政府已对建立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国有独资企业和绝对控股企业职工董事制度作了研究,省政府将开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试点工作,并要求省国资委抓紧制定监事会的工作规程和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确保其权责相当、监管有效。三是以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加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完善应收账款处理等考核办法,确保经营者年薪与企业真实业绩相挂钩。探索建立省属国有资产收益或占用费收缴的相应制度,促使国有资产安全增值。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省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对政府性投融资机构的监管,专门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负债管理的通知》和《浙江省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省政府研究了外债管理工作,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把政府债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省政府将在义乌召开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加强和改进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

六、关于切实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一)关于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项目内容构成不够细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项目编制要求,力求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核,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关于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少收支游离于预算之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进行整改,要求严格做到“收支两条线”,包括部门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所有收入都必须编入部门预算,足额及时上缴。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将房租收入用于工会发放职工福利的问题。省信息产业厅已于2005年8月将房租结余65357.60元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同时规定今后凡拥有产权证的自有住房租金收入,一律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不再作为工会福利。

关于省建设厅收取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账挂“暂存款”问题。2004年8月,省建设厅收取的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以暂存款的形式账挂省级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因当时省国资委和省财政厅正在着手制定有关省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办法,省建设厅打算待办法出台后对收取的国有股红利按规定进行办理,并根据有关政策,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后,用于该厅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改制调剂费用。由于此办法至今未出台,该国有股红利至今未动用。

关于省水利厅向下属事业单位收取收入调节基金问题。省水利厅已于2005年停止执行《浙江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收入考核办法(试行)》,也相应停止收取调节基金。

(二)关于预算执行不够严肃、随意性较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挤占专项经费情况较为普遍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信息产业厅进行了整改,要求必须严格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拨入的引种育种、病害防治、企业扭亏增盈专项资金转为“事业基金”问题。由于客观因素,暂时无法实施该项目,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关于省海洋科技开发中心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计提福利费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督促该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杜绝发生此类问题。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单位在专项经费中列支职工基本工资、奖金、物管费的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按照财政预算规范管理要求,均已作调账处理。

2、关于专项经费未及时拨付使用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项目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避免把项目拖到次年。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未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进行了清理,可拨付的已于2005―2006年陆续拨付有关单位,节余资金将按规定陆续转入事业基金。

关于省建设厅下属的城市化规划专项经费至2004年底尚有2444.79万元结余,使用率低下问题。省建设厅根据审计意见已作了认真整改,并督促各课题组加快课题研究进度,保证质量,尽快完成结清。

关于省民政厅项目资金使用低下问题。省财政厅已督促省民政厅在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并要求严格按照财政核准的项目内容和金额使用,对需跨年度使用的特殊情况,必须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同时加大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使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

3、关于省水利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已全部作了整改,同时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三)关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违规收费、“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不严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收费项目清理,及时公布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严格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

关于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外语等级考试报名考务费未全额纳入省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省教育厅已作了整改,发文要求各有关高校收取的报名考务费全额上缴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关于省供销社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问题。2005年审计整改后,省供销社已不再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

2、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存在一定隐患问题的整改情况。省财政部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加大资产清查力度,确保固定资产足额登记入账。二是加大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监管,加强资产收益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普陀山锦屏山庄股权的转让问题。省供销社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正在修订社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以企业改制款替下属金海宾馆列支房租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按要求进行账务调整,暂作挂账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未及时上缴应缴财政的改制处理资产49.5万元问题。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已将款项上缴省信息产业厅。

关于部分省级单位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未及时增加固定资产价值问题,省新闻出版局、省监狱管理局、省信息产业厅已根据审计意见,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将上述资产补记入账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关于省教育厅机关工会投资“娃哈哈”法人股问题。省教育厅机关工会已于2005年11月对杭州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的42万元投资调整入账。

3、关于下属单位会计核算较薄弱,收入不入账、漏缴税金,账外发放福利、虚开发票套现发放福利等问题的整改情况。

关于省教育厅下属省教研室将收取的教材组织编写费等费用未作收入反映问题。省教研室已于2005年10月按要求调整账务,将该款项从“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其他收入”科目。

关于省供销社下属兴合集团控股的部分成员企业收益未按规定予以反映问题。省供销社已作整改,将收益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无线电监测站账外收入12.69万元直接发放14位职工福利、擅自核销对省无线电通信技术公司的投资款问题。省无线电监测站已作整改,将账外收入用于直接发放职工福利后的余额交入法定账户;已对擅自核销的投资款作相应的账务调整。

关于省水利厅下属省水文勘察局通过开具劳务发票套现用于发放资金问题。省水文勘察局已作整改,补交个人所得税。同时,要求省水利厅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以往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国有企业存在“人人手中有票据,个个身上有现金,账随人走或人走账无,常年不报账和不结账”的现象,并且国有企业无法按照《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日清月结。会计集中核算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账簿的建立、科目的设置和平整的装订等,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来执行,从而极大地规范了国有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了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统一性。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相互制约,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进行了彻底分离,会计人员可以独立地行使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职能,严格按照会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使得《会计法》在国有企业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执行。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

