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性质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所需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公式多、定量计算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除了课堂的讲解还需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由此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难度都较大。
二、建立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实践性强,分析和设计手段新。针对上述特点,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传统黑板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由于本门课程定量计算多,公式和模型多,板书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学生可利用教师板书期间预习即将讲解的内容,对新知识有一个缓冲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动手随老师一起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求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之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多媒体教学。表现物流过程生动直观,利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视觉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弥补板书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的缺点。
3.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和模型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新的知识,因此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课程设计的结果需以设计报告提交,并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在此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报告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可通过学习软件来模拟物流系统仿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模拟物流系统操作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课程组提出了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教学”的模式。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对业界动态的介绍和评述,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必然结合运筹学、预测学科等技术领域,因此在布置习题和任务时要注重学科的交融性,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性质,考核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标准:
总成绩=50%x考试成绩+30%x平时成绩+20%x课程设计成绩;
平时成绩=40%x作业+30%x考勤+30%x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成绩=25%x设计整体思路+25%x模型的运用+25%x设计报告的书写+25%x答辩情况(语言表达及回答同题的情况)。
四、结论
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整体形成浓郁的学习环境,教学的效果就会非常显著。但兴趣又往往来自于需要,因此,通过课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课中运用适合学科性质的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应该多安排一些实地参观和设立课程设计环节,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素质和规划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勇,张丽,黄建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联辉,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贺东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中,“目标导航”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立足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围绕“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标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统领着教与学的方向,并指导着学习结果的评价。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的前提和关键。“问题驱动”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各种问题特别是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问题驱动”是站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于学生而言,学会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专业素养。
二、“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体系,是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下面试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节内容为例,对“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加以阐释。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设计要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性等)。
2.列举实例说明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氧化硫与氯水等氧化剂的漂白原理。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初步认识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对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危害生命健康、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二)自学尝试交流
课前,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3~5个尝试练习。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培养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尝试练习,自检自测,分析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的尝试练习设计如下: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4.与的化学性质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具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写出你熟悉的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优化重组问题
在自学尝试交流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基础化学知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大相径庭。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需要着重探究的主要有如下四个问题:
1.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削了皮的土豆、荸荠等露置于空气中很快变色,但把削了皮的土豆、荸荠浸泡水中就不易变色,这是为什么?菜场里的小贩常将去了皮的土豆等蔬菜用的水溶液浸泡后露置在空气中,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会变色,这又是为什么?说明具有什么性质?请选择适当的试剂验证你的猜想。
3.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释放出所造成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雨水样品pH变化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依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4.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
