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律所实习建议

律所实习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律所实习建议

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第1篇

引言

高职院校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其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不断适应和发展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市场管理,我国目前的旅游管理市场是基于整个旅游向导业务,相关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等进行的具备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知识理论,拥有完整的旅游管理技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的酒店服务管理业务,以及相关旅游经营等业务。所以对于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前期实践教学的,扎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将影响旅游管理人才的整个的高低。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往往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因为课程有些安排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书本理论的掌握,而对于实际操作却往往能力非常差。一旦在突然进入相关的实际中的旅游管理岗位以后,对于实际中的动手操作却非常差。而且其中很多的一些旅游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刚刚从学校出来的老师,这一类的老师拥有很多的相关专业从业证,但是这一些证并不能够代表这一类教师具备有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很多的实践教学的基本设施并不是很完备。

一、旅游课程上实践教学结合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两者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往往只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却往往很少。两者之间课程的比例实践教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但是根据国际中的职教相关规定,如果有相应的专业模块教学,应知教学只能够找到整个课程时间和安排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该是属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时候就具备有相关的技能技术,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学生上岗以后快速上手的时间。对于相关证件例如导游证等应该让学生就在学校其中完成。

二、加快实践教学教师的师资建设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拥有一支具备有体系合理,教师师资素质良好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的良好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双师资型队伍的建设。第一点就是学校对于教师要加强不断去优秀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充分支持教师去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让教师在拥有完整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体会整个旅游行业中的变化。第二点就是对于一些拥有丰富从业经历的专业性人才,应该要大力的引进。第三点就是最好引进优秀的企业旅游管理人才来为学生进行讲课。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眼界,充分的学习到最好最新的旅游管理技术和经验。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能才能够不被淘汰。

三、加强学校内部实践教学教师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形体练习房、多媒体教师、餐厅客房酒吧以及导游模拟,旅游电子商务教室,只要打造为学生尽力建设一个具备有高度仿真的旅游管理职业化环境,最终能够大力提升学生的整个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利用实践教室进行整个学生的专业化方面的实际训练,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受到最好的实际正规化的旅游管理系统操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到旅游企业的相关制度以及企业的氛围。通过进行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室进行虚拟的学生培训,这也是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实习的前奏。这样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不断的奔波的辛苦,也更加能够让学生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大节约了教学经费的开支。

学校内部的实际教室的建设应该具备有科技含量较高,并且不仅仅只是运用于教学,开还可以运用于教学和科研方向。这样不仅仅就只是针对于一般性的技能实践教学实训,还可以依托于现代化的高科技计算机设备以及科学技术进行构建多维模拟化的实际教学场景。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生临其境的完全模拟化环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进入到场景中去,从而带入带其中。通过时时通讯以及科技模拟技术可以弥补某一些硬件方面的缺陷。

四、实施进行旅游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习方面的认识进行专业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化课程的练习,练习的重点就是进行学生的理论知识化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对于其有更好的认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更好的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有更强的归属感。主要的实践方法和方式有可以通过进行相关酒店服务的参观和实习,旅游景点的旅游和观察。旅行社的实际实习等来进行实现。进行相关经典案例的分析,并且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相关案例的场景重现。除了上面的这一些以外还可以进行野外训练等,这是为了更好的培养旅游地理学以及旅游资源景点的考察相关技能的培养。

五、校企联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相关的一些实训基地进行就业基地实习协议等的签订。还可以和很多的就业单位和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去这些企业进行不同岗位的相关实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际操作相互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相关实习可以在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进行,着这样短时间的培训可以让学生第一点通过在旅行社等企业的实习更加了解和认识到相关企业中的工作形式和制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中间的季调工作、人物接待工作还有综合业务办理等。第二点可以让学生在酒店中进行短时间的相关实习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酒店中的各个业务部门的了解,更加了解基层的管理等。第三点在旅游景点进行实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景点的相关自己运营的制度和规则,景点的运营模式,以及景点的滚里方法等。这一些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眼界并且让学生了解运营的规律。这一些实习也可以是半年左右,一般是进行轮岗的相关实习。通过这一些轮岗实习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另外也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不仅仅只是学生收益,对于学校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企业可以在学校中间选择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培养,而学生也可以去自己喜欢的企业提早的展现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符合学生的合理教材的编订

