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经(1992)31号《关于企业职工利用本单位公章,为自己实施的民事行为担保,企业是否应负担保责任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从你院报告中看,本案黄龙饭店商品部系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无独立的财产,不具备保证人民事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名义对外提供保证。黄龙饭店商品部业务主任李志明背着饭店领导,从文秘处要去黄龙饭店商品部的公章,加盖在自己与他人签订的承包经营协议书中的担保栏内,属于李志明个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自己为自己提供担保,其行为应当确认无效。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李志明擅自以黄龙饭店商品部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应当由李志明自行承担民事责任。
此复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物资计划的有效编制与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物资计划的编制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工作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促进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的编制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物资计划编制工作相比以往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基本原则、编制依据、注意事项等方面。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进行了分析。
1.1 基本原则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基本原则的有效遵循,即在物资计划编制中合理服从电力企业运营方针,并服从电力企业整体安排,同时注重提升物资计划编制实效性。除此之外,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当注重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深入电力生产现场和当地市场去考察当地的实际用电量和市场容量,并进行相关资料的直接收集,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更为精确。
1.2 编制依据
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以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与运营情况为依据编制出合理的电力企业物资计划,从而更好地提升电力企业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1.3 注意事项
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根据电力企业生产任务调整或其他变更进行物资计划编制的有效修正。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向上级及时提出申请并以书面形式提出相应的追加、削减计划并在后期及时做出相应的补充计划,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编制的一致性与流畅性。
2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相比以往有了更大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和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进行了分析。
2.1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
成本的有效降低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电力企业生产、供应链上看电力企业通过物资计划管理的有效进行有效改善了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并促进电力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相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与优化,从而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优势。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还体现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变得更为有效了,这具体表现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具有更强的战略性和整体性。另外,随着现今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单独的物资计划管理很难满足电力企业的竞争需要与发展需求。因此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与制造业、生产业、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加强联系,从而为能够更好地对整个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链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同时更好地达到企业物资管理成本降低的目的。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追求的目标应当与电力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电力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应当具备适应性、多极化、协作性等特性。例如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计划管理的有效进行可以促进生产物资的有效采购、运输和储存同时减少相应的整体费用的,从而使电力的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
2.2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目标。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模块化管理的有效应用上。这一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以合理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应急能力。除此之外,随着新形势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沟通的手段与相应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生产而言,物资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远程控制手段的合理应用,并能在此基础上做到合理减少物资计划管理的相应成本,同时对解决地域管理问题也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建设和技术手段手段建设,其中物资计划管理基本理论的建设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基础运营水平,而物资计划管理的技术手段建设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在充分了解主要生产物资行情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货源和价格信息库,从而对电力企业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进行更加动态的管理。另外,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加及时地整理供应方厂商的业绩和商业信誉,从而更好地选择物资提供方,并尽可能地选择质优价廉的供货对象。另外,电力企业物资技术管理信息化的提升还能促进企业物资采购策略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明确性。例如电力企业在物资购买过程中可以通过物资计划管理的有效进行,从而根据市场变化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物资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并对能够所采购的物资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最后,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促进用料单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能促使各用料单位的发料情况可以建立单独的数据库,从而为日后电力企业的物资消耗分析和电力企业成本分析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和依据。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电力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进步,在电力企业中物资计划编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物资计划的编制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编制依据和注意事项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我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申广林.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12(29):52-54.
