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人力资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以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检测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科研水平。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在食品领域内,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检验和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爱岗敬业;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食品工业是把一切可食资源加工成食品的工业。当今食品工业的概念己不单是农业加工的延伸和继续,而是农业的导向工业。一个国家加工食品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不但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最大的,而且对稳定和美化人民生活,巩固社会安定团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如印刷、包装、造纸、塑料、玻璃等)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以食为天”,无论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追求来分析,食品工业都是前途无量,永胜不衰的工业。但目前就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资源的发展利用或是食品的品种、质量、包装、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也不能满足国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各类新兴食品的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活的载体, 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我国食品工业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顺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趋势,除了强化企业内部改造,认真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外,必须利用现代工业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完善传统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促进工业化生产,大力开发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研究、开发、设计出各种各祥新食品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化人民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充实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力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而言,都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食品工业的高技术领域,开放性企业和发展很快的乡镇企业,更是需要人才,特别是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品科学与工程”直接服务于食品工业,其范围包括: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美学、工艺学、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无论从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应有全方位和高标准的要求;否则,很难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各种食品新产品的开发为主要目的,现代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工艺与设备并重,在业务方面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重视食品工艺学系统的研究和当今自然科学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在食品工艺系统中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面广,适应性强,既能从事技术开发,也能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具备工程经济观点、市场观点和工业管理知识,能参与工厂或车间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

三、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措施

食品工业是服务面宽、受益面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追求最密切的产业,它的发展勿容置疑,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农业和食品基础原料产业的影响与制约。尽管食品工业每年都以高的速度发展,但整体水平仍很低,整体效益仍较差,加之食品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质量、品质要求严,市场竞争激烈。对市场变化和物价波动反映最敏感以及某些政策方面的影响,导致食品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行业日趋兴旺,有的行业大起大落,举步维艰。面对这些现状,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的形势,加强对食品工业正确的认识十分必要。应通过认识食品工业的内涵,了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食品工业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使大家认识到它的发展;通过剖析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的客观规律和展现国家对食品工业的近、远期规划,坚定他们对食品工业美好前景的信念。与此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以下事实: 食品工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经济状况和水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求效益,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

作为食品工业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既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贡献。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应有的价值。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应注意: 明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团队带头人。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整个食品科学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保持动态组合。在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时,团队带头人应充分考虑全体成员的职称、学历、能力、个性及专业特长,应使人员配备做到技能互补,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从事基础、开发等工作的成员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由于科研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各阶段需要不同特点的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因此,应根据项目及任务的完成进度适时调整成员,努力构建一支高效的研究队伍。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人,其中包括科研工作环境、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设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 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的一种组织活动。科研团队组建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二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会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团队取得更高的绩效。科研工作者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科研工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民主、宽松、合作的氛围时, 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理念、合作精神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 实施措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明确办学的定位、方向以及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特色走创新型大学之路。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特色人才培养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龙头城市,已率先进入后工业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密集,此后工业化阶段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人才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决策,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使中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些城市的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习俗相似,商品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我们要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的原则,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最佳切入点,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模式等方面办出特色。把一些工程学院办成创新型的大学。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以科学发展观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全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发展观。为此,要坚持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根本方法是合理的定位及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自己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区域经济需求和食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宗旨。体现“精理论、重创新、宽口径、强实践”的专业理念,形成“以生物技术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农业资源为对象,以精深加工为目标”的专业特色和“掌握原理、重在应用、顶岗实习、柔性就业”的专业_培养模式,着力于为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紧密结合经济区食品工业发展,服务区域农村经济,立足区域特色资源,推动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初步形成以食品工程、质量控制和食品生物技术三大专业方向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专业体系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必须对知识结构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能力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分配,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该专业知识技能之所需,又要充分考虑到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需求,构建“平台+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体系,使课程体系整合化、培养方式能力化、培养计划动态化。

1.构建“平台+模块”式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知识结构体系中搭建四个平台,分别是:公共基础与素质平台、专业基础素质平台、综合素质平台、专业核心与知识平台。

2.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体系。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以较为宽广的实践教学模块为支撑,经过深入研究,精心运作,构建独具特色的能力结构体系,并实现能力与知识的有机融合。能力结构体系必须服务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平台。注意能力结构体系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衔接,形成四个层次的能力结构体系:即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生产现场操作能力和创业实践综合能力。

第一层次: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主要依托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完成,面向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 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素质平台进行,是学生达到毕业的基本能力要求。第二层次: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和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食品工程及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培养的是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质量控制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培养的是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主要专业选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进行,以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第三层次:生产现场操作能力。主要依托校外的实训基地完成 食品工程及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主要从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生产现场操作能力。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应对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质量控制专业方向所培养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食品企业的产品分析技能、企业中常用的实验设备使用、通过实验手段判定问题所在的能力。通过仿真模拟、现场实习、综合课程设计等方法实现对学生生产现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层次:创业实践综合能力。通过开发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综合创业实战训练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促进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间的协作,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延伸能力,这也是前一个层次能力培养的综合检测,它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分析

