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经营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尚湖农作物 农产品竞争力 电子商务 农产品销售
一、调研情况及调研结果分析
笔者于金华尚湖,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观察等形式,展开调研活动,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最后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农产品营销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提出建议和对策。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年龄结构断档
图1 农产品种植户的年龄结构分布图
上图可以看出,当地从事农产品种植的人群中“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在尚湖镇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引入人才技术的背景下,年轻一代从事农产品种植的人员甚少。因此,如何让年轻人鞒猩泻镇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将尚湖镇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向人民大众成为当地政府及人民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营业主体规模小且呈分散化
尚湖镇的农产品种植主要是以小型种植户居多,达到32.16%,农产品种植大户仅占4.70%,这说明目前尚湖镇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是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为基础和基本单位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优势与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下种植的优秀农产品结合,可以为当地的农产品开拓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市场。
(三)销售渠道单一
当地农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中介收购,大型农贸市场与中介签订收购合同。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然而通过互联网,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时间及地点的需求,风险较大,以至于在销售上过于依赖中介。如何发挥当地农村合作社的作用,解决农产品种植过于分散单一的局面及销售渠道的问题是当地政府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构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
由于电子商务属于新兴事物,且当地的种植农户年龄普遍较高,对新兴事物接受度较低,因此需要通过生产合作社将农户统一管理,并由生产合作社通过相应的方式,构建“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所需要的人才、物流、平台在内的一系列电商销售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尚湖镇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售。
(一)发展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
(1)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当前,尚湖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传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移动电子商务,利用网络的普及性与广域性,实现农产品现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分购联销等多种交易模式,从而拓宽尚湖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需要尚湖政府与合作社合作,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及农产品的物流渠道管理功能。需要通过生产合作社将农户统一管理,并由生产合作社通过相应的方式,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所需要的人才,物流,平台在内的一系列配套设施。
(2)采取分购联销方式。农产品销售所具有的规模大、难保存、季节性等特点都是在开展农业移动商务活动的过程中理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农业移动商务通过将分购联销的销售策略应用到具体流程中,会是传统农业营销策略和当代电子商务结合的一大亮点。合作经济体系的经营工作无论是销售还是购买,都取预购的方式,有很强的计划性,可以减少库存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在销售和购买中,农业生产者利用规模大的优势,在市场中取得较高的谈判地位和优势价格,同时统--组织协调农产品生产者的活动,减少体系内部在价格上的内耗。合作社把利益的一部分让渡给农产品生产者。
(3)发展农产品信息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触及农产品的销售,所以农产品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力求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关农产品的完整信息。农户可以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自家农产品生产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订制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同时农户可以在移动终端获取到各种高效、有用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农产品的供应信息,需求信息,农业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等,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落实农超对接,实现三赢局面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1)多种对接方式。①“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超市”模式。虽然尚湖镇政府倡导农超对接多年,但是在实际合作中一直存在农户与商超衔接不顺、农户无法理解商超的市场意图、商场不满意农户作物质量、超市话语权一家独大等问题。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引入了政府和高校。政府可以进行提供土地和政策,积极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寻找合适的超市进行合作,宣传“农超对接”的内涵和理念等。积极引入政府还可以制衡超市对合作社的控制能力,防止其一家独大。而高效,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可以给农民提供种植技术上的支持或者给农民提供定期的培训,这就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问题;②“超市+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不直接与合作社进行对接,避免会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寻找合适的合作社。因此,超市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供销社,供销社这时候就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供销社帮助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北京物美超市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和山东供销社进行合作,且分为“供销社与超市联合直采”和“供销社在超市直营”两种;③“超市+合作农场”模式。由农业生产公司直接投资设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土地租借给公司进行使用,或者通过土地入股。公司以尽量聘请当地租借土地的农民为员工进行农业生产,并定期给予农户发放租金或者红利。不同于传统“农超对接”模式的是连锁超市也可以入股此农业生产公司,或者进行直接控股进而可以主导整个农超对接流程。在这种模式中,超市和农户的关系更加紧密,农户可享受到更多的农超对接的好处。
图2 农超对接流程
(2)内外兼修、培植农产品特色
①在以上模式基础上,尚湖农业需要依据自身特色,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并根据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结合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培育自身的特色品牌,加长自身农产品的深加工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并做到对农产品的分类挑选,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②对于超市而言,农超对接使超市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得以持续发展。首先其应搭建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配送平台,重点是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投入,以降低农产品损耗,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建立好与农超对接基地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等,从而进一步推广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永东.社区O2O新趋势:智能可持续闭环[J].广告大观,2014,(12).
