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分析

新媒体运营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分析

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第1篇

纽约时报近日了一份极长的(96页)报告,取名虽为“创新报告”,但其实是一个反思报告。反思的大背景是这样的:过去一个财年第四季度中的净利指标有63%的大幅下降,只有6560万美元,而上一财年同期这个数字是1.781亿美元。

从纽约时报开始搞收费墙起,我一向的观点就是悲观性质的。倒不是说没人会付费,而是说这个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这样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资本市场的要求是持续增长,但收费墙模式做上个两三年,就很难再形成多大的增长。除非纽约时报最后退市,走小而美道路,但凡要待在公开市场上,收费墙是很难持久的。

纽约时报虽然进行了长达近百页的反思,但在红杉资本主席Michael Moritz眼里,依然反思得不够到位。在其Linkedin账号上,主席先生很不客气地这样写道:

《纽约时报》刊头的32人中(高层人士名单),没有一个人的头衔中含有“软件”、“工程”、“设计”或“技术”这样的词。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在这份97页的报告中,“软件”这个词没有在报告正文中出现过一次;而且一直到63页,才首次出现了“代码”这个词。此外,它给人一种很明显的感觉,该报告的撰写人无法鼓起勇气,把对受众的称呼从“读者”(reader)改为“用户”(users)——可能是怕报社一些学究担心那会被人误会为“成瘾药物用户”。

事实上,纽约时报是一个很以内容为本的媒体,这个想法粗粗一看的确没错,媒体怎么能不以内容为本呢?但其实还是很有些微妙的变化。究竟是制造内容就是目的呢,还是制造内容只是一个手段?纽约时报很显然就是前者。它一门心思生产内容,然后就觉得,只要内容足够好,无论是直接收费阅读,还是间接广告收入,便会纷至沓来。殊不知,不进行运营的内容价值很低,那种做好内容坐等收钱的百年媒体模式,已经走到了崩溃的时刻。

赫芬顿邮报:靠规模变现,算不上“内容经营”的优秀者

纽约时报是一条PGC(专业生产内容)的路线,走的是“精英范儿”,而一家原生的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则是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路线,走的是“众包范儿”。众包大幅降低了内容生产的成本,也大幅提高了内容供应量。这个网络媒体的流量很高,冲到了全球排名100之前的位置,早在11年,就以3.15亿美元的价格被AOL收购,成为新兴网络媒体的代表。

赫芬顿邮报不能说对内容不重视,但打磨钻研的劲头显然是不如纽约时报的。不过,在我看来,它其实还是内容+广告的传统媒体模式——只是生产上有了比较大的创新,进化得并不完全。根据Alexa的统计,大概在2012年年底,赫芬顿邮报的流量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下滑态势,13年年中甚至跌到了百名开外。这就说明,完全依赖UGC,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受众疲惫感。赫芬顿邮报后来回过头来,对内容再次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专业干预,流量便开始回升。

赫芬顿邮报的财务数据大抵如此:在被AOL收购时,年入在3000万美元的规模,考虑到这是一家05年就开始运作的媒体,这个数字谈不上有多靓丽。AOL收购完成后,当年收入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到达4000万美元。不过,这可能是AOL这家老牌网络媒体的助力所致(AOL自身也有超过2亿美元的营收),而且,赫芬顿邮报的人员也开始迅速扩张,成本有理由相信抬高不少。

我的视野里,赫芬顿邮报可能是把传统的“内容+广告”这个模式做到极致的媒体,它在内容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同时加大供应量,商业套路上则并无多大的改进。这依然是一个靠规模(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眼球吸引)一步变现的手法,“经营内容”这四个字上,赫芬顿邮报不能算是优秀者。

BusinessInsider:媒体也可作“定制化生产”

07年创立的BusinessInsider(BI)近年来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相对于精英范儿的纽约时报和众包范儿的赫芬顿邮报,它似乎走在了中间的道路上。它也是一个主要以PGC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媒体(140人的团队里有一半是专职的采编人员),但它并不像纽约时报那样,只生产不运营。这家网站前后融资5轮,总共拿到了大概1860万美元,这在美国市场上,不算多大的一个惊人数字。但它的营收,在2013年已经接近2000万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80%。