上述需要探究的四个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还原性、酸雨及其他综合性问题,这些都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创设这些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全面、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认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课堂上,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研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问题4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酐的通性、氧化还原性等,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入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则没有这些性质。通过分析探究,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首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接着,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五)提升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但此时学生获得的这些知识还是琐碎零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二氧化硫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如图2)。
三、“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目标设计要科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富有弹性。设计教学目标要因材施教——既要注意班集体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订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提高要求,使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突出重点。一节课有多重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而这些维度目标还有若干个子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有一个学习结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权衡各目标,确定主要教学目标,并围绕主要目标进行设计,以突出重点。
3.相互协调。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它们组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既要有知识与知识间的协调统一,也要有知识与精神、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协调,还要有精神与精神、能力与能力之间的协调。
4.符合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方法的认知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在技能提高上也应该从模仿到创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二)问题设计有效果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效的问题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性:
1.科学性。即课堂探究的问题既要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又要符合社会和生活实际,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其科学原理,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更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2.针对性。即在设置问题时,“面向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硫酸根自由基;卡马西平;电解;过硫酸盐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6-0148-06
卡马西平(CBZ)是一种常见抗癫痫和精神药物。CBZ的全球消耗量大概每年1014,并且有大约3%的CBZ未经分解直接排入环境。CBZ通过排放、排泄、人或者动物医疗等途径进入环境。前期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中CBZ去除率通常低于10%。由于在污水处理厂中降解不完全,CBZ在污水厂出水、地表水甚至饮用水中被频频检测出来。污水厂出水中CBZ的质量浓度高达6.3ug/L,地表水中CBZ质量浓度约3.09ug/L,饮用水中CBZ质量浓度约30ng/L。生态环境中的CBZ会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持久性的危害。因此,研发可以和常规工艺相互配合、高效且经济的水处理工艺将其彻底降解尤为重要。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对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质具有巨大的潜力。由于过硫酸根阴离子(E=2.01V)能够比双氧水更稳定地存在于水环境中,大量学者开始关注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有害物质。此外,过硫酸盐还可以通过紫外、热、过渡金属活化生成氧化性更高的硫酸根自由基,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E=2.5~3.1V)。硫酸根自由基也可能转化为羟基自由基和双氧水。热活化过硫酸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中苯酚、甲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紫外激发过硫酸盐也被成功应用于苯酚、乙酸等有机物质的降解。此外,非均质的含铁物质活化过硫酸盐也被成功应用于催化降解二氯苯酚。研究表明,硫酸根自由基也可以通过电激发过硫酸钠(E-PS过程)产生。
以CBZ为目标污染物,研究E-PS过程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对其降解的效果。此外,还考察了温度、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值和电压对CBZ降解效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方法
CBZ(纯度>99%)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实验中所用到的硫酸、过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钠均为分析纯。实验中所用的溶液均采用超纯水(18.2MΩ・cm)配制。
恒温水浴装置(DHJF-2005)由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磁力搅拌装置(85-2A)由金坛市城东新瑞仪器厂生产,直流稳压电源(WHD系列O-300V/5A)由启东市朝阳电子仪器厂生产,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为美国Waters(2695),TOC分析仪为V-CPN(日本SHIMADZU)。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电激发过硫酸盐反应在500mL圆柱形玻璃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时采用恒温水浴维持温度恒定。阳极、阴极均采用钛镀铂材料,电极尺寸为100mm×35mm×1mm(购白天津)。反应器中加入10mg/L的CBZ溶液,恒温水浴到目标温度,然后通过硫酸/氢氧化钠(0.1M)调到指定的初始pH值,投入一定量的过硫酸钠,开启磁力搅拌装置,调节转速为800r/min,接通直流电源开始实验。取样1mL,并加入100uL乙醇淬灭硫酸根自由基。
1.2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CBZ质量浓度。使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0um)。流动相为体积比6:4的乙腈/水混合液,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86nm。
2.结果与讨论
2.1单独过硫酸钠、电解和E-PS过程降解CBZ的比较
考察了单独过硫酸钠、电解和E-PS过程对目标污染物CBZ的降解情况。CBZ初始|量浓度为10mg/L,过硫酸钠初始质量浓度为10g/L,初始pH值为3.0,温度298K,电压6V,反应时间为100rain。由图2可以看出,反应至10min,单独过硫酸钠、电解和E-PS过程对CBZ降解率分别为3.53%、11.68%和29.27%,电化学/过硫酸盐体系耦合效果比较显著。当反应进行至20min以后耦合效果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的中间产物与卡马西平形成竞争,卡马西平降解速率减缓。由图2还可以看出,E-PS过程对CBZ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加过硫酸盐和单独电解。反应进行100min后,E-PS过程对CBZ的降解率为78.1%,而单独投加过硫酸钠和单独电解时,CBZ的降解率只有25.5%和59.3%。原因可能是在电激发的条件下,过硫酸钠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硫酸根自由基。E-PS过程中,在钛镀铂阴极,过硫酸根阴离子和氧气分别转化为硫酸根自由基和双氧水,如式(1)和式(2)所示。由图2可知,双氧水对卡马西平几乎没有降解作用,所以在E-PS过程中,硫酸根自由基对卡马西平的降解起主要作用。单独电解时,目标污染物被阳极直接氧化或被阳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但是阳极氧化存在局限性,在氧化之前,目标污染物必须扩散到阳极,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传质变得愈发困难。这也是单独电解时,CBZ降解率低的原因。
