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财务运营

医院财务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财务运营

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第1篇

负债经营模式下,医院在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的同时,更要时时应对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这使得医院不考核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医院在财政拨款模式下,缺少经济理念,成本压力非常小,这直接导致医院不重视经济核算工作。而通过负债经营,不做好经济核算工作,不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医院很有可能难以应对负债带来的还贷压力。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水平。

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医院负债经营,是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财政拨款的减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从市场中找钱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们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以及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而且财政资金也较少,为了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医院以负债经营的方式从市场中寻找资金支持也就再所难免,这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样也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医院的盈利水平主要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负债过多,负债成本过高,很可能因为还款本息超过医院盈利水平而使医院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负债资金不合理。这主要是指在负债时,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等内容对医院不利而引起的医院对债务的疲于应付,财务风险也就再所难免。三是负债经营与现行政策还是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在竞争推动下,医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家不允许医院有过高的收支节余,对药价、医疗服务价格等都进行着严格的控制,正所谓收入是计划的,成本是市场的,这也决定了医院的收入与利润十分有限。一旦医院的负债规模过大,这种政策冲突性将给医院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医院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庞大资金的注入而使医院获得快速发展,也可能因为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使医院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医院的生存。医院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利用好负债经营的益处,也要控制好财务风险。

1.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

负责经营不是坏事,前提就是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一方面,风险意识是一种习惯,是有利于强化医院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习惯。要加强医院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负债经营的适度性。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医院的口碑,并不是单纯依靠医院的规模与技术设备来决定的,医疗服务水平等软件也是重要因素。同样的,负债经营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度负债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影响医院生存。坚持科学决策与适度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坚持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在医院负债经营的实践中,不乏医院盲目上项目和引进设备,最终拖垮医院的教训。运用好负债经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要将负债经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负债经营的初衷是给医院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负债获得引进医疗服务技术设备和扩大规模,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

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经济运行;影响

一、新医院财会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变化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制度,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的负责人统一领导下,由医院的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

(二)预算管理的变化

在新的制度规定下,我国对公立医院实行了系统化的规定,具体内容是“核定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整个医院要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保障预算管理的制度的顺利实施,它包括预算编制、审批等等。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与相关部门的预算保持协调一致。

(三)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变化

1.收入的变化。纵观医院收入的变化,其中医院药品的收入结算到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的收入结算在医疗收入中,新增加的“结算差额”能够反映出医院在结算时出现的差额,比如说医院与医保中心进行账目结算时,除医院由于违规治疗等管理方面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以外的差额。新增加的“科教项目收入”能够反映出医院在用于科研、教学上的非政府财政补助的收入情况。

2.支出的变化。医院的支出方面上,药品的支出和医疗支出都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把以往的“提取修购基金”变成“固定资产折旧费”,因此把用于财政资金和科研教育的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不再进入到医疗成本;考虑到会计制度中修购基金的取消,大型的设备修理和房屋的修缮将直接算入到成本中来,增加了“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的支出,增加了“科教项目的支出”科目等等,并且核算出使用除财政补助的收入以外科研教育项目的收入开展科研教育教学项目活动时,发生的各项活动支出情况。

3.收支结余的变化。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将医疗收支结余和药品的收支结余合并成为本期结余。增加科教项目结余,利用此项目专门记录医院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非财政补助的收支结余记录情况。

(四)成本管理的变化

新制度规定通过医院财务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最终降低医疗卫生的成本。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把医院的各个科室划分成几个类别,其中有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等等,这些科室互相关联,同时,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等原则,按照分项逐步结转的办法进行分摊,最终所有成本都转移到临床服务类部门中来。成本核算分为科室的成本核算、医疗服务的成本核算、病种的成本核算等等。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医院需要定期安排成本分析报告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成本形成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五)固定资产的变化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进行整改,单位价值都有所提高,比如由原来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提高到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新制度同时也规定了对固定资产的变化,把以往的提取修购基金改成提取折旧,目的是真实的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净值。