[2]戚兆川,董硕玲,李强华. 社区电子商务模式构建[J].江苏商论,2010.
关键词:家庭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为农业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的效益。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仔细调查后,认真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小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民自身和生产方式方法,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农民科学知识掌握不多,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基础差,不能更好的运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2.滥用化肥、农药使其残留严重。据调查发现,农业的化学药品的使用量逐年提高,这些农药化肥的残留物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3.生产加工农产品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化学添加剂。有些过量的加入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4.农产品收到污染机会跟随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日益增多。这样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慢性的,不易察觉,反而会更加严重。
5.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有些出现问题的会造成对外贸易的巨大损失,也会对国家的形象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会使未来相关产品的价格的降低。也会降低农产品的信任度。
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因为以前的认识只停留在温饱问题上,片面强调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只关注粮食的产量。同时生产的不管加工,加工的不问生产,两者相互分割,因此造成许多农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2.因为农民的组织意识差,多采用小规模的、小型的家庭模式、分散的模式经营。难以实现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农民之间的竞争混乱,品种多而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3.检查力度不够,检测标准很难统一,缺少相应的检查体系和评价手段。对于老百姓更加难以用眼睛进行检测。严格落实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的监控管理,一定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发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小规模家庭经营下的农业生产存在的最大缺陷表现
1.获得经济信息的渠道闭塞,难以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浪费有效资源。
2.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投资大、效益低的产业,农业虽是基础,但是又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3.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约束下,使得农业生产的范围逐渐减小,造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工和销售严重脱节,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因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低,多数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实行非农业转移,造成农业缺少资金和劳动力流失。在产供销之间形成不了保护农业的最大利益的良好局面。在市场运作中各自强调自己的经济利益。每当农产品的生产量大于人们所需要时,经营加工部门就会降价拒绝收购;每当生产品少但市场需求大时,加工经销商就会争先收购,而农民因为自己利益而得不到提高,也不愿出售,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农产品危机,必定会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对科学技术的吸收、接纳的能力低,不敢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技术指导。
5.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使得农村大量的劳动生产力闲置,农村就业门路窄,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策略
1.俗话说的好“独木不成林”,要想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性,就得把农户与农户连接起来。要求农户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前提,自愿的原则,将各种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如:劳力、资金、技术等把农户与农户联接起来,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合作组织,为农户的购买、生产、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农业生产走向以农业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开创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局面。
2.为了提高农户于市场的参与意识,在他们之间搭建一座中介桥梁,有利于解决农 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中介组织可以及时提供最新产销信息,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减少在交易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学会运用法制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3.由于现在农产品存在销量小、交易规模小、成本代价高等特点,使得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定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势在必行。以此来推动农业产品的市场经济化、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涵养等等。
4.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教育、学习培训。农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水平。如果不加快步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要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带到田间地头,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总上所述,现今我国农村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应的特性,正处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时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亟需进行完善和创新。 虽然我们不怀疑先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因为过去的经济体制的约束和限制导致难以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竞争的局面,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要大量的、积极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和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对加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好处,真正做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全面整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更利于加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广,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化、销售科学化、标准化;让人民的身体更健康、生活真正绿色,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周鑫.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地位与发展趋势[J].2005(17).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1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
