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推广营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客源不稳等,为保持成本和收益的基本平衡,客运企业投入到农村客运线路的大多是从干线上淘汰的老旧车辆,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更遑论舒适性。同时,客车生产企业对农村客运市场投入亦不多,客车产品缺乏针对性,已难以适应农村客运市场的要求。许多农民出行无奈选择农用运输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法营运的交通工具,安全隐患较大。要发展农村客运,客车技术换代升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百姓所需就是交通运管人孜孜追求的动力。为此,2006年3月,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组织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重庆农村客车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针对重庆农村公路特点及农民实际运输要求,研发新型的、满足农村客运要求的专用客车。
课题组首先面向全市农村客运经营者、道路运输管理者、农民朋友、农村客运车辆驾驶员发放并回收了4000余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初步的农村客运车辆车型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客运现状,运管局组织专家、学者、行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农村客运车型调查小组,深入梁平、合川、石柱、万州等进行了现场调研,基本摸清了农村客运市场对车型的特殊需求。经过调查总结、座谈分析、交流讨论,课题组形成了《农村客运车辆车型调研报告》。
与城市客车和公路干线客车追求环保、舒适、豪华不同,农村客车主要考虑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重庆大部分农村都是山区,因此还要对动力性、通过性予以充分的考虑。课题组最终确定了《重庆市农村客运车辆技术方案》――选用非承载式车身,以柴油机作为动力,车辆座位数在10-25座之间,车辆长度为5-7米,座椅布局为2+1形式,在客车尾部设置行李仓,整车价格在8万元左右。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ABS、空调、车外顶行李架和车后自行车挂架等。
在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成功开发试制样车后,运管局组织召开了样车展示会,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和各级行业管理部门以及运输企业的代表出席了展示会,对样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样车研发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7年4月3日,样车通过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严格测试,其动力性、经济型、安全性等指标皆符合相关标准,这也意味着课题组成功开发出适合重庆农村客运条件和农村道路特点的新型农村客车。
开发新型农村客车只是为农村客运提供一个更好的硬件条件,想要真正让这些客车发挥作用,关键还要看推广和应用。
在运管局的组织下,重庆恒通客车公司消化、吸收课题成果,在样车基础上开发了农村客运系列车型,并实现量产。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实践,在车型和功能上不断改进,量产的10余款农村客运车型,兼顾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受到重庆农村客运市场欢迎,并进入其它省份农村客运市场。
关键词:全媒体;微营销;出版社;品牌
出版业的网络营销是出版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图书网络营销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由传统营销注重以推销产品为中心的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转向注重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的4C(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图书网络营销具有广域性、实时性、互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正日益成为出版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今天,说起出版社的网络营销,除了借助强势电商平台、做好自己的官网销售及网络销售平台的旗舰店外,还需要审时度势利用好两股网络“微”力量――微博和微信。本文仅以我供职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以下简称“我社”)为例,探讨出版社利用微博和微信平台进行图书营销的模式和方法对于企业品牌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以微博和微信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微”营销一方面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扩展营销范围;另外由于市场流通和交易方式的改变,中间商地位削弱,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上网交易,实物操作无纸化,支付过程无现金化,也使得营销的策略自传统的注重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转化为注重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满足欲望的成本、方便购买、实时沟通。不仅如此,“微”营销对于出版社自身品牌的建设和经营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品牌效应和“微”营销的效果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有效推进出版社销售业绩的同时,如何利用新兴销售平台打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当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微”营销的另一重要维度。
一、微博营销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在用户之间进行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信息获取的新式平台,它允许用户之间进行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信息获取的新式平台,它允许用户通过WAP、WEB及其他客户端来建立个人社区,并用140字之内的文字信息,同时与他人相互分享。随着微博的普及,这一平台已经被大量企业作为营销的利器,出版社也已开始关注并运用微博进行图书营销。微博之所以被传统图书营销如此看重,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Web2.0技术背景下微博自身具有迅捷、开放、互动与简洁的独到优势。Web1.0带来的是门户网站时代,信息是单向度的传播,而到了Web2.0时代,网友不仅是被动的受众(信宿),更成为了主动的信息传递者(信源)。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而微博的强互动性,大大突破了纸质和电子等传统媒体甚至博客等新媒体所带来的约束。
