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统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GIS;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数据库;分析研究
1、前言
近年来,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加速了GIS应用的进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处于被动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种以先进技术为依托而建立起系统化的实用、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地质灾害自然有其难以准确预测预报的一面,但是地灾部门调查手段和管理的落后,往往造成对地质灾害数量、性质、规模、危害程度心中无数或是不完全有数,只是发生1处整治1处的极为被动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套基于用GIS 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意义重大,可以使得地质灾害决策管理专家通过GIS提供的信息,全面的掌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规模、危害程度、数量、通过合适模型的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整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2、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我们可以将GIS信息系统分解为3 个层次来表述(“地质灾害信息中应用GIS 示例图”所示) ,即数据层、逻层层和表示层。其中数据层用来输入、存储和管理数据;逻辑层用来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和融合,处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建模和空间分析;表示层是将地质灾害中的信息展现给用户,提供查询、检索和统计等功能。
2.1地质灾害信息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
输入、存储、管理Arc GIS 支持的各种图形、图象数据文件。如Arc View SHP 文件、Arc Info Coverage 文件、Arc Info Grid 文件、CAD文件等。结合SQL输入、存储并管理各种以表格形式存在的属性数据等。
地质灾害数据录入的方式有很多种,能以有效的数据组织形式进行数据库管理、更新、维护、进行快速查询检索,以多种方式输出决策所需的地理空间信息,这使得GIS 在对空间数据管理上的应用日趋活跃。在此基础上综合叠加地下及地面的8大类管线(包括上水、污水、电力、通讯、燃气、工程管线) 以及测量控制网、规划道路等基础测绘信息。形成一个测绘数据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对地下管线信息的全面的现代化的管理。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市政工程设计与管理部门、城市交通部门与道路建设部门等提供地下管线及其它测绘部门的查询服务。
2.2数据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
实现全图范围内各级单位所属区域的灾害信息的查询,实现各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信息的查询;实现按范围方式、图形方式、表格方式的查询,同时将其与图形数据有机联系。基于Arc GIS平台,系统可建立点、线、面状要素的拓扑关系, 实现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灾害的危害程度分级显示功能等。
GIS数据的性质分类,是以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归并一起,形成一个数据层。这样GIS对单幅或多幅图件及其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指标量算。这种应用以原始图为输入,而查询和分析结果则是以原始图经过空间操作后生成的新图件来表示的。在空间定位上仍与原始图一致。因此,也可将其称为空间函数变换。这种空间变换包括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拓扑空间查询、空集合分析(逻辑交运算、逻辑并运算、逻辑差运算) 。
2.3对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和融合
在GIS技术应用中,有时将几个属性项的属性数值加以综合,构成一个具有某领域特定意义的新属性项。这种综合不是综合前属性数据值的简单反映,也不是它们的孤立集合,而是经过某领域研究人员深思熟虑的综合分析,用数量表示某领域问题的综合概念和结果特征。
地质灾害数据是典型的多源空间数据,它们的数量不一、形式多样。既有定量数据、又有定性文字描述数据。因此在数据融合前,必须统一量化、把定性数据定量化。然后筛选出独立、有用的变量(包括综合变量),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包括定量模型、定性模型和定量定性混合模型) 和模型单元,确定地质异常临界值大小。根据它对未知单元进行异常圈定和异常评价,最后利用GIS其显示结果。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其属性数据值的预处理、筛选、数据融合。利用GIS管理、显示,使其结果的应用范围与利用价值大大提高。
2.4综合分析评价与模拟预测功能
GIS能根据地质灾害的预测系统分析获得灾害发生的最佳组合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历史灾害数据,水文、气候数据,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应用GIS技术不仅可以对地质灾害中的空间数据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而且还是现实世界模型。可以将对现实世界各个侧面的思维评价结果作用其上,得到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也可以将自然过程、决策和倾向的发展结果以命令、函数和分析模拟程序作用上这些数据上,摸拟这些过程的发生发展,对未来的结果作出定量的和趋势预测,从而预知自然过程的结果。对比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以及特殊倾向可能产生的后果,以作出最优决策,避免和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2.5建立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静滴;1,6-二磷酸果糖;局部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13-0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较为常见。