同时,由图3可知,虽然单独投加过硫酸盐也可以缓慢降解卡马西平,但是反应100min后,TOC去除率仅为8.25%,而电解时TOC去除率为23.48%,E-PS过程TOC去除率为26.68%。这可能是因为被降解的卡马西平转化为难降解的中间产物,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对卡马西平的矿化变得越来越困难。
2.2温度对E-PS过程的影响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有必要确定合适的温度,确保E-PS过程对CBZ有较高的降解效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为了考察温度对E-PS过程降解CBZ的影响,实验在288~308K下进行。
CBZ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过硫酸钠初始质量浓度为10g/L,pH值3.0,电压6V,反应时间100min。在288~308K温度范围内,由E-PS过程引起CBZ降解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CBZ的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100min后,在288K时,CBZ降解率为60.2%,随着温度的升高,CBZ降解率随之升高;在298 K时,CBZ降解率为78.1%。在308K时,CBZ的降解率高达90.1%。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E-PS过程产生硫酸根自由基有很大影响。硫酸根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例;反应温度越高,吸收的能量越高,O-O键越容易断裂,产生更多的硫酸根自由基。CBZ降解率的提高可以归因于产生大量的硫酸根硫自由基。
2.3过硫酸钠浓度对E-PS过程的影响
考察了过硫酸钠初始浓度对E-PS过程降解卡马西平的影响,过硫酸钠的质量浓度在10~40g/L之间变化。CBZ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初始pH值3.0,电压6V,温度288K,反应时间100min。从图5可以看出,CBZ的降解率随着过硫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过硫酸钠质量浓度为40g/L时,反应100min后,CBZ的降解率达94.7%。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随着过硫酸盐浓度的升高,提升了诱发硫酸根自由基产生的几率,进而促进硫酸根自由基对CBZ的降解。
2.4初始pH值对E-PS过程的影响
CBZ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过硫酸钠初始浓度为10g/L,反应温度为298K,电压6V,反应时间为100min。在此条件下,将溶液初始pH值分别调节至3.0、5.0、7.0进行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E-PS过程中,CBZ的降解率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反而下降。当初始pH值为3.0时效果最好,CBZ降解率为78.1%,初始pH值为7时,降解效果最差,为67.8%。显然,酸性条件有利于卡马西平的降解。在非催化反应中,过硫酸钠中的非对称O-O键断裂活化能为140KJ/mol,而在酸催化反应中,活化能降低了31.2KJ/mol。同时,这种结果也可能归因于低pH下,氧气的溶解度降低,减弱了在钛镀铂阴极氧气与过硫酸盐的竞争,进而形成更多的硫酸根自由基,促进CBZ的降解。因此,酸性条件更加有利于CBZ的降解。
2.5电压对E-PS过程的影响
在电化学过程中,电压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考察了电压对E-PS过程降解CBZ的影响。CBZ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过硫酸钠初始浓度为10g/L,反应温度为298K,反应时间为100min。当电极电位较高时(大于6V),阴极发生析氢副反应。因此,实验将电压调节至4、5、6 VM行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CBZ的去除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当电极电压为4 V时,卡马西平降解率为59.6%;当电极电压升至6V时,卡马西平降解率随之增加到78.1%。
由2.1的研究结果可知,CBZ的降解主要靠钛镀铂阴极激发过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和阳极的氧化作用。图7的结果可以解释为高电压产生更高的电流密度,6V时比4V产生更多的硫酸根自由,同时,6V比4V具有更高的氧化电位。因此,6V时卡马西平的降解率要高于4V、5V时。
2.5机理分析
E-PS过程对CBZ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加过硫酸盐和单独电解。这是因为在通电条件下,过硫酸盐在阴极被电激发生成氧化能力更强、更稳定的硫酸根自由基。而单独电解时,由于阳极氧化存在局限性,在氧化之前,目标污染物必须扩散到阳极,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传质变得愈发困难。这也是单独电解时,CBZ降解率低的原因。
3.结论
1)E-PS过程对CBZ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加过硫酸盐和单独电解。反应进行100min后,E-PS过程对CBZ的降解率为78.1%,TOC去除率为26.68%;而单独投加过硫酸钠和单独电解时对CBZ的降解率只有25.5%和59.3%,TOC去除率为8.25%和23.48%。
2)在288~308 K温度范围内,CBZ的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8K条件下,反应100min后,CBZ的降解率为60.2%;在298 K时,CBZ降解率为78.1%;在308K时,CBZ的降解率高达90.1%。
3)CBZ的降解率随着过硫酸盐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过硫酸钠质量浓度为40g/L时,反应100min后,CBZ降解率达94.7%。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 考务管理 考前准备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5-02
1. 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试。由于其考试内容、形式以及社会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考科目。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中,由于考试规模较大,执行难度艰巨,给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四六级考试主要分为报名阶段、施考阶段、考后阶段三个阶段,施考阶段是整个考试的关键环节,考前准备工作是否科学、规范,将直接影响施考的顺利进行。因此,针对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为例,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考前准备工作,对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务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考前准备
笔者从事多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基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施考阶段常见的共性问题,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考前开展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为提高四六级考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通过实践证明,我校尚未出现过因考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现象。
(1)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四六级考试管理
四六级考试前,教务处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考试管理工作协调会,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同时对考试的工作标准加以细化,使监考工作有章可循,依规治考,真正实现考务管理制度化。
考务管理工作人员汇报本次四级、六级考试人数,考场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后勤办、明喆公司、电教中心、保卫处、外语学院等与考试相关的每个部门,在协调会上明确在考试中的职责,对施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预警方案。
(2)成立单独的考试中心
教务处成立单独考试中心,主要负责日常考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规范考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能。考试前考试中心负责将各个学院在考试当天负责的院领导及教学秘书联系电话统计好,并且考试当天该院领导电话必须保持畅通,以便于在考试当天如遇到紧急情况进行联络,如监考老师没有按时到场、学生有作弊行为等突况,可及时联系各个学院负责人到场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问题。
同时,考试中心对四六级考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处理方法及意见,上报学校,为本次施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
(3)考前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考生的温馨提示
