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经济的概念

公共经济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经济的概念

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市场投资不断增大,中国交建及其所属各施工单位仅仅抓住铁路建设市场开放和大规模建设的历史机遇,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斗,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累计合同额近1800亿元,已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第三支主要力量。然而,由于铁路建设理念和文化与公路和港口建设迥然不同,致使铁路工程成本管理中出现一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导致了合同外的投入无法进行正常计价的情况,本文结合笔者管理经验重点介绍铁路工程二次经营工作策略和方法,力求使项目扭亏为盈,以便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1铁路项目二次经营概念、性质、目的、原则

1.1概念二次经营是针对一次经营提出的,一次经营就是我们项目投标工作,一次经营和二次经营的界限就在于合同的签订。二次经营概念:相对于项目招投标,二次经营是指从进场到清算结束的全过程合同造价管理活动,即变更索赔。1.2性质二次经营性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合同清单的动态管理。1.3目的二次经营目的:全面增加施工项目总收入。1.4原则二次经营原则:依法合规,效益优先,注重实效。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管理缺失1)变更索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单位没把变更索赔工作纳入常态业务工作,尤其是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领导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导致变更索赔资源配置方面缺失严重,工作随机应付,各项目部长期处于各自为战,自由发挥,乱中取胜,更多的时候是乱中败北的状态。2)变更索赔基础工作欠缺,签证资料不完备,严重影响变更索赔工作进展。个别项目甚至连基本的统计资料都没有,向公司上报有关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全面的情况。3)变更索赔思路不对,方法不科学,特别是“二次经营”与“一次经营”严重脱节,导致“二次经营”收效甚微。2.2造价人才匮乏业务队伍建设进步与隐忧同在,表现如下:1)专业造价人才极度匮乏。近几年,在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形势下,各单位关注更多的是工程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而工程造价人员不足的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各单位、各级造价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甚至新开工项目竟连一个合格造价专业人员都找不到的地步。2)造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堪忧。有相当一部分造价人员没有养成精研工程定额的习惯,对定额细节似懂非懂,不会通过娴熟运用定额来科学、周密地筹划变更索赔。3)业务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对“二次经营”的顺利开展构成了根本上的制约。2.3合同管理薄弱因初步设计文件深度不够,施工图设计严重滞后等原因,造成许多铁路项目设计变更频繁,合同清单变化巨大,给项目的收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个别下属单位对铁路设计变更缺乏认识、重视不足,且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流动频繁,使项目合理的收入不能如愿实现。2.4成本管理粗放因征迁困难、标准变化、供图滞后、工期调整、资金短缺、费用不足、物价上涨、通胀加剧等客观原因使项目成本面临巨大的压力。个别下属单位管理粗放、工序混乱、浪费严重,使本来紧张的成本更趋紧张。