关键词:变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89-02
1 工程简介
该工程消防设备用量230 kW,实验楼的重要设备用电量412 kW,地下室照明10 kW,而应急照明设备自带蓄电池而不在发电机供电的范围内,据此计算得出柴油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800 kW。
6 高压主接线方式
按现行的《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要求,10 kV及以下的建筑变电所主接线的高压及低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主接线。本项目的高压主接线采用单母线不分段方式,高压配电方式了采用放射式,此方式供电可靠性高,故障发生后影响范围小。接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7 低压主接线方式
7.1 网络结构
本工程中的照明配电,空调配电,实验室培养箱,冰箱用电等三类负荷采用树干式网络结构。采用树干式结构可使设备和配电线路材料消耗少,易于实现继电保护,经济性好,但各出线回路相互有影响,供电可靠性不如放射式结构,所以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三类负荷宜采用树干式网络结构。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消防负荷、高层建筑的重要负荷,大容量的负荷,宜采用由低压母线放射式网络结构供电。本工程中采用放射式结构供电的负荷有:消防负荷(防排烟风机等),重要负荷(生活泵等),大容量负荷(电梯等)。放射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各出线回路相互不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7.2 主接线方式
本工程的用电负荷种类繁多,有较多的一、二级负荷,为满足负荷分级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变电所低压侧母线采用分段单母线主接线方式。
如图2所示,变压器B1,B2的电源引自市网同一条10 kV高压母线,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为单母线不分段主接线方式,即B1,B2不是独立电源;为满足一、二级负荷供电要求,在低压侧采用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独立电源。低压母线采用分段单母线主接线方式,分为二段,正常工作时,二段母线单独运行,各段母线的电气系统互不影响,当某个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二段母线间的联络开关才合上,另一台变压器仍可全负荷供电,满足一、二级等重要负荷的供电。另外,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图中发电机的出线断路器与变压器B1连接的一段母线的断路器互锁,防上应急电源与工作电源并列运行。
8 照明系统
本工程其中一幢为实验楼,电气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满足实验空间的使用要求;另一幢为办公楼,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使照明空间亮度均匀,让人感到舒适和轻松。在一般办公场所都是用直管荧光灯,对于通道等公共地方选取的是半圆形吸顶式荧光灯。对于应急照明以及疏散指示灯采用的是自带电源快速点燃的节能灯。
照明系统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方式,应急照明供满足二级用电负荷的要求。每个楼层设置一个总照明配电箱,而公共照明的配电盘设在首层,使其达到节能运行和集中管理的要求。
地下室的照明,包括车库,变电所、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采用备用应急照明,当正常照明发生事故时,为能保证室内活动继续进行的照明,备用照明由一部分由正常照明灯具提供,其应急电源主要应来自两个级别的电源,电网电源和自备电源。
9 防雷接地系统
参考文献:
[1] 徐晓宁.建筑电气设计基础[M].北京: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对于生产单位而言,时刻都存在安全隐患,时刻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应急措施非常重要,是确保生产单位正常、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而建立前面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重点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等基本原则。本文阐述了全面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而探析了生产单位如何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生产单位建设
中图分类号:U64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2013年5月,吉林某化工厂发生了火灾,大火顺风蔓延并发生了剧烈爆炸,此次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后分析此次事故原因,发现问题之一就是该厂缺乏了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一旦遇到了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酿成悲剧。因此,探究在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2 全面应急管理基本特征
事实上,生产单位只要开始生产,就必须要构建出应急管理体系,而且该管理体系要具备一定前瞻性,还要立足生产单位实况,所构建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总体来看,生产单位中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特征如下:
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所谓应急也就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事故就必须要采取紧急措施行动起来。生产单位采取应急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事故伤亡、环境影响、财产损失及其他各种影响降到最低。事实上应急管理体系属于动态过程,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预防,准备,响应以及恢复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1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阶段确实存在一定重叠,而且每个阶段也都具备自身独特目标与具体内容,并且每阶段构建于前阶段基础之上,所以这几个阶段可谓是具备互相关联,建设出了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全过程,该建设项目从可行性、基础设施、生产运行以及项目报废几个阶段上都可能出现事故,因此该管理体系包含了四个阶段,就是这四个阶段共同组成了体系的生命周期,所以建设应该管理体系,就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系统中各种应急事故的管理,要针对各个阶段制定出相应措施。通过有效措施调整及干预事故,进而得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还应该加强丰富和发展,整个管理周期要以管理为主、应急为辅作为主要思想,要让这条思想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上,确保应急技术能够有效履行日常管理功能。
3 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3.1 构成模式
生产单位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各种应急管理要素依照内部联系共同形成有机整体,建设全面应急管理方法、方式以及经验,是整个管理体系构建之重要依据,属于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有效避免生产单位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还要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事实上,生产单位的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系统过程,就必须要以整体安全规划作为指导进行建设,并且生产单位中设备、资金比较密集,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极为严重后果,所以就应该借助现代化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应急平台,进而确保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发挥真正效果,确保生产单位能够安全生产。本文所研究的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分成了引导层,业务层以及支撑层三个层次,其管理体系的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2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从上面框图中可以看出来,一个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包含了生产单位系统的安全规划,还具备了生产单位中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从上面应急平台中就能够看出,通过三个保障生产单位应急工作顺利控制;并且该平台中还具备资源保障体系,属于一个实用、综合应急平台。从而可知,生产单位构建出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也是满足国家对应急管理体系要求的深化和发展。
3.2 构成模式
在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中,各种要素不但要相对独立,也属于一个统一整体,各种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应急体系中安全规划属于统帅与灵魂,也是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之基础,只有将安全生产作为管理核心,那么其他各种要素才能够在该安全指导下逐步展开,同时安全规划还是其他各种要素的目的与结晶,当其他各种要素都成熟了,安全规划才能够切实可行,才能够真正展示出以人为本的安全规划。而应急管理行动指南就是应急预案体系,更是应急管理之基础。而体系中的法制、应急体制以及机制都是该管理体系管理工作组织保障,同时也是管理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中必须条件,而且更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与约束,而应急资源更是应急管理工作之人力与物资保障,通过应急平台确保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备的现代化工具及手段,同时给其他各个要素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事实上,安全规划、应急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体系属于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建设之基础,该平台是构建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生产单位而言,做好安全措施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就必须要依据生产单位实况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结合建设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平台,确保该体系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与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68-70.