第二,微博日益庞大的用户群体,呈几何级数急速增长。用户对媒体的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的。微博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传播与交流的心理需求,还能让人们根据动机、需要、情感、情绪等重新塑造一个虚拟的自我。微博提供的海量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正是满足了受众的使用和满足心理。微博用户能够选择只是成为受众,还是同时参与互动。喻国明说:“Web2.0 时代,谁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用户贡献内容,对碎片化信息内容的呈现结构进行优化,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和利用,谁就有可能获取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微博产品的出现为达到这种影响力提供了极具发展的前景路径。”①
我社在新浪网的官方微博帐号设置于2010年,由营销部专人打理。我社通过官方微博展开的图书营销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
第一,活动方案,比如广为各出版社运用的微博转发赠书活动。我社官微开展了多次微博转发赠书活动。重在与当下时节、或与当下热点结合,如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以2015届大专院校毕业生为目标读者群的求职辅导图书推介与赠送――《规划最好的自己》《跟谁都能聊得来》《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改变世界从一个蛋糕开始》;或与产品内容相关,从图书中搜索容易激发兴趣、引起共鸣,如2013年底开始的转发赠送著名行者游记作品二本书《台湾,用骑得最美》,这本书内容详实,角度新颖,并附有大量配图,从一个较少被涉及的角度――骑行――展现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攻略,而在宣传时间的把握上也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新年假期。此微博一发出在两三天之内转发量就达到3000条,反响强烈。
又如我社官微有的放矢展开的微访谈活动,邀请我社图书作者中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家,结合产品宣传期做微访谈。如2014年4月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同时也是我社当期主推图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张颐武教授在新浪做微访谈,这样对官微聚拢人气、提高关注、推广图书知名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线下与线上活动结合,对实地营销活动预告,活动中进行微博内容直播,或通过大屏幕的方式对活动现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促进,并在活动后期从微博上获得反馈。如2012年10月房地产大鳄任志强读者见面会,指明参加活动的丰厚奖品以及加大对作者书籍的精彩评论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第二种主要的微博营销活动是信息的定向推送:出版社在举办微博活动后,对积极参加活动并且中奖的读者定向圈出,给予奖励和答谢,以“@”的方式通知他们,这样保证了信息传播的精确性。被圈者就会转发这条微博,出版信息将以“病毒”的方式扩散开来。
就我社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展开的图书营销活动而言,即通过新书书摘书讯等内容,传递产品信息,进行产品宣传;通过与网络大V 互动、参与热点话题等,增加知名度,促进曝光率;通过组织微博活动,如转发赠书、有奖参与互动话题等,定位目标读者群体,精准传达信息;通过与粉丝互动,提供售后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捕捉市场反馈;通过新闻、直播活动等实地活动讯息,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并对活动进行扩展和延伸,从而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微信营销
2011 年初,腾讯公司推出手机通信软件微信,用户可以选择单聊或者群聊,向好友发送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消息,根据定位功能找到好友所在位置,能够给用户带来新鲜的沟通体验。微信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社交化媒体向着更加实时、互动的方向发展和演进。而所谓微信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微信这种新兴社会化媒体影响读者,在微信上推送信息,读者分享信息并进行互动,从而实现宣传产品、管理客户关系、扩大品牌知名度等效果的营销行为。图书微信营销是微信营销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即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图书信息,开展图书营销活动,通过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培养读者忠诚度,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促进图书销售。
截止 2015年 11 月 15日,以“图书出版”为关键词搜索公众账号,共搜到相关认证的公众账号 127个,遍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吉林等地区;以“作家”为关键词,共搜到 216个公众账号,其中经过认证的 89个;以“出版人”为关键词,共搜到 79 个经过认证的公众账号。由此可见,无论是出版社、作家还是出版人,已经将微信作为图书宣传与销售的平台。我社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的图书营销活动依主体性质划分,可分为我社公众号和系列公众号两个类型。
我社公众号开设于2012年夏天,通过我社公众号开展的图书营销活动一般比较宏观,主要以塑造和营运出版社品牌为主要目的,因此我们的营销工作也是在此方针下展开的。
第一,丰富公众平台,坚守营销主阵地。我们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是出版社吸引读者关注、增强用户黏性的主要手段,于是就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的图书营销活动而言,主要集中在书籍摘选及文章欣赏、活动公告及推广、新书简介及推荐、新闻资讯或生活常识服务等常规信息内容的推送等。
我们会摘选已经发行的经典图书以及热销图书中优秀的文章和叙事通过我社公众平台进行推送内容,这种操作模式不仅方便快捷,并且对出版社的图书产品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活动公告及推广也是我社公众平台主要的信息推送内容之一,把近期即将举办的抽奖活动、购书优惠、签名售书或者作者见面会等活动信息及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并进行推广,吸引读者的参与。
