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环境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1]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是指在分析旅游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全面识别规划要素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2-3]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是一种定性和宏观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认识过程,是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4-5]本文通过陕西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从规划环评的角度,结合规划方案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识别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一、规划概况及特点
陕西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4358.5hm2。规划定位是以“自然风景为依托,以森林生态游及养生体验为核心”的综合性山岳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体布局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以及三大核心景区。远期景区旺季日游客量约为10400人,住宿游客3900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景区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
森林公园规划特点一是以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对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新增若干人造景观和人工设施等;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开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以生态景观影响最为明显,表现在规划建设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以及运行期景观生态影响等;三是规划方案中同时包含有生态景观规划、森林景观营造和风景资源保护内容,在进行森林公园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的同时进行生态保护。
二、研究区环境概况
研究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30~1547m。地貌属于子午岭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粱峁状丘陵区的过渡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区域植被茂密,植被覆盖度较高。评价区林地全为人工林,其中防护林占96.6%,用材林占3.4%。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辽东栎、槲栎、麻栎及锐齿栎;灌木主要有虎榛子、黄刺玫、杠柳、小叶悬钩子、柔毛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披针叶苔草、艾蒿、臭草、沙参、长芒草、北柴胡、黄背草、紫菀等。
三、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按照其规划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采用矩阵法对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1。
表1 某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相关活动
影响受体 供排水
设施 景区道路建设 游客服务中心 人工景点景观 旅游线路 生态保育
自然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①L -③L -②L -③L -②L /
水资源 -①L / / / / +③L
植物资源 -②L -②L -②L -③L -②L +③L
动物资源 -①S -①S -①S -①S -①S +③L
自然景观 -①L -②L -②L -③L -②L +③L
人文景观 / / / -②L / +①L
环境质量 大气 -①S -②S -①L -①S / +③L
水环境 -②S / -②L / / +③L
续表
声环境 -①S -①S -②L -①S -②L +③L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 +①L +②S +②L +②L +②L /
居民生活 +②L +②L +②L +①L +①L +②L
农业生产 -①S -①L -①L -①L / +③L
注:+/-:正/负效应;L/S:长期/短期影响;/:可逆/不可逆影响;①/②/③:影响程度轻微/中等/严重。
根据识别矩阵,规划实施将促进当地旅游及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可以促进生态环保保护,为正面影响;但规划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人工景观景点等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以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
1、对区域环境环境质量影响
规划景区道路和人工设施、景观等建设过程中地表开挖、土石方堆放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生产废水对水环境影响,施工机械及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森林公园在运营中停车场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游客中心燃料和油烟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排风机等设备噪声,进出停车场车辆噪声以及游人喧哗产生的社会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游客游览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果皮、饮料罐、纸屑等。
2、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动物资源、生态系统和景观等方面影响。
(1)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中景点、管理服务设施、道路、人工湖以及小镇等建设将永久占用土地,彻底改变原土地利用的性质,使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临时占地会对土地利用造成短期不利影响。
(2)植被。规划实施对地表植被改变主要是由规划占用土地引起的,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其次为耕地、草地、水域。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规划区内现有林地、草地等植被的数量。
(3)水土流失。规划实施对水土流失影响主要表现为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土石方堆放等导致水土流失。
(4)动物资源。规划实施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和规划完成后游客游览活动对周边动物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野生动物的正常觅食、求偶、迁徙等活动,导致其活动范围减少或迁徙。
规划公园内营造人工水面约48.37hm2,在此过程中将进行河床开挖、河道截流、河坝修建等工作,将对原有水生生物造成侵扰。
(5)生态系统。规划中景区建筑、道路以及小镇等的建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景观生态。森林公园规划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环保设施以及景区各景点建设会对原有自然景观中形态、线性、色彩和质感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对区域社会环境影响
该规划方案中对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文物和周边村民生活影响。规划方案中存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一处,规划拟对其进行修葺扩建形成景区,有利于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对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旅游资源发展以及生态效益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规划实施占用耕地64.81hm2,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识别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以及最终的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某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影响识别,确定其显著环境影响为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表现在规划建设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以及运行期景观生态影响等。因此,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人工设施和景观建设中应与森林公园景观相协调,避免和减轻旅游规划的实施对原有自然资源和景观的破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建春,任丽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锦屏山旅游规划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87-90.
[2] 钟林生、徐建文.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5)814-818.
[3] 国家环保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Z].2014.
