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奖惩制度实施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一了采购渠道,有效建立合格供应商信息库和合格供应商评估制度。集中采购,从源头上确保供应商合格和规范。同时,与合格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大客户各项优惠条件和优质服务。如上述企业电梯采取分散采购时,选择品牌不一,质量、安装及售后服务良莠不齐,实行集中采购后,与中标厂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统一了品牌,不但获得产品优惠价格,又享受了大客户服务优惠条件,维保期和质保期都得到相应延长,付款条件、免费仓库保管时间都提供优质服务,由于资源的整合,企业提高了话语权,厂商高度重视和维护长期合作关系,解决问题反应速度快,工作质量、成效明显提升。组建专职采购队伍,避免分级项目和单位采购部门重复设置,使机构扁平化,大幅降低人工成本。集团成立专门采购中心或责任部门,专职于集中招投标、采购与供应工作,避免了分公司或项目重复设立采购部门,增加人手现象,项目施工进度申报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计划做好采购与供货组织实施,项目专心于施工建设,把精力放在施工质量上,分工明确,各尽其责,避免了人浮于事,达到大幅节约人工成本目的。组建采购队伍,通过不断磨练,致力于采购、流程科学管理的提升,形成专业性强、整体素质强的采购队伍,为进一步做好集中采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为采用ERP物资采购管理系统提供条件。通过ERP管理系统,建立专业化分工合作、公开透明、相互制约、协调配合的规范和优化管理标准,全面优化企业集中采购业务流程,提高集中采购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形成内部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采取ERP系统管理、公开招投标、集体决策等投标方式,大大提高采购的公开和透明度,有效规避和防范采购风险,杜绝采购过程暗箱操作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程度。
集中采购实施所采用的一般管理模式:
(1)建立建全的组织体系。成立由企业高层牵头,相关技术、采购、财务、监督部门组成的集中采购领导小组,下设评标委员会及集中采购中心,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日常招投标和采购工作。
(2)进行项目大宗材料设备需求总量摸底调查。摸清整个企业需求总量,了解原采购方式,多方收集和听取各项目建设性意见,供采购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集中采购可行性实施方案。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建立集中采购物资目录,梳理出批量大适合操作的物资纳入目录,从易入手,先行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范围。
(3)合格厂商推优。对拟实施的集中采购物资,可由各项目分公司推荐2到3家区域合作记录良好的厂商,供采购领导小组参考,与供应厂(商)进行战略性谈判和考察,初步了解价格优惠条件和服务模式,由采购领导小组制定合适招投标方式与方案,建立与中标合作厂签订长期战略性供货协议,努力实现以最低的采购成本获取最大优惠条件。
(4)建立实施业务流程。由实施采购的执行部门编制钢材集中采购业务管理流程和实施细则,经采购领导小组审批后下发执行,流程包括集中采购物资请购流程、招投标流程、合同签订审批流程、结算流程等,明确采购计划申报、(总部实施部门、项目、厂商之间)的业务衔接、人员联系、合同签订审批、到货验收、业务结算等工作程序,指导集中采购日常工作,使集中采购工作有序进行。
(5)强化制度化建设,加强过程监督和奖惩制度。集中采购涉及多部门、多项目、多单位,组织协调非常关键,需要统一思想和全局意识,打破固化思维,因此,必须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实施方案、采购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等,形成统一集团管理模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确保采购工作的贯彻实施;同时,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考核工作可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项目成本节约、工作效率挂钩,使上下同心,目标一致,真正起到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施工进度的目的。
(6)形成集中采购工作指南手册,指导日常业务。工作指南是集中采购工作中有效指导各项目如何按照既定步骤和程序实施采购工作一种指导性文件,可装订成册,下发至各项目,作为日常工作指导。一般内容包括工作程序、进度安排、技术对接、人员联系、具体做法及办理内容及完成时间、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等,成为实施过程业务指导必不可少得工具。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基本方法;目标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及至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的。作为施工这一至关重要的一环,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也就是指对施工项目现场内的活动及空间所进行的管理等。
1 施工现场管理的作用
(1) 首先是确保项目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不耽误工程进度,在此基础上,尽量使施工项目可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以最少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2) 加强物资和建筑材料管理,对于建材的进出、使用和损耗等都进行详尽的登记,最后达到降低物资消耗,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3) 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为指导,与施工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增进施工效率,改进施工方法,争取以最高效的组织方式创造好的施工效果。
(4)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还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事故苗头,要及时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影响工程进度,进而避免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2.1 施工现场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所谓材料的精细化管理,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主要环节,材料的管理也是最终效益的一个基本条件,根据设计和工程进度的需要,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分别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材料员、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必须做好防火的措施,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2.2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目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现场的问题主要是在管理者和被管理人的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思想上麻痹是隐患之一,做好新人进场安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第一关,安全工作的档案管理也是必要的环节,重点的隐患危险源重点排查,重点整改,另外关于现场消防、防火的管理是由为重要、严禁乱搭接电线、正确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问题,这些现场的安全管理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控制,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建筑施工中工程楼层的升高,也同时随着工程各种防护设备逐步拆除,安全隐患都是有增无减的,尤其是安全用电、现场防护更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安全工作务必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把好培训这一关,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技能是关键。