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教研总结

心理教研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教研总结

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第1篇

上午9点多,因为感冒而有点迷糊的我来到靖江一小,到了活动现场,看见听课席上已经放好了本次活动的素材,而且依据材料封面的颜色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区块,真好,我们听课的老师很自然地分好了组,我们要落实的课堂观察项目,自然也一一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身上,这减轻了不少前期人员调配的压力。指定了四位组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我们进入了听课的环节。

两位老师,根据“感恩”的主线,分别演绎了《同学,有你真好》、《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不同关注点的研讨课。对于课的呈现,我就不再多说。

在课的运行过程中,我注意地在观察我们听课老师的举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实实在在地呈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状态: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在那里依据自己课堂观察的切入点,细细笔记、认真揣摩。这一次的研讨,在汲取闻堰镇小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参与度、生成性资源的把握艺术、教师的行走路线|”等维度,对两堂课进行深层次的解剖,期望在这样的深入观察中,明确教师在课堂操作中的细节性亮点和问题,促使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

整个教研活动完整的进行下来,我发觉,这样的教学研讨,老师们经历了“幸福的教研”,同时,老师们拥有了“幸福的收获”。这两个“幸福”,不是空洞的说辞,我觉得是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基点:

首先,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投石问路向抛砖引玉”的转变。二月份,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的专题研训活动,当时我们也是采用了分系类观察并剖析课堂的研究形式,但当时在我们还是首次介入,大家心中都没有什么底,甚至于对于课堂进行怎么的关注,都有些不太明确,因为,这样的分系列观察课堂,要求更细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丝毫不遗漏,否则拿出的结论就缺乏科学性。由于当时在活动预设中存在太多不清晰的因素,当时每个项目只安排了一位老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参与活动的教师面,达不到最广泛的程度;但是,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有具体的观察研究目标,因为有任务,所以我们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深入细致了,我们要在小组内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个人观点,那么,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呈现出了“欣赏+研究”的姿态,这两者的结合,我觉得,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从发言的结果来分析,我们完全避免了曾经惯用的“这里好那里好大多都好+适当补充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之类的无关痛痒式的评点,而是在很客观地还原课堂原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家的认识与思考,这不是心血来潮的虚假忽悠,而是依据大家深入的课堂解剖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们真正走向抛砖引玉的理想研究,因为今天我们所提供的研究的载体,必将对老师们今后的常态教学产生观念上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影响。当一个教研活动每一个人都有事干了,而且确实有收获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外围关注向微观深入”的转变。在解析这一观点之前,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否认了原先我们所采用的教学研讨的形式,这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从中所获得的收获,大家应该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但是教研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多年来不太有多少变革的运作形式,确实也让我们产生了些许的感觉疲劳,这样势必会让大家更加渴求精品课堂,因为只有精品的课堂大师级别的课堂,才能够触动我们老师的神筋了。但是,接触大师、接触精品的机会能够有多少?我们改变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因为抛开了许多潜意识里的束缚,让老师们真正意义上地去静心研究一堂课,在深入观察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着积极的思维碰撞,这很明显,这改变了听课者的一个常态,确确实实促使老师们从原先意义上的一个旁观者向着“我也是研讨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转变。这样的角色意识的变化,研究活动的整个环节,参与的热情自然就高很多了,因为关注点的侧重不同以及微观深入,我们能够听到来自不同老师的不同声音,绝对避免了“感觉疲劳”弊病的发生。一个能够不断获取鲜活观点的研讨活动,怎么会不幸福?

当然,在享受这一份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发现,在这一活动形式下,我们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调整的结点。

首先,分块关注与整体把握,应该找到平衡。我们在尝试了新的教研模式之后,似乎完全丢弃了多年的传统。诚然,这样的分主题的关注剖析,能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的深入细微,但是,因为只有分的落实,没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使得们在研讨完后对一堂课的完整性把握没有了一个具体的思维。分块关注,在解决某一些的实际问题上,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效力,但是,这样的分解,会不会打破我们思维的完整性,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安排一批老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课进行分析,这样,分合联动的举措落实,也许会产生更加全面的研讨的效应。

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能力

一、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工程电子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因而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

目前高校中大都采用实验箱的方式开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对芯片功能多进行验证性或设计性实验,很少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为此实验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针对以上现象,本文给出了如何利用微机实验箱进行综合性创新实验的教学。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下面以具体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探讨。本实验项目主要完成的功能如下: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结合小键盘实现信号通道的选择;采用多位数码管显示采集通道及采集数据等。该实验项目内容建立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接近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该课程的发展前沿,并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由部分功能模块逐渐形成一个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完整系统。同时该实验项目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新设计。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该综合性创新实验的设计: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课上认知、自我提高、能力拓展、创新意识培养等。