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报酬;顶岗实习;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06-02

由于社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大学实习生已经成为一些单位普通岗位劳动力的重要替代资源。在商务酒楼、大型超市、物流公司、培训基地、电子生产企业等单位,我们总能看到大批如同职工一样忙碌的大学实习生的身影。诚然,实习劳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但也引发了许多疑问:实习劳动应有工资报酬吗?实习报酬与劳动报酬有区别吗?实习报酬有支付标准吗?实习报酬有法律保障吗?这些问题不但关系到校企合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在大学生实习规模化、常态化的今天,大学生实习报酬问题无疑让每一个法律工作者深思。

“实习报酬”一词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中就已经出现,但目前还没有权威定义。我们认为:实习报酬是指在实习劳动创造了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协议向实习生支付的经济报酬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实习报酬形式多样,如实习工资、实习津贴、实习补贴、实习奖励、实习优惠等。其中,实习工资、实习津贴是实习报酬的最主要形式。

实习报酬的性质

对于实习报酬的性质,许多人都有错误的认识。不少实习生,甚至包括实习单位,都误解为其属于工资报酬,这也是他们将实习劳动与职工劳动混为一谈的结果。因此,在实习生主张实习报酬的过程中,对有关他们通过劳动仲裁等程序维权的新闻报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习报酬不同于工资报酬,它是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实习劳动的肯定,应属劳务报酬范畴,除非单位与学生签订了劳动合同。而工资报酬是单位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前提下所取得的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实习期间单位与大学生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者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即使以实习工资名义发放,都应认定为劳动工资。也就是说,报酬发放名义不同也不影响双方的劳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实习报酬的法律性质是解决实习争议的关键。笔者认为,实习报酬与工资报酬存在以下的本质区别。

法律基础不同 工资报酬是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报酬,是用人单位的主要劳动法律义务。工资关系反映的劳动法律关系,工资报酬的法律基础是劳动合同和劳动法规。实习报酬则以实习协议为基础,属于民事合同关系。在许多实习协议中,实习报酬不构成该合同的必要内容或主要内容。

确定报酬原则不同 工资报酬标准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劳动法关于工资基准的强制性规定。实习报酬由实习生与实习单位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约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于实习报酬,国家没有与工资法一样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不同 工资报酬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后所享受的劳动报酬。工资纠纷是劳动争议中的“重灾区”,应依据劳动法进行调整。实习报酬由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来规定,因实习生和实习单位没有形成劳动关系,所以不能视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工资”。实习报酬纠纷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但也涉及教育领域,应遵守民法和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处理程序不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对于工资报酬纠纷的处理,当事人欲启动诉讼程序,则应当先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否则法院不予受理。实习报酬纠纷排除在劳动争议之外,当事人应直接向法院提讼程序;若提起劳动仲裁程序,不但是“费了马达,又耗了电”,而且,结果必然让人既失望,又失意。

实习报酬“有与无”的争议

关于实习报酬执行情况,有的实习单位实施了“惠民待遇”,但也有相当多的实习单位明确表示“只有实习机会,没有实习报酬”。在实习报酬“有与无”上,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给出的各不相同的主张。

实施实习报酬的理由 实学生都认为,实习劳动创造了经济财富,因为在经过短暂的岗位培训后,实习单位就会安排实习生承担一定的业务工作,进行实习劳动。其中,顶岗实习表现得最为突出,实习生原则上承担与单位职工一样的“工作任务”;同时,社会各界人士都认为:实习劳动降低了单位的用工成本。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单位不必向实习生支付工资报酬,更没有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等较大的经济负担;单位不用担心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用工行为的行政处罚等;除此之外,支付实习报酬能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自愿地参与单位的财富创造过程中。