在自设账户和自行核算的背景下,很多国有企业始终存在着“假账真做,真账假做,查不出是我的运气,查得出是你的本事”的心理,帐外设账和隐匿收入,导致贪污浪费等行为时有发生。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收入一个漏斗,支出一个口子”,从制度和运作程序上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初步形成了具有预防性和前瞻性的会计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财会人员可以更大胆地实行会计监督职能,确保所有资金支出都在阳光下进行,实现了资金支出过程的全方位监督。通过对国有企业每项收支的审核,国有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财务账务都一目了然,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由此对乱支乱报现象进行有效遏制,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传统分散核算的理财方式重收入管理而轻支出管理,重审批分配而轻监督控制,这种模式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缺少对资金使用过程的事前监督和全面控制,同时由于资金使用信息的反馈滞后,使得预算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使得国有企业核算中心能够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的管理办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和详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和高效的核算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所有开支在企业审核的基础上要经核算中心审批后方可入账,这样能够确保部门预算真正发挥作用。

二、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管理

(一)明确职责分工,合理配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

合理配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是国有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关键。只有配备了一定素质和质量的财务人员,才能确保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全面的会计监督和财务核算,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有时间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和专项课题调研,从而为国有企业提供更优质和专业的财务管理服务。

(二)健全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使得所有财务数据都必须录入到财务电算化系统中。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完善的内控措施,制定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具体说来,国有企业要对财务电算化账套实行企业权限管理,根据业务药物,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软件操作员、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等),明确各自的权限。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既要监督,又要服务,在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督的智能。会计核算中心既要对预算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又要实行资金集中支付,两种职能的统一意味着财政职能的延伸,又是预算管理强化的体现,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从财务审批程序、列支渠道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督;另一方面,核算会计更要重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和转变工作作风,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熟练掌握,在充分了解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从而切实为国有企业管好钱、理好财。

(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控制度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中坚力量,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其中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总体上讲,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都能够依据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进行日常会计管理工作,内部财务会计控制规范也比较完善,也制定和实施了统一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伴随着国际贸易业务往来的日益频繁,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外部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动,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原先的会计管理方式和手段、理念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正是基于此,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具体来讲,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助于组织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依靠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来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实现对业务管理流程的监控和介入,实现相互制衡、权力分解。进而实现明确权责体系、促生内在制约力、规范权力运行、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在管理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决策管理往往凌驾于企业财务控制之上,在企业日常的基建、采购、销售以及投资活动中,不严格按照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管理,发生损害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

(二)部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产生以及提供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真实性原则,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来讲,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过一些国有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中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科目以及账簿设置上没有严格按照会计管理制度来进行,同时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缺乏统一性、系统性以及准确性等,很容易导致账目混乱、账实不符的情况发生。同时,一些国有企业的收入、成本、资产、费用等信息也不够真实可靠。依靠资金转移、截留、坐直收入等形式影响收入的真实性;通过人为调整损益,成本费用化,多列或者少列成本的方式影响成本的真实性;将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调整利润影响费用的真实性;或者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这些都是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受制约之前的管理模式影响,使得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跟进不到位,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一些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上依旧是滞留于原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手段、基础工作以及管理意识等都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一些国有企业业务面大,业务点多,业务线长,但是其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使用上却难以及时跟进。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国有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成本过高、资金周转低,管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财务管理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出现。

(四)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健全。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监督,即来自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以及公司纪委、内部审计、监事会、职工代表等内部监督。当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在效果和效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在这三个方面的监督中,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属于外部监督范围,监管局有强制性,但是因为频率偏低并不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全范围监管。而内部审计等内部监督尽管具有直接性、全面性、经常性但是在监督力度上不够强,也不能够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三、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质量的建议措施

(一)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来讲,会计管理人员是最基本的资源。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需要切实转变原有的会计工作观念,创新理财思维和会计核算模式,切实发挥国有企业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进行资金运作和资金筹集,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收支,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收益分析。同时,积极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观念,利用资金和资本优势不断拓展产品市场,降低筹资成本。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积极围绕市场开展理财活动。及时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依靠风险策略合理组合有效控制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并逐级落实到各级部门和职工,依靠预算执行、成本管理的全员化,推动企业会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和约束。强化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加强约束机制对于提高国有企业会计管理质量,减少及杜绝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失控、混乱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既要加强社会监督的效益,同时也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质量。严格执行会计管理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国有企业董事不能够兼任总经理、监事以及其他管理职务,同时确保公司董事会的决策权,并向监事会报告工作,吸收学者以及职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并确保公司监事会的独立性,确保公司监事会活动资金的充足性,依靠监事会独立性的提升提高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并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并重点对国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依靠审计监督关口的前移,实现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的转变,将国有企业监事会机制跟内部审计机制相结合,确保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效益。国有企业应当依靠会计核算,明确自身合理的资金需求量,合理计算现金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完善现金预算的编制。同时,结合企业会计稳健性要求,编制企业资金使用计划,确保企业资金使用充足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企业资金使用潜力,实现资金收支、产销收支的综合平衡。依靠会计管理,实现对资金计划使用的动态分析,推动资金使用最优化,杜绝资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