2.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2.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查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发掘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还要依靠“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3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
创知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2004(10):22224.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构建
一、目前安徽农产品流通现状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耕地面积广阔,粮食产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农产品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不断提高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安徽省农产品为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农产品流通市场,在保持传统流通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网络流通市场的开拓,目前安徽省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上的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1.农产品与市场脱节
安徽省现在的农业还处于一家一户生存经营中,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农产品的种植相对于市场的变化较慢,容易产生滞销现象。同时生产规模小,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无论是滞销还是供不应求都体现了农产品与市场脱节现象。
2.农产品流通质量良莠不齐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没有形成本地区的特色农业,更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了农产品质量上的不一致。其中土地的不间断开发,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农产品市场上质量检查标准的不一致,市场监管的弱化等因素的存在,就更加削弱了农产品质量在流通过程中的保障。
3.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
目前,安徽省采取的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有:第一,农产品的直销,即农户自己配送自己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这种做法就减少了中间商的差价,使得农户和商家之间直接进行交易,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的运输、存储成本,提高了农户的利润。第二,联合销售。安徽省农产品实行的联合销售就是将农户与该省的农贸市场进行联合,实现了零散的农户和农业市场的链接,改变了过去供销脱节的现象,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转换力。第三,代销。通过本省区的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在这一模式下,农户只需要负责种植农产品,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的销售则由农产品公司负责,这种做法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减少了农户的风险。
从上面安徽省目前主要的销售流通渠道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直销虽然会增加农户的利益,但是会耗费农户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利于下一步的生产;而联合销售和代销又会出现农户的利润被压缩。就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来说,农产品的流通市场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增加农产品流通渠道,采取多种销售模式相结合,扩大销售范围,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才能加快安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目前安徽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交易日益频繁,网上流通平台突破了过去传统意义上流通平台的时间及空间限制,使得农户可以了解到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量的动态变化,并据此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资源,实现生产、销售和加工相结合。但是目前网络流通平台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农户生产规模小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安徽省的农产品种植主要是一家一户进行的。这种规模小、效率低、资金链缺乏、对市场的敏锐度不够的生产经营模式需要承担着较大的网络市场风险。因此,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加快农户的专业合作化进程。然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合作化的建设中,只是表面的合作化,仅仅在行政部门进行注册,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生产活动,出现了“空社”的现象,而且其经营并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2.农户接入机制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网络流通平台的接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的流通环节的时间,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信息的透明化也有利于市场的价格公平,减缓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但网络流通平台是将农户和农产品的需求者相联系的。农户的文化水平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来进行农产品的销售,这就造成了农户接入机制的缺乏。再加上目前的网络流通平台还将开发的重点放在交易方式的创新上,并没有放在完善农户接入上。因此网络流通平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通过规范农民合作化建设,让农民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进入网络流通市场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问题。
3.网络流通平台规范性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网络流通平台运行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主体不明确,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在网络流通平台上,网络流通平台的管理者宣称自己的平台是一个集信息、交易、结算等为一体的交易流通平台,但是,其实质则是信息的不及时,业务体系不完善,网站设计的不合理,交易软件的不适用等。例如:目前的北京农副产品交易所,它在进行农副产品市场分析时,数据更新较慢,造成分析出现滞后,将分析后的数据信息在实际情况出现之后;同时产品的物流和资金服务并没有到位,只提供给Windows XP和Win7系统的用户,推广范围也仅仅局限于交易中心进行。这些是从网络流通平台自身出发分析的。与此同时,我们从整体的市场体系来看,网络流通平台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我国政府在制定规范网络交易流通平台的法律法规上出现了滞后,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省市看到了网络流通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便利,便纷纷建设农产品的网络流通平台,这就出现了网络流通平台服务对象的重合,形成了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网络流通平台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网络流通平台的作用,汇集各个流通主体,整合资源,为农产品合理流通服务。