实习报酬难得的原因 实习报酬难得的原因主要来自实习单位的看法:一是实习报酬尚缺乏法律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规范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实习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的权利义务主要通过当事人协商确定。除非极少数实习协议约定外,实习单位没有支付实习报酬的法定义务。二是实习劳动不等同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工作行为。不实行实习报酬制度的单位都认为,实习属于培训性质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三是学生付出了实习劳动但获得了专业锻炼的机会。这也是实习单位、学校的最终目的。

对实习报酬的“有与无”,笔者认为应支付实习报酬。除了上述理由外,笔者认为还有下列法理依据:一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社会财富应由其创造者共同分享,而不是某一方或者少数人所独享。当实习劳动确能为单位创造经济财富,那么实习生就有理由与单位共同分享财富。二是实习劳动的特殊性要求。实习劳动有别于职工的劳动行为,但也绝不是“社会志愿者行动”。单位职工劳动以工资报酬为前提,志愿者行动是当事人对社会的感恩,是心甘情愿的奉献行为。这种特殊性可让学生有理由主张区别于工资报酬的实习报酬。三是民法原则和精神的体现。实习是教育实践的行为,同属于民事活动行为,实习协议等除了受教育法规的引导外,还应受《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的制约。实习无报酬有违民法精神,特别是其所倡导的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等法律原则。

实习报酬的支付规则

目前,国家无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自然而然,实习报酬也就成为实习协议中的随意性条款。由于对实习劳动力的巧用让企业增效节支,这也正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实习生成为许多企业的“抢手货”和“香馍馍”的重要原因。实习报酬的支付标准问题,也是实习待遇争议的“焦点”之一。

实习劳动可分为非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特殊岗位实习等。因此,实习待遇支付标准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实习劳动创造的价值为基准,参照相同岗位待遇标准,实行“区别情形、合理对待”的原则,按下列模式进行安排。

非顶岗实习的实习报酬 非顶岗实习是实习生虽然没有与单位职工一样承担相同或相似的工作量,但根据单位的需要或安排提供了偶然性实习劳动,完成了单位某项劳动任务。根据双方各自需求和收益的不同,可以合理地在实习协议中预先约定非顶岗实习的实习报酬及其具体标准。法律专业学生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时,常按这类模式进行操作。《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规定:“非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可以在实习协议中约定给予实习补助。”

顶岗实习的实习报酬 与非顶岗实习不同,顶岗实习是指实习生接受单位的安排,承担了与单位职工一样的工作任务,并有相同的业绩要求。可以说,这需要实习生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例如,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多以顶岗方式进行实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具体比例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但配套的相关政策尚难查寻。

特殊实习岗位的待遇 目前,没有特殊实习岗位的权威解释,但可以理解为单位在此岗位要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实习机会,还要提供专门师傅进行实习指导。换言之,特殊类实习岗位会占用单位较多的资源,实习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低于单位花费的成本。因此,特殊类实习岗位不实行实习报酬制度,但实习单位和实习学校也不能因此向实习生收取其他的实习费用。

实习报酬是否享受以及享受情形下其发放标准和形式等,都应由实习生与实习单位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具体约定。笔者提倡学生奉献的同时,也希望实习单位不应违反道德要求,向实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

关于大学生实习报酬等立法建议

实习报酬的诸多困惑源于国家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实习报酬内容仅是指导性意见。目前,实习报酬尚难成为实习协议的必备条款,更难以成为实习单位的强制性义务。实习是大学重要的课程计划,是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面对每年近千万计的大学实习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大学生实习法规已经成为紧迫的立法任务。

对涉及大学生实习报酬的立法制度,笔者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应通过立法将实习报酬条款列入《实习协议》的基本条款。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学生有谈判报酬权益的机会,也使其成为单位无法回避的协议主题。二是实习报酬应遵循“区别情形、合理对待”的原则,具体标准和形式由实习生与实习单位通过协商确定,以适应实习形式多样化的需要。三是对于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负有支付实习报酬的法定义务,且实习报酬不得低于实习所在地的政府标准,如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等。四是对违反合理支付实习报酬义务的单位规定相应的强制措施,以便让合理的实习报酬获得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会平.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美蓉,芮淑萍.从政策角度观察大学生实习报酬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

