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方法;分层性;作业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6-01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基础好的一会儿就完成了,所以他们没什么兴趣去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把题也只是一笑而过,认为只是粗心而已,而不良后果不仅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更严重的是他们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的解题心理,他们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求快不求质量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基础好的,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但这种题对于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来讲,特别是学困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开始偏科,不愿上数学课,数学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层次作业就尤为重要,即让基础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
那么,如何设计分层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作业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1.设置分层次作业的目的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设置分层次作业的原则:
(1)课堂作业与课外家庭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2)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全员参与性原则。(4)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5)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作业应避免机械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3.分层次作业设计实施方法:
3.1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的题,学困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下面作业,要求学生任选5道以上解答。①86×58+86×42;② 59×28+41×28;③ 301×23;④25×402;⑤125×88;⑥98×101;⑦25×299+258;⑧ 68×103-68×3; ⑨ 999×99 这样的作业,既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3.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作业设计成基础题、拓展题和聪明题三种。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做基础题。B层为智力因素较高,但缺乏上进心,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组学生适合做扩展题。C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映敏捷,接受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组学生适合做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当然上述分层只是暂时的相对分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随时进行调整,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补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3.3在保证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个性化作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有的学生的口算能力强,有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强,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定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小竞赛,如:设计数学日记比赛、口算小竞赛、绘图展示等,对每次评比的结果我们都以奖状、奖励小红花、发小奖品等形式进行表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3.4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尝试设计相应的练习,既可以作为自己的课外作业,也可以拿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作业进行自批或互批,这样既锻练了学生的检查作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审美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首先对不同层次作业采用不同评价标准,三个层次作业都有相应的优、良、中、差等级,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就能达到相应等级。其次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
一、教师设计作业,学生自主选择
1.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性作业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以引导学生向潜在的最高水平发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读“无差异的文章”,势必会造成有学生“吃不饱”、有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教师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使作业分层,使学生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品尝属于自己的“果子”。
在设计分层性作业时,注意作业要有“梯度”。设计的宗旨是尊重学生实际,满足不同需要。其具体做法如下:
⑴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⑵作业难度分层。学生的语文基础基本上可分为好、中、差三档。在教学中,笔者仿照“自助餐”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自主选择适宜的作业“套餐”。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提供“补充餐”。这种自主选择,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练有所得,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同时,学生又具有好胜心理,有人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人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施差异教学。
例如,针对《沁园春·长沙》一词,笔者设计了以下弹性作业:①配乐朗诵这首精美的词;②将本文改写成散文;③积累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秋的名诗,体会古人对秋的情感;④根据词的意境,为词配画;⑤仿《沁园春·长沙》写《沁园春·泰兴》。这样由容易到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作业,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生又是好强的,只要教师稍微“激将”一下,学生便会知难而进。
⑶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学困生“吃得了”的问题。如在课堂上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在课堂上背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学困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后进生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2.挖掘潜能,设计研究性作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类型的研究性作业:
⑴想象型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⑵专题收集型作业。此类型作业即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思想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宗旨,一改传统的语文作业老师布置、学生完成、老师检查批改的惯例,引导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批改,学生互检;要求作业必须在课堂完成,不得超过17分钟。作业完成后,立即自批自改,问题及时反馈,以便老师对学生进行整体监控。他还规定,学生对已会的作业可以不做,去做自己还不会、还想做的作业,但每天作业量不能减。
因此,我们要唤起学生的内驱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以,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作业的完成情况,还需要教师加强督查,以免流于形式。
鉴于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主设计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
1.落实训练目标
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作业,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例如,为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要求学生自由阅读作文书及《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为提高某种文体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既要阅读符合某文体的规范文章,又要结合文章,反复研读文后“简评”,掌握写作技巧。
2.总结学习方法
可要求学生定期“回头看”,及时复习做过的练习,或者自己找寻资料,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外,还要积极归纳解题技巧,融合百家之长,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套路。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后,可安排一些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加学生的“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
3.培养想象能力
当今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能力正是创新精神迸发的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作业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着许多误区,忽略了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传统的作业的形式和与内容是一统制:同一内容同一难度同一要求。这样势必会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而长期的使用如此的作业布置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结果。例如:抄作业,作业马虎,字迹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深入思考等等。大量的作业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完成,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
