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规划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保护;规划;措施;探讨
城市环境本身就是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尤其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因为有些城市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兼顾城市环境问题,成为很多城市建设人员不容忽视的点。在此,笔者如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意义
现代城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环境保护的问题,因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环境优良的城市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说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意义重大,其主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环境的承载力有一定关系,环境承载力越大,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如果以牺牲环境承载力为代价,只会取得短期的利益,不利于城市经济长久的发展,到后来,城市还会因为治理城市环境问题而花费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效益,所以,如果最初就能够做好城市环境保护,才能够保证城市快速持久的发展。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时,应该利用高科技,这样就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伤害环境利益。
2、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宏观调控,全面掌握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在关键时候利用政府的强制手段对其进行调控,而城市环境保护也可以算作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如果政府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强制的手段来制止哪些破坏城市环境的建设,那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意义将是非常重大的。
3、最小的经济投资能够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通过历史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环境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与人类的发展生存息息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的所有物质基础几乎都来源于环境,而目前对城市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尽可能少的投资来取得高的环境效益。当然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某些城市只是看重少投资,却没有重视高的环境效益,因此应该不惜一起代价,来治理环境。学者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知道城市环境问题并不是短期能够治理或者解决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果只是全心全意的看重城市环境建设,而没有城市经济做支撑,环境建设也很难取得效果。所以目前做好的结果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小经济投资而获得大环境收益,这在我国城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水平的方法
上文中笔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意义,我们对城市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那么面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并不乐观的局势,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呢?笔者总结如下:
1、全面治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所以利用先进的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进行治理很关键。在对大气污染进行全方位的治理之前,应该先分析目前城市空气质量,空气中有哪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具体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发展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杜绝小锅炉的使用,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2、水污染的综合整治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水污染整治的最佳措施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这要求在污染治理前先对水域、水质、水体污染源进行调查,找出水污染源头,并做好检测和污染现状评价;接着要明确环境目标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进行控制。
3、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划分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力,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利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削减噪声污染;.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干线与建筑物规划合理的防噪声距离穿越居民区路段采取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降噪措施。.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各类功能,区域合理布置,互不干扰,加强工业、商业、运输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措施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实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鼓励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固体废物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完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采用资源化利用、焚烧处理与安全填埋处置相结合的模,统筹布局建设城市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采用专业化集中处理的方式,建设区域电子电器废物综合处理中心资源化,集中利用和处理电子电器废物。
5、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所有的规划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应该是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规划内容的熟悉可以更有效的结合环境现状分析识别出规划,环境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的环境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总体规划不仅包括城市总的发展战略,还有不同内容的专项规划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做到了城市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做好,城市发展很难有所进展。很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如果相关的城市规划人员还意识不到这点,不仅会有损城市的形象,更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是笔者多年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为相关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人员提供借鉴,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树功. 新时期环境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7(03)
【摘 要】环境保护是人们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前提的,这样就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人们日益破坏的环境问题,还有正在潜在破坏的环境问题。鉴于此,讨论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持续保证地发展社会经济。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可以从多方面来入手执行,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和防范环境不遭受破坏。
【关键词】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规划环评;案例刍议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城市文明也在进步。 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灰尘、噪声、废弃物和水源、空气等为代表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环保者的注意,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依靠宣传活动