[3]毕于民,赵秀荣.关于“企业支付职业院校实习学生报酬国家给予企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

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 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G64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91-02

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方都有到酒店实习的共同愿望和需求。但在操作过程中,三方对实习的意义、作用、要求等的理解,对实习管理的态度和方法,在相互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重要途径,是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熟悉工作环境的必要一步,是学生实现岗位对接的最佳选择,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教育部对此有明文规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作出了具体要求,实习动员时老师也作出了详细安排,但不少学生总是认识不到这点。他们对自己所接受的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定位认识不清,对自己定位不准,对实习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或者认为实习只是去玩玩,如果“不好玩儿”,就不干了。

2.对实习津贴不满。酒店给实习生的津贴一般比正式录用的员工工资低。从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和管理的需求来讲,酒店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其一,学生实习时间短,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其二,酒店要承担学生来回的路费;其三,酒店要承担与学校的沟通协调费用或实习带队老师的吃住行费用。不少学生对实习津贴很在意、很计较,当看到自己与正式员工的待遇有所区别,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工作,或找酒店、学校理论,甚至罢工。

3.对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满。学生没有正式进入社会,对企业的运作和规章制度不能理解,一遇到某些束缚自己的制度就会很反感,甚至强烈反对,与企业对着干。

4.不能理性处理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出现冲动、偏激的现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或是受歧视者。曾经有位实习生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客房实习,他老是跟人说他的领班整他,跟我谈起时还显得非常气愤。后来,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他根本就是怕苦,不愿意学习,不守规章制度。他的同事(也包括他的同学)一天整理10―16个房间,而他一天4个房间都整理不完。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1.动员工作不到位。在我系,所有学生,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带队老师、系主任和书记都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习动员和具体事项的详细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准备工作、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带队老师、实习纪律和安全管理、实习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实习协议主要内容等。如果实习动员不到位,该讲的没有讲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对实习安排和管理不满。

2.管理制度缺失。在中国,高职教育的出现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实习管理上有些规范和制度还不到位,使得有些问题的处理很困难。

3.带队老师的问题。学生实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系安排了专门的带队老师与学生和酒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但带队老师如果工作上责任心不强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或处理的技巧有问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加难以处理。特别是实习地点距离学校较远给实习的协调和沟通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三、酒店方面的问题

1.培训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都进行了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部分技能训练,但对酒店服务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还不熟悉,在进入实际工作前,还需要系统的入职培训,包括酒店基本情况、工作纪律、安全规定、工作流程、服务技能技巧、企业文化等等。但部分酒店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只对实习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后就派到各部门工作,甚至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学生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顶岗工作。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关心不够。其实,大部分实习生对酒店的希望和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酒店在工作上多给他们以肯定、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以关心和照顾。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乎津贴待遇,但更在乎酒店对他们的态度。学生说:“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句关心和安慰的话而已,或者只是解决一些小问题,酒店就是做得不好,或者拖拖拉拉,很久都处理不了,真的很不理解。”一点一点的小问题慢慢累积起来,最后变成了与酒店的对立情绪。这时,再怎么补偿,或再做思想工作,都很难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了,因为学生从情感上、思想上已经不接受解释、道歉或其它做法了。

3.缺乏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发生问题、产生矛盾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只要酒店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也从旁协调,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有的酒店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没有为实习生建立顺畅的沟通和问题申诉渠道,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很容易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小问题变大问题,最后就难以解决了。

4.个别员工对实习生的“敌视”态度。酒店个别员工,特别是有些一线员工对实习生有反感情绪。这一方面源于员工本身的危机感,怕学生抢了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们对部分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不满意,认为实习生啥都不懂还傲慢无礼,或者个别实习生不善于与他们和睦相处或对他们不尊重。这样,双方就相互反感,甚至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这也成为我系部分实习生提前离开实习酒店的理由之一。

