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理的环保建议

合理的环保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理的环保建议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透;护理;中西医结合;保健

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带有中医整体护理特色的护理教育模式,可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知识,从而增加患者知识,提高康复效率。长期以来,对血透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一直是我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院根据血透室患者病情重,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建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血透护理特点的保健教育模式,使原有的模式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更切合实际,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现将2014年对41例血透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1例,其中男37例,女4例,年龄44~5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32例。

1.2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订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教育计划,确定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比如常规教育、科普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内容,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预见性指导,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2 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的特点

2.1专业语言通俗化 由于血透室收治的患者症状较重,情绪不稳定,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不同,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内容应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如必须使用医学术语,应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2随机教育个性化 由于血透室收治的留观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有随机性,所以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因人而异,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2.3反复强化有耐心 血透患者需要充分休息,这就需要护士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治疗,又不延误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工作。针对血透患者中突发事件多、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的特点,采取反复强化的中西医结合的宣教方式,注意与患者耐心沟通和交流。

3 实施内容与措施

3.1常见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知识 血透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所以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忧郁、沮丧、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还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因此,透析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宽慰、解释和开导,指导患者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及遵医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心态平静的目的,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患者进入透析室前,更换鞋子,称体重,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尤其是动静脉内瘘[1],避免静脉注射,为保证建立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作准备。

3.1.1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透析有所了解。

3.1.2举例沟通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治病信心。

3.1.3书面形式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并给予讲解,在宣传窗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3.1.4问答式教育在透析过程中,多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的发展及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3.2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

3.2.1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因此,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如在肾脏损害和(或)肾功能减低背景下,血透患者的机体免疫应答已发生改变,导致促炎症状态,长期的炎症反应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而营养不良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3]。因此需要加强整体护理。

3.2.2注意调摄患者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做好血透患者的情志护理,对提高其正气,预防患者病情加重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3因人制宜实施保健护理教育,根据血透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其护理原则。如在年龄方面,老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行动不便和咀嚼不利,病多虚证等特点,护理上重在补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为原则。体质方面,有强弱和寒热之偏,阳虚、阴虚之体。要求护理上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饮食、起居等方面均应有别。

4 结果

经过整理分析后,结果显示,患者的家属对在血透室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指导是他们所希望的。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使血透室的患者加深了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我防病、治病、饮食营养调节、功能锻炼、自我保健的能力[4]。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减少了患者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质量,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銮玲,卢喜娥,周顺妹.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0,9(5):283.

[2]焦春华.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0,8(3):17.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第2篇

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村水电不仅成为广大贫困山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强大推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在一些地方显露出来:一是农村水电开发同当地农民利益脱节。农民不能从农村水电开发中得到直接的好处,既不能分享经济收益,又用不上廉价电。电站周围的山区农民仍然使用高价商品电,除了电灯之外别的电器用不起;二是农村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脱节。开发商开发农村水电主要是向电网卖电,获取商业利益,电网买进后再加价卖出,农民更加用不起电,不能实现以电代柴,当地农民生活燃料仍然靠砍柴烧柴,环境、生态难以改善;三是留下了影响稳定、和谐的隐患。农村水电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的稀有资源,但在这些地方常被开发商无偿或以极低的价格占有进行开发,当地农民却无钱无资源自己开发或参与开发农村水电,常造成矛盾,有时还很尖锐,成为当地不稳定因素。

充分说明家宝同志批示的针对性、必要性和具有的重要意义。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家宝批示,实现农村水电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对农村水电资源的条件与优势谈以下看法。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总量丰沛,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我国单站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农村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1.28多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农村水电资源点多面广,除上海市外,遍及30个省(区、市)1600多个山区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70%左右集中在西部大开发地区。尚未开发的农村水电资源还有近8000万千瓦,可建小水电站7-8万座之多,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4个三峡水电站的电力电量,可直接惠及贫困山区亿万农民。

西部大开发地区(含广西、内蒙和湘西、恩施、延边)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8694.7万千瓦,占全国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总量的67.7%;中部地区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082.2万千瓦,占总量的16.2%;东部地区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069.2万千瓦,占总量的16.1%。在流域分布上,长江流域农村水电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珠江、黄河流域。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第3篇

拥有清新健康的睡眠环境

想要收获一个好觉,舒适的睡眠环境非常重要。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请参看我们为三对夫妇量身定做的健康睡眠环境推荐解决方案,也许你就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亚莉和达文结婚快5年了,墨守成规的生活让睡眠也成了一个无趣的习惯,但是最近他们俩想改变一下,为卧室来个小小的改变,让生活中多点生机盎然,也让睡眠变得更加恬淡。

推荐解决方案:

1. 淡雅中来点小清新

浓艳的色彩固然能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但真的不太适合睡眠,所以还是建议亚莉、达文保留房间里白色的大背景,只要在配饰上加入些春天的颜色就好,比如窗帘、床品、靠包等等。而这些春天的颜色,也最好不要选择过于浓艳的,一点点淡雅的绿、清新的黄、娇嫩的粉都是不错的选择。

2. 环保才有清新空气

如果采用了不环保的墙面漆,卧室的空气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不仅仅是带来刺鼻的气味那样简单。不环保的墙面漆中富含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有专家指出,人在睡眠中最容易吸入这些有害物质。所以,建议亚莉和达文一定要选择环保的墙面漆。比如具有除醛功效的墙面漆。

3. 绿植和鲜花创造情调

一株绿植、一束鲜花,它们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赏心悦目,还可以带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以及丰富的氧气,让人陶醉在暗香浮动之中。所以,建议亚莉和达文可以根据个人嗜好,在床头或床的附近摆放上一些绿植或鲜花,靠光合作用为卧室的空气加氧,再来点小情调。购买之前,最好了解一下植物的特性,有些花卉是不适合放在卧室里的。

4. 为家具装上轱辘

卧室内的家具不宜过多,否则会让环境看上去很拥堵,影响睡眠的心情,而且,家具简单才能方便亚莉和达文的卧室经常“更新”。如果再将主要的家具配上“轱辘”,当睡眠不好时,随时都可以逐氧而居,让睡眠更靠近通风良好的落地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更容易入睡,早上还可以在鸟鸣中苏醒,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陈睿、志翔的烦恼:

孩子的成长常常伴随着父母的辛劳和疲惫,忙碌的生活中,睡眠变得更加重要。陈睿和志翔刚刚放弃了京郊的大房子,搬到孩子学校附近的小房子居住,环境的退化让他们的睡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推荐解决方案:

1. 巧妙布局打造新卧室

卧室小了,窗户少了,一样可以拥有一间舒适的卧室,只要通过巧妙的布局,就能够让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建议陈睿、志翔精简卧室里的家具,以尽可能地保障将床放置在通风最良好的地方,为睡眠创造天然氧吧的舒适感。

2. 简单色彩释放新鲜空气

空间有限,就不要再使用多种色彩了,尤其不适合再使用过于张扬或过于沉闷的色彩。建议陈睿和志翔的卧室保持留白,如果喜欢加些色彩,可以考虑用白色结合浅淡的黄色、蓝色等,这样才能保持充足的视觉透气感,放大空间舒适度。

3. 小房间更要注意环保

小空间、通风不好,更要注意环保性。无论是装修材料还是家具,都要把这项指标放在第一位。建议陈睿、志翔选择具有除醛功效的墙面漆和木器漆来装饰卧室里的墙面和木质家具,比如众所周知的多乐士竹炭清新居墙面漆系列和多乐士竹炭清新居全效木器漆系列。

对于墨墨的担忧:

孩子正在长身体,陈睿和志翔都知道,睡眠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比吃饭更重要。可是要怎样为她缔造一个又舒适又安全的儿童房呢?

推荐解决方案:

1. 温暖的木材更适合儿童房

许多父母都喜欢用亮丽的色彩来塑造儿童房,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材质比色彩更为重要。温暖的木材能带来舒适的视觉和触觉体验,让孩子感到独立睡眠也很安全。

2. 合理的功能家具带给孩子方便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来定制专属于她的家具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更加经济。但是请注意,大多数孩子都活泼好动,同时玩具众多,所以规划功能合理的家具对儿童房的安全也很重要。

3. 木器的环保性是儿童房安全的关键

木质家具虽然最适合孩子,但使用了不环保的木器漆的木质家具会为儿童房带来危险的有害物质,危害孩子的健康。建议陈睿和志翔最好不要购买色彩亮丽的成品儿童家具,可以尝试购买优质木材,请专业人士结合最环保木器漆的使用为孩子定制木质家具,给他们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海伦和清城刚刚结婚不久,还处在两个人的磨合期,对于新房的不适应还没有完全过去,干燥的春天就来了,这让他们都感觉到睡眠质量变差了,燥热和对于粉尘的过敏更是让他们新婚的甜蜜感匆匆离去。

推荐解决方案:

1. 婚后最大的改变就是空间变小了,亲密感同时也带来了躁动不安。随着温度的升高,这感觉还会日渐强烈。建议海伦和清城将床放在窗前,让睡眠环境始终保持清爽。

2. 害怕燥热,就不适合暖暖的色彩,如果可以接受,建议卧室里多采用洁净的白色、略带清冷的淡蓝色或者富于生命力的淡淡的绿色。如果难以舍弃热烈的色彩,可以考虑通过局部点缀或装饰来满足自己。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环评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是在相关决策和规划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实现更具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保竣工验收是依据环评文件对项目在建设过程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最终检查,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对环评文件的质量起着验证和反馈作用。近年来,随着建设的快速发展,竣工环保验收在有效防止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竣工验收遇到的问题