规划环评中关于环境保护对策的工作包含的范围面极其的广泛,首先我们不仅仅要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而且还要保护自然界的有效资源。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效的治理人类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有效的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立法对资源尚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措施。规划环评中对环境保护措施理念需要经过不断的宣传和导向,慢慢的增加人们的行为意识和环保理念,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人类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这个问题。因为环境问题是一种积累问题,属于经过长期的破坏才能有所影响,一旦产生影响很难治理和防范。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境保护措施不仅仅会影响下一代子孙的生活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后续的生活。鉴于此,为了使经济变为可持续可发展的进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2 依靠日常行为规范
对于规划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而言,不能简单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政策,人类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极其重要的,约束人类的不良行为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人类的正常生活中,要以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毁坏绿色植被,自觉的保护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但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争取每人少浪费;电池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电池的分解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百年,所以我们要对电池污染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销毁;塑料袋是人类平时最常见的,一般来说塑料袋的分解需要几百年,可以开发一种可降解的塑料袋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
1.3 依靠环境保护意识
在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上,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道德。一个人的这些品质是与人的正常生活环境离不开的,同时也受教训水平的影响。因此,在提高规划环境保护意识时,可以从教育入手,从小教育子女形成对环境的保护的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加的了解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也会让人不知不觉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和环境保护的阵营中。
1.4 依靠政府规定
政府的有效措施和法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则和有效的措施,人们的意识虽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其高,但是政府的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政策下,为了图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旦环境被污染和破坏以后,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持续,导致不可逆的结果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为时已晚。环境保护措施一定要依靠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这样才能使得环境保护真正意义上称为一种约束一种方法。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保护机构的建立和执行
保护机构的建设和执行是有效的改善环境保护管理的最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支撑、并且对环境意识宣教支撑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支撑,是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改善的有效途径。保护机构的建设和执行特别是在环境信息能力较弱的城市中是最为明显的,并且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展开也需要环境保护机构的支持,进行合理规划环境信息管理机制和创新环境信息管理体制,是最为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和共享,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2.2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模式,逐步理顺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整个环境监督。建立和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在监管制度环境收费单位。国家要加强指导,地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监督,改善区域环境监管机构,协调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的下一阶段政府监管的重点单位,并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2.3 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实施的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污水。充分的展示和生态工程评价。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强制淘汰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实施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止生产整顿。提高环境监管制度,加强执法检查现场。
3 案例刍议
3.1 案例一:树木的过度采伐
现在环境毁坏程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人类的过度采伐,导致大片的树木流失,如果对树木的采伐这种需要是必须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对这些采伐的树木进行更充分的利用,一般来说采伐树木时会产生大量的树枝,采伐工人会将这些树枝扔掉,如果我们进行充分的合理利用这些树枝,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树木资源的浪费。并且要广泛的植树,对树木进行采伐后要对树木进行植树,才能弥补采伐的过失,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树木的周围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土壤的沙漠化。
3.2 案例二:濒危物种的流失
濒危物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人类的无休止的索取。例如熊猫、黄菠萝、老虎、红松等国家规定的濒危物种的几乎要灭绝,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要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对濒危物种的流失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野生动物和树种也要加强力度禁止捕杀和滥砍滥伐,以防物种流失和树木的减少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的的破坏导致生态威胁。
3.3 案例三: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的浪费是一个老话长谈的话题,也是这么多年尚未解决的问题,保证原有的水资源流失和治理是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基本的任务。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一种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是一种一旦用光就不会存在的资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浪费是不可想象的,成百吨成万吨的水资源被浪费掉。所以对水资源要有计划有安排的统一进行和管理,设计合理的用水体系和用水策略,对被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净化,推广更为高效、更为健康、更为清洁、更高技术,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问题。使得大部分地区不再出现用水难的问题。
3.4 案例四:煤炭资源的浪费