四、措施和建议

1.加强校企联系与沟通。不少实习生在从学生到实习生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很难适应,无心实习,稍不如意就要离开实习酒店回家或换实习单位,甚至提出回学校上理论课。而且,学生长时间在酒店,教师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进行管理和教育,家长也鞭长莫及,如果酒店再放松管理,学生就真成了“三不管”了。所以,酒店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建立长期、紧密、高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让学校带队老师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发生的任何小事,防止事情扩大化。同时,学校也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充当酒店、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另外,双方可通过共同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和鉴定来加强联系,强化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力度,同时也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和全面。

2.规范实习管理。酒店开发和利用实习生人力资源应该立足长远,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酒店要依据自身规模和特色、岗位和业务需要,选取一所或几所合适的院校作为自己长期的合作伙伴。酒店除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外,还应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招聘、培训、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从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酒店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机制,关注学生诉求,并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法规和与学校达成的协议,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实习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依法办事。

3.开展有效培训。酒店要让实习生融入到酒店这个大家庭中,将自己看作酒店的一员,在工作中从各方面真正从酒店的利益出发,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尽心尽力完成各项服务工作,就必须在两个阶段都参与到学生教育和培训之中。第一阶段是学生还在校园学习期间,对他们进行酒店基本情况、实习岗位、工作环境、工作要求、职业道德等的介绍和培训。第二阶段是学生到达酒店后,重点进行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的介绍,并提出酒店对实习生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酒店实地参观和介绍、工作岗位与任务介绍、工作流程、客关系、劳动纪律、人事关系、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在实习生能顶岗工作之前,酒店还必须安排老员工一对一培训,在独立上岗后也应安排人员予以指导,以便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这也是员工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和交友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大部份的这种师徒关系都能处理得很好,使双方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双方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4.情感投入。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除了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外,还必须是全过程、全面和全员参与。一方面了解部门配合进行实习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困难、意见和建议,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和处理。同时,酒店还鼓励学生给酒店提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给予表扬、奖励。这不仅是对学生实习积极性的鼓励,对酒店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6.制定科学的实习生津贴制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在酒店实习具有双重身份。对酒店而言,他们代表学校,是学校的学生;面对客人,他们代表酒店,是酒店的员工。现在酒店接收的实习生越来越多,实习生在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酒店对实习生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为节约成本,给实习生的津贴普遍不高。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值得关注和探讨。

7.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和制度。实习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在服务对象的眼中即代表企业的行为,客人不会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而降低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实习生应当与全职员工遵守同样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规范。

总之,在酒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酒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日的实习生很可能就是酒店明日的人力资源。因此,酒店应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校、学生的沟通与协调,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学生,用有效的培训提升学生,用真诚的态度感动学生,用富有人情味的文化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实习中学到真本事,在实习中认识酒店、了解酒店、融入酒店、喜欢酒店,使实习成为学生满意、学校放心、酒店获益的三方共赢的好事情,从而为酒店的人力资源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祝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0)

[3]蔡丽伟.专业实习――酒店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J].酒店现代化.2004(7)

[4]陈新华.谈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J].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5]张建宏.用好实习生[J].酒店现代化.2005(8)

[6]张一.抢占酒店业人才的前沿阵地[J].酒店.2006(1-2)

[7]和文征,张启.企业雇佣实习生问题及培训[J].现代企业.2006(4)

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第4篇

公路工程顶岗实习评价指标我院路桥工程系公路工程专业学生实行了“2+0.5+0.25+0.25”施工季节性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7~11月、3~6月的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有测量员、试验员、资料员、监理员、施工员,通过以上岗位的实践锻炼,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积累一线工程经验,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因此,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公路工程类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着手,首先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到目前公路工程类专业关于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工作开展的情况;其次通过对9家工程施工监理养护企业、123名顶岗实习学生、10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以及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亟需提高的能力,从企业岗位胜任的角度来研究制定具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轮专家意见分析后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构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学院顶岗实习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评价,使得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说明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即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的工程施工、监理和养护人才。