1.1环评工作滞后于项目建设

从项目建设环保竣工验收实际情况分析,也存在少数边施工边报批情形,环境影响评价尚未完成,项目建设便已开展。项目工程周期长,如果环评滞后于项目建设,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不说,还会增加施工期间的环保压力,影响生态保护工作效果。

1.2施工期环境监测落实不到位

无论是项目还是其他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落实一直是短板,普遍存在环境监测计划落实不全面(如监测频次、监测点位设置不符合环评报告书要求)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建成后的运营单位与建设单位分属不同主体,部门间缺少沟通和衔接,环境监测计划内容落实缺位;施工前的项目招投书中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措施操作性不强,对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以及落实程度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

1.3施工期环境管理落实不力

总体上来看,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督查力度的加大,项目施工期间的各项环保措施都能落实。例如港口项目建设,也存在少数项目存在夜间施工,以及没有考虑避开项目周边鱼类迁徙期和产卵孵化期等特殊时段。导致相关环保措施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为了赶工期也因素,也有管理措施不力导致的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不全面。在环保竣工验收时虽已发现,但工期已结束只能采取一定的恢复和补偿措施。

2项目环保验收存在的问题原因

2.1环保设施不当

在噪声防治中,环评报告书中往往会提出“隔声、降噪、消声”的原则性措施,并未对声源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分析,也没有对项目建成后声源的布局进行指导,一些中小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验收时监测的厂界噪声达不到合格标准。提出的环保措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例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要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建设项目,环评单位照搬建议采用地埋式无动力生化处理设施,提出的项目环保措施明显不当,造成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无法通过。

2.2总量指标不合理

环评时提出的总量控制目标是基于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的结果,计算的主要是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并据此确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排污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这只是一个纯理论或经验值。此外,项目单位为了顺利通过评审,在工程分析或采取环保措施论证中就工程排污系数选择性地取了下限值,当项目建成后实际运行时,虽然环评项目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也实现达标排放,但在总量指标时经常出现超标现象。

2.3基础数据不足

受环评时间、经费以及人员业务素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不具体、不充分,存在随意套用现有资料或监测资料,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和污染物现状基础数据掌握不充分,对项目建成后具体会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难以有效掌握,即便发生数据超标或异常,也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而难以有效说明原因,不能很好地说明项目实施后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导致了项目环保验收延误甚至是无法通过。

3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问题对策

3.1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

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组织施工企业和人员加强对环评法,以及交通部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提高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要性认识。此外,对于违反环评工作要求,要加强对相关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甚至可以比照“区域限批”政策来督促环评工作的落实。

3.2严格落实环境监测制度

严格做好项目施工建设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施工期环境监测备案制度,在项目申请开工时,要求施工承建单位同时要向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机构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所要求编制的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明确施工期间项目环境监测单位的资质、名称、监测内容,在项目建设进行中,承建方要定期向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机构报送施工期间的项目环境监测结果,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做好施工期间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备检查验收时需要。

3.3严格施工期环保措施的落实

作业周期长、范围大,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因此要严格落实好施工期间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对项目建设采取全过程的环境监理制度,及时发现施工期环保落实不力的予以监督纠正,增强施工期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

4结语

建设项目的类型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千差万别,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但要认真做好研究,要严格把握验收的每个环节节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审核项目建成竣工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污染防治做好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为项目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做好各项工作,也是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

作者:朱伟芹 单位:广东韶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第5篇

1.1我国对环境的监管方式

我国对环境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环境监督检查;二是环境行政许可;三是环境行政处罚。

1.2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

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由以下各部分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第1款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二是环境保护基本法,即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三是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相关法,数量有几十部;四是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数量有25个;五是数百个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六是700多个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七是1300多项环境标准;八是50多个我国加入或签署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2]。上述部分构成了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

2我国环境监管中的问题

2.1环保“第一审批权”未落实,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一项主要制度,它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以下三种情形导致环保“第一审批权”未落实,造成老的污染还在治理,新的污染源又产生的恶性循环。一是在经济增长仍然是衡量和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政绩的主要标准情况下,容易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看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GDP增长,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降低环保准入门槛,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就开工建设,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就投入生产,甚至有的地方还出台一些有悖于环境保护的“土政策”;二是建设项目相关审批部门各自为政,忽视或淡化环保审批,只要申报本部门的资料齐全就给予通过,导致大量建设项目跳过环保部门取得了后期相关证照,直至污染问题发生环保部门才知晓,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三是一些违法企业不重视环保审批,有意绕开监管,“先上车、后补票、甚至不补票”的现象大量存在,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和破坏[3]。

