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分配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日益趋于完善与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是基层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基层单位救死扶伤的工作是财务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的,但其发展情况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社会大众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承担的,并且基层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基层单位内部提供的不竭动力进行支持。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是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内控制度缺失,他们甚至用单位内的管理制度将其替代,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依据支持自身的行为,一些会计人员做事情的标准仅仅是个人经验或者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导致管理情况的不严谨,工作很随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国家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设备,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有效的控制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购置工作,但是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措施仍然缺乏。配备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投入使用不及时,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建立,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责任人等情况经常出现,以上种种都是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的原因[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上都存在问题,如其收费时下没有医药发票的开出,入账的依据仅仅是收入日报表,因此漏洞百出。与此同时,关于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很多单位没有详细制定的,很多支出的经费都采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即只要开销上面有单位负责人签字,那么会计人员就会对其进行报销,这样最终导致了财务监督与控制功能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乏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财务管理条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机构中工作的财务人员的其晋升途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是医院的财务人员晋升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职称晋升的实现需要经过国家的统一考试,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大都不对职称晋升抱有希望,由于相关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考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人通常都过不了规定的标准线。但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其他的工作人员,如卫生技术人员,他们在晋升职称时,如果他们达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参加统考(不是全国性的)获得晋升。由于此种晋升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财务人员较差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由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因此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形势下推行的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特别一些乡镇卫生院里此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现阶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存在较低的素质,代表了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低的财务理论水平,这些人员当中油盒大一部分并非专业的财经类专业毕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单位中的非医疗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在岗位上不能发挥"在其位,谋其政"的作用。由于他们对系统的专业性知识的缺乏,因此,一旦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他们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现代化的电脑等辅助工具都不会操作。除此之外,因为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些人没有接受正式的岗位培训,因而其不能将最好的状态发挥在工作中。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新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制定的初衷是建立相应的财务运行机制,保证此机制可以实现明确的责权界限、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进行适度的管放,已达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目的[2]。因此,以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为依据, 寻求突破财务管理的关键点。第一,坚持"三权"、"四责"不变的原则,将管理权限进行明确。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就是所谓的"三权",保持这三种权力的不变, 各个卫生院仍然拥有资金, 各个卫生院按规定程序审批、合理安排使用事权范围内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责任、债权债务管理责任、财务收支平衡责任、会计主体责任是所谓的"四责",保持这四种责任的不变, 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仍然是各个卫生院, 依法管理拥有的资产、债权、债务和年度收支盈余、亏损等工作。第二,严格遵守重点监管与直接支付的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监管。如果各卫生院的相关设施与区卫生局监管的金额起点保持一致,经过区卫生局的研究同意后,才能对其基本建设、医用设备及交通工具配置金额进行组织实施。第三,实行"票据统管制度"以保证收费行为的规范、透明。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发

只有将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推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实现赏罚分明,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忱充分的调动起来。然而,当相关的激励机制被建立起来并得到完善时, 必须采取措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进行加强,使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得到提高[3]。因此,为了调动财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需要带头学习并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将自身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特别是要严格以会计法为依据,将财会人员配备齐全,同时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以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财务监督工作也要严格实施。

(3)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加强,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财务人员培训学习需要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单位领导只对临床业务人员的培训学习非常重视,而忽略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所以各单位要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措施支持、鼓励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其次,财政部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行督促。不管是兼职的财务人员,还是专职的财务人员,不管有没有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各单位中的所有采取人员都要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每年卫生主管部门都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专门培训学习,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多,以此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极其重要,由于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若想在新形势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采取措施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高,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4-35.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加快了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规范化步伐。但是,我国医疗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会计内部控制是现代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卫生医疗单位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医疗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在以下方面存在着问题:

1.不能科学的重视预算管理控制

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财务管理之一。预算管理不仅使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开始,更是单位进行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对预算管理控制不够重视,并未将预算管理工作看做是本单位进行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存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很多医疗单位的管理者只是将预算工作看做是“应付差事”或“例行公事”。例如:很多医疗单位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是,一般都是先由单位各级领导组织进行各项相关审批工作,然后再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与账务处理,领导所关注的仅仅是各种单据的齐全,并不关心该设备的购置是否已经按照预算来进行安排。因此,医疗单位的预算管理严重缺乏分析,预算效果很差。