相比于前两种,新书简介及推荐是我社公众平台进行图书营销的重点,一般以书讯、书单、文摘简介等形式展示给受众,有些还会配以专家书评或名人推荐来造势预热。比如2015年1月我社出版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教授最新力作《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一书,为配合该书的发行,我社公众号连续20多天推送与该书相关的文本及新闻,为避免受众阅读疲劳,每一期推送的内容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如探讨南环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如讨论中国重拾世界话语权的问题。围绕《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所展开的一系列营销和推广社会反响极佳,被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和传统媒体转发。
第二,巧用二维码,增强读者使用体验。O2O的全称为Online To Offline,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即从线上到线下,O2O营销模式最早起源于团购业务,微信的产生让O2O营销萌生了新的意义,即O2O营销的作用不仅仅是商家在线上引导消费者的交易行为,更重要的作用是商家可以利用线上的便利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下服务。对于图书产品而言,微信主要通过二维码来实现O2O营销模式。二维码是一种利用黑白矩形图案来表示二进制数据的先进技术手段,这个小小的图案可以承载文字、声音、图片甚至视频等各项信息,它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
二维码为读者的图书消费提供了更便捷的微信渠道入口。二维码不仅能承载图书折扣券、代金券等电子优惠信息,而且无论读者在何时何地看到喜欢的图书产品产生购买需求时,用微信扫一扫印制在图书封面上的二维码信息就能在手机上显示出该图书出版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界面,读者对出版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形成关注后,不仅可以获得出版企业在公众平台上的海量资讯,还可以由平台上的购买链接直接到达图书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支付购买,这样不仅扩大了出版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购买冲动,实现了读者“随时随地随心购”的便捷消费体验。
二维码为读者提供了数字化阅读的新体验――纸数互动。微信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可以瞬间让读者从纸质阅读进入数字化体验,将单一的平面阅读变为丰富的多媒体阅读,例如我社出版的童书系列《超时空猎人》,以主人公超时空猎人的旅行目的地为主题插入了多个包含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内容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具有城市介绍、历史说明、穿越设定等功能,这种生动有趣的现场体验形式将直接激发小朋友的购书欲望。同时,二维码的“纸数互动”还可以应用于图书的扩展性阅读、网站链接、流程式教学、场景演示等。为了吸引读者,出版社以往常常为图书产品配备光盘,但是光盘不仅在制作上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而且也容易被损坏,现在依靠二维码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增值业务的功能。
除了我社统一的公众号之外,由我社推出的一些成系列成规模的图书也各自申请设立了微信公众号,比如,我们从德国引入版权的大型儿童绘本“小小变色龙”系列,区别于以往的图书营销活动以新书会、新书研讨会、签名售书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小小变色龙”系列绘本的营销充分展现了用线上优势来带动线下营销的模式。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数据统计”功能对用户进行地域分组,不同地域的读者特点经过信息统计分析后将成为出版企业在各地进行本地化活动的营销依据,以“抢红包”“集点赞”“有奖竞猜”“趣味问答”和“智力闯关”等趣味性参与方式发放入场券为即将举办的本地化活动预热造势,微信“扫一扫”扫出“幸运奖品”,微信“摇一摇”摇出“幸运读者”等,这些新颖有趣的本地化活动形式成为吸引读者的创新性营销手段。例如我社在2014年8月在上海书展期间策划了“寻找变色龙”的互动游戏,只要参与者关注其微信账号就可以在微信上获得互动试题,回答正确就可以获赠一本图书。通过微信的线上小游戏,“小小变色龙”微信公众号在书展期间收获了三百位关注粉丝,也大大提升了其在书展上的人气指数。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微信移动化便捷支付的建立与完善使得读者在微信上不仅能够详尽地了解到图书产品信息,与出版企业甚至作者本人在微信上互动沟通,还能通过微信链接图书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微信支付购买,出版企业在微信平台上几乎能实现图书产品全环节与全过程的营销。随着微信对第三方平台接口权限的进一步开放,出版企业在微信上探索建立起从图书信息、读者互动沟通、微信电子商务到微信移动支付为一体的“闭环”全营销平台的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关注支付平台/功能也是我社在未来两年全力开拓微信渠道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划分社会不同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发展及使用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②那么在全媒体的新语境中,受众对信息获取的方式、途径、渠道、速度,以及信息内容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具体到图书营销而言,这就势必会对销售渠道、方式及生态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播和销售的过程中,出版社品牌形象和品牌效应得以凸显。过去我们往往重视微信和微博营销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在此过程中企业品牌价值的再造。而事实上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是知名度、凝聚力是集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从上述我社的案例即可看出,出版社展开的图书微营销一方面建立在企业已有的品牌价值之上,而另一方面,成功的、有效的销售对品牌价值的建设和深化亦起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注解:
① 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57页。
②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参考文献:
[1] 孟凡波.我国图书销售渠道面临的问题分析[J].经济师,2005,04.