2.2建设项目分级管理,环保“三同时”监管存在漏洞

我国建设项目实行分级环境管理制度,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按照权限的划分,分别负责对应行业和对应规模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三同时”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这种情形将造成“三同时”监管两方面的漏洞,一是有审批权的上级环保部门因地域原因对项目的实际不太清楚,提出的审批要求可能与实际不符,后期也不好对项目进行“三同时”跟踪监管;另一方面,项目当地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缺乏项目信息,对项目的环保审批要求、建设工期、试生产情况不了解,无法跟踪进行“三同时”监管,导致一些企业长期打着“正在建设”、“试生产”等旗号,长期建设、久试不验,游离于“三同时”监管之外,等到发现问题时,已错过了改正的有利时机。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建设项目达不到环评要求,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种形式,未能发挥"防治污染"的指导作用,形成项目重审批、轻监管,审批数量高、而验收比例低的尴尬局面[4]。

2.3环保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分散,致使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实行的是环保统管与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可环保部门如何统一监管,分管部门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法律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造成环境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利的事情抢着办、无利的事情推着办的现象。执法主体林立、管理职能交叉、权责分散,部门协调难、执法成本高成为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环保部门的统管地位在实践中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发生环境问题,首先想到交给环保部门处理,而其他分管部门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而当环保部门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其他分管部门配合时,其他分管部门可能因为管辖权益的原因有可能配合、也有可能不配合,因为大家的执法地位平等,环保部门就只能与其他分管部门协商,而在协商过程中,极有可能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

2.4法律可操作性不强,执法手段软弱无力

长期以来环保法律一直被称为豆腐法,其原因:一是法律操作性不强,立法领域存在空白,有的方面无法可依、有的法律条文之间互相冲突、有的规定过于粗略,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法律条款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二是法律规定“软”,要求或禁止的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支撑,致使环境监管部门面对违法行为时常常束手无策;三是权力小,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等行政强制手段,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不容易得到落实;四是违法处罚轻,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对于环境受到的严重损害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很难起到警示和遏制污染的作用;五是执行周期长、程序复杂,对屡查屡犯难以执行到位[5]。这些原因导致环境执法不到位、难到位,难以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

2.5单一薄弱的监管力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管理需要

我国对环境的监管部门虽然有十多个,但对环境的真正监管主要还是依靠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对环境的监管则主要依靠环境监察机构现场监督检查。现场监督检查具有点多、面广、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等工作特点,基层环保部门机构不完善、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经费难以保障等现实问题,造成监管能力明显不足,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几名环境监察人员就要负责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成百上千家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经常是疲于奔命、被动应付,工作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单一薄弱的环境监管力量与日益增长的环境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突出。

3对策建议

3.1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对策建议

一是扭转地方政府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发展的观念,建立绿色GDP核算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政绩考核制度,将考核政府和官员的环保责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促使政府职能从主抓经济转变为主抓公共事务,真正解决重经济、轻环保的本源问题;二是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不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使之得到应有的处罚;三是在项目审批中加强环保审查,将环保审批作为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用地审批、采矿许可等的前置条件,凡是没有经过环保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任何审批手续[6]。

3.2完善“三同时”监管漏洞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监管与验收全过程、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具有项目审批权的上级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查时应征求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意见,而基层环保部门应就项目所在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建设项目试生产和验收申请时,审批该项目的上级环保部门应听取基层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全过程监管情况的反馈,而基层环保部门应积极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二是建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台帐,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管,定期清理建设周期长、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生产的企业;三是加大项目验收,改变长期以来“重审批、轻验收”的现象,对未按要求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3.3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赋予环保部门对于分管部门涉及环境保护工作法定的监督管理权,真正使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监管中发挥主导和牵头的作用;二是从有利于环境管理的角度,将各分管部门分散的环保职权集中给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从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三是完善环保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理顺关系,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问题[7]。

3.4解决环保执法软弱无力的对策建议

一是从立法角度尽快修订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提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倒置现象,要罚得违法者感到“切肤之痛”,罚得买不起单,才能对环境违法行为有震慑力;二是要赋予环保部门查封、冻结、扣押等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只有构建起强而有力的环境执法机构,才能担当确保祖国河清海晏的重任[8];三是通过行政与司法的联合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司法部门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追究,使之成为违法者头上的一道弦,时刻警钟长鸣。

3.5弥补监管力量单一薄弱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环境监管能力的基础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环境监管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打造一支规模相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环保人才队伍;二是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实时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污行为,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执法协作,解决执法手段单一和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四是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强环保责任意识;五是强化信息披露,营造环保氛围,动员全民参与到环境监管中来,从而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监管网络[9]。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