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实习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
1 研究背景
毕业实习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是从业和创业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设计是工科本科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教学环节,对于学校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工程师基本训练至关重要,是衡量每位毕业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学生能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
同时,校内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而我们看到,校外社会教育资源是无限的。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2.1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
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如201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人数就增至66200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使得高校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导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虽然专业指导教师在长期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实工程型设计题目,但要实现近三届学生设计题目不重复且为一生一个真实的工程型设计题目,其难度仍然很大。
2.2 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
国内由于生产工艺的大型化、机械化和智能化,企业往往觉得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很麻烦,需要专人负责,而短时间的实习很难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益,从而不愿意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即使安排,也只是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听报告和分组参观的方式进行实习,获得的现场实践和学习时间很少,直接影响了后期毕业设计的质量。
2.3 就业难
在就业难这个问题上,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从学生方面来讲,第一个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工作过程中,他们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目标不明确。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同学无法接受专业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他们不愿意去从事如加工、生产等一线的工作。以上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与学生期待的目标错位。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比如说数控、加工,都能够容易上手的,非常讲求一个动手能力,而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深层次,这也是对学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一个反问与挑战。
2.4 现行培养方案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断裂”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存在脱节和断裂,实际效果不佳,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肋。在现行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都是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由教学管理部门管理;就业作为学生工作,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举措。
但落实到操作层面,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怕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收益,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学校难于统一安排、管理和指导,通常是有名无实,致使校外实习环节被简化和弱化,质量评价指标缺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实际操作时往往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选题并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方式存在较多问题,如选择的虚拟设计项目未能与工程实际结合;题目偏小单一,得不到综合性训练;题目重复,多人同题;单师(只有校内教师)指导等。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平均每位教师要带八个左右课题,甚至十几个课题。加之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师无暇基于学生及时指导;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缺少实践平台,只能作理论分析;还有的学生的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学生又忙于落实工作,造成很多论文不规范,质量不过关,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提升科研水平的作用。毕业生找工作难是普遍问题,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毕业生的质量降低,更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紧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存在结构性失衡。
3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1 一体化模式的目标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是指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将三个阶段的时间提前,并融合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状态,负责完成8―10名学生三个阶段的全程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
实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通过三者的有机整合,提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通过毕业实习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丰富毕业实习的内涵;通过毕业实习提前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参与产品的研发、核算、管理、市场调查与开拓、对外业务处理等方面工作,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3.2 科学统筹安排教学与就业各环节工作