糖酵解中1,6-二磷酸果糖(FDP)为其中间产物,对于若干酶在糖代谢中活性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于心肌梗死的预后能够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FDP为高渗液,果糖为其主要的成分,具有较大的分子量,能够强烈地刺激血管,说明书中规定10 mL/min为FDP的输液速度。血管由于受到药物浓度的刺激性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注射部位疼痛。有报道表明,在FDP输注过程中使用50%乙醇湿敷能够使其疼痛得到显著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等使用按摩疗法后能够得到显著的缓解。在FDP输注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湿热敷能够显著地缓解疼痛症状[1,2]。各种方法较多,但是关于何种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方面的报道较少,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对其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以观察其对FDP静滴时对于疼痛的缓解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5例,疾病诊断参考WHO诊断标准,患者具有稳定的病情,1,6-二磷酸果糖的静脉输注遵医嘱进行;患者对于“长海痛尺”能够正确地理解及使用,对于疼痛程度能够正确地表达,所有的研究对象对于本次研究均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将静脉输注FDP的患者以不同干预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A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50%乙醇湿敷的护理措施;B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湿热敷的护理措施;C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措施;D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除了给予山莨菪碱液湿敷外,还给予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①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将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白天可以使用窗帘遮挡窗户达到避免光线照射的目的,患者冷暖的调节要以外界的气温及患者的病情为依据,以达到在输液期间为患者提供的环境良好、舒适的目的。②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有报道表明,在护患之间进行必要的谈话时间达到5~10 min则能够延长患者的镇痛效果,所以护士对患者要关心、体贴,交流及沟通时态度要热情,对于患者的主诉要耐心地倾听,对于患者的疼痛反应要表明自己持有的理解态度,对患者的人格要尊重[3]。③鼓励患者与其他的病友进行交流有利于良好的氛围的建立。④患者舒适的保持有时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如果患者有这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地满足。⑤如果患者在输注FDP过程中有局部疼痛的现象出现,则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地向其解释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并就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向患者进行解释,并且使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在疼痛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患者的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得到消除或缓解,以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状态也较为放松[4]。⑥输液时静脉的选择要以粗直有弹性为最佳,此外方便固定也非常的重要。
四组患者的按摩及湿热敷的位置均为血管向心走向,距针眼1 cm处。A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并对患者实施50%乙醇湿敷的护理措施。取50%的乙醇置于容器内,将3 cm×18 cm、5层厚的纱布放入乙醇中,浸透后将其取出进行拧绞,拧绞的程度以纱布不滴液为最佳,在患者静脉输注FDP的最初湿敷含有50%乙醇的纱布,使用塑料膜对输液贴进行保护,直到患者完成输注过程。B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并对患者实施湿热敷的护理措施,将热水置于容器中,以不烫手作为水温的最高温度,将毛巾放入浸透后取出拧绞,拧绞的程度以不滴水为最佳,对浸有热水的毛巾温度的测定使用自己的手背进行,以不烫手背为最佳温度。在患者静脉输注FDP的最初湿敷含有热水的毛巾,使用塑料膜对输液贴进行保护,直到患者完成输注过程。C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并对患者实施局部皮肤按摩护理措施,该操作在患者静脉输注FDP开始时进行,在患者的皮肤表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姆指掌面做环形按摩,操作要有一定的节律性,动作要轻柔,直到患者完成输注过程。D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还采用山莨菪碱液湿敷,并对患者实施局部皮肤按摩,具体方法如下:用温水与10 mg山莨菪碱制成混合液10 mL,将5 cm×5 cm的纱布放入混合液中,浸透后将其取出进行拧绞,拧绞的程度以纱布不滴水为最佳,对浸有山莨菪碱液的纱布温度的测定使用自己的手背进行,以不烫手背为最佳温度。在患者静脉输注FDP的最初湿敷含有山莨菪液的纱布,使用塑料膜对输液贴进行保护,在放置于患者皮肤上的纱布表面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面做环形按摩,操作要有一定的节律性,动作要轻柔,直到患者完成输注过程。
1.3评分方法