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应用型院校承担着教育改革创新的重任,在举办专业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产业发展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支撑。应用型院校要进一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必须实现转型,实现能级的提升,要在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而现代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然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企业对参与专业教育工作也允满了热情与期盼,愿意为专业教育提供物质、师资、基地等方面的支持。

2.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为专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使产学研联盟日益成为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一项“战略意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也在努力探索产学研联盟新模式,使学校的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结合。政策引导也对产学研联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3.应用型院校具有举办专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他们具有多年举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历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输送了大批各级各类企业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这些高校注重应用为先、专业精深和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强化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注重产学研结合,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培养模式等无不体现了服务行业产业的宗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次,专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和企业实际工作背景并重的“双结构型”师资队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应用型院校坚持与产业共发展、同进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与行业、企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特色师资队伍、合作开展科研项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支持,丰富了教育资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专业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第四,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应用性学科,应用性研究成果突出。一些应用型院校大多在其主体学科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本行业领域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五、应用型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

考虑到应用型院校在服务区域、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差异,可以选择在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具备条件的应用型院校进行某些类型、某些领域的专业教育。

1.设好准入条件。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定位于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功能定位于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为打造应用型院校培养专业教育的品牌并形成鲜明特色,应该对承担应用型院校的本科办学年限、管理运行机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条件、实践环节保障等方面设定明确要求,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2.把握好审批程序,建立质量保障、监控和激励机制。为保障应用型院校专业培养质量,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对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培养院校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办学条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规范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顺利实施。学校应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习实践等多个环节人手。努力探索开放、协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打造专业学位品牌,组织优秀生源,把好招生质量关。建立节点监控机制,加强校内评估体系和校外教学点建设,规范教学点管理。建立奖学金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辅助作用。

应用型院校的专业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学校培养质量的保证。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应通过合作培养,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校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有实力的应用型院校应抓住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机遇,先行先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掌握更强的技术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彰显应用型人才的独特魅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改革 

食品工业作为人类的生命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现在的食品加工企业也不是从前的行业模式了,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而且许多酒店、连锁超市都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基地。为响应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号召,更好服务本地食品企业,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专业教学方面应当做出一定的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教学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设置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优化教学设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食品企业培养出专业知识够用、职业技能高,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及探究式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时应注重选取鲜活、灵动的新话题、新材料,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群体与个体的不同角度的思维差异,引导学生由被动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对话,由“教法”变为“学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教学中的选题不论在题例设置、内容安排、方法应用,还是在训练考察等方面中都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建设实习实训室 

本专业课程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尝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例如,以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与实验技术、仪器分析等为代表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和广阔的实践空间,也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功能完备的校内实验室,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比例达到50%以上,例如,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酿酒技术等课程中,充分利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采取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对分析检验标准方法等采取边讲边练的教学。此外,还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考取衔接,做到学生“零距离”上岗。在完成全部理论与实践课程后,为学生设定实践课题进行综合实训。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一线挂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提升的相关培训,定期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专业教学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除不断完善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将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共享外,努力建设更多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着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5.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校内除了日常教学实训外,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市级技能比赛,校外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多参赛多锻炼,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技能培养模式。 

6.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在校内提供模拟创业场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经营管理与创业能力,为学生零距离、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初级技能培训与鉴定、技能提升培训及学历提升培训等服务,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提升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全面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段素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 

[2]夏道宗.高等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科学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2). 

[3]李先保,郭亮.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 

[4]黄业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2).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5S”管理;示范教学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09-02

实验室是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特别是示范教学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重、仪器设备多,并且大多实验室药品种类及数量繁杂,化学危险品的使用也缺乏有效管理,逐渐成为实验室开放的危险因子。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借鉴企业推行的“5S”管理理念,将其融入到示范教学中心的日常管理中,以此探讨示范教学中心管理的新方法,对提高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式管理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高校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科学是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科。食品科学实验技术是食品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在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食品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学习的开展。目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每个实验室都是依据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式管理,所以实验室管理的水平不一。食品科学实验的主要特点是:(1)实验学科跨度比较大,包括化学类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生物技术实验、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工艺及食品工程实验等;(2)实验涉及的内容广,包括粮油制品、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3)实验过程复杂,涉及的仪器设备数量大且多样,化学品种类多且危险。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开放难度。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在日常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较少,且较多挂在墙上无任何实质性执行;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且无专人管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管理理念,不穿实验服、不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的事情时常发生;缺乏安全意识,实验垃圾与生活垃圾不分开,缺乏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知识;课堂纪律较为随意等。要想改善目前的实验管理现状,就必须针对上述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制定制度化、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做好铺垫。“5S”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在实验室管理中采用“5S”管理办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达到培养教工积极工作、主动负责和培养学生遵章守法、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5S”管理在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管理中的运用

“5S”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具体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品质的一种独特管理办法。目前,“5S”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潮流,被广泛地推广于机关、服务业、文教、卫生等部门[1-3]。在示范教学中心管理中推行“5S”,要重点加强对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5S”管理的认识,了解如何组织和开展实施“5S”,并最终接受“5S”的管理理念。

