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统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统计 问题 分析 数据
前言
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认识十分浅薄,对统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
2.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则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就我们县工业统计人员状况而言,只有县供电公司等少数国有企业有专职统计人员,其他60多家限额以上企业均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每月统计报表都是有乡镇统计人员与企业老板商量着报报表,这样很难保证数据质量。
3.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现有统计人员除少数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4.传统的、不科学的统计手段,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虽说要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直报,真正直报的企业难以保证数据质量,仍然有乡镇统计人员进行指导,多数企业数据目前仍是简单从财务抄过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很少。由于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同时,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对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由于统计工作涉及人、财、物、产、供、销等多方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1.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限额以上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其职能主要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
2.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四是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摘 要:经济统计是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也是领导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的建议。
关键词:供水企业 经济统计 问题 策略
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的基础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
1.1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管理工作把提供有效信息作为目标,涵盖公司生产、财务、消耗等综合数据,为企业领导决策分析和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字依据。
1.2统计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均衡生产,对生产进行控制,提高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协调性、经济性和平衡性等控制问题,同时,也必须依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地信息。依靠这些信息分析生产情况,研究生产条件、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及动态平衡,从而为企业提供进行生产控制的有效依据和建议。
1.3统计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中的指导作用
供水企业要实现高产、低耗、优质、增效的目的,就要重视挖掘内部在节能降耗、生产能力、技术改进、组织管理和人才开发等方面的潜力,并且在充分发挥统计指导作用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挖掘这些潜力。因为,发现潜力依赖统计调差,认识潜力依赖统计分析,挖掘潜力依赖统计督促。企业可以以挖潜为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广泛搜集同类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各种指标水平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横向和纵向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导企业的挖掘活动,提高挖潜水平。
2.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1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形势,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统计数字不准确;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不及时,影响汇总时间;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具有份量的分析研究不多。具体来说,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统计队伍不够稳定
基层单位对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统计员经常更新,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新任统计员对统计口径缺乏统一,进而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报表质量。
2.1.2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基层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只会搞数,但是不懂数,更不会用数,往往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经济统计工作和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
2.2解决方法
2.2.1责任人制
在每个单位选出统计报表责任人,其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统计报表任务,如日后出现迟报现象,便可与其取得联系。此外,以文件形式将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报表要求、统计工作制度和指标解释下发到各个单位,由负责人统一管理和掌握,以利于在更换统计员后,迅速掌握统计口径,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2.2重视培训
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规定时期内对统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令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了解新知识尤其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令他们在懂数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新情况。此外,还要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召开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到同类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转贴于
3.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作用的建议