BI也会像赫芬顿邮报那样,做一些很夸张的标题,短小的文本内容,这是为了吸引相对比较粗浅的注意力。这些类似“黄色新闻”的内容,采用后端收费模式,也就是广告,来获取收入。

但BI对深度的内容同样保持高度的专注,比如说,它每半年就要一个关于互联网的趋势报告,上百页PPT,影响很大,俨然和著名的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的趋势报告有分庭抗礼之势。在财经这个领域,BI的商业套路是,前端收费:直接由阅读者买单,包括定制咨询、行业报告以及投资前的风险尽职调查。

这个深度的内容,已经脱离了“大众媒体”的角色,利用流量的影响力(目前这个媒体在Alexa全球排行榜上大概是200名的位置)吸引到一些特定的访问者,并向这些受众进行定制化生产:你们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然后银货两讫。这种收费模式,和纽约时报的收费墙完全是两码子事。

我目前并没有获得BI这两块收入占比各自多少的信息。但这种模式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在很受关注的面上的号召力之下,它另外有一套生意模式。定制咨询行业报告这些生意,原来都是类似麦肯锡这类咨询公司做的,但借助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媒体同样可以做。

国内外都有传统媒体在践行这个套路,比如知名的《经济学人》,做了很大一块非大众媒体的生意。由于是一家上市公司,数字就可以查阅了。

13年,它的收入为3.46亿英镑,广告收入占比只有3成,它的其它业务,EIU(智库服务)、CQ Roll Call(政府咨询)、TVC(制作售卖一些视频)则比例巨大。你认为,这还是一家媒体吗?

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第2篇

【关健词】 传统媒体 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

这几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媒体大多致力于转型,但在PC端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建树,不过移动互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关注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微信公众账号。“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截至2014年末,诞生仅4年的微信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41%至5亿。其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微信公众平台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契机。这一平台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吸引着敏锐的媒体和媒体人。本文关注的就是这一现象。

一、传统媒体微信公号的现状分析

1、内容简移: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能吸引大众的不只是资讯本身,更是与自己思想契合的媒体性格。如果仅仅把微信公共号当做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把内容做简单的平移,甚至只是把刊发的稿件或播出的节目直接放进去,显然无法吸引受众订阅。2、维护力度不够,缺乏互联网思维: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号的维护大多是由媒体从业者兼职来做,难免会因为运营者本身精力不足或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不深刻而导致账号失去生机。3、互动性差:“网络要能持续地发展,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人与内容关系的新动力。[2]”习惯于进行“一对多”大众传播的传统媒体,如果没有与订阅者产生“一对一”的私密交流,就势必门庭冷落。4、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后劲不足:缺乏成熟的盈利能力是微信公众账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无法突破商业化困境,仅靠热情和毅力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显然可行性不大。因此,很多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味道。

二、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需营造的生态环境

1、正确看待微信公共号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微信是自愿聚合的群体成员之间的窃窃私语之地”[3],相比于微博,需要订阅的微信公共号还是有较强的密闭性,所以,一个微信号的运营,绝对只是媒体转型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小的切入点试错成本更低,培养团队的周期更短。传统媒体对待微信公共号既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又不能急功近利,要鼓励员工大胆实践。2、要有产品意识。微信是一个平台,但运营公共号需要将其视为产品,而不是宣传渠道,这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小米公司在研发MIUI操作系统时的产品开发模式。只有了解和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及时了解用户对公共号体验的意见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3、为公共号的运营提供资源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来维护,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就公共号内容筛选与编辑、推广与吸粉、后台数据分析等内容展开介绍与研讨,让大家掌握更多的运营技巧。

