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如何进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国农业经济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否稳定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农业原材料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与世界经济同步接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做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过去没有的农业新问题也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线[1]。

3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农村基层设施体系

在我国,农村基础生产设施都不够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路上。同时,运输方面交通不畅,缺少完整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立体化网络。水利设备陈旧老化,对于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抵抗能力较差。

3.2农业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上,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大,农业产品产出率不高。同时相较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我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也比较不足,造成农业方面的顶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

3.3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产模式仍在走过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结构也过于简单,大多数农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约束,将可种植的农产品仅仅放在基础的粮食作物上,对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等经济作物视而不见。而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对我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同时也无法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4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方式

4.1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相对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农村的物质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与农业相关的周边产业发展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设施基础,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经济发展道路。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紧抓农村基层的生产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相对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抗旱抗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运输成本的消耗。

4.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从世界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科技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学技术的注入,就无法完成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地广人稠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实现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学生产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与农业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再到农民自身都应该重视起对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科学改良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国家也要大力的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技术,切实做到依靠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4.3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扩展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生产优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特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农产品出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统筹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

4.4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力度

相较于工业与第三产业,我国的农业资金比较匮乏。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企业给予相对便利的政策发展环境。同时,改善我国农业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的吸引外资投入。

5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与解决。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设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韩永香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天池店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分析了江苏中部沿海的环本农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环本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

环本农场地处苏中通州市与如东县交界的黄海之滨,土地面积480hm2,其中耕地347hm2,农业职工33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16名,分东、西场成立了2个农业职工大队。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大麦、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大豆、棉花、油菜为主。长期以来,农业在农场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小,农业种植效益不高,农工收入整体偏低。笔者通过对该场农业经济的深入调研,提出该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不足,农业亏损严重

由于承担了农业职工社会保险支出,集体收入仅靠承包费收入维持,带来农业严重亏损。近年来,农业分场每年承担的人员性支出都在300万元以上,农业土地发包价格仅6 225元/hm2,养殖水面仅4 500元/hm2,靠土地发包,农业增效空间非常有限,农业分场年亏损额都在50万元以上。

1.2产投矛盾加剧,农业基础脆弱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排灌水系不分,全场480hm2耕地,有灌溉能力的只有39%,抽水泵站设置不合理,水路不畅,取水困难,水泵不能正常发挥效用,遇到夏季少雨干旱,无法灌溉。全场80%的条沟亟需疏浚,排水功能受到制约,下游还有咸水倒灌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二是农业机械作业能力不足。农业机械私有化以后,仅有普通收割机2台、大型拖拉机6台、小型播种机2台等机械和农具,作业质量、作业速度都难以达到标准,特别是秋收秋种不能适应季节要求,造成迟耕晚种,严重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作物产量。三是仓储容量严重不足,仓库只有1 500 m2,且库房结构老化,水泥场地不足1.2hm2,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1.3产业发展缓慢,规模效益不佳

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要求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零星、分散矛盾尤为突出,造成产业化发展缓慢,不能取得起码的规模效益。

1.4局限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不快

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局限,造成结构调整不快,农业产出不高。从农场农业结构现状来看,大麦、小麦年种植面积300 hm2,小麦产量仅5 250kg/hm2,产值仅7 350元/hm2;水稻年栽插面积133hm2,产量仅7 125kg/hm2,产值仅1.35万元/hm2;瓜类80hm2,产值2.25万元/hm2;特色蔬菜10hm2,产值2.85万元/hm2;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67hm2。总的来说,农业单位产出不高,效益仍然偏低。

2对策

2.1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

环本农场农业人多地少,建设现代农业是唯一的战略选择。因此,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南通当地连片的优势,逐步向特种农业、特种养殖业以及生态农业、园艺农业方向发展。东场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通州滨海工业园区相邻,有条件时可以发展为农业开发生态园区,发展以特种蔬菜为主的集种植、养殖、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西场面积小,淡水资源丰富,灌排条件好,条田方整,交通便捷,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可以逐步发展园艺、苗木和果蔬类特色经济作物。