(六)对外投资管理的变化

新制度规定公立医院保证财务工作正常运转和医院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发展的同时,要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者实物或者无形资产等等而开展的投资项目,投资的范围仅局限于医疗服务等相关领域。医院不能对此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结余对外投资,同时,医院不能够从事有关股票、期货、基金和企业债券等有关性质的投资。医院的投资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才能够实施,并且把投资项目报告给相关部门和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七)负债管理的变化

新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院需要加强病人的预交金管理。病人的预交金的额度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中所需要的实际情况处理的。从原则上来看,医院是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负债的,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实需要借入或者融资租赁的,需要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报告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根据负债流程,原则上由政府部门进行偿还。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实行之后,由于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标准,并且对固定资产的计提实行累计折旧,基建并账,取消由于固定基金科目和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项目,从而巩固了医院的总资产,与以往相比,医院改变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医院的资产运营效率和资产流动性与以往相比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在风险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二)对医院收入支出结余的影响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科目重新划分,同时增加调整了一级、二级科目,改变了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

1.收入总额和收入结构的变化。新的制度设置了“结算差额”的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由于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确认应收医疗款金额和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的金额不一样,因此产生的需要调整医院医疗收入的差异,因此,这就会导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医院的收入会减少;新的会计制度对收入类科目重新划分,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的一级科目,同时把药品收入的科目合并到医疗收入科目下,医疗收入的二级明细科目下设了卫生材料收入和药事服务收入二级明细科目,即改变了医院的收入结构。

2.支出总额和支出结构发生的变化。新制度下对医院支出类科目进行了重新分类,新增设了科教项目的支出科目,同时,将药品的支出合并到医疗业务中进行成本核算,医院的医疗业务成本科目设置了人员经费、药品费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改变了医院的支出结构,也同时改变了医疗业务成本结构;对于新增加的待冲基金和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的核算,改变了坏账准备计提范围,相应地对支出总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结余的结构和可分配的结余发生变化。由于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的支出和收入都产生了影响,它改变了医院的结余结构,从而导致可分配结余发生了变化;医院使用财政项目和科教项目资金构建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以及材料物资形成领用不再进入医疗业务成本,导致医院的可分配结余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对医院资产配置方面产生的影响

由于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可用于房屋设备构建的“修购基金”,同时事业基金要按照医院的规定来弥补亏损,所以,医院的资产配置使用上资金的指标没有办法将单一的财务基金账面上直接提供决策数字,需要综合的考虑医院的现金流量、本期结余、项目预算、财政补助、事业基金等等各个方面,这就预示着将对医院的资产配置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采取的相关对策建议

对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和对医院产生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医院资产管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新的会计制度重新划分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标准,同时将药品纳入了库存物资进行审核,扩大了存货的管理和核算的范围。所以,医院要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配置与应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效益,同时也要严抓存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二)规范医院的收入管理

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收费管理标准,严格医疗、药品和价格的管理,规范收费的行为,合理的规划组织收入,制定合理的检查用药等相关规章制度体系,落实相关的管理部门。医院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医保部门制定的病人医药费定额标准当中,让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尽所能的减少结算差额。

(三)制定成本管理方法,严格控制成本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通过成本的核算,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降低医疗成本。医院的管理层要认真学习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新的管理政策,制定医院成本管理办法和成本费用预测管理制度,建立成本费用分析制度,提出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利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成本,降低病人看病的费用,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真正实现医院的公益性。

四、语结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以往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控制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制度管理要求,为此建议医院要实时调整控制内容和控制的手段,采取新的制度和要求控制相适应的会计控制手段。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管和会计的核算管理,让医院的财务会计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作者:李维玉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建彬.浅谈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8)

[2]王庆艳.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6)

[3]汤建凤,王燕,周新燕.医院成本核算中员工角色管理与人力资源成本分摊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1(9)

[4]周瑞,金昌晓,于燕.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

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医改 新财务会计制度 乡镇卫生院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其担负着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责任。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推动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财政部与卫生部专门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卫生部等5部门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财务管理、经济核算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通过对新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运行情况等进行比较,探讨多项新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运行,对医改目标的实现的影响,分析现阶段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所面临的问题。