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所有研究对象在静脉输注FDP期间进行干预,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使用长海痛尺进行,并将静脉输注结束时作为疼痛评估的时间,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评分并在各组间比较分析。长海痛尺[5]由①0~10数字疼痛量表(NRS-10),该量表包括0~10个刻度来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②0~5描述疼痛量表(VRS-5)组成,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来表述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将自己相应的疼痛程度在描述疼痛量表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在数字疼痛量表中选择对应的刻度来对于自己的疼痛描述。将以上两项综合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不同组别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不同的组别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例数比较
将AMI患者静脉注射FDP局部疼痛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患者数分别为8(3.56%)、77(34.2%)、109(48.44%)、 31(13.78%)。由表1可见,干预前,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A、B、C、D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其中D组患者改善尤其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各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最低为D组,最高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A、B、C、D组患者明显具有较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D 组比较,B、C组疼痛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结果表明,将AMI患者静脉注射FDP局部疼痛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患者数分别为8(3.56%)、77(34.2%)、109(48.44%)、 31(13.78%)。由表1可见,干预前,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A、B、C、D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其中D组患者改善得尤其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该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均会对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环境的不同、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均属于客观因素的范畴,而患者的性格及经验等均属于主观因素的范畴[5,6]。
本研究中A组AMI患者静脉输注FDP局部疼痛由于给予患者乙醇湿敷进行干预后使其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患者局部的血管由于采用乙醇湿敷操作而起到扩张作用,使血液循环得到促进,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也得到显著的改善,此外,易挥发性为乙醇的显著的特点,机体的热量由于乙醇挥发时被带走,降低了患者乙醇湿敷部位皮肤的温度,间接起到了冷敷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在低温状态下抗损伤能力增强。局部组织细胞活动由于采用了乙醇冷敷受到了抑制,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B组患者为了达到缓解AMI患者静脉输注FDP局部疼痛的目的给予患者实施湿热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原因可能为患者的感觉神经由于湿热敷其兴奋性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使患者的疼痛阈值得到了提高;血液循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促进机体排放致痛物质。C组患者疼痛得到减轻的原因可能为输注FDP时护理人员按摩患者的疼痛部位,能够使其血管平滑肌痉挛得到显著的缓解,内啡肽可由局部组织释放,按摩能够对其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按摩能够促进传递痛觉神经动脉纤维受阻滞最终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由于沿静脉向心方向推压而得到加速,减少局部聚集疼痛物质[7]。D组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原因可能为山莨菪碱能够使患者血管痉挛得到解除,微血管表现得尤其明显,此外山莨菪碱还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有报道表明,患者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疼痛能够通过局部湿敷山莨菪碱而得到显著的缓解,与传统的热敷法比较,其效果更为明显,该缓解疼痛方法的使用对于患者在治疗方面的配合非常的有利。
综上所述,乙醇湿敷、湿热敷、局部皮肤按摩、山莨菪碱液湿敷及局部皮肤按摩等护理措施均能够显著地缓解AMI患者静滴FDP导致的局部疼痛,但是山莨菪碱液湿敷及局部皮肤按摩所收到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35-136.
[2] 冼朝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16):133-134.
[3] 韩丽琴,赵元红,闫慧霞,等.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局部疼痛的影响[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206-208.
[4] 单玉香,李静. 5种护理干预减轻AMI静滴FDP局部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4):37-39.
[5]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 “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3,20(4):6-7.
[6] 章慧燕,陈小燕. 生理盐水湿敷预防输注1,6-FDP时局部疼痛[J]. 山西护理杂志,1998,12(2):82-83.