1.教师课前指导

教师给学生提出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到课前很好的预习,包括实验中所用接口芯片的资料查询,了解与本实验中有关部分的实验箱电路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的初步设计,等等。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和专业网站,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并从中了解课程的最新资料和发展趋势。

2.学生课上认知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对本次实验提出模块化设计思想。这是实验的初级阶段,力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本实验中用到的接口芯片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对本实验的兴趣,并对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学生自我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实验项目进行功能性的划分、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方案并给出必要的指导。当学生设计方案有问题时,应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避免指责学生,只要方案可行,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此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可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加强。以下为某同学的设计思路:(1)完成多位数码管显示实验的调试。(2)完成单通道数据采集,包括启动A/D、查询采集结束、读取数据、显示数据等。(3)显示采集数据的同时,如何显示通道号?

加入开关K,实现数据采集的启停。⑸加入按键,不同按键按下,采集不同通道,并把采集数据及通道号显示在数码管上。⑹模块整体功能联合调试,协调各部分,完善系统功能。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加的清晰,模块化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完成模块功能划分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对实验台的接线,以下图1为某同学的硬件接线,通过此部分的训练,学生更加明确了各所用芯片在本实验中的任务和作用,为下一步编程和调试打下了基础。

4.学生能力拓展

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各功能部分程序流程图,对自己的预习程序进行分析,按功能模块逐步调试,进而得出预期的结果,此为学习的提高阶段。此时大部分同学会迫切希望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5.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经过认知、解惑的阶段后,便产生了自我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实验台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使得本实验项目更加的完善。此阶段课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得到的方案也不同,这样可很好避免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的抄袭现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本实验的体会,创新意识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很好的配合,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培养跟多的具备创新性意识的人才而终身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甘俊英.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4,(1):28-30.

[2]陈友宣.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3):7-8.

[3]黄海萍.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陈建荣,陈惠滨.《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74-75.

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第3篇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第4篇

教师队伍素质心理健康专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共识,也是衡量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以学习增素质,以质量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发掘优势,在研究中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质

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确立了“学习―实践―研究―提高”工作思路,指导心理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深入实际调研,制定有效策略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整体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在全地区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地区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了18.6%。二是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的调查。发现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5.9%,教师职业平均压力值为18,达到中等程度以上。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对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督导评估检查的体系之中,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确保了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发展。

(二)强化师资培训,丰厚专业知识

针对我市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确立了“抓培训、强骨干、树典型、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分层培训,逐级提升,研培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网络,构建了系统、科学、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新任教师岗位培训

2002年、2003、2005年分别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通过三级培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级培训结束,2005年组织了第一批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考核,通过笔试、口试、说课,共有290人参加,最后120人考核优秀,取得了上岗资格。

2.在任教师的专题培训

2010年5月,组织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全市中小学校主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400多人参加。培训安排了一天半的内容,有专家报告、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等,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教师们大开眼界,400多名教师现场进行团体训练,场面非常壮观,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体验到了作一名心理教师的职业幸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2010年对骨干教师进行提高了培训。培训历时两年,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心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有效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重视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坚持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四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开展了四项省级课题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实效研究》《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等。编辑出版了四本著作:《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视野中班主任角色》《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构筑特色,在活动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凸显了心理教育的教研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举办教育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院倾力打造的一个教育品牌。

2004年6月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健康心理与快乐人生”。2005年12月,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主题为“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举办了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花季雨季――青春期心理”,整个论坛围绕主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层研讨和交流。首先,是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和心理教师三个层面进行经验介绍;其次,观摩《爱情的天堂在远方》和《花季雨季――解读青春期困惑》两节心理健康课,展示了学生辩论赛“高中生谈恋爱的利与弊”。下午进行3个心理剧展示,教研员、授课教师和与会领导、老师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通过交流与碰撞,澄清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最后,省学院薛主任作了专题讲座,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研究和探讨了青春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经验共享、价值澄清、策略指导和疑难解析的目的。

2.开展“学苑杯”竞赛,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苑杯”竞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3月,开展了“学苑杯”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竞赛。2010年,在首届“学苑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学苑杯”教学技能竞赛,共有120人参加,经过理论测试、说课、案例分析三项内容,最后评出教学技能“十佳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本次竞赛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学技能、赛水平的热潮,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评优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培树名师,榜样激励,引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打造精品课堂,培养名优教师