一、推行新制度,促进乡镇卫生院改变运转模式

1.建立补偿机制,改变收入结构,转变经营运转模式、促进服务,体现公益性。乡镇卫生院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谈补偿。新制度实施前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医疗、药品收入来实现运转,由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手段相对较少、技术措施相对落后,形成了“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状况,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以扩大医疗业务收入为目的的经营运转思维。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活动中,逐利性医疗行为普遍存在,造成过度医疗、盲目医疗现象。新制度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财政予以补助,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政按服务项目及工作质量进行补助,防保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积极性,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重新配备人力、物力,加强防保工作,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将形成医防并重的运营模式。(3)会计核算体现公益性。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公共卫生支出科目,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核算具体,各项支出均能明确地对应分类核算,清晰地反映了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费用构成,为全面计量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等公益性支出提供了依据,也为建立建全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2.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强化预算约束,促使乡镇卫生院加强预算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新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资金投入,明确使用考核办法,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对基本补助、项目补助收支分别进行核算,单独计算结余数,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透明。(1)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根据其功能,核定任务、收支,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规范运营。(2)在明确预算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新制度对预算、决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程序及执行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3)财政补助明细表设计科学,信息丰富。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反映,准确反映财政资金对公共卫生、基建等的投入、使用情况,依据支出用途进行分类披露,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足额安排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单独反映,并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形成的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区分出来,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了各种补偿渠道的资金流程。完整反映财政资金消耗、结余情况。便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考核,同时能够反映乡镇卫生院自有资金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肯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贡献。(4)明确人员等各项经费的构成。按内容进行预算管理,并严格执行,切实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3.简化核算程序,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资产购置与使用,防范财务风险。(1)明确建立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机制。乡镇卫生院简化核算,不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2)严格禁止对外投资,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明确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制度,规定不得举债建设,不得发生融资租赁行为。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3)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并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及委托记账制度。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监督,有效保障乡镇卫生院经济活动的规范、透明。(4)把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并将会计核算与预算制度进行衔接。达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4.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1)制定考核方法,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如何评价财政资金支出效果尤其重要,新制度将财政资金的组织管理、资金分配、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执行及实施效果、督导考核等情况全方位纳入考核体系,并通过量化积分等方式进行财政资金支出及其产出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全面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除了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外,更重视过程性指标,讲求科学性,重视质量,强调服务对象满意度。保证支出和产出结果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3)建立制度,确保资金合理、适当、高效使用。考核是确定乡镇卫生院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是否适当的重要办法,但并不单纯靠考核来保证,新制度还通过制度设计来完成这一目标。新制度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等资金的使用范围、对象、支出渠道、支付方式以及会计核算流程、账务处理方法等,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对照执行,规范使用。(4)在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乡镇卫生院,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医改、服务医改。

5.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1)完善治理结构。依据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制定管理层议事规则,明确院委会、工会等机构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和申报审批制度。(2)完善管理责任制度,细化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对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的流程设计一方面要有利于管理效能提升,另一方面要保证量、质控制有效。(3)完善业务审批、执行相分离的授权控制制度,特别注意规范不相容职务的授权,加强对员工离岗、临时离岗的交接管理,明确责任。(4)完善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不能满足于经济效益指标,医疗业务还应重视床位使用率、次均医疗费、次均药品费,公共卫生服务业务要强调支出效果等效率指标,社会满意度等质量指标。

二、当前乡镇卫生院运转仍存在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乡镇卫生院业务的正常开展需接受多个部门的日常监管,但环保、物价、药监、技术监督、安检、防疫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均要收费,其中部分部门没有真正帮助纠正和解决问题,而是以收费为目的。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性的机构,规费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一项经济负担。

(2)基本医疗市场环境有待规范。乡镇卫生院处于广大基层农村,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原乡镇卫生院民营化改制、新建等形式建立的非营利性、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共同构建了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的供方。但是即使是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现阶段也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动机,部分机构通过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夸大疗效、欺诈宣传,对介绍患者至其院就医的乡村医生、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一切可能接触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诊业务费,甚至动用医托等方式招揽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大处方、滥检查、巧立明目收费,并尽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诋毁其他机构。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侵害患者利益。笔者曾调查过一所只有25名(其中临床医生6名,专职市场运作人员8名)员工的民营医疗机构,2010年医疗业务额96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宣传费120万元、送诊业务费168万元(按患者医疗费总额的20%支付)。 转贴于