3.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行为准则,它关系到统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凝聚力、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关系到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统计事业的兴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这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也是真个统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服务社会,统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如果不注意经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垄断,令统计失去原本意义;保守秘密,这是统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一项。
3.2强化统计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需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供水企业全部或局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活动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所谓整体功能,是指信息、咨询及监督,其中每一项都不能离开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会体现其价值。统计咨询与监督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议策略,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统计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综合加工及分析研究。
3.3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信息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的,随着现代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令其尽快适应供水企业自身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已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把统计工作纳入到各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浅见[J].职业,2009(30)
(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规模迅猛增长,从2001年的1016.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79.35亿元,增长了2733.34%,说明十四年来,江西省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呈现M型的震荡趋势,2001~2005年江西省工业迅猛增长,2005年工业总产值增幅高达50.23%,增速达到历史高峰;而2011~2014年增幅不断回落,到2014年增幅仅为16.68%。
江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一方面与其规模的加大、基数的上升有关,数据表明,2001年江西省工业产值仅为1016.02亿元,而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了13835.61亿元,2012年更是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达到了20809.47亿元,伴随着工业产值规模的加大,其增长幅度必然会出现回落;另一方面,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下滑,2012~2014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受此影响,同期江西省工业产值增速保持低位。
(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江西省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主要表现在传统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而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这说明江西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数据显示,2014年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52.1亿元,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千亿元,达7262.1亿元,同比增长7.10%,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6.0%,实现利润515.4亿元,增长7.91%。
数据进一步显示,2014年江西省制造业企业资产总值为16033.3亿元,占总资产的85%,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值为1802.3亿元,采矿业资产总值为1045.3亿元,占比分别为9.55%和5.45%,可以明显看出江西省工业经济中以制造业为主导,占比远高于热力、燃气、采矿业等传统行业。此外,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江西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1471个,其中采矿业3637个,制造业44196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38个,分别占7.1%、85.9%和7.0%。上述数据进一步表明江西省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工业科研投入加大
随着江西省工业发展规模的扩大,江西省工业企业对工业科研投入日益重视。加大工业科研投入能有效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有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能很好的推动江西省工业转变生产方式,有助于江西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江西省的区域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4年,江西省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经费支出为110.7亿元,比2008年增长123.4%;R&D研究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41%。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54个,比2008年增长120.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7%。这体现出了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专利申请数量为48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69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547.2%和494.0%。
二、各地市工业发展情况