德国很多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在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才能开始毕业设计,最好就是在企业先完成毕业实习后进行。针对我国国情,鉴于这种形式可以在第七学期期初启动就业工作,根据各专业情况,开设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学校组织开展“就业招聘会”或“实习招聘会”,全面落实学生实习单位的安排问题。同时,第七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三向选择,学校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学生,学生选择企业。这就要求学校对企业进行考察,从企业规模、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用人需求及学生在企业的发展空间等进行综合考量和考虑。在选定合适的企业后,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如果学校老师替企业为学生做宣讲这样更好,因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不够,往往只能简单从网络获取企业信息。学生在了解企业后,根据意愿,投出简历,学校做筛选后投给企业,然后企业安排面试,选择留下适合自己的人才。有了前面合作的基础,就是进一步推进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可聘期企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必须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且契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实用性。具体开展期间,采用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考虑到学生时间问题,需要学校老师会主动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进度,答辩也可以安排在企业进行。而正是因为企业与学生之间有深度互动,给了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这也为双方就业意向的形成作了很好的铺垫。经过6―9个月的时间,待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完后可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这样企业能够挑选优秀的学生留下,学生也能通过这段时间对企业文化、理念、待遇等进行详细了解,最终愿意留在企业工作。
3.3 及时了解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进度
在企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应按时按量完成学校毕业设计进度要求和企业生产需求,双方导师应加强沟通,学生校内指导教师应多次前往企业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学校和企业交待的具体任务。
4 联合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事项
4.1 学生应注意身份的转变
从学校进入公司实习,第一个必然是身份的转变。从学生到职工,态度上需要改变。在企业工作中是容不得半点失误的,尤其是像机械性质的行业。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就能够带来巨大的损失。那另外的就是学生应该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在确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也应该留心观察企业的文化,发展前景,生产状况以及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珍惜双方之间双选先机,争取获得通行证。
4.2 确保学生利益
学生应该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在确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也应该留心观察企业的文化,发展前景,生产状况以及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珍惜双方之间双选先机,争取获得通行证。
4.3 注意选题难度
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在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时应考虑学生具体从事的技术工作,不宜过难或工作量过大,应比正式员工要求略低,对学生保持宽容、足够的耐心。
5 典型案例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2014年9月开始启动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经过前期的走访企业,最终与上海某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A公司)、广州某啤酒有限公司(B公司)共安排了17名同学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试点。其中A公司7名同学,B公司10名同学。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和选定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后,开始实施一体化模式。学校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般是学生必须每周见一次指导老师,但考虑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特殊性,一般采用网络或电话联系,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企业给学生当面提供指导,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进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学生也不时培训,在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给出建议。A公司毕业设计答辩安排在企业进行,B公司邀请企业领导及技术部门领导到学校参加毕业答辩,最终大部分同学毕业设计成绩优良,企业也对这些同学大部分满意。最终在A公司和B公司实习的17名同学毕业答辩后有13名同学选择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整个模式试点完成后,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得到更多的历练,学到更多新的东西,更为学生挣得了就业机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明晰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对论文完成有完全的实际感知。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这块,由于企业给出的课题是一个比较新的项目,之前没有接触过,存在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去调动自身最大的主动性去思考。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引领生产实际的项目,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时间上的问题。尽管每天的实习与自己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关系,但还需兼顾上班实习,着实压力不小,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考验和成长。通过这段生活,体验了社会,并学着适应社会。