(3)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分配形式有待探讨。公立乡镇卫生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均可参与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民营医院有选择权,可以挑肥拣瘦,补助标准高的做,补助低的甚至零补助的不做,医疗业务忙时不做,闲时做。而公立医院往往没得选择。

2.部分服务项目经费不足。国家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经有对应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而一些突发的、偶发的服务项目支出则没有固定的补偿方式,发生支出的额度也常常不能正确预计,经常是做义工。而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也不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资,从而形成了“以医养防”的现象。

3.部分业务收费标准过低。乡镇卫生院一些依行政指令开展的项目不能依据正常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比如某地由人社局组织退休人员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14个项目,正常收费标准284元,但财政仅支付40元,尚不足以补偿体检过程中消耗的医用材料,更别说人员工资了。这种赔本买卖业务常常发生。

4.各信息系统孤立运行、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增加管理成本及管理难度。目前,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职能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也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日常监管。但各信息系统大多独立运行,新农合结算软件、医保结算软件、救助结算软件、离休病人结算软件、药监系统软件、药品招标采购软件等均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发、管理,互不兼容。大多数信息均要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各系统信息也成了信息孤岛,对各系统的维护、升级困难,对本就缺乏信息化人才的乡镇卫生院来说,困难重重。

5.医疗保险报销标准差异,医患沟通难度大。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三制度报销标准不一致,差异较大,特别是个人缴费标准与收益不成正比,引发群众不理解,增加医患沟通难度。笔者了解到某地居民原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45元,住院报销比例为70%。2010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所在镇与县城驻地区划合并,社区居民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提高到110元,住院报销比例却下降为50%。患者对这种缴费提高、收益率却下降的现象常常不满意,也影响了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医保制度不配套,如有些收费项目明文规定由医保统筹金支付或部分支付(如一般诊疗费),但是由于职工医保门诊采用个人账户制度,门诊医疗费均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不能享受统筹支付。三大医保制度的差异还表现在财政对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的补助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面对不同的人群,乡镇卫生院也面对着不同的政府付费补偿方式及标准,影响了正常的收费补偿机制。

6.基本药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商榷。合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一些习惯用药、甚至个别常用药并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另外,虽说大部分药品的价格是下降了,但也有极少数药品,价格比过去加成之后的价格还要高,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比市场上同品种的批发价还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实施新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乡镇卫生院转换职能的几点建议

1.尽快落实新制度的各项实施细则,对制度中确定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加快补偿机制的形成、完善。谨慎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财务集中核算对财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的乡镇卫生院加强财务核算与事后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其他乡镇卫生院来说,却可能削弱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计划、决策及事前、事中监督的能力。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对维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的作用不可忽视。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适当提升财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中的管理地位,可迅速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意义重大。

2.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规范,治疗措施进行论证,开拓医疗市场的方式进行监督,净化医疗市场的环境。加强对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对出资人一方面享受非营利性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却大肆享用业务结余的现象进行打击,消除其趋利性动机,确保“非营利性”名副其实,促使其公益性回归。

3.界定基本医疗的范围及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角色、业务要求、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尝试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集团管理模式。既防止乡镇卫生院截留危、重、疑、难病人,也能防止乡镇卫生院在享受政府补贴、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消极对待医疗业务的开展,将病员推向城市医院,造成“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中的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

集团化管理还有利于城市医院通过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扶持等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也十分重要。

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缩小直至统一不同人群的财政补偿标准及险种报销水平,以体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的公平性。

现有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最高,其次是居民医保,再次是职工医保。最初的设想是按居民支付能力大小确定补偿标准,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取消门诊账户制度,医疗保险是针对患病居民的保障制度,对未发生医疗费的居民本就不应给予医疗基金补贴,造成不需要的想办法用,于是就出现了医保卡可刷大米等极端现象,而需要的却不够用。