2.风险控制环节较为薄弱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严格的控制程序。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系统如果环节设置较完善,那么运行的效果就比较好,内部控制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但是,这种完善的设置会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行成本,这往往是单位领导不愿意看到的。很多医疗单位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而故意将内部控制系统的设置环节减少,无形中给单位带来了风险。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卫生单位的市场运行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目前很多医疗单位只是重视对医疗单位规模的扩建,忽视了对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例如:很多医疗单位的基建资金均来自于银行贷款,一旦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将会陷入财务困境。各医疗单位这种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论证,不仅忽视了单位内部风险管理,更是给单位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单位的很多会计人员没有专业的会计文凭和职称,还有的财务人员连会计证都没有就上岗,导致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近年来,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会计专业职称的专业财务人员加入到医疗卫生单位,这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力量,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平时工作较为繁忙,这些财务人员没能及时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没能及时掌握国家财务政策,思想上的松懈和缺乏责任感斗志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弄虚作假,对国家财经法规视而不见,使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告不准确。

4.缺少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最大薄弱环节就是缺乏考核奖励机制。先进的、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人监督、考核,期执行效果也会很差。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机制和内部监督尚不完善,导致评价与监督都流于形式。很多医院虽然也制定了内部监督制度,但完全是为了相关部门的检查。这导致内部控制有章不循,贯彻不彻底。

三、提升医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对策

1.增强观念,建立规范体系

只有不断增强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才能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正常贯彻和实施。

2.强化预算,完善预算考核评级机制

医疗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目标、投资规划等来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单位逐渐走向科学、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

3.强化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

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的独立性,因此在实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采取集中核算制度,解决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关系、人事关系等后顾之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4.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医疗单位必须加强对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进修、继教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具有必然性,只有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不断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医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海洋.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J].企业家天地,2009(11).

[2]李彦惠.略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网络财富,2009(9).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标准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会计理论研究以及实际运用研究所重点关注。本文依据当前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不足的情况,指出了完善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如何去完善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财务的内部控制并没有给与充足的关注,还不存在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控制系统,因而造成了医疗卫生机构当中财务内部控制责任不清楚、基本财务信息混乱,从而导致了职务侵占、虚假报销等对公共医疗单位以及国家利益产生严重损害的情况出现。对此类有损公共医疗单位以及国家利益的情况,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要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障了国家对公共医疗单位投入的资金能够有效的被使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二、完善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医疗卫生单位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环境当中,各类的医疗卫生单位都依照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趋势与规律,解决了计划经济制度当中的监管体系不足的问题,增强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监管,减少了运作资金的投入,增加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绩效,充分的发挥了国家投入资金的价值。构建一个全面的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是当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增强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效用

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逐渐的构建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也设计了配套的评价方式,然而却依旧是没能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可信度高的、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这种情况和医疗卫生单位的迅速发展的管理标准是不配套的,其展现的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1)理论界对于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比较落后跟不上发展需求,系统的结构没有构建成型;(2)医疗卫生单位当中相关负责部门的监管意识、对内部控制的认知都存在着不足;(3)医疗卫生单位资金成本的校对存在着缺陷;(4)对于单位所使用的物资选购缺乏控制;(5)在数字信息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监管不足,数据被修改不易被察觉。而相对于数字信息化系统,手工记录系统所展示的记录就相对十分的明显直观,记录人员的笔记也能够成为监管方式的一种。然而内部财务控制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打下基础。

3.顺应政策的发展要求

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方式,其是管理规范化、会计讯息质量提高的主要方式,当前已经受到了会计理论研究以及实际运用研究的关注。我国的《会计法》当中指出各类单位一定要构建一个完善了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在财政部下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相关文件当中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是顺应了政策发展的要求,是保障医疗卫生单位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4.有利于单位货币资金控制