煤炭资源可以结合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改进作业机械和改变作业方式来减少集材作业对环境本身的影响。对采集煤炭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机械设备上的选择更高效率的利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煤炭资源是功不可没的,正式因为煤炭资源才有了现在社会这么繁荣的景象,现在我们已经找到可以替换煤炭资源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这些措施都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在规划环评中对环境保护措施的问题讨论上其实就是再讨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的问题。鉴于此,调节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合力利用,在矛盾中寻求解决办法,从本质上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并且是在不对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珊,裴顺宁,陈义明.浅析公路环境的保护[J].商品与质量,2009(S5).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猪场;负面影响;危害程度;应对措施
1. 规模化养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危害程度
1.1 氮、磷的污染
由于牲畜对于蛋白质的吸收不能充分,因此其中一部分蛋白质就会以氮、磷化合物的形式随粪便排出了体外,据称,饲养猪大约将食入氮的百分之五十三和食入磷的百分之七十九排出体外,其中氮的一小部分以氮气的形式排入到空气当中,而且氮、磷仍可能转化为硝酸盐类和磷酸盐类化合物,它们不仅可以滞留土壤以此来造成直接污染,更甚者还能通过渗透形式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间接性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染水混入到灌溉水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很大影响,若直接流入到江河中,则可以对河流两侧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再有,若不慎或者不经处理将污水用于养殖,就可以危害养殖生产。
1.2 病原菌与寄生虫的污染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牲畜排泄物的合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寄生虫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蛔虫卵,口蹄疫病毒等,据化验分析,规模化养殖场中每1立方米的污水中含有约33万个大肠杆菌和约66万个肠球菌,所以,如果不做适当的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等寄生虫的繁殖基础,而且还可以造成人畜共患的危险。
1.3 气味的污染
众所周知的养猪场周边的气味是大部分人都不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养殖猪的分泌物等混杂在一起产生的不良气体,如硫化氢、抽粪素等,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到人畜生理机能的,也能刺激嗅觉神经与三叉神经,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4 微量元素的污染
由于近些年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产量化、利润化更加明显,趋利益化的原因让养殖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越发增多,如,高铜、高锌饲料,而牲畜对高含量元素饲料吸收不够完全,所以,大部分的微量元素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进而影响环境。
1.5 其他污染
其他方面如药物残留等也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做好环境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环境的监控管理
为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对规模化养殖场(猪场)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普及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其次,政府应做好相应的统领工作,在加大宣传和引导的同时,政府应针对畜禽粪污染源倡导规模化养殖场人员引进先进的配套技术,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畜牧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监测和预测体系,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再次,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和减少规模化猪场的危害程度,我们应该提高养殖用户的准入门槛,倡导养殖用户多去向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方法和先进技术,强化养殖用户的管理,使饲养更加趋于标准化,实现“经营的产业化”的畜禽养殖办法,也是更好的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2 调整规模化养殖场的布局,减轻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
为更好的减轻由于规模化猪场所排泄的粪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规模化猪场的原始布局,而采用培植公司加上基地的生猪生产模式,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将规模化养殖变成由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将猪场进行分散性的分布,最好是下分到各个农村或者单个养殖户,这样一来,不但使得粪便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将其变废为宝,而且还将环境的污染系数降低到最小值。此外,我们也应该极力号召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养殖业污染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将解决环境影响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首位。
2.3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出量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畜禽类排泄出来的粪便、或者废弃物以及其产生的有害气体均与日常动物摄入的粮食有关,如果摄入营养过剩的饲料,不但造成饲料上的浪费,而且还增加的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营养部门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动物的生产系统这一环节来减轻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动物都是通过“被饲喂——食物被消化吸收——排泄物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因此,如果有效的控制了这一途径,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2.4 畜用防臭剂的开发
为了减轻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我们可以从提前防控的角度来出发,在饲料当中添加一些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等各种防臭剂,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当中的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绿矾个酶制剂等对排泄物的排泄过程起到一个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的作用,并且可以减轻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变成其他无害的相关化合物,从而达到减轻气味污染的目的。
2.5 养殖场内部环境的控制
无论是养殖用户或者养殖企业我们都应该严格保持养殖场内部良好的环境卫生,比如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空气等等因素,这样不但有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利于减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 结束语
为了使得我国的规模化养殖场与环境更加有效、快速、和谐的发展,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场所造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我们的周围环境,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型养殖场而努力,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常志州,黄红英.动物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2]张振兴,李玉峰.对我国养殖业生物安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经济动物学报.2006年01期
关键词:环境规划 趋势 展望
1.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 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资源破坏,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环境规划工作是伴随着整个环境保护事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环境规划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进行到全面开展的发展历程, 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1 孕育阶段(1973-1980)