公路工程行业各个岗位职业标准,也详实制定了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即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1.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广泛参阅相关顶岗实习研究的文献资料,重点关注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指导工作、评价工作等方面,为构建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分析

其一,是与兄弟省份交通高职院校开设公路工程类专业的老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评价顶岗实习学生,用什么标准作为评价学生优良差的依据;其二,是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调查;其三,是与顶岗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实习单位从哪些方面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评价。

3.编制调查问卷

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共编制了三类调查问卷:其一,是公路工程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评价调查表;其二,是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其三,是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一轮咨询表和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二轮咨询表。

4.发放调查问卷

选定了南京南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南京致远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江南公路工程公司、中铁十五局、中铁九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监理有限公司、英达养护工程公司等九家路桥施工、监理、养护企业发放公路工程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评价调查表;选定了135名顶岗实习学生发放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选定了12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放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咨询表。

5.分析调查问卷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明确了以下内容,一是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二是公路工程企业关注的实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三是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和认识。

6.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

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目标、实习内容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

7.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向12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放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二轮咨询表,专家们提出,一是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施工、监理、养护工作地点大多在野外,工作人员的吃住都比较艰苦,建议在一级指标职业道德中应该增设“吃苦耐劳”方面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可具体观测的三级指标;二是专业操作知识的内容在职业能力三级指标中有所体现,建议将专业操作知识合并在职业能力三级指标中;三是由于学生处于顶岗实习阶段,对关键技术,保密文件等不容易涉及,建议删除此条。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及其对应观测点组成的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三、指标权重确立

采用专家排序统计法中单纯排序的指标公式求权重。将评价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1-5个等级,其中5为最高等级,程度视为最重要,4为比较重要,3为稍微重要,2为一般,1为不重要。由被调查者按其重要程度评定,然后根据公式得出权重值。

1.权重确定公式

2.卡方检验公式

律所实习建议范文第5篇

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颁布,旅游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因此,校企合作机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虽起步较早,但总体上表现出范围小、层次浅、易变化和不持续等特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学校教育通过紧密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张欣然,2017)。校企合作式办学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本科教育的重点模式之一,而在这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为校企合作制提供了基础和建构内容,如辩证唯物论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朱飞,2008),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也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系统的相关原理应为评估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标准和框长效机制架(余祖光,2009)。

一、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存在着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了学生的切实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社会需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因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处于一种偏向知识,缺乏技能的状态。第二,教学师资配备和实践设施都相对薄弱。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理论型教师占比相对较大,传授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以在实习过程中很好地进行实践。并且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基地还存在着场地不达标、设备设施数量不足、质量堪忧等问题。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自愿参与程度较低。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学校所安排的实习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实习岗位极有可能并不是学生心之所想,因此,其主观上对这一情况产生消极情绪。其次,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实训的针对性不强、用途较小。因为缺少真正具有高质量的实训,学生又不满于基层重复的体力劳动,所以学生很难对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加强重视。

(三)企业方面

一方面,从企业层面来讲,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进行培养的企业较少,这导致实习生能够锻炼的能力范围尤其有限,此外,有些企业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长久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交流时,企业很少会派出骨干员工,走形式的问题严重。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国家对于校企合作中各个主体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的界定并不明晰,没有与之对应的追问责任和保障权利的机制,且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校企合作机制缺乏真正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等诸多问题。

二、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议

(一)针对学校

合作学校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企业文化,使学生对企业具有初步了解。并且,学校可以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任务大纲的制定当中来,结合学校自身,商讨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方式。学校要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就需搭建校企双赢合作平台。另外,学校还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理论型教师应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行工作当中,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技能。此外,学校也可以让企业为其提供资深员工、骨干员工方面的支持,大力帮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二)针对学生

对于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训当中,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观念转变。学校可以考虑加大实习学分所占比例,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注重程度。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