缩小甚至可以统一门诊、住院报销标准(目前除了个人账户制度,门诊报销比例大大低于住院报销比例),只要是基本医疗,不应区分就医形式,现有制度对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公平,促进、鼓励住院治疗,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看病贵、看病难。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集医疗保险、救助、管理、居民健康信息等于一体,实行居民就诊、约诊、转诊、结算、接受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将居民就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费结算、医保报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任务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使乡镇卫生院规范收费行为,确保医疗费报销数据准确,杜绝套保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反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夯实乡镇卫生院业绩数据,简化考核方式,防范“笔头”服务,保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第4篇

随着医改政策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推行,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从前长期以来的“以药补医”的运行模式即将面临取消,医药价格的调整也凸显了医务人员的劳务性价值,政府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险支付方法的不断的改进等外部因素,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由原来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运营模式上转变,也就是要医院的实际经济管理者思维也随之改变,必须学会运用财务战略思维。从医院的实际经济角度出发,规划出医院财务管理战略的方针,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中找到最适合医院经营的新理念,有效的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益,让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进而使医院可以持续发展。

二、医院财务战略的实质

医院财务战略的实质是指寻求医院资金的流动以及资金的周转达到相对的平衡,增强医院财务的实际竞争力,在医院内外因素对其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医院资金的流动及周转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保证执行过程顺利的进行,财务战略要求医院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开展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让财务管理在医院战略管理以及决策上提供判断基础,进而实现医院整体战略思想。

三、财务战略种类的划分与提升财务管理效力的有效措施

医院财务战略种类的划分是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发展战略内容而制定的,其中主要包含投资、筹资、营运、收益分配等。

(一)医院投资战略

现阶段我国医院常见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医院基础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投资上。为了确保投资战略的有效性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应该遵守投资要适量,集中放在最需要资金建设项目中的基本原则;注重投资的灵活性,针对卫生行业的动态、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上的变动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的原则;投资要合理分配比例,降低投资风险选取投资收益大且易完成的项目进行投资;医院要合理安排投资的规模和方式,保证与自身发展相适应,要符合医院的实际规划,投资的金额要保证医院的业务能够正常的进行运作,投资的方式要符合医院的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医院投资必须在投资项目开始前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审计以及项目完成后绩效评价工作的公正客观。

(二)医院筹资战略

根据医院实际的环境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更好的满足医院整体战略的要求,就要对医院实际的筹资目标、筹资原则、筹资结构、以及筹资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医院的筹资策略从以前相对快速的扩张渐渐向稳定型过渡。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筹资目标,既要满足实际医院正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又要保证筹资渠道的稳定,尽可能的减少筹资存在的风险降低实际的资金成本,不断的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医院筹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做好医院内部资产的积累、通过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加大医院资金的流转速度、还可以与国内的社会资本或国际融资机构进行项目的合作发展,扩大医院的自身规模,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医院运营战略

医院的运营资金是医院保证能正常运作及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效力的重点内容,运营资金表面上体现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差额,而实际上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短时期内的偿还债的能力以及风险大小的情况。运营资金的多少直接代表了医院的整体状况。从实际的战略角度对运营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好医院短期运营和长期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医院的运营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医院内部对资金的控制管理,提升专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就可以有效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医院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四)医院收益分配策略

医院的收益涉及到多方面,如政府、患者、与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要想长期发展就要选择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分配策略,医院外部利益的分配受到来自政策上的影响,例如,医保部门的实际报销比例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等。所以医院的收益分配策略,只是针对内部收益分配进行规划,要平衡好医院自身与员工之间的利益,使收益分配达到平衡,促进医院的发展。建立起内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分配机制,平衡好内外利益关系,实现医院不断的、健康的发展。

医院财务运营范文第5篇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医院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家对医院的指导政策逐渐改变,并颁布了新的医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医院这一经济主体必须遵循时展趋势,结合市场运行规律,改进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现阶段,许多医院已认识到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市场企业管理模式。而在医院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但是,由于领导及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使得医院运行中存在较多风险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在医院运营过程中,进行财务管理风险的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医院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在医院运营中,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并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廉政化,在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同时,遏制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正之风,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了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医院只有加大风险控制力度,才能更好地防范财务管理中滥用权力现象的出现,进而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有效。