学生通过在企业学习后,发现自身各方面能力都需要提升。学习是培养自己的基础,实践是加强自己动手能力的很好方式。学生也意识到就业时选择企业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比如学生在啤酒厂工作,学生对于实习地点并不是很满意,一线工作也比较单一,但学生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比如企业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职工学习体系良好以及即将在嘉兴建造啤酒厂等。除此之外,就是觉得应该坚持。因为对于机械,汽车这些专业来说,不去生产线上体验过,学习过,是无法从事今后的设计行业的,所以从最基础做起很有必要,不要承受不起最开始的辛苦。
与此同时也安排了十位同学进入某汽车公司整车生产线实习,毕业设计题目并未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企业经过简短技术培训即安排学生到操作较简易的生产线实际操作,学生周而复始从事同一操作,不轮岗,不培训,初衷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下来,学生实习三个月后感觉没有受到企业重视,企业以前从不不招未毕业学生实习,企业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生一边要高强度的实习,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最终10名同学在毕业答辩前都陆续跑掉了,没有一名同学留下来。
6 总结
时间必然会改变学生的身份,每位学子必然会站在选择就业方向的十字路口;学生有学校知识的熏陶,还少不了社会对学生的锤炼。借助校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平台,在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同时,学生也在设计着他们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关键词:机械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89-02
生产实习在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进一步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机床、夹具以及其他工艺装备的必经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真正的生产企业、了解企业的第一步。鉴于生产实习在机械专业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培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机械专业生产实习任务的基本保障。[1-3]
一、机械类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各机械企业均属国有,企业内设实习科,专门负责接待高等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工作。当今这些企业多已改制,以市场和效益为目的的生产模式,[4-5]以及处于安全、技术秘密等方面的考虑,[6-8]使得愿意接待学生实习的企业越来越少。因此机械类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
山东科技大学自2004年整体搬迁至青岛以后,由于路途较远、经费紧张等原因,不得不放弃原有生产实习基地,在青岛周边重新选择企业建设机械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经过多年建设,以校企紧密结合为前提,山东科技大学成功建设了若干基地,满足了机械类本科生生产实习的需求。
二、以校企紧密结合为基础的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要注重利用学校所在地域优势,大力开发学校周边企业作为实习基地。[9]结合本地企业特色,重点发展实习条件优良、企业规模较大、便于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与学校周边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一来便于展开多方式、全方位的校企交流合作,便于校企加深了解;二来因为地域优势,学生实习时交通便利,又可省去食宿等大笔费用,既方便了学生实习又可节省实习费用。
由于新兴产业的兴起,青岛周边作为工业较发达地区担负了许多复杂装备的设计与生产任务,建立了许多新兴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山东科技大学与其紧密结合,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既满足了企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需求,又成功解决了学生生产实习问题。
1.新兴企业特点与优势
随着诸多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与之相关联的诸多复杂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催生了许多新兴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拥有当今世界上较先进的设备与工艺。例如与山东科技大学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迈集团)承担了通用、西门子、东芝、卡特彼勒、卡麦龙、德莱赛兰等众多企业的大型风机零部件、燃气轮机缸体部件、大型压缩机部件等大型精密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务,拥有以DMG五轴加工中心、大型三坐标测量仪、大型数控栋梁龙门铣床等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的数控设备,成为新兴企业的典范。
2.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就是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优势互补、互惠共赢[10]的基础上,校企双方要从教学、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合作,使得实习基地不但能满足学生实习工作的需要,又能够承担企业职工再教育与提高的任务;不但能够进行学校的实践教学,还能提高企业科研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只有遵循这样平等互惠的原则,努力寻求校企双方的结合点,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
伴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企业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以豪迈集团为例,2014年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500余人,仅涉及的工科领域就有零部件工艺、机械产品研发、电气设计、压力容器、铸造焊接、换热器工业、海洋钢结构等多个学科。本年度豪迈集团在山东科技大学招聘的工科毕业生人数达到35人,此为校企能够密切合作的结合点之一。
同时,企业的快速扩张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以豪迈集团为例,目前其轮胎模具出口份额占中国市场出口份额的62%,产能占世界的15%,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研发能力。在轮胎模具专用设备方面,豪迈集团目前拥有轮胎模具专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轮胎模具专用数控车床、专用数控电极铣床、2.5轴专用数控雕刻机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这些设备为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也需要企业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高等学校作为高新科学技术发源地,具有很大的与企业合作空间。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有助于加强企业宣传,提高企业影响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靠企业文化,豪迈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始终践行着以“诚信、创新、合伙、合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其中,“创新”体现了公司对于科技的追求和对于教育过程的反哺精神,“合作”更是体现了公司与其他公司、与高等学校共同发展的理念。与高校合作的优质实习基地建设体现了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在高校学生中,还是在社会上、在企业内部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从本专业的高校学生入手,将其作为未来潜在的企业科研中坚力量,将企业品质与道德的血液深入根植于其心中。