设立群众安全监督员,配合安全员做好现场安全隐患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一线工人是发现问题的第一人,多沟通交流,真正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必须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经济处罚,对造成事故者,严惩不贷,实乃必要之举措,安全工作也是各个部门需要密切配合的,安全的重点就是全方面的去排查,整改落实。责任到人,任务到位,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施。
2.3 施工现场进度的管理
谈到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也是现场施工管理中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参建单位关系。预防并处理好工期索赔,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影响进度和相关的影象资料和有争议的索赔等资料。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分解、细化、优化调整,加强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跟踪工程施工进展,对工程进度存在动态控制外,并开展内部业务讨论,有分管总监组织每周一次进度分析会,对进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对工程关键路线,而且对整体工程进展进行分析、评价,并落实解决问题的负责人。总体上要控制进度的成本意识,进度情况和计划相符。同时要总结过程进度中好的经验和失误的地方,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3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1) 对进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和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2) 结合项目实际完善现场管理细则,让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管理细则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行业规章制度为依据,制订本单位、本项目的具体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
(3) 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必须制订可行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从而提高按规章办事的自觉性,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化。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施水平,确保达到预期的目的。
4 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
(1) 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2) 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
(3) 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资,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4)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确保创造精品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企业的发展。才能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詹武.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可行性[J]. 科技资讯. 2011(21)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儿科;护理质量
质量管理是医院永久不变的目标,也是医院发展的重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选取实施前后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患儿家属参与本次研究,实施前的100名家属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7~36岁不等,平均(30.2±2.5)岁,实施后的100名家属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8~37岁不等,平均(30.2±2.6)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以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规范科内三级质控体系,制定科内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提高质量控制,对儿科护理小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建立“零缺陷”管理理念,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根据儿科质量管理现状提出质量改善计划,实施既定计划,总结实施效果,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事项,整个过程不断重复,无间断进行。
统计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1.3 数据处理 借助软件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以(χ-±s)表示;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评分为(97.9±2.0)分、(98.3±2.1)分、(98.4±1.4)分、(99.0±1.1)分、(97.5±2.1)分、(98.6±1.0)分,均高于实施前相应评分(P
2.2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100.0% VS83.0%,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已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 1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有学者[2]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改进持续质量方法,改进护理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此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100.0% VS 83.0%,P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可使得整个儿科护理体系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耐荣.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4(12):90-91.