2.有助于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当前,在国内大部分医院中,都存在财务管理的不规范现象。在此情况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进而解决其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现象。在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加强预警机制建设,能高效预防风险,防止财务管理中出现违规、违反等财务行为,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运行。

3.有助于确保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在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政策中要求,医院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认真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而各个级别与类型的医院也均按照国家规定,将财务管理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内,但其仅反映在形式上,并未落到实处,许多医院管理者仍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效果不佳。因而,在医院内加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不仅能有效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还能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真正得到落实。

二、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现阶段,在财务管理方面,我国各级别与类型的医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医院的管理水平相比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方面,国家虽然结合实际需求,增加了财政投资,但仍难以充分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的资金在全球所占比例非常小,只有3%,与发达国家的投入资金相差巨大,医疗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并且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被淡化。另外,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领导意识与财务会计制度不符、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盲目性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造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难度大,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与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推行。

三、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存在盲目性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方面,国家虽然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从整体上看,其资金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医疗投资建设要求。并且,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资金的紧缺,公立医院单纯依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运营,最终造成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化。一方面,公立医院为了推动自身发展,必须降低运营成本,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但运营成本的减少,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医疗费用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公立医院,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要求为患者提供低费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必然会导致医院运营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当前,许多医院在发展中,没有考虑到自身性质,盲目以市场为导向,导致其财务管理目标偏离既定方向,进而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严重的还会扰乱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秩序,形成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

2. 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财务活动的开展,都需遵循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许多医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领导意识与财务会计制度不符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无法对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管理与协调,致使财务会计制度与领导意见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最终影响到日常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加大了财务过程中的风险。目前,许多省级医院考虑到领导为财务管理的真正决定因素,在医院内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重点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以明确各方职责,做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及统筹协调。

3.采购基建投资决策失误

在大部分医院内,通常都是由领导层作出采购、基建等方面的投资决策。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的领导层都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风险最小、最合理的投资决策。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存在较强的独特性,要求进行各项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资金回收问题、项目完成周期等。而当医院领导所作出的决策与财务会计制度出现不一致时,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是以领导决策为主,而由于领导层的考虑不周,易造成决策失误,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在医院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的影响力较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管理状况,因而其失误问题也是相关领导层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4.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从实质上讲,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伴随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其不可避免性。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能将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致使医院内存在大量的财务风险。同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能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医院将精力集中于对医疗人员的培养上,而忽略了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致使医院内的财务人员整体水平难以被提升,以至于无法及时察觉财务管理中隐藏的风险,进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 财务收益分配不当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收益分配问题是一项极为关键的问题,涉及到医院自身与员工双方的利益,一旦出现分配不当现象,就极有可能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发展状况。其中,福利分配问题是员工最为关注的一项问题,对医院员工的工作情绪有着较大影响。福利分配不当,不仅会使员工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影响医院的稳定运行。因此,医院为了留住人才,必须给予丰厚的福利报酬,但这样就会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形成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困难。

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要实现对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首先必须转变领导与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让其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将风险控制机制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内,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结合医院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协调好风险预警、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医院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积极配合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展开,在自身意见与财务会计制度发生分歧时,应主动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与相关总会计师进行商讨,制定最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作出最明智的采购基建投资决策。同时,领导也可鼓励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以减少医院风险控制的阻力,提高医院风险控制成效。

2.增强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

医院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各科室及部门的共同配合,而在医院风险控制方面,也同样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一方面,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强化自身风险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合理,并以医院整体角度出发,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实现对医院整体资金运营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财务工作人员也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为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及长远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3.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内部控制。其中,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中各岗位职责,实现相互监督与制约;加强预算管理,对采购基建、工程项目投资等各项财务支出,进行及时的分析预算,并保证预算的执行;加强与领导沟通,将医院各项经营活动中涉及的重要财务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确保领导能掌握财务管理的具体状况,并充分理解财务管理工作,为领导的判断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4.做好风险控制的保障工作

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医院还需加强风险控制的保障工作,加大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投资力度。一方面,医院需结合管理需求,增加必须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投入,积极研发针对性较强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软件,尽可能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信息化、自动化与网络化。另一方面,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培训体系,最大限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确保每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专业素养,能独立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取得较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