4.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网络流通平台建设强调的是信息化、技术化和高效化的物流系统,但目前安徽省甚至全国网络流通平台都存在着信息化、技术化、物流系统缺乏的现象,尤其是在农产品输出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薄弱。物流基础薄弱主要是指农村道路基础设计建设不足,运输路线设计不合理,路况状态不理想等现象。
创建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急需解决的是农产品的运输问题。目前安徽省农村地区物流方案几乎为零,在物流需求和质量都相对偏低的农村地区,现代化的物流公司由于市场偏小,也不会向农村地区发展。而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运输公司,会存在不具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知识,不注重物流服务体系的维护的问题。在短期看可以解决部分运输问题,但是从长期看则不利于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的长期发展。
三、安徽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发展策略
1.完善农产品标准化规范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并没有标准化的技术规范,这就给网络流通平台的构建造成了制度层面的障碍。产品标准化程度越详细,就越有利于产品的审核以及销售。因此,要加快完善安徽省甚至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体系,将农产品从生产、销售、包装等环节都涵盖在标准化规范内,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在标准化的规范下,有利于安徽省树立起自身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建立良好的形象。
在设计农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下,还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网络销售方面的规范。网络流通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随着网络销售的出现而相继颁布,因此,造成了网络销售的混乱,使得人民对于网络销售丧失信心。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对网络流通平台的法律约束。
2.加强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是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进行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化经营可以将生产和销售相结合,实现农户和市场相联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不断研发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产品化经营中就可以改善过去零散农户生产中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规模较小、对市场不敏感等问题。安徽省在产业化经营上,将产业化经营中的标志企业设立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参照,通过宣传和示范效应引导广大农户学习和利用先进技术,打造符合安徽省农业发展的品牌产业。在网络流通平台上,销售不是面对面的实物交易,而是通过虚拟的交易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这就使得品牌的号召力相对于传统市场的号召力要增强许多。但是安徽省在农产品品牌的培养上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符合安徽省自身的品牌,因此在网络流通中就失去了占领市场的先机。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国家刺激内需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良好机会,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加强安徽省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解决农村地区公路不畅的现状。在建设基础道路设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物流企业的建设,改变传统的依靠零散运输的现状。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企业,实现物流运输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组织化。
4.扩展网络流通平台的构建
在网络流通平台的构建上可以采取两种办法:首先,利用第三方信息平台。第三方信息平台主要是指目前发展潜能较好,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沟通的虚拟市场,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获得收益。目前发展较好的第三方信息交易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等。在这些平台中,会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的特点,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实现农产品的网络流通。其次还存在一种如:中国农产品交易网,这类只从事一种行业的流通平台。此类平台能够提供准确的目标客户,提高成交率。其次,农业产业化发展户通过自身建立网站以实现销售。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自主的建设网站、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等方式,促进产品网络流通。这种做法提高了自身的自主性,但是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和硬件措施,同时网站需要较长时间的宣传和推广,依赖专门的技术性人才进行操作。在这两类平台构建中,第一种平台的发展需要安徽省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第二种平台不适合零散的农户,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和优秀农产品品牌的树立。
5.扩宽农产品网络流通的方式
在网络流通中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则需要进行准确和合理的网络广告宣传。在广告宣传中要针对农产品的详细信息、农产品的生产地等进行宣传,目的是通过网络市场使农产品的知名度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刺激消费者消费。在目前广告宣传中,网络广告宣传的花费较少,适合刚刚起步的安徽省农产品网络流通。在网络广告宣传中还要与其它媒体相结合,实现以网络为依靠,多种推广方式并存的局面。优先推出特色农产品,实现优势带动一般的销售策略。在通过各种推广获得一定的宣传客户之后,要加强对客户的管理。通过目前形式多样的网络沟通工具,为客户解决售前、售后和售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沟通消除客户的顾虑,建立信任关系。
四、小结
本文主要是围绕安徽省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的发展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当前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到,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产品产量上保持着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小农化经营等问题的存在使农产品质量难以保持,并且流通平台还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模式。进而我们深入了解了网络流通平台在安徽省农产品市场上的现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安徽省网络流通平台作为新兴的流通平台,其发展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它仍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网络流通平台的健康、长久发展,我们应该采取规范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树立符合安徽省自身的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在网络平台的流通,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安徽省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阿兴,武云亮等.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与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28-30.