3铁路工程二次经营策略和方法

当前,如何保证铁路项目赢利,如何化解当前危机,如何扭转被动局面,是中国交建铁路项目管理的重大课题,关乎企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此,公司领导要求在铁路项目积极开展“二次经营”工作,并把“二次经营”工作成效纳入对项目考核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铁路项目经济效益。3.1提高认识,狠抓变更1)变更索赔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创效益的永恒主题。目前,个别单位尤其重视经营承揽、完成产值、毛利率、经营性现金流、存货等指标考核,未把变更索赔纳入常态化的工作。2)抓好变更索赔是项目减亏创效的主要手段。近几年,铁路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铁路修建标准不断提高,造价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因此变更索赔是项目增效的主要手段,开源创效对项目效益水平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3)优化变更索赔是提高企业运营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变更设计的前提是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认真勘察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反复比选相关技术方案,这将从根本上促进技术管理的深化。变更索赔包括工费调整、材料价差补偿、设备闲置索赔等诸多内容,在展开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将在无形中提高企业整体运营质量。4)按期、安全、优质干好工程项目是变更索赔的前提条件。同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当地群众等高效沟通密不可分。3.2加大培训,加强沟通1)加强铁路工程造价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造价人才专业素养。2)整合优势资源,抽调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加强对造价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并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的制度。3)建立变更索赔例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变更索赔分析会,通过总结分析上一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晰重点,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的业务工作作出详尽部署。3.3夯实基础,备齐资料加强证据签认、内业资料、基础台账等方面的工作,是打牢变更索赔工作的基础。1)抓好变更索赔资料的现场及时签认工作。不论项目的政策环境如何,项目部都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上场初期确定的变更索赔总体策划方案,建立资料签认的分工责任制,项目部的经济合同、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及时完备现场监理、设计院驻工地代表、建设单位相关部门等各个方向的有关会议纪要、补充合同、现场资料签认等工作。2)建立变更索赔的基础台账。项目经理部要建立以工作节点来分类(包括本部已报出的变更索赔、建设单位已批准立项的变更索赔、建设单位已报出待上级机关(或国家部委)批准的变更索赔、已全面完成报批的变更索赔等)和以内容性质来分类(包括变更设计、材料价补差、其他费用索赔以及工期索赔等)的各种登记台账。3)建立变更索赔报表制度。下级单位要定期向上级单位报变更索赔报表,完成或实现的变更索赔额必须是已全面完成报批的变更索赔额。上报的报表要由分管领导签字,各级要为本级报表的真实性全面负责。3.4超前谋划,优化设计二次经营是投资造价控制和项目费用清理相互博弈的过程,是在不确定性和不规范过程中游离,本着“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瞄准着力点、选好结合点”的二次经营理念,应把“二次经营”与“一次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1)标前谋划项目。“二次经营”要从“一次经营”开始,通过承揽直接创效,在经营承揽阶段不仅要选好项目,选好标段,严把报价决策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项目跟踪阶段,在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阶段,就要与相关单位尽早沟通,深度介入项目设计,力求施工方案上偏于保守,施工措施费留足,从概预算上事先就把投资打足,把目标标段做优做实。2)工前优化设计。即在项目中标后开工前,要认真做好优化施工图设计的工作。对于初步设计招标的项目而言,这是决定项目效益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相关项目都要把“工前优化设计”作为上场前或上场初的头号工程来抓。要组织专业人员认真踏勘现场,详细掌握水文地质情况;认真审核图纸,通过比对初设情况和现场情况,比对清单报价和实际成本测算,遵循便于施工、确保质量安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保提出的工程量进蓝图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的方案能够得到落实。3)工中变更索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承效益质量优先,时刻不忘变更索赔。尤其是对中交这样新进入铁路领域的单位在经营环境、施工规范、变更程序、预算编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必须要认真研读工程合同,积极洞察变更索赔的各种突破口,全面细致地搞好项目变更索赔的整体策划。4)工后清概补差。清概工作一般在项目收尾销号阶段进行,对施工企业,清概工作是二次经营的重点和关键,涉及到降造费、预备费、Ⅰ类变更设计费、价差调整、征地拆迁及其他费用的索赔。各项目必须要掌握技巧,分别对待,依法合规地把相关费用索赔回来。

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校团组织 思想政治工作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知识经济与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促进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人类实践活动的规模、范围空前扩大,其复杂性也日益增加;科学技术的影响向人的价值、心理、伦理等领域迅速扩展;人的价值取代了物的价值成为社会活动的直接目标。这些变化在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扩展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轻视政治方向及人们自身品德修养的倾向。同时,随着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大量涌入的信息,虽扩大了视野,但也增大了团员青年正确鉴别是非和选择行为的复杂性。加强和改进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团组织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团员青年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可见,探索新方法,运用新手段,加强和改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同以往技术革命相比,知识经济对思想观念的影响更直接、更迅速,引起高校团员青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深刻变化。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所培养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方式方法上赋予新的内容。