在1973 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32字方针, 提出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要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从此,我国的环境规划开始发展起来。在这一时期,由于环境保护事业刚刚起步,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经验, 因此环境规划也处于零散、局部、不系统的状态。
2.2 探索阶段( 1981-1985)
在这一阶段, 环境规划的显著特征是, 环境保护计划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并提出了计划要求达到的具体指标。
2.3 发展阶段( 1986-1991)
在这一阶段, 环境规划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发展。“七五”环境保护计划规模较大, 普及较广, 对我们的环境保护计划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从1989年起, 编制环境保护“八五”计划的准备工作全面开展。
2.4 成熟阶段( 1992-至今)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环保事业进入一个新纪元,我国的环境规划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3.我国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局部研究多于整体
完整的规划应包括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现在环境规划的研究范围, 只局限在规划的制定上, 至于怎样促使规划实施、用什么手段实施,则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规划制定过程的研究也多是偏重于局部内容的研究,如探讨环境规划中如何有效的实施公众参与和应用冲突分析机制、如何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等等,对规划系统性的研究较少。
3.2技术方法研究多于理论研究
当前,环境规划技术方法研究是环境规划研究领域最活跃的部分,涉及到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开发等等方面,但对于理论体系的研究较少。目前虽然有不少专家从不同领域提出不同的理论,但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各种环境规划的理论与理论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理论与方法之间的衔接性与兼容性差, 缺乏对环境规划全过程的认知、分析和解释。
3.3非线性特征不足
线性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优化一个目标函数,同时满足一组约束条件,并且函数的约束条件都必须是线性的。但是环境规划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而传统的环境规划忽略了环境系统有关的非线性特征,在实际环境规划中,很少考虑到非线性特征对环境投入的效益影响。
3.4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的环境规划在其方法及理论体系方面的规范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采用的环境规划理论大都是欧美发展的环境目标规划法,因此得出的污染物削减量及投资费用都比较大,难以为决策机构制定相应的年度执行计划和条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4.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展望
4.1 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编制模式基本上都是延用以前的模式, 对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考虑不够, 例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中所用的方法也都比较落后, 对规划中所包含的大量不确定因素未能进行系统分析, 而许多较先进的规划方法却未能得以推广。
4.2完善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快速、灵活、人机对话和图形显示等功能, 特别是对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更为适宜, 是环境规划的一种现代化工具。环境规划决策有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性, 所以政府在宏观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完善以科研为基础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可降低决策风险。政府决策者们也应及时了解信息, 降低风险, 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4.3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
国家法律及各项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标准等是制定实施环境规划的依据。但我国在环境规划的法制化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具体的《环境规划法》尚未出台, 国家一级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刚成雏形, 地方性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也还未全面开展, 因此在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和约束。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社会, 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应将环境规划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并使其运作规范化、程序化。环境规划的法制建设不仅要对环境规划从编制的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管理部门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进行设定, 还要制定各个环节中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定。
4.4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担负着从战略上、整体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但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依靠环境规划管理, 依靠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实施规划, 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 尤其是规划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 从理论方法、原则、工作程序及支撑手段等方面建立一套动态的环境规划管理体系, 以适应环境规划不断更新调整修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过孝民.我国环境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1993:14(4):10
[2]王树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J].环境与开发1997:12(2):19
1.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政设施差、水体污染严重,区域环境质量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城镇基础设施原本就不完善,加上规模迅速扩大,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造成小城镇水资源和能源缺乏、整体环境质量差。一些小城镇是由于大中型工、矿企业的突然建立拔地而起,而这类小城镇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由于只重视发展生产,完全忽视了基础设施尤其是环保设施的建设。大部分小城镇的排水管网简陋,排水系统极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污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环境问题。
1.2原生环境遭到严重侵害、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普遍
不可避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使小城镇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主要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主,由于环境规划工作不足,以及在思想观念上落后,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不能有效充分的使用,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
1.3面临大城市环境污染转嫁的危险
一些大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为减轻污染严重的企业导致的环境问题,将这些企业或者部分产品的生产迁移到小城镇。另外,很多小城镇为了发展本地经济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在没有系统城镇规划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城镇工业,以求尽早改变其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加选择地引进投资。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观点打破了小城镇自然环境的平衡,使其环境质量迅速恶化。
1.4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后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与技术等原因,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工作展开不利,大部分小城镇还处于脱离环境规划之外的发展模式中,环境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从本质上导致了小城镇环境问题的突出性。