[2]朱金雁.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2):133-13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有支付风险、核算风险和管理风险三大类。首先,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单位预算指标与各项经费实际需求产生矛盾时,引发的挤占或挪用经费而出现的违规支付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门预算制度的不完善。其次,核算风险。核算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欠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项制度与政策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单位财务人员若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便会与新的制度脱节,从而出现会计核算失误,影响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最后,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主要由单位制度体系的不规范,不全面,现有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等引起,其影响了单位的会计核算,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进而影响了单位依托会计信息作出的决策,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1.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由于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也在实时发生变化。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并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变化。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国家机构的改革并未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使得国有资产所有者出现空缺的现象。此外,在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就内部环境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控制能力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并不健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存在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存在问题,不能与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与制度改革相适应,容易引发人员操作风险。
2.政府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看,政府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特别在当前环境下,许多事业单位为寻求自身发展往往不顾政府预算而引进超过自身能力的项目,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赤字。
3.相关财务法规不健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法规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现实的财务治理中,对其财务管理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有关财务支出的相关法规只有《预算法》,且只是原则性的,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财务支出管理无法可依。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区别不同的会计地位,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一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从原来的社会性、公益性向营业性和开发性转变,单位经营性质和经营目的的改变,相应的单位会计地位也应有所改变。对于仍保留了较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具有较强营业性和开发性的事业单位,则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单位会计地位发生改变的这一环境下,则更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人才,单位应该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财务和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很好的应对会计地位转变和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务人员规范条例和财务事务执行条例,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执行。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实施能够保障单位会计工作有据可循,会计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也能有相关依据和法规约束,从而保证工作的高效性与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单位财务事务的规范。其次,要构建独立的内部监督、审计制度,以审核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及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3.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有关财务风险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使财务风险意识深入单位职员内心并反馈于工作中,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应使他们全面而准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研习,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单位工作和发展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谨小慎微,尽可能规避更多的财务风险。除了强化意识和尽量避免,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般的财务风险控制与解决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和解决。
4.建立健全相关奖惩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立足自身实际与现实需求构建完善的会计、财务、内控制度以约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合法进行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对在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中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表彰,而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财务风险致使其恶化的职员,则应给予相应处分。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也是制约并鼓励员工认真公正的有效措施。
5.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单位应该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案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监控和评价机制,以便有效预测财务风险,从而进行及时的控制与处理,将其可能导致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the sit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relevant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to colleagu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Field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建筑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文章就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l)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而管理施工现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导致了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人员伤亡、塌陷事故屡有发生。
(2)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企业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3)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高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更小。职工文
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有些企业甚至雇佣价格低廉、未经岗位培训的民工干活、使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生产发展。
(4)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另外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有的施工项目不注重安全
管理工作、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制度松弛,致使安全隐患和事故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达不到工期的预期效果、最终将损害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深刻了解现场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员工素质、科技水平、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生产效益、工程质量相差很大。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秩序是效率的基本前提,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现场不会出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
(2)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靠市场竞争得到,业主或顾客越来越苛求项目的实施质量。因此,建筑施工承包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工程项目上直接结合的水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创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进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二是把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制分层次进行改组: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伍为劳务作业层。三是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成本核算制。四是企业对项目采取复合性指标责任制。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的运行机制。六是要维护项目经理的地位和合法权利。
(3)提高项目经理的科技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
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的一线指挥员,是项目的管理者,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胸怀全局,能顾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做到这点,首先对施工现场、生活区域等方面统一规划及合理布局,以便施工、生活、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管理。对施工工序安排要符合生产要求,及时提前做出相应安排。在前一工序中要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而不能让下一工序催等前一工序。要重视各工种、各专业间的横向协调,因时、因地、因工种安排组织施工,让各部门的工作在现场形成最大合力,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坚持对现场实行“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流动性很大,项目经理必须根据变化着的情况和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因为随着工程的进展,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进出现场,不同用途的机械设备也随之进入或撤出现场。特别是施工材料,种类多,消耗大,哪些材料该进,哪些材料要缓进,进多少,都要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及时调动调整。如果让不该进场的进了场,就会造成现场拥挤混乱,不但影响施工的正常秩序,影响到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窝工和浪费。对现场实行“动态管理”,对项目经理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项目经理必须熟悉掌握各工序,对各工序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准确测算,并根据场地、环境、条件指挥调度,才能使现场管理有序,工作效率高。三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开展工作。施工现场因所处地点和季节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施工工程规模不同,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项目经理从实际出发,勇于创造新的现场管理模式和方法。搞好现场管理,不单要选好项目经理,还必须建设一个好的项目领导班子,即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才能使现场管理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证。项目领导班子分工要具体,责任要明确,要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要搞好班子团结。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协作互相补充。在整体工作和专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现场管理目标,这样在规范现场管理上才能形成合力。四是加强项目经理知识更新和培训力度,经常组织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现场管理的保障。
1)要对进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由于建筑行业使用了较多的民工,他们从农村到工地,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法规意识不强,遵守规章制度观念差。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施工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2)要结合项目实际完善现场管理细则,让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各种管理细则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行业法规为依据,完善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规范现场职工行为,强化职工的自觉性。
3)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没有奖惩,就会缺乏对职工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赏罚严明,才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
(5)实现建设文明安全工地,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发展方向。搞好工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施工现场的文化气氛,其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做好“三抓”工作。即:抓现场规划,从布局上保证有条不紊的现场感观;抓净化,增强环保意识,治理各种环境污染;抓绿化,现场空地多种花草,力争黄土不露天;二要建设高标准的工地临时住房,让职工有一个“安居”之所,用“安居”换安心,增强凝聚力;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岗位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