三、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的相关策略

1、多号联动,各领域细分化。每一个蚕茧形成一个中心,从而使互联形成了多个中心、多元中心[4]这一观点也适合传统媒体微信公共号的整体布局。定位自身的母号和各个部门、线下活动及员工个人公号,组建“公号集团”,互相借力推广,多方积累经验。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动员媒体上下加入到转型实践中,同时,各领域细分的新媒体产品会使管理更加容易,一个轻团队即可推动,而且每个新媒体产品都非常垂直,受众粘度更高。2、精选内容,提升阅读。微信限制每天只能1-3个消息,并支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选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十分关键。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受众觉得爽,才能吸引主动订阅、朋友圈推荐和长期活跃。3、活动引领,探索盈利模式。通过活动增加粉丝数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并不陌生,像有奖答题、有奖征文、真人秀等等都是传统媒体熟悉的项目。“基于互动的关系嵌入比单向度的影响力更有解释力”[5]所以,利用微信多维互动行性,策划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增加平台粉丝量,促使用户从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并合理地嵌入商业元素,以服务性和趣味性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4、数据分析,公号长变常新。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传播特性,一个公号不可能人见人爱,只有深度满足某一特定群体,公号才有价值。除了定位要设计好,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清晰地了解用户的数量、年龄、学历、收入、价值取向等信息,根据他们喜好调整策略、培养信任和忠诚度,这些都会增加微信公号的市场价值。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一个以领导或者广告主为中心。只有打破这个思维局限,传统媒体在运营微信公共号的时候才不会新瓶装老酒,才能在手机端与用户亲密接触。

参 考 文 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

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媒体 产业运营 运营环境 延伸 政策支持

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作为传媒产业的一部分,我国广播媒体产业正在研究和探索自身的发展模式。我国广播媒体产业有其行业特殊性,其组织现状很难为运营提供保障。现有机制已长期存在,产业内部缺乏投身运营的推动力,实行组织变革的难度和阻力重重。那么,广播媒体产业应该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产业运营呢?

一、打造局部适合运营的环境

目前,我国广播媒体产业的运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有机制制约运营,需要变革;另一个是变革阻力很大,短期内扭转现状的条件尚不成熟。中国广播媒体产业应该怎样突破“机制”瓶颈,实施有效运营呢?不妨在保持产业原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于局部营造适于运营的机制。

1. 组建项目部,负责产业运营

广播媒体产业可支持创新意识强、执行力强的人员管理组建“产业运营项目部”,创造局部适于运营的组织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适当放宽人事、分配制度,形成一个合理评价、有效监督、责权利对等的适于运营的环境,让激励、竞争、市场机制在这一局部发挥应有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运营模式,总结经验,进而完善模式。项目部作为广播媒体产业的运营试点,先行摸索经验。成功之后,在整个广播媒体产业内部生成运营动力。

2. 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

广播媒体产业还可以专门组建公司,负责产业运营。新组建的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经营管理者选拔和内部分级管理等方面与市场机制相匹配,以现代企业制度治理公司。依托社会产业链条多维延伸,与各合作环节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质量意识和过程管理;提高广播媒体产业的服务能力,拉长服务链条,拓展营利空间,谋求可持续营利能力,获得规模效益、长足发展。

二、向高赢利行业延伸

广播媒体产业延伸至其他行业所分享的并不是该行业固有的利润。它延伸至其他行业所分享的是由于合作联盟运营而增益产生的边际利润。也就是说,广播媒体产业及其所要延伸的行业是在各自不需要出让固有利益、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对共同运营所开拓的新利润空间进行共享。

广播媒体产业选择向哪些行业延伸运营呢?就运营模式设计的根本问题“利润来源”而言,应选择合作前景乐观、有较大利润空间并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可以分享边际利润的行业。因此,对广播媒体产业拟延伸进入的行业,要在确定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认真分析,以确保能够因合作运营而产生较为丰厚的利润。