1.整理。整理就是将示范教学中心的设备、试剂和物品(非设备试剂类)等进行全面盘点,制定出设备清单、试剂清单和物品清单,然后再进行分类。A类:废旧仪器、不用的物品和过期的化学试剂等。其中,过期的化学试剂还要按照普通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等进行亚分类。B类:有用的设备、试剂和物品。在B类里,可依据其使用频率(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或特性(培养箱干燥箱类、分析仪器类、耗材类)等分成不同亚类。

2.整顿。在整顿之前,示范教学中心实验管理人员要完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等,加强如急救、消防、泄漏等应急措施的管理。在制定好上述规则后,就可以进行整顿了。整顿就是把整理出的物品进行分析,确定其最小允许数量,按其位置进行合理摆放,并进行有效标志。具体实施方法:对于整理中的A类仪器、物品和试剂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废旧仪器和物品可经学校设备管理处验收判定后进行集中报废,以尽快腾出空间;过期的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可根据学校化学品回收的相关要求,统一进行报废处理,以减小安全隐患。对于整理中的B类设备、试剂和物品,要进行分类管理。设备、物品类要根据其功能关联性摆放在相应的位置。教师需将每台设备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张贴在显要位置,每台设备的说明书、日常维修保养说明和相关配件,如程序安装盘、电源线、网线等存放在最近的抽屉里并进行标示。对于整理中的B类试剂,主要是归类。归类后的化学品要分门别类放置,100%做好标示,一一对应。由于化学品的特殊性,在存放时应结合其化学性质合理保存。强酸、强碱类化学品和易引起自燃、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应避光储存在专用的耐腐蚀的铁皮箱内;高挥发性药品放置在避光通风处;易氧化的药品、生物制剂等应存放在低温冰箱内。所有的化学试剂都应该按照有效日期与配置日期的顺序摆放,以避免药品过期失效浪费。此外,在整顿后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对各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明确其主要危害点和应急措施;学生要在指定区域内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规范操作;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实验报告等,对于发现的问题,交由指导教师一起讨论解决。整顿工作的重点将所有物品使用后归位。只有严格执行这一点,实验教学才能有序高效进行。

3.清扫。清扫是将环境彻底打扫干净,创造一个清爽舒心的工作环境。通过清扫,将不需要的化学品和杂物清除掉;通过清扫,使实验室不留死角;通过清扫,加强师生的整洁与安全意识。

4.清洁。清洁是在彻底落实整理、整顿与清扫之后,将其工作成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在清洁过程中,要求师生全员重视“5S”,保持“5S”意识。实验课前,师生要注意检查设备和地面的清洁,并保持实验服的清洁。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的仪器、台面、地面进行卫生清洁,建立清扫基准,设备、化学品要归回原位,归类摆放整齐,排除安全隐患。

5.素养。素养是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规范日常行为,提高素质,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面对的学生较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示范教学中心的管理,学生又是学习和实验的主体,因此必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全员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示范教学管理中强化“5S”教育,还要长期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只有做到坚持和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师生素养,才能将示范教学中心建设推向一个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新平台。

三、开放式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的探索

1.开放时间的调整与预约系统。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时间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时间仅限于学校实验教学的安排时间,是限定时间段内的限定区域开放。时间调整后,可保证工作日内8∶00~21∶00开放,周末节假日提前预约。这样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创造性研究问题的能力。网上预约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开放式示范教学中心时间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示范教学中心的利用效率[4]。示范教学中心在线预约系统分为学院教务管理员、示范教学中心管理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四大模块。学院教务管理员针对专业信息进行管理,协调学校教学任务与各级学生实践的落实;示范教学中心管理员是预约系统的具体管理者,拥有对各级预约信息的审核权;实验教师可管理学生信息;而学生可登陆系统在线预约系统完善自己的信息和进行预约。

2.开放内容的调整。目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可开放的实验教学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学校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可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研究发展训练计划、本科毕业论文、挑战杯、各种专业创新大赛等提供实践场所。学生可利用示范教学中心的资源优势,把食品相关实践课程融会贯通,把它们融合成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从而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另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还充分发挥了科研团队的作用,开设了教授指导下的创新实践课程,学生可根据教授们的不同研究方向,提取各实验室特色及优势实验项目,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式管理依赖于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觉行动,依赖于师生提高素养。“5S”管理营造的是一种“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友好和谐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可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学习动力。食品科学示范教学中心的管理,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不仅仅可以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和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实验习惯和行为规范,还可以使示范教学中心的工作更加标准化和制度化,从而推动示范教学中心的开放优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家勤,黄雪群,林曼芬,等.实验室管理中引入企业5S管理初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85-87.

[2]李仁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5S“管理[J].北京农业,2014,(4):267-269.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主要栏目

■ 农业基础科学

■ 农艺学

■ 园艺学

■ 植物护理学

■ 农业科学

■ 农业工程学

■ 资源与环境科学

■ 动物科学

■ 食品科学

■ 农村经济学

 

投稿要求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