2.2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要在认真搞好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结合农场布局调整,合理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着重抓好3个方面:一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统筹兼顾,加强洪、涝、渍、旱治理,使农业灌溉、排涝能力显著加强,基本实现日降雨200mm排出不成涝;二是加强仓储晒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周转迅速、保存安全、销售高价;三是加强对农业机械和特色农业的投入,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实施多元发展,实现多元创新

一是实现经营方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经营思想,跳出土地搞经营,在确保土地租金收缴的基础上,探索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二是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农业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纳入地方城镇建设用地整体规划,成为地方政府县域经济的一部分,争取优惠的投资政策,使土地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解决职工就业再就业,减轻农业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也逐渐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当前的社会环境逐渐恶化,而且资源的过渡开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就成为实现农业发展的必要过程。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了很多的束缚和制约,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导致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不太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不足等,都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遏制了农业经济的进步,另外,农产品处在初始的加工阶段,不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增值销售,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

 

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太少

 

现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到位,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共设施简直可以说是等同于无。我国现有的很多农业基础设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这些工程大多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的投资有3个主渠道:国家投资、农民自我投资和市场投资,农民自我投资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单一,几乎全部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投入,由于各地方财力不同,导致部分基层的农业工程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而市场投资又由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无法获得发展。

 

3.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的产业链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水平比较低的问题,而且一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弱,所以经济效益也不高。同时,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重视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效益提高,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另外,在具体的农业产业链中,一些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1.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

 

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将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确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将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的品种作为核心,建立安全、高效和生态环保的生产基地,形成广泛的农业产业链。另外,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当尽力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化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够降低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

 

2.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生产要素的投入,工商业部门的介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等,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科学化的农业、集约化的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把农业建成竞争力强大,能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积极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以及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等重点项目的建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加快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强化经济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建设等。

 

3.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的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其次,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5.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的素质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其次,要促进度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当前,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当前的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农业发展产业链不合理,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实现产业化的经营,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速度,注重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这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村经济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培育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和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一)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底,全国所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服务站;发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17万人。

(二)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具有强大支持服务功能的中国农业信息网成为中国农业信息“批发市场”,农业部还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访问量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2006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三)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基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在调控农产品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也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信息覆盖面逐步扩大

农业部建立了以“信息日历”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工作制度。形成了部属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农村杂志社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等媒体为主,各相关媒体参与的信息窗口;各地农业部门也都与有关媒体联合,开辟信息渠道,努力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三、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现代化的农村是市场化的农村,同时也是信息化的农村,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可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引导农民自觉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销售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生产与经营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引起的。农民可获得的信息越充分,投资与生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农业信息化为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机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实现农业供求关系的平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信息化在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

(三)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农业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之一是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关键是人才,通过网络发展。可以广泛、快速地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这些科技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因为农业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农业投入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利于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其次。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农业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当农业生产者从网络上便捷地得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规划农业生产时,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服务定位不准确。实用性差

连接到农村基层的全国性信息网为数不多,信息服务不能延伸至农村基层,而且信息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基层对农业信息的多方面需求。据抽样问卷调查显示,72%的农民表示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8%的人通过报纸杂志获取,而20%的人表示由于农忙根本无暇看电视、报刊。只能凭经验耕种,无信息来源。对于互联网、信息台、移动电话服务。大部分农民表示从未接触过。

(二)农业信息化意识有待于提高

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意识的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抽样调查中。50%的农民表示从未接受过乡镇或村里组织的任何培训,34.8%的农民接受过农技知识的培训,8.7%的农民接受过市场知识的培训。由于没有系统的培训,加之上述信息获取不畅,导致农民不能有效地接受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和向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的思想认识。思想意识的滞后必然导致行动的滞后,也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进。