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全面的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文件当中的相关规定,遵照不兼容的职位实施剥离的准则,进行财产与账目分开管理。财务部门还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检测各个收费人员进行的实际收费数额以及开出发票金额是否相符合,保障了收费金额的准确性。此外该部门还应当安排人员对银行的账目实施校对,同时据此绘制出银行存款金额变化表,从而保障了银行账目当中显示的财产数目与银行提供的账单是相一致的。因此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构建是有利于单位的货币资金控制,杜绝了腐败现象产生。

三、完善医疗卫生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单位系统控制

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组织系统控制就是医疗卫生单位为了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从而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一些在政策法律条文的被切实的落实,因此所制定出的有关监管制度、方式、步骤、方案。一个合理有效的医疗卫生单位的组织结构的构建,应当是包括了对一系列的相关负责部门的组成构建。制定职位明确分工与责任制度就是要将每个职位所需要做的事、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所需承担的责任明确,因此在每项工作都是落实到个人,促使各个部门、各个职位都能够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对职位的责任进行承担。

2.支出与成本控制

加强对于指出审查批准制度的建设,实施管理范畴内的“一支笔”审查批准原则,财务监管部门应当严格的遵循经审批的预算金额与专项金额的拨款方案实施。如果出现超出预算以及计划金额,需要增加投入资金。此时应当向上级进行申请,经过上级的批准之后财务部门方可进行拨款。增强对单位当中的开销凭证的审查。此外对于一些没有合理性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开销,应当进行上报。

3.增强内部审计控制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依据当前我国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所指出的要求规范,对单位的内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重点对一些部门进行财产开销情况的审计,单位内部应当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配置相应的专业审计人员。清楚的界定各个工作岗位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所拥有的权利,一方面参照相关的规定,另一方面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条款,依据这些文件当中的规定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单位内部进行审计应当增强内部之间的交流,针对一些内容不同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单位进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穿插审计,进行内部审计资料的交流,总结审计的要点,找出在审计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加以改善,增强内部审计的质量。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医疗卫生单位相关的经济往来以及关系都在进行着本质的改变,医疗卫生单位需要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随时迎接新的挑战。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生存与发展,因此就需要在监管当中找效益,在竞争当中求发展,所以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就需要能够顺应时展的要求,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医疗卫生单位想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就必须在服务上做文章,用高品质的、高效率、价格低的服务来服务大众,构建出一个系统优质的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对于其生存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跃. 我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5期.

[2] 薛丽萍. 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师》,2013年18期.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公众议题,社会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反思进入。本文在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进行分析中,表明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界定,既否决单纯的政府主导,也否决一味的市场化,而是二者的理性结合。

关键词:医疗改革;政府;市场

一、市场主导不等于市场化

(一)市场主导的优势。

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市场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和目的是优胜劣汰。医疗机构在市场上要求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强者。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价格的竞争是取胜的重要方面。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谁的价格低谁就占优势。在医疗市场上,谁的技术精、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谁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它就会破产,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的作用,也是市场的规律。因此说,医疗领域市场化改革越深入,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医疗价格越趋于接近合理的水平。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最终达到为群众提供技术高、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好的医疗机构,这是社会公益性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也是使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立足、生存的重要条件。这是医疗改革的市场化道路与医疗事业的公益性质相一致的地方。但是,市场并不能完全体现和完成医疗事业的社会福利的公益性质。

(二)市场主导的弊端。

1.享受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对于一般商品与消费,消费者具有主导权,不满意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退货(或换货)或重新提供服务,具有明显的可逆转性。而医疗服务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可分离,消费者不能试用,医疗消费者一旦接受了医疗服务,就要承担已发生的治疗后果,因为已吃进胃里的药吐不出来,已实施的手术不可能恢复如初;即使消费者发现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而更换医生或医院,但是最后的治疗时机已过或原先的治疗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可恢复。此乃医疗消费的不可逆转性。为降低机会成本,医疗消费者或潜在的医疗消费者都会背离一般商品与服务消费中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层次性对应规律” ,而在生病时都会选择最优与最安全的治疗。源于医疗服务的技术性,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程序较为繁琐,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有限的,而最优医院与最优医生的供给就更为有限。