关键词 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 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外围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 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 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 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 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 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 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 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 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 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 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 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 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 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关键词:发电厂 直流系统 维护 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3-01
1 直流系统的作用
目前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其直流系统主要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通讯装置等提供直流电源,确保其电源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为事故提供照明电源,为操作提供操作电源,所以其在发电厂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一个稳定的直流系统,是确保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
2 直流系统的构成
目前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相控型充电装置已开始全面的被高频开关模式所取代。高频开关电源模式自身具有较多的优点,不仅实现了高效的充电率,而且易于操作,很少发生故障,而且在带电情况下可以进行插拔,维修上非常便利。 直流系统主要由充电模块、监控单元、直流馈电单元、降压单元、绝缘监测、蓄电池组等组成。由多个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可以组成一整的充电柜,所以即使单个充电模块发生故障时,临时情况下可以利用备用的充电机模块来进行代替,然后对故障模块进行处理后,即能重新投入运行。
直流系统内的充电模块和蓄电池组都依靠监控单元来进行指挥,所以可以说监控单元作为指挥系统,不仅能够通过对参数设置来实现控制,而且还可以对故障进行有效的监视,一旦有故障发生时,则会在第一时间内将故障信息进行上传,从而更便于运行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直流系统的主要故障及预防和处理原则
直流系统故障主要有充电模块故障、监控单元故障、绝缘监测装置故障、蓄电池故障、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等。目前在直流系统中的充电部分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而且冗余较大,所以即使充电部分发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在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其网络较为庞大,而且处于较复杂的运行环境下,这就导致发生直流接地故障的可能性变大,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故障,而且处理起来也较为困难,会对直流系统的运行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直流接地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是当前直流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3.1 日常巡查
为了保证直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则需要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加强对三相交流输入电压、运行噪声、保护信号、直流输出电压值和电流值、充电模块的输出电流、正负母线对地绝缘和通讯装置等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充电模块上都具有监控系统和定时均充等功能,所以需要在平时检查中对充电模块自动均充定期、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检查,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3.2 监控系统故障
监控系统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集成性较高,直流系统中的告警信息都是由监控系统来进行记录的,通过监控器可以实现查询,所以对于这样的复杂和高集成化的系统,一旦内部元器件发生故障,则需要由设备的制造厂家来进行处理,不需要技术人员来进行。
如果受直流系统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影响,少数情况下外界干扰或监控内部硬件“瞬间故障”,可能造成系统误告警或监控死机现象。出现无法自动恢复的软件故障,可通过系统菜单中所提供的“初始化”功能对监控器进行重新设置,需注意的是初始化后,系统参数必须重新输入。所以,系统调试开通后,应记录下所需的参数设置。如“初始化”无法排除系统故障,则必须将其退出运行,由厂方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修复。另外一种方法是可将装置工作电源长时间断开,然后,再进行上电,这种方法对于死机的现象一般能够恢复正常。
3.3 蓄电池故障的预防
蓄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因素较大,一旦所处环境温度不适宜,则会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确保蓄电池组室的良好环境,需要安装空调,使温度始终控制在25℃左右,从而保证蓄电池充分的发挥其使用效能,确保其使用寿命。所以在进行日常检查时,需要对蓄电池的连接片、壳体、极柱、安全阀、绝缘电阻、温度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无异常情况发生,另外在检查时还需要对单只蓄电池的电压和电阻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的状态。