[2] 尤爱国.图书电子商务所遇到的瓶颈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
[3] 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平台建设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虽然对传统金融业务造成了冲击,但并未突破金融理论的框架。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万建华(2013)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活动中的运用和创新,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实质,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提出,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而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界定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异质性特征:
1.互联网金融高度虚拟化。
互联网金融依靠键盘输入即可完成大部分金融交易活动,在经营场所、业务操作、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实现虚拟化。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地点是由字母构成的网址和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业务操作是全程采用计算机数据化系统的运作方式;其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大多是仅存于理念中的电子货币产品和无形化的服务。
2.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性。
传统商业银行服务门槛较高,无法为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客户提供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技术支持下,经营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具有高度开放性。互联网金融让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组织和人群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吸纳了金额较小但总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具大众化的色彩,是一种“普惠”金融。
3.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快速在金融市场中捕获客户的网络社交、交易信息等资源,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分析潜在客户的需求导向。通过对庞大数据信息做充分的挖掘利用,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化营销和体验式服务,金融模式能够快速创新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模式。
4.互联网金融客户粘性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能及时与客户在线沟通交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响应客户的反馈和需求,良好的用户体验俘获了大量的忠诚客户,加上使用习惯强化了客户粘性,易于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粘性化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得以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在衍生金融平台上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蚕食传统金融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带来冲击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模式正逐渐蚕食用户在柜面办理结算业务的传统方式。如支付宝已经能够提供代购机票、火车票,代收物业费、交通罚款,代缴水、电、煤气、电信等公用事业费用,保险、基金和彩票,甚至医院挂号等多种支付结算服务,渗透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交易量的提高不断扩大虚拟货币发行量,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速50.3%。按如此发展趋势,交易金额将迎来爆炸性增长,到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2万亿,对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二)在线销售理财产品威胁银行传统销售渠道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正逐步走向资产管理的产品创造端,步步为营的跨界经营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传统销售渠道带来运营模式的挑战。如阿里巴巴收购天弘基金股权进军金融领域,余额宝提供货币型基金增值理财服务,百度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年化收益率为8%的理财基金。与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相比,传统网点渠道的销售覆盖面较窄,一是因为传统销售渠道受限于地理位置导致网点辐射区域的面积较小,二是由于营业网点的开设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限制难以覆盖到城市的整个区域。而在线销售模式打破了这些限制,在监管部门的允许下,理财产品的销售范围可以覆盖到全国各地,扩大了理财产品的销售空间。另外,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更易受到大众客户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年轻的客户群体。网络销售的这些优势的存在,逐渐威胁了银行传统销售渠道的地位。
(三)互联网资源配置方式对传统融资格局形成冲击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历来占据着融资格局的主导地位,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电商融资平台,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基于市场价值撮合投融资双方在线上交易,实现了直接借贷,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P2P平台为投融资双方提供透明的金融信息,制定投融资双方的交易规范,提供投融资咨询、逾期贷款追偿等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到平台,削弱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降低了其资源配置能力:一方面投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发现机会、筛选过滤和匹配交易,对资金信息中介的需求优先于资金中介,削弱了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中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投融资双方之间交易要素透明、定价合理、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数据化,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度和交易成本,相比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中介服务能力。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加速了金融脱媒,突破了传统的融资格局。
三、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平台建设
(一)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商业银行应深刻认识到电商平台是获取消费者信息最高效、成本低、规模大的渠道,并可获得作为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用户使用量。为应对电商平台渗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主动出击,反过来进入电商业务,与电商企业在网络上开展竞争。虽然电商市场已是阿里、京东等电商的天下,商业银行看似难以竞争。但是银行拥有大量未挖掘的客户数据资源、风控优势和良好的信誉,成为银行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可借助其优势确定精准的供给需求,有针对性地介入电子商务以及对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完美地将线上商品交易和线下传统业务进行融合。商业银行做电商可基于其在金融服务的优势,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步步为营逐步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首先可以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着重为客户提供普通电子商务平台所难以提供的贵重商品、高端电子产品及理财产品等;进一步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将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消费贷款等金融工具嵌入电商平台,使得银行电商平台可提供支付结算、转账、融资、贷款等服务;并利用网点分布广、客户多等资源优势进行宣传推广,如在营业网点设立电子商务体验区,吸引壮大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客户群体。商业银行一旦成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可充分发挥支付中介、信息中介和融资中介的功能,通过平台不仅可获得终端客户信息,包括支付、贷款和理财在内的金融信息,而且还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分期付款、融资贷款、担保交易、资金托管和支付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可以帮助交易双方解决各种售后问题和纠纷。
(二)跨行跨组织电子理财平台建设
在“负利率时代”的背景下,为谋求保值增值,由活期、定期存款转向理财产品已经成为趋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渠道设计上勇于创新,并通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拓展了渠道的宽度。因此,其发展时间虽短但已累积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形成了庞大的规模。2015年3月,余额宝规模已达到7117.24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基金和全球第十大共同基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更多选择的投资模式,导致商业银行储户流失。虽然商业银行曾采取行动抑制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张,如建行和工行对用户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单笔5万元降至5千元,每月限额从20万元降为5万元。但互联网金融产品代表的“普惠金融”理念已深得人心,难以撼动,商业银行需要意识到只有主动探寻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路径,才能适应金融市场新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搭建电子理财平台,创新理财产品,将原有的线下资源优势转变为线上平台的流量和数据优势,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保持和吸引更多用户,避免未来被其他互联网平台“后台化”。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可以抱团合作,并与相关的组织协作,构建银行理财联盟,搭建一个跨行跨组织电子理财平台,旨在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理财信息和购买理财产品:只要有一家银行的银行卡,就可以在线上线下跨行购买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