(一)各地市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从各地市工业总量变化上看,2001~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各地市最高的为南昌市,其工业总产值为285.16亿元,最低的为吉安市,仅为39.74亿元;而到了2014年,南昌市工业总产值逼近5000亿元大关,达到了4991.39亿元,是2005年的125倍。这表明江西省各地市工业在过去十四年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各地市工业发展不平衡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上看,南昌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高,其次为九江市,景德镇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小。2014年南昌工业产值为4991.3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7.34%,九江市工业总产值为4560.1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5.84%,景德镇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083.5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76%。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地理位置占据了先天优势,以江铃汽车集团、洪都工业集团为代表的汽车、航空业发达;而九江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港口城市,水运航运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造船业、石化业发达,因此南昌和九江较全省其他地市而言,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发展明显占据优势。
(三)各地市工业发展增速变化不一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来看,2001~2014年,增幅最大的是吉安市,2001年吉安市工业产值为39.74亿元,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迅速增加到了2729.42亿元,增幅为6767.64%,在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增幅最小的为景德镇市,增幅仅为1103.57%。吉安市过去以井冈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业发达,而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相关政策,吉安市工业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四)地市省内工业排名变化较大
从排名上看,吉安和宜春上升幅度最大,景德镇、鹰潭和新余下降幅度最多。2001年,吉安和宜春的工业总产值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分别排第11和第6位,而到了2014年,这两个地市在全省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5和第3位,排名分别上升了6位和3位。与之相反,2001年,景德镇、鹰潭和新余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分别排在第3、第5和第7位,到了2014年,这两个地市的排名分别下降至第11位、第7位和第9位,景德镇排名下滑了8位,鹰潭和新余排名均下滑了2位。
三、江西省工业集聚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本节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01~2014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南昌市统计年鉴》、《九江市统计年鉴》及江西省其他各地市统计年鉴,其中反映江西省各地市发展工业情况用的是2001~2014年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反映江西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用的是2001~2014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二)集聚方法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聚程度,鉴于数据的获取的可行性,本文选择集中度的方法来测算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集聚情况。工业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X地区的工业集中度,为i年X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i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
(三)各地市工业集聚结果
第一,综合历年来看南昌市、九江市为江西省的工业集聚中心,工业集聚最低的是抚州市。2014年,南昌市工业集中度为0.1734,在省内排名第一,其次为九江,集中度为0.1584。从2001年至2014年,南昌市的工业集中度在0.17至0.30之间,在江西省11个市区中工业集中度常年稳居第一。2001~2014年,九江市工业集中度集中在0.10至0.16之间,仅次于南昌。整体来看,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为0.0405,最高为0.0534,在江西省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弱。
第二,宜春市、吉安市、上饶市和萍乡市近年工业集中度在全省的排名上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这四个地市工业发展在全省的比重上升。而鹰潭、新余、抚州和景德镇这四个地市工业集中度在省内的排名下降。宜春市2001年的工业集中度为0.0687,2014年上升为0.1093。吉安市由0.0403上升为0.0949,上饶市2001年工业集中度为0.0597,2014年为0.0888。
第三,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发展差距总体在不断减小。在2001年,各地市的工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市与最低的地市差值为0.2490,2005年的最大差值为0.2144,2009年的最大差值为0.1650,2011年最大差值为0.1389,2014年的最大差值为0.1358。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的工业化发展格局慢慢调整,各地市工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工业经济朝“全面推进,均衡发展”的格局发展。
(四)结论分析
为了全面反映江西省工业集聚的空间集聚情况,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中度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常用的GeoDa软件制作了江西省工业集聚空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工业集聚程度的空间分布图,得出以下结论:
1.江西省工业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东西弱的格局。赣北地区的九江市、南昌市、宜春市和赣南地区的赣州市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而赣东地区的抚州、景德镇和赣西地区的萍乡、新余的工业集中度均小于0.07,很明显说明江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赣北和赣南,这是因为赣北地区区位优越,作为沿江城市的九江水运发达,低廉的水成本和丰富的水资源使九江石化产业发达;而南昌作为省会城市,政策性投入明显,固定投资在省内靠前,基础设施较全省其他地市超前。赣南地区资源储备丰富,尤其是稀土资源储量在全国领先,赣州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以赣州稀土、赣锋锂业为代表行业龙头冶炼产业集群。
2.江西省各地市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梯队。南昌、九江、赣州和宜春四个地市为第一梯队,其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南昌和九江是江西省老牌工业强市,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随着江西省委打造南昌和九江双核战略,这两个地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赣州作为江西省占地面积和人口最多的地市,其地理位置独特,濒临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发达地区,近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赣州市抓住契机,大力承接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工业转移,加快了本地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发,赣州地区的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赣州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宜春市交通便利,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县域经济发达,丰城、樟树和高安等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