(一)建立创新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无论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从高校团委工作实际来看,建立创新体系势在必行。建立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体系,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工作制度和工作目标等方面都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推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因此,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创新教育放在首位。创新虽是人的本能,但人的创造性却是潜在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要培养团员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为他们提供崇尚激发创新的教育环境,并授于一套创新方法。

(二)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个人的知识与才干进行发明创造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困难得多。这样,创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团队精神实质上是知识经济赋予集体主义以新的内涵。但是,由于目前高校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共青团员,其先进性无从体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共青团员中也同样存在。在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他们在人生价值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上,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把团员的组织纪律性抛在脑后,强调自我发展,轻易封闭自我,我行我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特别倡导团员青年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灵活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集体利益。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受挫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剧,更趋向于技术系统层面的发展,人文关怀淡化,收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口增加,就业比较困难。这不仅要求立志成才的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而且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人才不仅具有竞争、合作、应变、创新的意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心理耐挫力和自信心。如何教育工作者青年学生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如何在失败中崛起,这是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四)做好“网络时代”高校团员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高校团员青年通过网络互相联系,和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交朋友,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也利用电脑和网络带来的逼真惊险的游戏来打发课余空闲的时光。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网络普及率很高的高校团员青年来说,由于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旺盛,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所以,对高校团员青年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要鼓励、引导团员青年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防止互联网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引导团员青年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确立积极、健康、有助于身心成长的人际关系;引导团员青年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与合理利用游戏;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确立正确的网上伦理,杜绝恶意的破坏行为。

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需把握好的原则

(一)教育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把教育融入服务之中,要在服务之中体现教育引导。服务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服务效果的体现。高校团组织要教育引导好团员青年,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用先进理论武装团员,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服务社会和提高团员青年素质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广大团员青年有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热情,有成才创业的强烈愿望。组织团员青年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团员青年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高校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根据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和时代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组织引导他们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团组织在思想上要继承和发扬其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形式和方法上要结合时代需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并为团员青年所接受。知识经济社会带来了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充分尊重和利用青年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期将思想政治工作细分化、具体化。

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知识经济带给我们的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直观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被看作是隐形的工作,因种种原因,即使是将其寓于活动之中,有时也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者可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团员青年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的思想引导和感染熏陶,用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吸引人、说服人、启迪人,以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运作模式。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很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识,既着眼于对“人的培养,又着眼于思想的统一”。“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育人,育人与建功并举。要把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作为衡量高校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标准。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是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团员青年的前提和关键。

参考文献:

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公共经济;市场;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概念的产生:自媒体概念首先由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于2002年年底提出,并系统阐释于2003年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该文章指出,自媒体(We media)将成为信息传播流程中的主要一环,成为新时期的主流媒体。同时,美国新闻学会下属媒体中心也认同这一看法,在其2003年的“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中,其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过数字分析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的一种分享其本身事实与信息的新闻途径。”自媒体概念的提出,无疑是网络信息史上的又一大飞跃,人们从信息的受众,逐渐成为信息的受众,全球的信息交流,也更加处于一个互动的(interaction)平台之上。而网络技术刚刚起步时的关于世界信息化的预言,也将由这个时代来全面实现。

国内现状:对自媒体的研究,虽然我国依然处于起始阶段,但是在自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自媒体化程度,并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对比,表明当前经验主义的范式研究,可能并非适用于自媒体这个既新兴又贴近生活的概念中。以我国情况描述,在最早的自媒体载体中,博客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充实的信息内容与自由的、独特的信息视角成为人们广泛接受并切身使用的一种自媒体载体,而近年来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微博,社交网站等自媒体载体,更是以其巨大的信息传播量和超乎寻常的信息传播速度,收到了大众的更高评价与青睐。当前我国在对自媒体载体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视角集中在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主流媒体,传统中心媒体的冲击。其二,自媒体运行规范缺失及对策。其三,自媒体产生与发展,对于网络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推动。