关键词:石油企业 应急管理 分析 实践
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是针对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紧急突发性事故,辅助管理人员迅速了解相应情况,通知相关人员,掌控事故状态,提供解决处理办法的一套解决方案。进而保证能够准确快速、高效有序的对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避免企业声誉由此而遭受重大影响。
一、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在国外石油开发和石油生产中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如美国能源部和挪威能源部在给石油开发作业者签发许可证时,要求作业者必须递交应急计划,否则不予签发。我国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目前一些沿海油田均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系统,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
在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应急管理系统已是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石油勘探开发、化工生产所在区域人口相对密集,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区,发生事故后污染范围较大,一但失去控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若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无法适应当前生产和安全、环保需要的。
二、石油企业应急管理实践实例
1.总体框架结构
1.1框架建立的原则
1.1.1依托现有三级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建立三级预案防御体系,实行分级负责与分工管理相结合。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部)一级预案:处理重大险情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二级预案:处理一般险情
基层队、站三级预案:处理小险情
1.1.2三级预案之间的关系:
公司总部负责发生一级险情后的应急,是一级应急组织。
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二级应急组织。
基层队(站)负责三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三级应急组织。
1.1.3体现的管理原则:分级负责。
一级应急: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
二级应急: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三级应急:基层单位应急小组
1.1.4预案预防险情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七种”
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险情 ; 另一类是事故引起的险情。
七种:地震、洪水 ;井喷失控、火灾和爆炸、污染事故,人员伤亡、职业中毒事故和急性传染病等。
每种险情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分成了三级。
每级险情中:包含七种具体的预案。
1.1.5预案的管理与分配:体现一套机构完成七种预案。
原则:分级负责(生产运行部门总体负责、协调)与分工管理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处理),资源就近调配,体现条管理(专业公司)、区域管理(项目部)与职能管理全面结合。
管理: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协调处,处长兼应急办公室主任;是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指令的具体落实和协调机构,全面配合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负责是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负责一、二级险情预案的管理;负责审核二级险情预案与一级险情预案的接口,以及与各油田公司预案的接口。具体负责防洪防汛 和抗震救灾工作。
(1)前线指挥中心是应急领导小组的前线决策指挥中心,由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项目部经理兼指挥,是现场第一决策人,全面决策指挥现场的井控应急工作。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到达现场,为现场第一决策人。
(2)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处。
(3)伤亡员工及家属善后处理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2.应急预案的编制
2.1公司总部应急预案的编制,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策划,生产协调处负责组织、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具体预案。
2.2各二级单位(项目部)、基层队(站)负责编制与本单位生产生活有关的二、三险情应急预案。
3.预案具体内容介绍
3.1组织机构介绍
一级应急小组
组长: 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安全和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总监。
成 员:生产协调处、总经理办公室、财务资产处、工程技术与市场处、人事处、质量安全环保处、物资采购中心、HSE监督中心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专业公司(二级单位)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三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基层队(站)长、技术员、安全员、驻井医生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3.2应急管理职责划分与预案启动的基本原则
3.2.1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一级险情,下令采取一级应急行动,二级应急启动后,领导小组副组长赶到现场。
3.2.2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二级应急行动,三级应急启动后,项目部、专业公司行政副职赶到现场。
3.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三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三级应急行动。
3.2.4下一级预案启动后,要上报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上一级预案应处于预警(准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