1. 延伸关注运营边际利润

边际利润也称边际收益,广播媒体产业运营的边际利润是指每运营一个项目所带来的纯利的增量。运营项目边际利润(M)=边际收入(S)-边际成本(V),公式中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是指在原有基础上,每增加运营一个项目所引起的收入变动额和成本变动额。运营项目边际利润(M)反映运营项目能为广播媒体产业增加的收益,可用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盈亏水平、项目结构是否合理等,决定项目的继续、退出以及替换。

广播媒体产业合作运营以“共创共享边际利润”为联盟目标。运营合作有时是双边的,彼此联盟运营即可共创共享边际利润;但有时是多边的,各边分别能够实现某个分目标,多边共同运营才能共创共享边际利润产业。

2. 延伸遵循资源互补原则

广播媒体产业选择联盟伙伴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方可以提供广播媒体产业所缺少的资源和能力,或者通过双方现有资源和能力的聚合有利于创造出新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原则主要是从有利于运营资源和能力积累的角度出发,考察潜在合作对象的资源和能力状况,潜在的合作行业必须拥有运营所需的互补资源和能力。联盟运营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各自独立性的条件下,汇聚不同行业所拥有的高质量资源和能力,通过资源和能力的充分使用和共享,产生协同效应,达到单个资源和能力系统所不能达到的目标。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是联盟运营战略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合作伙伴们各具运营“必需”与“互补”的资源和能力,合作才有价值。

3. 延伸选择相关性较强行业

广播媒体产业的运营应尽可能选择与传媒业“宣传推广”功能相关的行业合作延伸。不能因为某行业赢利空间巨大,就盲目延伸。比如,石油行业利润很大,但其与广播媒体的相关程度比较微弱,难以契合运营。同样是高赢利行业的通信业,其行业竞争需要传媒的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投入非常大,很看重宣传推广的作用。因此,通信行业就属于相关性很强的行业,而且非常容易合作推出某种听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选择“相关”还表现在行业间文化和战略的兼容。文化上的兼容代表联盟合作各方在基本价值观上有一致的看法,从而避免或减少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流程混乱、沟通失效,甚至合作失败。战略上的兼容主要是指广播媒体产业能够与之共同合作开发出一片共同利益,战略的兼容是成功联盟运营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4. 延伸选择成长性较高行业

广播媒体产业应该对即将进入的备选行业逐一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对备选行业的市场需求、赢利水平、成长性等进行论证、排队、筛选。一般而言,市场需求大、赢利水平高、成长性较高的行业较为理想,与之联盟合作运营所开拓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较稳定,此类行业可作为“种子行业”延伸进盟运营。

5. 延伸选择彼此可控的行业

合作伙伴必须有积极的合作态度,强烈的合作意愿,才能将必要充足的资源和能力投盟运营,帮助改善运营的资源和能力体系,从而有利于运营目标的实现。运营目标的实现,又将进一步坚定各方对联盟运营成功的信心,在联盟运营的下一阶段加大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联盟各方的态度积极,投入较多的资源和能力,无形中就抬高了联盟运营的退出壁垒,对联盟合作运营将起到保障作用。联盟运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联盟成员的变化甚至竞争对手的变化都可能对运营产生影响。联盟成员相互间充分的沟通是对联盟运营模式的具体过程进行调整完善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各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才可能有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沟通。

三、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持环境

中国广电媒体产业改革已近30年,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1978年国家允许广电传媒广告经营,推动了广播媒体实行产业化的管理模式。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经营也已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制播分离”,促进了产业化发展。部分广电集团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实现上市,初步实现了产业运营。为保障运营效果,我国广播媒体产业期待能有更进一步的环境改善和更多的政策支持。

1. 宏观管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在决策上充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行政手段;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始终保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在管理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2. 微观结构调整中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

差异化经营是指各广播媒体经营要有自身特色。应引导各广播媒体各具特色,比如:地区特色、专业频率特色。政府和主管部门把广播媒体产业引入规范化经营的轨道上,倡导百花齐放,有序发展。