图1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前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中,社会大众平均每日接收到的信息已经比过去在中心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中要增加了十倍,而在这“信息汛期”中,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远远不止传统媒体的危机与实践技术的发达。自媒体所带来的微妙变化,如同无数的触手,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将由我国公共经济视角,来分析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所面临之机遇与挑战。

二、被自媒体影响的经济秩序

对利益的渴求,对资本的追逐,是经济世界最基本的动力,不同的时代其经济秩序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被诸多因素所左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是影响经济秩序的重点因素之一。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大众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闭塞,方法单一,表现为树状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个时代,社会市场也较为平和,较为简单,人们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市场经济主体与客体本身,或是静止地分析该时代的市场秩序。而在自媒体时代,社会大众由于分享信息速度加快,自主传播途径变广,整个社会群体对经济信息的收集与交流便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复杂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使得整个社会市场,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既焕发了新的活力,又暗藏着种种隐忧,以下是一个简要分析。

市场经济的微妙变化:其一,主体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在传统媒体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中介机构,是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信息散播,正逐渐被一些自媒体的主体所淹没,从而使得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反而观之,一些新兴企业,或是并不具备规模的企业,甚至是个体私营业者,很好地分析和掌控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特征,从而站在了信息与影响力的前沿,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从这个主体中剥离出去。对于市场主体的变化,也使得自媒体时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市场经济,显得更自由,更开放。其二,营销方式的变化。从市场经济诞生以来,营销就在马不停蹄地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着,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方式,相对当前自媒体时代,显得相对单调,其手段主要依赖于中心媒体的平台,大家接受信息的方式相同,对于某件商品信息,社会大众容易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而在自媒体时代,大家接收到的商品信息,远远要比曾经的传统媒体时代丰富,不仅局限于曾经的“货比三家”、“货比十家”、“货比百家”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类情形,市场中的主体,就不得不改变营销策略,舍弃了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宣传投入,而转投在自媒体这个全新的平台中,同时也促进了自媒体的扩增与发展。下表通过对营销过程中五个指数的简单分析,有力地展示了自媒体时代,不同营销模式的差异和差距(表1)。其三,信用度的价值变化。无疑,自媒体时代的市场,是一个信息空前膨胀的海洋,但是正是这膨胀的信息量,使得这些信息的信用度良莠不齐,遭到不实或无效信息误导的市场客体损失的案例日益增加,恶性经济行为的比例也远远超越了过去。故而,在自媒体时代,信用度成了一个日益珍贵的“奢侈品”,收到社会群体越来越高的重视。信用一词,最广泛应用与金融学,信用的狭义含义是针对借贷行为而言的,但是面向信息广阔而丰富的当代,信用在自媒体时代,必须解释为其广义定义,即为所有经济活动中,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表1

操作便捷 传播力度 互动程度 信息读取性 营销效果

新型媒体营销 A A A A A

传统媒体营销 A B C A B

常规模式营销 B C C B C

其中A为效果最佳;B为较佳;C为一般

另一种理性思维的产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现,市场的不断进阶与外扩,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在传统经济学中,以“经济人”假设而形成的传统经济理性,在自媒体时代也发生了一个不小的改变。曾经感性视域中的行为,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也逐渐成为一种理。这样的行为,是由于自媒体时代产生的“私信力”的日渐发达而造成的。“私信力”最早出现在古董交易市场,一件古玩的价值,往往没有一个合理的公论,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就需要有专门的专家,以其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加以其个人的信用度来鉴别真伪。在自媒体时代,这样的“私信力”渐渐解脱出了其特定领域,开始成了大众市场的理性导向,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时代,名人效应如此轰动的原因。密尔在其著作《功利主义》中说道:人们常常会由于性格软弱而选择就近的善,尽管他们知道它的价值较低。自媒体时代的“私信力”,从形而上学的视角中看来,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可以为市场客体带来相对真实与稳定的信息。但是,未能形成责任承担的“私信力”只能视其为一种暂时的安定。当然,追逐“私信力”的经济理性,只是自媒体时代所产生的新理性的一部分。