3.4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处理
3.4.1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处理步骤
(1)当时有检修工作、易受潮或正进行操作的回路;(2)选可疑或经常易接地的回路如高低压动力、机炉事故音响、热工回路;(3)变压器及重要设备的控制回路;(4)绝缘水平低、存在设备缺陷及有检修工作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是否有接地情况;(5)拉开直流照明电源开关;(6)拉开断路器合闸电源开关;(7)拉开断路器操作电源开关;(8)检查蓄电池、硅整流装置及充电机回路是否有接地现象;(9)当发现某一专用直流回路有接地时,应分别断开各分支路的操作直流开关,找出接地点,并进行处理。
3.4.2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时,禁止在二次回路工作。(2)检查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时,应防止直流回路另一点接地,造成直流短路。(3)禁止使用灯泡寻找接地点,以防止直流回路短路。(4)在接路寻长直流接地前,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直流电源中断而造成保护装置误动作。(5)使用仪表检查接地时,所用仪表的内阻不应小于2000欧伏。(6)在寻长和处理直流接地故障时,必须有二人进行。(7)防止保护误动:一般的保护装置出于反措的要求一般都有防止直流电源消失保护误动的措施,对重要设备或新投产不久的设备,事先要采取措施,如申请调度断开保护跳闸压板。(8)做好事故预想:拉路或取控制保险时,应事先通知值班人员,做好事故预想,以防开关误跳或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如取交流低压电机控制保险时,若合闸接触器保持接触不良,则会造成接触器释放。值班人员发现设备跳闸或自投应立即处理。
3.5 直流接地选线装置监测法
该装置能在线监测,随时报告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并显示接地回路编号。但该装置只能监测直流回路具体接地回路或支路,无法定位具体的接地点;受监测点安装数量的限制,该装置很难缩小接地故障范围,且必须进行施工安装,不便于旧系统的改造;此类装置还普遍存在检测精度不高、抗分布电容干扰差、误报较多的问题。
4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开始向超高压和大容量的方向发展,这就更需要确保直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加强对直流系统的维护工作更具有重要性,所以在现有条件及实践经验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厂直流系统维护模式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融资 统一 动产抵押
中图分类号:D91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9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动产抵押存在的问题
面对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曾对银行系统授信时是否接受中小企业的存货、应收帐款等作为抵押品进行了调查,从银行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难以凭借动产作为抵押担保获得贷款的原因。从银行角度而言,动产抵押难以推行的因素主要包括:
其一,动产特征所致。在动产抵押中,动产易于移动导致实践中一物多抵和抵押物品不实。
其二,银行控制风险的需要。银行信贷资源在我国的金融资源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但目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其理想状态相比仍差距明显,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资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风险日渐累积,信贷趋于集中。在这个大前提下,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完善,如商业银行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这导致以担保贷款为主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其三,银行应对动产抵押经验不足。动产抵押要求银行相当熟悉抵押品所在的行业,能确定抵押物品的真实价值。目前国内银行在这方面谈不上经验丰富。
二、设立统一抵押登记模式的必要性
抵押登记,是指经权利人申请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用于抵押的物权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法律行为。
目前,实践中动产抵押登记状况不容乐观,这已经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实践中动产抵押登记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登记效率低下。根据对工商局、银行、企业的调查。一般地,中小企业的动产抵押登记时间为:(1)设备登记,工商局认为实际所需时间为5天,而金融机构认为实际所需时间最短7天,最长为17天;(2)土地和建筑物登记,房地产登记所认为实际所需时间3天至15天;金融机构认为实际所需时间最短7天,最长为30天;(3)机动车登记,按《机动车登记规定》,汽车登记法定时间为1天,向登记机构查询信息,花费时间一般为1天至3天。这些均导致登记效率不高。
第二,登记事项不合理。目前实践中动产抵押登记的指导性法规为《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第4~7条的规定,不仅反映出登记内容过于详细而且需要登记人员进行实质性审查。如在进行动产抵押登记时,需要对抵押的动产做出详细性描述。
第三,登记机关杂乱。《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动产抵押物的登记机关。”《物权法》也采用相同规定,于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了动产抵押的部门,即“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但是实践中,动产抵押的登记机关远比上述法律规定要混乱。
因此,动产是种类物和抵押物的不特定性以及抵押后容易替换,造成抵押登记在操作中的困境。再加之实践中登记机关杂乱,登记效率低下,可以说动产抵押登记状况不容乐观。动产抵押登记无章可循成为影响银行接受动产抵押权的重要原因。
三、设立统一抵押登记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