(三)银行P2P网贷平台建设
商业银行为控制不良贷款率,需要对放贷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流程非常复杂,加上中小微企业具有周转资金频繁、违约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要求。而P2P网贷平台具有借贷双方要素透明、信息对称、灵活选择、定价合理的优势,具有操作方便、放贷及时、额度小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虽然中小微企业并非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这是未来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且P2P网贷平台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战略性影响。因此,银行必须重视P2P网贷平台的竞争,搭建自身P2P网贷平台,重塑放贷模式,增加小额贷款比例,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相对而言,商业银行所搭建的P2P网贷平台更具有信誉保证,更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搭建P2P网贷平台,最重要的一环是建立适合银行风险要求的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可参考P2P平台的资信评估方法,利用“大数据”构建信用评级模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其次,完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贷款技术。
四、商业银行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经营理念,为业务平台化提供质量保障
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平台化需要转变经营理念,由“本位主义”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商业银行应打破传统的批量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了解、分析、预测客户需求的特点,把握客户需求趋向,给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专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充分运用平台、公司网站、电子邮件、社交软件、论坛博客等与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客户的体验和参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数据价值挖掘能力,为业务平台化提供技术支撑
平台的有效运转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各种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对来自银行物理网点、PC终端、移动终端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将为更好地发现用户需求、交叉销售及加快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持,为平台高效运转提供支撑。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客户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从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转向“数据决策”模式。并有利于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析客户静态财务数据与客户动态行,量化用户违约概率,既有助于对用户实施精准贷款定价决策,又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度量和风险预警。
(三)优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团队,为业务平台化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商业银行有效实现平台化,需要提供快速、精确、专业化的服务,必须做好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组织和人才准备。一是打造轻型化组织框架与流程。在轻型化组织框架下,需要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地压缩管理层级,缩减中间环节,提高运营效率。轻型化流程则需要依托于流程银行的理念,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促进平台间的协同,实现跨平台服务和较低的营运成本,创造出更多价值。二是打造掌握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专业团队。平台的建设及运转,需要既懂得证券、保险、理财等业务又懂得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和招聘,打造出一支具备金融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万建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金融生态的变革[N].金融时报,2013-11-22.
[3]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EB/OL]./,2014-04-29.
[4]徐嘉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J].金融视线,2015(6):101-103.
[5]李珊、江伟.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途径探讨[J].商,2015(5):190-191.
[6]彭迪云、李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33-139.
[7]林德发、李连梦.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选择[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6):62-67.
[8]付霞龙华贻白华龙.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J].西南金融,2015(2):55-57.
[9]陆岷峰,史丽霞.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论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4-18.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苹果应该在此次展会上推出真正意义上的视频iPod,不过这一次乔布斯却出人意料地将iPhone这样一款手机产品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iPhone,我们先是惊讶,然后会非常好奇,想要知道它的具体性能参数,最后我们又会对它的前景进行预估。就像以往一样,乔布斯并没有给我们一份完美的答卷,iPhone就好像是一个命题作文,这篇作文到底能够有多精彩,目前还不得而知!
iPhone是什么?
“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议的产品,比市场上的其他任何移动电话整整领先了五年。”这是在2007年1月10日,旧金山,MacWorld现场,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亲口所言的。此话出自这位出色的、甚至略带点狂妄的演说家口中丝毫不令人惊讶,但是iPhone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神奇的手机,着实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iPhone的外形设计同传统的手机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了3.5英寸的全触摸式TFT显示屏(Muti Touch触摸控制),具有480×320像素的分辨率。其内建了虚拟QWERTY键盘、多种协议无线模块、三个智能传感器和大容量(4GB或8GB)闪存,并且具有iPod播放器功能,支持与电脑iTunes同步,更有200项专利技术。不过,iPhone的有些问题也让人感到困惑,例如不支持3G网络标准,电池续航时间,内置锂电池不能自行更换,售价是否过高等等。
喜欢iPhone的10个理由
虽然我们还没有接触到iPhone的真机实物,但是从得到的资料和图片已经可以预见到,有相当多的消费者会对它青睐有加。我们总结了10条大多数人喜欢iPhone的理由,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呢?
喜欢理由1.iPholle的外观设计
苹果向来是极简主义设计的推崇者,无论是iPod还是Macbook,抑或是Mac mini无一不是采用了简约的设计风格,能够简化或者省略的部分都不会出现在主机上,这也正是苹果产品堪称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iPhone的机身材质同标准版iPod非常相似,不过在棱角过渡方面更加圆滑,而侧边上的金属装饰条更显优异的做工,充满了高贵气质;加上那3.5英寸的超大屏幕,很难有人可以抵抗它的魅力。
喜欢理由2.iPhOne的超大屏幕
提到iPhone的屏幕,很多人都惊讶于它所采用的3.5英寸TFT显示屏,这样的尺寸已经是目前高端手机的极限尺寸了,再大的话,它的便携性就会大打折扣,苹果在这方面的尺寸拿捏相当精准。这么大的屏幕拥有480×320像素的分辨率虽然并没有让我们过分惊讶(之前就有640×480像素分辨率的手机出现),但是在同类产品中也算是相当高的标准了,对于那些依然陶醉于320×240像素分辨率的手机玩家来说,iPhone的屏幕实在是太赏心悦目了。
喜欢理由3.iPhone的机身尺寸
根据苹果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iPhone的三围尺寸是115mm×61mm×11.6mm,比摩托罗拉RAZR等大多数市售手机都薄。更重要的是,iPhone还具有很好的握持感,既不会太薄显得脆弱,也不会太大不便于携带。其机身尺寸与3.5英寸屏幕完美搭配,不仅满足人类对审美的需求,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乔布斯表示,iPhone的设计是最适合人眼近距离观赏视频、以及进行手指操作的尺寸。
喜欢理由4.iPhone的触控技术
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触控产品不同,苹果为iPhone加入了独有的Multi Touch触摸控制技术。乔布斯表示,时下的智能手机用QWERTY键盘、手写笔操控,全部不够“友好”,只有手指才是最易用的操控界面,所以创造出Multi Touch技术。除了返回主页的Home外,其它全部以手指操控, iPhone的Multi Touch不只是点、写、按这么简单,你可以用单指按压控制,或是用两只手指撑开、收拢画面以达到缩放图像目的,只要善用双手即可随心所欲地操控。光听这样简单的几句描述就让人心动不已,迫不及待想要一试为快!