上饶、吉安、鹰潭这三个地市为第二梯队,其工业集中度在0.07~0.10之间,其中上饶、吉安这三个地市的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大,其工业发展水平在江西省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仅次于南昌、九江和赣州。鹰潭虽然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小,但其工业基础较好,以江西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加工和冶炼业发达,故其工业集聚度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工业统计;主要问题;对策
一、工业统计中的主要问题
1.统计不够全面
以单位清查为结果的工业经济漏洞较多,在清查时,登记的标准又和现在的工业统计单位标准不一样,两者之间存在很大误差。同时,因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导致企业频频出现破产、倒闭、兼并重组等现象发生,更替较为频繁,所以,规模以上的工业或者规模以上工业的申报,不能进入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范围。以上所述的各个方面,造就了当今工业统计总体的不完善。
2.维护困难
就拿规模以上工业而言,因为企业较少,所以成长的衰退期很明显。新建的企业登记非常明显,情况相对而言也很好掌握,相对应的维护工作只要稍加规范,就很容易作。但大量、较为分散的规模以下工业,工商登记注册时的不全面和已经倒闭企业的核销不及时,再加上没有更好取得有关资料的途径,就使维护工作相当困难。事实证明,统计部门如果只靠自己的能力去对基本单位进行清查是不行的,几乎很难成功。这样就存在原样复制的情况,所以整个本身的概念也变得非常模糊,很难对其界定,更何况企业之间发展有极度不稳定,这样下去必然会造成很高的离散度,使调查结果的误差不断扩大。所以,在规模以下工业调查中,如果还抱着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并且掺杂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调查出来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3.办法是新的,套路是老的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为经济主体的不断增多,配合程度也在逐渐下降,虚报、乱报、瞒报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规模以下企业的样本调查,经常出现少报、漏报等现象。
(2)因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调查成本的原因,使规模以下的工业调查还处在“行政开路,层层布置”的阶段。
(3)因为规模以下的企业都要经常维护。但现实的情况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单位虽然每年更新维护一次,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且规范的管理办法,各个企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上也各行其事,没有统一标准;除此之外,规模以下的企业样本框又是按照三年不变的原则。首先从操作上就导致了两个统计方位无法衔接,所以重复、遗漏的现象很容易发生。
(4)制度不够完善
当今,会计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范围和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多协调上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统计源头的数据质量的好坏。就财政管理部门而言,统计的原始数据和会计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审计管理部门一般只会对大型企业提出要求,而对其他企业则很少过问。
二、工业统计改革的建议
1.要从工业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建立起一个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组织结构。首先要从上层部门开始建立各种统计科、统计科、统计股之类的中心,对企业经济信息作出一个全面统计并且对其进行审核、汇总、分析。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设置机构模式,从交叉、分割的体制向集中合拢的体制转变,各基层企业要克服多头布置、多头培训、只由企业单方面承担、不断穿梭、统计分散等困难。要利用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统计出综合统计的职能,并且还要及时反映出社会经济全貌的统计成果。
2.要将统计出来的指标精简化,并且要规范体系设计。在基层月度工业报表和指标的设计中,要实行“两张表”制度。就是要以工业生产、销售总值为统计指标的主体,设计出《工业统计报表》、《工业财务报表》。要按照国家制度的要求反映出企业的季度或者月上报指标,将企业的各方面生产经营情况详细的反映出来。财务统计中,要根据增减部分指标,把工业劳动中的工资核算进来,将可以取消的财务报表全部取消,同时还要取消企业计算的指标,要减轻工业统计的负担,不断提高基层工业统计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3.要将方法制度合理调整。现在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工业经济信息,过于简单且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早就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过去,很多企业在调查时随便报出一个数,而现在无法取数和报数,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使工业统计信息更加完善,总体上要坚持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模式,规模较大的企业继续实行全面调查,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必须分别对待。要站在满足各级政府的要求上,建设好全乡城镇统计中心,并且按照企业的规定制度,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企业继续进行调查,由城乡统计中心实施,让统计部门汇总,并根据需要统计汇总。
4.要实现自动化处理,建立起一个标准统计代码。现在标准化的统计代码已经成型,但是想要运用的日常的统计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其主要原因是在登记注册中,并没有用统一的赋码,各部门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分别赋码。假如工商部门把所有的国有、私营企业都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那么就会增加统计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划分经济成分的难度。导致单位行业的代码不准确。另外,在数据处理的系统中的灌输还不够,并不能满足自动处理的要求。所以,在统计部门制作赋代码时,要编印成科学的,可以及时查阅的册子,提供给基层工业统计层使用,在传统的数据库里输入赋码。城乡的统计报表调查都可以顺利实行,其他专业的统计报表也要一样才可以。
参考文献:
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中除了会有更高的效率外,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故障诊断难度大,降低系统运行可靠性,进而会对工程机械运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想要确保工程机械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长期有效运行,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就必须要做好对系统可靠性的研究,采取措施来提高系统运行综合效果。