[4] 郝明家、袁笛,何长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2.28(3)50-52.
[5] 张铁亮、张杰、孙秀敏等.旅游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大连森林公园东区发展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C].第二届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优秀论文集,2007.271-277.
摘要由于环境保护机制缺失,导致我国“生态旅游离生态更远”的尴尬现实。文章假定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旅游企业,制定并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政府规制角度对企业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政府执行有效监管,对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企业制定适当的惩罚力度,就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而证明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政府规制博弈论
1引言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舶来”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并在随后的20多年得到蓬勃发展,一时间生态旅游成为最时尚的旅游消费,消费者趋之若鹜,生态旅游市场规模庞大。面对巨大利益诱惑,许多旅游开发商的触角开始转向生态旅游,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热情也不断高涨。这些旅游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业已形成的旅游产业链条及客源市场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政府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政府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机制缺失,政府与开发商的协议在关乎环境成本补偿及惩罚机制的内容方面几乎是空白,于是,旅游企业对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管理,落入了法律和规定的“制度真空”地带。结果导致旅游企业只关注开发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缺少系统环境保护规划,肆意开发,造成了污染、环境退化、经营性设施侵占生态旅游资源等诸多问题。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监督企业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迫在眉睫。本文假定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旅游企业制定并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政府规制角度对企业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以期分析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政府规制的效用。
2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针对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环境保护规划缺失与资源开发建设不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出现的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现象,诸如美国、西班牙等旅游发达国家就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期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规制旅游企业从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作用机制入手,以环境评价与环境容量为科学依据,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区域的功能区划、生态旅游规模与形式、生态旅游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和环境美学保护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规制,又称政府规制,是指政府利用国家强制权依法对市场中的微观经济进行干预,其规范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以确保公众利益。规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立法程序来干预,具体手段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我国生态旅游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发展都落后于旅游发达国家,但是各级政府对发展生态旅游给予了极大支持。由于财力有限,对旅游业的投资相对不足,导致地方政府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选择中往往更倾向于后者,而对旅游企业只顾经济利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行为持默认态度,生态旅游环境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违规旅游企业采取行政处罚手段。
诚然,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求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要考虑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的成本、监督企业实施的成本,要考虑旅游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环境保护发生的成本以及企业违规时的处罚成本等资本投入问题。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缺乏系统环境保护规划,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开发和保护同步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实质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一场博弈,是博弈双方围绕经济利益所制定的各种策略,而博弈的结果将检验政府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制的效用。
3政府与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规划的博弈
3.1基本假设
生态旅游环境规划在制定和实施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决策环境是复杂的,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前提下,做出以下基本假设:①博弈中仅有两个参与者,即政府与企业,二者可以选择的策略分别为“监督”和“不监督”、“实施”和“不实施”;②两个参与者做出决策前不知道对方的行动,可以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同时的,即模型为静态博弈,参与人对相互的策略和收益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即模型为完全信息博弈;③环境的改变及其环境保护规划的成本是政府关心的主要目标;④企业在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时受到一定约束,企业未制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会对消费者的利益和环境造成破坏,如果被检查到,会受到法律诉讼和处罚等经济、名誉损失。
3.2构建博弈模型
依据上述模型的假设,可以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即完全信息条件下,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一次性博弈):r1—企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时所获得的收入;r2—企业未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时所获得的收入;c1—企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所发生的全部成本;c—政府在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督时所花费的各种成本;cp—企业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被政府查处时所受到的惩罚;p—企业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被政府查处的概率。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政府和企业都在权衡利益得失后,选择决策行为。博弈的策略矩阵见表1。
通常情况下,政府所得到的惩罚收入大于监督成本,本文假定pcp>c;当企业未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被查处时受到的处罚大于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成本,否则就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就不愿意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只需要向政府交纳相应的惩罚金即可,本文假定pcp>c1,企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利润应小于未实施情况下的利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有逃避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动机,即r1-c1<r2,现实中,企业受到处罚后的收益应处于一个低的水平,才证明政策的相关政策是有效的,即r1-c1>r2-pcp,其中,y和1-y分别是政府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策略的概率,x和1-x分别是企业选择实施与未实施的概率。
【关键词】 环境规划;经济发展