喜欢理由5.iPhone的智能传感
苹果公司居然在iPhone内安置了3个看不见的传感器!当你将手机从直立转向横向的时候,内置的平衡传感器会探测并自动旋转手机显示内容,让你看到更宽的网页或者拥有恰当比例的照片,你不必再点选屏幕上的某个图标才能转正画面;而当你将手机放在耳边的时候,内置的感应器将会自动关闭屏幕节约电能,并且防止误操作产生;当周围的环境光线变化时,iPhone的感光器能够自动调节屏幕亮度以达到最佳的可视效果,不但可以让你的眼睛更加舒服,而且还能够节省电力。
喜欢理由6.iPhone的摄像头
高端手机就一定要有摄像头吗?虽然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是肯定的,但是苹果就算不给iPhone内置摄像头,相信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怨言,因为这就是苹果的风格,iPod不也是功能很单一吗?不过这一次乔布斯还是“大方”地给iPhone内置了一个200万像素的摄像头。从性能上来说,采用CMOS成像的200万像素摄像头同更高像素的摄像头差距并不会很大,特别是对于iPhone这样的智能手机来说,应该算是够用了。
喜欢理由7.iPhoAe的大容量内存
iPhone具有音乐播放功能显然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不过内置4GB和8GB这样的大容量闪存就让人有些惊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了iPhone就不必再需要iPod nano或者iPod Video这样的机器了,因为iPhone已经包含了iPod nano和Video所有的功能。省下了购买苹果音乐播放器的钱,这似乎是iPhone用户可以获得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
喜欢理由8.1Phone的操作系统
从国外媒体获悉,iPhone将会使用尚未正式面世的Mac OS X 10.5 Leopard操作系统,这意味着iPhone将是一部非常特别的智能手机。从目前苹果公司官方公布的资料来看,iPhone的目标显然是高于现有的智能手机,它包含丰富的E.mail和网页浏览功能,以及诸如日历、文本信息、便签、地址薄的应用软件,所有的操作都将是最简单快捷的。对于那些喜欢尝鲜的朋友来说,iPhone的魅力自然无法阻挡。
喜欢理由9.IPhono的无线功能
iPhone不仅支持GSM 850/900/1800/1900MHz四个频段(几乎可以漫游全世界了),而且支持时下最流行的无线Wi.Fi(802.11b/g)技术。iPhone内建功能强大的HTML电子邮件程序以及多功能浏览器(Safari),它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书签数据同步到iPhone中,Safari也可以将网页轻易的放大或缩小到你觉得最适合观看的模式,Safari还内建Google及Yahoo两大搜寻引擎在手机里,让你在连接上Wi.Fi网络后,马上就可以在3.5英寸的大屏幕中浏览整个世界。此外,iPhone还支持蓝牙2.0(EDR)通讯协议,可以立即连接无线蓝牙立体声耳机欣赏音乐。
喜欢理由10.iPhone的新奇功能
除了上述的网络功能以外,iPhone还可以使用GoogleMaps功能,让你到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当地的卫星地图或是对应路线地图等。只要你有Wi-Fi无线网络环境或是EDGE网络,只要你有iPhone,用拖拉的方式就可以指示你所在城市的方向或是景点、交通等信息,这算是手机界的一大创举了。同时,iPhone也内建Widgets,这是一个应用软件,让你可以随时知道股票讯息、天气概况等所有实时信息(当然这得看上市后,还会增加的功能而定)。如此多新奇的应用,真是让人对iPhone充满了期待。
不喜欢iPhone的10个理由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iPhone同样也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在很多人看来,新生的iPhone依然存在一些设计或者功能上的缺失。这里我们并不肯定或者否定这些观点,只是客观陈述,希望能够以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iPhone。
诟病原因1.iPhone的外壳材质
iPhone的设计确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过正是因--为它采用了非常光亮的镜面工艺,所以很多人指责其机身表面很容易被磨花。这一点对于那些使用过iPod的用户来说并不难想像。试想一下,使用频率远高于iPod的iPhone手机,如果很容易磨损,那岂不是太娇贵了吗?