(三)农村信息人才缺乏,业务素质不高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终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能力去享受农业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还很不均衡,农村职业中学的数量有限,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有待提高。教育跟不上,人才必然缺乏,而信息网络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没有懂技术的人才,即使有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功用。由于农村信息闭塞。环境艰苦。导致既培养不出人才,又引进不来人才,没有人才更加剧了落后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深度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高信息质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数据库既是重要的信息产品。也是所有农业企业和农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要的信息源。数据库技术的改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领域,直接关系到农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所以。加强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其综合与分类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为基层用户提供综合性和实用性信息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农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信息服务内容应涵盖生产资料采购、农作物种植、农作物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方面,增强其信息服务针对性。并根据地区特点调整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三)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

要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对象、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的分析,根据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对不同的需求对象提供不同的农业信息,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

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经营 问题 对策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银行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家发展建设筹集资金,还是为企业发展进行资金保障,亦或是为人民提供各式金融服务都离不开银行的帮助。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成员,它是我国独有的银行体系,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现实发展入手,对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 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农村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问题。长时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的资金保障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其他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不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过程经过了多次的改革,有其独特自身的特点。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在建国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仅仅是为了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建立的,因此规模大都较小,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信用社开始进行以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并颁布各类管理条令,以对其管理和发展进行明确的规范。这段时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农村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了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1996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和改革制定了明确规定,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改革规划,目前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成果,而农村商业银行就是这次改革的产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经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 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立足于服务农村事业的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一直寻求改革和突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需要多样化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问题

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中,股权原则是一人一股,但是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到农村商业银行,这种原有的股权体制已经被完全打破,但是又未完全转变为股份制银行,可以说,这种产权结构上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股权分散。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股东大多是自然人股东,平均持股较少,因此股权分散现象严重。大部分是把持有原来农村信用社的股份转化而来,而且农民将入股看做是贷款的前提条件,在入股后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发展情况,也很少使用自己的权利或花费时间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这种股权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权的虚置。

二 是法人结构问题。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在法人结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董事会的职能界定和职能分工问题、董事会监管问题、外部监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2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问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外部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抗风险能力低、业务网络技术水平较低等。在这些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出现很多累贷、坏贷、恶意骗贷等不良贷款问题,这些现象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金融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追款难度,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投放量。此外,农村商业银行也确实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风险预警和规避的机制也不健全。

2.3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良好的内部管理是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中,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举例来说,在内部制衡机制中,缺少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尤其在执行和监督部门中,没有建立起良性的监管制衡机制。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还存在人才匮乏问题,很多农村商业银行面向广大农村用户,对人才缺少吸引力,在与其他银行的竞争中缺少优势,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员工学历都较低,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有大量专业岗位如计算机、国际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等都有人才匮乏的问题出现。

2.4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人员多为以前老员工的子女亲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差,得过且过,而且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本地人,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员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如果不强化服务意识,改革就注定走向失败.所以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下大力提高全员的服务质量,强化对员工的服务培训,聘用专业培训机构,长期对员工进行高压培训,提高意识,争在最短时间内把服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争取以服务取胜,才能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才能逐步向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确保不被市场抛弃,.取得更好发展

3. 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具体来说,解决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要明确“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原则,要以农村金融市场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立足点,不断加深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力。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商业以后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巩固自身在中小企业和农民等目标市场上,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在农村金融方面的优势,打造个性化农村金融服务,以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经营服务,从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保持有力的竞争性。

3.2深化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农商银行应该进行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如提高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提高股东对农商行经营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吸引企业或其他投资机构在农商行参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在股权方面对农商行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此外,农商行还需要加大对股份制的改革,调整自身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为下一步上市工作做好资金准备,也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在完善农商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农商行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提高人才的利用率,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可以对优秀人才加大奖励额度,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吸引人才。此外,要严格把关人才的纳入和考核,执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赵佳丽.浅议农村商业上市:意义·挑战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3] 孙慧霞.试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