2小城镇环境规划
2.1概念
小城镇环境规划定义为: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共同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有效统一,使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地发展。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城镇环境规划是以“环境—社会—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依据科学理论,在对城镇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
2.2作用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监督对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否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小城镇环境规划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经济与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防范资源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它与经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进行综合协调,才能保障其顺利实施。城镇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实施计划,为了使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对环保的概念、目标、指标体系、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进行科学系统论证以及精心策划。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根据自然环境的纳污能力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定不同排污者的最大排污量和应消减量,为更加合理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污染防治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4)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条件下,特别是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小城镇来讲,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首要目标。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城镇环境规划为其本身提供了科学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它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可用于指导环境管理活动、环境建设等。城镇环境规划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方针和发展战略,其所作的宏观战略规划,为其实行环境目标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依据。
2.3小城镇环境规划中应重视的问题
1)必须注重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在收集了充足的真实的基础资料后,才能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环境规划。但目前,由于小城镇本身缺乏环境规划方面的基础资料,加上城镇化速度过快,部分农民转入小城镇,使得小城镇人口的准确统计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另外,受到传统的影响,有些居民不愿透露真实情况等,使得掌握的资料有限并且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别。所以,只有对当地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同时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使该环境规划既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又符合小城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2)注重环境规划的可行性。大多数人尤其是决策者们对规划的赞同,是关系到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现实中规划方案能否顺利通过、实施和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还取决于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认可,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者,对规划的实施起重要作用。3)必须注重分析区域资源,确定符合实际的小城镇性质。小城镇是农村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三农工作的载体。因此,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资源来说,由于相邻镇域和区域有其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特点,这就要求在编制环境规划时,首先要仔细分析和掌握区域资源特征,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及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以镇域中心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同时还应考虑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新技术应用。4)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可持续性的前提是注重可持续发展规划。小城镇的起源是农村和乡镇,它发展的基础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受到农村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目前土地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城镇发展而言它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否被合理开发利用关系到小城镇能否合理地、持续地以及全面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需强调两点:a.平等原则,在自然资源面前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当代人不能将过多消耗土地资源而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后代人承担;b.协调性,要协调好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土地的供需平衡关系,首先应以集约化利用为原则严格控制和管理土地利用,加强对自然生态用地及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保护;其次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引导乡镇工业企业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统一规划;再次通过健全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随着小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这个矛盾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势必制约小城镇的全面发展。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时,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最大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可持续发展,规范开发自然的度,确定发展方向,减少规划的盲目性,使自然既能为现代人服务,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
2.4小城镇应从污水、固废、大气等方面开展环境规划
1)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根据地形图以及区域地貌特征规划镇区排水管网,收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生产废水的排放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水标准》,污废水集中送往污水厂处理。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主要由管网走向、河流走向、夏季主导风方向等决定。由于小城镇污水日变化系数大,在选择污水厂处理工艺时要注意考虑水量和水质对工艺的冲击。一般来说,一个小城镇只需要一个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厂处理后的水就近排入水体。2)固废的收集与处置。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收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管理。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做好回收利用和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3)大气污染的防治。优化工业的能源结构,尽可能多的使用绿色、环保燃料,最大限度控制煤炭使用,并且改进煤炭的使用方式,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小城镇大气污染规划与防治措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