诟病原因2.iPhone的内置摄像头
200万像素的内置摄像头在今天看来确实是主流配置,但是当iPhone在半年之后时,会不会太落伍了?实际上对于iPhone这样先进的产品来说,仅仅只有200万像素的定焦摄像头,并且缺乏补光灯和自拍镜,那对于时尚一族来说真的是魅力大减。
诟病原因3.iPhone的连续通话时间
对于一款采用3.5英寸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手机来说,拥有5小时的连续通话时间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请不要忘记,iPhone还具有MP3音频/视频播放能力,如果用户在观看一部影片之后,那么通话时间还能够剩下多少呢?如果你是在出差的旅途中,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诟病原因4.iPhone的内置锂电池设计
采用内置锂电池设计是苹果iPod产品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过对于手机来说,这种不便于拆卸的内置设计显然有些让人恼火。特别是出差在外、需要备用电池的用户就必须时时担心手机电力是否充足,想要在候机的时候看一会儿影片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捉襟见肘。
诟病原因5.iPhone的操作系统
使用苹果自家的Mac OSX操作系统为iPhone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不过这也使得iPhone的兼容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知道如果iPhone只能够同Mac系统同步(除音乐和视频以外,用户资料、office文档、联系人、日程等无法与WindOWS同步),无疑将大大降低iPhone对商务人士的吸引力。更别说使用目前流行的GPS等大型软件,这使得iPhone无法与Symbian、WindOWS Mobile等系统相提并论,极有可能被排斥在主流智能手机之外。
诟病原因6.没有内置扩展插槽
虽然目前iPhone提供4GB和8GB两个版本,但是在半年之后上市,这样的容量会不会已经不那么值得炫耀了。缺乏扩展插槽的支持首先将限制进一步的容量扩充,其次对于资料的互换也是不利的。
诟病原因7.iPhone的屏幕强度
苹果公司一再强调iPhone的触摸屏具有极佳的操控性,而且不需要手写笔就可以直接用手指操控,这种愿望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其实际操作却会遇到相当多棘手的问题。长时间频繁地用手指(甚至指甲)去敲击、压摸屏幕难道就不会导致屏幕磨损?手指上的汗迹和污垢难道就不会对屏幕带来损伤?iPhone的触摸屏能够挺多长时间只有天知道了口
诟病原因8.jPhone的网络支持
虽然iphone是一款四频手机,并且还支持多种无线技术,但是竟然不支持时下热炒的3G网络!尽管这并不影响iPhone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精品形象,但是其技术含量自然大打折扣。到iPhone面市时,3G手机普及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诟病原因9.iPhone的封闭性
苹果与通讯营运商Cingular的合作注定了其他营运商难以分享或者说难以“帮助”苹果公司推广iPhone。而经过加密的iPhone无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网络中充当手机使用,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漂亮的PMP播放器。而在中国内地,暂时不可能进行解锁或者汉化,国内用户想要在2008年之前用iPhone打电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诟病原因10.iPhone的歌曲下载
要让形形的消费者都接受iTunes这种规矩的下载方式显然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歌曲的分享,iPod一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如果你好不容易下载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却发现不能够通过蓝牙传输给朋友,你会作何感想?
iPhone面临的5大棘手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种种是非争论,苹果iPhone只不过才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苹果在炒作iPhone,不过我们倒想反问一句:苹果推出的产品,还需要炒作来提升知名度吗?仅仅打上“apple”的logo就可以了。
当然,iPhone的上市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次它要面对的对手可要比MP3领域的竞争者强大很多。
棘手问题1.上市时间太晚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手机领域,半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可以淘汰掉一个品牌,或者说有两代产品的更替了。而iPhone即便是准时上市,也有近半年的等待期。对于实力强劲的手机厂商来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针对iPhone的特点推出对应的机型并且迅速占领市场。至于iPhone所具有的功能,在这些厂商看来,想要实现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时间被对手掌握,iPhone前景不容乐观。
棘手问题2.被指抄袭LG手机设计
苹果的产品一向以标新立异为宗旨,在其它领域内 还没有哪个厂商明确指出苹果抄袭他们的设计理念,可是iPhone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尴尬。有报道显示,iPhone与韩国LG电子在2006年底推出的一款型号为KE850的手机在外观设计上非常相似,而且它们都拥有两个独立的大按键,且都是触摸屏手机。由于两款手机并不是同一天上市,如果两者的功能差异不大,那么苹果公司很有可能因为侵权而被LG电子告上法庭,这对iPhone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棘手问题3.操作系统的封闭性
对于习惯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来说,苹果的操作系统可说是另类而“难以掌握”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苹果的操作系统在某些人性化设定上要优于微软的操作系统,但是当这样的问题出现在iPhone这样一款手机上就比较复杂了。如果iPhone只能够同苹果的Mac系统互动,那么等待它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但如果让iPhone同WindOWS“共舞”,恐怕乔布斯愿意,比尔・盖茨也不会同意。更何况乔布斯已经明确表态iPhone所使用的浏览器将不能支持F1ash和Java,而且也不能够往iPhone里面添加新程序,这几乎将iPhone与世隔绝了一般。虽然iPhone的操作系统可能会非常容易上手,但是想要同其它设备进行资料互换,那几乎就是不可能了。
棘手问题4.单纯所引来的排斥
就像苹果iPod产品功能单一那样,这一次苹果的固执还体现在了iPhone的市场运作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上。依据苹果公司与Cingular签署的协议,在iPhone上市后的前6个月内,Cingular籽成为iPhone的独家服务运营商。而6个月之后,其他运营商才可以销售iPhone。这种做法显然会让iPhone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原本可以迅速占领的全球市场却被人为地限制了,亚洲和欧洲市场能够这样耐心地等待iPhone到2008年吗?