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在诊断方面会存在较大难度,这样以提高系统运行效果为目的,就需要从设计、生产、调试以及运行等环节进行研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概率。通过提高液压系统可靠性,便可以避免后期故障发生后的诊断与处理,减少工作量与管理难度。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按照发生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先天性故障、后天性故障、突发故障以及渐发故障。其中先天性故障即因为液压系统存在设计缺陷与结构缺陷;后天性故障即系统使用方式不对,或者实际不满足运行条件;突发故障则大多是因为元件损坏造成;渐发故障是因为构件服务寿命到期,而渐渐出现故障[1]。从系统可靠性角度分析,对系统进行优化,来克服系统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规范操作,便可以确保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
对于大多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来说,其均为可维修系统,因此在对其进行可靠性设计时,用从广义可靠性角度分析,即设计内容包括机械系统整个寿命期,包括可靠性与维修性。有效度为衡量广义可靠性的尺度,即在规定条件内使用时,某时刻t具有或维持其功能的概率,记为A(t)或者A,为时间函数。其中,又可以分为瞬时有效度、稳态有效度与平均有效度,一般提高液压系统可靠性,主要目的就是产品长时间使用有效度,则可用公式表达:A=tb/tb+tt,其中tb表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t表示平均修理时间[2]。
对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运行状态来看,产品可靠度R(t)与维修度M(t)满足指数分布要求,可以用公式表示:tb=1/λ,tt=1/μ,其中λ表示故障率,μ表示修复率。因此,可以确定有效度表达公式为:A=μ/μ+λ。想要提高产品有效度,必须要降低其故障率,并提高维修率,即需要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与维修度进行研究分析。
3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
3.1方案设计
主要以系统功能作为研究基础,在方案拟定阶段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降低系统设计的难度。即减少系统设计所用元件数量,降低系统设计难度,并满足基础功能设计需求。第一,保证设计理论的先进性。应选择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如应用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来确定零件相关参数,达到延缓疲劳失效的目的。第二,提高零件设计合理性。确保系统所用零件的合理性,包括材质选择的准确性,如摩擦副选择用高强韧耐磨材料,或者是过滤器选择用过滤性能良好的材料,均可以提高系统设计可靠性。同时也需要确保液压元件性能的标准性,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第三,提高系统密封与自动净化能力。液压系统运行故障大多是由于介质污染,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提高其抗污染性能,选择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元件,配置先进的介质过滤技术,并安装油水分离装置等[3]。
3.2参数设计
第一,容差设计。利用合理选择工作点方法,将元器件输出性能波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对常见误差因素自身波动的控制,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第二,降额设计。即有目的的来降低部分元器件的使用规范,将其调整到额定工况以下条件状态下运行,达到降低失效概率的目的,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第三,热设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升也是导致液压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做好温度参数的设计,避免出现异常温升的情况。
3.3结构设计
3.3.1简易化
为降低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在设计前可以确定一个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框图,其为n个子系统与部件组成的串联结构,第i个子系统与部件可靠性记为Cei,系统可靠性则可以表示为:
串联系统可靠性为各个子系统可靠性的乘积,则系统结构复杂程度越低,其包含的串联环节越少,系统也就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假设一个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框图为n个子系统与部件组成的并联结构,则第i个子系统与部件可靠性可以记为Cei,系统可靠性则可以表示为:
并联子系统不断增加,必定会降低各子系统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程度,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用2~3个并联来提高系统可靠性。
3.3.2抗干扰设计
将系统工作状态与环境干扰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以上经验,来采取有效的防备措施设计,设计方向为负载效应、环境防护等,并考虑关联效应与耦合效应影响内干扰等因素[4]。通过设计来尽量避免各类干扰因素的出现,并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3.3人机工程设计
液压系统故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操作失误,而人为差错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设计不合理,因此设计时需要提高人机工程的合理性。即对人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对液压系统人机界面设计进行优化,包括信息显示器、作业空间、控制器等,来提高系统操作的便利性与有效性,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误差而出现系统故障的问题。
4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可靠性分析
4.1系统污染控制
液压油污染对系统可靠性具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系统故障是由液压油污染诱发,因此在使用与维修阶段,需要重点做好对液压系统清洁度的控制,将管理措施落实到生产、配置、适用与维修等不同阶段。系统装配前需要对管路、邮箱、接头以及液压元件等进行全面清洁,尤其是液压集成阀块,需要彻底清除掉其内部油道表面存有的尖角与毛刺。装配完成后则应对整个系统进行冲洗,对系统内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全面清除。另外,还应安装过滤装置,在对系统加油时,需要进行过滤处理。
4.2维修阶段控制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阶段的优化,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系统故障后,诊断与处理难度。因此应尽量选择用互换性好的标准化零部件,提高系统拆装的便利性,降低各部件拆装的难度,并且装配配对要易于识别。同时,对于易出现故障的部位,周围应预留出足够的检测空间与维修空间,在维修某零部件时,尽量不要对周围部件造成影响。另外,提高系统故障可检测性,在设计阶段根据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确定故障树图,便于后期故障的查找与诊断,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降低故障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