一、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总体规划;一个城市要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生态环境,就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环境规划。以前城市的环境规划是单项规划,而且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不易科学且合理地落实。如果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合理,不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环境规划若必须服从于它,则可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现在许多决策者们都认识到,必须强化城市环境规划,将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与经济建设,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施城市形象工程。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要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园林城市目标,进行城市总体形象的策划和塑造,做好绿化与文化、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进行街道、河流、城市内部功能区及城区边缘等窗口部位的形象设计建设,搞好城区公园的策划设计和建设。搞好交通主干道绿色长廊建设。努力增加绿化面积和提高绿化质量,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市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预防和控制城市发展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绿化、林业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第一需求,大规模推进城市绿化、林地建设,重视物种多样性和绿地的保护及修复,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创造舒适优雅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城市污染控制。城市总体规划则应根据环境规划中确定的环境容量和功能区划来制定,并依据环境容量明确城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这样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水体污染的治理,由于早期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形成工业布局不合理及污水大量排放。如香港政府为了解决吐露港的水污染问题,先后多次投入巨资用于治理,但吐露港的水质继续下降,未见好转。这是建污水处理厂时,没有进行全面水质规划的典型例证。
3.高起点、高要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环境规划和空间形态设计,合理规划城区的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要针对城市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在科学指标体系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环境预测,对过去和现在存在的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抓住主要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相应的环境功能分区,确定工业布局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等,实现功能分区要求的环境质量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1.坚持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城市环境规划要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匹配,既要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也要有近期的城市环境建设计划,要按照人口对环境生存空间的基本要求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划建设一定面积比例的广场、绿地、水域等环境功能区,使环境容量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相统一,环境质量与市民生存要求相一致。目前,我国多数乡镇功能区划和发展空间布局未确定,需要加强小城镇城市化的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把规划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环境规划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地区的优势,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把环境做为城市的重要资产来经营,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土地增值,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土地能否增值的基本条件之一。如南京市多年来一直想把江北新区变个样,做了区划却没有好规划,想搞建设又没有资金来源,大发展的梦想迟迟得不到实现。2000年,南京市从德国请来两位世界知名战略规划专家。两位专家注重特色塑造,活用新加坡经验,对江北新城作了崭新的概念式规划,几百亿投资源源涌来,地价涨了3倍。可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
3.规划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优劣,这已经成为各地实现大发展的共识。大连市较早提出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加强工业布局调整,实行“退二进三”,对甘井子工业区进行集中改造,拆除旧厂房,扩大绿地面积,保留下来的工业项目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放弃污染重的上游产品,发展精细的下游产品。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市区环境质量,带动了房地产、旅游、会展、商贸等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本市投资。据估算,大连市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1:5。大连的经验生动地证明,优美的环境是最有效的“招商广告”。
4.制订规划,要敢于跳出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最大范围的规划布局。城市,是区域中的城市,它不可能孤立地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城市发展集群化、连绵化的形势下,区域经济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更加明显。制订大规划,还要以更宽广的视角、更长远的目光,综合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正确把握城市在区域中的职能分工,积极争取错位竞争、互动发展,提升城市的区域功能地位。例如南京,河西新城、仙西新市区、东山新市区、江北新市区,露面就是“一城三区”。本来1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马上发展到4730平方公里。隔江相望变成了跨江发展,长江变内河。南京江宁开发区一次规划了72平方公里的园区,里面所有的村庄都搬迁,“十四通一平”一次完成,所有的管线一次下地,路边美化绿化一次完成,地下共通管沟,路上只留路灯。这些大思路的规划、大手笔的建设推动了发展上的大跨越。如苏州,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令人叹为观止,真正原因是他们有勇气突破地域间的行政壁垒,借他人的优势为己所用,甘当配角,实现错位发展。苏州不仅是江苏省的苏州,还是上海的苏州、浙江的苏州、世界的苏州。只有跳出城市,站在区域化的大视角上看城市发展,才能为城市未来的前景描绘出更科学更宏伟的蓝图。
5.弘扬环境文化,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环境意识、环境质量和环境文化,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精神风貌、文明形象、文化品位和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保护碧水、蓝天、绿地,营造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洁净的水,吃到无污染的放心食品。这正是环境文化总和具体事物而上升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内涵。深刻认识环境文化的具体内涵,认识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把环境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是时代进步的特征。环境文化的高与低,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人类以文化的方式生存,所有先进文化都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环境文化的核心是生态文明。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不能反自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促进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就是要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光焘.气象、环境与城市规划[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2)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
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
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大家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水源与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拱中公民的责任。
这几天,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上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珠海是我们的家,应该把她建设得更美好。但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搞无土栽培。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着,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