2.市场竞争会导致医疗资源的垄断和分配不公。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患者得了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只能由医生判断,患者本人通常并不清楚,消费者无法自主决策做出正确选择。诊疗服务是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根本不存在整齐划一的质量标准。因此,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这种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尽管医疗服务的实际消费者是患者,但做出医疗服务需求决策的很大程度上是医生,而医生和患者的经济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为医生的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和空间:医生可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顾患者利益,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信息优势诱使患者消费过多的医疗服务及药品。当然,医疗机构是否真正有能力实施这种行为还取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结构,如果该市场竞争足够充分,且形成了完善的信誉机制,医生及医疗机构的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将会受到显著约束。反之,如果医疗机构具有垄断地位,这种"供给诱导需求"的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

3.在不断追求利益过程中,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不正之风未能及时纠正,导致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医疗机构偿付机制扭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供需矛盾逐步凸现。但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却相对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给政策让医疗机构自己在市场上生存。和企业改革类似的放权让利、允许“创收”的激励措施,使得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营利创收生存;“以药养医”等措施,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成为普遍现象;医生的人力资本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导致了医生行为的不规范;医疗机构的营利动机还导致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规划失去指导作用,医疗资源向购买力强的地区集中,向获利多的高端技术和设备集中,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4.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性质,只有由政府所投资的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由私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所提供的收费超出福利收费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本就是私人物品,所以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二、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市场终结

(一)政府主导的优势。

1.政府的市场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在医疗卫生行业,医生和医院是天然的垄断者,垄断着信息和技术,药品研发、生产,再加上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机制问题,公共产品、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因此市场是失灵的,市场肯定是有效率边界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地实行市场化,就会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必须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市场失灵。

2.保证公平性和公益性。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主导的亮点。所谓公益性,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医改要遵循的原则。

3.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运营实施全面监控。

政府对医院医药器材的采购、病人的医治过程、药品的使用及收费情况等进行监察并却确保其公开透明。定期对医院的运营状况进行审核,根据其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及参保人员开支情况,确定各医院的医保级别,并向社会公开。保证医院医疗开支的合理,包括医疗器材、药品等的采购数量及价格是否正常;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单病种收费是否过高。参保人员享受的服务质量及健康状况等。

4.政府可以保障基本医疗。

即政府出资或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医疗药品和治疗。在一些“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即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弊端。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从政策上来看,是保护国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为特困人群减免医药费用的服务上。它的特点是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了医疗设备的投入,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却没有保障,设备的投入更加剧了医护人员想方设法掏病人口袋里的钱。医疗机构为了生存,迫使其走上趋利之路。

2.形成行政垄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分工的高度发展,医院在药品零售上不可能获得自然垄断地位,毕竟绝大多数药品都是由专业化的药厂生产的,而且绝大多数药品是标准化产品,医院在药品零售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无从获得自然垄断地位。然而,由于管制措施失当,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为国内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业务上创造了垄断地位。具体

地讲,按照政府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体制,医院事实上控制了处方药零售业务,这使得公立医院将其在诊疗服务方面的垄断地位延伸到了处方药零售业务上。公立医院获得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是双向的,面对众多的医疗生产要素供给方,公立医疗机构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市场,这里的生产要素既包括医疗专业人员,也包括医疗设备、医用材料,还包括药品。而面对患者,公立医院则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及药品零售,尤其是它还控制着公费医疗与医保的报销资格。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供给和药品零售方面的垄断,完全是一种行政垄断。

3.效率问题上存在着“政府失灵”。

政府对医疗和药品的成本控制,既不能提出准确的目标,也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享受医保的消费者,看病可以少花钱,有的甚至不花钱,一人开药全家享用。政府不能充分掌握医保人员的医疗消费信息,没有形成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

4.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影响病人的需求决策,导致医疗需求超过病人自己决策时的水平。由于保险的存在,医疗消费有了第三方给予支付,病人面对的医疗消费的价格相应下降,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可能超过患者真正需要的数量,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医生的消费诱导。在保险公司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补偿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相反会激励医生提供过度服务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三、卫生医疗改革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