棘手问题5.其他几家通讯巨头的夹击
虽然苹果并非首次介入手机领域,但是作为首款独立的通讯终端,iPhone还是引起了业界的密切关注。作为手机领域的“老大”,诺基亚似乎并没有把苹果iPhone放在眼里,虽然诺基亚也承认iPhone是一款设计新颖的手机,但是谈到功能实现就算不上什么了,要知道仅仅是音乐手机,诺基亚从2004年至2006年就卖出了8000万部以上,作为其后发展的重点,诺基亚早就有充分的准备应对所有对手,而N系列的IE版则将以更加强势的姿态登场。另外,作为音乐播放器市场上的老对头,索尼以索尼爱立信品牌手机在市场上早已打下了稳固的江山,将Walkman复活在音乐手机上使得索尼爱立信的手机拥有“音乐手机王者”的称号。苹果想要以一款iPhone来与之对抗显然力不从心。即便是三星这样的厂商,对于苹果iPhone也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iPhone所具有的技术早已出现在三星品牌的手机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新的功能还将出现在今年新上市的产品上。
iPhone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美国调查公司iSuppli近日对iPhone的部件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GB机型成本为245.83美元,8GB机型为280.83美元。而在美国市场上,4GB iPhone的售价为499美元,8GB机型为599美元。部件生产成本分别约占售价的49.3%和46.9%。从具体部件成本的分析来看,硬件部分:4GB机型为229.85美元,8GB机型为264.85美元,软件等硬件之外的部件,两机型均为15.98美元。两种机型的部件中,成本最高的均是NAND闪存,4GB为35美元,8GB为70美元。其次是320×480像素的触摸屏,均为33.5美元。有可靠消息称iPhone将会使用IntelXscale处理器,首批产品将由富士康代工。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iPhone的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成本最高的NAND闪存在未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这不但能为iPhone创造更大利润,也为日后iPhone应对市场的降价预留了空间。业界预计在2007年全球将有6.18万部音乐手机的供货量,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10亿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难怪乔布斯愿意排除重重困难,力推iPhone。
iPhone可能“无缘”2008年奥运会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苹果的这款iPhone,希望能够像以往的iPod或者Mac产品一样早日享受到。不过这一次与以往大不相同,iPhone登陆中国市场可谓困难重重,至少以一款手机的身份出现在国内市场还遥遥无期。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不过最重要的几点还是相当明确的。
本土化困难1.中国发售时间不确定
即便是在美国市场,用户也要到2007年6月之后才能预订iPhone。由于苹果目前采取给Cingular一家的形式发售,所以用户必须与Cingular签订协议才能够获得iPhone。而且定制版的iPhone都是经过特别加密的,无法使用其它运营商的SIM卡。即便是再等待6个月,其它运营商可以介入iPhone的销售,最多也是各个运营商自己的加密定制版机型,并不一定是开放销售的单机。所以就算你把iPhone从美国带人中国,那么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漂亮的数码播放器,根本不能当作手机使用。
本土化困难2.手机牌照核发需时日
想要在中国国内销售手机,首先需要获得由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核发的手机牌照。虽然目前国家对于手机牌照核发的政策已经放宽许多,但是审核的周期和要求依然十分严格。作为一款外来的手机品牌,想要短期内获得手机牌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实例证明了这一点,苹果公司的iPhone想要在中国国内正式销售,能够在2008年内实现就已经算是相当快的速度了口
本土化困难4.没有中文界面和菜单
以往的水货手机能够轻松汉化,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上有同类型的行货版机型销售。而苹果的iPhone作为全新的产品,除非苹果官方推出简体中文版本,否则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真正汉化的。面对全英文的菜单界面,能有多少用户愿意接受呢?
本土化困难3.汉字输入和无线上网成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苹果iPhone的Multi Touch技术可能会让欧美用户操作自如,不支持3G也没关系,因为国外Wi―Fi热点覆盖范围广。但如何满足中国汉字的输入呢?如何在中国Wi-Fi处处受限的环境中无线上网呢?让用户用手指在3.5英寸屏幕上写字恐怕不太现实;而且国内手机上网目前更多的仍倚赖GPRS,以及即将普及的3G网络。iPhone,总不能只让用户在机场、酒店或者自己家中上网吧!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