相信随着自媒体的继续进化,经济世界中将出现更多与时代特征相符的理性思维。以下是随着自媒体时代信息质量影响经济理的分类模型图。

图2

在分类模型图中,由信息质量的高低我们可以得到:第一类(I)传统睿智型可以解释为精英理想型的经济理性模式。第二类(II)自媒体时代睿智型可以解释为符合时代特征的大众经济理性模式。第三类(III)传统平庸型可以解释为传统媒体时代中的大众经济理性模式。第四类(IV)自媒体时代平庸型可以解释为时代演进中的经济理性模式的不完全性。

不受信息质量影响的经济行为,并显示其高级的理性,虽然在任何时代都有存在,但是其只能显示为经济世界的沧海一粟;被信息质量影响而显示理性的经济行为,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与信息平台发展对经济理性影响最强的一个层面。综合以上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市场行为与经济秩序,虽然不断被增长的社会生产力与世界市场的交流与融汇所左右,但是信息世界依然是经济秩序的一支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在市场主体的微妙改变与市场客体的思维转换之后,中国公共经济职能的体现,就成了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极其令人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公共经济在自媒体时代的改变

公共经济学又被称为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其中所谓的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则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政府的行为。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却是不同的。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在长久的经济学研究中,造就了许多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成果,其中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种,西方经济学中政府职能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政府经济职能这两部分。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经济职能理论大致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守夜人”理论,其认为政府在自由市场中,只要提供对社会安全的保障、对交易公平的保证和对公共设施的提供即可,但在日后长久的实践与经济危机的磨难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阐述又有了新的变化,其中的代表理论则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导思想的凯恩斯主义。仅由西方政府经济学的简要沿革我们便不难发现,政府经济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顺应社会的需求与社会现实发生改变,其灵活程度不亚于任何学说。此外,关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被认为起源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全部生产资料将由国家机器负责代言与管理,政府成了国家经济职能的主体,身兼生产者、指挥者、调节者及组织者等多项职责。该理论一度被许多国家采纳并奉为典范,但是由于过度的职能包揽,使得这种理论并未符合时代的需求,导致了经济停滞不前等不良后果。

我国的公共经济演变,也体现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在这一时期的经济职能繁多而冗杂,但也体现了当时集中型经济体制的需求。第二阶段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该时期的公共经济体现着一种承前启后的状态,政府逐渐放开了对市场的限制,但是又掌握着对市场的控制与监督。最后第三阶段则是新时期,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该时期我国市场不断开放,与外界合理沟通,理性的市场思维日益增强,在该时期我国政府经济的主要职能则是提供一个更为良性的经济环境,更为公平的市场氛围并辅以完善的宏观调控。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理解,公共经济学并非一成不变,其对社会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因素就在于其是否能够迎合时代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有言: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配合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也可以将公共经济看作宏观世界中的一个个体,在信息泛滥的自媒体时代,公共经济将有怎样的变化,才能使这个信息时代运行地更平稳,更顺畅,值得我们的思考。首先,我们从自媒体时代的时代特点来看,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信息真实性的鉴别难度,成了影响公共经济的主要问题。其次,我们再从公共经济的属性入手,公共经济具备公共性、实行性与动态性三大特点。公共性意味着公共经济学,是面向整个社会,将社会个体的行为凝聚起来,进行宏观行为的科学;实行性体现着落实与执行,其将公共经济烙上了一个强制性的附加标签,使其能够体现政府意志。最后,动态性,则是与时代密切关联,也是最能展现其与自媒体时代相关联的属性。那么,身兼公共性、实行性与动态性的公共经济学,面对自媒体时代,应当做出以下进阶:

第一,实现自身对市场信息的有力攫取与对市场信息的合理控制,实现宏观和微观经济信息对称性的政府治理。上文的种种论述,已经将自媒体时代令人咋舌的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表达清楚,在自媒体时代,市场也正经受着信息的锤炼与打击。以具体实例来看,发生在不久之前的“盐荒”事件,抛开其谣言源头,无疑是一种自媒体信息膨胀对公共经济秩序的冲击。同一地域的自媒体传播速度,往往会远远超前于公共经济的管辖速度,这样的困境,就要求公共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具备完善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电子政务在自媒体时代再也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切实配合自媒体时展,帮助政府稳定公共经济环境的利器。以下是政府实现自媒体时代高质量公共经济环境建设的流程简图:

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公共经济教学;改革思路

公共经济学是教育部审核的重要经管类专业基础性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理论性。此门课程的主要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式、基本理论以及发展前沿,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掌握公共经济学的概念、逻辑以及构架,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急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由此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最终实现公共经济学教学的目标。本文主要基于多媒体分析公共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1我国高校公共经济学教学的特点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政治学的综合学科,具有严谨的学术内涵以及完备的体系结构。从整体上看,公共经济学一共具备以下三大特点:第一是多样的分析方式、较多的数学模型。公共经济学主要是通过较为严谨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公共部门不同经济行为,例如一般均衡论、博弈论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等。此外,分析问题的方式也是许多种的,例如归纳与演绎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以及成本—收益法等。公共经济学学习难度较高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特点;第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多的案例。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而两大理论支柱是公共选择和公共产品,主要研究内容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预算管理、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收入再分配和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等。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并具备较为完善理论的学科,强调案例和理论联系实践。所以,通过合理设计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过程;第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公共经济学与许多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知识以及经济理论,并且充分运用了政治学原理。

2基于多媒体学习公共经济学教学的优势

2.1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多媒体教学的突出性优势就是互动性的学习。在过去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中,普遍采取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技术,教师可以将视频、表格、案例、经济学知识等放到大屏幕上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享受到一场视听盛宴,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实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除此之外,学生也应注重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网上实验室、网上图书馆等各种资源,来与教师或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沟通和讨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主动地掌握了学习,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2.2多元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突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立体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作业批改以及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革,促使教学内容丰富化、灵活化,教学过程细腻化、详细化。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还构建了合理、科学的网络平台,从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对公共经济热点的好奇心,对其进行充分的、激烈的讨论,并且合理制定评分标准,将其视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

2.3共享性的教学资源

公共经济学具有众多的分支、复杂的结构以及较大的知识量等特征,再加上,经济学的热点和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和丰富。但是,在传统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可以从老师的讲解中或是经济学教材中了解到关于经济学的热点和学习资料。而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学教学,可以将各种教学信息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公共经济学知识,这样能够丰富公共经济学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性学习资源。

3基于多媒体进行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3.1树立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观念

实行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观念,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由应试教育向培养学习者创新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仅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深刻变更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为了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营造一个最好的教学氛围,设计一个最好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在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下,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

3.2共享网络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是学生进行多媒体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同时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现阶段,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领域之中,学习资源也开始逐渐越来越丰富。然而,网上质量较高的经济教学资源还是相对较少的,同时也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管理和组织,这就对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教学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加大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开发和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多方的收集,有效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3.3丰富教学内容系统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之外,还具有较大的信息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不仅仅要以主流经济学观点为主要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对非主流经济学派的知识观点补充。与此同时,教师应实时关注经济学理论的前沿发展趋势,常常向学生介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案例以及新动向,从而对教学内容系统进行了丰富,强调了课程内容中的时代性。教师应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把经济运行、经济理论与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日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对公共经济学教学进行辅助作用,有助于促进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推动我国构建较强的教育基础,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具备更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潘娟.基于网络环境下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3):125-129.

[2]张志,龚健.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本科特色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理论研究,2015(3):242-244.

公共经济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应用经济学;城市化;经济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

就历史而言,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

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管理职能也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也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

三、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存在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

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

在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上,我们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

我们要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用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可罗列以下三点: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

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