[2]董津津,陈学云.基于020模式的农产品流通一体化方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2):93-95.
[3]费汉华,刘小更.基于供应链的泰州市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4(28):48-50.
[4]何明坷,贾衍慧.第三方物流主导的大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J].广东农业科学,2013(6):204-207.
[5]胡定寰,杨伟民,张瑜.“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农村经济管理,2009(8):12-14.
[6]胡俊波.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一个模式构想[J].农村经济,2011(11):111一113.
论文关键词:WTO,农产品贸易现状,中国农业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入世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高效、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等优势使我国在农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避免入世后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农业造成不利影响,要求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发展可持续农业,促进农业的整体进步。
1 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现状
1.1农业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稳定。农产品总量成倍的增加,从197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321亿公斤到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农产品贸易现状,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粮、棉、油、肉、水产品、水果等已跃居世界首位, 肉、蛋、水产品已超过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农业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见图1)。
图1 2002-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及增长速度
但是农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人口、资源等原因,我国的农业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1)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中国。中国农民一年收人均在6000-7000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4000-5000元。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民一年人均收入为12000美元左右,因此中国虽然农民占全国总数的70%,但人均收入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2)资源快速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方面,由于水资源的过渡开采和被污染,导致农业用水严重失调,由于城市外围建设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方面,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草原退化面积达0.87亿公顷农产品贸易现状,并仍以每年133万多公顷的退化速率在及扩展;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左右,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6%;(3)政策对农业倾斜的扶持不够,国家在农业上的投入相对不足;(4)生产方式不适宜生产力的提高。目前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以后对社会化分工的要求,难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5)随着农村外出务农人数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城市中对农业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农产品贸易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8年来,广大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入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农产品出口与入世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可喜局面,出口的增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产品进口更是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现阶段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是:(1)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即饲料、粮食、棉花,丝类等初级产品多,而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较少;传统产品多农产品贸易现状,创新产品少;(2)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产品大部分主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而南美、拉美、非洲等发展国家及欠发展国家地区出口量较少,但从贸易保护上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却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主义。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每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逐年增加,但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较2008年有所下降(见下表1)。
表1 2002-2009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亿美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农产品贸易总额
306
403.6
514.2
562.9
634.8
781
991.6
816.1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年鉴》2002-2009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逐年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但也给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挑战,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由顺差变逆差(2002-200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是顺差),并呈现一直延续的趋势(见下表2)。
表2 2004-2009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亿美元)逆差
46.4
11.4
6.7
43.7
181.5
113.9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年鉴》2004-2009
分析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口品种数量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仍较弱等是造成逆差的主要因素。在需求刚性增长和供给增长乏力的共同约束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将保持扩大态势。但对农产品贸易存在逆差,不必过于敏感中国。要加快实现农产品出口方向的战略转变,努力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由调剂国内市场余缺转变为面向世界大市场实现供求平衡,农产品出口的重点由土地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
1.2.1中国农产品贸易相对优势
目前, 中国农产品贸易品种的格局是:畜产品、水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初级农产品出口在减少,而加工农产品在增加。从市场结构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已经日趋多元化。进入90年代,由于畜产品、水产品出口出现了强劲,中国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使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已经从 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05.9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17%,上升到2008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991.6亿美元农产品贸易现状,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33%。中国畜产品、干豆、水产品、食用油籽、植物油、食糖和棉花等农产品进口均在世界各类农产品进口中居前十位;茶叶、水果、干豆、坚果、蔬菜、水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农产品出口均在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中居前十位(见下表3)。
表3 2008年
中国分类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出口
进口
产品
位次
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