3.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将高校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培养为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实习的新模式就是将以前企业被动接受学生实习、仅仅提供实习场所、所有实习工作均由高校教师完成,变为接收实习的企业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在工程技术、工作环境、企业精神等方面提高支持,通过实习基地内的主动教育,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1)变企业被动接收实习为主动联系相关高校,结合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特点培养学生。企业根据本身的生产特点与用人需求,主动联系开设有与本企业生产相关程度较高的专业的高校,将其作为接收学生实习的主要学校,并定位为以后企业校园招聘的主要地点。校企双方紧密合作,企业的人事、研发、技术等部门联合,借助己方在企业环境、产品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与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合作,结合实纲,在完成基本实习任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在企业特色方面实习,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特点与生产工艺,对本企业的生产情况、设备工艺等有初步了解。同时,借助己方在食宿、交通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尽量为实习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和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短缺而造成的困难,增强实习师生在本企业实习时的归属感,加深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例如,豪迈集团从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每年均急需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考虑,从2013年起主动联系了周边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中,不仅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还派出多名人事工程师全程跟踪,负责协调学生在各实习部门的实习工作。在每个车间均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全程讲解企业产品工艺、解答学生疑问,并结合本企业特色,讲解轮胎模具、高端零部件加工等的行业特色,学生在学习通用加工设备与方法的同时,也了解了特有的加工原理与工艺特点。同时,豪迈集团还利用企业空闲的员工宿舍部分解决实习师生的住宿问题;与企业食堂协调用餐时间,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用餐问题。豪迈集团提供的这些便利条件使学生在紧张的实习过程中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同和归属感。
(2)以实纲加工原理与设备、工艺路线、管理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为主,以企业文化教育为辅,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深入灌输企业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厂矿企业生产特点与管理理念,为以后学生的企业工作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为日后学生踏上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作初步铺垫。
豪迈集团在根据学生实习进度安排各分厂、车间实习的同时,利用晚上、周末等时间安排了丰富的企业教育活动。首先在入厂的前几天,通过工程师介绍、播放企业录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概况、产品特点、行业特色,并初步接触公司宗旨、质量方针、公司氛围、工作理念、管理目标等企业文化。然后通过安排公司集团公司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公司高管的讲解进一步阐述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日后部分学生能够加盟本企业做好铺垫。最后,学生临近实习结束时,公司提供场所与设备,让学生自己组织并演出一场晚会。在紧张的实习之余,给了学生一个放松自己又能进一步增进同学友谊、增进与企业之间感情的机会。通过以上与企业人员的互动,以及同学们之间的活动,学生能够初步懂得企业工作与社会生活两大主线之间的关系、理解实现个人价值愉悦感的工作与实现个人责任幸福感的生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实习基地强化建设实践
通过山东科技大学与豪迈集团一年多的实习基地强化建设,在经历了一届共计近400学生的实习教学后,基本完成了初期规划的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想效果。
学生在豪迈集团的实习内容包括:气门嘴、气门芯等零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与组装工艺实习;燃气轮机缸体、大型风电减速箱行星齿轮架、大型变速器壳体、压缩机机架等复杂高端零部件生产工艺实习;大型复杂高低压铸造、重力铸造、砂型铸造以及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实习;以企业自主研发轮胎模具专用数控设备、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大型三坐标测量仪、大型数控栋梁龙门铣床等为代表的先进数控加工设备实习。同时还进行了入厂安全教育、企业讲座、高管交流、晚会等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教育。在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的同时,还通过企业生产过程实习认识到了工作与高校生活的区别;通过体验实习过程中工程师与工人的工作风貌、学习企业现场管理、了解车间中设置的无人经营小超市等现场教育,深入了解了豪迈集团的企业文化,为毕业后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观打下基础。
而豪迈集团通过接待学生实习宣传了自己、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因前期的主动联系高校实习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基本了解本企业产品设计、工艺设备、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学生已经对企业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易于定位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对于能胜任本企业工作岗位、又有志于加盟本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在本企业的就业意向,还有利于减少日后毕业生的违约及跳槽现象。同时,经过了有针对性的实习,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对企业生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他们进入本企业后可大大缩短其在企业的实习周期,迅速成为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2]朱天云.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53-855.