3. 媒介市场机制的建立

中国广播媒体产业属于传媒产业,同时又是信息产业群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传媒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始终不如信息产业充分,其市场机制不完善。传媒产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多层面的市场化,比如,中国广播媒体产业目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亟需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但广播媒体产业的人事准入却没有向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开放,有待实行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4. 传媒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在传播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媒体产业要实施传媒产业投融资战略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政策,这种开放不仅仅是指对外开放,而是包括我们中国各行业之间的开放,打破传统的人为界定的经营范围,利用市场机制重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中国广播媒体产业的运营发展触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在不断改善的政策支持环境下,我国广播媒体产业一定能够科学高效、遵循规律,兼顾政治宣传职能和经济产业职能,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鲍观明 《传媒产业链模式的经济学分析》,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喻国明 《传媒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型》,载《当代传媒》,2004年第4期。

3.常永新 《传媒管制与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载《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1期。

4.王朝晖 陈昶君 《传媒衍生的价值实现模式研究》,载《商业时代》,2007年第3期。

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媒体 手机媒体 融合与困境

中图分类号:Y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20-01

前言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媒体融合成为可能。而针对这一情况,传统媒体都被充分加以利用,提供用户丰富的媒介产品。而随着移动手机的出现,手机媒体因其独特的特点与优势受到极为广泛的关注。因此,笔者针对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体特点以及融合现状,积极分析手机媒体融合的困境,从而使手机媒体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

(一)传输速度快

作为第三代手机媒体,具有传输速度快的特征,通过无限互联互联方式,既能提升传输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质量。由于手机携带起来方便,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接收与发送信息都非常便捷,能与新闻事件的发展相同步,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它能够将其他媒体的优势有机融合在一起,功能与内容都有极大的丰富[1]。

(二)传播主体的交互性

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不同之处在于对手机媒体操作的个体来说,既是制造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他们具备互动传播与主动参与的特点。但是,尽管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但也是在其他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长期以来在技术与功能上进行互相补充,从而积极进行发展。

(三)传播方式的全媒体性

手机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也是人际传播。它具备了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特征,单向与双向传播都能实现,还能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互动,从而实现“全媒体”的传播方式。

二、手机媒体的融合现状

(一)手机报

作为报纸与手机业务增值的融合产物,手机报主要有三种类型:短信手机报,彩信手机报与客户端手机报。手机报的出现,对于当前重大新闻活动的报道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使人们点击屏幕就能够获知天下事,从而使手机报的独特价值显现出来。它形式多样,有较强的互动性,内容较短、简洁明了。对于国家中的重大新闻事件通过极便利的形式向人们报道,从而促进新闻媒体报道的迅速发展。

(二)手机视频

手机视频是指通过手机终端平台,进行视频与电视节目提供。它的视频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机电视、手机电影以及手机视频短片等。而对于手机视频的传输渠道主要有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广播网等。对于不同的传输网络,业务形态的融合也不尽相同[2]。互联网的手机视频服务的互动性强,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实时进行;但是网络宽带以及资费问题使网络手机视频受到限制;而对于广播网的手机视频不受流量费的影响,而且具有高宽带与高容量的特点,但是双向交互性较差。

(三)手机网站与出版

对于手机新闻网来说,是通过WAP技术由传统媒体所推出的手机网络浏览的新闻网站。WAP可以在各种无线网络上运行,大量的信息与各种各样的业务被引入到移动电话与无线终端中。基于WAP技术的支持,从而丰富了手机新闻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手机出版主要有四种形式,手机短信型、WAP型、二维码型以及客户端型等,主要是将手机当做接受终端的数字出版方式。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方式在近两年有所增长,而且与网络游戏以及网络广告等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巨头。

三、手机媒体融合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一)手机媒体融合的回报率较低

由于手机媒体存在着诸多优势条件,但是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对于手机媒体融合得到的回报不够,与媒体高涨的热情,以及巨额投入不相称。比如,当前手机报存在着技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屏幕不够大,这就导致用户阅读时需要不停进行翻页;还有彩信具有不稳定的到达率,这对一些用户的接收与订阅会产生一定影响;而针对手机视频缺乏手机自身的特点,没有适应手机播放的视频内容[3]。这些都需要在产业运营中得到积极解决。