分层布置作业,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层落实,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减轻学习压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进步和提高。
二、如何分层
1.学生分层
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等。A等学生是指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学习刻苦,对数学的求知欲高的优秀学生。B等是指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学习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成绩起伏不定,但潜力较大的成绩中等的学生。C等指的是那些学习基础较差,智力因素或者是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学习较为吃力的后进生。
值的注意的是,执教者不能强制的规定哪些是A等学生,哪些是C等学生。在进行作业分层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然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此外,这样的分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随着成绩的变化而改变的。其本质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学生对于数学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要由浅入深,遵循“最低要求,无限发展”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切进自已的“最近发展区”。如练习题分为A,B,C三组。C组题是基础题和求同题为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循序渐进。
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即可。教师要热情鼓励,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识超前辅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学会思考。B组题目带有一定的灵活性,难度上略有提高,以求异题为主,辅以合作练习、讨论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A组题目以综合练习题为主, 向纵深发展,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转贴于
3.作业矫正的层次
分层作业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尤其是学困生:(1)对因学习习惯不好而不认真作业的学生,教师设计作业时,对他们提出一些特殊要求,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2)对因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解题方法;(3)对因学习目的不明确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可端正其学生态度,树立阶段目标,合理布置作业。
4.作业的批改分层激励
(1)课堂练习
让学生代表分层板演,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重在“帮两头”,学生做完练习后集体评讲。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2)作业的批改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群体。一般、好、中、差的比例为3:5:3左右。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的四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四人应该 好、中、差适当搭配。至于分组建议采取隐性分组,既不告诉学生本人,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O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一)导学方法分层次
课堂上多让A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B和C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二)课堂设疑分层次
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B和C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
(三)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四)课后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五)课后辅导分层次
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六)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七)评价分层
关键词:数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69-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各种新的教法不断涌现,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分层教学正成为新课改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作为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层作业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因为如何优化作业设置,提高作业效益,依然是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兴趣,增加信心,减轻负担,增强能力的“瓶颈”,是制约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难题。
一、学生差异的现状以及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体系过分注重知识储备的训练,但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虽能强化记忆,但不能锻炼思维。目前,各校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于繁重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效性作业、重复作业、机械作业、惩罚性作业,只顾数量,不重质量的题海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常规作业,他们觉得很简单,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能完成,显然“吃不饱”。而对中等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题目还能应付,稍有难度的就只能照葫芦画瓢。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简单题目他们照猫画虎应付着做,对那些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面对这些现象,进行分层作业就显得十分紧迫、非常必要。因为分层作业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克服因“划一”式作业、重量不重质而消磨学生学习热情的弊端,从而使各类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二、作业类型的设计
(1)设计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询资料等,借助这些途径无形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设计研究性作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设计能力性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原始的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学活动技能,而且对考察学生能力较高,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既能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分层作业对备课与学生分组的要求
首先,教师备课要层次化。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精选课本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并把所布置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应把学生按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思维灵活程度和测试分数等因素,动态地分为A、B、C三个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数学水平自愿报名,教师根据报名情况并征得本人同意后,还可进行个别调整,而在以后的阶段考试后,学生可自己再次调整层次,尽可能使学习好的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习困难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全体学生均有发展和长进的目标。
四、分层作业设置的方法与形式
每节课后,对学生要分层布置作业,A组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好,应注重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时,侧重于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开拓智力的探索思考题,并注意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基础题可以少做或不做。B组学生大多数踏实肯学,但反应较慢,上课能听懂,但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有困难,综合能力较差。布置作业时应重视基础,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础技能上下功夫,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和与此相似的变式题为主,也要有一些稍微复杂的综合题,当然必须完成每次作业的必做题。C组学生基础较差,稍有难度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自信心不足,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C组学生,首先从树立自信心入手,多鼓励他们。布置作业时,低起点、低要求、小坡度,在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侧重于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练习,以及与例题所讲内容相仿的基本题,此类题对C组同学来说应多做一些,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于B、C两组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家长的帮助,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突破,学生在完成自己规定题目的情况下,鼓励他们选做其它组的题目,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乐思的状态之中。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