为了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打造一支名师队伍,2006年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评选,经过说课、做课、答辩三个环节,评出“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特等奖6人。

2008年组织开展了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深入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进行了听课、评课,最后,评选出市教学新秀8人,市优质课一等奖20人。此次活动,在全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组织名师交流,发挥引领作用

2007年,举办了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论坛,为名师搭建平台,展名师智慧风采,名师说课、名师做课、名师交流、名师论坛。

2007年,我市又组织了名师送教活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与名师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了解名师教育思想,感悟名师教育风格,达到与名师共识、共享、共进。

2008年,我市组织召开了名师师徒结对及反思交流会。名师与导师、徒弟进行了现场签约师徒协议书,名师代表做了反思交流,通过结对,师徒一起备课、互相听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几年来,我市一直注重骨干名优教师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评比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目前,我市现有“教坛名师”2人、教学能手8人、教学新秀9人、小学中学十佳20人、市级骨干60人。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愿反思总结,虚心向其他地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军兰,于近仁.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0-72.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48.

心理教研总结范文第5篇

一、科学统筹复习计划――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前提

近两年的“五严规定”和选修学科的等级选拔制使地理学科复习时间更紧、课时更少,如果没有周到的复习计划,那么复习课只能是“猪八戒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滑到哪里”。因此,统筹安排高二到高三的教学计划,显得非常重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初中地理内容、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两个模块特点,一般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表1)。

(1)高二上学期直接进入必修1的教学(而不是像以往接着学习必修3)。因为学生刚进入选修地理班,易于管理,时间也较第二学期(有小高考压力)充足,因此,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主攻地理学科中的难点(即必修1)。同时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避免像以前教必修3所带来的可学可不学的错误思想认识,以致影响整个后续学习效率。

(2)教材整合巧妙,时间高效利用。根据必修1和初中地理内容、必修3和《环境保护》模块的连贯性,在教学中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大大节约教学课时,并为高三的一轮复习提供后续时间保证。

在教研室的统筹以及经过2011年的实践体验,全市地理选修学科的教师基本达成共识,普遍感觉这样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整个学习过程由自然基础―人文拓展―区域发展,符合地理学科认知规律,且各学期学习模块内容分界清晰。

二、重点指导课堂教学――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核心元素

课堂一直是教学的主阵地,尤其是目前选修学科的课时已大大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局领导、教研室主任一直督促思考的焦点主题。为此,教学、教研工作也以此为主题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会,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案评比”等活动,重点对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加以指导,并具体落实在教学案上。为达到低耗高效地教学,特别强调备课时应在教学案上下功夫。

(1)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实用。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基础为主,依据《考试说明》考点进行“拉网式”梳理,整合四种版本教材的优势,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编排,不是教材知识的原形翻版,也不是大量琐碎填空的堆砌。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可以舍弃,而对于考试说明中有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要补充,不能存侥幸心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事实上相当数量的高考题,也都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和修改,离开基础的教学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大多并不是因为能力的欠缺,而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者是因为试题信息与基础知识脱节。

(2)强调主干知识的方法解读。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总是支撑着整个试卷,因此先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试题为范例归类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再融入平时的备课中,以这些主干知识为教学重点,目标明确,理出复习思想和方法,整理在学案上;后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变式演练,要求学生狠抓实练,复习效果具体实在,不言自明。

(3)强调例题练习的精选分层。合理定位、分层教学是当前高考形势下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选修地理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但也有小部分学生较好,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平时上课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学中也难以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因此,应充分利用教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形成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基础测试和训练。在练习部分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较好学生适当进行培优训练,对中等学生则提高综合能力,对落后生则重基础督查。

精心选题、高效用题也是在时间较少的教学形势下较为有效的备课策略。题海太广、太深,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做大量习题,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能力的充分体现。

三、抓实抓细质量分析――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有效抓手

结合每次的质量调研检测,认真做好试卷的分析总结工作,具体落实到单个考点、考题、班级、考生,极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这也是今年教研室工作的一大新举措。尽管每次数据分析、撰写材料较为艰辛,但这样的质量分析细致实在,有针对性、实效性。

例如,在两次南通卷质量检测后,均发现学生在读图、析图题类中仍存在审题不细、定位不准的问题,在人文地理答题套路上存在思路不明、表达不清的现象,在自然地理方面存在基础不牢、理解不全的顽疾,为此应对症下药,特别是第一类读图、析图题最易于在短期内调整,只需讲清解题思路,适当进行训练,学生极易拿分,2011年江苏地理高考卷中这类题所占分值比重不小,具体如表2。

四、渗透指导积累教学――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成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