产品
位次
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比重(%)
茶叶
3
14.43
畜产品
10
3.07
水果
8
3.58
干豆
10
2.70
干豆
3
11.50
水产品
6
4.76
坚果
6
4.67
食用油籽
1
44.60
蔬菜
3
11.19
植物油
1
10.68
水产品
1
11.17
食糖
6
3.62
食用油籽
7
0.91
棉花
1
43.9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2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既会迎来机遇也会面对挑战,虽然WTO会对中国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2.1入世对中国农业的有利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专业化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大环境下,势必会带动中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1)入世可以享受 WTO现有成员已经享有的好处 ,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环境。加入WTO后,我国回到了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直接享受到100多个成员的最惠国待遇。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进口减幅在40%左右,同时还要取消有关非关税的歧视性规定。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再受高关税和非关税的歧视性的限制,同时还扩大了农产品出口份额。这对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和促进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2)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我国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国。此外,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农业生产的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1]。
(3)可以促进国内流通体制的改革
加入WTO后,可以促使我们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素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政府的调控与服务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增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中国将不再仅是国际贸易的执行者,而且将有资格参与农业多边贸易规则的协商与制定。这样,中国就有资格提出有利于我国的贸易规则,保护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序竞争,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2]。
2.2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挑战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入世前中美两国签订农产品贸易协议,中国承诺在入世后逐年降低农产品关税(见下表4)。
表4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农产品关税减让百分比
21.30%
19.90%
15.80%
15.50%
15.50%
15.50%
15.20%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2-2008
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国外农产品将涌进中国市场,将使我国农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的冲击,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1)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不利影响
由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简陋农产品贸易现状,科技含量较少,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并且大多数的农产品质量较低,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在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势必会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和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比例,导致出口不断减少,进口不断增加。
(2)入世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会逐步放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中国农产品行业将接受国内外市场的严格挑站,物美价廉的绿色农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而现在中国农产品质量低、品种少、层次低,已严重不适应国内外市场消费者需要。因此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急需解决的事情,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地位。
(3)对农业就业的影响
我国在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国外农业产业的冲击农产品贸易现状,农业结构的调整会导致落后产能部门的淘汰,农业生产部门的部分收缩,这就会造成食品制造业等部门劳动力的失业,并且农村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较高,这也将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减让和削减非关税壁垒的承诺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入世前中国农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及非关税措施调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加入WTO后,各种非关税措施将被禁用,只能转化为相关的等效关税之后,按规定削减[3]中国。关税减让一旦实施, 中国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政策手段就会丧失,国内市场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廉价优质商品的冲击, 为国外农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进而对我国农业形成更大的挑战。
3 入世后中国农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不仅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为迎接WTO 给中国农业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保护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增长,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农业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和劳动生产率低的情况下农产品贸易现状,根据我国农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我国对农业投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农业基础实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政府与民间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补贴,确保农业的产业化,优质化增长。
(3)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关系到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与长远的战略意义。为适应入世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实力。
(4)积极应对国际上农业保护政策
入世后农产品贸易现状,高关税政策会逐渐被取消,但替代它的是绿色壁垒,各国为保护本国的利益,都采取绿色壁垒,抵制我国农产品进入,我们必须建立相关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检与认证体系,以应对国际上的农业保护措施。
(5)加快农业集团化经营的步伐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经营将是加入WTO 之后,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有效途径。农业的集团化经营旨在拉长农业生产链条、创建规模化生产基地, 通过合并、合作的方式增强其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并严格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 巩固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体系, 从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结 论
受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贸易环境呈现出不稳定性,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日益增高,中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的格局依然复杂多变,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仍然存在。中国应加强对国内农业支持,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参考文献
[1]何伟林.WTO 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