卫生医疗改革应该采取以政府主导为主,适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主导”的是政府,市场机制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对于政府,应大力度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公共卫生职能、开放市场职能和行业监管职能”,对公立医院的垄断行为、竞争行为、市场价格和市场行为的技术监督进行“积极”干预,也就是站在卫生全局的、全行业的和宏观的角度上,实现“总量控制有度,医疗秩序有序”。在医疗领域“要引进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应该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资源配置等机制。市场化改革就应该让这所有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应重点作用于医院内部,依靠市场机制的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等基本构成要素的作用。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共同发展基层卫生事业,让政府集中财政力量支持公益性医院发挥最大的公益性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张世清.我看当前的医疗改革.中国医院.2007年11卷6期,80页。

【3】李玲,“医改方向:政府主导下市场补充”, [J].《中国医疗前沿》,2006(1)。

【4】李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南方日报》,2006年12月14日。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管理 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计划经济时期单纯的社会公益性质结构开始向自负盈亏的经营机构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现看病救人和盈利的双赢,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赖以生存的根本。但由于财务管理还存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如何解决,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同时,也对其能否持续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产生重大影响。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不需承担市场风险。还沿用旧时制度的财务管理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经济挑战,从而拖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同时,岗位、人员安排不合理,观念上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等,都导致其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一)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么重要的一步,却经常被卫生机构忽视,要么对资金的预算草率对待,要么干脆忽略对资金的预算。如此不严谨的预算管理,使卫生机构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分配资金流向,使财务管理变得混乱无章,出现超额支出等状况。另外预算资金的编制方法过于传统,无法与时俱进,不够科学,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比如在对财务的处理上,没有设置新会计制度中“累计折旧”的科目,而是使用过去的折旧和摊销方法。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上所述,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引入。财务管理制度多数比较粗放,只负责维持收支平衡、缺乏资金支配的有效管理。制度僵化也导致财务人员无法真正参与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流程,忽视成本控制和资金有效利用。同时,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没有真正落实药品核算制度,没有设置明细账、各部门之间衔接不良,原始凭证没有经财务人员审核等。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 长期的国家管控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清闲,缺乏主动和忧患意识。领导缺乏管理意识,没有起到积极的监督、支撑作用。因此导致财务工作只局限在核对账目,发放工资的表面工作,没有深入挖掘和肩负起财务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选拔制度也存在问题,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进入,不能得到重用,这严重制约了财务部门的发展。另外,分工不明确,上岗后缺乏培训机会和进修机会也是制约基层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财务投资盲目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用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已经日趋减少。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通过药品差价、医疗服务等环节盈利。药品差价能够调控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就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盈利的重要途径。但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在投资资金问题上没有明确的预算机制和投资管理,盲目的投资容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如何向银行筹借贷款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制度监督,这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与控制对策

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别。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运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社会福利是大有裨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愈发凸显了重要地位,下面就如何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水平

预算管理就像是建筑物的基底,是整个财务管理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客观,对财务预算树立正确的观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妨利用“零基预算法”,不仅能改善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增强财政资源配置。卫生机构不但要做好事前预算,更要控制好资金的实际使用,事后也应该对资金进行核对,这样不仅能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也能降低由于预算管理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此外,在资金绩效方面,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指标,比如分别设立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既能保证卫生机构的评价制度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出,又能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作出公正评价。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部门毕竟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属的一个分支,要使其有效运转,首先需要设定具体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制定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积极有效有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机制。

制度完善之后也不能形同虚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建立有效地监督审计制度,切实做到各项收支都有章法可循,有记录可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一方面在人才招聘上,要实行凭能力说话,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调动其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需要重视财务团队的建设。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监督,采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并积极学习财务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定期组织培训,使财务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财务部门构建学习型小社会,推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相互学习,统计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专业会计记账方法。会计人员学习统计分析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高效、高质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卫生机构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统计报告与会计报告之间的误差。

(四)科学稳健开展投资

通过预算的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前了解到卫生机构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地资源分配,如何更好地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通过历年的预算对比,分析市场环境、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问题,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财务制度。

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医疗设备采购、医学技术培训、考察学习项目上,必要的投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出了要求。要有专业人员分析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状况、资金市场的走向,综合评估后做出投资决策,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也要求财务部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束语

从封闭走向开发,从粗放走向系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必经道路,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部门需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改革,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更好服务社会,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可嘉.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与统计的结合[J].商情,2013(8):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