(二)移动通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

1. 各类媒体内容运营商的利润损失

由于手机媒体的融合需要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以及移动通信业与手机制造业等的配合。当前我国的手机通信的内容资源在新闻出版业以及广播电视部门中掌握,移动通信业主要掌握渠道资源。但是由于渠道资源的稀缺,就造成主导地位被移动通信运营商所掌握。这种借助渠道来主导与控制产业链,会使其他内容运营商的利润受到损失。比如,手机报的运营模式,移动通信通过垄断渠道资源,控制手机报运营的各个环节,使自身的优势地位突显出来;而且运营商对于内容采编、日常运营以及维护技术、销售推广方面都进行涉及,使得主要利润被运营商赚走。这种现象是中国手机报一直亏损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手机出版中,此类现象同样存在着[4]。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宇哥哥文学网站相互联合,成立阅读基地,与中国作家出版社积极合作,从而使移动运营商的主导地位更加体现出来。

2.渠道垄断现象,阻碍产业的开放性发展

作为手机媒体的渠道方式处于关键地位,对渠道的控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尽管在手机的出版与手机报领域,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导地位比较稳固以外,在手机视频方面,渠道资源受到广电部门的积极掌控,而且这也造成了手机视频的两种不同模式――电信主导与广电主导的形式得以形成;在不同的网络中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服务。然而,广电总局近年来推行的CMMB移动电视经营的模式,在推行方面比较困难,由于电信同样推出的WCDMA、TD-SCDMA的MBMS,以及在CDMA2000为基础上的BCMCS的标准,因此广电系统的发展还没有得到相应入网的许可。这些都为手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从而促进手机媒体的积极发展。

结论

综上,手机媒体的发展随着3G网络的完善得到一定的进步。然而要想积极促进与加强手机媒体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使得科学、优势互补的路径被积极探索出来,从而使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得到共同发展,并在发展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田维钢.手机视频节目产品特征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1):52-53.

[2]邓立东.手机平台:传统媒体的机遇所在――从手机报成长趋势看报纸的未来发展之道[J].中国报业,2010,(10):63-64.

新媒体运营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定位

一、对人民日报微博的内容分析

本文截取了人民日报微博7月22日到8月15日期间的694条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1.微博的文本形式

人民日报微博主要由新闻和评论构成,分别占总量的68%和21%;同时,该微博还穿插了一定比例的互动信息及历史知识。其中,“评论”的形式又分为“微评论”“问候体评论”以及报纸评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你好,明天”的问候体系列评论。

2.微博的主题构成和转发量

主要有“时政类话题”、“突发事件”、“网络事件”等三类主题,分别占16%、16%和12%.这些话题,尤其是后两类话题,比较符合微博的传播规律。

3.微博的文本形式与转发量的交叉分析

人民日报微博转发量较高的微博主要是评论,评论在转发量过万次的微博中占65%;在转发量在5000到10000次的微博中占54%。这说明,人民日报成功地将自己的评论优势延伸至微博。

4.微博时段

人民日报微博的主要时间点是7点、14点以及23点。这几个时段与微博用户的活跃时段基本吻合。

综上,人民日报微博的文本形式比较丰富,其中评论这种体裁非常成功地吸引了大部分的评论转发量。在内容选择上,人民日报微博的时政话题较少,大量注意力放在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以及文化体育话题上面,这些主题也吸引较多评价量。这种做法符合微博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也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说明他们是按照社交媒体的思路来办微博的。

二、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特点分析

1.相对独立的专门团队。

人民日报微博的运营团队是该报新闻协调部下属的微博运营室。该室为处级单位,8人编制,这些人都很年轻,但都是工作5年以上的资深编辑,总的来说,该微博运营团队相对独立于目报,在采编方针上拥有一定的自。这有助于提高微博的专业化程度,保持微博风格的连贯性。