[3]王启广,李炳文,赵继云.实习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69-70.
[4]艾宁,阮慧敏,刘会君.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50-153.
[5]王瑞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44-145,172.
[6]袁玲,邓晓燕,冯太合.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74-376.
[7]李大磊,李锋,张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26-27.
[8]袁泉.浅谈工科院校校外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43-244.
一、更新理念,明确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给所有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目前网络技术的飞快的普及,最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当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一些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能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课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
二、运用灵便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
1.引导式教学,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說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所提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表达的是在教授知识点前,老师安排一些和学生平常学习生活有关的一些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在实际学习当中更方便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3.组织引导式教学,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作品展示,学习成果评价,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软件的使用,因此,作品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成果之一。如,“电脑发展简史”这个活动就是通过制作一份介绍电脑发展史的电子杂志,学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电脑发展历程。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本组的作品后,各组的发言人在全班介绍作品制作过程及其特点,介绍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本组成员最大的收获,同时,也要指出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其余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比,评比时必须要求指出作品好的地方与不好地方,对于不好地方必须给出纠正意见。最后,每小组分别讨论,评比“最好作品”,命中率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优秀奖”。教师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品和加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认识他人。当他们公正地评价别人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应该的奖励。
三、总结
与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2]张卫平.江苏省金坛市河头小学[J].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克思法律意识观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法律意识观的理论体系里,所包含的法律思想非常丰富。伴随法律意识观的中国化,法律意识观的思想起到了指导中国当代法律学的理论建设,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作用。当代中国正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是矛盾和纠纷事故多发期。因此,注重法律权威的树立,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就需先让人民理清解决纠纷的法律手段、态度及行动。的法律意识观念,在西方国家和中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法律意识观念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有利的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社会的建设。
2 马克思义法律意识观念的转变
的法律意识观念出现前,法律意识是一种个人态度及观念的体现。当法律意识的态度与观念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对社会的生活及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法律意识的形式表明,无论何种类型或规模中的社会组织团体,如,工作团体、家庭、社区以及法律机构等等,都是经过个人行动集合后产生的。这就说明,所谓的政治社会,就是独立个体人员的联合,这些人员将彼此之间的意志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实现相互赢利的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欲望。这种自由主义法律意识的态度更多时候注重的是个人的欲望、态度及信念对外界塑造的作用之上,体现的是一种广泛、深刻且符合规范的统一性,并没有描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当人民怀疑法律制度的公正性,这种意识仍会让人民相信法律最终会实现平等、公平待遇的可能性。的法律意识观念的出现,却打破了自由主义法律意识的形态,找到了法律的本质。的法律意识观指出,法律并不是万能的,而是体现社会部分统治阶级体系的整体意志及利益的形式。法律意识观则打破了自由主义者法律意识的思想,唤醒了无产阶级,将自由主义法律意识形态破除,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
3 当前中国法律意识观的特点
3.1 坚持法律意识观念的唯物主义立场
当前中国的法律意识观念,继承了苏联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研究的思想,这是法律意识观念基本原理的体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法律意识观念立场。
3.2 强调法律意识观念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的法律意识观念,已经突破了法律意识观念的阶级论,开始强调社会主义中法律意识观念及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3.3 将法律信仰与法律意识的研究结合起来
现代法律意识观念,拓展了法律意识层次与深度的拓展,真正的将法律信仰与法律意识的研究结合在了一起。
4 了解社会背景,实践法律意识观念
要建造法律意识的可操作性模型,研究真正的法律意识观,其出发点应放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一特殊事实上,理清人民在解决法律纠纷时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1 从乡村社会中了解