为了强化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考试诚实守信,不违规,不作弊,考试前一周,教务处考试中心安排在学校广播、学生网站上,对学生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考生的温馨提示”,提前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具体到考试流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以便于考生提前进行考试流程的强化训练;同时提醒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考生考试必须带齐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三证齐全方可入场,缺一不可;考前一周考生到教学楼试音,将考试用的接收机调试清晰等注意事项,避免考生由于此类事故而影响考试。
(4)细致入微,加强考前培训,强化监考队伍建设
考前学校教务处通过纸质和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对所有考务人员签订监考责任书,并进行监考工作要点及操作规程的考前培训,考试中心考务人员对考试期间考务人员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汇总:考生遗失或忘带有关考试证件;开启试卷袋后,发现缺少试题册、答题卡、密封签(密封条);关于考生要求更换答题卡;答题卡袋面内容的填写;缺考考生答题卡的填涂等监考要点及操作流程,特别重申缺考及违规违纪处理方法,监考特别注意事项,力求每一个考务人员通过培训明确责任和义务,理清考务工作要点,强化考务人员监考素质。
(5)流程透明,程序严格,完善的四六级考试监督机制
考试中心将考前、考试、考后安排在考前对所有相关部门及考务人员安排进行通知、详细说明,考场负责人发给监考教师的文件资料包括:四/六级考试监考特别注意事项,考场前面黑板上书写规定的内容,广东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违规作弊行为分类,广东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守则等所有文件要齐全,做到流程透明。
为了考试顺利进行,各部门相互配合、监督,每十个考场指定一名负责人,每个负责人解决好自己所负责范围内各考场的各项工作,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监考老师有任何问题首先联系本考场的负责人,考场负责人再通过各部门、学院负责人的考试紧急电话联系,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做到程序严格。
学校组织成立监督小组,设置为总巡视、主考、副主考、主考助理、校内巡考、校外巡考六个岗位,主要由省教育厅指派、校领导、专家、教师等组成。监督小组中省教育厅指派1人在考试期间进行校内巡考、校外巡考,有利于提现考试权威性及其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性。
(6)考前准备辅助工作
学校进行了细致的考前准备工作,安排后勤处负责监考教师及考生的就餐,明确具体用餐时间;学生处负责各系部学生“三自工程”清扫;车队负责考试用车及各学院监考老师乘车地点与人数,提前安排班车线路;外语学院负责选派教师担任每十个考场的责任人及考试期间的专业问题,并且选派四位教师监听放音;考试期间,相关部门在校区考场周围停止施工作业,保证考生有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考前细致的辅助工作保证了施考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针政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因此高校要通过加强考务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参与四六级考试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单独的考试中心,责任制度明确;考前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考生的温馨提示,相关材料完备;细致入微,培训工作到位,强化监考队伍建设,人员配备齐全;流程透明,程序严格,完善的四六级考试监督机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项工作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顺利进行的保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考前精细化管理是考务管理工作的关键,规范考前管理,真正做到细致入微,未雨绸缪,对提高考务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云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心得,中国科技信息 2011 年第 10 期,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
10.181。
[2]马平,陈丽明.如何加强高校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中国成人教育 2007 年 7 月。
[3]杜从瑞.浅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务管理,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
(一)学科性质
《物流企业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操作性强、应用面广,项目案例丰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这门课,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这门课程教学中,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学习计划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具体思路是: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或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或目的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形象化。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成份,如知识、经验及表象等,从而使学生有效利用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学的新知识,发展的新能力。
2.确定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总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把学习内容细分成一个个小的学习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为此,我把教材中的每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小任务。例如,在学习“物流活动的基本范围”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货物图片和上海、北京城市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然后提出“有几批不同的货物从上海运输到北京”的总任务,接着根据授课内容,把总任务务设计分解为“认识现代包装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个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了解流通加工在货物运输中的作用”“设计一个仓储方案”等子任务。另外,在学习“企业物流”时,先用课件播放丰田公司各种不同款式的汽车,并展示丰田汽车的组装和零配件拆分过程,接着提出“对丰田汽车公司进行物流设计”的总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个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学习子任务。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完成各子仸务过程中逐步地学会新知识新技能,还可以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自行设计学习目标和分解学习任务。
3.分析任务
在任务提出以后,针对重点、难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讲解,该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还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和参考方法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条件,并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学习任务时,开始会非常不适应,同时对任务的理解也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暗示。在这里,教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要有耐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创新去尝试,使他们在分析任务中去体会、感受和领悟。要知道,这一阶段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关键阶段,是他们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知识的阶段。
4.完成任务
此阶段是任务驱动的核心,也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除了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相很好的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任务驱动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