人民日报微博下设了多个子栏目,不同的子栏目都有专人负责。微博内容的来源,既有从母报或稿库中摘编的,也有自主选题、撰稿的。微博编辑同母报编辑一样,可就策划的选题跟分社记者联系,直接在微博上发稿。

2.价值定位清晰、稳定。

人民日报微博的价值观体现在它给自己贴的三个标签上“参与”“沟通”“记录历史”。这些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微博当中,尤其是争议性事件的微博评论上。

这些评论的姿态放得很低,传达的是一种愿意与网民交流及共鸣的声音。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言论姿态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一经立刻形成强烈的舆论冲击力,其转发量都在万次以上。而正是拥有清晰、确定的价值观,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出这样的声音。

3.事件营销。

抓住网络舆论热点,顺应舆论传播规律进行事件营销,也是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的一大特点。人民日报微博选择7月22日凌晨开通,就利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这一突发事件。该微博对北京大雨的报道和评论,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网民的评论转发,打响了知名度。

4.清新的语言风格。

人民日报微博的语言风格也是业界称道的一个方面。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其更便于传达情绪,而不是进行逻辑推理。如8月8日的一条评论:“110米折戟,8年跌宕,惋惜也好,质疑也罢,面对那个远去的背影,我们是否想过,凡事上升到国家荣誉固然不够大国,仅从利益关系揣测是否也有失公道?利益真的成了时代价值的“粉碎机”,从此只有诛心之论,没有感动信任?今日立秋,想刘翔伤痛切肤,心痛彻骨,定是不眠夜。愿人心安。”该评论从“我们”立意,情感充沛,也与该报传统的评论风格不大一致。这种糅杂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表达却符合网民日常的表达习惯。类似的做法在该微博上多次出现,是使其整体上呈现“小清新”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媒体的微博怎么做?

笔者认为,人民日报微博的运营思路值得其他媒体借鉴。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位准确、风格鲜明

在开设官方微博账号之前,媒体应认真思考,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微博平台?是与固有形象一脉相承,还是稳中有变,加入新鲜的时代因子,修复以往刻板、沉重甚至略显封闭的形象缺陷?

媒体微博应该打造出鲜明风格。《经济观察报》微博运营的负责人汪雷认为,微博具有强互动性和社交性的特点,媒体微博只有打造成一个“人”,有它的角色魅力和人性温度,才能达到与受众的最佳沟通效果。媒体微博的个性可以从内容、语言、互动方式等细微之处表现出来,但最重要的是其价值观内核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舆论的引导能力,这直接表现在重大事件面前媒体体现出的立场和判断力,这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

2.专人、独立经营

媒体微博的运营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并且必须由专人负责,这样才能逐渐打磨出媒体的个性和风格。微博运营人才必须具有专业的新闻素养,既有记者的发现力和判断力,又要有网络时代的朝气与活力,还有新闻评论员的深刻与睿智。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人员都毕业于北大、清华的新闻等专业,都比较年轻。

3.提高可读性、培养阅读黏性

首先是精心选择内容。媒体不能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稿件上传到微博,必须将自身的稿件有所舍弃,精细选出对读者产生更大影响的内容。

其次是及时反应。微博内容应注重时效性,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反应,抢占信息的制高点。

第三要形成固定栏目。比如人民日报微博经过精心策划和特定风格包装的固定栏目,往往是媒体微博中转发率和评论率较高的。

第四要多开发原创内容。信息的同质化不可避免,要想脱颖而出,有必要专门为微博设计原创内容。

第五要掌握编写技巧。善于提炼要点;精心制作标题;亮明观点和态度,观点类微博更容易吸引读者;提升形式易读性,图文并茂、附链接给读者提供信息扩展的选择,提高读者参与度,但慎用长微博,短平快的微博平台并不适合深度阅读,网页链接的效果要好于长微博;打造清新语言风格,但要把握好安全和戏谑之间的度,不要失了分寸。(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弋飞,媒体微博.微力量开启大变局[J].记者摇篮201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