当前中国乡村社会中,其法制化的特殊背景与条件是由乡村的社会结构及文化设置的,法律的神圣只存在于农民的心中,在意向及行动上农民却并不是很支持,甚至是不愿意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这就是当前乡村农民在法律意识方面的具体表现。
4.2 从上访现象中了解
近年来,上访现象的普遍性不断出现,而其中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如拆迁、单位福利、工伤事故及土地承包等等。虽然上访的问题涉及方面相对比较复杂,但是有很多问题,都能够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的,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处于闲置状态。这一点足以证明,当代大多数民众依旧不愿意相信法律或者法院,对法律仍保持着逃避和对抗的心态。
5 当代中国人民存在的三种法律意识
5.1 敬畏服从中的法律意识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心中,法律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规范,凌驾在所有实存之上。拥有这种法律意识的人民,通常不愿意正面面对法律,都尽量的避免与法律接触,在意向及行动上都不愿意对法律给予支持。
5.2 利用变通中的法律意识
当人民处在利用及变通的法律意识中时,通常不会认为法律很神圣,而是将法律当成一种使用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有人认为人民遵守法律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利益及价值。拥有这一类思想的人,通常只在乎法律是否能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而不在乎法律程序是否合法。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法律意识能成为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
5.3 拒绝对抗中的法律意识
通常处于对法律的拒绝和对抗状态中的人,对法律都是极不信任的。其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不信任没有公开监督的法律过程,如,许多媒体诉诸,只是为了得到社会或上级的重视,以社会舆论或上级牵制司法过程,使得司法过程失去一定的公正性,这一情况,通常会让人民变成第二种法律意识。二是对法律彻底的不信任,对法律彻底不信任的人,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利用自己的力量或者关系来处理问题,如利用恶势力或暴力进行报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及损失。可见,这两种法律意识的表现对和谐法治社会的构建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抑制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88
0 引言
各类电子变流设备已经在电力系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细致节点以及设备自身产生的谐波效应却始终不可改善,相应地给周围工作环境造成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过电压危情极度泛滥、设备性能干扰元素密布,这类现象已经成为系统工程正常运作的主体危害源。关于这方面研究工作较为复杂,需要将谐波产生、过渡流程计算清晰,之后才能确保抑制出口的开发设计,为精确电气测量工作灌输疏导力量。
1 谐波产生细则论述
在整个电力系统工程中,谐波被认为是疑定形态下工频整数倍数的结构模型,在各类暂态变化中,其产生机理是借助大容量电力换流过程以及各类非线性负荷引起,整个畸变电流具体可以分解为基波、谐波电流分量元素。在这种条件下的基波电压与供电架构的内部抵抗功能几乎毫无关联。按照目前电力架构形态研究,尤其当变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各类分散隐患不会引起系统电压的波动反应,如若短路状况莫名滋生,就会使得正常工作条件逐渐散去,而后便积压一定数量的谐波含量效应。
系统架构内部的主体谐波源包括整流器械、电压协调设备以及感应炉器具等,而铁道机械运用较大容量的单相整流供电媒介,在具体稳定谐波电流的基础上,还会针对三相交流电管理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负荷损害。此类负荷长期积压,势必造成结构电流的畸变效应,同
时对整个通信线路衍生不必要的干扰结果。
2 谐波的具体危害现象分析
2.1 绕组之间的热损耗现象
结合交流变电设备以及感应电动装置在内部绕组之间产生的热损耗反应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谐波电流铜损元素之外,还存在电流突兀交错的附加损耗内容,这使得转子整体损耗数量急剧膨胀。对于大型发电机械来讲,如若谐波振荡现象多次侵蚀,同期电流越过额定界限,转子媒介极有可能因为局部过热问题而导致设备损坏结果;而变压器内部铁芯也会在涡流损耗的衬托下,引起谐波电流的冲撞,同时在铁芯之上滋生感应磁通反应,激发铁损隐患。
2.2 单相重合闸失灵
架空线路之中,谐波电流一定会滋生热损结果,相关分量会引起电流运作混乱现象,造成单相重合闸失灵结果,加上电缆热损问题的蔓延,使得介质温度升高,表层破损问题积压。
3 科学检测谐波问题的方式研究
现下具备现实存在意义的测量方式就是结合DPLL进行信号同步改良调节,并以此来减小频谱泄露反应。设计人员需要依照DPLL装量原理构造图进行细致解析,尽量将系统电压信号相位与锁相环输出反馈信号进行科学的相位对比,如若内部失步问题重生,各类相关频
率因素就必须接受滤波控制之后再进行同步衔接。结构如若确认锁定.涉及输入信号变化过程就会被全程记录,进而维持相关频率的同步运转效率:经过记录数据调查,后期输出的同步信号在采样和加窗函数中均有所呈现,证明实践流程具备实时性优势。
3.1 依照神经网络开发的检测技术
配合神经网路进行这部分谐波元素的测量工作,具体可}弱绕架构基础、样本模型实施同步计算,这样便能够将传统疏通途径的屏障克制,进而解决系统识别问题。其中,径向基函数属于三层静态格式下的前向网络,与前两项输入层、隐含层交相呼应。具体测量原理表现为:利用输入节点作为待测信号存储终端,在检波器输出的支持下,将各次谐波信号幅值清晰提炼;隐性单元会透过在线媒介实现合理分配,同时在动态空间内部建立隐性元素变结构的计算渠道,联合电力系统内部谐波特点开展样本改造工作,最终解析高次谐波分量的幅值变化规则。
3.2 配合小波变换的计量模式
小波变换理论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灌输着重要的支承效用,特别是在信号分析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后期语音识别、合成奠走适应基础。电网谐波在随机频率环境下存在迹象过于飘渺,因此在离散变换处理受到局限的基础上,能够将这部分小波变换优势发挥完全,在具
体处理谐波采样离散职责过程中,配合数字信号进行谐波清晰测定:这种分析技术具备局部化特性,针对边缘峰值波动信号抽取工作较为适用,可以在谐波检测工作中得到大力推广。
4 谐波抑制工序解析
在这类系统基础上进行谐波管制,其实就是研究外部元素注入规律,同时规划电压控制限定标准,具体抑制渠道可围绕以下两个层面拓展:
4.1 谐波源内部含量调节
依据谐波源分布标准进行适当扼制,此类措施现实意义比较一阔,有利于电网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后期隐患消除费用也较为台差=细化流程如下:因为整流媒介作为电网架构中的主体谐波源,持匠颈谱与脉冲数维持正比关系,在两者同时上涨的前提下,诸渡电交鸯爨
降低;再就是应用PWM,在特定频率周期范围内,将直美毫玉蔼节成为等幅不等宽的电压脉冲形态,进而达到谐波抑制的终投目荐:篆照PWM逆变设备工作条件分析,因为输出波形存在周赣性鸶至,三单位半波基本满足对称要求,具体幅值数据会徘徊在正负一之复.辱
以可配合谐波开关角调节流程实施谐波抑制工序:
4.2 谐波电流的吸收
此类途弪主张针对已有谐波实施克制,并且已经或为毛力系统广泛应用的调试工艺。具体模式如下:科学布置并联电容垂譬镌.有力减少对谐波的放大作用。在谐波交织范围下,电容器组多少会对谐波造成放大反应,对于周边设备安全地位造成限制:在这尊状况下.可
以具体应用串联形式的电抗设备,将既定支路改造或为滤渡媒介,同时限定电容器的容量,进而将放大隐患克制完全。
5 结语
电力系统内部的谐波危害问题已经受到管制单位重视,面对如何精准地改善检测条件,维持抑制成果这类闽题,需要电能质量管制人员多加研究,争取将电网内部无功功率补偿问题解决,避免阶段成本的堆积现象,最终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